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4 17:24:17

『壹』 高浓度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工艺两种核心处理技术

吹脱法、蒸馏法和双介质膜处理。吹脱法适用于高浓度的碱性氨氮专废水,pH最后在12左右,属碱性状态下氨分子会转化为气态游离氨从而被吹脱出来,达到气水分离,吹出来的氨用稀硫酸吸收。(缺点是氨氮值越高加碱量越大,每吨的处理费用越高);酸性高浓度氨氮废水就用蒸馏处理,现在最常用的是三效,四效蒸馏,酸性条件下氨会形成铵盐(硫酸盐、盐酸盐)纯度高的话可以回用。对于低浓度的氨氮废水(100~300)可以用双介质膜处理。

『贰』 鸟粪石法去除氨氮优缺点

鸟粪石法去除氨氮优点是对于去除水中的氨氮有高效、简便的特点,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操作麻烦,效率较低。

鸟粪石法设计和操作均很简单,能有效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且生成的鸟粪石沉淀是一种良好的缓释肥料,从而实现了氨氮的资源化回用。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挥发酚、氰等,氨氮含量高,成分复杂,鸟粪石沉淀法对于氨氮浓度为200-1000mg/L的焦化废水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鸟粪石法该方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沉淀药剂用量较大,从而致使处理成本较高,沉淀产物MAP的用途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鸟粪石沉淀法的优势

鸟粪石沉淀法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它是通过添加一定的镁源和磷源与废水 中的氨氮反应生成沉淀来达到消除氨氮的目的。

其中生成的磷酸铵镁沉淀是一种很好的缓释肥料,从而实现了氨氮的资源化回用。且鸟粪石沉淀反 应不受温度和水中毒素的限制,设计和操作均很简单,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而对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则有很高的去除效果。

『叁』 高浓度氨氮如何处理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有:高效ZU脱氮菌技术、氨氮循环吹脱回收工艺、厌氧氨氧化技术.
①高效ZU脱氮菌技术:
一般的生物脱氮技术采用A/O、SBR、生物活性炭等工艺对水质水量稳定的低浓度氨氮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当废水中COD、氨氮和TN含量高时,微生物代谢活性显著降低.对于高COD、高TN的化工废水,利用新型短程硝化技术结合传统成熟的A/O工艺可迅速有效地降解目标污染物,获得比传统工艺更经济、更有效的处理结果.高效生物脱氮技术的难点是高效脱氮菌的培养.其需经历三个过程,首先是从自然生境中获得高效脱氮菌菌源;其次是富集高效脱氮菌培养物,从中分离高效脱氮菌株;最后是复配高效脱氮菌剂,并以目标废水为基质驯化高效脱氮菌群.近年来,我公司联合浙江大学展开了大量研究,经过脱氮群落的结构分析、功能试验和反复筛选,获得了高效ZU脱氮菌,并在相关废水处理工程(氨氮最高达1000mg/L)得到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出水氨氮稳定达标(15mg/L以下).
特点:1、环境友好,最终产物为N2,无二次污染.
2、成本低,不需要投加吸附剂或其他化学药剂,尤为适合改造工程.
3、系统稳定,高效ZU脱氮菌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4、高效ZU脱氮菌生长增殖性好,一次投加,长期有效.
②厌氧氨氧化技术:
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直接以NH4+为电子供体,以NO2¯为电子受体,将NH4+、NO2¯转变成N2的生物氧化过程.传统生物法脱氮技术通过硝化/反硝化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其对废水氨氮浓度具有一定要求,同时氨氮的硝化消耗大量的氧气,需求动力费用较高,生物脱氮过程需求一定的碳氮比,外加碳源增加了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厌氧氨氧化利用独特的生物机体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把氨氮转化为N2,最大限度的实现了N的循环厌氧硝化,对于高氨氮低COD的污水由于硝酸盐的部分氧化,大大节省了能源.
特点:1、依托浙江大学科研成果,国际领先的厌氧氨氧化技术.
2、无需外加碳源,节约运行成本.
3、只需将部分氨氧化成NO2¯,节约了供氧所需的动力消耗.
③氨氮循环吹脱回收工艺
高浓度氨氮废水来源甚广且排放量大.如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垃圾填埋场等均产生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大量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而且将增加给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我司结合多年的工程经验,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难度大、处理能耗高、投资较大的情况,开发出一种新型氨吹脱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两级循环吹氨回收技术.新技术采用创新性工艺流程设计高效脱氨技术及设备、节能降耗技术和设备,适用于多种工况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不仅有很好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工艺采用双塔循环吹脱,填料塔吸收吹脱出的氨气,可根据工艺要求,回收氨水或者硫酸铵.处理后废水可排放或进入后续生化系统.
技术特点:双塔循环脱氨更彻底(相较单塔),去除率高;回收硫酸铵或者氨水,循环经济利用,避免二次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

