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前三门护城河污水

前三门护城河污水

发布时间:2021-11-09 16:50:27

㈠ 故宫 护城河的水源是死水吗

不是死水。

护城河,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的,环绕整座城、皇宫、寺院等主要建筑的壕沟,然后引水注入形成人工河,作为城墙的屏障,具有防御作用,一方面维护城内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或动物的进入,这是古人在防御手段上对水的妙用。

(1)前三门护城河污水扩展阅读

北京四面的城墙以安定门、德胜门一线最为坚固,其墙基和顶部比其他三面城墙都厚,内外侧墙体的包砖也厚得多。这是明初重建北京城时,出于防范北元势力反扑,正面迎敌和适应战事频繁的考虑。1915年修通的环城铁道。铁轨几乎是贴着城墙根儿铺就。

也正因为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北京城墙外侧保护得较好。德胜门西的城墙外侧墙体高大、坚固,维护得几乎半砖不损、寸草难生。城墙内侧的马道原来设有高大的栅栏,并有专人值守。

北京护城河:外城护城河、内城护城河、皇城护城河、皇宫(紫禁城)护城河等四类。

古代的城防体系有城墙就必有护城河。北京的护城河不是一潭死水,它有上源(玉泉、白浮泉、密云诸水),有流向(自西北向东南与转河、金水河、坝河、通惠河及“六海”接通),是京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城河水是流动的,有时流速还很大。

这是因为,护城河上建有许多闸、坝,以调节水量,控制流速。笔者在德胜门护城河岸边长大。那时的这段护城河水深面宽,北侧傍转河,还连着一片大苇塘(后来修成“太平湖”)。北护城河从西向东流经德胜门箭楼西侧的松林闸。

闸下河道50米处有三层台阶(每级高1米多),水从上一级流向下一级,形成4至5米的落差。河水流到箭楼下,冲击粗壮的桥桩,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松林闸下水平如镜,一到台阶,河水如脱缰野马急冲而下,形成德胜门箭楼下一道水景。

㈡ 西安护城河的水质调查

北边护城河臭气扑鼻
近日,有读者向报社反映,西安护城河水质四周大不相同,有的地方环境优美,有的地方脏乱不堪,而差别最大的地方在东门,隔着一个东门的水质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同一条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3月25日记者来到了东门查看,从东门北边的护城河经过中山门、朝阳门一直到城墙东北角,河水只能用肮脏来形容,城墙东北角的护城河紧挨着火车站东广场派出所,河面上漂浮着大片像垃圾一样的污物,味道也不好闻,两道渔网一样的过滤网隔离着这些漂浮物。污染最重的是中山门到东门这一段,水面发黄还漂浮着黑色的杂物,闻起来也是恶臭扑鼻。66岁的文先生告诉记者:“夏天这里更臭,主要原因是污水排放改造没有完成,这一地区的各种污水都排放到护城河里,到现在已经几年了,真希望有关部门的整治速度能够加快一些。”记者看到从东门北边排水口流出的都是黄色的污水,而且南北两段护城河几乎是隔离的。
南边护城河碧波荡漾
向南走了100米,就到了东门南边的护城河,这里绿水荡漾,桃红柳绿,水中还养着各色小鱼,保安四处巡逻,不少市民在此游览休息,水中不但没有怪味,而且还有各种景观供游人观赏。从这里一直到和平门,水质可以说是整个护城河最好的,达到了公园一级的水准。从和平门经过南门、含光门到西南城角,水质可以说是第二,基本没有异味,水面上偶有漂浮物。从西南城角经西门到玉祥门,水质开始变差,但是从玉祥门往北,水质开始变脏,出现了一片一片的肮脏漂浮物,臭味也开始出现,从玉祥门到北门水质几乎都是如此。而从北门到东北城角不但水质变差,还出现了大片的漂浮物。而水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就是东门的北边。全长接近15公里的西安护城河水质,呈现出从东门顺时针逐渐变差的趋势。记者随后来到城墙管委会就此问题采访,一位工作人员说主管宣传领导最近不在。一些居住在护城河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对护城河污水治理应该加快,不要再出现这种“一座城门隔出两样水景”的情况了。

