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答案B
第一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使血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以便核内物质释放。第二次加入适量蒸馏水,是为了降低NaCl浓度,使DNA因溶解度达到最小而析出。
② 量取浓硫酸后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也放入烧杯
偏大。
量筒制作时已经考虑到量取的液体会附着在量筒壁上,所以实际取的液体体积比需要的要大,转移到容器中后体积基本上等于需要的。如果把附着在量筒壁上的液体也转移到容器中,那么液体就多了。
③ 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用蒸馏水冲洗已用自来水洗净的烧杯.设洗后烧杯内残留“自来水”为1mL,用20mL蒸馏水
自来水和蒸馏水的密度都可以看成是1g/mL,设原自来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第一次冲洗后所残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x |
21 |
x |
21×21 |
x |
441 |
1 |
441 |
④ 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到3次
(抄1)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所以其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④①⑤③,故答案为:②④①⑤③;
(2)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要选取500mL容量瓶,故选③;
(3)需要用天平称量药品,用烧杯溶解药品,用胶头滴管定容,故答案为:天平、烧杯、胶头滴管;
(4)溶解固体、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玻璃棒有搅拌和引流的作用,故答案为:①②④;搅拌、引流;
(5)①称量NaCl时,物码倒置(1g以下用游码),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②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③没有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④用胶头滴管吸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⑤容量瓶原来有少量水,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所以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
⑤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到3次,并把每一次的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
重复洗涤烧杯,可以把残留在烧杯壁上的溶质全部洗下来,全部转移到容量瓶后,溶液的实际浓度才和理论计算的保持一致。如果不把重复洗涤的溶液倒入容量瓶,则配置的浓度将偏小。
⑥ 蒸馏水洗涤烧杯的次数和干净程度的关系
2-3次在化学实验中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洗仪器时蒸馏水洗涤2-3次;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洗2-3次并倒入容量瓶;用分液漏斗萃取时,也是萃取2-3次;过滤时,洗沉底还是洗杂质也都是洗2-3次…言归正传。
细菌和泥垢在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能达到完全溶解,甚至,在水里面溶解度很小。使用肥皂和洗手液能洗手洗的干净,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肥皂或者洗手液中的疏水基团会包裹着泥垢,然后外层的亲水基团会使这些泥垢能很好的进入水中,变相的增加泥垢的溶解度。
是真的。。以前实验室做过试验。因为自来水会和试剂变色反应蒸馏水不会。只有洗了3次以上的水是不变色的。
⑦ 为什么要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且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容量瓶内呢这样不会使浓度
目的是为抄了把残留在袭烧杯中的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
如果不进行这一步,配出来的溶液浓度会偏小
进行这一步,当然不会降低最终溶液的浓度/
因为最后定容也是要加水的,加洗涤液,只是相当于早加了一部分水而已/
只要不超过容量瓶刻度线,浓度就不会偏小
⑧ 蒸馏水洗涤烧杯的次数和干净程度有什么关系
2-3次在化学实验中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洗仪器时蒸馏水洗涤2-3次;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洗2-3次并倒入容量瓶;用分液漏斗萃取时,也是萃取2-3次;过滤时,洗沉底还是洗杂质也都是洗2-3次…言归正传。
细菌和泥垢在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能达到完全溶解,甚至,在水里面溶解度很小。使用肥皂和洗手液能洗手洗的干净,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肥皂或者洗手液中的疏水基团会包裹着泥垢,然后外层的亲水基团会使这些泥垢能很好的进入水中,变相的增加泥垢的溶解度。
是真的。。以前实验室做过试验。因为自来水会和试剂变色反应蒸馏水不会。只有洗了3次以上的水是不变色的。
⑨ 将烧杯里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以后,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涤液也全部转移到
不用把洗涤液倒入容量瓶吧!如果倒了会使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偏小。
⑩ 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因为洗涤液中也是含有少量之前的残留液体的,不然的话,配出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会变低。
望采纳,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