『肆』 味精高氨氮废水如何处理

2008-07-22 00:00:00 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近日通过中科院、工程院等专家鉴定,专家认为此项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是浙江省保护水环境减少工业污染的一大进展。新技术成功破解了浙江蜜蜂集团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难题,蜜蜂集团由此成为全国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的一个成功例子。 位于钱塘江上游、义乌江(金华江分支)畔的浙江蜜蜂集团,曾因生产味精的废水中氨氮排放严重超标,破坏了金华江、钱塘江的水质,影响了居民的饮水安全。形势逼人,蜜蜂集团虽然投入了2500万元,却一直没有找到好技术。目前,国内外普遍运用于水污染治理的是生物脱氮技术,多用于氨氮含量不高的城市污水,但在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上还是空白。2004年,浙江省科技厅、义乌市科技局和浙江蜜蜂集团联合进行项目招标,最后由浙江大学等单位联合中标。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制的这项新技术从减少投入能耗、简化工序、废水资源化利用入手,最终使氨氮排放削减了95%以上,达到排放标准。这项研究成果已申请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16项授权。 蜜蜂集团不但割断了“氮尾巴”,还从废水中提取出饲料酵母、硫酸铵肥料和有机废料等可利用的产品,这些产品市场形势相当喜人。如每吨成本为600多元的硫酸铵,市价为1800多元。

『伍』 生产地瓜干废水中氨超标怎么处理

基于氨与水分子相对挥发度的差异,将氨氮污染物以分子氨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废水中99%的氨氮通过资源化回收制备试剂级高纯氨水,可直接销售或通过回用减少含氨原料的消耗,全流程不产生废气、固废;脱氨后废水的氨氮浓度降至10ppm以下,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于生产。已完成6套示范工程。 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高浓盐组分通过离子交换-蒸发-氨汽提塔耦合设备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同步资源化回收,相关处理工艺已完成2套示范工程建设。 核心关键技术及技术特点: ①精馏脱氨工艺量化设计;②高通量、低阻降、高分离效率、抗结垢新型塔内件; ③耐高温、高碱阻垢剂; ④精馏脱氨工艺优化与集成,全过程自动化控制; ⑤处理后的废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废水中的氨氮回收制备高纯浓氨水,回收率99%。

『陆』 废水中氨氮含量超过排放标准,怎么处理

课题组依据行业废水特点开发出新型产业化技术与关键设备,基于氨与水分子相对挥发度的差异,将氨氮污染物以分子氨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废水中99%的氨氮通过资源化回收制备试剂级高纯氨水,可直接销售或通过回用减少含氨原料的消耗,全流程不产生废气、固废;脱氨后废水的氨氮浓度降至10ppm以下,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于生产。已完成6套示范工程。 废水中的其他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高浓盐组分通过离子交换-蒸发-氨汽提塔耦合设备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同步资源化回收,相关处理工艺已完成2套示范工程建设。 核心关键技术及技术特点: ①精馏脱氨工艺量化设计;②高通量、低阻降、高分离效率、抗结垢新型塔内件; ③耐高温、高碱阻垢剂; ④精馏脱氨工艺优化与集成,全过程自动化控制; ⑤处理后的废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废水中的氨氮回收制备高纯浓氨水,回收率99%。

『柒』 含氨氮的废水用什么方法处理既能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又经济实惠

这个不知道你复氨氮含量是多少制啊,
要是量大的话,得用吹脱法,就是用吹脱塔,处理费用稍高些。
接触氧化法,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了,不过得上污水处理厂,
要是再低点的话,嗯,用BAF生物滤池也不错。
要是单纯应付检查,可以适量采购点药剂,氨氮降,总氮不降,
好了,回答了这么多,楼主给分呗,若是还有问题HI我。

