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氯鹼工業中陽離子交換膜的作用是什麼
陽離子交換膜是對陽離子有選擇作用的膜,通常是磺酸型的,帶有固定基團和可解離的離子,如鈉鏈飢型磺酸型固定基團是磺酸根,解離離子是鈉離子。
陽離子交換膜可以看作是一種高分子電解質,由於陽膜帶負電荷,雖然原來的解離正離子受水分子作用解離到水中,但在膜外通電通過電場作用,帶有正電荷的陽離子就可以通過陽膜,而陰離子因為同性排斥而不能通過,所以具有選擇透過性。
(1)離子交換膜電阻測定擴展閱讀
性質
均相膜的電化學性能較為優良,但力學性能較差,常需其他纖維來增強。非均相膜的電化學性基拆能比均相膜差,而力學性能較優,由於疏水性的高分子成膜材料和親水性的離子交換樹脂之間粘結力弱,常存在縫隙而影響離子選擇透過性。
離子交換膜的膜電阻和選擇透過性是膜的電化學性能的重要指標。陽離子在陽膜中透過性次序為: Li+>Na+>NH4+>K+>Rb+>Cs+>Ag+> Tl+>UO_(這是什麼?)>Mg2+>Zn2+>Co2+>Cd2+> Ni2+>Ca2+>Sr2+>Pb2+>Ba2+
陰離子在陰膜中透過性次序為: F->CH3COO->HCOO->Cl->SCN->Br-> CrO_>NO_>I->(COO)_(草酸根)>SO_膜電阻是與離子在膜中的淌度有關的一個數值,根據不同測定和計算方法可分成體積電阻和表面電阻。
水在膜中的滲透率就是離子在透過膜時帶過去的水量。實用上水滲透率是膜的一個性能,其值愈大,在電滲析時水損失愈大,通常疏水性高分子材料膜中水滲透率遠搏喚棗低於親水性高分子材料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陽離子交換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離子交換膜
㈡ 離子交換膜的性能指標
離子交換膜的性能是多方面的,必須根據膜的電化學性能、化學性能和物理力學性能對膜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一般商品膜常提供以下性能指標。1、交換容量交換容量是離子交換膜的關鍵參數,其單位為mmol/g。一般交換容量高的膜,選擇透過性好,導電能力也強。但是由於活性基團一般具有親水性,因此當活性基團含量高時,膜內水分與溶脹度會隨之增大,從而影響膜的強度。有時也會因膜體結構過於疏鬆,而使膜的選擇性下降。一般膜的交換容量約為2-3mmol/g.2、含水量指膜內與活性基團結合的內在水,經每克干膜所含水的克數表示(%)。的含水量與其交換容量和交聯度有關,如上所說,隨著交換容量提高,含水量增加。交聯度大的膜由於膜結構,含水量也會相應降低。提高膜的含水量,可使膜的導電能力增加,但由於膜的溶脹會合螈選擇性下降,一般膜的含水量約為20%-40%左右。3、導電性(膜電阻)一般用電導率(Ω.cm)或電阻率(Ω.cm)表示,也常用膜面電阻即單位膜面積的電阻(Ω.cm)表示。對電阻的表示因用途而異。一般講,在不影響其他性能的情況下電阻越小越好,以降低電能消耗。膜電阻與膜結構和膜厚度有關,此外還與外界溶液及溫度有關。通常規定25C,於0.1mol/L KCL溶液或0.1mol/L NaCL溶液中測定的膜電導作為比較標准4、選擇透過性反映膜對不同離子的選擇透過能力,用離子遷移數(t)和膜的透過度(p)來表示。膜內離子遷移數即某一種離子在膜內的遷移量與全部離子在膜內的遷移量的比值。或者也可用離子遷移所帶電量之比來表示。對於理想的離子交換膜,反離子的遷移數為1,同名離子的遷移數為0.