㈢ 西安护城河的水从哪里来的

护城河现有两个引水源,一是由大峪水库开始,经22公里明渠,18公里暗管到护城河东南角入水口;二是由黑河水源地,经曲江水厂退水管进入护城河入水口。城河退水由西北角退水口经5公里长暗管到漕运明渠后流入渭河。考虑到雨水的影响,再加上水的自然蒸发及渗透流失,必须不间断以不少于0.4立方米/秒的流量向城河注入清水

㈣ 我想知道西安城墙护城河的污染情况,有谁知道,请尽快告诉我。谢谢

“这河实在是太脏了,天气热时从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河水的臭味。政府为此下大力气治理过好几次。可是干净没多久就又被污染了,因为有几十条排污管通到这里,还有居住在城墙边和路过的人们往水里倒废水、扔垃圾。最近又开始了新一次治污,但是花多大成本的清理也赶不上大范围的污染速度呀。”在护城河和城墙之间的环城公园里,一位老人对记者感慨地说。西安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政治处处长郭技新对记者介绍说,的确有50多条管道通向护城河,这些本应该是排雨水的管口,因为护城河在现阶段还担负着城市蓄水、调水和泄洪的功能。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造成护城河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实际操作中雨水、污水管道不分。比如在城内,市民分不清雨水下水井和污水下水井,往往把各种污水排入雨水井。甚至有些单位为了省事,也偷偷把生活污水管口接到雨水管线。还有附近水厂的废水,也定期排入护城河。有关数据显示,护城河在高峰期每小时有6300多立方米的污水注入,每天从河里打捞出20立方米的垃圾,足足可装满4卡车。污水变清管网须彻底改造“造成排雨、排污管不分是市政管网建设的历史欠账问题。”郭处长说。过去的管网建设不科学,没有考虑专门的污水管道。一方面,现在护城河实际是城市最大的排水管道,由于地势原因,东、南、西三个方向二环以内的雨水都进入护城河,这部分的汇流面积是45平方公里,而雨、污管道的分离改造工程才刚刚起步。另一方面,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远远超过设计和铺设管线时的预计,过去的西安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供水量小、水源不足,因此下水、排水的管网建设更是不足,而近十多年,引入黑河水和新建两个自来水厂,使日供水能力达到170多万立方米,供水量的增大给市政管网带来了新压力,因为生活污水量总是和供水量成正比的。郭处长说,护城河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措施是改造周边管网和截断污源。从小里说,这是护城河系统改造,往大里说,实际上是整个城市的管网改造问题,这样一个大系统还涉及到旧城改造等诸多问题。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次护城河管网改造预计投资一个多亿,目标是争取在明年6月前使河水水质有较大改善,彻底掐断污水的进入。但是截污的同时就必须给那些以此排污的管道另寻出口,这也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改造工程,为了能如期见效,可能会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比如修临时管道让本来排进护城河的污水通往他处。