『捌』 怎么才能有效驱除废水中氨氮和总氮

氨氮废水的来源
钢铁、炼油、化肥、无机化工、铁合金、玻璃制造、肉类加工和饲料生产等工业,均排放高浓度的氨氮废水。 其中,某些工业自身会产生氨氮污染物,如钢铁工业及肉类加工业等。 而另一些工业将氨用作化学原料,如用氨等配成消光液以制造磨砂玻璃。此外,皮革、孵化、动物排泄物等新鲜废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废水中有机氮的脱氨基反应,在废水积存过程中氨氮浓度会迅速增加。
过量氨氮排入水体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体观赏价值,并且被氧化生成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甚至人类的健康。因此,废水脱氮处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主要的脱氮方法有生物硝化反硝化、折点加氯、气提吹脱和离子交换法等。消化污泥脱水液、垃圾渗滤液、催化剂生产厂废水、肉类加工废水和合成氨化工废水等含有极高浓度的氨氮,以上方法会由于游离氨氮的生物抑制作用或者成本等原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化法、生化联合法和新型生物脱氮法。
不同种类的工业废水中氨氮浓度干变万化,即使同类工业不同工厂的废水中其浓度也各不相同。以某化工厂香兰素生产废水为例,其氨氮浓度高达6~7×104mg/L。为了彻底治理污染,除对生产工艺进行必要的改造外,必须寻找合适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化处理技术,包括吹脱(或汽提)、沉淀、膜吸收、湿式氧化等,其中吹脱和膜吸收技术都需要氨氮尽可能以氨分子形态存在;另一类技术是生物脱氮技术。
物化处理技术
依据NH3的质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果氨氮的去除形态为氨气,为达到较高的去除率,就必须调节溶液的pH在11以上。这类技术包括吹脱、汽提、膜吸收等。在处理氨氮废水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碱,但可以回收部分氨。
吹脱(汽提)法吹脱法是将废水pH值调节至碱性,然后在填料塔中通入空气或蒸汽,通过气液接触将废水中的游离氨吹脱至大气或蒸汽中。 采用蒸汽可以提高废水温度,从而提高一定pH值时被吹脱氨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如果采用吹脱法去除98%以上的氨氮,需pH调节。例如采用汽提技术对对硝基苯胺废水进行了处理,在pH 大于11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氨氮由3150 mg/L下降为187 mg/L,去除率为93%。
低浓度废水通常在常温下用空气吹脱,而炼钢、石油化工、化肥、有机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高浓度废水则常用蒸汽进行吹脱。但是这种方法一般要采用NaOH调节废水的pH值,药剂和能源消耗比较大。 为了降低药剂成本,采用Ca(OH)2调节pH,结果表明,吹脱速率和吹脱效率要远小于NaOH,而且在汽提过程中容易结垢,使得操作运行困难。
这种技术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保证填料塔内的气液充分接触,有效防止沟流、液泛等非正常操作。 因此,填料的选择和填充至关重要。除较高的能耗与碱耗外,利用吹脱技术处理氨氮的不足还在于使氨氮由液相转移至气相,如果没有相应的回收技术,很容易导致大气的二次污染。此技术主要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预处理。
膜吸收技术
膜吸收过程是将膜分离和吸收相结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膜过程,它使用微孔膜将气、液两相分隔开来,利用膜孔提供气、液两相间传质的场所。 膜吸收法处理含氨废水的原理为:疏水性微孔膜(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偏聚氟乙烯)把含氨废水和H2SO4吸收液分隔于膜两侧,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使废水中离子态的NH3转变为分子态的挥发性NH3。 在膜两侧NH3的浓度差的推动下,废水中的NH3在废水一微孔膜界面汽化挥发。气态的NH3沿膜微孔向膜的另一侧扩散,在吸收液一微孑L膜界面上为H2SO4吸收,并反应生成不挥发的(NH3)2SO4而被回收。由于氨在废水和吸收液中存在形式的不同,使得废水中的氨能通过存在形式的转换不断向吸收液传递,直到吸收液中的H2SO4全部为氨中和为止,处理后废水中的氨氮浓度理论上可达到零。与吹脱(汽提)技术和生化法等其他高氨氮废水处理方法比较,膜吸收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浓缩并回收废水中的氨,无二次污染产生,实现含氨废水的资源化。
现在,膜吸收工艺的难点在于防止膜的渗漏。为了保证较高的通量,一般的微孔膜的膜厚都比较薄,膜两侧的水相在压差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渗漏。只有非常精确地调整膜两侧的压力和流速,才能基本保证膜两侧的液量不发生变化。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进行氨吸收过程中,氨溶液一侧的pH值还是有显著的降低,经检测,溶液中有大量硫酸根离子存在,最终导致氨溶液中的去除率仅在6O%左右。
因此,如何在保证氨氮传质通量的情况下有效防止膜的渗漏是膜吸收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沸石脱氨法
利用沸石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NH4+进行交换以达到脱氮的目的。沸石一般被用于处理低浓度含氨废水或含微量重金属的废水。然而,蒋建国等[4]探讨了沸石吸附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效果及可行性。小试研究结果表明,每克沸石具有吸附15.5 mg氨氮的极限潜力,当沸石粒径为30~16目时,氨氮去除率达到了78.5%,且在吸附时间、投加量及沸石粒径相同的情况下,进水氨氮浓度越大,吸附速率越大,沸石作为吸附剂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是可行的。
