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納濾設計手冊

納濾設計手冊

發布時間:2025-09-09 05:39:49

超濾膜和RO反滲透膜的區別

超濾膜和反滲透膜的主要區別:

超濾膜是利用一種壓力活性膜,除去水中的膠體,顆粒和相對他子質量高的物質。反滲透一樣,受壓溶液是在壓力下通過膜,膜的設計可使一定大小的分子被除去。

超濾膜的孔結構與反滲透膜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使鹽和其它電解物通過,而膠體與相對分子質量大的物質不能通過。反滲透膜則令鹽和其他電解質也不能通過。

由於膠體物質和相對分子質量大的物質的滲透壓力低,所以,超過濾所需要的壓力比反滲透低,在一般情況下所用壓力為0.07-0.7mpa。最高不超過1.05mpa。

超濾的壓力雖低,所有的膜卻比較厚實。以中空纖維膜為例。反滲透用的膜不能反洗;而超濾用的膜則可以通過反洗來不效的清洗膜面,以保持其高流速。


超濾膜和反滲透膜精度的區別:

超濾膜:

UF能截留0.002~0.1微米之間的顆粒和雜質,UF膜允許小分子物質和溶解性固體(無機鹽)等通過,但將有效阻擋住膠體、蛋白質、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機物,用於表徵UF膜的切割分子量一般介於1,000~100,000之間,RO膜兩側的運行壓力一般為0.2~7bar。


反滲透膜:

RO是最精密的膜法液體分離技術,它能阻擋所有溶解性鹽及分子量大於100的有機物,但允許水分子透過,醋酸纖維素RO膜脫鹽率一般可大於95%,RO復合膜脫鹽率一般大於98%。它們廣泛用於海水及苦成水淡化,鍋爐給水、工業純水及電子級超純水制備,飲用純凈水生產,廢水處理及特種分離等過程,在離子交換前使用RO可大幅度地降低操作費用和廢水排放量。RO膜的運行壓力,當進水為苦鹹水時一般大於5bar,當進水為海水時,一般低於84bar。

