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污水厂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污水厂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2-04-04 21:40:32

⑴ 我想找一个污水处理厂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以中学化学实验室现有的条件,较简便的金屈回收方法是将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分离。首先各种金屈离子的排放形式:铬(重铭酸钾,硫酸铭);汞(氯化汞,氢化亚汞);铅(EDTA合铅());铜(EDTA合铜,硫酸洞),等等。其中,氯化汞和硫酸铭居于共同排放。总的来说,沉淀回收法的原理较为简单,可操作性也很强,对污染的消除效果相当不错。
酸或碱:对于含酸或碱类物质的废液,如浓度较大时,可利用废酸或废碱相互中和,再用pH试纸检验,若废液的pH值在5.8~8.6之间,如此废液中不含其它有害物质,则可加水稀释至含盐浓度在5%以下排出。
铬: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同,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铭还原成三价铭,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汞: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可以采用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示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O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
氰化物:少量的含氰废液可加入NaOH调至pH=10以上,再加入几克高锰酸钾使CN-氧化分解。量大的含氨废液减液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10以上,再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CN-氧化成氰酸盐,并进一步分解为CO2和N2。放置24小时排放。或加入氢氧化钠使呈酸性后再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按质量计算:1份硫酸亚铁对1份氢氧化钠),生成无毒的亚铁氢化钠再排入下水管道。含氰化物物质,也不得乱倒或与酸混合,生成挥发性氯化氢气体有剧毒。
砷: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镉: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⑵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哪几个部分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

1.明确质量形成过程

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实验室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检测报
告就是实验室的产品,同样有一个质量形成过程。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确保
检测报告的质量,就必须明确它的质量形成过程和过程的各个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质量
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以保证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质量。由于生产组织的性质不同,产品特性不同,实验室
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其质量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根据本
实验室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其质量形成过程及涉及的要素。比较典型的质
量形成过程,大体上包括以下各阶段。

(1)明确检测依据。接受某项检测任务,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必要时,在完全理解检测依据的基础上,编制
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检测程序和方法。以防止在掌握检测依据上出现偏差,保证具体操作上
的一致性,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2)样品的抽取。为了使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完整,应制定合理的随机抽
样方案,明确抽样、封样、记录、取送方式等各项质量要求或严格按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抽
样工作。

(3)样品的管理和试样的制备。为了保证样品的完好,不污染、不损坏、不变质,符
合检测技术要求,应编制样品的交接、保管、使用、处置的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制备试样
时,还应制定制备程序和方法,对制样的工具、模具等也应进行质量控制。

(4)外部供应的物品。对检测工作需用的从外部购进的材料、药品、试剂、器件等物
品。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进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5)环境条件。应有满足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并有必要的监控环境技术参数的
技术措施。

(6)检测操作。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正确、规范的进行
检测操作,及时准确的记录和采集检测数据。

(7)计算和数据处理。依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检测数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数据
处理,并经过校对验证,以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8)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完整,填写应规范、正确、清晰、判
定准确,并严格执行校核、审批程序。

分析检测质量形成过程,准确的找出可能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项因素,使其持续的
处于受控状态。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应能实现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即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迅速予以纠
正和改进。

2.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物质资源

在明确质量形成过程中应开展的质量活动的基础上,为使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运行,
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类人员和物质资源。

(1)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的各类人员。这些人员应具有同工作任
务相适应的工作能力、经验和技能,规定有明确的质量职责、权限和彼此的相互关系。

(2)配备物质资源包括仪器设备、工作场所、环境设施、技术控制手段和其他检测装
置等。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和检测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的功能和
准确度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和监控设施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3.形成检测有关的程序文件

(1)
程序文件是规定检测活动和检测过程的途径,是为控制可能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
而制定的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通过贯彻实施程序文件实现的,因而制定好程序文
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2)程序文件应做到全面、适用、可操作。其内容通常包括:开展某项质量活动的目
的和范围;对检验要做什么;由谁来做;如何做;如何控制;使用的设备和文件等做出具
体的规定。

(3)编制程序文件时应参照GB/T 15481一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国家标准和结合本生产组织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需要而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
编制的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适用,可操作进行评审,提出意见,经修改、审核后正
式批准、颁布执行。

(4)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一般包括: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检测工作程序、样品质量
控制、技术文件控制、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环境条件控制、外购检验用品质量控制、分包
检测的控制、记录和报告、质量申诉处理等。

⑶ 化验室检测质量保证体系 是什么

化验室的检测质量保证是在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之下运行。应该属于公司质量保证体系下的一个子体系。包括:仪器设备、人员资质及培训、分析方法、试验室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管理及运行。