实验表明用沸石离子交换法处理经厌氧消化过的猪肥废水时发现Na-Zeo、Mg-Zeo、Ca-Zeo、k-Zeo中Na-Zeo沸石效果最好,其次是Ca-Zeo。增加离子交换床的高度可以提高氨氮去除率,综合考虑经济原因和水力条件,床高18cm(H/D=4),相对流量小于7.8BV/h是比较适合的尺寸。离子交换法受悬浮物浓度的影响较大。
应用沸石脱氨法必须考虑沸石的再生问题,主要有再生液法和焚烧法。采用焚烧法时,产生的氨气必须进行处理。通常采用再生液进行再生,再生液浓液再进行脱氨处理。
膜分离技术
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蒋展鹏等[6]采用电渗析法和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法处理高浓度氨氮无机废水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电渗析法处理氨氮废水2000~3000 mg/L,去除率可在85%以上,同时可获得8.9%的浓氨水。此法工艺流程简单、不消耗药剂、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量与废水中氨氮浓度成正比。PP中空纤维膜法脱氨效率>90%,回收的硫酸铵浓度在25%左右。运行中需加碱,加碱量与废水中氨氮浓度成正比。
乳化液膜是种以乳液形式存在的液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用于液-液分离。分离过程通常是以乳化液膜(例如煤油膜)为分离介质,在油膜两侧通过NH3的浓度差和扩散传递为推动力,使NH3进入膜内,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用液膜法处理某湿法冶金厂总排放口废水(1000~1200 mgNH4+-N/L,pH为6~9),当采用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为表面活性剂用量为4%~6%,废水pH调至10~11,乳水比在1:8~1:12,油内比在0.8~1.5。硫酸质量分数为10%,废水中氨氮去除率一次处理可达到97%以上。
膜分离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较高,操作复杂,难以控制。
MAP沉淀法
主要是利用以下化学反应:
Mg2 ++NH4++PO43-=MgNH4PO4
理论上讲以一定比例向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中投加磷盐和镁盐,当[Mg2 + ][NH4+][PO43 -]>2.5×10–13时可生成磷酸铵镁(MAP),除去废水中的氨氮。穆大纲等[8]采用向氨氮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中投加MgCl2•6H2O和Na2HP04•12H20生成磷酸铵镁沉淀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浓度氨氮。结果表明,在pH为8.9l,Mg2+,NH4,P043-的摩尔比为1.25:1:1,反应温度为25 ℃,反应时间为20 min,沉淀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氨氨质量浓度可由9500 mg/L降低到460 mg/L,去除率达到95%以上。由于在多数废水中镁盐的含量相对于磷酸盐和氨氮会较低,尽管生成的磷酸铵镁可以做为农肥而抵消一部分成本,投加镁盐的费用仍成为限制这种方法推行的主要因素。海水取之不尽,并且其中含有大量的镁盐。以海水做为镁离子源试验研究了磷酸铵镁结晶过程。盐卤是制盐副产品,主要含MgCl2和其他无机化合物。Mg2+约为32 g/L为海水的27倍。Lee等[10]用MgCl2、海水、盐卤分别做为Mg2+源以磷酸铵镁结晶法处理养猪场废水,结果表明,pH是最重要的控制参数,当终点pH≈9.6时,反应在10 min内即可结束。由于废水中的N/P不平衡,与其他两种Mg2+源相比,盐卤的除磷效果相同而脱氮效果略差。
采用化学沉淀法的关键因素在于:
1)絮凝剂的用量;2)沉淀产物的去向。
一般情况下,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氨氮浓度不大于1 500 mg/L。化学沉淀法的应用瓶颈同样是运行成本较高,无法进行工程应用。
催化湿式氧化法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8O年代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理废水的新技术。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具有净化效率高(据报道,废水经过净化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等特点。经多年应用与实践,这一废水处理方法的建设及运行费用仅为常规方法6O%左右,因而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杜鸿章等对催化湿式氧化法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在270 ℃、9 MPa工艺条件下,研制的催化剂可使焦化污水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9.6%,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优于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湿式氧化法不足在于催化剂的流失和设备的腐蚀。
化学氧化法
利用强氧化剂将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气进行脱除的一种方法。折点加氯是利用在水中的氨与氯反应生成氨气脱氨,这种方法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但是产生的余氯会对鱼类有影响,故必须附设除余氯设施。在溴化物存在的情况下,臭氧与氨氮会发生如下类似折点加氯的反应:
Br-+O3+H+→HBrO+O2,
NH3+HBrO→NH2Br+H2O,
NH2Br+HBrO→NHBr2+H2O,