② 時鈞的主要成就

時鈞一生從教,60多年來,他在化工高等教育辛勤耕耘,1980年起,他開始招收研究生(1945年在重慶曾招過2名研究生),到現在已有5人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學生有不少是蜚聲中外的科學家,兩院院士就有16位,獲得高級職稱的數以百計,在化工、煉油、冶金、建材、機械、醫葯等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半個多世紀的辛勞熬白了他的鬢發,而他的青春活力卻在一代代弟子身上得到煥發,他的事業正由眾多的學生去弘揚光大。
在他的從教生涯中,所帶過的學生中先後產生了16名院士。名單如下 : 姓名院士主要成果備注陳家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濕法冶金開拓者1943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工業大學)化學系梁曉天中國科學院院士葯物化學和有機化學1942年考入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現南京工業大學化工系)閔恩澤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46年夏從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今南京工業大學)畢業,閔恩澤和陸婉珍(女)為同班同學,也是夫妻 陸婉珍中國科學院院士分析、石油化學家胡宏紋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合成化學專家1946年畢業於原中央大學化學系(今南京工業大學)張存浩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1947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現南京工業大學)朱起鶴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反應動力學家1947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現南京工業大學)陸鍾武中國工程院院士熱能工程專家1950年畢業於大同大學(前三年在中央大學)時銘顯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機械專家1952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工系(現南京工業大學)陳懿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195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現南京工業大學)唐明述中國工程院院士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1956年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化工系研究生畢業曹湘洪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專家1967年畢業於南京化工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江東亮中國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學1960年畢業於南京化工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徐德龍中國工程院院士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1983年南京化工大學(現南京工業大學)碩士畢業歐陽平凱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1981年來到南京化工學院(南京工業大學的前身)工作徐南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學工程領域1989年南京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根據全國圖書參考資料聯盟,時均共培養碩士2名,博士52名,具體情況如下 : 年度論文名稱作者授予單位學位2005《苯氯化三相催化精餾過程研究》崔咪芬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7《里氏木霉分泌蛋白降解木質纖維素的研究》歐陽嘉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3《陶瓷膜處理含油乳化廢水的技術開發及傳遞模型研究》谷和平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溶液結晶動力學實驗與模型研究》伍川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有機羧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過程研究》管國鋒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吸附製冷工質對及其製冷過程研究》崔群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4《陶瓷膜分離對氨基苯酚生產中鎳催化劑的研究》金珊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4《一體式陶瓷膜乳化裝置的研究和應用》景文珩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4《面向中葯水提液體系的陶瓷膜設計與應用》李衛星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4《料倉內散體流動的數值模擬研究》肖國先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3《綜合建模方法和先進控制技術在兩個化工過程中的應用》張湜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3《分光光度分析專家系統》陳國松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3《鈣鈦礦型透氧材料的制備與研究》譚亮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3《新型鋯基鈣鈦礦型緻密透氧膜的研究》楊麗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面向鈦白工業廢水處理的陶瓷膜材料設計與應用》趙宜江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乙烯/乙烷絡合分離吸附劑的制備及表徵》梅華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陶瓷膜成套裝備與工程應用技術的研究》邢衛紅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納濾濃縮和脫鹽的傳質過程研究》楊剛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陶瓷膜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徐農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混合導體緻密透氧膜反應器進行甲烷催化氧化反應的研究》顧學紅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2《D-氨基酸的制備研究》韋萍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1《三相流態化光催化過程的研究》崔鵬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1《NaA型沸石分子篩膜的合成及滲透性能研究》董強南京工業大學博士2000《氧化鋯陶瓷超濾膜制備及相關基礎技術研究》琚行松南京化工大學博士2000《強化傳遞的多相催化內循環氣升反應器研究》 呂效平南京化工大學博士2000《高質量低成本鈦酸鉀晶須的制備及其在復合材料中的應用》 馮新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9《硫酸鉀生產工藝模擬及其溶解動力學研究》陳棟梁南京化工大學碩士1999《混合傳導型緻密透氧陶瓷膜》李世光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9《TiO2起濾膜和超薄Pd/TiO2復合膜的研究》吳立群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9《甲縮醛合成流化催化精餾過程研究》喬旭南京化工大學博士2001《單分散二氧化鈦納米微粒合成及在光解水制氫反應中的應用》陳洪齡南京工業大學碩士1999《光催化陶瓷膜反應器的實驗研究與數學模擬》 史載鋒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9《液體混合物的吸附平衡及動力學研究》 劉曉勤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9《面向過程模擬的電解質溶液化學和相平衡研究》 吉曉燕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9《擔載鈣鈦礦型透氧膜的制備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氣管式緻密膜反應器的研究》 金萬勤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9《處理含油乳化液廢水的研究》 王春梅南京化工大學碩士1998《新型干法回轉窯內煤粉燃燒、高溫傳熱、煅燒熟料熱工過程的應用基礎研究》 葉旭初南京化工大學1998《流體微觀結構及擴散性質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 周健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8《陶瓷微濾膜過濾微米、亞微米級顆粒體系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 鍾璟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8《甲烷部分氧化膜催化反應的數學模擬和實驗研究》 楊超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7《絡合吸附凈化含氮氣體中微量一氧化碳的研究》居沈貴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7《氣固吸附平衡與吸附動力學研究》馬正飛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7《液體粘度的關聯推算及醇烴體系混合物粘度的測定》沈式泉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7《超臨界流體沉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汪朝暉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7《氧化鋁微濾膜的制備和工業化研究》王沛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6《氧化鋁陶瓷膜的制備、表徵及應用研究》黃培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6《高壓相平衡與狀態方程研究》 雲志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5《液相擴散系數的測定與研究》 范益群南京化工大學博士1995《高壓流體相平衡及狀態方程的若干研究和應用》董軍航南京化工學院博士1994《電解質溶液相平衡的熱力學研究》張呂正南京化工學院博士1992《統計熱力學的相對性及其應用》王仁遠南京化工學院博士1992《臨界區域相平衡測定及狀態方程的研究》 卞白桂南京化工學院博士1989《高壓流體相平衡的實驗測定和狀態方程研究》 徐南平南京化工學院博士1988《強電解質混合溶劑體系的熱力學研究》陸小華南京化工學院博士1988《非電解質溶液過量熱力學性質的研究》沈樹寶南京化工學院博士 時鈞治學嚴謹,一絲不苟。他在擔任《中國大網路全書.化工卷》常務副主編時,為編纂這部巨著傾注了大量心血,不僅肩負著繁重的組織領導工作,還親自撰寫修改了若乾重要條目,有的甚至五易其稿。他親手撰寫了《綜論》中的若干篇章。他還撰寫了《化學工程手冊》中的「傳質」和「吸收」兩篇,並主持翻譯了《傳質學》以及《流態化工程》和《翅管換熱器設計計算》等書。
時鈞非常注重科學研究。早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時候,便在《清華大學學報》和《中國化學會雜志》上發表過有關探討制備有色煙幕的規律和有關有機定性分析的3篇論文(英文稿)。他在緬因大學的碩士論文《關於機械木漿的篩分和性能的關系》,由導師分成兩篇論文發表在美國造紙專業雜志上。1957年,由他指導的楊南如作的研究生論文《關於高鋁水泥原料粒度與燒成溫度的關系》發表在《硅酸鹽學報》創刊號上。在逆境中,時鈞於1965年做過湍流塔的試驗;1972年起進行了膜分離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於當時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深入下去。自1974年起,時鈞參加了國產填料(以拉西環為主)的性能評定試驗,曾發表了4篇論文(均未署名)。對於幾種填料的試驗全過程,如試驗方案的確定,裝置的設計安裝,數據的測定、整理和關聯,計算公式的應用,以及試驗報告的撰寫等,都是在他親自主持下進行的。有關試驗方法的一些內容,如試驗體系的選擇原則、數據的處理及表達方法等,後來一直被國內有關方面所引用。1979年後,時鈞帶領助手們開始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流體熱力學性質的實驗測定、色譜法研究溶液熱力學和膜分離技術 。 時鈞認為工程科學迄今仍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工程研究、設計和開發所用的基礎物性則更需精密的實驗測量。自80年代初起,他就有計劃地著手組建一個熱力學基礎物性的測定中心,對廣泛范圍的相平衡、容積性質和過量性質進行了研究,並培養了一批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門人才,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在流體相平衡方面,高壓下流體的熱力學性質測定的投資費用較高,並且費工費時,因而迄今有用的實測數據極為缺乏,影響了這一領域的理論進展。有鑒於此,時鈞、王延儒等籌建了精度較高的高壓相平衡裝置,對含氯氟烴替代物體系和高壓二氧化碳氣田氣體系的相平衡,以及多元體系近臨界區域和混合物臨界軌跡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測定。有關的論文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後,已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和資料庫來函索取單印本。有些實測結果糾正了前人所測數據的偏差,擴充了測量范圍。最近,在原有的靜態法基礎上,結合Bumett 膨脹法成功地建立了在一台裝置上同時測量高壓流體相平衡組成和平衡相密度的簡便方法,為快速而有效地獲取高壓下的流體基礎物性提供了新的手段。此外,他和助手們一起建立了一套流體壓縮因子的Bumett 法精密測量裝置,用以求取高壓下混合氣體的P-V-T 基礎數據。當論文在國外重要期刊上發表時,美國熱力研究中心(TRC)的評閱者認為文中所測的混合物壓縮因子精度「已達同類裝置的最好水準」。在建立高壓裝置的同時,時鈞與合作者還對常壓下的相平衡,包括汽-液、液-液以及液—固相平衡進行了廣泛而實用的測量研究。這方面發表的10多篇論文,為C5 烴的溶劑萃取、甲乙苯—甲基苯乙烯分離、重要溶劑4-甲基-戊酮的分離提純,以及氯甲烷在偏三甲苯中溶解性能等化工工藝的開發設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礎物性數據。
溶液的混合熱(過量焓)是一類既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又有工程設計用途的基礎物性。時鈞與合作者經過多年的努力,改進並逐步完善了一套精密測量微量熱效應的裝置。這套裝置可用以測得各種純物質或生物物質在混合、反應或其他物理化學變化中產生或吸收的微量熱效應(可靈敏反映出1焦耳)。在這一領域中,已經接連測量了多種有機物的二元三元體系混合熱和強電解質混合溶劑體系的過量焓、稀釋熱、溶解熱等基礎物性數據,並在國際化學熱力學期刊上發表近10篇論文。
含有有機物的電解質水溶液是一類在工業實際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復雜體系。有關的相平衡數據比較缺乏,且其熱力學特性目前尚很難用一般電解質溶液理論或半經驗模型來預測和推算。時鈞與合作者利用不同濃度溶液電導率的差異與電導滴定相結合,以及採用離子選擇性電極的連續測定方法,方便而准確地測量了多種強電解質有機物水溶液的相平衡組成,並且測量精度顯著提高。有關研究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得到眾多專家好評。
從統計力學理論建立流體狀態方程的關鍵,在於包括徑向分布函數和勢能函數乘積的積分難以計算。國內外學者一般均採用數值積分進行處理,或對徑向分布函數g(r) 作簡化。時鈞與合作者則將這一積分作為整體量處理,引用統計力學壓縮性方程,通過簡化勢能函數形式而得到這一積分的解析計算公式,從而能夠直接得到形式簡單、計算精度高的狀態方程,並將這一思想用於流體局部組成研究,將局部組成這一微觀量首次與壓縮系數這一宏觀量聯系起來,為局部組成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的局部組成模型已在強非理想體系的汽液平衡計算中獲得了成功。
溶液熱力學是化學熱力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化學工程學科的基礎。作為熱力學研究工作者,時鈞從80年代起即根據國內外當時最新的研究動態和學院具有的條件,領導科研人員用僅有的一台氣相色譜儀開展色譜法測定熱力學性質的研究。經過10多年的努力,時鈞和汪紹昆等在這一方向上培養了多名研究生,先後發表論文20餘篇。除用色譜測定了眾多體系的無限稀釋活度系數外,他們還改進了國外學者70年代中期提出的r與(dr/dx)x=0 預測全濃度范圍活度系數的模型與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經驗關聯式,用於預測汽液平衡,取得了比國際上現有的UNIFAC基團貢獻法還要好的預測精度。他們還利用色譜儀測定了揮發性溶質在混合不揮發溶劑中無限稀釋活度系數,在實驗基礎上研究了Wilcon 方程的參數多解,對稱與多元系汽液平衡的預測,研究了台階脈沖法測汽液平衡,使色譜法擴大用於含極性組分和聚合物組分的多種體系,用於吸附研究,以推算氣固平衡;研究了測定有加合物生成體系的加合常數,進而預測這種體系的固液平衡。在測定無限稀釋活度系數的基礎上,還對80 年代國外提出的預測無限稀釋活度系數的修正分離凝聚能密度模型進行了改進,提高了預測精度。
在膜分離方面,時鈞和他的合作者主要做了有關氣體膜分離的研究,還做了一些滲透汽化過程和液膜分離設備性能的研究。前後已經發表論文30餘篇(包括國際會議大會報告)。80年代初期,時鈞和陳鳴德等用改性含氟樹脂膜對氨、氫、氮混合氣體進行滲透分離,為從混合氣體中分離氨提供了一個新方法,在國內外是一項首創工作。1986年在東京國際膜及膜過程大會報告後,引起了各方注意,至今還被國外學者在有關論文中引用。
1985年後,時鈞和庄震萬等在氣體膜分離方面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工作。用各種不同的國產膜,組成單膜和雙膜滲透器以及連續膜塔,以He-N2-CH4,CH4-CO2-N2 等混合氣體為對象,進行分離試驗,並從理論上闡述氣體在膜中的溶解與滲透機理,還探索了各種膜滲透器及其系統的氣體分離計算方法,從而建立了一個新的數學模型。這個新模型對任意組分數的混合氣體在不同類型的膜滲透器及其系統中的分離計算都是適用的。此外,他們還建立了氣體在膜中溶解和滲透機理的通用熱力學模型,以及存在有增塑化作用時的滲透機理模型等。目前時鈞又和楊南如等在研究無機膜及膜反應器的國家重點課題。
在液膜分離方面,時鈞和裘元燾等主要進行了油一乳一水體系在多孔轉盤塔中的流體力學性能、液滴直徑分布以及傳質效果等的研究,從而探討在液膜分離中採用多孔轉盤塔的可能性。
為了表彰時鈞的卓著成就,化學工業部特授予他「全國化工有重大貢獻的優秀專家」的光榮稱號,成為我國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時鈞是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化學工程一級教授,南京化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名譽系主任。同時,他還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化工組組長,中國石化總公司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化工網路全書》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化學工程手冊》編委會主任,《化工學報》副主編,《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編委會委員等職。
年逾八旬、童顏鶴發的時鈞,依然精神矍鑠,思路敏捷,繼續培育一批又一批年輕人脫穎而出,有的榮獲「洪堡研究獎學金」、「霍英東教育基金獎」,有的獲得「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光榮稱號,普遍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里卓有建樹。這表明,時鈞的事業後繼有人。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36年獲美國梅因大學化學工程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8年在美國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研究院學習。回國後,曾任重慶大學、中央大學教授、化工系主任。建國後,歷任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南京化工學院教授、化工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大網路全書化工卷》副主編,中國化工學會第四屆常務理事,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第五屆理事長。九三學社社員。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專於化學工程。1952年創設我國硅酸鹽工藝學專業。合編《化學工程手冊·氣體吸收》,合譯《水泥和混凝土化學》。 1ShiJ,ChenM.PermeabilityofAmmonia,Hydrogen,.okyo,Japan,1987:502
2ShiJun,ZhuangZhenwan..rocesses.MainLecture,Torun,Poland,1989:33
3陸小華,王延儒,時鈞.含鹽溶液汽液平衡的預測(I)Pitzer模型的擴展及其在多元體系中的應用.化工學報,1989,40(3):293
4陸小華,王延儒,時鈞.含鹽溶液汽液平衡的預測(Ⅱ)參數的物理意義及估算.化工學報,1989,40(3):301
5LiJianminwangShaokun,shiJun..ChromatographicScience.1989,27(10):596
6LiJianmin,WangShaokun,ShiJun.Flexibility,-liquid-.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1990,45(1):199
7FengX,WangSK,ShiJ.-LiquidChromatography.Chromatographia.1990,30(3/4):211
8ZhuangZhenwan,ShiJun..sChicago,U.S.A1990,V01-Ⅱ:1361.
9XuNanping,YaoJianmin,WangYanru,ShiJun.-22.FluidPhaseEquilibria,1991,69:261—270

