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柴胡蒸馏液药典

柴胡蒸馏液药典

发布时间:2022-04-18 13:54:02

⑴ 一般天然产物的提取方式有哪些残余物质如何除去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2.溶剂的选择: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3.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草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
1)浸渍法:浸渍法系将中草药粉末或碎块装人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且如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小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故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但应控制流速,在渗渡过程中随时自药面上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为止。或当渗滴液颜色极浅或渗涌液的体积相当于:原药材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渗淮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
4)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凝器。瓶内装药材约为容量的%~%,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2cm。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约1小时小放冷过滤,再在药渣中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
5)动连续提取法: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6)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中草药成分的提取。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约100℃时存一定的蒸气压。当与水在一起加热时,其蒸气压和水的蒸气压总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液体就开始沸腾,水蒸气将挥发性物质一并带出。例如中草药中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一麻黄碱、萧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paeonol)等,都可应用本法提取。有些挥发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将蒸馏液重新蒸馏,在最先蒸馏出的部分,分出挥发油层,或在蒸馏液水层经盐析法并用低沸点溶剂将成分提取出来。例如玫瑰油、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等的制备多采用此法。
7)升华法:固体物质受热直接气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称为升华。中草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故可利用升华法直接自中草药中提取出来。例如樟木中升华的樟脑(camphor),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详细的记载,为世界上最早应用升华法制取药材有效成分的记述。茶叶中的咖啡碱在178℃以上就能升华而不被分解。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一些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成分,有些也具有升华的性质。例如七叶内酯及苯甲酸等。升华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中草药炭化后,往往产生挥发性的焦油状物,粘附在升华物上,不易精制除去,其次,升华不完全,产率低,有时还伴随有分解现象。
4.分离和纯化:

(一)溶剂分离法: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为胶伏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碱化后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碱,再以冷苯处理溶出粉防己碱,与其结构类似的防己诺林碱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羟基,不溶于冷苯而得以分离。利用中草药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萃取法:两相溶剂提取又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萃取时如果各成分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两相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两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2.逆流连续萃取法:是一种连续的两相溶剂萃取法。其装置可具有一根、数根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内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锈钢丝圈填充,以增加两相溶剂萃取时的接触面。例如用氯仿从川楝树皮的水浸液中萃取川楝素。将氯仿盛于萃取管内,而比重小于氯仿的水提取浓缩液贮于高位容器内,开启活塞,则水浸液在高位压力下流入萃取管,遇瓷圈撞击而分散成细粒,使与氯仿接触面增大,萃取就比较完全。如果一种中草药的水浸液需要用比水轻的苯、乙酸乙酯等进行萃取,则需将水提浓缩液装在萃取管内,而苯、乙酸乙酯贮于高位容器内。萃取是否完全,可取样品用薄层层析、纸层析及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进行检查。
3.逆流分配法(CounterCurrentDistribution,CCD):逆流分配法又称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与两相溶剂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样量一定,并不断在一定容量的两相溶剂中,经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本法所采用的逆流分布仪是由若干乃至数百只管子组成。若无此仪器,小量萃取时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预先选择对混合物分离效果较好,即分配系数差异大的两种不相混溶的溶剂。并参考分配层析的行为分析推断和选用溶剂系统,通过试验测知要经多少次的萃取移位而达到真正的分离。逆流分配法对于分离具有非常相似性质的混合物,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操作时间长,萃取管易因机械振荡而损坏,消耗溶剂亦多,应用上常受到一定限制。
4.液滴逆流分配法:液滴逆流分配法又称液滴逆流层析法。为近年来在逆流分配法基础上改进的两相溶剂萃取法。对溶剂系统的选择基本同逆流分配法,但要求能在短时间内分离成两相,并可生成有效的液滴。由于移动相形成液滴,在细的分配萃取管中与固定相有效地接触、摩擦不断形成新的表面,促进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故其分离效果往往比逆流分配法好。且不会产生乳化现象,用氮气压驱动移动相,被分离物质不会因遇大气中氧气而氧化。本法必须选用能生成液滴的溶剂系统,且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差,处理样品量小(1克以下),并要有一定设备。应用液滴逆流分配法曾有效地分离多种微量成分如柴胡皂甙原小檗碱型季铵碱等。液滴逆流分配法的装置,近年来虽不断在改进,但装置和操作较繁。目前,对适用于逆流分配法进行分离的成分,可采用两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置或分配柱层析法进行。
(三)沉淀法:是在中草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使产生沉淀,去杂质的方法。
1.铅盐沉淀法:铅盐沉淀法为分离某些中草药成分的经典方法之一。由于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在水及醇溶液中,能与多种中草药成分生成难溶的铅盐或络盐沉淀,故可利用这种性质使有效成分与杂质分离。中性醋酸铅可与酸性物质或某些酚性物质结合成不溶性铅盐。因此,常用以沉淀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粘液质、鞣质、树脂、酸性皂甙、部分黄酮等。可与碱式醋酸铅产生不溶性铅盐或络合物的范围更广。通常将中草药的水或醇提取液先加入醋酸铅浓溶液,静置后滤出沉淀,并将沉淀洗液并入滤液,于滤液中加碱式醋酸铅饱和溶液至不发生沉淀为止,这样就可得到醋酸铅沉淀物、碱式醋酸铅沉淀物及母液三部分。
然后将铅盐沉淀悬浮于新溶剂中,通以硫化氢气体,使分解并转为不溶性硫化铅而沉淀。含铅盐母液亦须先如法脱铅处理,再浓缩精制。硫化氢脱铅比较彻底,但溶液中可能存有多余的硫化氢,必须先通人空气或二氧化碳让气泡带出多余的硫化氢气体,以免在处理溶液时参与化学反应。新生态的硫化铅多为胶体沉淀,能吸咐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要注意用溶剂处理收回

⑵ 怎么泡铁打药酒

止痛液

【配方】细辛600克,革拨、黑胡椒、生草乌、生川乌、生半夏、生南星、蟾酥各300克,樟脯、薄荷脑各100克,95%乙醇(酒精)10千克。

【制法】先将前7味药分别切碎或粉碎成粗末,备用。蟾酥以适量水煮沸5分钟(主要为减轻毒性,不影响疗效),与上述药材置于同一容器内,加入95%乙醇密封,浸泡1个月后,滤取上层清液,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贮瓶备用。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用法】外用。用脱脂棉球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涂擦1~3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治疗4000多例,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般用药3~5次即效。

风伤擦剂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川红花、川芎、当归尾各15克,桃仁、白芷、木瓜、乳香、没药、威灵仙各20克,川椒12克,肉桂1.0克,泽兰15克,樟脑粉20克,冬青油适量,75%酒精1500毫升。

【制法】将前16味共研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酒精,密封,浸泡1个月后开封,再加入樟脑粉,冬青油搅拌溶化,贮瓶备用。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筋肉肿痛。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酒适量涂擦患处,日涂擦3~4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多效。

活血酒

【配方】当归、川芎各15克,白芷、桃仁、红花、丹皮、乳香、没药各9克,泽泻12克,苏木12克,白酒1500~2000毫升。

【制法】将前10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止痛、逐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①本药酒适用于以疼痛为主,红肿不甚的跌打损伤症;②加减法:头部加升麻、藁本、天麻;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牛膝、木瓜;腹部加小茴香。大腹皮;背部加独活,麻黄根;左助膜加桂枝、木香;右肋膜加青皮。香附;外敷加生姜。葱白各适量。亦可用药渣加生姜、葱白捣烂外敷。③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冷食、冷水)。孕妇忌服。④本方亦可水煎服,每日1剂。

跌打酒(二)

【配方】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白1、四块瓦、防己各20克,见血飞、伸筋草、八爪金龙、透骨草、大血藤、徐长卿各30克,水冬瓜根皮40克,四两藤、竹叶三七各15克,55度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14味共捣为粗末,置容器中j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舒筋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肢体麻本、腰腿酸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_20毫升,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蕲蛇风湿酒

