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处理生化池内主要的微生物是什么
主要是各种细菌,好氧池中主要一些好氧自氧和异氧的菌,具体的种类是很丰富内的,不同容的工艺菌也很复杂,有降解有机物及氨氮等污染物的,厌氧反应器主要是厌氧菌。并且生化池会有一些原生动物,如钟虫、轮虫等,这些动物通常作为污水处理好坏的指示性生物。
『贰』 生化处理污水中氨氮多少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污水中的氨氮处理主要有:物化法,生化联合法,新型生物脱氮法。由于皮革厂中合污水中的氨氮大部分都在150mg/L-600mg/L,通过对文献的了解和现场的调试用物化法或生化联合法相对成本都比较高,而用高效微生物的运行相对他们要低的多。
1、高效微生物与制革工业废水的特点
1.1高效微生物的特点
⑴可降解一系列对于天然细菌有毒性的难降解化合物。
⑵在好氧及缺氧条件下均可生长。
⑶可有效解决处理过程中的COD反弹。
⑷含有高效硝化菌可以有效降解NH3-N。
⑸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5-55℃)。可提高污水场冬季生物活性,保证处理效果,故可在高寒地区使用。
⑺通过降解一些具有恶臭的有机物及含S化合物从而可以控制处理过程中的气味。
⑻无毒无腐蚀性,直接使用时运输及储存均安全。
1.2制革工业废水的特点
制革工业排放的废水特点是有机污染浓度高,悬浮物质多,水量大,废水成份复杂,其中含有有毒物质硫与铬。按照生产工艺过程制革工业废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高浓度氯化物的原皮洗涤水和酸浸水、含石灰与硫化钠的强碱性脱毛浸灰废水、含三价铬的兰色铬鞣废水、含丹宁和没食子酸的茶褐色植鞣废水、含油脂及其皂化物的脱脂废水、加脂染色废水及各工段冲洗废水。其中,以脱脂废水,脱毛浸灰废水、铬鞣废水污染最为严重。
制革厂的各路废水集中后,称为制革综合废水。综合废水主要为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水质一般为pH=8~10,SS=2000~3000mg/L,BOD5 =500~2000mg/L, Cr6+ =2~10mg/L,S2- =100~200mg/L,C1-=500~1000mg/L,NH3-N =150~600mg/L。
2工程概况
2.1皮革厂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2.2各厂废水运行的实际情况
2.2.1梨园皮革厂
⑴主要构筑物生化池有效容积为1400立方,池内安装I-BAF生物载体900立方,调试其间总共投加高效微生物干粉240千克。
⑵实际运行情见表1
表1 生化池进、出水质、碱、水量
从表1可以看出该生化池对COD的平均处理率在93%对氨氮的处理率在95%,平均每降解1g氨氮需要消耗小于3.1g的碱。
2.2.2洞桥污水站
⑴主要构筑物生化池有效容积为3600立方,池内投加本公司I-BAF高效载体填料1600立方,调试其间总共投加高效微生物干粉500千克。
⑵运行情见表2
表2 生化池进、出水质、碱、水量
从表2可以看出该生化池对COD的平均处理率在94%对氨氮的处理率在97%,平均每硝化1g氨氮需要消耗3.4g左右的碱。
2.2.3高桥皮革厂污水站
⑴主要构筑物生化池有效容积为1100立方,池内安装I-BAF生物载体710立方,调试其间总共投加高效微生物干粉300千克,由于第一批微生物有问题所以比正常多投放了100千克。
⑵运行情见表3
表 3 生化池进、出水质、碱、水量
从表3可以看出该生化池对COD的平均处理率在96%对氮的处理率在92%,平均每硝化1g氨氮需要消耗小于3g的碱。
3.比较采用高效微生物于普通污泥的优点
3.1优点
⑴在同一系统内同时存在硝化及反硝化菌,从而克服了传统工艺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反硝化碳源问题、反硝化段的停留时间控制问题等。
⑵池体小,主要是其氨氮去除负荷高,和其他污泥相比较高效微生物处理效率要高,所以在处理同样浓度时所需要生化池子就要小的多。
⑶不用回流,因为用的都是相对固定行生物处理,同时存在硝化反硝化,所以不需要其他污泥法一样大比例回流,从而减少大量电费。
⑷接种方便,在刚开始调试时投放微生物量小又是干粉,投加起来就比那些要去污水厂拉上好几车往里加要方便的多。
⑸污量少,在用高效微生物时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很少。
⑹管理方便,用的都是相对固定行生物处理,不存在污泥膨胀,不需要污泥回流等所以管理起来要方便。
3.2运行管理
⑴ 氧化池pH值应维持在8.0~9.0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8或pH>10时,这时应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⑵溶解氧应确保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废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一般以4~6mg/L为宜。
⑶在生化池内出现少量的泡沫,属正常现象;若液面有大量泡沫产生且数量不断增加,覆盖生化池,说明曝气量过大或有大量合成洗涤剂与其它物质进入,应减少曝气量,也可以打开在生化池周边安装的喷淋去除泡沫。
⑷由于毛皮的生产要投加大量生石灰,所以要是欲处理不做好,好氧生化池内束状填料就会发生结钙、成团、断裂等现象。
⑸好氧生化池应预留少量活动载体,作为调试时观察用。
⑹了解掌握车间生产及排放废水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好氧池负荷突变
『叁』 怎样能够鉴别污水生化池的微生物属于什么类型
革兰氏染色法就可以区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阴性是红色,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是紫色,且一个是球菌,一个是杆菌,很好区分的
『肆』 污水处理系统生化池培养微生物菌种需要注意什么
进水的PH,T:N:P的比例,进水水量,进水COD浓度,温度,进水不含重金属、有毒物质
PH控制在7-9,如果进水PH低于7,一定要严格控制进水量不能过大,间歇进水来缓冲进水PH过低的影响。T:N:P的营养比例要大于100:5:1,开始进水时水量适当加大,控制出水溶解氧在2左右,不要长时间不仅水,闷曝气。生化池水温大于20度,25度以上可以加快培养时间。
