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政道路中间有污水管,先做好路基在开挖管道还是先开挖管道在修路基,哪个比较合理
先开挖管道再修路基比较合理;
1.施工程序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施工,有先油后料和先料后油两种方法,其中以前者使用较多,现以三层式为例说明其工艺程序。
三层式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施工程序为:备料→清扫基层、放样和安装路缘石→浇洒透层沥青→洒布第一次沥青→撒铺第一次矿料→碾压→洒布第二层沥青→铺撒第二层矿料碾压→洒布第三层沥青→铺撒第三层沥青→碾压→初期养护。
单层式和双层式沥青表面处治的施工程序与三层式相同,仅需相应地减少两次或一次洒布沥青、铺撒矿料与碾压工序。
1)路面附属物的处理
(1)路缘石。城市道路的侧石(立式路缘石)、平石(卧式路缘石)和公路缘石(卧式路缘石)统称路缘石。侧石是指在城市道路中人行道或绿化带高出路面时,为保护和支承边缘用的立式路缘石;平石是指在城市道路中紧接侧石及路面边缘处,为起排水和保护路边用的卧式路缘石;缘石是指在公路上为使路面与路肩分界和保持路边用的卧式路缘石。路缘石应有足够的强度,抗风化和耐磨耗的能力,其表面应平整、无脱皮现象。
外路缘石有水泥混凝土、条石、块石等,应根据要求和条件选用。水泥混凝土路缘石持久战形尺寸(长、宽、高)偏差不得超过±5mm,外露面缺边、缺角长度不得大于20mm,并不得多于一处。路缘石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铺砌;
②路缘石基础要坚固、稳定,可采用水泥砂、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以及砂砾等作业基础;
③石料或水泥混凝土路缘石铺砌后宜用水泥砂浆勾缝;
④公路路缘石铺砌后应及时回填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2)雨水进出口。雨水进水口可分侧立式、平卧式两种。侧立式应设置在侧石的位置,平卧式应设置在平石的位置。平卧式进水口盖座外边缘与侧石边距离不得大于5cm,并不得伸进侧石的边线。
(3)检查井。检查井包括雨水、污水、给水、煤气、电话、电缆等附属设施的检查井。检查井应在路面施工前安装,并经一定时间养护,待水泥砂浆硬化后才可铺筑路面。检查井盖板底座应铺砌牢固,四周应仔细夯实,盖板顶面标高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2)清扫基层
在表面处治层施工前,应将路面基层清扫干净,使基层矿料大部分外露,并介保持干燥。对有坑槽、不平整的路段应先修补和整平,若基层整体强度不足,则应先予补强。
3)浇洒透层沥青
透层是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沥青路面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及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浇洒透层沥青。
Ⅱ 高填方路基被雨水冲的全是沟壑深度大约3-4米怎么处理
造成冲刷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压实度不够,造成填土易补冲掉,二是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进行防护。对已经形成冲沟的地方,重新填,然后将砌片石急流槽或是散水等其他一类减小流速和冲刷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冲刷。
Ⅲ 路基工程施工高填方路堤要点有哪些
路基工程施工高填方路堤要点如下:
1、高填方路堤填料宜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或采用轻质材料。受水淹、浸的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均好的材料。
2、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宜清除覆盖层。
3、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预留路堤高度与宽度,并进行动态监控。施工过程中宜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填筑速率。高填方路堤宜优先安排施工。
Ⅳ 高填方路段遇暗塘路基处理技术
1213
Ⅳ 高填方路基沉降主要由施工方面造成的原因有( )。
B,C,D,E
答案解析:
高填方路基沉降原因分析:
1.路基施工前未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
2.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
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6.填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
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就立即铺筑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朝。
9.高填方路基在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遍数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
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