【配方】薪蛇(去头)100克,桑枝、熟地黄、淫羊藿、鲜侧柏叶、称钩风、鲜马尾松根(去粗皮)各80克,白有、当归、麻口皮子药各50克,大血藤、石捕藤、桂校各32克,杜仲(盐水炒)、木瓜、川牛膝、甘草、狗脊(去毛)各16克,川续断32克一,白酒8000毫升,蔗糖425克。

【制法】先将新蛇加白酒1000毫升浸泡6个月以上,滤过,桂技提取挥发油,余桑枝等17味捣碎,置容器中,分2次加白酒浸泡,第1次密封,浸泡30天,第2次浸泡15天,合并浸液,滤过,加入上述滤液及挥发油,混匀,加取蔗糖制成糖浆,待温,加入混合液中搅匀,静置,滤过,贮瓶备用。

【功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主治】风湿痹痛、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屈伸不利、腰膝酸软、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后期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本药酒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坚持服用,中病即止。孕妇忌服。

追风活络酒

【配方】红曲、紫草、独活、红花、天麻、补骨脂(盐制)、血竭、川芎、乳香、没药、秦艽各20克,当归、防风各30克,木瓜、杜仲(盐制)、牛膝、北刘寄奴、制草乌、土鳖虫、白茫各10克,麻黄30克,白糖8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前21味,除红曲、紫草外,血竭、乳香、没药共研成细末,过筛混匀,余16味酌予碎断。上药各药与白酒、白糖同置罐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再入缸中,密封,浸泡30天后,滤取酒液,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滤过,贮瓶备用。

【功用】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受风受寒、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动骨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孕妇忌服。

跌打风湿药酒(二)

【配方】五加皮50克,红花、生地黄、当归、怀牛膝、桅子、泽兰、各40克,骨碎补、宽筋藤、千斤拔、枫荷桂、羊耳菊、海风藤各80克,细辛、桂枝、陈皮、苍术、木香各30克,茯苓、甘草各50克,九里香、过江龙各160克,麻黄20克,白酒16000毫升。

【制法】将前23味捣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后,过滤去渣,即得。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风寒湿痹、积瘀肿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处。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三七酒

【配方】三七、海桐皮、薏苡仁、生地、牛膝、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15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9味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止痛。祛瘀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少林八仙酒

【配方】丁香、当归各30克,川芎、红花各90克,三七15克,凤仙花、苏木各45克,乌梢蛇l条,白酒1700毫升。

【制法】将前8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60天以上,经常摇动。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红肿不消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复方红花酚

【配方】乳香、没药各27克,五加皮、川乌、草乌川红花、本通、仲筋草、桃仁、威灵仙、当归、川续断各63克,40%乙醇400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捣碎,置容器中,分2次加入40%乙醇,密封,浸泡,第1次用乙醇2500毫升浸泡4天,过滤;第2次药渣用乙醇2000毫升浸泡3天,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即得。浓度为20%。

【功用】散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外用。取此药酒揉擦患处,日擦1~2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切勿内服。

续筋接骨酒

【配方】透骨草、大黄、当归、赤芍、红花各10克,丹皮6克,生地15克,上狗(槌碎)10个,土虱30个,自然铜末3克,白酒350毫升。

【制法】将前10味除自然铜末外全部粗碎,用白酒煎至减半,去渣,分作3份,备用。

【功用】接骨续筋、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及骨折。

【用法】口服。每日服用1份,并送服自然铜末1克。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孕妇忌服。

复方消炎止痛搽剂

【配方】草乌(或乌头)、红根(或生南海芋)各1000克,姜黄、天文草(或血满草)、土三七(或七叶一枝花)、山板、革拨、黄柏、韭菜根、乳香、没药各500克,紫菀、八角枫、苏木、茜草、扁竹兰(或射干)各200克,百灵草、毛皮、雷公藤、青骨藤、四块瓦各300克,五香藤、商陆各100克,冰片50克,75%乙醇45千克。

【制法】将前24味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75%乙醇一半浸泡10天后,滤过;余渣再加75%乙醇一半浸泡5天后,过滤。二次滤液合并,静置,滤过,贮瓶备用。

【功用】消炎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无名肿毒、毒虫咬螫及虫牙痛。

【用法】外用。用纱布或棉球蘸药酒,揉擦患处及有穴位,每次揉擦10~20分钟,每日1~2次。无名肿毒、毒虫咬螫,只涂擦患处,不揉按;虫牙痛;用一小棉球蘸药酒填塞虫牙处,片刻吐出。

【附记】引自《新医学》。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药酒方

【配方】参三七、红花、生地、川芎、当因身、乌药、落得打、乳香、五加皮、防风、川牛膝、干姜、丹皮、肉桂、延胡索、姜黄、海桐皮各15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将前门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热1.5小时,取出放凉,再浸泡数日,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凉血活血、散瘀消肿、理气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筋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

【用法】口服。日服2次,适量饮用(约15~30毫升)。

【附记】引自《伤科补要》。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补血壮骨酒(二)

【配方】淫羊置、巴戟天、鸡血藤各2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肾强骨、活血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及瘫痪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止痛精

【配方】细辛14克,豆鼓姜、广藿香、香附各150克,两面针、降香各25克,花椒、石菖蒲、香加皮、鸡骨香、九里香各100克。小叶双眼龙14克,荆三棱、高良姜、莪术各50克,黑老虎250克,黄等、桅子备25克,樟脑23克,薄荷脑1.8克,30%白酒和酒精各适量。

【制法】将上细辛至黑老虎等16味捣碎以30%白酒,密封,浸泡7天,全部取出置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收集含醇量20%以上的蒸馏液。黄芩、桅子各以3倍量的70%乙醇(酒精)浸溃1天,取出过滤取用。再将蒸馏液与浸渍液合并,混匀,以乙醇调节含醇量为63%~65%,加入樟脑、薄荷脑搅拌溶解,过滤即得。每瓶5毫升,分装1000瓶。

【功用】行气止痛。

【主治】跌打肿痛、吐泻腹痛、风湿骨痛及风火牙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5毫升,日服1~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部。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

止痛灵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各15克,洋金花10克,白酒500毫升,红花油10毫升。

【制法】将前4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或75%乙醇),密封,浸泡10~15天后,过滤去渣,加入红花油10毫升。备用。

【功用】活血消肿、止痛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痈疽初起及表浅肿物切除、拔牙等。

【用法】外用。徐擦局部或纱布湿敷。日1~2次。

【附记】长春中医学院王家忠方。切勿内服。

祛风酒(二)

【配方】独活、羌活、白芍、桑寄生、秦艽各60克,木瓜、牛膝、川续断、五加皮、破故纸各90克,党参150克,冰糖500克,高粱酒5000毫升。

【制法】将前11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高粱酒,密封,浸泡2周后,过滤去渣,加入冰糖,至完全溶解后,即可取用。

【功用】祛风胜湿、舒筋活络、益气血、强筋骨。

【主治】损伤后期骨节酸痛、筋脉拘挛及外伤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每日中、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

三七跌打酒

【配方】大田七、血竭、摇拍各120克,大黄、桃仁、泽兰、红花、当归尾、乳香、没药、秦艽、川续断、杜仲、骨碎补、土鳖虫、苏木、无名异、制自然铜、马钱子(炸黄去毛)各150克,七叶一枝花90克,三花酒(白酒)15千克。

【制法】将前20味切片,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两个月以上,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口服。每次服115~30毫升,日服1~2次。外用:若肿疼者,擦患处,每日擦2~3次。创伤破口者,用消毒纱布或棉垫浸透敷之,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

【附记】引自《正骨经验汇萃》。孕妇忌口服。

n跌打损伤酒

【配方】柴胡、当归、川穹各12克,川续断、马钱子(制)、骨碎补(去毛)、黄芬、桃仁、五灵脂、赤芍、苏木各6克,红花、三棱各4克,乳香(醋制)3克,65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14味研为粗末,混匀,入布袋,置罐内,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压榨过滤去渣,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分装瓶,备用。