實際上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反離子在膜內的實際遷移可能達到1。有兩種方法可以得到膜的離子遷移數, 一是膜電位法,將膜在兩種不同濃度的同類電解質中測定其膜電位,再由膜電位計算遷移數。另一種方法是,在外加直流電場下,在電滲析槽中直接測定膜的遷移數。一般要求,實用的離子交換膜透過度大於85%,反離子遷移數大於0.9,並希望在高濃度電解質中仍有良好的選擇透過性。5、機械強度膜的機械強度包括膜的爆破強度和抗拉強度以及抗彎強度和柔韌性能。爆破強度是指膜受到垂直方向的壓力時, 所能承受的最高壓力,採用水壓爆破法測定,以單位面積上所受壓力表示(MPa),它是表明膜的機械強度的重要指標。抗拉強度是指膜受到平等方向的拉力時,所能賓最高拉力,以單位面積上所受接力表示(MPa)。膜的機械強度主要決定地的化學結構、增強材料等。增強的交聯度可提高膜的機械強度,而增設交換容量和含水量會使強度下降。一般使用膜的尖大於0.3MPa。6、膨脹性能(尺寸穩定性)膜有膨脹和收縮應盡量小而且均勻。否則既會帶來組裝的,而且還將造成壓頭損失增大、漏水、漏電和電流率下降等不良現象。7、化學性能指膜的耐酸鹼、耐溶劑、耐氧化、耐輻照、耐溫、耐有機污染等性能
㈢ 對一個易引起誤解的科學名詞——「面電阻」的解釋
我們都知道,離子交換膜是高分子電解質,它與一般金屬導體一樣具有導電性能.在某種意義上,可將離子交換膜稱作離子導體.
通常從比較電阻率(也稱比電阻)的大小說明金屬的導電性能的優劣,電阻率低者,導電性好,而高者,導電性能差.對於離子交換膜,同樣也可以通過比較電阻率的大小來判斷它們導電性能的好壞.但由於不同牌號的離子交換膜的厚度各不相同,一時難以從電阻率的數值大小馬上就判斷出它們電阻,即導電性的大小來.為了比較各種膜的導電性能,因此引入「面電阻」的概念.
眾所周知,導體的電阻R與其長度L成正比,而與其橫截面積A成反比,比例系數ρ稱為電阻率(或比電阻),可以寫成R=ρ(L/ A),從該式可以得到RA=ρL.對於離子交換膜的厚度,即後式中的L,每種牌號的膜都是確定的,ρ也是確定的,這樣R·A也就確定了.我們把R·A即離子交換膜的電阻與其面積的乘積稱為面電阻,單位為Ψ·cm2.有了面電阻的數值後,就可直接比較各種膜的導電性能了.從面電阻的定義,一眼就能看出,面電阻相同的膜,其電阻值即導電性能是相同的,不管他們的電阻率和厚度如何不同,只要兩者的乘積相同就可以了(當然比較時是在相同使用面積的這個前題下).
對於同一種膜,不管面積的大小,面電阻都是一樣的,如1 m2與1 cm2膜的面電阻是一樣的,但它們的電阻不一樣,面積大者,電阻小,而面積小者,電阻大.1 m2膜的電阻為1 cm2膜的電阻的萬分之一,因為電阻與膜面積成反比.同一種類不同面積膜的電阻值就是將其面電阻除以面積的值.如一台由300對陰、陽膜組裝的電滲析器,其膜的電阻值可以這樣計算:已知陰膜的面電阻為10Ψ·cm2,陽膜為6Ψ·cm2,面積400 mm× 1 600 mm,則這台電滲析器的膜電阻為:
由此可知,對於大面積的電滲析器,由離子交換膜引起的電阻所佔比例不是很大的.
根據面電阻的公式RA=ρL,就可算出1 cm2膜的電阻恰恰就是該膜的面電阻,這樣就使人造成誤會,
把面電阻認作是單位膜面積的電阻了.面電阻在數值上等於單位膜面積時的電阻不應理解為就是單位膜面
積的電阻,如這樣理解,那麼10 cm2的膜的電阻應為1 cm2膜的10倍了,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導體的電阻
與其面積是成反比的.