③ 什麼牌子的凈水器比較好用

凈水器品牌有很多,我覺得格美匯凈水器品牌挺好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安全性:版格美匯一直以安全飲權水為標准,很早就已經擁有涉水批件。而且生產的產品經過多家權威機構認證,達到安全飲水標准,適用於每個家庭用戶。2.雄厚的研發實力:從成立以來,對研發實力投入巨大資金,而且重視創新技術。3.硬實力:從廠房面積、生產線、實驗設備、科研設備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從成立之初,對生產和研發的投入,實力快速發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4.較好的凈水器品牌知名度:品牌精神、品牌文化、美譽度、品牌知名度、忠誠度等各方面豐富品牌內涵,讓民眾記在心底。5.售後的服務:一個好的產品,不但要有好的售後團隊,還得擁有好的服務和好的口碑。格美匯凈水器不僅注重售後服務,而且還建立了相關的服務體系,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有利於消費者的消費。6.消費者的滿意度:一直以質量服務為中心,質量和服務成就品牌。踏踏實實為消費者解決問題。

④ DTRO膜怎麼樣

⑤ 納濾膜都有哪些型號

納濾膜的型號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NF系列納濾膜

NF系列納濾膜是市場上最常見的納濾膜類型之一。該系列根據不同的過濾精度和應用領域,又分為多個型號,如NF-0、NF-1、NF-2等。NF系列納濾膜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醫療制葯、化工等行業。

2. DTRO納濾膜

DTRO納濾膜是一種專為垃圾滲濾液處理設計的膜。它具有強大的脫鹽能力和處理高污染指數的能力,適用於高硬度水質處理場景。這種納濾膜適用於工業廢水處理等領域。

3. BW系列納濾膜

BW系列納濾膜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穩定性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這一系列的納濾膜適用於各種工業用水處理和飲用水處理等領域。該系列有多個型號,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不同型號的納濾膜在過濾精度、使用壽命等方面有所差異。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型號。此外,BW系列納濾膜在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去除有機物及懸浮物能力強等特點,且適用於不同種類的水源水質條件復雜多變的地區使用。此外,還有專為特殊應用設計的特殊型號如用於海水淡化的納濾膜等。這些特殊型號的納濾膜根據特定場景進行設計製造具有更加針對性的過濾性能和處理能力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變化要求以及工程投資等因素的要求能夠滿足更加嚴格的行業標准要求和技術要求。總之納濾膜的型號多樣應用領域廣泛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適合的類型型號提高水資源處理的質量和效率優化系統結構和使用性能有效降低運維成本和資源浪費改善生產生活質量達到良好的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效果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最後,在實際使用中應根據水質特點和工藝流程選擇最合適的納濾膜型號,以保證最佳的過濾效果和經濟效益。如需獲取更具體的型號信息或參數指標建議查閱相關產品手冊或直接咨詢相關供應商工作人員進行詳細了解,以保證技術要求和操作過程的安全性、可靠性。