NH2Br+NHBr2→N2+3Br-+3H+。
用一个有效容积32 L的连续曝气柱对合成废水(氨氮600 mg/L)进行试验研究,探讨Br/N、pH以及初始氨氮浓度对反应的影响,以确定去除最多的氨氮并形成最少的NO3-的最佳反应条件。发现NFR(出水NO3--N与进水氨氮之比)在对数坐标中与Br-/N成线性相关关系,在Br-/N>0.4,氨氮负荷为3.6~4.0 kg/(m3•d)时,氨氮负荷降低则NFR降低。出水pH=6.0时,NFR和BrO--Br(有毒副产物)最少。BrO--Br可由Na2SO3定量分解,Na2SO3投加量可由ORP控制。
生化法
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硝化过程为好氧过程,在此过程中,氨态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硝基氮和亚硝基氮;而反硝化过程为厌氧过程,在此过程中,硝基氮和亚硝基氮转化为氮气。 因此,一般的生物脱氮过程为厌氧/好氧过程、或厌氧/缺氧/好氧过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反硝化过程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即好氧反硝化过程。它为突破传统生物脱氮技术限制,利用一个生物反应器在一种条件下完成脱氮反应提供了依据。SBR生物脱氮工艺的优点在于以时间序列代替空间序列,使好氧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在同一容器中完成。采用SBR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在曝气段实现高氨氮废水的好氧硝化/反硝化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她们提出的反应序列为:一段缺氧一好氧曝气一二段缺氧的SBR反应器,好氧段反硝化脱氮率要占总脱氮率的70%以上。研究表明:好氧反硝化菌为异养菌,脱氮反应历程与缺氧反硝化菌相同,并且最终产物主要为N2。
目前生物脱氮的浓度一般在400 mg/L以下,采用生物脱氮技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就需要进行大倍数稀释,这就使得生物处理设施的体积庞大,能耗会相应提高。 因此,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采用生物处理前,一般要首先进行物化处理。
物化方法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时不会因为氨氮浓度过高而受到限制,但是不能将氨氮浓度降到足够低(如100 mg/L以下)。而生物脱氮会因为高浓度游离氨或者亚硝酸盐氮而受到抑制。实际应用中采用生化联合的方法,在生物处理前先对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进行物化处理。目前,较先进的生化脱氨主要有以下几类方法。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由膜过滤取代传统生化处理技术中二次沉淀池和沙滤池的水处理技术。MBR将分离工程中的膜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系统,提高了泥水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降低F/M比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甚至为零),从而基本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突出问题。
硝化菌为自养菌,生长繁殖的世代周期长,常规的生物脱氮工艺中,为保持构筑物中有足够数量的硝化菌以完成生物硝化作用,在维持较长污泥龄的同时也相应增大了构筑物的容积。此外,絮凝性较差的硝化菌常会被二沉池的出水带出,硝化菌数量的减少影响硝化作用,进而降低了系统的脱氮效率。膜生物反应器能够完全截留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止硝化菌的流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硝化反应器。
在适宜的pH、DO条件下,容积负荷控制在2 kg/(m3•d)以下时,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将浓度为2×103mg/L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虽然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会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膜污染问题尚未见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短程硝化反硝化
生物硝化反硝化是应用最广泛的脱氮方式。由于氨氮氧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曝气费用成为这种脱氮方式的主要开支。短程硝化反硝化(将氨氮氧化至亚硝酸盐氮即进行反硝化),不仅可以节省氨氧化需氧量而且可以节省反硝化所需炭源。用合成废水试验确定实现亚硝酸盐积累的最佳条件。要想实现亚硝酸盐积累,pH不是一个关键的控制参数,因为pH在6.45~8.95时,全部硝化生成硝酸盐,在pH<6.45或pH>8.95时发生硝化受抑,氨氮积累。当DO=0.7 mg/L时,可以实现65%的氨氮以亚硝酸盐的形式积累并且氨氮转化率在98%以上。DO<0.5 mg/L时发生氨氮积累,DO>1.7 mg/L时全部硝化生成硝酸盐。对低碳氮比的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亚硝玻型和硝酸型脱氮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亚硝酸型脱氮可明显提高总氮去除效率,氨氮和硝态氮负荷可提高近1倍。此外,pH和氨氮浓度等因素对脱氮类型具有重要影响。
