㈠ 准确的落水管间距,下雨天气不用愁
房屋建造中,对落水管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根本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毫无所知。其实落水管的布置是有一定的规定的,他们在我们屋面的布置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住户的房子在较大量降雨的情况下是否会漏水有很大的原因。合理的安排好落水管的排布,不单在美观上做的非常美观,而且让我们的房屋在下雨天时做到通常排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落水管之间的距离到底什么养的吧!
落水管直径分为75、100、150几种。落水管间距:女儿墙<18m,挑檐平屋面<24m,单层工业厂房<30m,瓦屋面<15m。
屋面落水管的布置与屋面集水面积大小、每小时最大降雨量、排水管管径等因素有关。
可用公式:F=438D2/H
式中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m2)
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
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在工程实践中,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5m为宜。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间距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雨水口应根据不同的排水方式一个立管能承担的最大集水面积来设置,并应注意考虑相邻建筑排至该屋面的水量;屋面雨水口或落水管位置应与其它平面图一致。
雨水立管承担最大集水区域面积表
雨水管内径100mm150mm200mm
外排水明管150㎡400㎡800㎡
内排水明管120㎡300㎡600㎡
内排水暗管100㎡200㎡400㎡
屋面汇水面积计算规则:a.屋面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b.高出屋面的侧墙的汇水面积计算。
相关规范规定:每一屋面或天沟雨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00,一般设不少于2个排水口;当内排水只有一个排水口时,可在山墙上或女儿墙增设溢水口;小面积凹廊或阳台可采用直径50排水管。雨水管应避免曲折,当遇到建筑腰线或其他突出墙面装饰物时,雨水管应直通而不应绕行,以免堵塞和噪音。
当屋面被防火墙隔开时,应两侧分别排水,不得在防火墙上开洞设排水孔道。单向排水屋面宽度宜控制在9-12m。相邻屋面高差大于2m时应设直通屋面的楼梯或上屋面的人孔、或外墙爬梯。种植屋面应设置人行通道,四周设围护墙及泄水管、排水沟,并严防泄水孔堵塞;屋顶绿化应考虑喷灌设施。高层上人屋顶女儿墙净高为1200(种植屋面应特别注意)。露台栏杆高度多层不应小于1050,高层为1200;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10且不应采用横向设计;顶层阁楼住户之间必须设安全防护,分隔墙高度不小于2000。平屋面与立墙或立墙窗台处的防水层翻起高度不宜小于300;北方地区应注意此处的保温。
好了,听了小编这么详细的介绍,大家都知道落水管的间距了吗?其实这个落水管的间距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不同的屋面设置,有着不同的落水管布置方法,它的计算其实也很简单,大家可以根据小编的介绍套用下公式,在根据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相关规定,大家对照起来,我相信大家也都能知道自己家的落水管间距是否正确,是否会影响到排水问题,大家自己来算下吧!
㈡ 污水检查井的间距是多少啊
200~400的污水管道间距宜为40m,500~700的污水管道间距为60m。污水检查井是排水管道系统上为检查和清理管道而设立的窨井。
同时还起连接管段和管道系统的通风作用。相邻两井之间管段应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管道断面改变处、坡度改变处、交汇处、高程改变处都需设置检查井,在过长的直线管段上也需分段设置检查井。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小于等于15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20m,管径大于200mm时,检查井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30m。
(2)雨水管和污水管垂直净距扩展阅读:
排水系统的布置应全面规划,尽量做到:
①排水沟道要处于控制面积的最低处,以求尽量自流排水。
②根据地形应将排水地区划分为高、中、低等片,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
③排水干沟的出口应选择在容泄区水位较低和河床比较稳定的地方。
④下级排水沟道的布置要为上级沟道排水创造良好的条件,干沟要尽可能布置成直线。此外,排水沟布置要避开土质差的地带,以节省工程费用并使排水安全及时。
⑤在有外水入侵的排水区,应布置截流沟或撇洪沟,使外来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直接引入排水干沟或容泄区。
类型
国内外关于城市高架桥桥面排水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对不同高架桥桥面排水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依据排水系统进水口截流方式的不同,可将高架桥桥面排水系统分为以下三类:进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进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桥墩下排方式、防撞栏杆外加排水槽的排水方式。
进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
该种排水方式是较为简单的高架桥桥面排水方式,适用于桥下无车辆通行的情况。桥面雨水通过桥面横纵坡汇集到雨水口,雨水口接横向排水管道(空心板时)或竖向排水管道(连续梁时)将雨水直接冲淋到桥下。
目前,在国内外的高架桥排水设计规范中没有对桥面直接泄水的垂直高度给出明确规定,桥面径流中可能会带有腐蚀性的致污物,直接冲淋到桥梁构件会使其腐蚀或形成污垢,对高架桥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进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桥墩下排方式
该种排水方式是在进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排水管和落水管,桥面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排至桥下排水沟或排水口内,适用于桥下有车辆通行的情况。一些发达国家对桥面径流的排放有明确规定,要求采用排水管道和泄水管道将桥面水流引至桥下排水口。
在这种排水系统中,进水口的尺寸及间距选择会影响排水系统的泄水能力。
如果进水口尺寸较小,就须减小雨水口间距(我国的桥面排水设计最小间距为5m)以能满足桥面排水的要求。
当雨水口间距较小时,跨中雨水口截流的雨水需经过相当长度的纵向排水管才能到达桥墩处的落水管,在纵向排水管过长且铺设坡度较小的情况下,管内水流无法达到自净流速,水流中的杂质易在排水管道内沉淀,导致管道堵塞排水不畅。
若只在桥墩处设置雨水口,桥面雨水口间距变大,纵向排水管道长度较短且铺设坡度较大,管内水流速度较大,满足水流自净的要求,不易形成管道阻塞,但进水口的尺寸也必须同时增大,宽度一般取为40cm左右。
㈢ 室外排水管之间的间距需要多少
室外给水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
给水管同给水管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0.15m。给水内管同容污水、雨水排水管的距离D<=200mm的为1.0,D>=200mm的为1.5m。给水管之间也应有1.0m的距离吧
可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附录A有关内容,其中给水管道之间最
小水平净距为0.5--1.0m,净距指管外壁距离。
执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㈣ 给水管与排水管距离多少比较合适
建筑给排水规范规定给水引入管和排水排出管的水平间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最小水平间距为0.5m。交叉敷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敷设在排水管上方,如排水管敷设在给水管上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纯手打,望采纳!
㈤ 市政给水与排水管管道的水平净距离应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专(gb
50242-----2002)中
4.2.5
给水引入管属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的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㈥ 市政工程雨水管与污水管间距要求多少
市政工程抄雨水管与污水管间距要求多少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 及《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雨水管与污水管的水平距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 及《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雨水管与污水管的水平距离没有要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可以做的下检查井即可;雨污水管垂直最小净距(管外壁)为0.15m
㈦ 室外管网给水管与排水管间距最小多少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m
㈧ 建筑物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应在离外墙多少米处埋设
排水管道(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与建筑物的水平净距,管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不宜小于2.5m,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按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3m。
依据的是《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㈨ 雨水立管的间距是多少
设置于室内的雨来、污水立管离墙净距自宜为20mm~50mm。室外沿墙敷设的雨、污水管和空调凝结水管道离墙净距不宜大于20mm。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29—2010)第5.1.9条中,对雨水立管的间距
列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