㈤ 骑车一天时间能把北京护城河转一圈吗

北京护城河
北京,辽代时为辽南京,后来又先后作为金元明清的都城。金中都城和元大都城的四周均有护城河。护城河顾名思义,就是护城的河。而河与城配伍,就成了历代王朝一种坚强的防御体系。
北京的护城河分为外护城河和内护城河。内护城河又叫皇城护城河,皇宫(紫禁城)护城河,俗称筒子河。筒子河是北京护城河仅存比较完整的护城河。老北京护城河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元大都时期,但真正成形还得从明代算起。下图是元大都时期北京护城河水系示意图。
中文名
北京护城河
作用
输水、排水、交通、运输
全长
41.19公里
分类
外护城河和内护城河
初建时期
元大都时期
快速
导航
城河布局城内河系主要支流河道治理形成变迁供水系统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漕运典故历史意义清淤工作地图信息
干流概况
北京护城河水系图
北京护城河,始建于明代。内城南面的护城河名前三门护城河,东、西、北三面的护城河分别名为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北护城河,外城自西便门经广安、右安、永定、左安、广渠诸门的护城河名南护城河。这五条护城河水源来于长河(长河流域面积12.62平方公里),于东便门外汇流入通惠河,再汇入海河支流北运河。[1]
南护城河,建国前上游起自西便门,绕流外城,经广渠门向北直入通惠河,全长15.5公里。除有西护城河流入南护城河外,沿途并纳入南旱河、莲花河,是外城雨水、污水的总出路。经过几次治理,南护城河出口由直接进入通惠河改为进入前三门护城河,再入通惠河,另东南分洪入凉水河。