⑥ 凱氏定氮法,雙縮尿法、Folin-酚試劑法和紫外吸收法、考馬斯亮藍法、BCA法的原理和大體過程

[編輯本段]1 原理
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食品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後鹼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後再以硫酸或鹽酸標准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即為蛋白質含量。
1.有機物中的胺根在強熱和CuSO4,濃H2SO4 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
反應式為:
CuSO4 +2NH2—+H2S04+2H+=(NH4)2S04
2.在凱氏定氮器中與鹼作用,通過蒸餾釋放出NH3 ,收集於H3BO3 溶液中
反應式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 用已知濃度的H2SO4(或HCI)標准溶液滴定,根據HCI消耗的量計算出氮的含量,然後乘以相應的換算因子,既得蛋白質的含量
反應式為: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編輯本段]2 試劑
所有試劑均用不含氨的蒸餾水配製。
2.1 硫酸銅。
2.2 硫酸鉀。
2.3 硫酸。
2.4 2%硼酸溶液。
2.5 混合指示液:1份0.1%甲基紅乙醇溶液與5份0.1%溴甲酚綠乙醇溶液臨用時混合。也可用2份0.1%甲基紅乙醇溶液與1份0.1%次甲基藍乙醇溶液臨用時混合。
2.6 40%氫氧化鈉溶液。
2.7 0.025mol/L硫酸標准溶液或0.05mol/L鹽酸標准溶液。
[編輯本段]3 儀器
定氮蒸餾裝置:如圖所示。
凱氏定氮法儀器1.安全管
2.導管
3.汽水分離管
4.樣品入口
5.塞子
6.冷凝管
7.吸收瓶
8.隔熱液套
9.反應管
10.蒸汽發生瓶
[編輯本段]4 操作方法
1、 樣品處理:精密稱取0.2-2.0g固體樣品或2-5g半固體樣品或吸取10-20ml液體樣品(約相當氮30-40mg),移入乾燥的10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銅,3g硫酸鉀及20毫升硫酸,稍搖勻後於瓶口放一小漏斗,將瓶以45度角斜支於有小孔的石棉網上,小火加熱,待內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後,加強火力,並保持瓶內液體微沸,至液體呈藍綠色澄清透明後,再繼續加熱0.5小時。取下放冷,小心加20ml水,放冷後,移入100ml容量瓶中,並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並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勻備用。取與處理樣品相同量的硫酸銅、硫酸鉀、硫酸銨同一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2、 按圖裝好定氮裝置,於水蒸氣發生器內裝水約2/3處加甲基紅指示劑數滴及數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數粒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調壓器控制,加熱煮沸水蒸氣發生瓶內的水。
3、 想接收瓶內加入10ml 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劑1滴,並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0ml樣品消化液由小玻璃杯流入反應室,並以10ml水洗滌小燒杯使流入反應室內,塞緊小玻璃杯的棒狀玻璃塞。將10ml 40%氫氧化鈉溶液倒入小玻璃杯,提起玻璃塞使其緩慢流入反應室,立即將玻璃蓋塞緊,並加水於小玻璃杯以防漏氣。夾緊螺旋夾,開始蒸餾,蒸氣通入反應室使氨通過冷凝管而進入接收瓶內,蒸餾5min。移動接收瓶,使冷凝管下端離開液皿,再蒸餾1min,然後用少量水沖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接收瓶,以0.01N硫酸或0.01N鹽酸標准溶液定至灰色或藍紫色為終點。
同時吸取10.0ml試劑空白消化液按3操作。
計算:
X =((V1-V2)*N*0.014)/( m*(10/100)) +F*100
X:樣品中蛋白質的含量,g;
V1:樣品消耗硫酸或鹽酸標准液的體積,ml;
V2:試劑空白消耗硫酸或鹽酸標准溶液的體積,ml;
N:硫酸或鹽酸標准溶液的當量濃度;
0.014:1N硫酸或鹽酸標准溶液1ml相當於氮克數;
m:樣品的質量(體積),g(ml);
F:氮換算為蛋白質的系數。蛋白質中的氮含量一般為15~17.6%,按16%計算乘以6.25即為蛋白質,乳製品為6.38,麵粉為5.70,玉米、高粱為6.24,花生為5.46,米為5.95,大豆及其製品為5.71,肉與肉製品為6.25,大麥、小米、燕麥、裸麥為5.83,芝麻、向日葵為 5.30。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1) 樣品應是均勻的。固體樣品應預先研細混勻,液體樣品應振搖或攪拌均勻。
(2) 樣品放入定氮瓶內時,不要沾附頸上。萬一沾附可用少量水沖下,以免被檢樣消化不完全,結果偏低。
(3) 消化時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將定氮瓶放冷後,慢慢加入30%過氧化氫(H2O2)2-3ml,促使氧化。
(4) 在整個消化過程中,不要用強火。保持和緩的沸騰,使火力集中在凱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質在無硫酸存在的情況下,使氮有損失。
(5) 如硫酸缺少,過多的硫酸鉀會引起氨的損失,這樣會形成硫酸氫鉀,而不與氨作用。因此,當硫酸過多的被消耗或樣品中脂肪含量過高時,要增加硫酸的量。
(6) 加入硫酸鉀的作用為增加溶液的沸點,硫酸銅為催化劑,硫酸銅在蒸餾時作鹼性反應的指示劑。
(7) 混合指示劑在鹼性溶液中呈綠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如果沒有溴甲酚綠,可單獨使用0.1%甲基紅乙醇溶液。
(8) 氨是否完全蒸餾出來,可用PH試紙試餾出液是否為鹼性。
(9) 吸收液也可以用0.01當量的酸代表硼酸,過剩的酸液用0.01N鹼液滴定,計算時,A為試劑空白消耗鹼液數,B為樣品消耗鹼液數,N為鹼液濃度,其餘均相同。
(10) 以硼酸為氨的吸收液,可省去標定鹼液的操作,且硼酸的體積要求並不嚴格,亦可免去用移液管,操作比較簡便。
(11) 向蒸餾瓶中加入濃鹼時,往往出現褐色沉澱物,這是由於分解促進鹼與加入的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經加熱後又分解生成氧化銅的沉澱。有時銅離子與氨作用,生成深蘭色的結合物[Cu(NH3)4]2+
(12) 這種測算方法本質是測出氮的含量,再作蛋白質含量的估算。只有在被測物的組成是蛋白質時才能用此方法來估算蛋白質含量。
管道直飲水,採用納濾膜特有的選擇透過性性能,可脫除自來水中有機物、細菌和病毒,保留水中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是對「自來水飲用水的深度處理」,經臭氧、紫外線、變頻恆壓輸出至用戶可直接生飲的水。
分質供水是指根據生活中人們對水的不同需要,由市政提供的自來水為生活飲用水,採用特殊工藝將自來水進行深度加工處理成可直接飲用的純凈水,然後由食品衛生級的管道輸送到戶,並單獨計量。這種直接飲用的純凈水分純水或凈水,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GB 17323《瓶裝飲用純凈水》,以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為原料,通過反滲透膜(Revvrse Osmosis Element/RO)凈化處理後,稱為純水。按照建設部CJ 94《飲用凈水水質標准》[3],用同樣符合生活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為原料,通過納濾膜(Nanofiltration Element/NF)或法國卡提斯(CARTIS)載銀活性炭凈化處理後,稱為凈水。
國家《生活飲用水管道分質直飲水衛生規范(討論稿)》[2]要求管道直飲水用戶龍頭出水任何時間必須符合《飲用凈水水質標准(CJ 94-1999)》[3]規定要求。管道分質直飲水系統的設計生產必須符合《管道直飲水系統技術規程(討論稿)》[4],在法規上給予了嚴格的行業規范和強有力的衛生行政執法依據,真正確保每一個小區管道分質直飲水用戶的飲水衛生安全與飲用健康,這便是新一代的高效、綠色環保、節能型水質處理供水裝置。
1.2直飲水
以上純水或凈水經臭氧氣液混合後密封於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再通過紫外線照射,經電子(場)水處理器(微電解殺菌器)流經的水在微弱的電場中產生大量具有極強和廣譜殺生能力的活性水,由食品衛生級管道供每家每戶直接飲用,可供直接飲用的水叫直飲水。
1.3直飲機
管道直飲機,是在飲水機的基礎功能上增加進水自動控制器,使用時只需將管道直飲機與飲用水管道直接聯接,實現自動進水,可直接飲用的飲水機。是現代住宅小區、寫字樓供水的終端飲水設備
1.4管道分質供水系統
管道分質直飲水及直飲機是將水處理裝置與供水管網、管道直飲機有機的結合,在處理工藝上都有嚴格要求和衛生規范,工藝中除沉澱、吸附、過濾常規方式外,採用新的水處理材料及工藝,用銅鋅濾料(KDF)替代石英砂;用臭氧(Ozone/Q3)與顆粒活性炭(Grancule Activated Carbon/GAC)結合成生物-活性炭法(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消毒方式替代普通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用鈦金屬濾芯(HDF)替代聚丙烯(PPF);用超濾膜(Ultrafiltration Element/UF)作為預處理;用納濾膜(Nanofiltration Element/NF)或卡提斯(CARTIS)替代通常的逆滲透膜(Revvrse Osmosis Element/RO),將水的利用率提高;將電量的消耗減少,產品水主要採用臭氧加紫外線殺菌器的最佳組合,增加電子(場)水處理器(微電解殺菌器),是管道分質供水系統管網循環殺菌的理想產品。對管網進行定期循環,經卡提斯(CARTIS)處理過的水溶氧量大,增加了水的活性,能抑制細菌生長,可持續保鮮,有效保證管網內水的新鮮與飲用衛生安全。系統的供水量嚴格遵守每天的按用水需求量設計,再加上管道直飲機內儲存水容量不會大於3升(家用型)、30升(單位型),保持隨時飲用隨時補充新鮮水。國家《生活飲用水管道分質直飲水衛生規范(2002)》[2]標准(討論稿)要求管道直飲水用戶龍頭出水任何時間必須符合《飲用凈水水質標准(CJ94-1999)》[3]。由於直飲水水質純凈,口感甜潤,每天的產水每天飲用完,管網系統每天定時用臭氧、紫外線殺菌、電子(場)水處理器消毒保鮮,水中含氧量的提高能預防直飲水的二次污染,使每天的直飲水新鮮可口。給水採用恆壓變頻水泵輸送,滿足高層建築要求。分質供水非常適應於現代城市住宅小區管道直接飲用水的需求,從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1.5預處理裝置
預處理裝置是將自來水經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5μm精度多級過濾,使原水達到初級凈化的裝置。其由臭氧水處理儀、原水罐、增壓泵、銅鋅沉澱過濾、活性炭吸附過濾、金屬鈦棒微孔精密過濾,經預處理後的水滿足超濾膜凈化處理,提供給予後置反滲透膜或納濾膜進水要求。
1.6水質深度處理裝置
水質深度處理裝置是將經預處理後的水,由高壓泵加壓作用於反滲透膜(簡稱RO)或反滲透膜納濾膜(簡稱NF)的反滲透功能達到純凈水的目的[9],電導率檢測儀、臭氧裝置、紫外線消毒殺菌器、和微電腦控制電器組合而成。通過去除水中有機物(如三鹵甲烷中間體、膠體、懸浮物、微生物、細菌、藻類、霉類等)、熱源、病毒、異色異味等,經處理的水質符合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1]的有關規定和建設部《飲用凈水水質標准(CJ 94-1999)》[3]。
1.5凈水的製造方法:納濾膜滲透法(簡稱NF)
納濾滲透膜技術是介於反滲透膜與超濾膜性能之間的承前啟後膜技術,作為一種新型分離技術,納濾膜在其分離應用中表現出下列三個顯著特徵[7]:一是其截留分子量介於反滲透膜和超濾膜之間,為150~2000 Å;二是納濾膜對無機鹽有一定的截留率,因為它的表面分離層是由聚電解質所構成,對離子有靜電相互作用。三是超低壓大通量,即在超低壓下(0.1MPa)仍能工作,並有較大的通量。也是最先進、最節能、效率最高的膜分離技術。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壓力下,藉助於只允許水分子透過納濾滲透膜的選擇截留作用,將溶液中的溶質與溶濟分離,從而達到凈化水的目的。納濾滲透膜是由具有高度有序矩陣結構的聚洗胺合成納米纖維素組成的。它的孔徑為0.001微米(相當於大腸肝菌大小的百分之一,病毒的十分之一)。利用納濾滲透膜的分離特性,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鹽、膠體、有機物、細菌和病毒等,納濾膜比反滲透膜優異之處,在於除去有害物質相同之下,納濾膜保留了水分子中人體所需生命元素。有純凈水的口感,礦泉水的微量元素。