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结果表明,进水COD、氨氮、TN 和酚的浓度分别为1201.6、510.4、540.1、110.4 mg/L时,出水COD、氨氮、TN和酚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7.1、14.2、181.5、0.4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3.6%、97.2%、66.4%、99.6%。与常规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该工艺氨氮负荷高,在较低的C/N值条件下可使TN去除率提高。
厌氧氨氧化(ANAMMOX)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
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氨氮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直接被氧化成氮气的过程。ANAMMOX的生化反应式为:
NH4++NO2-→N2↑+2H2O
ANAMMOX菌是专性厌氧自养菌,因而非常适合处理含NO2-、低C/N的氨氮废水。与传统工艺相比,基于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方式工艺流程简单,不需要外加有机炭源,防止二次污染,又很好的应用前景。厌氧氨氧化的应用主要有两种:CANON工艺和与中温亚硝化(SHARON)结合,构成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
CANON工艺是在限氧的条件下,利用完全自养性微生物将氨氮和亚硝酸盐同时去除的一种方法,从反应形式上看,它是SHARON和ANAMMOX工艺的结合,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溶解氧控制在1 mg/L左右,进水氨氮<800 mg/L,氨氮负荷<0.46 kgNH4+/(m3•d)的条件下,可以利用SBR反应器实现CANON工艺,氨氮的去除率>95%,总氮的去除率>90%。
ANAMMOX和CANON过程都可以在气提式反应器中运转良好,并且达到很高的氮转化速率。控制溶解氧在0.5mg/L左右,在气提式反应器中,ANAMMOX过程的脱氮速率达到8.9 kgN/(m3•d),而CANON过程可以达到1.5 kgN/(m3•d)。
好氧反硝化
传统脱氮理论认为,反硝化菌为兼性厌氧菌,其呼吸链在有氧条件下以氧气为终末电子受体在缺氧条件下以硝酸根为终末电子受体。所以若进行反硝化反应,必须在缺氧环境下。近年来,好氧反硝化现象不断被发现和报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好氧反硝化菌已经被分离出来,有些可以同时进行好氧反硝化和异养硝化(如Robertson等分离、筛选出的Tpantotropha.LMD82.5)。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了能量。
用序批式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试验结果验证了好氧反硝化的存在,好氧反硝化脱氮能力随混合液溶解氧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当溶解氧浓度为0.5 mg/L时,总氮去除率可达到66.0%。
连续动态试验研究表明,对于高浓度氨氮渗滤液,普通活性污泥达的好氧反硝化工艺的总氮去除串可达10%以上。硝化反应速率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而下降;反硝化反应速率随着溶解氧浓度的降低而上升。硝化及反硝化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在溶解氧为0.14 mg/L左右时会出现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相等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其速率为4.7mg/(L•h),硝化反应KN=0.37 mg/L;反硝化反应KD=0.48 mg/L。
在反硝化过程中会产生N2O是一种温室气体,产生新的污染,其相关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工艺仍在实验室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另外,还有诸如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等工艺仍处在试验研究阶段,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玖』 污水处理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处理污水,首先要了解清楚污水的类型,污水的水质情况,以及污水的水量及处理要求。
针对于现阶段的污水处理,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物理法
物理法污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
⑴沉淀(重力分离)
污水流入池内由于流速降低,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在中立的作用下进行沉淀,而使固体物质与水分离。
这种工艺分离效果好,简单易行,应用广泛,如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和沉淀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物,沉淀池则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颗粒状的悬浮固体。
⑵筛选(截流)
利用筛滤介质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属于砂滤处理的设备有格栅、微滤机、砂滤池、真空滤机、压滤机(后两种主要用于污泥脱水)等。
⑶气浮(上浮)
对一些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细微颗粒,因其自重难于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可采用气浮装置。此法将空气打入污水中,并使其以微小气泡的形势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

