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医院污水处理余氯标准解释
接触池出抄口的余氯控制在3-10mg每升袭满足一级标准肯定是可以的了 如果城市管网允许二级标准可以放宽采用二级 这样可以节省氯的投加量 减少运行成本
接触池的出口总余氯 指的是 接触消毒池 出口的污水中的的氯的总含量 就是接触氧化 剩余的余氯总量 也就是出口总余氯量
接触消毒池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氯等强氧化剂对水中的细菌病毒 进行消毒 处理 杀死污水中的病原菌及病毒 ,经过消毒处理后 病原菌和病毒会被全部杀死 但是有些病原菌会转化为孢子之类的繁殖体 为了防止这些繁殖体在次繁殖 必须在污水中 保留一定量的消毒剂 对病原菌进行控制 ,这个道理和自来水中保证余氯的要求一致
Ⅱ 余氯和粪大肠菌群的关系
对于余氯和粪大肠菌群的关系,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粪大肠菌群是生长于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一组肠道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约占粪便干重的1/3以上,故称为粪大肠菌群。它们两者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如果不小心感染了,就会导致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情况,严重还会出现泌尿感染,会出现尿道炎、肾炎。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
Ⅲ 医院的医疗废水中含有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群,进入地下水中是不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医院的医疗废水,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但是不是直接排放到污水系统中的,要先经过处理的达标再排放的啊!!!!
Ⅳ 医疗废水排放标准总余氯0.5mg/l是指什么
0.5mg/L是总余氯量的要求。总余氯包括水中游离氯和结合氯,通过除氯处理后才能达到这个标准。余氯指的是水中结合氯,也就是消毒剂余氯含量,排放量达到2-8mg/L就可以了。
Ⅳ 为什么医疗废水中必须监测余氯这一项
这个问题我知道你吧,
医疗废水中会含有大量的致病菌,通常要经过消毒处理才内可容以排放,而废水消毒最常用就是含氯消毒剂了,消毒剂的残留与水中细菌的含量是成反比的(通俗的说,杀死细菌会消耗消毒剂的),消毒剂残留量很多,说明水中的细菌相对少,国家有一个排放标准。
Ⅵ 粪大肠菌群小于20,总余氯怎么变化
Ⅶ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总余氯什么意思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总余氯即国家规定污水中氯的含量。
简介:
1,总余氯:包括水中游离氯和结合氯,通过除氯处理后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2,余氯: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的总和。
3,游离性余氯:水中以次氯酸和次氯酸盐形态存在的余氯。
4,化合性余氯:水中所含全部余氯中,与氨,氮,有机物化合的部分,大多数为氯胺。
自来水中余氯对身体的危害:
1,添加氯,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菌消毒手段,仍被世界上超过80%的水厂使用着。所以,市政自来水
中必须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确保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安全。但是,当氯和有机酸反应,就会产生
许多致癌的副产品,比如三氯甲烷等。超过一定量的氯,本身也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且带有难
闻的气味,俗称“漂白粉味”。现在,大多数的专家达成共识,使用氯化水和饮用水中有氯化物的
确和得癌几率有一定的关系。
2,自来水中的游离余氯及衍生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致癌,致突变物”,除了饮用从口中进入
人体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人们洗脸,洗手,漱口,从皮肤,毛孔,毛发进入人体。据报道,水
中余氯及其有毒有害物,80%以上是从皮肤进人体。因此,水中余氯,杂质及管道,水箱等对水质
污染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Ⅷ 县级及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污水中粪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总余氯的排放要求
县级及县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污水中,粪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和回总余氯的排放要答求分为两种情况:
1、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其粪大肠菌群5000MPN/L;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肠道病毒;总余氯≤6-9mg/L;
2、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自然水体的,其粪大肠菌群500MPN/L;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肠道病毒;总余氯≤0.5mg/L
Ⅸ 医疗废水余氯标准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总氯排放限值值为:0.5mg/L(日均)
注:
医院废水处理如用含氯回消毒剂进行消毒,工艺控答制要求为:
排放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大于等于一小时,接触池出口
总余氯3-10mg/L
预处理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大于等于一小时,接触池出口
总余氯2-8mg/L
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作要求。
检测方法上标准给出的是采用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和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进行测定
当然你还可以采用氯离子测定仪进行测试,不过这仪器也需要相当资金投入,你提到的试纸比色卡等方法还处于研究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