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心理學過濾器模型

心理學過濾器模型

發布時間:2023-03-22 18:52:28

Ⅰ 高分急需 心理學注意的三個模型理論,比較和區別

1、過濾器模型,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他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感覺通道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高級中樞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對外界大量的信息需要進行過濾和調節。

過濾按照「全或」的原則,只允許一條通道上的信息經過並進行加工,其餘通道則全部關閉。

2、衰減模型,由美國心理學家特瑞斯曼(Treisman)提出。她認為過濾器並不是按照「全或無」的原則工作的,信息在通路上並不完全被阻斷,而只是被減弱,其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級的加工並反映到意識中。

雙耳聽音實驗發現,被試能覺察出追隨耳中87%的詞以及非追隨耳中8%的詞。這表明,被試可以同時注意兩個通道的信息,但信息有不同程度的衰減。目前,人們傾向於把上述兩個模型合並,稱為過濾器—衰減模型。

3、容量分配模型,由心理學家卡里曼(Kahneman)提出。他把注意看成資源和容量,而這種資源和容量是有限的。這些資源可以靈活地分配去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甚至同時做多件事情,但完成任務的前提是所要求的資源和容量不超過所能提供的資源和容量。

(1)心理學過濾器模型擴展閱讀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心理學符號的含義:符號在希臘語里是靈魂的意思,後來變成英文psyche。

Ⅱ 布羅德本特的過濾理論

納德·布羅德本特 [Donald Eric Broadbent 1926.05.06-1993.04.19],英國認知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家。1970 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 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他主張用信息加工理論研究注意、感覺和記憶等認知過程。他在雙耳同時分聽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注意的「過濾器模型」,為認知心理學的興起做出了很大貢獻。他還在 1958 年最早提出「工作記憶」的概念和「注意是資源有限的加工系統的工作結果」的想法,他所提出的注意過濾器模型也體現了這種思想;1977 年提出了隱學習研究範式之一的復雜系統控制任務務(Complex System Control Procere)。

過濾器模型(filter model,1958)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神經系統高級中樞的加工能力則是有限的,於是就出現了瓶頸。為了避免系統超載,就需要某種過濾器來對之加以調節,選擇其中較少的信息,使其進入高級分析階段,這類信息將受到進一步加工而被識別和存儲,而其他信息則不讓通過。這種過濾器體現著注意的選擇功能。因此這種理論被稱為「注意的過濾器模型」。

布羅德本特 1954 完成的雙耳分聽實驗:他向被試的右耳呈現3個數字,同時向左耳則呈現另外3個數字,如:

右耳:4,9,3
左耳:6,2,7

呈現的速度為每秒2個數字。然後,要求被試再現。結果發現被試可用兩種方式再現:

以耳朵為單位,分別再現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以雙耳同時接收到的信息為單位,按順序成對地再現。

他原估計能達到 95% 的准確再現率,但實際上,以第一種方式再現的准確率為 65%,以第二種方式再現的准確率為 20%。他認為,每隻耳朵相當於刺激輸入的一個通道,而過濾器只允許每個通道的信息單獨通過。

Cherry(1953)使用雙耳同時分聽的追隨耳程序的實驗,其實驗結果支持過濾器模型。因為這種過濾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達高級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條,因而,Welford(1959)稱之為「單通道模型」。

布羅德本特就讀於曼徹斯特學院和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他早期的目標在於自然科學,然而,當他在皇家空軍服兵役時,他開始對人 - 機關系產生興趣,並注重於這種獨特的體系。於是,他回到劍橋大學攻讀心理學,成為 F.巴特萊特的學生。畢業後,進入劍橋大學應用心理學部門,並在那裡工作了 25 年。

主要著作:
知覺與交流
決定和壓力
行為
捍衛經驗心理學

Ⅲ 王蘇,汪安聖《認知心理學》 過濾器模型和衰減模型的異同

拜託,那個人名是「來王甦源」不是王蘇,應該是第三章注意理論吧!
過濾器模型與衰減模型的比較:
不同點:
對過濾裝置作用的看法不同。
相同點:
第一,均主張人的信息加工系統容量有限,需要 對外界信息進行過濾或衰減。
第二,均主張信息的選擇發生在對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二者合稱為Broadbent-Treisman過濾器-衰減模型,或知覺選擇模型。

Ⅳ 認知心理學的三個基本模型指的是

注意有四大功能即分配、信號檢測、搜索和選擇,大師Broadbent、Colin Cherry等人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有重要貢獻。最基本的3個經典理論是以下3種:

