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有哪些
二级可用的处理方式很多。
5万吨以下的,一般用cass和SBR,5万吨及以上的,一般用版氧化沟、权A2O,10万吨及以上的,一般用A/O/E、A2O+A/O/E(这级是看进水水质决定工艺的)。
用得最普遍的是:氧化沟、A2O
㈡ 污水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二级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具体如下: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1标准分级
4.1.1 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4.1.2 排入GB 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4.1.3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4.1.4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4.1.1和4.1.2的规定。
4.1.5 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2)洗涤废水二级排放处理扩展阅读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4.2 标准值
4.2.1 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
4.2.1.1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4.2.1.2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4.2.2 本标准按年限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分别为:
4.2.2.1 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表1、表2、表3的规定。
4.2.2.2 1998年1月1日起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同时执行表1、表4、表5的规定。
4.2.2.3 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准划分。
㈢ 洗衣生活废水该如何处理和排放
洗衣服的一些生活用品,怎么去处理?我觉得呢,要把它利用起来。冲厕所这些都是可以的,冲洗厕所拖地这个都是不错的。这是我们宝贵的资源,而节约资源要保护资源。
㈣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中的二级标准的内容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处理技术还在发展阶段,因此,国家对城市污水的针对性不强。相当一部分标准值偏宽,而个别指标在技术经济上达标又有一定难度。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而言,重金属、微污染有机物、石油类、动植物油、LAS等指标标准值偏宽;而总磷偏严,常规二级处理和强化二级处理工艺难以达到0.5 mg/L和1 mg/L的现行综合标准。
标准明确规定为:专门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废气、污泥污染物排放制定的国家专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废气的排放和污泥处置的排放与控制管理。
根据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专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本标准实施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废气和污泥的排放不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噪音控制仍执行国家或地方的噪音控制标准。
(4)洗涤废水二级排放处理扩展阅读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排放值:A标准 B标准
1、化学需氧量(COD)(mg/L) 50/60 60/60 100/120 120
2、生化需氧量(BOD)(mg/L) 10/20 20/20 30/30 60
3、悬浮物(SS)(mg/L) 10/20 20/20 30/30 50
4、动植物油(mg/L) 1/20 3/20 5/20 20
5、石油类(mg/L) 1/10 3/10 5/10 15
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0.5/5 1/5 2/5 5
7、总氮(以N计)(mg/L) 15/- 20/- - -
8、氨氮(以N计) (mg/L) 5(8)/15 8(15)/15 25(30)/25 -
9、总磷(以P计)(mg/L) 1/0.5 1.5/0.5 3/1 5
10、色度/稀释倍数 30/50 30/50 40/80 50
11、pH 6~9/6~9 6~9/6~9 6~9/6~9 6~9
12、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3/- 104/- 104/- -
㈤ 用气浮+MBR处理洗涤废水,可以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吗
摘要:罐头厂每天排放大量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对环境污染严重。以丹东罐头厂为例,通过采用气浮+MBR处理工艺,可使罐头厂排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
关键词:有机物;气浮;MBR膜
前言
MBR全称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一项新兴技术。MBR 可在紧凑的空间内同时实现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降解和超滤膜对污染物质的分离,而降解与分离之间又存在着协同作用,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出水中不含悬浮物,COD也很低,而且只需投加少量消毒剂,避免了管道的二次污染,排水可以回用或直接排放,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但MBR在国内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却不多,主要原因是因为膜的价格较高,增加了工程投资。不过随着膜技术的成熟、膜组件的大规模生产,膜的价格已在逐年降低。同时,废水排放标准提高后,MBR工艺比传统废水三级处理方法的优势明显,所以该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丹东罐头厂污水处理工程,介绍了该厂污水处理工程的MBR系统设计。
丹东罐头厂是一家生产、加工、贮存板栗和水果罐头的企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在罐头生产的同时会产生大量废水,而且悬浮物和有机物浓度较高,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丹东罐头厂建成了一座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气浮+MBR处理工艺,使罐头厂的排水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
㈥ 废水一级和二级处理方法有哪些过程
废水一级处理又称污水物理处理。通过简单的沉淀、过滤或适当的曝气,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调整pH值及减轻污水的腐化程度的工艺过程。处理可由筛选、重力沉淀和浮选等方法串联组成,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粒径在10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质。筛滤可除去较大物质;重力沉淀可除去无机颗粒和相对密度大于1的有凝聚性的有机颗粒;浮选可除去相对密度小于1的颗粒物(油类等)。废水经过一级处理后一般仍达不到排放标准。废水二级处理是废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及沉淀池的处理,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主要除去一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是通过加絮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发生凝絮,产生絮凝物而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去除一级处理后污水中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可以达到农灌水的要求和废水排放标准。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