【知识点来源】该考点来自于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1B420000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第二十节:1B420200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Ⅵ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公路监理师考讯】 答:1)施工时应考虑高填方路基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面基层施工时应尽量安排晚开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时间。 2)加强对基底的压实或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地基位于斜坡和谷底时,应做挖台阶处理。 3)施工时要严格分层填筑,控制分层的厚度,并充分压实。 4)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必要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答:路堤边坡的常见病害是路堤边坡坍塌、边坡冲沟、防护体滑落、防护剥蚀、急流槽悬空等。 1)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做好排水工程,避免局部冲刷淘空路基边坡坡脚。 2)对路基边坡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如植草或植树,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块对边坡进行防护。 3)施工中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避免边坡过陡,填筑中适当增加宽度并进行压实,提高边坡的压实度。 4)重视圬工砌筑,勾缝要密实,提高急流槽、护坡的施工质量。 答:1)坐标法放样 根据设计单位布设的导线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逐桩坐标表进行放样的一种方法。 全站仪架设在第n号导线点,后视第n-1号导线点或者第n+1号导线点,计算出两导线点所组成的边与仪器所在点和欲放点所组成的边的夹角α,及仪器所在点和欲放点之间的距离d,利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2)传统法放样 (1)切线支距法:在没有全站仪的情况下,利用经纬仪和钢尺,以曲线起(终)点为直角坐标原点,计算出欲放点x、y坐标,进行放样的一种方法。 (2)偏角法:在没有全站仪的情况下,利用经纬仪和钢尺,以曲线起(终)点为极坐标极点,计算出欲放点Δ、d偏角和距离,进行放样的一种方法。
Ⅶ 道路路基与雨污水管的施工顺序有哪些
(1)雨水管与路基的施工关系
道路路基的两侧设置了雨水管,但雨水管的埋深较浅,基本在2-3.5米左右,对路基的影响不是很大。
一般道路路基施工时考虑先施工道路路基,再施工雨水管道(在污水管后施工)。台后高填土范围内,因超载预压填土在预压期内利用两侧井点作降水之用,故在超载预压填土完成后同步进行雨水管道施工(在污水管前施工)。
(2)污水管与路基的施工关系
道路右侧设置了污水管,污水管的埋深较深,考虑到污水管施工时的变形等因素对路基的影响,故在一般道路路基施工时考虑先污水管道,再施工路基。
台后高填土范围内,因超载预压填土较高,如果先施工污水管道,不仅将增加污水管道的计算埋置深度,而且其变形将影响到超载预压填土的,故此部分考虑在超载预压填土预压完成并卸土后再进行污水管道的施工。
(3)雨污水管的施工关系
一般道路路基段按先深后浅顺序先施工污水管道,再施工雨水管道。
台后高填土范围内,结合超载预压填土的降水,先施工雨水管道,再施工污水管道。
(4)雨污水管的围护设计
雨污水管的围护不仅影响到沟槽本身的基坑安全,而且还影响到沟槽边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故雨污水管围护结合这两个因素考虑。
雨水管道采用6米普通板桩加6米轻型井点降水。
一般道路路基处污水管道采用9米拉森板桩加二道支撑另加9米轻型井点降水。
台后高填土范围内为减少基坑变形,采用SMW工法围护加二道支撑另加9米轻型井点降水。
来源于问问我建筑网
Ⅷ 雨污水管网施工地基应如何处理
雨污水管网施工地基处理方法:
(一)若地基超挖拟按以下方法处理:内
容1、干槽超挖在15cm以内,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低于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实度;
2、干槽超挖在15cm以上,用石灰土处理,其压实度不低于95%;
3、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打夯时,用天然级配砂石回填;
(二)排水不良、地基土壤扰动时,拟按以下方法处理:
1、扰动深度在10cm以内者,换天然级配砂石或砾石处理;
2、扰动深度达10~30cm但下部坚硬时,换大卵石或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或找平表面。填块石时由一端顺序进行,大面向下,块与块互相挤紧,脚踩时无松动或颤动情况;
3、地基土壤需要换土时,在清除彻底经检查合格后回填,回填土材料、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地基处理的基面高程允许偏差:
管道基础的沟槽,采用枕基的排水管道沟槽及承插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的沟槽,允许偏差为±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