【功用】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凝滞、肿痛不已、筋络不舒。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处。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

丢了棒药酒

【配方】丢了棒皮、鹅不食草各60克,山大颜、麻骨风、十八症、宽筋藤、水泽兰、枫香寄生、胡善、鸡血藤、钩藤、短瓣石竹、毛老虎各30克,白酒(50或60度)适量。

【制法】将前1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以酒浸过药面为准),密封,浸泡7天以上(热浸法为2天)即可取用。

【功用】舒筋活血、散风缓痛。

【主治】各种跌打损伤、骨折、扭伤、关节僵硬、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坐骨神经痛等。对类风湿、肌肉风湿、骨结核、骨质增生、鹤膝风、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等病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3次。严重者可加至每次50毫升。亦可外用。局部外擦或温敷,如加热湿敷,效果较快较好。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孕妇忌服。

红花浸酒

【配方】辽宁红花、凤仙花各50克,白矾少许,60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4~48小时,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外用。用纱布浸于药酒中20分钟取出,敷于肿胀部位。若纱布浸液干时,可随时再往纱布敷料上洒红花酒以保持湿润。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

【附记】引自《辽宁中医杂志》(试刊号)。

刘寄奴酒(二)

【配方】刘寄奴、骨碎补、玄胡索各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以上,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消肿定痛、止血续筋。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三皮药酒

【配方】紫荆皮、丹皮、五加皮、郁金、乌药、川芎、延胡索各30克,官桂、木香、乳香(去油)。羊躅跟着踯(去油)。羌活备1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约1小时,候冷,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调气和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疼痛不已。

【用法】口服。不拘时,随量服之,勿醉。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风湿痛药酒

【配方】石桶藤2812克,麻黄94克,积壳、桂枝各75克、蚕沙24克,黄精30克,陈皮50克,厚朴、苦杏仁、泽泻、山药、苍术、牡丹皮、川穹、白术、白茫、木香、石耳、羌活、菟丝子、香附、没药、当归、乳香各11克,红糖2250克,白酒22.5千克。

【制法】先将石桶藤加水煎2次,每次煎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清膏;余麻黄等23味研为粗末,用白酒湿润,按渗漏法进行渗源,收集源液,与石铺藤浓缩液合并,加红糖(适量)搅拌溶解,静置,滤过,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癌、手足麻木、腰腿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附注】

广西跌打药酒
(广西验方)
[ 配 方 ] 赤芍13克,当归10克,生地黄、莪术、刘寄奴,三棱、泽兰、泽泻、川芎、桃仁各8克,红花、苏木各6克,土鳖草4克,田七1克,白酒1000克。
[ 制 法 ] 将上药捣碎,与白酒同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45天以上,过滤后即可服用。
[ 功 效 ] 消积、散瘀,止痛。适用于跌打撞伤,积瘀肿痛,闪挫腰痛,扭伤,关节痛。
[ 服 法 ] 早、晚各1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用涂抢擦患处

⑶ 为什么金银花有这么多功效

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中了山岚瘴气。后经一小村寨,见村民面黄饥瘦,诸葛亮顿起恻隐之心,发放军粮施救。村民们十分感谢,一土著白发老人得知许多蜀兵患了“热毒病”时,便叫来自己的一对孪生孙女儿:“金花、银花,你们去采几筐仙药来为蜀军解难。”然而三天后,姐妹仍未归来。人们多方寻找,在一处山崖,只见两只药筐中已采满了草药,筐边有野狼的足迹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

蜀军将士吃了草药得救了,而金花、银花却为此献出了生命,为了纪念她们,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开的花叫作“金银花”。

金花间银蕊 草药抵万金

金银花,又名银花、金花、忍冬花、金藤花等。每当夏秋季来临,我国南北诸省的山区、丘陵,都有这种蔓藤爬攀植物,开黄白两色的鲜花,清香扑鼻,这就是“金银花”。花开时初为纯白,继而变黄,十分好看。采集该花颇有讲究,须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时摘取,并及时晾晒或阴干,这样药效才佳。

据有关文献记载,金银花在我国已有2200多年栽植史。早在秦汉时期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载有忍冬,称其“凌冬不凋”;金代诗人段克诗曰:“有藤鹭鸶藤,天生非人有,金花间银蕊,苍翠自成簇。


功能主治

《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自古以来,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亦用于风热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

小编推荐:盛夏佳饮:金银花

常用药方

含有金银花的药方、药膳方特别常见,据调查,全国有1/3的中医方剂用到金银花。

热毒痈疖 可单用浓煎内服,也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配伍,以增强清热解毒消肿之功。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方:“金银花三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水二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如法再煎服,被盖出汗为度。”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主治各种疔毒,痈疮疖肿,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脉数。

此方药虽仅有五种,但功专力宏,是历代中医治疗火毒结聚而引起痈疮疖肿的首选方剂。现代用量及煎服方法为:金银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克,水煎后,加酒适量和服,药渣捣烂可敷患处。

疮疡肿毒初起,或已成脓而未溃者,可与穿山甲、皂角刺、大贝、白芷等合用,代表方有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穿山甲、甘草、防风、没药、赤芍药、归梢、乳香、贝母、天花粉、角刺各一钱,白芷六分,金银花、陈皮各三钱。用好酒三碗,煎至一碗半。若上身,食后服;若下身,食前服,再加饮酒三四杯,以助药势,不可更改。”仙方活命饮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行气,消肿溃坚为辅,称为“疮痈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用于一切疮痒初起。金银花用量较重,善清热解毒,配白芷、防风意在疏风散邪,使热毒从外透解;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现代用量:穿山甲3克、皂角刺3克、当归尾3克、甘草3克、金银花9克、赤芍3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天花粉3克、陈皮9克、防风3克、贝母3克、白芷3克。

健康提醒:头面部疖肿切莫随意挤

习惯性便秘 用金银花、大黄,按3:1的用量,一并泡茶饮用,并以适量的蜂蜜调味,有清热泻水,润肠通便的功效。<<<<习惯性便秘的中医验方选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以金银花、菊花、桑叶、车前草、柴胡、生地、蝉蜕,按君臣佐使的配方用量遣药,加水煎服,有较好的消炎止痛功效。<<<< 专家谈如何预防红眼病

大叶性肺炎 金银花100克,连翘、生地各50克,麦冬、天冬、玄参各50克,一并放入砂罐内,加入适量的水煎取药液,分3~4次口服,每天1剂,3~5天为1 疗程。专题<<<< 肺炎

夏季防暑抗温 清热解渴 民间常以金银花、生甘草适量,开水浸,作茶饮,俗称金花甘草茶。<<<< 防暑备点中药

误食毒菌 采用嫩金银花藤和叶适量,洗净,放入口中嚼细并吞下,在没有洗胃补液等条件的情况下,早些应用解毒功效不错。专题<<<< 中毒

热毒血痢 可单用金银花浓煎内服,如《惠直堂经验方》忍冬散;亦可与黄连、黄芩、白头翁等配伍,以奏清热解毒,止血止痢之效。<<<<清热解毒良药鱼腥草

如患风热感冒,出现头痛、发热、咽痛等症状时,用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桔梗、牛蒡子、竹叶、淡豆豉、甘草等组配成方

⑷ 中国药典是怎样形容柴胡的

柴胡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应用】
1. 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等症。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治感冒发热,与葛根、石膏、黄芩配伍。
2. 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3. 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配党参、黄芪、升麻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对照以上本草所载产地、分布及植物形态,主要种类应为柴胡和狭叶柴胡。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性状】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 ,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 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8.0% (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炮制】
柴胡 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醋柴胡 取柴胡片,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用法与用量】 3~9g。
【注意】 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 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⑸ 柴胡口服液到底是退热的还是上火的