㈥ 北京的护城河为什么从东直门到东便门,西直门到西便门段没有了大神们帮帮忙

北京的护城河为什么从东直门到东便门,西直门到西便门段没有了? 护城河河道改为了暗沟了。 全文引用首都之窗。 北京护城河规划改造述往 北京旧城原内外城护城河按其所处的位置称北、西、东、前三门和南(又可称西南、南、东南)护城河,全长约40.7公里,担负着城市防洪排水和为工、农业输水任务。1965年至1985年间前三门、西、东、和北护城河首段共长约18.8公里,改为暗沟外,其余河道则按规划建成为风景观赏河道。 护城河系明王朝在元大都护城河基础上改扩建而成。元大都北护城河为今北土城沟,明洪武帝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攻下大都城后,为便于防卫北方之敌,将北城墙南移至古高梁河外积水潭(原太平湖)和坝河(今北护城河)南岸,利用河道作天然屏障,因而形成了一个西北部有斜角的城墙和北护城河,其它三面城池仍为元大都之旧。明永乐十七年(1420年)因宫廷建设需要,又将元南城垣南移2700余米,抵现今位置。当时还开挖了南城壕,即前三门护城河(已改为暗沟),东、西护城河分别向南延伸与南城壕相接,向东汇入通惠河。此后,护城河曾多次疏浚,并在桥间建闸,遂成九闸。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修筑了外城和南护城河。 一、历史上护城河的漕运及规划设想 历史上护城河除防御功能外,还承担着城市排水和漕运功能(东护城河)。元朝为解决都城漕运用水,曾引昌平白浮泉水入高梁河(今长河),经积水潭、御河、元南护城河入通惠河。南来船泊,结队停泊在积水潭上。元朝郭守敬曾建议“立闸于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后因离任而未能实现。这是最早,利用大都护城河漕运的规划设想。明、清漕船改沿东护城河至朝阳门附近。民国期间,也曾考虑利用护城河通船设想,1947年北平市工务局在“北平、都市计划纲要”中提出:“永远保留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及前三门护城河等处河道湖沼,加以疏浚,通行游艇,沿岸开辟园林道路,使舟艇能由西郊穿行城内护城河以通达通县。” 二、20世纪50年代的护城河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0年对充斥污水、垃圾的护城河进行了全面疏浚,并对城市河湖水系进行多次规划。在“文革”前的1953、1957、1959年的规划中,除考虑护城河的防洪排水和为工农业输水功能外,还充分考虑利用河道水面美化环境和航运的作用。在1957、1959年规划中,将前三门护城河规划水面宽规划为60米,后又改为100米;东护城河水面宽40米(河底宽30米),后改为80米。上接规划京密运河,中经南旱河和清河,下达规划的京津运河和通惠河,把城市中心天安门同昆明湖、圆明园、玉渊潭和规划的清河水库联系起来,形成水面宽阔、风景秀丽,并且可通船的花园河环。其它护城河也拟建成可供居民游览的环城花园河道。根据这一规划思想,在1956年修建永定河引水工程时,将前三门护城河崇文门以东1.4公里河底加宽至42米,南北沟沿以西1.73公里河底加宽至25米~42米。 1959年,曾有领导提出利用拆城墙的城砖,把护城河改建为暗沟,以增加道路路面,既便利内外交通,也可避免大量城墙砖土外运。为此,市规划局根据市委指示,对护城河保留与否进行了研究,并向市委、市政府写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前三门护城河和东护城河是市区的主要供水河道,且洪水量很大,不宜改为暗沟。当时如将这些河改为暗沟,虽可开出一条200公尺宽的干道路基,减少20座桥梁,拆城墙的大部分砖土也可就地消纳,但因暗沟断面很大,初步估算工程费需要4300万元,比保留明河要贵2000万元。保留明河的好处是可增强调水的机动性,将来跨流域引水实现后,还可用其向市中心区供水。另外,护城河两岸绿树成荫,还可为城市增加一些绿地和水面。” 三、护城河改暗沟的缘由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提出了在北京修建地下铁道的要求。1965年1月15日,北京地下铁道领导小组在向中央和军委上报的《关于北京修建地下铁道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修建地铁的目的是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同时兼顾城市交通。关于环城线的位置,报告提出准备利用城墙及护城河。这样,既符合军事需要,又可避免了大量拆房;既不防碍城市正常交通,又方便施工,又是降低造价。 1965年7月地铁一期工程开工,遂将前三门护城河崇文门以西和西护城河复兴门以南共6.52公里河道改为暗沟。其中,前三门护城河长5.6公里;西护城河长0.92公里。为解决西护城河暗沟排水出路问题,同时按规划疏浚了二闸以上的通惠河和南护城河,长约16公里。自此南护城河排水问题也相应得到解决。 1971年,环内城的地铁二期工程开工,遂将西护城河复兴门以北,长达4.25公里河道改为了暗沟。 东护城河是1974~1984年逐步改为暗沟的,其长度为5.35公里。当时改东护城河为暗沟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地铁二期工程和兴建东二环路。由于东二环路需要修筑建国门、朝阳门、十条豁口和东直门四座立交桥,每座立交桥均需将数百米长的河道改为暗沟,因此决定全部改为暗沟。 由于早期的护城河污水截流工程截污不彻底,仍有大量污水进入护城河,所以河道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其中,无河水补给的前三门崇文门段和南护城河西便门段,污染尤为严重。由于两岸环境极差,根据当地居民的要求,这两个河段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被改为暗沟,总长为1.8公里。 在上述河道改暗沟工程中,除北护城河首段和南护城河西便门段外,均根据北京市人防办公室的要求兼做人防设施使用,沿线共做人防出入口40多处。后来,因有大量污水排入,这些人防设施逐渐被废弃。 以上这些护城河改成暗沟后,虽满足了地铁的要求,解决了原河道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也破坏了古都北京的河道系统格局,减少了城市水面。与此同时,暗沟还降低了城市抵御大洪水(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的能力,加大了下游河道的洪水流量,加剧了上下游之间的排水矛盾。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护城河规划 1982年,北京市重新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其中的城市河湖规划把规划建设区内的河道,定位成环境优美的风景观赏河道。其南半环起自昆明湖,经京密引水昆玉段、南护城河到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长35.3公里,并可将颐和园、玉渊潭、陶然亭、天坛、龙潭五大公园串联起来。其北环起自长河闸,经长河、北护城河、亮马河、二道沟至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长23.9公里,并可将紫竹院公园、动物园、北郊四湖、水碓湖公园、红领巾湖公园串连起来。 为了确保风景观赏河道有一个清洁、宽阔的水面,河道两岸规划修建污水截流管道,并根据北京缺水和地形状况,在沿河适当地点修建栏河闸或橡胶坝,以抬高河道水位。根据河道较深的特点,河道断面建成复式河床,河道两岸植树成荫,河道二层台建成宽5~8米的滨河绿带,并设路椅供人们休息。规划考虑,各河段可根据具体条件开展水上活动或通行游艇。昆明湖至玉渊潭八一湖和至紫竹院11.3公里河道(其中昆玉段,河道顺直、河上桥梁净孔已按通航规划不少于3.5米修建),规划考虑通行客艇,可直达昆明湖内排云殿。现已按此规划于1999年7月建成通航。 为了确保城区防洪排水安全,规划提出排水标准20年,防洪标准50~100年的西蓄东排和南北分洪的方针,即利用西郊砂子坑、玉渊潭等调蓄城市上游洪水,按规划标准加大城市下游河道排水能力,开辟向坝河、水碓湖分洪工程和加大向凉水河的分洪流量。 根据上述规划,从1981~1984年和1988~1992年,分别将北护城河和南护城河进行综合治理,两岸按规划补充修建了污水截流管道,建成水面宽26~40米、带有二层台的复式断面和绿树成荫的河道。但由于管理和有的污水出路还未打通等原因,仍有大量污水入河。 1992年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其中河湖规划,是在上述规划思想指导下,根据规划市区面积的扩大,进一步扩大了风景观赏河道的规模。 (注:本文得到了庞尔鸿同志审阅和补充和谭伯仁、李贵民同志提供的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文立道(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㈦ 怎样可以让护城河的水变干净