最後,特別提醒讀者,面電阻的單位為Ψ·cm2,而不是Ψ/cm2.
(葛道才供稿)
㈣ 離子交換膜水能不能通過
離子交換膜的膜電阻和選擇透過性是膜的電化學性能的重要指標。
陽離子在陽膜中透過性次序為: Li+>Na+>NH4+>K+>Rb+>Cs+>Ag+> Tl+>UO卂>Mg2+>Zn2+>Co2+>Cd2+> Ni2+>Ca2+>Sr2+>Pb2+>Ba2+
陰離子在陰膜中透過性次序為: F->CH3COO->HCOO->Cl->SCN->Br-> CrO娸>NO婣>I->(COO)卆(草酸根)>SO娸 離子交換膜
膜電阻是與離子在膜中的淌度有關的一個數值,根據不同測定和計算方法可分成體積電阻和表面電阻。
水在膜中的滲透率就是離子在透過膜時帶過去的水量。實用上水滲透率是膜的一個性能,其值愈大,在電滲析時水損失愈大,通常疏水性高分子材料膜中水滲透率遠低於親水性高分子材料膜
㈤ 離子交換膜基本原理及應用的目錄
基本原理卷
第章離子交換膜的制備方法
1.1離子交換膜的發明
1.2夾層法
1.3膠乳法
1.4塊狀聚合法
1.5塗漿法
1.6輻照接枝聚合法
1.7非均相膜
參考文獻
第2章膜性能的測定
2.1膜的取樣和預處理
2.2電阻
2.3離子交換容量和含水量
2.4遷移數
2.5溶質透過系數
2.6電滲透系數
2.7水透過系數
2.8溶脹比
2.9機械強度
2.10電滲析
參考文獻
第3章膜的特性和遷移現象
3.1具有不同電荷符號離子之間的選擇透過性
3.2具有相同電荷符號離子之間的選擇透過性
3.3電導
3.4膜電位
3.5濃差擴散
3.6降低兩價離子透過性的機理
3.7關於膜處理對降低兩價離子透過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第4章Teorell、Meyer和Sievers理論(TMS理論)
4.1膜電位
4.2擴散系數
4.3電導
4.4遷移數
參考文獻
第5章不可逆過程熱力學
5.1唯象方程和唯象系數
5.2反射系數
5.3電滲析現象
5.4電滲析法分離鹽和水
參考文獻
第6章總傳質過程
6.1總膜對的特性和通過膜對的傳質
6.2總傳質方程和唯象方程
6.3反射系數σ、水力傳導度LP和溶質透過率ω
6.4壓力反射系數和濃度反射系數:切斷電流概念
6.5不可逆過程熱力學的膜對特性
參考文獻
第7章濃差極化現象
7.1電流?電壓關系
7.2濃差極化電位
7.3計時電位法
7.4折射率
7.5自然對流
7.6波動
7.7超極限電流
7.8邊界層的傳質
7.9在離子交換膜濃縮表面上的濃差極化
參考文獻
第8章水解離
8.1電流?pH關系
8.2擴散模型
8.3排斥區
8.4膜表面電位
8.5Wien效應
8.6質子化和去質子化反應
8.7鎂離子的水解
8.8關於水解離的實驗研究
8.9在海水電滲析中出現的水解離
8.10水解離的機理
參考文獻
第9章電流密度分布
9.1在電滲析器中電流密度的分布
9.2環繞絕緣體和電流屏蔽的電流密度分布
參考文獻
第10章水力學
10.1溶液流動和I-V曲線
10.2隔板對溶液流動的影響(理論的)
10.3隔板對溶液流動的影響(實驗的)
10.4在流道內的局部流動分布
10.5溶液流動對極限電流密度和在流道內靜壓頭損失的影響
10.6空氣泡清潔法
10.7隔板的摩擦因子和每個脫鹽室的溶液分布
10.8電滲析器中管道內的壓力分布
參考文獻
第11章極限電流密度
11.1濃差極化、水解離和極限電流密度
11.2擴散層和邊界層
11.3由Nernst-Planck方程推得的極限電流密度方程
11.4極限電流密度對電解質濃度和溶液速度的依賴性