虽然我不是中医,但是我也是中医世家的小孩
白天为阳,晚上为阴
男为阳,女为阴
你可能是热性感冒,所以不能服用火性的药剂,这些,你可以通过本草纲目的条目查到某些药物的属性。而且,同样的药物经过不同的加工方法,也许药性也大不相同,值得注意。
双黄连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正好治好了你的热证。所以,夏天宜多饮菊花金银花茶,决明子也很好。
祝你早日康复

ps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
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
最近经常听到朋友说感冒啦,在喝板蓝根,在喝抗病毒口服液,喝金银花,在喝凉茶等。我一般都会劝告朋友,你没正确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时间广东天气降温,这时候受凉感冒,十之八九是风寒感冒。就是吹风受凉了呗。通常在休息不好,身体虚弱,以及穿衣不足,大汗吹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中医将常见的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其实很多朋友都分不清什么是风寒感冒,什么是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
* 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 舌无苔或薄白苔
* 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我到药店,很奇怪地竟然没有找到合适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打一场篮球(如果你还有力气的话)、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吃个辣辣的麻辣火锅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下面我将抄录桂枝汤的组方,有心的朋友可以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桂枝 10g 白芍10g 炙甘草 6g 生姜 3片
红枣 6枚
很简单的一条方,不过两三元钱。师父说过,学懂了桂枝汤,就学会了如何开方治病,真值得好好研究。
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
风热感冒的症状:
* 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 浓涕,通常黄色
* 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 便秘
* 身热、口渴、心烦
* 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
搞清楚了风热感冒成因,治疗很简单,大多数情况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热解表药物,通常很快见效)。方法很多,喝点凉茶;吃些清热解毒药板蓝根等。中成药有三黄片,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板蓝根等等。也可以吃些治疗风热感冒的金银花口服液之类的。阳明经症的代表方剂是白虎汤,不过我不主张大家随便用,属于猛药之一,这里也不抄录了。
最后澄清几点朋友们可能会搞混的概念。
* 病毒性感冒并不代表风热感冒,病毒是西医的提法,中医更关注的是人体。所以有些医生将病毒性感冒等同于风热感冒来治疗是不正确的。
* 喉咙痛并不是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关键,风寒感冒很多时也会引致喉咙痛的。
* 同样的,咳嗽和流涕还有发高烧也不能作为这两种感冒的区分。
* 不要同时进行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这是两种是不同的治疗体系,开了抗生素了,就没必要再喝姜糖水啦。为什么?大家想一想,一个是想办法给身体降温,一个是想办法让身体出汗,几乎是反着干,身体能受得了吗?这既会减低中医效果,也会降低西医疗效

⑹ 什么中药材和胡颓叶中药材功效相似

柴胡应,如下所述,希望采纳!
中国“中国药典”:柴胡

【拼音】柴胡详细翻译解释English名柴胡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柴胡柴胡。狭叶或狭叶柴胡相思。干燥根。不同的性状俗称“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去掉茎叶及泥沙,晒干。

【性状】柴胡:圆柱形或圆锥形长,长615厘米,0.30.8厘米直径。根头部膨大,前3到15个残基的短纤维秸秆或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被,浅棕色皮部黄白色木部。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薄,圆锥形,顶端形叶片和一个多数起毛纤维,下部和更直链或轻度支。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靠近根头以上的罚款环。质量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无显著纤维。被击败石油和天然气。

【炮制】柴胡:除去杂质,残茎,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醋柴胡:柴胡片服用,根据醋炙法(附录ⅡD)炒干。

【味微苦,性微寒。

【归经】肝,胆去。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Sun微系统。用于感冒,发热,寒战,发热,胸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39克。

[注意]大叶柴胡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干燥根,致密的表面区域,无毒,不使用时柴胡。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注意事项】(1)治疗感冒,经常葛根,羌活等同用。柴胡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疟疾病,也与柴胡草果,果皮和其他兼容的应用程序。柴胡疏肝解郁既是一个很好的作用,而且对各种药物疏肝向导,肝气郁结是规则要药。胸肋不管肝郁内疼痛,外伤仆人皆可申请;看到引起月经不调或痛经等肝气郁结,可与中国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可以使用。柴胡药材浮动与党参,黄芪补气等药物,腹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气虚下陷,有升举阳气的作用。

(2)柴胡具有光清升散的药物,也疏泄功能。两者通过表热,肝气郁结,也为升举阳气。因此,在临床上是盲既为真正的疾病,而且对虚症药物。由于其兼容性发挥不同各种效果,如:与竹芋,羌活,表中的出汗;与黄芩,青蒿,然后通过该表泄热;与常山,草果,然后截疟发热;与香附,郁金,肝气郁结;用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等,然后升举阳气。但少津阴阳不宜应用。柴胡葛根,L散射光清除功能很相似,所以与使用往往退热。但是每个人都有长处,柴胡疏肝解郁能,具有益气升阳举陷药,可用于子宫脱垂,脱肛,则没有流体解渴他们的权力的渴望;葛根生津止渴功效,能生发清阳,为水泻,则没有功能疏肝解郁。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被”

拼音名】柴柴胡

[来源] Hú

【别名】抽烟,菱角湖(“本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品汇精要”)。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狭叶柴胡根。钟,秋挖根,茎净苗,土,干燥。

【性状】①柴胡

又名:硬柴胡。柴胡植物和与杆的一小群。根锥形直根直或稍弯曲,下部差异,根头部肿胀,丘疹状,直径从6至20厘米和0.61.5厘米,皮肤灰褐色或灰棕色长,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罚款毛或硬残茎。质量强硬。不易折断,木质纤维,黄色和白色的横截面。气微香,味微苦。根条粗长,皮薄,细根少首选。

在辽宁,甘肃,河北,河南主要产。此外,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亦产。

②南柴胡

又名:软柴胡(“本草汇言”),闳差乎。为狭叶植物的根。外形与柴胡相似,但较小的根,差异更加少弯曲不直,长4-10厘米,直径6至10毫米,表面红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无疙瘩头顶部,而地面后茎有毛纤维的叶子离开了。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褐色。气味与柴胡。根粗长条没有根好。

在湖北,江苏,四川主要产。此外,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亦产。

【炮制】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鱼,在时间片,然后干燥运行通过。采取用醋柴胡片拌匀,置锅内炒煮醋疲惫和微干,取出,晾干:醋柴胡。 (柴胡每100斤,12斤,用醋)的

鳖血柴胡:柴胡片带,设置在大盆内,淋入用温水鳖血一点点稀释,拌匀,闷润,内置滚动煨微炒,取出放凉。 (每100kg柴胡,用活鳖血200)的

【味苦,性寒。

①“本经”:。 “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甜的。”

[经过肝,胆。

①“珍珠囊”:。 “成足少阳胆经,足肝厥阴,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信封”

②“本草再新”:“入心脏,肝,脾3通过。”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Sun微系统。治寒热,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头晕,疟疾,低利率脱垂,月经不调,子宫脱垂。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食积,寒热邪气,推陈志新。”

②“别录”:“除根据伤寒烦热心脏,全固态化痰,反对邪恶的胸部,五藏航空旅行之间,大肠停积,利水消肿,祛湿。拘挛也为浴汤“

③”药性论“:”治热劳累关节痛,热,肩膀酸痛,禤喳嗯血,劳乏憔悴;消化煤气总管下的不解的是主要的内部和外部的热疾,单厨师的衣服。“

④“千金方”:。 “苗治汁耳聋,灌耳”

⑤“色调本草”:“主兰痰,痞的胸部。”

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止咳化痰,润心肺,添精矿浆,温馨的一日游疾病热情不足绝对的,胸满气,健忘“

⑦”珍珠囊“:”去寒热往来,胆无力,非拍柴胡孩子不能删除“

⑧“医学启源”:。 “除了消费烦热,肌肉溶解热,上午去潮热”

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的药物,六回邪热交换,痿痹除肝家邪热,热肺结核,肝脏气结成反比,只有左胁肝区疼痛,治妇人血热烧,可以调整月经。“”带芽,热水规则,月经出汗与根“

⑩“纲目”:“治阳气下陷,肝,胆,三焦,络相位火,头痛,头晕,头昏,红张仪疼痛,耳聋明,朱疟疾,冷,热,气和化肥,女人血热进入室内,水不调,小儿痘热,五疳瘦热“

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注]真阴亏损,肝阳上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谁使邪恶的恐惧女相思湾,藜芦......”