⑷ 如何认识化验室检验系统及质量管理体系 a

熟读并理解 贵公司的《实验室管理程序》、《实验室业务范围表》或类似的文件。

⑸ 朋友,请教一下化学检测实验室怎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是17025吗?先学习标准,然后找范文,对标准,试运行,然后找个机构帮忙做咨询,最后认证。

⑹ 实验室与质量管理体系

你要先搞清楚实验室的产品是什么。这样才谈得到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的产品是服务,就是为相关部门提供检验服务的部门。你的产品质量之一,就是检验质量。其余的质量要求还包括是不是及时检验,是不是提供的检验服务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同等。
这样和你说吧,你首先要很熟悉质量体系,然后才能将质量体系的每一项要求结合实验室的实际工作加以对应,然后才谈得上给大家说明白。

⑺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哪几个部分

1 标准规程的控制

标准规程是检测、判定的依据,要采取多种渠道,及时收集新标准,确保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版本现行有效,同时对新、旧标准应加以分析比较,并按标准规程的新要求,做好仪器设备改造、配置以及新标准的贯标等基础工作。

为此有必要对所管辖区的实验室制定出基础的技术标准配备规范,明确所辖业务的各类试验应该配备的基本技术标准,确保主要业务标准配备覆盖面达到100%,实现以标科研、以标实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实验设计缺陷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2 样品控制

试验用样品的状态应符合标准要求

1.样品要有代表性,抽样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

比如:钻井泥浆、水泥类试验检测规定,袋装水泥要从该批不少于20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那种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试验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也是不可取的。

2.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数量过少,试验带来误差增大,故标准对材料试样的数量都有要求。在实际试验工作中,要加强试验数量的控制。标准要求做平行试验的,应等分样品分别试验,如只做一次试验,就拼凑数据出报告,是应严格禁止的。

3.试样的尺寸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样的尺寸要满足标准要求。

在井下工具拉压扭试验采用的《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明确了金属材料样品的尺寸(长度),如果样品的长度不符合标准要求,仅仅靠调节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下钳口位置来完成试验,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3 仪器控制

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是检测工作中最基本的工具,它的完好程度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样影响到对工程质量的评判。

1.对计量标准器具的控制。

实验室计量标准器具或校准装置的建立、更换、封存与撤销,应建立内容完整的技术档案,并符合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有关程序规定。计量标准器具周检率为100%,符合JJF1033的要求。

2.对国家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计量检定的试验仪器设备

必须全部送检并及时送检,检完后对校准的器具进行复核,检查校准数据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3.对部分不属强检范围,自行制定校准规范。

对部分不属强检范围,国家又尚未制定校准规范的试验仪器设备,应依据仪器说明书、相关技术规范、相关计量检定规程等自行制定校准规范,作为定期自行校准的依据,控制好计量数据的精度。如:水泥抗压夹具、水泥试验筛通常也必须自行进行校验,否则对检测结果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

4.除了检定(校准)之外,定期保养与检查。

还应注意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平时的定期保养与检查,如每月检查水泥搅拌机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发现问题,立即停用,经计量部门重新检定(校准)并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4 标准物质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相关制度,从标准物质与标准材料的选购、验收、存放、发放、使用以及废弃标准物质处理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使用,确保其定值准确度、均匀性、稳定性等计量性能满足检测要求。

购买到优质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材料,应选择有资质和能力的服务方,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的证明性文件。对一些长期、重要供应商建立合格供方名录,以这些供应商作为固定用户,从而保证试验用材料的相对稳定性。如建筑试验用的标准砂,一般一个地区只有一家是指定销售商,在购买标准砂时,一定要向销售商索取销售授权书和合格证书,不要为便宜去买一些假的标准砂,进而影响试验的工作质量。

5 温湿度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必须遵守。

如热采水泥堵窜室内试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规定,试体成型时试验室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试体带模养护箱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为加强试验室的温、湿度控制,试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一套温湿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

6 质量控制

试验工作中应通过重复试验、比对试验、能力验证等方法来抵消试验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试验室工作质量。

1.重复试验

重复性是由同一个试验室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同一样品试验所得试验结果的误差。

如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的重复性是由同一个试验室,在相同的操作人员,相同的标准砂,较短时间间隔内,用同一样品所得试验结果的误差来定量表达。对于28天抗压强度的测定,一个合格的试验室在上述条件下的重复性以变异系数表示,要求在1%~3%之间。

2.比对试验

试验室内的比对试验是试验室的不同人员,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用同一样品试验所得试验结果的比较。试验室内的比对试验具有易操作,且利于提高试验人员的检测能力。

通过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可以消除试验室的系统误差,这一误差是重复试验、同一试验室由不同人员操作的比对无法消除的。通过此比对,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及时纠正与改进因操作、温湿度环境条件及设备因素等引起的各种偏差。