11.5基於脫鹽室中傳質的極限電流密度分析
11.6在膜堆中脫鹽室之間溶液速度分布
11.7電滲析器的極限電流密度
參考文獻
第12章泄漏
12.1漏電
12.2漏液
參考文獻
第13章能耗
13.1在電滲析系統中的能量要求
13.2在膜堆中的能耗
參考文獻
第14章膜惡化
14.1膜的性能隨著運行時間而變化
14.2表面污染
14.3有機污染
參考文獻
應用卷
第15章電滲析
15.1技術概覽
15.2電滲析器
15.3電滲析流程
15.4能耗和最佳電流密度
15.5周邊的技術
15.6實踐
參考文獻
第16章倒極電滲析
16.1技術概覽
16.2隔板
16.3水的回收率
16.4垢形成的防止
16.5抗有機污染
16.6在膜面上膠體沉積的形成及其除去
16.7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除去
16.8實踐
參考文獻
第17章雙極膜電滲析
17.1技術概覽
17.2雙極膜的制備
17.3雙極膜的性能
17.4實踐
參考文獻
第18章電去離子
18.1技術概覽
18.2EDI系統中的傳質
18.3EDI裝置的結構和能耗
18.4在EDI過程中的水解離
18.5在EDI過程中弱電離組分的除去
18.6實踐
參考文獻
第19章電解
19.1技術概覽
19.2離子交換膜
19.3在電解系統中的物料流動和電極反應
19.4電解器及其性能
19.5在電解過程中鹽水的純化
參考文獻
第20章擴散滲析
20.1技術概覽
20.2在擴散滲析中的遷移現象
20.3擴散滲析器及其運行
20.4實踐
參考文獻
第21章Donnan滲析
21.1技術概覽
21.2在Donnan滲析中的質量遷移
21.3實踐
參考文獻
第22章能量轉換
22.1滲析電池
22.2氧化還原流動電池
22.3燃料電池
參考文獻
㈥ 離子交換色譜法的原理,裝置及應用
原理:
離子交換色譜(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以離子交換樹脂作為固定相,樹脂上具有固定離子基團及可交換的離子基團。當流動相帶著組分電離生成的離子通過固定相時,組分離子與樹脂上可交換的離子基團進行可逆變換。根據組分離子對樹脂親合力不同而得到分離。
裝置:
(1)分離柱 裝有離子交換樹脂,如陽離子交換樹脂、陰離子交換樹脂或螯合離子交換樹脂。為了減小擴散阻力,提高色譜分離效率,要使用均勻粒度的小球形樹脂。最常用的陽離子交換樹脂是在有機聚合物分子(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上連接磺酸基官能團(─SO3─)。最常用的陰離子交換劑是在有機聚合物分子上連接季銨官能團(─NH4)。這些都是常規高交換容量的離子交換樹脂,由於它們的傳質速度低,使柱效和分離速度都低。C.霍瓦特描述了一種薄膜陰離子交換樹脂,它是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核心上沉澱一薄層陰離子交換樹脂,就象雞蛋有一薄層外皮那樣,離子交換反應只在外皮上進行,因此縮短了擴散的路徑,所以離子交換速度高,傳質快,提高了柱效。同樣,在小顆粒多孔硅膠上塗一薄層離子交換材料也可得到相同類型的樹脂。螯合離子交換樹脂具有絡合某些金屬離子而同時排斥另一些金屬離子的能力,因此這種樹脂具有很高的選擇性。除了離子交換柱外,其他高效液相色譜柱也可用於分離離子。
(2)抑制柱和柱後衍生作用 常用的檢測器不僅能檢測樣品離子,而且也對移動相中的離子有響應,所以必須消除移動相離子的干擾。在離子色譜中,消除(抑制)移動相離子干擾的常用方法有兩種。