②“医学入门”:“下绝对实力,阴火多汗,错误地“

③”本草经疏“:”虚拟病人和空运忌,呕吐尹晏豁痴上的人,法国同忌无。 -malaria邵阳勿食。“

[连接]①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呕无故障或胸部,或渴了,或腹部疼痛,或肝莹腰带,或心脏悸,小便不利或口渴的肿胀,身上有发烧或咳嗽是:柴胡一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32(切),大枣十二(休息)。上七味,水两升一斗,煮取6升,去药渣,再煎取三升,1升温服,日三服。 (“伤寒论”小柴胡汤)的

②治疗邪恶的进入经脉,人体肌肉的热量,推陈志新;李解伤寒,当疾病,饮酒,辅舒:柴胡42(洗去苗),十二甘草(炙)。关于罚款。每服,金钱,水,羊肉,与煎至八分,吃热服后。 (“技能方”柴胡散)的

③治外感风寒,感冒愚蠢发热,头痛身痛;自年初以来杰疟疾:一到三钱柴胡,防风一分钱,钱陈皮半,芍药二钱,一钱甘草,生姜,三,五。一个铃铛,半水,煎七,八,热服。 (“景岳全书”正柴胡饮)的

④治疗肝,左翼痛:柴胡,陈皮各 - 一半钱,赤芍,枳壳,香附醋炒每个 - 金钱,炙草第五。 (“任人唯亲甚至录”疏肝饮)的

⑤治肝俞火,伤疑病症:柴胡,黄芩,栀子,蓝,白芍,枳壳。 (“治未病是由于脉冲治理”柴胡XinQingGanYin)的

⑥治血虚疲劳,五心烦热,四肢酸痛,头昏沉重的心脏激动的腮红,口干咽燥,发热,盗汗,节约粮食嗜卧,血热相搏,上不了水转印,脐腹胀痛,寒热疟疾;和治疗室女弱血虚,和韦荣,痰嗽潮热,身体瘦弱,已成为骨蒸:甘草半两(炙微红色),当归(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人),白芍,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在粗末。每服钱,水一大灯泡,煨姜切突破,有点薄荷,用七煎,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委员会”逍遥散)的

⑦治出汗寒热往来:柴胡(去苗),黄连等分,为末,炼蜜膏,丸鸡头子大。每次,两片药,料酒少许开口,第五入水,重汤煮二三沸,放温服,没有时间。 (“小儿卫生总微面”柴胡黄连膏)的

⑧治荣威流,身热汗出,筋骨疼痛,更沉寂的力量,饮食退:柴胡22,二十龟二,甘草,共一个或两个,两个半麻花。五味杵为末。每服钱,水,八,两个日期,煎六分,趁热服。 (“博济方”柴胡散)的

⑨黄疸:柴胡两(拍摄),甘草一分。在这两个作为精细文件的水,根茎的抓地力,配合煎至1碗,直到七,绞去渣,任何衣服不时,做了一天。 (“通过,秘宝方”)的

⑩肝黄:柴胡两(拍摄),甘草半两(炙微也,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屑半二。药捣筛为散。每服,钱,水在一个杯子,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方”柴胡散)的

⑾热治腹泻: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第七,冷浸,空心服。 (“紧急救援仙方”),柴胡发热的普通感冒,流感,疟疾,肺炎

临床应用等方面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根据临床观察143例的:24小时发热的内流感24小时的发热的内普通感冒的高达98.1%达87.9%。制定与用法:柴胡的干燥根,蒸馏法制成的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相当于原生药2克。肌内或静脉注射,每天1或2次,2毫升,每成人,每1至1.5毫升内婴儿年龄。

[注]除了这两种,也有多种同属植物柴胡药。主要的有:东北长白山柴胡分布;兴安柴胡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大叶柴胡分布东北;柴胡分布长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陕西膜边缘柴胡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的小柴胡分布;黄金柴胡(又名:穿叶柴胡)分布新疆:四川,甘肃,内蒙古的多脉冲柴胡分布。

柴胡,有“竹柴胡”和“春柴胡”两种,其原植物狭叶为主。前者收获成长全厂,全长约2040厘米,与南柴胡,茎,叶绿色至灰绿色,与原籍南柴胡。年轻的春天收获全厂的后线,所谓的“胡蕾”,是约15厘米,细长,棕色,浅绿色的茎和叶卷曲和多皱。生产江苏,安徽,山东。

【摘录】“*辞典”
“中国本草”:柴胡

【来源】从“神农本草经”1.陶弘景:菱角湖现在一个快捷方式,就像前胡性强。张和河内门槛它们。这菱角湖,先用冷愈合。

2.“本草备要”:板蓝根,天生外感,内伤升汽油酒炒用根,芽与世界银行下降,汗液咳嗽蜜煎。

Chnese柴胡,红柴胡根,中国柴胡,红柴胡

【别名】熏,胡水板栗,山菜,茹草,砍柴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干燥草原,向阳的山坡和林缘灌丛等。生于干燥草原,向阳的山坡和林缘灌丛等。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广西等地。位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灌输,安徽,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柴胡圆锥形或圆柱形,有时稍弯曲,长6-15cm,直径0.3-1.2cm,通常分枝;根头肿大,残余顶部短纤维茎或叶基的数目。表面灰棕色或褐色,有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浅棕色的皮肤,黄白色木部的横截面部分。气微香,味微苦。

狭叶
锥形根长,小树枝,长5-14cm,直径0.3-0.8cm;表面红棕色或黑褐色,有纵条纹,头的根与众多横向疣状突起附近,有的靠近环,上面密密麻麻纤维叶片基地。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浅棕色,颜色稍深形成层环。气微香,鱼油的气味。

根粗长,无苗茎,须根少首选。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1)柴胡木栓细胞7-8列。皮层窄,有7-11油腔,抽直径40-80μm,切向48-68μm,分泌细胞周围6-8。约27μm韧皮部油室直径,形成层环。木质部大,约4/5直径较大的导管多个切向布置中,木纤维被布置在多个间歇环状基团的。

(2)6-10狭叶列木栓细胞。皮层窄,油腔8-12,径向50-60μm,切向70-102μm,周围的8-10分泌细胞。更韧皮部油室,径向17-27μm,切向24-80μm,含有黄色油状物。更木质部径向排列,木本维集团少,散,有时根成不连续的环。

【炮制】1.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干净,鱼,切片迅速润透,然后干燥。

2.醋柴胡:用醋柴胡取片拌匀,置锅内炒煮醋疲惫和微干,取出,晾干。 (每100磅柴胡,12斤用醋)。

3.鳖血柴胡:柴胡片带,设置在大盆内,淋入用温水鳖血一点点稀释,拌匀,闷润,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 (每100kg柴胡,用活鳖200血液)。

4.酒柴胡:取柴胡用黄酒片拌匀,润燥彻底,置锅中加煨炒干,取出放凉,柴胡每一块100KG,饭酒10公斤。

5.柴胡炭:取用文火炒至柴胡片的外袍颜色发黑,喷少量水,晾干。

6.蜂蜜柴胡:取蜂蜜在锅里,加热至沸腾,柴胡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为度纷至沓来。

【性味】苦;鑫;微寒

【归经】肝去吧。胆功能[

主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要外感发热;寒热;疟疾;肝郁胁痛和乳房肿胀;头痛,头晕;月经不调;气虚下陷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炒,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真阴亏损,肝阳上升忌服。