『伍』 微生物处理污水原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该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触氧化法也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其在反应器内设置填料,经过充氧的废水与长满生物膜的填料相接处,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废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在运行初期,少量的细菌附着于填料表面,由于细菌的繁殖逐渐形成很薄的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渐增厚。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机物凭借扩散作用,为微生物所利用。但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氧已经无法向生物膜内层扩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细菌、厌氧菌在内层开始反之,形成厌氧层,利用死亡的好氧菌为基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厌氧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数量上开始下降,加上代谢气体产物的逸出,使内层生物膜大量脱落。在生物膜已脱落的填料表面上,新的生物膜又重新发展起来。在接触氧化池内,由于填料表面积较大,所以生物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同时存在的,使去除有机物的能力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生物膜在池内呈立体结构,对保持稳定的处理能力有利。
『陆』 化工厂污水处理 生化池微生物大量死亡怎么办
先找原因,是pH造成的?盐分造成的?有毒物质造成的?……
找到了原因,才好采取对策。通过改变工艺,加强操作来应对。
如果污泥已经失去活性,需要重新投泥驯化。
『柒』 工业污水处理中什么叫废水的生化处理
在工业污水处理中,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简称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机物有效地去除,使水得到净化。事实上,我们对生化处理并不是很陌生的,天然的水体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小虫,小虫吃微生物,微生物吃污水,如果没有这条食物链,自然界就要乱套了。
在天然的河流中,有着大量的、依靠有机物生活的微生物,它们日日夜夜地将人们排入河流中的有机物(如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粪便等等有机物质)氧化或还原,最终转化为无机物质,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我们周围的河流,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二年,就会成为臭河了,只是由于微生物太微小太分散,以致人们的肉眼看不见罢了。
而废水的生化处理工程则是在人工条件下对这一过程的强化。人们将无以计数的微生物全部集中在一个池子内,创造一个非常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的环境(如温度、pH值、氧气、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效率。然后再往池内泵入废水,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得到氧化降解,使废水得到净化和处理。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生化法具有能耗低、不加药、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等特点。
武汉格林环保在污水处理方面有着不错的工艺和经验,可以多了解一下。
『捌』 什么叫废水的生化处理
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简称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机物有效地去除,使水得到净化。事实上,我们对生化处理并不是很陌生的,天然的水体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虾米,虾米吃小虫,小虫吃微生物,微生物吃污水,如果没有这条食物链,自然界就要乱套了。在天然的河流中,有着大量的、依靠有机物生活的微生物,它们日日夜夜地将人们排入河流中的有机物(如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粪便等等有机物质)氧化或还原,最终转化为无机物质,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我们周围的河流,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二年,就会成为臭河了,只是由于微生物太微小太分散,以致人们的肉眼看不见罢了。而废水的生化处理工程则是在人工条件下对这一过程的强化。人们将无以计数的微生物全部集中在一个池子内,创造一个非常适合微生物繁殖、生长的环境(如温度、pH值、氧气、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效率。然后再往池内泵入废水,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得到氧化降解,使废水得到净化和处理。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生化法具有能耗低、不加药、处理效果好、处理费用低等特点。