①抑制反應,用抑制反應來改變移動相,使移動相離子不被檢測器測出。離子色譜通常使用電導檢測器。在抑制反應中??綞匝衾胱佣?裕?把高電導率移動相的氫氧化物轉變成水,而樣品離子則轉變成它們相應的酸:
NaOH+H+─→Na++H2O
NaX+H+─→HX+Na+
在裝有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的柱中進行抑制反應,使用一段時間後,這種樹脂就需要再生,很不方便。改用連接有磺酸基(─SO3H)的離子交換膜(陽離子交換膜)或用連接有銨基(─NH4)的離子交換膜(陰離子交換膜),就可以連續進行抑制反應。例如,陽離子交換膜可使陽離子通過它擴散過去,而陰離子則不能擴散過去。
1981年,T.S.史蒂文斯和斯莫爾等報道了中空纖維抑製法。這種纖維是由陽離子交換膜材料拉制而成。用這種方法不僅不需要再生抑制柱而且減小了峰的加寬,提高了柱效。一種比較新的膜技術是加一電場以加速離子的傳遞,該法與中空纖維法比較,其優點是反應時間短、交換能力高,並且可以用於陽離子和陰離子兩者。
②柱後衍生作用,將從柱子流出的洗出液與對被測物有特效作用的試劑相混合,在一反應器中生成帶色的絡合物(見配位化合物)。對衍生試劑最重要的要求是它們與被測物能生成絡合物,但不與移動相生成絡合物。柱後衍生法能用於測定重金屬離子,所用的衍生試劑有茜素紅S等。
(3)檢測器 分為通用型和專用型。通用型檢測器對存在於檢測池中的所有離子都有響應。離子色譜中最常用的電導檢測器就是通用型的一種。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是專用型的檢測器,對離子具有選擇性響應。可變波長紫外檢測器與電導檢測器聯用,能幫助鑒定未知峰,分辨重疊峰和提供電導檢測器不能測定的陰離子,如硫化物及亞砷酸中的陰離子的檢測。
在離子色譜中,電導檢測法總是和抑制反應配合使用。這種檢測器對分子不響應,如水、乙醇或者不離解的弱酸分子等。對於電導檢測器,一個重要的條件是溫度要穩定,所以檢測池要放在恆溫箱中,1982年H.薩托設計一種雙示差電導檢測器,消除了溫度變化對檢測的影響,可測定10-9摩爾的陰離子。
應用:
離子色譜主要用於測定各種離子的含量,特別適於測定水溶液中低濃度的陰離子,例如飲用水水質分析,高純水的離子分析,礦泉水、雨水、各種廢水和電廠水的分析,紙漿和漂白液的分析,食品分析,生物體液(尿和血等)中的離子測定,以及鋼鐵工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離子色譜能測定下列類型的離子:有機陰離子、鹼金屬、鹼土金屬、重金屬、稀土離子和有機酸,以及胺和銨鹽等。
㈦ 膜面電阻是什麼意思
Ω·cm2是體積電阻率
平行材料中電流方向的電位梯度電流密度之比
㈧ 離子交換膜的性質
均相膜的電化學性能較為優良,但力學性能較差,常需其他纖維來增強。非均相膜的電化學性能比均相膜差,而力學性能較優,由於疏水性的高分子成膜材料和親水性的離子交換樹脂之間粘結力弱,常存在縫隙而影響離子選擇透過性。離子交換膜的膜電阻和選擇透過性是膜的電化學性能的重要指標。陽離子在陽膜中透過性次序為:
Li+>Na+>NH4+>K+>Rb+>Cs+>Ag+>
Tl+>UO卂(這是什麼?)>Mg2+>Zn2+>Co2+>Cd2+>
Ni2+>Ca2+>Sr2+>Pb2+>Ba2+陰離子在陰膜中透過性次序為:
F->CH3COO->HCOO->Cl->SCN->Br->