2 工藝流程與處理單元

自來水

高頻臭氧

活性炭

銅鋅濾料

鈦金屬

增壓水泵

超濾膜

直飲水

紫外線

恆壓水泵

卡提斯

納濾膜

高頻臭氧

高壓泵

電子水處理儀

電腦控制
鈦金屬

循環水泵

管網用戶

2.1生物活性碳(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臭氧活性碳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水處理工藝,在日、美、歐等發達國家已廣泛採用,目前我國採用臭氧消毒處理是水處理消毒的發展趨勢。臭氧與顆粒活性炭相結合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凈水處理工藝(BAC法),包括三個過程: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BAC法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延長活性炭使用壽命。
活性炭(Carbon)是一種經特殊處理的炭,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積為500~1500平方米。活性炭有很強的「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功能,解毒作用就是利用了其巨大的面積,將毒物吸附在活性炭的微孔中,從而阻止毒物的吸收。同時,活性炭能與多種化學物質結合,從而阻止這些物質的吸收。 活性炭能夠濾除水中化學有機物、重金屬、色度、異味、氯離子等,主要功能改善口感。
生物活性炭[8],臭氧和活性炭處理的結合,一種電解自由基氧化、生物活性炭水處理技術,將需要處理的原水進入處理單元的電解部分,首先經過陽極產生的羥基自由基的氧化和陰極產生的氫自由基在陰極表面的催化加成,使有機物降解脫毒;同時陽極產生的分子態氧供給下一步生物活性炭利用,經降解脫毒後的處理水再經過生物活性炭處理後,有機污染物進一步去除,達到深度處理的目的。使用該技術處理水源水,可以使原水中的揮發性有機物由原來的11種降解至7種,TOC減少85%以上。可以使生活污水的COD減少75%以上。是一種新型的給水或有機廢水深度處理的技術,在飲用水深度處理與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生物活性炭的運行周期一般都達3至4年(使用壽命與水源水質有關);
2.2銅鋅介質沉澱過濾器(KDF)
銅鋅KDF濾料[5]是一種顆粒狀高純度合金,表面有著極強的抗氧化能力,近幾年來流行的新型水處理過濾材料[3]。KDF濾料通過離子的氧化還原反應來工作。這種離子交換使許多有害物質成為無害物質,如使氯成為氯化物,重金屬等附著在凱得菲KDF濾料上,從而降低了有害物質的含量,用KDF濾料進行水處理是一種簡單、低消耗的方法,對於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膜、離子交換樹指、顆粒活性碳等,KDF濾料介質能夠保護這些昂貴的水處理組件不受氯、微生物、礦物質結垢的影響,提高系統的使用壽命。此外,KDF濾料能去除水中高達98%的可溶性重金屬,如鉛、汞、銅、鎳、鎘、砷,銻、鋁等,因此可用於飲用水或其他水處理中重金屬的超出的治理。另外,藉助沉澱在KDF濾料上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還可以降低水中的碳酸鹽,硝酸鹽、硫酸鹽等。約10年內不用更換濾料(使用壽命與水源水質有關);
2.3鈦金屬微過濾器(HD)
鈦棒過濾芯是以粉沫鈦燒結而成,具有抗化學腐蝕,耐高溫、耐氧化、壽命長,易清洗, 可再生的特點,最近兩年廣泛地應用在水處理領域,是一種水的過濾中 比較理想的濾芯,鈦棒過濾器操作簡單,拆卸方便,可在線完成清洗。採用5微米HD鈦棒芯過濾,攔截大於5微米的物體,耐臭氧,主要功能延長膜的壽命,約2年內不用更換濾料(使用壽命與水源水質有關)。《循環管網回水用鈦金屬微過濾器,採用0.45微米HD鈦棒芯過孔徑大小濾,攔截大於0.45微米的物體,耐臭氧,約3年內不用更換濾料》。
2.4超濾(UF)膜凈化處理器[6]
超濾膜是一種具有超級「篩分」分離功能的多孔膜。它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只有一根頭發絲的1‰!就能篩出大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粒徑大於2~20納米的顆粒。超濾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當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超濾膜表面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與孔徑大小的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透過液,而原液中體積大於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因而實現對原液的的凈化、分離和濃縮的目的,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粒、膠體、細菌墊層及高分子有機物質,達到保護納濾膜的功效。
2.5納濾(NF)膜深度處理器[5]
高壓水泵(單泵,也可備一用),提供納濾膜透過水的工作壓力。促進水的滲透,保持產水率。
膜的分離孔徑在10-6cm-10-7cm,能除去水中有機物(如三鹵甲烷中間體、膠體、懸浮物、微生物、細菌、藻類、霉類等)、熱源、病毒等物質,流體經前五級預處理後的水經反滲透RO膜或納濾NF膜主機深層分離處理後,使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水通過,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水排除,脫鹽率60-98%。,納濾膜在產水過程中會截留大量的小於5微米的微粒,如不及時沖洗,在壓力的作用下附著在膜表面形成污垢,嚴重影響膜的滲透。通過電腦定時對電磁閥的控制能及時沖洗膜表面附著的微粒,阻止膜表面污垢的形成,延緩膜的衰減,延長膜的壽命,約3年內不用更換膜元件(使用壽命與水源水質有關)。納濾膜是超低壓,大通量膜,較反滲透膜節電50%,節水10%,。
2.6卡提斯(CARTIS TM)載銀活性炭技術
卡提斯粉末中共價鍵的銀對活性碳起到保護和防止污染物腐蝕作用及抑制溶解化合物的毒性析出;粉末吸附余氯和溶解的化合物、重金屬,細菌;每克卡提斯粉末面積相當於1500一2000㎡的足球場,卡提斯粉末使吸附的細菌不再變化,卡提斯粉末中共價鍵的銀對於活性碳中細菌起到抑制其滋生作用,就是使其不在繁殖或增加細菌。卡提斯處理後的水在封閉管道里含有相似天然的催化能力;此時的滅菌功效靠卡提斯水中數以千計的微電磁場與水中礦物質相互作用和卡提斯粉末產生的其它方面等等的相關作用對水進行滅菌;同時強大的微電磁場可對輸水管道進行清洗和減少結垢現象。因此卡提斯水在封閉管道和容器中的持續滅菌時間會更長。
經過大量的測試顯示:卡提斯設備處理後的水,溶解氧可提高30%左右。卡提斯設備處理後的水,將對其水中的致病病菌(厭氧菌)非常有效地進行滅菌並抑制其繁殖。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內,卡提斯粉末處理後的水口感和衛生指標都是最好的,充分發揮了卡提斯技術的功效。簡單試驗可以看出:卡提斯處理後的水會產生氧化作用,廣泛應用於家庭和社區團體的直飲水、管道分質供水,滿足所有對高質量用水的需求。

3 電導率顯示儀

在線隨時動態顯示凈水生產的水質狀態。

4 高頻臭氧水處理儀

4.1臭氧的殺菌特點[12]
臭氧處理生活飲用水,其主要的目的為消毒並降低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學耗氧量(COD),去除亞硝酸鹽、懸浮固體及脫色,已達到全面生產應用的水平。飲用水的處理在使用臭氧設備時,臭氧的投加量一般在1-3mg/L,接觸時間10-15分鍾即可,可作為選型時根據用水量計算參考。化學耗氧量(錳法)(COD-Mn),溶解性有機物(DOC),紫外消光值(SAC-254nm)。臭氧的投加量的單位為PPm=mg/L。臭氧主要功能是能氧化微生物細胞的有機物或破壞有機體鏈狀結構而導致細胞死亡。因此,臭氧對頑強的微生物如病毒、芽孢等有強大的殺傷力。此外,臭氧在殺傷微生物的同時,還能氧化水中的各種有機物,去除水中的色、嗅、味和酚等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起到凈化水的作用;延長CD活性炭、HD鈦棒芯、UF膜、NF膜的使用壽命。
當臭氧水中的臭氧濃度達到滅菌濃度0.3mg/L時,消毒和滅菌作用瞬間發生,水中剩餘臭氧濃度達0.3mg/L時,在0.5~1分鍾內就可以100%的致死細菌,剩餘臭氧濃度達到0.4mg/L時,1分鍾內對病毒的滅活率達100%[10]。
臭氧氧化其它物質和有機質,最終生成無害的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剩餘臭氧在常溫下半衰期為20~50分鍾,數小時後全部分解,還原為氧氣。因而臭氧發生器也成為所有礦泉水、純凈水生產企業必選的先進殺菌消毒設備。純氧氣經電解生成臭氧氣,經氣液混合泵混合於水箱水中, 臭氧氣溶水效率達98%,增加了水中的活性氧。臭氧裝置由制氧機、臭氧發生器、氣液混合泵、儲水罐組成。供水系統為了防止純凈水的二次污染,延長純凈水的存放時間,由微電腦通過氣液混合泵自動完成臭氧氣與凈化水的混合,臭氧投加量為1-5mg / L , 接觸時間為4-10min,維持臭氧氣在水中濃度0.5-1mg / L剩餘臭氧濃度。僅30秒起到最佳殺菌功效,殺菌率可達100%。臭氧殺菌不產生有害氣體物質、無污染、無殘留物,環保節能等優點;臭氧溶於水中,臭氧在水中分解時,所產生氫氧基具有強大的氧化力,可將水中的雜質如鐵、錳、臭味、細菌、病毒等迅速清除,並將水分子變小,使水的味道甘甜。且自來水中的氯或鹵代有機物也可完全消除。(詳情請參照《臭氧對水質處理之特性》專欄)。並產生負離子。臭氧在水中約20分鍾至30分鍾會分解一半,因此臭氧在水中靜止1小時後很快就會還原成氧氣。 臭氧是無毒物質安全氣體,在濃度高於1.5mg/L以上時,人員須離開現場,原因是臭氧刺激人的呼吸系統,嚴重會造成傷害,為此,臭氧工業協會制定衛生標准:
國際臭氧協會:0.1mg/L,接觸10小時
美 國:0.1mg/L,接觸8小時
德、法、日等國:0.1mg/L,接觸10小時
中 國:0.15mg/L,接觸8小時
以上是人在臭氧化氣體環境下的安全衛生標准,其濃度與接觸時間的乘積可視為基準點。「應用臭氧一百多年來,世界沒有發生一起臭氧中毒事件」。
臭氧濃度以重量百分比表示,分別取0~2.0之間八個數值,通過接觸裝置反應五分鍾後的數據。

表1 臭氧水濃度與臭氧濃度對照表為:
臭氧濃度 0.2 0.4 0.6 0.8 1.0 1.5 2.0
臭氧水濃度 0.35 0.55 0.75 0.85 1.15 1.65 2.15

以上結果表明,臭氧水的濃度與臭氧濃度成線性正比關系,制備高濃度的臭氧水必須先產生出高濃度的臭氧。因此,在現場使用過程中,很多單位採用了氧氣作為氣源來產生臭氧。在實驗中當臭氧濃度(重量百分比)達到3.0時,臭氧水的濃度可達到15mg/L以上。