『玖』 怎样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
废水生物处理法
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已愈来愈复杂。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污水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因而微生物能从污水中获取养分,同时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废水中呈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艺操作管理方便可靠和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定义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除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方法,亦称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简称废水生化法。由于传统治理方法有成本高、操作复杂、对于大流量低浓度的有害污染难处理等缺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生物治理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耐重金属毒性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采用生物技术处理电镀重金属废水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根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机理不同可分为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生物化学法以及植物修复法。
特点
1、用生物方法去除有机物最经济;
2、90%废水处理工艺属于生物处理工艺;
3、水中氨氮用生物处理方法去除最有效;
4、绝大多数工业废水也是以生物处理方法为主
分类
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指通过微生物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将可溶性离子转化为不溶性化合物而去除。硫酸盐生物还原法是一种典型生物化学法。该法是在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通过异化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将硫酸盐还原成H2S,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和所产生的H2S反应生成溶解度很低的金属硫化物沉淀而被去除,同时H2SO4的还原作用可将SO42-转化为S2-而使废水的pH值升高。因许多重金属离子氢氧化物的离子积很小而沉淀。有关研究表明,生物化学法处理含Cr6+浓度为30—40mg/L的废水去除率可达99.67%—99.97%。有人还利用家畜粪便厌氧消化污泥进行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离子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赵晓红等人用脱硫肠杆菌(SRV)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铜离子,在铜质量浓度为246.8 mg/L的溶液,当pH为4.0时,去除率达99.12%。[2]
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的一种除污方法。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物。一般由多糖、蛋白质、DNA、纤维素、糖蛋白、聚氨基酸等高分子物质构成,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能使水中胶体悬浮物相互凝聚沉淀。至目前为止,对重金属有絮凝作用的约有十几个品种,生物絮凝剂中的氨基和羟基可与Cu2+、 Hg2+、Ag+、Au2+等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鳌合物而沉淀下来。应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废水安全方便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且生长快、易于实现工业化等特点。此外,微生物可以通过遗传工程、驯化或构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因而微生物絮凝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生物体本身的化学结构及成分特性来吸附溶于水中的金属离子,再通过固液两相分离去除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方法。利用胞外聚合物分离金属离子,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的蛋白质,能使溶液中可溶性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而去除。生物吸附剂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吸附能力强、易于分离回收重金属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2]
需氧生物处理法
利用需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废水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的方法。生活污水中的典型有机物是碳水化合物、合成洗涤剂、脂肪、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如尿素、甘氨酸、脂肪酸等。这些有机物可按生物体系中所含元素量的多寡顺序表示为 COHNS。