1.“本草经集注”:半夏谁做。邪恶的相思树。万害怕女性,藜芦。

2.“医学入门”:破坏强度,阴火多汗,错误地去。

3.“本草经疏”:虚拟病人和空运忌,呕吐尹晏豁痴上谁与忌法律。非疟疾邵阳勿食。

[附件]①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渴了,或腹痛或威胁下痞子莹,或根据悸动心脏,小便不利,或渴了,身体发烧或咳嗽:半斤柴胡,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32(切),大枣十二(休息)。上七味,水两升一斗,煮取6升,去药渣,再煎取三升,1升温服,日三服。 (“伤寒论”小柴胡汤)②治邪入经络,全身肌肉发热,推陈志新;李解伤寒,发病时,在叶甫舒:柴胡42(洗净,去苗),甘草十二(炙)。关于罚款。每服,钱,水之一,煎至八,吃热服后。 (“本草方”柴胡散)③治外感风寒,发热,寒战,头痛及全身酸痛;自年初以来杰疟疾:一到三钱柴胡,防风一分钱,钱陈皮半,芍药二钱,一钱甘草,生姜三,五。一个铃铛,半水,煎七,八,热服。 (“景岳全书”正柴胡饮)④治肝,左腰痛:柴胡,陈皮半个每一分钱,赤芍,枳壳,香附醋炒各一钱,炙草第五。 (“任人唯亲甚至录”疏肝饮)⑤治疗肝俞火,伤疑病症:柴胡,黄芩,栀子,蓝,白芍,枳壳。 (“治未病是由于脉冲治理”柴胡XinQingGanYin)⑥治血虚疲劳,五心烦热,四肢酸痛,头昏沉重的心脏激动的脸颊红,口干咽障碍,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和血热阶段行程,对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疟疾;和治疗室女弱血虚,和韦荣,痰嗽潮热,身体瘦弱,成为顾铮:甘草半两(炙微红色),当归(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人),白芍,白术,柴胡(去苗)一两。在粗末。每服钱,水一大灯泡,煨姜切突破,有点薄荷,用七煎,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委员会”逍遥散)⑦治热出冷汗联系人:柴胡(去苗),黄连等分。末,炼蜜膏,丸鸡头子大。每次,两片药,料酒少许开口,第五入水,重汤煮二三沸,放温服,没有时间。 (“小儿卫生总微面”柴胡黄连膏)⑧治荣威流,全身发热,盗汗,骨痛,光盘,更多沉睡的小力,饮食退:柴胡22,鳖甲22,甘草已知母亲和各一两,两个半麻花。五味杵为末。每服,钱,水,八,两个日期,煎六分,热服(“博济方”柴胡散)⑨黄疸:柴胡两(拍摄),甘草一分。在这两个作为精细文件一碗水,根茎抓地力,同煎七,绞去渣,任何衣服不时,做了一天。 (“通过,秘宝方”)⑩肝黄:柴胡两(拍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屑半两。药捣筛为散。每服,钱,水在一个杯子,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方”柴胡散)11热治腹泻: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第七,冷浸,空心服。 (“紧急救援仙方”),对于发烧

临床应用。柴胡普通感冒,流感,疟疾,肺炎等有更好的冷却效果,根据临床观察143例的:24小时发热的24小时内发热的内流感由普通感冒的高达98.1%而达到87.9%。制定与用法:柴胡干燥注入蒸馏方法,每个安瓿2毫升,相当于原生药材2g。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成人每次2毫升,每个年龄段的宝宝1-1.5ml内。

【摘录】“中国本草”

⑺ 中国柴胡的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1.抗惊厥作用: 小鼠(10只)灌胃柴胡煎剂20g(相当生药)/kg ,l小时后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咖啡因,与对照组相比,15分钟内各组发生惊厥的动物数,求出用药组与对照组的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50(385.O-318.2)mg/kg和250(302.5-206.6)mg/kg ,表明柴胡煎剂对小鼠咖啡因惊厥有对抗作用。1.2.解热镇痛作用:给大鼠(每组6只)腹腔注射北柴胡油300mg/kg(1/4半数致死量),北柴胡总皂甙 380和635mg/kg(1/5和1/3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在注射酵母后5-8小时内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采用电击鼠尾法,北柴胡总皂甙478mg/kg(1/4半数致死量)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小鼠灌胃柴胡煎剂10g(相当生药)/kg亦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破阿托品灌胃25mg/kg或纳络酮皮下注射0.26mg/kg部分拮抗。1.3.镇静作用: 柴胡制剂和柴胡总皂甙均有明显镇静作用,小鼠口服粗柴胡皂甙200-800mg/kg即可出现镇静作用。在小鼠攀登试验中,粗柴胡皂甙有与眠尔通相似的镇静作用,口服的运动半数抑制剂量(CD50)为347mg/kg。粗皂甙对大鼠的条件性回避、逃避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小鼠口服柴胡总皂甙500mg/kg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1.4.抗炎作用: 大鼠肌肉注射50mg/kg、25mg/kg2%柴胡总皂甙水溶液,能明显抑制由右旋糖酐(6%溶液0.1ml/只)引起的足浮肿,抑制作用与剂量相关,大鼠去两侧肾上腺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小鼠腹腔注射l00mg/kg总皂甙的2%水溶液和0.6%醋酸0.2ml/只,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液的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柴胡总皂甙和挥发油腹腔注射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柴胡皂甙口服600mg还能抑制5-羟色胺和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足肿。粗柴胡皂甙对醋酸、组胺和5-羟色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a和d肌肉注射或口服均有抗渗出和抗肉芽肿作用。柴胡皂甙a和d 腹腔注射后,大鼠血浆皮质酮大量增加,其肾上腺重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可能抗炎作用与刺激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北柴胡醇浸出液能使麻醉兔血压轻度下降。柴胡总皂甙对犬能引起短暂的降压反应,心率减慢;对兔亦有降压作用。离体蛙心及豚鼠离体心耳试验可见柴胡总皂甙1-2×10(-4)浓度有抑制心肌作用。粗皂甙有明显的溶血作用。柴胡皂甙的溶血作用强度为柴胡皂甙d >a>c,但其溶血作用可被腺嘌呤、肌酐所抑制。犬静脉注射粗皂甙5mg/kg时,可出现暂时性的血压下降及心率减少。柴胡地上部分含有6-8%类黄酮,具有增强毛细血管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3.1.对肝脏的作用: 柴胡的水浸剂与煎剂(1:20)均能使犬的总胆汁排出量与胆盐成分增加。粗柴胡皂甙每日口服500mg/kg连续3天,能使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恢复正常,还能使半乳糖所致的肝功能与组织损伤恢复。柴胡皂甙a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实验,可见过氧化质含量降低,肝脏中GSH含量升高,而血清中GTP含量下降,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表明具有保护肝细胞损伤和促进肝脏中脂质代谢。3.2.对胃、十二指肠的作用: 柴胡总皂甙浓度在l-2×10(-4)时,能兴奋离体肠平滑肌,且不为阿托品所对抗。在3×10(-6)浓度时对离体肠鼠小肠能增强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作用。口服柴胡总皂甙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增加胃液的pH值。对大鼠实验性的醋酸溃疡,每日口服粗皂甙10mg/kg,连续15天,有促进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但较大剂量50或100mg/kg反而出现溃疡恶化倾向。在用固定水浴法所致应激性溃疡中,口服粗皂甙500mg/k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柴胡总皂甙对胰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抗病原体作用
柴胡有抗病原体作用:北柴胡注射液及其蒸馏出的油状物对流感病毒都有强烈抑制作用。柴胡皂甙a的体外实验表明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柴胡还有抗结核菌作用。柴胡注射液也可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能促进溃疡愈合,后层皱折及实质层侵润水肿消失,有助于恢复视力。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5.1.对蛋白代谢的影响: 柴胡皂甙a、c、d混合物(3 :2 :2)能明显增加大鼠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肌肉注射柴胡总皂甙也有这种作用。5.2.对糖代谢的影响: 柴胡总皂甙能使肝糖无明显增加,促进葡萄糖在总脂质和胆甾醇生物合成中的利用率明显增加。5.3.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柴胡总皂甙能抑制肾上腺素和ACTH诱导的脂库中的脂肪分解作用,也抑制胰岛素促进脂肪的生成作用,使血中脂肪量降低。5.4.柴胡中所含的a-菠菜甾醇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能对抗硫脲嘧啶降低家兔基础代谢的作用。
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的影响
口服柴胡或柴胡皂甙可使小鼠或大鼠胸腺萎缩和肾上腺重量增加。其中皂甙a和d能使肾上腺明显肥大,而皂甙c作用不明显。柴胡皂甙a或d能兴奋垂体前叶分泌ACTH,刺激肾上腺引起皮质酮的合成和分泌。
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柴胡注射液(1g/1ml)体外对小鼠肝匀浆两二醛(MDA)和H2O2作用后兔血浆MDA、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H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柴胡注射液能明显抑制肝匀浆MDA的生成和H2O2引起的血浆MDA、PHb升高,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表明具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抗肿瘤作用
柴胡皂甙d 灌胃或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且能明显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用柴胡以新西兰纯种白兔制备具有抗癌效应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以肝癌细胞作为靶细胞,结果使癌细胞坏死、裂解;用Hela细胞和肺腺细胞做同样实验,亦获相同结果。
其它作用
9.1.免疫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柴胡多糖(分子量9900)可显著增加脾系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和流感病毒血清中抗体滴度,但不影响脾细胞分泌溶血素。柴胡多糖对正常小鼠迟发超敏反应(DTH)无作用,但可以完全及部分恢复环磷酰胺或流感病毒对小鼠DTH反应的抑制。柴胡多糖明显提高Con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表明柴胡多糖能提高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免疫抑制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恢复。9.2.柴胡多糖还有抗辐射作用。9.3.柴胡皂甙和黄酮对血浆乙酰胆碱脂酶50%抑制率时的药物浓度分别为44.2±3.7mg/ml和30.3±2.4mg/ml,两者混用时为26.0±1.8mg/ml。这两种药用成分对乙酰胆碱酯酶均呈现竞争一非竞争型混合抑制作用。