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污染杂质(如乳化油)黏附到气泡上,并随气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根据空气打入方式的不同,气浮设备有加压溶汽气浮法、叶轮气浮法和射流气浮法等。为提高气浮效果,有时需要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
⑷离心与旋流分离
使含有悬浮固体或乳化油的污水,由于悬浮固体和废水的质量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质量大的悬浮固体被抛甩到污水外侧,这样就可使悬浮固体和污水分别通过各自的排出口排出设备之外,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2.化学法
污水的化学处理方法就是向污水投加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是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属于化学处理法的有以下几种。
⑴混凝法
混凝法是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药剂,经过脱稳、架桥等反应过程,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凝聚并沉降。水中呈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通常带有负电荷,胶体颗粒之间互相排
斥形成稳定的混合液,若水中带有相反电荷的电解质(混凝剂)可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改变为呈电中性,并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颗粒下沉。
⑵中和法
用化学方法消除污水中过量的酸和碱,使其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称为中和法。处理含酸污水以碱作为中和剂,处理含碱污水以酸作为中和剂,也可以吹入含
CO2的烟道气进行中和。酸和碱均指无机酸和无机碱,一般依照“以废制废”的原则,亦可采用药剂中和处理,可以连续进行,也可间歇进行。
⑶氧化还原法
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投加氧化剂和还原剂后,由于电子的迁移而发生氧化和还原作用形成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中的氧、纯氧、漂白
粉、臭氧、氯气等,氧化法多用于处理含氰含酚废水。常用的还原剂则有铁屑、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等,还原法多用于处理含铬、含汞废水。
⑷电解法
在废水中插入电极并通过电流,则在阴极板上接受电子。在水的电解过程中,阳极上产生氧气,阴极上产生氢气。上述综合过程使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在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目前电解法主要用于处理含铬及含氰废水。
⑸吸附法
污水吸附处理主要是利用固体物质表面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吸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等。
物理吸附是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在分子力作用下产生的,不产生
化学变化,而化学吸附法则使吸附剂和吸附质在化学键力作用下起吸附作用的,因此化学吸附选择性较强。此外,在生物作用下也可产生生物吸附。在污水处理中常
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磺化煤、硅藻土、焦炭等。
⑹化学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它和某些溶解物质产生反应,生成难溶盐沉淀下来。多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
⑺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在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广。使用的离子交换剂分为无机离子交换法(天然沸石和合成沸石)、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弱酸性阳离子树脂、强