生物体系中这些反应有赖于生物体系中的酶来加速。酶按其催化反应分为:氧化还原酶:在细胞内催化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电子转移,使其与氧化合或脱氢。可分为氧化酶和还原酶。氧化酶可活化分子氧,作为受氢体而形成水或过氧化氢。还原酶包括各种脱氢酶,可活化基质上的氢,并由辅酶将氢传给被还原的物质,使基质氧化,受氢体还原。水解酶:对有机物的加水分解反应起催化作用。水解反应是在细胞外产生的最基本的反应,能将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使之易于透过细胞壁。如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将复杂的多糖分解为单糖等。此外还有脱氨基、脱羧基、磷酸化和脱磷酸等酶。
许多酶只有在一些称为辅酶和活化剂的特殊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催化反应,钾、钙、镁、锌、钴、锰、氯化物、磷酸盐离子在许多种酶的催化反应中是不可缺少的辅酶或活化剂。
在需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降解,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的有机物分子降解为构成单元──单糖、氨基酸或甘油和脂肪酸。在第二阶段中,第一阶段的产物部分地被氧化为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二氧化碳、水、乙酰基辅酶A、α-酮戊二酸(或称 α-氧化戊二酸)或草醋酸(又称草酰乙酸)。第三阶段(即三羧酸循环,是有机物氧化的最终阶段)是乙酰基辅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醋酸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在氧化降解的各个阶段,都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在有机物降解的同时,还发生微生物原生质的合成反应。在第一阶段中由被作用物分解成的构成单元可以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再进一步合成细胞原生质。合成能量是微生物在有机物的氧化过程中获得的。
厌氧生物处理法
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沉淀污泥,因而又称污泥消化,也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这种方法是在厌氧细菌或兼性细菌的作用下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最后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是有经济价值的能源。中国大量建设的沼气池就是具体应用这种方法的典型实例。消化后的污泥比原生污泥容易脱水,所含致病菌大大减少,臭味显著减弱,肥分变成速效的,体积缩小,易于处置。城市污水沉淀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完全厌氧消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见图)。在第一阶段,污泥中的固态有机化合物借助于从厌氧菌分泌出的细胞外水解酶得到溶解,并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中进行代谢的生化反应。在水解酶的催化下,将复杂的多糖类水解为单糖类,将蛋白质水解为缩氨酸和氨基酸,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第二阶段是在产酸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的产物进一步降解为比较简单的挥发性有机酸等,如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有机酸,以及醇类、醛类等;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新的微生物细胞。
反应原理
第一、二阶段又称为液化过程。第三阶段是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将第二阶段产生的挥发酸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因此又称为气化过程,其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一些有机酸或醇的气化过程举例如下:
乙酸:
CH3COOH─→CO2+CH4
丙酸:
4CH3CH2COOH+2H2O─→5CO2+7CH4
甲醇:
4CH3OH─→CO2+3CH4+2H2O
乙醇:
2CH3CH2OH+CO2─→2CH3COOH+CH4
为了使厌氧消化过程正常进行,必须将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势等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甲烷菌的正常活动,保证及时地和完全地将第二阶段产生的挥发酸转化成甲烷。
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直接受温度的影响。进行厌氧消化的微生物有两类:中温消化菌和高温消化菌。前者的适应温度范围为17~43℃,最佳温度为32~35℃;后者则在50~55℃具有最佳反应速度。
近年来,厌氧消化处理法发展到应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如屠宰场废水、肉类加工废水、制糖工业废水、酒精工业废水、罐头工业废水、亚硫酸盐制浆废水等,比采用需氧生物处理法节省费用。
利用生物法处理废水的具体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土地处理系统和污泥消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