㈦ 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有哪些
污水二级处理是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经过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气池及沉淀池的处理,使污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主要除去一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是通过加絮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发生凝絮,产生絮凝物而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去除一级处理后污水中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可以达到农灌水的要求和废水排放标准。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
城市污水处理的三个级别中的第二级。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进行二级处理,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相当长时间以来,把生物处理作为污水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二级处理通常作为生物处理的同义语使用。城市污水经过筛滤、沉砂、沉淀等一级处理(预处理),虽然已去除部分悬浮物和25~40%的生化需氧量(BOD),但一般不能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的和呈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和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需要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的工艺按BOD的去除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完全的二级处理。这种工艺可以去除BOD75%左右(包括一级处理),出水的BOD可在60ppm以下,主要采用高负荷生物滤池等设施。另一类是完全的二级处理。这种工艺可以去除 BOD85~95%(包括一级处理),出水的BOD可在20ppm以下,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效果较好时,出水的BOD可在10ppm以下,悬浮物可在15ppm以下,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近年来,有的国家在研究和采用化学或物理化学处理法作为二级处理主体工艺,预期这些方法将随化学药剂品种的不断增加,处理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而得到推广。
污水二级处理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随着污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日益紧张,需要获取更高质量的处理水,以供重复使用或补充水源。为此,有时要在二级处理基础上,再进行污水三级处理。
㈧ 污水处理中的二级处理指的是什么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第2.1.28定义
“二级处理(secondary treatment):污水一级处理后,再用生物方法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过程。”
更详细一点描述如下: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BOD5物质),以及能使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污染物。
BOD5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处理后污水的BOD5一般可降至20~30mg/L。在一般情况下,城镇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水质即可达到排放标准。
而城镇污水处理的级别,按处理程度划分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处理:主要任务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多采用污水物理处理法中的各种处理单位,如格栅、沉砂池、沉淀池,BOD5去除率只有30%左右。
二级处理:(除上述已描述内容外)由于通常多采用生物处理作为主体工艺,故人们常把生物处理与二级处理看做同义词,我国多采用活性污泥法。
三级处理: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质,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有机物以及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植物营养性无机物。三级处理后BOD5可降至5mg/L。同时去除大部分氮、磷。
㈨ 污水二级处理的污水二级处理
学科:环境科学
词目:污水二级处理
英文:secondary treatment of sewage
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主要除去一级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絮凝法是通过加絮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发生凝絮,产生絮凝物而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去除一级处理后污水中无机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的有机物。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一般可以达到农灌水的要求和废水排放标准。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
定义:城市污水处理的三个级别中的第二级。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进行二级处理,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相当长时间以来,把生物处理作为污水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二级处理通常作为生物处理的同义语使用。 微电解技术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污水处理设备)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 、Fe2 + 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进一步氧化成Fe3 +,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该工艺用于难降解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可对氨氮的脱除具有很好的效果。 微电解塔应用工业水处理
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这导致了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另外,传统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吨水投资成本,这都严重影响了微电解工艺的利用和推广。
㈩ 什么是废水的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又称二级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回机污染物质,使出水的有机污答染物含量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
具体方式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已经去除了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物,BOD5的去除率约25%~30%,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去除率可达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