碱性阴离子树脂、弱碱性阴离子树脂、鳌和树脂等)。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污水时,必须考虑树脂的选择性。树脂对各种离子的交换能力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各
种离子对该种树脂亲和力的大小,又称选择性的大小,另外还要考虑到树脂的再生方法等。
⑻膜分离法
渗析、电渗析、超滤、微滤、反渗透等通过一种特殊的半渗透膜分离水中的离子和分子的技术,统称为膜分离法。电渗析法主要用于水的脱盐,回收某些金属离子等。

反渗透作用主要是膜表面化学本性所起的作用,他分离的溶质粒径小,除盐率高,所需的工作压力大;超滤所用的材质和反渗透相同,但超滤是筛滤作用,分离溶质
粒径大,透水率高,除盐率低,工作压力小。
3、生物法
污水的生物膜法就是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
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氧处理法和厌氧处理法两类。前者处理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广泛,是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属于生物处理法的工艺有以下几种。
⑴活性污泥法
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将空气连续鼓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水中,经过一段时间,水中既形成繁殖有大量好氧型微生物的絮凝体—活性污 泥,
活性污泥能够吸附水中的有机物,生活污水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机物为食料,获得能量,并不断省长增殖,有机物被分解、去除,使污水得以净化。

一般经曝气池处理的出水是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的污水—混合液,经沉淀分离,水被净化排放,沉淀分离后的污泥作为种泥,部分回流到曝气池。活性污泥法自出现以来,经过80多年的演变,出现了各种
活性污泥法的变法,但其原理和工艺过程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2)普通活性污泥法
这种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是许多污水处理厂的常用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是将污水和回流污泥从曝气池首段引入,呈推流式至曝气池末端流出,此法适用于处理要求高、水质较稳定的污水,但对负荷的变动适应性较弱,后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改良形式。
⑶多点进水法
为了使槽内有机负荷接近一定值,把污水从几个点分开流入,有利于解决超负荷问题。
⑷吸附再生法
接触槽内活化的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质,污泥与水分离后,在曝气槽内把吸附的污染物质进行氧化。该法有利于增加污水处理量,有一定的抗击冲击负荷能力。
⑸延时曝气法
污水在曝气池内延长曝气时间,有利于完全氧化,污泥量少,该法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⑹厌氧-缺氧
- 好氧活性污泥法
在常规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为了能有效的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人们把厌氧、缺氧、好氧状况组合到活性污泥法中,使厌氧-缺氧-好氧状况在反应曝气池内同时存在或反复周期实现,形成了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也有的工艺流程采用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污水流至单一反应池中,按时间通过程序控制各过程。在反应池的一个工作周期,运行程序依次为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待机等过程。该法适用于中小水量和出水水质较高的场合,有利于自动化控制;通过对运行的调整,该法也可进行除磷脱氮和化学处理,有利于污水回用。
近年来,SBR工艺发展很快,尤其随着仪表和自控技术与装备的发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新工艺不断涌现,如CASS工艺、CAST工艺、IDEA工艺、MSBR工艺以及UNITANK工艺等。
⑻ AB法
该法是吸附降解工艺的简称,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它是两个活性污泥法的串联系统,两者各有独立的二次沉淀池。该法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有利于除磷脱氮和化学处理,特别有利于处理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大的污水。
⑼氧化沟
氧化沟为连续环形曝气池,其池较长,深度较浅。氧化沟系统是一种成本低廉、构造简单易于维护管理的处理技术,其出水水质好,可进行脱氮,有利于延时曝气。
4、生物膜法
使污水连续流经固体填料,在填料上就能够形成污泥垢状的生物膜,生物膜上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能起到与活性污泥同样的净化污水作
用。从填料上脱落下来死亡的生物膜随污水流入沉淀池,经沉淀池澄清净化。生物膜有多种处理构筑物,如生物滤料、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和生物流化床等。
⑴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滤池内有固定填料,污水流过时与滤料相接触,微生物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
净化污水装置由提供微生物生长息栖的 滤床、布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组成。生物滤池操作简单,费用低,适用于中小城镇和边远地区。生物滤池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以及曝 气生物滤池等。
⑵生物转盘
通过传动装置驱动生物转盘以一定的速度在接触反应池内转动,交
替的与空气和污水接触,每一周期完成吸附-吸氧-氧化分解的过程,通过不断转动,使污水中的污染物不断分解氧化。生物转盘流程中除了生物转盘外,还有初次
和二次沉淀池。生物转盘的适应范围广泛,对生活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都能适用,同时生物转盘的动力消耗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管理维护简便。
⑶生物接触氧化
在池内设填料,使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成新的生物膜。从填料上脱落
的生物膜随水流到二沉池后被去除,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产量少,可保证出水水质。
⑷生物流化床
采用相对密度大于1的细小惰性颗粒,如砂、焦炭、活性炭、陶粒等作为载体,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充氧污水自上而下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体,生物膜与污水充分接触。生物流化床处理效率高,能适应较大冲击负荷,占地小。
5、自然生物处理法
利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形成水体-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可对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充分

利用,有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实现污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该法工艺简单,建设与运行费用都较低,效率高,是一种符合生态原理的污水处理方式,但容易

受自然条件影响,占地较大。主要有水生植物塘、水生动物塘、土地处理系统以及上述工艺组合系统。稳定塘是利用塘水中自然生长的微生物处理污水,而在塘中生
长的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氧作用向塘中供氧。在稳定塘内污水停留时间长,其生化过程和自然水体净化过程相似。稳定塘按其微生物反应类型
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和曝气塘等。土地处理是以土地净化为核心,利用土壤的过滤截留、吸附、化学反应和沉淀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可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水分和营养物。如污水农田灌溉就是一种土地处理方式。
6、厌氧生物处理法
利用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及有机污泥。主要构筑物是消化池,近年来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开创
了一系列的新型高效厌氧处理构筑物,如厌氧滤池、厌氧转盘、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等高效反应装置,该法能耗低且能产生能量,污泥量少。

阅读全文

与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应污水厂工资多少 浏览:640
五级净水器滤芯怎么安装顺序 浏览:257
洗澡水过滤装置 浏览:720
各品牌ro膜比较 浏览:428
如何除淋浴头的水垢 浏览:601
南方用什么净水器好 浏览:289
卫生间污水过滤怎么处理 浏览:694
日本的废水怎么储存的 浏览:667
污水接口为什么会漏水 浏览:264
广西集中供水商用净水机哪个好 浏览:630
美的小饮水机怎么打开清洗 浏览:933
净水器的冲洗功能坏了怎么办 浏览:647
锅炉手孔除垢用具 浏览:846
中水回用质量标准 浏览:989
实用的反渗透设备 浏览:661
炼油废水里面含什么盐 浏览:652
蒸馏时冷凝水作用 浏览:413
涂料墨水树脂 浏览:938
把污水变成纯净水是什么专业 浏览:701
沭阳木材废水 浏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