表2 國內外公認的臭氧滅菌消毒的實驗數據
臭氧消毒 投放濃度 投放時間 病毒、病原體種類 殺滅效率
10mg/m³ 20分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99.99%
0.5mg/L 5分鍾 甲型流感病毒 99%
0.13mg/L 30秒 脊髓灰質炎病毒I型
(PVI) 100%
40µg/L 20秒 大腸桿菌噬菌體
ms2 98%
0.25mg/L 1分鍾 猿輪狀病毒SA-H
和人輪狀病毒2型 99.60%
4mg/L 3分鍾 艾滋病毒
(HIV) 100%
8mg/m³ 10分鍾 支原體(Mycoplasma)、
衣原體(Chlamydia)等
病原體 99.85%

5 恆壓變頻裝置(單泵,也可一備一用或二備一用)

由微處理器、壓力感測器、運算放大器、變頻器、斷路器、液位感測器、可編程序控制器、觸摸顯示屏人機操作界面組成。水泵按設定的壓力變頻運行,保證管網壓力恆定不變,不用水時自動停機,用水時自動補水,維持管網流量恆定。變頻器電子保護功能:過載保護、高低電壓保護、瞬間跳電保護、逆轉保護、過熱保護、漏電保護、欠相保護、無水停機保護等, 均可達到運動功能的顯示, 查找故障原因,並能達到自動復位的功能。恆壓變頻裝置控制器應用的最大優勢是,恆壓、節電。

6 紫外線殺菌器[10]

利用紫外線C波段《T253.7nm (240 - 260nm)》對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具有高效、廣譜殺滅的能力,就是以紫外線破壞及改變微生物的組織結構(DNA-核酸),使其喪失復制、繁殖的能力。抑制微生物活動力以達到殺菌作用的殺菌力取決於紫外線輸出量的大小,紫外線輸出量不低於300000μW/cm2時(在此強度下消毒時間不超過0.8秒),在額定水流量內瞬間殺菌滅各種細菌、病毒。殺菌率可達99%~99.99%。具有保鮮效果的富氧水再經紫外線殺菌器輸出,不改變水的性狀、原色、原味,不產生任何消毒副產物,能確保飲用水原汁原味,衛生安全,燈管壽命約10000小時,實際裝置的設計照射量相當於D10×4,即50mw.s/cm2以上。
紫外消毒的殺菌原理是利用紫外線光子的能量破壞水體中各種病毒、細菌以及其它致病體的DNA結構,使各種病毒、細菌以及其它致病體喪失復制繁殖能力,達到滅菌的效果。
通常,水消毒用的紫外線燈的中心輻射波長是253.7nm。顯然,紫外線的殺菌效果取決於紫外線的輻射強度和照射時間的乘積,即輻照劑量。表1列出了微生物不同殺滅率需要的紫外線輻照劑量值,試驗水樣染菌1×105cfj/L,水深2cm。