抓到往护城河丢垃圾的就把他扔进去清污,丢一袋垃圾就让他检出来一顿。

㈧ 原来的前三门护城河现在具体在什么位置具体点,谢谢

顺治门跟哈德门的护城河了解较少,前门护城河听老辈说过:

1·前门东西大街,以中心线偏南为基准线

2·基准线以北是前三门老城墙,以南就是前三门护城河

3·因为前门箭楼比老城墙往南突出,所以这一段的护城河是半圆弧形,所以打磨厂胡同北、老舍茶馆等地下现在还有,就是改成暗沟了,上面有盖板。

㈨ 古代城市污水处理

古代的城市排水系统的原理和今天差不多,只是它是露天的.

城市居民区边上有用青石砌成的排水沟,居民可以用这个系统来排放生活污水.

古代居民的大小便一般是存在马桶里,早晨起来,有农民赶着大车到城市里来收集,带回农村肥田.民国时期,还有专门管理这一行为的机构,称为"粪政".

至于护城河,在古代确实是排污的一个重点,不过一般来说,护城河是和比较大的河流相连的,河流不断冲刷带动,不会出现污水排不出去的问题.

以下是资料:

古代城市中设置排污工程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商代。商代的城市遗址证明,商代的城市规模相当宏大,排水系统也相当讲究。如河南郑州地区发堀的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城市面积25平方千米,其中有房屋、地窖,也有水沟。在河南淮阳平粮台发掘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陶质排水管道,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排污设施了。

大多数罗马家庭都没有冲水马桶,他们需要去公共厕所解决问题。截至公元315年,罗马共有144间公共厕所,水从坐式马桶下面的沟槽里把排泄物冲走。

和公共澡堂一样,公共厕所也是社交场所,人们相邻而坐,一边上厕所一边聊天。在罗马鼎盛时期,长达420公里的管道把大量的水输送到帝国首都的各个角落,即使是劳动阶级每天也要使用65升水。

在伊丽莎白时代,有钱有势的人会用石头在城堡里盖一间厕所,粪便会由此排进污水坑或护城河里。但是,直到十六世纪末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才有人开始着手做清理工作。伊丽莎白一世的教子约翰·哈林顿爵士发明了第一座新式厕所。

他的发明包括了便池,但在当时,虹吸管还没有问世,所以没办法把水留在里面。虹吸管、水箱和舌形阀,这三样也是现代马桶的必要组成部分。后来又过了几百年,人类才逐渐完善了各个细节。”