3.能力验证

要真正使试验室内部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检测能力上一个台阶,在通过比对改进之后,最好参加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机构的能力验证试验,只有通过能力验证,才能了解自己在该检测项目中的真实水平,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早纠正和整改。答案来自

⑻ 如何提高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多维度进行,我列举以下我们实验室的一些方法,供参考:
1、资源、装备能力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率应≥75%;配置专业设备如:工业CT、光谱仪、电镜扫描仪等,如三座标仪等只能是普通配置;
2、管理能力提高:最难也是最简洁的方法是通过CNAS(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认可会在资源、检测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全方位对实验室进行评价和认可;
3、检测能力及行业著名度:行业内因具备所有的功能性试验的评价能力,且已知的评价效果良好;
4、管理体系ISO17025有效运行:外部年度审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正常运行,过程管理、制度检查、设备可靠性检查等都正常运行;
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马上提高的,需要一个较漫长的积累过程,不仅仅是资料和能力,还有口碑及信誉,更重要的是服务!
以上是一些简单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⑼ 试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哪三种方式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
1.明确质量形成过程
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实验室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就是实验室的产品,同样有一个质量形成过程。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确保检测报告的质量,就必须明确它的质量形成过程和过程的各个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质量。由于生产组织的性质不同,产品特性不同,实验室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其质量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根据本实验室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其质量形成过程及涉及的要素。比较典型的质量形成过程,大体上包括以下各阶段。
(1)明确检测依据。接受某项检测任务,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必要时,在完全理解检测依据的基础上,编制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检测程序和方法。以防止在掌握检测依据上出现偏差,保证具体操作上的一致性,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2)样品的抽取。为了使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完整,应制定合理的随机抽样方案,明确抽样、封样、记录、取送方式等各项质量要求或严格按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抽样工作。
(3)样品的管理和试样的制备。为了保证样品的完好,不污染、不损坏、不变质,符合检测技术要求,应编制样品的交接、保管、使用、处置的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制备试样时,还应制定制备程序和方法,对制样的工具、模具等也应进行质量控制。
(4)外部供应的物品。对检测工作需用的从外部购进的材料、药品、试剂、器件等物品。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进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5)环境条件。应有满足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并有必要的监控环境技术参数的技术措施。
(6)检测操作。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正确、规范的进行检测操作,及时准确的记录和采集检测数据。
(7)计算和数据处理。依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检测数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并经过校对验证,以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8)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完整,填写应规范、正确、清晰、判定准确,并严格执行校核、审批程序。
分析检测质量形成过程,准确的找出可能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项因素,使其持续的处于受控状态。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能实现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即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迅速予以纠正和改进。
2.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物质资源
在明确质量形成过程中应开展的质量活动的基础上,为使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运行,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类人员和物质资源。
(1)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的各类人员。这些人员应具有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能力、经验和技能,规定有明确的质量职责、权限和彼此的相互关系。
(2)配备物质资源包括仪器设备、工作场所、环境设施、技术控制手段和其他检测装置等。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和检测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和监控设施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3.形成检测有关的程序文件
(1)程序文件是规定检测活动和检测过程的途径,是为控制可能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而制定的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通过贯彻实施程序文件实现的,因而制定好程序文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2)程序文件应做到全面、适用、可操作。其内容通常包括:开展某项质量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对检验要做什么;由谁来做;如何做;如何控制;使用的设备和文件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3)编制程序文件时应参照GB/T 15481一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和结合本生产组织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需要而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编制的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适用,可操作进行评审,提出意见,经修改、审核后正式批准、颁布执行。
(4)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一般包括: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检测工作程序、样品质量控制、技术文件控制、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环境条件控制、外购检验用品质量控制、分包检测的控制、记录和报告、质量申诉处理等。

阅读全文

与污水厂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处理员工安全 浏览:955
小型屠宰厂污水处理设备多少钱 浏览:208
一桶环氧树脂能用多久 浏览:472
960升废水相当于多少吨 浏览:39
硅藻土在污水处理中的用量 浏览:991
三星空气净化器滤芯怎么清理 浏览:636
海德能反渗透膜材质 浏览:687
污水处理如何实现双碳 浏览:766
有机废水污泥每立方多少公斤 浏览:300
沃克饮水机和直饮机有什么区别 浏览:383
edi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浏览:602
奶牛养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何处理 浏览:20
02s515检查井方形污水井 浏览:960
联想ca10车载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592
2000L蒸馏釜配多大冷凝器 浏览:767
苯胺树脂和特种树脂的区别 浏览:328
污水中含聚乙烯怎么处理 浏览:180
污水处理厂特种作业人员有哪些 浏览:104
废水塔再沸器是什么设备 浏览:70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用什么溶解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