⑻ 鱼腥草是什么是折耳根吗

是的。鱼腥草的别名就是折耳根。

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褐黄色,有多条纵棱,节明显,下部节上残留纤维根,易碎易折断。叶子是交替的,折叠和收缩。压扁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

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纤细,基部和托叶结合形成鞘。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摩擦时有一股腥味。在印度、东南亚特别是泰国,鱼腥草嫩叶是一种常见的凉菜调味品。



(8)柴胡蒸馏液药典扩展阅读:

鱼腥草阴性植物,怕强光,喜温暖潮湿环境,相对耐寒,-15℃能越冬,避免干旱,在肥沃的砂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杂草常见于农田,如果园、茶园、路堤等生产地区: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省份,以及日本、印尼爪哇。

鱼腥草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在砂壤土和砂土中较好,但黏性土也能生长。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地下茎生长旺盛。不严格要求光照条件,在低光照条件下可实现正常生长发育。

⑼ mof用于细胞时常用什么溶剂中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2.溶剂的选择: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3.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草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
1)浸渍法:浸渍法系将中草粉末或碎块装人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渍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且如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中草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小当溶剂渗进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故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但应控制流速,在渗渡过程中随时自面上补充新溶剂,使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为止。或当渗滴液颜色极浅或渗涌液的体积相当于:原材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渗淮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
4)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凝器。瓶内装材约为容量的%~%,溶剂浸过材表面约1~2cm。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约1小时小放冷过滤,再在渣中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
5)动连续提取法: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中草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实验室常用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6)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中草成分的提取。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约100℃时存一定的蒸气压。当与水在一起加热时,其蒸气压和水的蒸气压总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液体就开始沸腾,水蒸气将挥发性物质一并带出。例如中草中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一麻黄碱、萧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paeonol)等,都可应用本法提取。有些挥发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将蒸馏液重新蒸馏,在最先蒸馏出的部分,分出挥发油层,或在蒸馏液水层经盐析法并用低沸点溶剂将成分提取出来。例如玫瑰油、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等的制备多采用此法。
7)升华法:固体物质受热直接气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称为升华。中草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故可利用升华法直接自中草中提取出来。例如樟木中升华的樟脑(camphor),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详细的记载,为世界上最早应用升华法制取材有效成分的记述。茶叶中的咖啡碱在178℃以上就能升华而不被分解。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一些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成分,有些也具有升华的性质。例如七叶内酯及苯甲酸等。升华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中草炭化后,往往产生挥发性的焦油状物,粘附在升华物上,不易精制除去,其次,升华不完全,产率低,有时还伴随有分解现象。
4.分离和纯化:


(一)溶剂分离法: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常为胶伏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人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例如粉防己乙醇浸膏,碱化后可利用乙醚溶出脂溶性生物碱,再以冷苯处理溶出粉防己碱,与其结构类似的防己诺林碱比前者少一甲基而有一酚羟基,不溶于冷苯而得以分离。利用中草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萃取法:两相溶剂提取又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萃取时如果各成分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两相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两相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两相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2.逆流连续萃取法:是一种连续的两相溶剂萃取法。其装置可具有一根、数根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内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锈钢丝圈填充,以增加两相溶剂萃取时的接触面。例如用氯仿从川楝树皮的水浸液中萃取川楝素。将氯仿盛于萃取管内,而比重小于氯仿的水提取浓缩液贮于高位容器内,开启活塞,则水浸液在高位压力下流入萃取管,遇瓷圈撞击而分散成细粒,使与氯仿接触面增大,萃取就比较完全。如果一种中草的水浸液需要用比水轻的苯、乙酸乙酯等进行萃取,则需将水提浓缩液装在萃取管内,而苯、乙酸乙酯贮于高位容器内。萃取是否完全,可取样品用薄层层析、纸层析及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进行检查。
3.逆流分配法(CounterCurrentDistribution,CCD):逆流分配法又称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与两相溶剂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样量一定,并不断在一定容量的两相溶剂中,经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本法所采用的逆流分布仪是由若干乃至数百只管子组成。若无此仪器,小量萃取时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预先选择对混合物分离效果较好,即分配系数差异大的两种不相混溶的溶剂。并参考分配层析的行为分析推断和选用溶剂系统,通过试验测知要经多少次的萃取移位而达到真正的分离。逆流分配法对于分离具有非常相似性质的混合物,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操作时间长,萃取管易因机械振荡而损坏,消耗溶剂亦多,应用上常受到一定限制。
4.液滴逆流分配法:液滴逆流分配法又称液滴逆流层析法。为近年来在逆流分配法基础上改进的两相溶剂萃取法。对溶剂系统的选择基本同逆流分配法,但要求能在短时间内分离成两相,并可生成有效的液滴。由于移动相形成液滴,在细的分配萃取管中与固定相有效地接触、摩擦不断形成新的表面,促进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故其分离效果往往比逆流分配法好。且不会产生乳化现象,用氮气压驱动移动相,被分离物质不会因遇大气中氧气而氧化。本法必须选用能生成液滴的溶剂系统,且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差,处理样品量小(1克以下),并要有一定设备。应用液滴逆流分配法曾有效地分离多种微量成分如柴胡皂甙原小檗碱型季铵碱等。液滴逆流分配法的装置,近年来虽不断在改进,但装置和操作较繁。目前,对适用于逆流分配法进行分离的成分,可采用两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置或分配柱层析法进行。
(三)沉淀法:是在中草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使产生沉淀,去杂质的方法。