⑦ 賀高紅的出版著作

[1] Shuang Gu, Gaohong HE, Xuemei Wu, Chennan Li, Hongjing Liu, Chang Lin, Xiancun L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lfonated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SPPESK)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AC),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In press.
[2] Xuemei Wu, Gaohong He, Shuang Gu, Wan Chen, Pingjing Yao.Sulfonation of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by Heterogeneous Method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o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 J. Appl. Polym. Sci. In press.
[3] 吳雪梅,賀高紅,顧爽,姚平經,化學交聯法在質子交換膜制備中的應用,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已接受.
[4] Zhen Ye, Yong Chen, Hui Li, Gaohong He, Maicun Deng, Preparation of silver doped dense membranes and its ethylene/ethane permeation properties.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submitted.
[5] Liu Hongjing, He Gaohong, Li Lina, Evaluation of Calculating Isotonic Pressure Swelling ratios by theoretic viscous models,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7 (2006) 6,1-7
[6] Lu Hui Ding, Michel Y. Jaffrin, Mounir Mellal and Gaohong He, Investigation of performances of a multishaft disk (MSD) system with overlapping ceramic membranes in microfiltration of mineral suspension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6, 276:232–240. EI收錄,SCI 收錄.
[7] 林暢, 賀高紅,李祥村,李保軍,冷凍解凍法破除液體石蠟w/o乳狀液,化工學報,2006,57(4),824-831(EI檢索期刊)
[8] 吳雪梅,賀高紅,顧爽,姚平經,磺化-制備聚合物荷電膜材料的有效方法,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5,21(4):7-13.EI 收錄
[9] 岳麗娜,李京華,賀高紅,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輔助鑒定細菌內毒素標准品的菌種純度,《色譜》,2006,24(1),10-13
[10] 王志強,賀高紅,李寧,林暢,硅橡膠復合膜處理含酚廢水,化工進展,2006,25(3),305-309
[11] 吳雪梅,潘艷秋,賀高紅, 《傳熱學》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化工高等教育, 2005,86(4),67-68.
[12] Zhen Ye, Yong Chen, Hui Li, Gaohong He, Maicun Deng, Preparation of a novel polysulfone/polyethylene oxide/silicone rubber multilalyer composite membrane for hydrogen-nitrogen separation,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94(2005)288-291。EI 收錄. SCI 收錄.
[13] 黃冬蘭,王金渠,賀高紅,膜接觸器的研究進展,膜科學與技術,2005,25(1),64-67。
[14] 顧爽,賀高紅,吳雪梅,林暢,新型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的研究進展,膜科學與技術,2005,25(5),92-96。
[15] 李祥村,賀高紅,反膠團萃取蛋白質技術的新進展,水處理技術2005,31(1),7-11
[16] 孫力,賀高紅,樊希山,姚平經,基於多目標模糊優選理論的化合物環境影響指數確定及應用, 化工學報,2004, 55(9): 1550-1554
[17] Zhaoan CHEN, Maicun DENG, Yong CHEN, Gaohong HE, Ming WU, Junde WANG,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ellulose acetate/polyethyleneimine blend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35 (2004) 73–86. EI 收錄. SCI 收錄.
[18] 林暢,賀高紅,陳國華,塗正環,石油醚W/O乳狀液及其液膜穩定性,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4,18(2),224-230。EI 收錄.
[19] Guanfeng WEI, Yaqin SUN, Gaohong HE, Pingjing YAO, Xing LUO and Wilfried ROETZEL,Multi-stream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synthesis with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4,44(2),218-223。EI 收錄.
[20] Yao Wang, Jian Du, Jintao Wu, Gaohong HE, Guozhu Kuang, Xisan Fan, Pingjing Yao et. al., Application of total process energy-integration in retrofitting an ammonia plant, Applied Energy, 2003, 76, 467-480. EI 收錄. SCI 收錄
[21] Guohua Chen and Gaohong HE,Separation of Water and Oil from Water-in-Oil Emulsion by Freeze/Thaw Method,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3, 31, 83-89. EI 收錄. SCI 收錄.
[22] Wei Zhang, Gaohong HE, Gao Ping and Guohua Chen,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ncentration of antibiotic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3, 30, 27-35.EI 收錄. SCI 收錄.
[23] 李祥村,賀高紅,顧爽,張秀娟,反膠團體法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的研究,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術論文集,第1卷,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ISBN 7-5611-2461-9,2003,341-346。
[24] 賀高紅,劉紅晶,載葯W/O/W多重乳液體系穩定性的研究,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術論文集,第1卷,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ISBN 7-5611-2461-9,2003,347-351。
[25] 陳兆安,賀高紅,鄧麥村,陳勇,葉震,吳鳴,王俊德,CA/PEI膜的制備及對膽紅素的吸附性能研究,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術論文集,第1卷,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ISBN 7-5611-2461-9,2003,357-363。
[26] 李祥村,賀高紅,全萬志,顧爽,陽離子反膠團體系萃取牛血清白蛋白,化工進展,2003,22(增刊),206-210。
[27] 顧爽,賀高紅,吳雪梅,李祥村,SPPESK的新分離方法—沉澱分離法,化工進展,2003,22(增刊),270-274。
[28] 黃冬蘭,王金渠,賀高紅,張秀娟,楊寶功,吳玉斌,膜吸收技術的進展,化工進展,2003,22(增刊),297-300。
[29] 吳雪梅,賀高紅,顧爽,姚平經,用於燃料電池的聚合物電解質膜及其改性方法,化工進展,2003,22(增刊),292-296
[30] 孫力,賀高紅,關於化學工程教學體系的幾點思考,化工進展,2003,22(增刊),225-227。
[31] 陳兆安,鄧麥村,葉震,陳勇,賀高紅,吳鳴,膜吸附劑去除內毒素的傳質研究,化工進展,2003,22(增刊),199-201。
[32] 劉紅晶,賀高紅,李祥村,陳國華,乳化液膜法分離銅離子的研究,化工進展,2003,22(增刊),155-158。
[33] 張秀娟,賀高紅,吳玉斌,黃冬蘭,楊寶功,蒸氣滲透膜法回收有機蒸氣,化工進展,2003,22(增刊),119-123。
[34] 葉震,李輝,陳兆安,賀高紅,吳鳴,陳勇,鄧麥村,烯烴/烷烴促進傳遞氣體膜分離的發展狀況,化工進展,2003,22(增刊),111-114。
[35] 塗正環,賀高紅,尹立運,林暢,減壓膜蒸餾法鹹水淡化的實驗研究,海湖鹽與化工,2003,32(5),10-14。
[36] 林暢,賀高紅,李建英,陳國華,新型SBS水乳型紙塑復膜膠粘劑制備及其穩定性,現代化工,2003, 23(增刊), 209-211。
[37] 賀高紅,劉紅晶,欒雪梅,姚輝,染料納濾脫鹽與鹽析壓濾工藝的經濟性比較,現代化工,2003, 23(5), 39-41。EI 收錄.
[38] 林微,賀高紅,楊紅宇,郭劍,對PEG模擬廢水的氧化研究,水處理技術,2003,29(1),38-40.
[39] 楊丹,賀高紅,金美芳,新的載體媒介傳遞膜,膜科學與技術,2003,23(1),59-63.
[40] 陳熙,賀高紅,控制釋放技術的新發展,化工進展,2002,21(增刊),206-209。
[41] Gaohong HE, Guohua Chen and Po Lock Yue, 「Lubricating Oil Sludge and its Demulsification」, Drying Technology, 2002, 20(4 & 5), 1009-1018. EI 收錄. SCI 收錄.
[42] 周謹,閆小燕,賀高紅,金美芳 張衛 虞星炬,微波提取銀杏黃酮苷的方法研究,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2,14(1),42-44。
[43] 劉紅晶,賀高紅,李祥村,W/O/W乳化液膜穩定性的研究,石油化工,2001,30,390-394.
[44] 張翠玲,段志軍,鄭軍,潘艷秋,賀高紅,腹水超濾濃縮前後生化免疫指標測定,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1,23(4),299-306。
[45] 宋紅麗,崔振興,鄒春義,段志軍,張翠玲,賀高紅,新型封閉式腹水超濾系統初步臨床應用觀察,醫師進修雜志,2001,24(8),36-37。
[46] 潘艷秋,賀高紅,楊蘋,王世廣,段志軍,張翠玲,腹水超濾中膜的污染及清洗,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1,41(4),451-454.
[47] Guohua Chen, Po Lock Yue, Gaohong HE, Removal of Water-in-oil Emulsion by Freeze/Thaw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Edited by Xijun Hu and Po Lock Yue, ISBN 981-02-4549-1, 2001, 175-180.
[48] Zhijun Duan, Cuiling Zhang, Gaohong 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ultrafiltration for ascitic flui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00, 15 (Suppl.), B60.
[49] 賀高紅,陳國華,TG法測w/o乳化液中的含水量,石油化工,2000,29(7),528-531。
[50] Gaohong HE, Yongli MI, Polock YUE and Guohua CHEN, Theoretical Study 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in Gas Separation Membrane Process, J. Memb. Sci., 1999, 153(2), 243-258.EI 收錄.SCI 收錄.
[51] Xigao JIAN, Ying DAI, Gaohong HE and Guohua CHEN, Preparation of UF and NF Poly(Phthalazine Ether Sulfone Ketone) Membrane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 J. Memb. Sci., 1999,161,185-191.EI 收錄.SCI 收錄.
[52] 楊蘋,邢成國,賀高紅,蘇志國,微濾膜過濾蛋白質溶液污染問題的研究,水處理技術,1998,24(6),324-328.
[53] 楊蘋,潘艷秋,賀高紅,肝硬化腹水中人血清白蛋白回輸濃縮的研究,第八屆全國生物化工學術會議論文集,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382-386.
[54] Gaohong HE, Xiangyang HUANG, Renxian XU and Baolin ZHU, An Improved Resistance Model for Gas Permeation in Composite Membrane, J. Memb. Sci., 1996, 118(1), 1-7.EI 收錄.SCI 收錄.
[55] 賀高紅,王世廣,徐敦頎,用英語進行化工原理教學的體會,化工研究進展,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720-722.
[56] 黃向陽,賀高紅,徐仁賢,朱葆琳,復合膜的氣體滲透機理,膜科學與技術,1995, 15(1),19-24.
[57] 賀高紅,徐仁賢,朱葆琳,中空纖維氣體膜分離器的數學模型,化工學報,1994, 45(2),162-167.EI 收錄.
[58] 賀高紅,邵平海,徐仁賢,朱葆琳,氣體透過高分子膜的機理及其應用,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1993, 9(4),97-102.EI 收錄.
[59] 賀高紅,鄒越,徐仁賢,朱葆琳,中空纖維氣體分離膜絲內壓降規律的研究,膜科學與技術,1993, 13(2), 22-28.
部分會議論文:
[60] Shuang GU,Gaohong HE,Xuemei WU,Zhengwen HU, Determination for DS of SPPESK by Conctimetric Titration and Ion-exchange, 40th IUPAC Congress, Beijing, 2005
[61] He Gaohong, Lin chang,Preparation and stability of oil in water emulsified SBS paper-plastic laminating adhesives,第一屆中美化學工程研討會,2005.8,北京
[62] Sun li, Sun Zhenchao, He Gaohong, Zhou Fan. Preparation for Fine Magnesium Hydroxide Using Membrane Reactor, China/USA/Japan Joint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October 11-13, 2005, Beijing, China
[63] Liu Hongjing, Li Lina, He Gaohong, Visualization Research of Osmotic Pressure on the Morphology of Multiple Emulsion, 40th IUPAC Congress, Beijing, 2005 ( 8), 813.
[64] 顧爽,賀高紅,吳雪梅,磺化聚芳醚碸酮的合成、分離與表徵,第五屆全國膜與膜過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2005年8月,長春
[65] 竇紅,賀高紅,螺旋卷式液體分離膜組件中流道的設計及其理論模型,第五屆全國膜與膜過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2005年8月,長春
[66] 張健,賀高紅,李祥村,膜法制備高效聚合氯化鋁的研究,第五屆全國膜與膜過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2005年8月,長春
[67] 趙薇,賀高紅,用於分離CO2的促進傳遞支撐液膜的研究進展,第五屆全國膜與膜過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2005年8月,長春
[68] 葉震,陳勇,李暉,賀高紅,鄧麥村. 負載銀高分子膜的制備及乙烯/乙烷滲透性能研究,第五屆全國膜與膜過程學術報告會,2005年8月,長春
[69] LIN Chang, LI Xiangcun, Demulsification of W/O emulsions by freezing and thawing,DOCTORAL FORUM OF CHINA. TJU 2005
[70] Baojun Li, Gaohong He, Progress of studies on ethanol dehydration technology, The 1st China-USA Joint Conference on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Tianjing, 2004. Invited Plenary.
[71] 塗正環,尹立運,賀高紅,林暢,減壓膜蒸餾法鹹水淡化的實驗研究,第4屆全國膜和膜過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381-386,南京,2002。
[72] 林暢,賀高紅,陳國華,塗正環,石油醚w/o乳狀液及其液膜穩定性的研究,第4屆全國膜和膜過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568-573,南京,2002。
[73] Liu Hongjing, He Gaohong and Chen Guohua, The stability of three types of emulsion in the liquid membrane,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321-327, Beijing, 2002.
[74] 賀高紅,化工領域優先發展方向九華研討會體會,大會專題報告,第11屆全國化學工程科技報告會,湘潭,2002。
[75] Gaohong HE, Guanfeng WEI, Pingjing YAO and Guohua CHEN,Sharp changes in permeability and selectivity of water vapour through polymeric composite membrane,第11屆全國化學工程科技報告會論文集,湘潭,2002。
[76] Chen Guohua, HE Gaohong and Po Lock YUE, Removal of from Water-in-Oil Emulsion by Freeze/Thaw Method, The 50th Canadia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Montreal, October 2000.
[77] Chen Guohua, Po Lock YUE, and HE Gaohong, 「Separation of Water and Oil Water from Water-in-Oil Emulsion by Freeze/Thaw Method」,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 Pacific Conference,ed. Hu, X. and Yue, P.L., Hong Kong, December 2000.
[78] Gaohong HE, Zhang Wei and and Guohua CHEN, Concentration of Antibiotics by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mbrane Hybrid System Applied to water Treatment Proceedings, Tianjin, China, 1999, 241-244.
[79] Gaohong HE, Po Lock YUE and Guohua CHEN, Lubricating oil sludge and its demulsification,The proccedings of the 8th Asian Pacific Confede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 Congress, Seoul, Korea, 1999, 1545-1548.
[80] 賀高紅,馬保國,陳國華,膜法濃縮紙漿液製取水泥混凝土減水劑,全國第三屆膜和膜過程學術報告會,北京,1999,523-526.
[81] 魏關鋒,賀高紅,王世廣,水蒸汽在聚碸復合膜中的滲透機理初探,全國第三屆膜和膜過程學術報告會,北京,1999,244-246.
[82] 潘艷秋,賀高紅,楊萍,王世廣,腹水超濾濃縮過程中的膜污染及膜清洗,第三屆全國膜和膜過程學術報告會,北京,1999,293-296.
[83] Ying DAI, Xigao JIAN, Gaohong HE and Guohua CHEN, 「Thremostabl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of Sulfonated Poly (Phthalazine-based Ether Sulfone Keton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une 1998,210-211.
[84] 賀高紅,王世廣,李紹軍,姚平經,靈活運用夾點技術進行系統節能改造,第九屆全國化學工程科技報告會論文集,青島,1998,1315-1320.
[85] 王世廣,賀高紅,匡國柱,樊希山,姚平經,熱虹吸再沸器的適宜設計與選用,第九屆全國化學工程科技報告會論文集,青島,1998,221-225.
[86] 李紹軍,王世廣,賀高紅,姚平經,芳烴分離系統的熱集成節能改造,第九屆全國化學工程科技報告會論文集,青島,1998,1321-1326.
[87] Gaohong HE, Xinrong DAI, Zhiguo SU and Xigao JIAN, 「Optimization of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 of Saccharomycete Suspension」, 36th IUPAC Congress, Aug. 1997.
主要專著或教材:
[88] 化工原理網路課程,主編樊希山,都健,韓志忠,編者:韓志忠,賀高紅潘艷秋,都健,趙毅,樊希山等,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
[89] 賀高紅(特邀編輯),化工進展,22(增刊),第2屆全國傳遞過程學術研討會專輯,(62.7萬字),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90] 邱天爽主編,雷明凱,唐一源,王軍,賀高紅,劉沖,婁穎,編委會委員,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術論文集,第1卷,(74.2萬字),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ISBN 7-5611-2461-9,2003。
[91] 賀高紅,第7章氣體吸收,第8章萃取,(12.7萬字),化工原理學習指導,匡國柱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92] 賀高紅,第2章流體輸送設備,10萬字,化工原理(上),王世廣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3] 賀高紅,第10章膜分離和吸附分離過程,5萬字,化工原理(下),樊希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4] 賀高紅,第20章膜分離過程,10萬字,化學工程師手冊,袁一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2000.
[95] 賀高紅,膜分離基礎,大連理工大學教材,1996.
[96] Gaohong HE, Dunqi XU and Shiguang,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vol.1, Design Instruction in Continuous Plate Distillation Columns, 大連理工大學教材,1994.
[97] 賀高紅,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英語,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
[98] 賀高紅,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英語,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
[99] 賀高紅,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
[100] 賀高紅,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生物化學工程專業英語,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
[101] 賀高紅,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應用化學專業英語,化學工業出版社,正在印刷.
[102] 賀高紅,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工業自動化專業英語,化學工業出版社,正在印刷.
[103] 賀高紅,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英語,化學工業出版社,正在印刷.
專利
[104] 孫力,孫志新,賀高紅,李麗娜,韓亞新,王剛,不受蛋白質干擾快速檢測水發或水產品中甲醛成份的試紙,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ZL03178350.3,授權日:2005.11.23。
[105] 賀高紅,馬志啟,蹇錫高,陳國華,吳雪梅,余寶樂,顧爽,磺化二氮雜萘聚醚碸酮質子交換膜及其制備方法,發明專利,專利號:200410021216.2,授權日:2005.5.12
[106] 葉震,陳勇,鄧麥村,陳兆安,李暉,張桂花,劉桂香,賀高紅,吳鳴. 一種中空纖維復合膜其制備及應用,申請號:200410021149.4
[107] 吳雪梅,賀高紅,磺化聚芳醚碸酮/聚丙烯酸復合質子交換膜及其制備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510048072.4