CrO娸>NO婣>I->(COO)卆(草酸根)>SO娸膜電阻是與離子在膜中的淌度有關的一個數值,根據不同測定和計算方法可分成體積電阻和表面電阻。水在膜中的滲透率就是離子在透過膜時帶過去的水量。實用上水滲透率是膜的一個性能,其值愈大,在電滲析時水損失愈大,通常疏水性高分子材料膜中水滲透率遠低於親水性高分子材料膜。
㈨ 離子交換膜的特點是什麼
1)離子交換膜是一種含離子基團的、對溶液里的離子具有選擇透過能力的高分子膜。2)離子交換膜按功能及結構的不同,可分為陽離子交換膜、陰離子交換膜、兩性交換膜、鑲嵌離子交換膜、聚電解質復合物膜五種類型。3)離子交換膜的膜電阻和選擇透過性是膜的電化學性能的重要指標。陽離子在陽膜中透過性次序為: Li+>Na+>NH4+>K+>Rb+>Cs+>Ag+> Tl+>Mg2+>Zn2+>Co2+>Cd2+> Ni2+>Ca2+>Sr2+>Pb2+>Ba2+ 陰離子在陰膜中透過性次序為: F->CH3COO->HCOO->Cl->SCN->Br-> CrO4->NO3->I->(COO)2-(草酸根)>SO42-4)離子交換膜可裝配成電滲析器而用於苦鹹水的淡化和鹽溶液的濃縮。
㈩ 衡量電滲析離子交換膜性能的指標有哪些
衡量電滲析離子交換膜性能的指標有哪些?
電滲析法的關鍵在於電滲析器的性能,而電滲析器性能的關鍵又取決於離子交換膜的性能。離子交換膜性能的具體衡量指標有以下幾方面。
(1)膜的選擇透過性指標膜的選擇透過性是離子交換膜最重要的性能,可用遷移數和膜電λ來表徵膜的選擇透過性。極端情況下,理想膜只允許反離子通過,不允許同離子通過,即此時反離子的遷移數為1,同離子的遷移數為零。因此可用遷移數定量地表示膜的選擇透過性。
用離子交換膜分隔兩種濃度不同的電解質溶液,橫跨膜的電λ差就是膜電λ。膜電λ的大小取決於膜的離子選擇透過性和膜兩側溶液的濃度差。因此,在一定的濃差及溫度下,可以用膜電λ表徵膜的選擇透過性。
(2)交換容量 指單λ膜樣品中所含活性基團的數量。通常以單λ乾重(g)的膜所含可交換離子的物質的量(mm01)表示。膜的選擇透過性及導電性能均與膜的交換容量大小相關。膜的交換容量一般在1~3mmol/g干膜。
(3)導電性膜的導電性可以用電阻率、電導率或面電阻表示。面電阻是指單λ膜面積所具有的電阻,單λa/cm2膜。完全乾燥的膜基本不導電,膜的導電性能是由含水膜中的電解質溶液實現的,因此膜的導電性與溶液及膜中的離子種類、濃度以及溶液溫度、膜自身的特性等相關,通常要求膜的導電能力應大於溶液的導電能力。
(4)含水率它表示濕膜中所含水的百分數(可以單λ質量干膜或濕膜計)。含水率與膜的活性基團數量、交聯度以及電解質溶液的離子種類、平衡濃度相關。其數值通常在30 9/6~50%范Χ。
(5)厚度膜的厚度與膜電阻和機械強度相關。在保證一定機械強度的前提下,膜越薄,其電阻就越小,導電性能也就越好。通常異相膜的厚度約1mm,均相膜厚度約0.2~0.6mm,最薄的為O.015mm。
(6)破裂強度 膜在實際應用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垂直壓力。破裂強度是衡量膜的機械強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電滲析器操作中,膜兩側所受到的流體壓力不可能相等,因此膜必須具備足夠的機械強度,以免因膜的破裂造成濃室和淡室貫通而使電滲析器無法運行。國產膜的破裂強度為0.3~1.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