  1. 铅盐沉淀法:铅盐沉淀法为分离某些中草成分的经典方法之一。由于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在水及醇溶液中,能与多种中草成分生成难溶的铅盐或络盐沉淀,故可利用这种性质使有效成分与杂质分离。中性醋酸铅可与酸性物质或某些酚性物质结合成不溶性铅盐。因此,常用以沉淀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粘液质、鞣质、树脂、酸性皂甙、部分黄酮等。可与碱式醋酸铅产生不溶性铅盐或络合物的范围更广。通常将中草的水或醇提取液先加入醋酸铅浓溶液,静置后滤出沉淀,并将沉淀洗液并入滤液,于滤液中加碱式醋酸铅饱和溶液至不发生沉淀为止,这样就可得到醋酸铅沉淀物、碱式醋酸铅沉淀物及母液三部分。

  2. 然后将铅盐沉淀悬浮于新溶剂中,通以硫化氢气体,使分解并转为不溶性硫化铅而沉淀。含铅盐母液亦须先如法脱铅处理,再浓缩精制。硫化氢脱铅比较彻底,但溶液中可能存有多余的硫化氢,必须先通人空气或二氧化碳让气泡带出多余的硫化氢气体,以免在处理溶液时参与化学反应。新生态的硫化铅多为胶体沉淀,能吸咐液中的有效成分,要注意用溶剂处理收回

⑽ 昆明水蜈蚣长(散寒草)在什么地方

资料 【学名】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 【英文名】green kyllinga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
【性味】辛,平。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或根。 【科属】莎草科(Cyperaceae),水蜈蚣属 【分布】生长于水边、略旁、水田及旷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东北等省区。 编辑本段异名 三荚草(《岭南采药录》),金钮子(《广州植物志》),金钮草(《福建民间草药》),夜摩草(《广西药植图志》),寒气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十字草(《江西民间草药》),姜虫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贵州民间药物》),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四川中药志》),水香附、燕含珠(《重庆草药》),发汗草(《中国药植图鉴》),山蜈蚣、水乌梅、无头香附、龙吐珠(《泉州本草》),金牛草、水香草(《湖南药物志》),一粒雪、土柴胡、三角草、落地杨梅、三箭草(《闽东本草》),球头草、顶棍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雷公草、地杨梅、三人扛珠(《江西草药》),寒热头草、三角棱草、一粒珠、九头香、细竹草、杨梅草、苦香子、水竹钵(《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三棱环、一粒子草、黄古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水金钗(《陕西中草药》),水土香(《福建中草药》),钢拳头(江西《草药手册》),库鞠恣托(藏名)。 编辑本段形态 水娱蚣 ,多年生草本,丛生。根茎带紫色,生须根。茎瘦长,秃净,高10~50厘米,三棱形,芳香。叶质软,狭线形,长短不一,长3~10厘米,宽1.5~3毫米,末端渐尖,下部带紫色,鞘状。头状花序,单生,卵形,绿色,长4~8毫米,稠密;总苞3片,叶状,连接穗下,长2~16厘米,往往外向开展;小穗极多数,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成熟后全穗脱落;花颖4枚,呈舟状的卵形,脊无翼,具小刺,2列,相对排列于轴上,背浅绿色,先端尖,下部2枚具不发育花,中部1枚具发育花,上端的仅具雄蕊;花无被,雄蕊3,花丝细长丝状,药椭圆形;雌蕊1,花柱细长,与花丝等长,柱头二歧。瘦果呈稍压扁的倒卵形,褐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生长于水边、略旁、水田及旷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编辑本段功用 治感冒风寒,寒热头痛,筋骨疼痛,咳嗽,疟疾,黄疸,痢疾,疮疡肿毒,跌打刀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杀虫,败毒。"
②《广州植物志》:"主治亦白痢。"
③《福建民间草药》:"解热利尿。治疟疾。"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散风,除陈寒,止咳嗽。"
⑤《广西药植图志》:"除风热,利窍,止血,止咳。治跌打,蛇伤。"
⑥《南宁市药物志》:"去瘀,消肿,止痛,杀虫,舒筋,活络。"
⑦《四川中药志》:"治感冒风寒,无汗头痛,筋骨疼痛,恶寒发热。"
⑧《广东中药》Ⅱ:"镇咳祛痰,治百日咳,燥热咳。" 编辑本段用法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编辑本段选方 ①治时疫发热:水蜈蚣、威灵仙,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赤白痢疾:鲜水蜈蚣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酌加开水和冰糖五钱,炖一小时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疮疡肿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④治跌打伤痛:水蜈蚣一斤。捣烂,酒四两冲。滤取酒二两内服,渣炒热外敷痛处。(《广西药植图志》)
⑤治一般蛇伤:水蜈蚣二两。捣烂,酒二两冲,内服一两,一两搽抹伤口四周。(《广西药植图志》)
⑥治皮肤瘙痒:水蜈蚣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治百日咳,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水蜈蚣干品一两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⑧治疟疾:水蜈蚣一两。水煎,于疟发前8~4小时服。(《江西草药》)
⑨治小儿口腔炎:水蜈蚣根茎一两。水煎,冲蜂蜜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风湿骨痛:水蜈蚣一至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⑾治刀伤骨折:鲜水蜈蚣捣绒,包患处,一天换药两次。(《贵州草药》)
⑿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水蜈蚣鲜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⒀治气滞腹痛:水蜈蚣鲜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编辑本段应用 ①治疗疟疾:取水蜈蚣全草连根(晒至半干)2~3两,水煎3~4小时。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或前1天顿服,连服3天。共治48例,其中21例用2两,服药前血检找到疟原虫,服药后症状消失,厚血片未查得疟原虫者15例;用3两的27例,有效24例。认为剂量不宜少于3两,煎药时间不少于3小时,服药不少于3天。但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用小白鼠所作的实验结果证明:水蜈蚣对鼠疟原虫作用不佳,可以初步肯定抗鼠疟原虫无效;同时观察到水蜈蚣根部的浓缩煎剂与乙醇回流浓缩液均具毒性,因此,用大剂量的水蜈蚣进行临床试验前,极有必要先做测毒试验。
②治疗乳糜尿 :取干水蜈蚣根茎、桂圆各2两,水煎服,每天1剂,或代茶,连服15天。治疗100余例,均有一定效果。
③治疗菌痢 :取水蜈蚣、白粉藤(即独角乌桕)各1两,水煎分2次服(重症可每日2剂)。治疗70例,平均服药7天左右,痊愈54例,显效14例,无效2例。退热时间平均2.3天,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平均日数约5天,大便培养转阴平均4.08天。其疗效与磺胺胍对照组相比,似无逊色。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地杨梅(水蜈蚣)1斤,香叶树(别名山苍树)根、叶各半斤,加水1000毫升蒸馏,取中段蒸馏液500毫升,日服3次,每次2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92例,近期控制11例,显效12例,好转41例,有效率69.4%。本药具有一定的镇咳、平喘、祛痰作用,疗效多在服药后2~4天出现,副作用轻微。但远期疗效欠佳,停药后易复发。有将剂量增至每次30毫升,以20天为一疗程,治疗400例,有效率显著提高。

阅读全文

与柴胡蒸馏液药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奶牛养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何处理 浏览:20
02s515检查井方形污水井 浏览:960
联想ca10车载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592
2000L蒸馏釜配多大冷凝器 浏览:767
苯胺树脂和特种树脂的区别 浏览:328
污水中含聚乙烯怎么处理 浏览:180
污水处理厂特种作业人员有哪些 浏览:104
废水塔再沸器是什么设备 浏览:70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用什么溶解 浏览:255
7月底北京回鞍山用隔离吗 浏览:738
玻璃器皿里的水垢如何去除 浏览:793
生活污水能沼气发电吗 浏览:712
巴南地暖除垢剂 浏览:239
回奶用那样 浏览:604
废水瓶做船 浏览:164
污水管道回填后为什么没有法兰 浏览:214
日本核废水核辐射还有多少 浏览:166
四川污水过滤膜厂家 浏览:640
05吨反渗透设备报价 浏览:571
水晶虾纯水开缸tds多少 浏览: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