在随后的200年里,欧洲的城市居民大多会在自家的后院里挖个坑,然后用石头砌起来当厕所。到了晚上,伦敦人会在卧室里使用夜壶。天亮后,他们会从窗户那里把尿直接倒在街上。

因为不想倒在别人头上,他们会大喊“格拉得卢”,这句话出自法语的“格尔得卢”,意思是“注意,水来了。”

齐都临淄故城大、小城内有三条排水系统,四个排水道口。1980年发掘清理的一个排水道口,是通过大城西墙北部流进系水的排水系统的末端。排水道呈东西向,全部用青石垒砌构筑,总长42米,宽7~10米,深3米左右,由进水口、过水道和排水道口组成。其排水道口部分呈内窄外宽的喇叭口形,长8米,东端宽8.2米,西端宽9.5米,高2.8米。

排水道口一般用50×40厘米的巨石垒砌,分三层,石头交错排列,每层5孔。这样,水可以从石块间隙中流出,而人却不能从石隙中钻进;起到了既能排泄城中积水,又防止了敌人进攻的双重作用,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临淄故城排水系统是世界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建筑史上的创举,充分反映了齐地人民的聪明才智。

㈩ 前3门以前有护城河吗

有的

北京的“前三门”(即宣武门、前门、崇文门)外,原有一条东西向的护城河,北京人习惯称其为“前三门”护城河。它是明朝永乐年间,为迁都对北京进行改建时挖掘的。在没有修建外城的明朝初期,它曾护卫着北京的南大门。明代嘉靖年后,随着外城的修建,它成了惟一一条横穿京城的人工河。从南方北上的漕船,也要经过这条河的东段进入内城,给皇家运送粮草,同时还具有排泄洪水的作用。明清时期,“前三门”护城河也是市民游览的好去处。每到冬天,“前三门”护城河都开辟冰上运输线,设冰床供人游玩。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为祭祀先人的中元节,前三门护城河是人们放河灯、赏河灯的地方。虽然,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曾对前三门护城河进行过整修疏浚,然而1965年后却突然将明河改为暗沟,从此,流淌了几百年的“前三门”护城河,在地面上黯然消失了。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有所改变,90年代完成了故宫护城河治理,皇城护城河后门桥周边水道得以恢复。进入本世纪后情况大为改观,2002年由官方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次将水系保护作为一个专项规划列入其中。南、北护城河的治理已初见成效,前三门护城河予以恢复的长远规划也已提上日程。正如一位相关人士所说:我们设想在长远的某一天,前三门板楼寿终正寝时,把“前三门”护城河河道重新亮出来。近期要控制该地区的开发建设。人们有理由相信北京护城河前景乐观,尽管是任重道远。

阅读全文

与前三门护城河污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酚醛树脂生产企业 浏览:224
小饭店过滤池怎么做 浏览:798
蒸馏是温度降低 浏览:54
陶瓷微孔过滤砖参数 浏览:731
蒸馏水的通用名 浏览:619
精油蒸馏提纯 浏览:552
工业废水排口总排口排污口标志 浏览:5
净水器办理卫生许可证多少钱 浏览:910
污水厂调试申请单模板 浏览:230
榨汁机可以后配过滤网吗 浏览:892
盛元阳光牌反渗透净水器怎么清洗 浏览:816
博迅电热蒸馏水器使用 浏览:72
电厂冷却塔废水 浏览:970
供应二手陶氏反渗透膜 浏览:768
除垢器硅磷晶对人体有害吗 浏览:855
广东游泳池污水处理设备多少钱 浏览:329
eco系列反渗透膜 浏览:222
24目不锈钢过滤网 浏览:113
怎么把小米空气净化器和空调联动 浏览:467
树脂瓦顶漏雨维修方法 浏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