⑧ ro阻垢劑的成分是什麼

反滲透阻垢劑在生產中應用廣泛,是一種高效阻垢劑,適用於反滲透內(RO)系統及納濾(容NF)和超濾(UF)系統中,可防止膜表面結垢,能提高系統產水量及產水質量,降低運行費用。

反滲透阻垢劑的使用方法

反滲透阻垢劑的加葯劑量是根據系統水質分析報告以及系統運行情況計算確定的,一般加葯量3-5mg/L(標准液)。在推薦的劑量范圍內,可以控制絕大多數碳酸鈣、硫酸鈣、硫酸鋇、硫酸鍶、氫氧化鐵、氫氧化鋁及硅垢的形成。

⑨ 高從堦的代表性成果

(1)殷琦,反滲透和合成膜,(譯其中兩章),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78
(2)朱長樂,膜科學技術,(編著其中一章),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
(3)時鈞、袁權、高從堦主編,膜分離技術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2001.1
(4)給水排水設計手冊中,膜分離部分的編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北京,2002.4
(5)高從堦, 陳國華主編,海水淡化技術與工程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2004.4
(6)張玉忠,鄭領英,高從堦編著,液體分離膜技術及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2004.1 (1)高從堦等,CTA中空纖維反滲透膜的研製,水處理技術1983,4, 19-24
(2)Huang Yiming, Gao Congjie et al; lonic-crosslinked PAA RO CompositeMembrane J. Appl. Polym, Sci., 1983, 28, 3603
(3)高從堦等,膜材料的選擇和幾種RO膜,水處理技術1984,6,25-42
(4)Gao Congjie et al, Pore size control of PAN membranes, Desalination,1987, 62, 89-
(5)高從堦等,荷電RO膜和UF膜,水處理技術,1987,3,140-145
(6)Gao Congjie et al, Pore size control of PAN membranes, Desalination,1987, 62, 89-
(7)高從堦等,荷電RO膜和UF膜,水處理技術,1987,3,140-145
(8)高從堦等,PA系列RO復合膜的初步研究,水處理技術,1987,2,77-82
(9)Gao Congjie et al, Research on chlorine-resistance of RO membraneICSST』89, Hamilton, S1-2F
(10)高從堦等,我國膜科技發展概況,第一屆全國膜和膜過程學術報告會,大連,1991,17-23
(11)高從堦等,聚醯胺RO復合膜成膜機理初探,第一屆全國膜和膜過程學術報告會,
大連,1991,43-48
(12))高從堦等,納濾膜,全國RO、UF、MF膜技術報告會論文集,1993,興城,15-18
(13)高從堦. 李東. 魯學仁. 張建飛. 雙極膜和水電滲離解過程簡介,水處理技術,1994, 20(6):133-139
(14)俞三傳,高從堦等,磺化聚醚碸復合半透膜的研製,膜科學與技術,1995,2,31-38
(16)高從堦,張建飛,魯學仁,俞三傳納濾純化和濃縮染料試驗水處理技術1996(22),3,147
(17)高從堦膜技術與相關海洋產業海洋通報1997,4,44
(18)高從堦膜接觸器及相關過程水處理技術1999,6,1
(19)高從堦增強創新意識,促進膜科技發展膜科學與技術1999,1,57
(20)高從堦集成膜過程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二屆學術會論文集北京,1999,253
(21)高從堦,張建飛,俞三傳膜法軟化水技術中國給水排水1997,4,42
(22)金可勇,高從堦等,「滲透現象實驗研究」,科技通報,2000.02,16(2), P125-129,
(23)高從堦,鄧麥村,陳翠仙,徐南平膜分離科技進展,1999/2000中國科學技術前沿
中國工程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311—336
(24)高從堦從膜分離的發展談吸附海水利用技術產業發展論壇首次濰坊會議山東濰坊2000,2
(25)高從堦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及延伸 2001年海洋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論文集,山東 青島, 2001.7.14
(26)高從堦加快我國海水利用技術產業發展及政策研究 2001年海洋與經濟發展國際論壇論文集 ,山東 青島, 2001.7.14
(27)高從堦生物工程中的膜技術簡介浙江省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杭州 2001.6.14,1---6
(30)王明璽,王保國,趙洪,高從堦 促進傳遞型支撐液膜分離有機溶劑的研究進展,石油化工, 2004,33(2),178~185.
(31)吳禮光,沈江南,陳歡林,高從堦, 固載促進傳遞膜的研究進展, 膜科學與技術, 2004, 24(6), 51-55
(35)高從堦,循環經濟中的水的循環再用,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46—49, 海南,博鰲, 2005
(40)正滲透,水純化和脫鹽的新途徑,高從堦,鄭根江,高學理, 周勇.
水處理技術, 2007, 3: 1-5.
(41)姜海鳳,馬玉新,高從堦 PVDF/TiO2雜化超濾膜的制備與表徵功能材料 2009 40(4) 591-594

閱讀全文

與納濾設計手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消光劑和消光樹脂 瀏覽:541
河北污水泵新界泵價格多少 瀏覽:922
科魯茲濾芯多少公里更換 瀏覽:979
熒光廢水排放要監測什麼 瀏覽:883
乙醇廢水生化性如何 瀏覽:336
超濾膜廠房 瀏覽:652
超濾膜包材質選擇 瀏覽:90
空調濾芯氣調那個叫什麼 瀏覽:414
電熱水壺飲水機怎麼去水垢 瀏覽:135
樹脂復合承重井蓋尺寸 瀏覽:989
廈門安全辦公室凈水器代理哪個好 瀏覽:423
百度飲水機燒交流接觸器怎麼回事 瀏覽:183
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交換容量的測定原理 瀏覽:57
好點的飲水機叫什麼 瀏覽:855
我一回到家就睡覺用英語 瀏覽:234
空氣凈化器濾網異味怎麼辦 瀏覽:190
反滲透凈水器一直工作一直排廢水 瀏覽:748
車載空氣凈化器屬於什麼經營范圍 瀏覽:61
lv空調濾芯在什麼位置 瀏覽:207
過濾迴旋槽500l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