一、過濾器理論
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他認為同一時間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過限度,注意過濾器就將選擇讓一些信息通過,並將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過濾器模型是一種「全或無(all-or-none)」的模型,這就是說,由於過濾器的作用,來自一個信道的信息由於受到選擇而全部通過,來自另一信道的信息由於「閘門」被關掉,就完全喪失了。由於信息的選擇球決於刺激物的物理性質,因此,過濾器的位置可能處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階段。

Broadbent的過濾器模型很好地解釋了當時的雙耳分聽實驗,因此受到了Colin Cherry的支持,他也認為感覺信息可以北非注意耳加以注意,但如果需要根高層次的知覺加工,則不會被非注意耳所注意。但是過濾器模型提出不久,便受到一些研究者的質疑,Moray認為即使被試忽視非注意信息的高級層面,比如語義,被試人仍能夠經由非注意耳識別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類似於雞尾酒會現象。(3) 對於此,過濾器模型顯然無法合理解釋,Broadbent將其稱為注意的偶然轉移。此外,實驗所用的材料都是聽覺材料,因此信息的選擇與過濾只發生在同類性質的材料間。當材料的性質改變,信息輸入來自不同的感覺信道時,模型的預測力量就不強了。過濾器模型只是一個單信道模型。

二、衰減器理論
Treisman在1960年從她給被試做的雙耳分聽實驗中,發現如果被試注意耳與非注意耳對換,那幺被試會在新注意耳聽到舊信息的幾個其實單詞,這表明語境會使被試復述本應當忽視的信息。在之後的研究中,他又發現復述信息在非注意信息之前4.5秒或者之後1.5秒時,被試通常把兩個信息看作同一個,也就是說是非注意耳之前信息而不是之後信息更容易被識別。

在Treisman的衰減理論中,他將Broadbent過濾器的作用從阻止目標以外刺激改變成了弱化目標以外刺激,對於特別強的刺激,衰減效果不足以阻止刺激穿透信號弱化機制。這樣便能很好地解釋雞尾酒會現象。Treisman承認在信息的傳輸信道上存在著某種過濾的裝置,它對信息進行選擇。但是她認為,過濾器並不是按「全或無」的方式工作的。它既允許信息從受到注意的信道(追隨耳)中通過,也允許信息從沒有受到注意的信道(非追隨耳)中通過。只是後者受到衰減,強度減弱。

衰減作用模型不僅解釋了注意的選擇機制,而且解釋了單詞的識別機制,因而在認知心理學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衰減作用模型改進和發展了過濾器模型,它能解釋更廣泛的實驗結果,並對人的行為做出更好的預測。

三、後選擇理論
J.Anthony Deutsch和Diana Deutsch 在1963年提出了選擇性注意的後選擇理論,他們與Treisman的衰減器理論不同之處僅僅在於將信號弱化、阻斷的位置放在了識別刺激的意義所需要的知覺加工之後。(5)這一設置,使得人們能夠識別進入非注意耳的信息。如果這種信息並不重要,則人們就會將它拋除掉;如果這種信息觸動了人們心裡的某根弦,那幺人們就會記住它。雖然後選擇理論與衰減器理論在注意瓶頸的位置上有分歧,但是他們都認為存在這幺一種瓶頸,並且它只允許單一信息源的通過。

Norman在1968年也提出,後期選擇模型工作方式是:所有的信息都被以平行的方式傳送到工作記憶中,由於工作記憶的容量有限,平行傳遞超越了工作記憶的工作極限,並非所有傳送到那兒的信息都被貯存。在工作記憶中,根據材料的重要性做出判斷。重要的信息被精細化,從而進入長時記憶;不重要的信息將被遺忘。Lewis在1970年的研究中發現,被試者能識別幾乎所有情況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現給非追隨耳也是如此。這一實驗加強了後選擇理論的實證基礎。

後選擇模型認為,信息的重要性取決於很多方面,不僅取決於內容是否對個人有重大意義,而且與人的覺醒狀態有關,如果人處於高的覺醒狀態,即使是次要的信息,也會被控制加工。

Ⅳ 注意的過濾器理論和衰減理論的異同

一、主題思想不同

1、過濾器理論主題思想:當信息通過各種感覺通道進入神經系統時,由於過濾機制設置在神經系統的某一部分,一些信息會經過並接受進一步的處理,而其他信息則會被屏蔽在機制之外而完全丟失。

2、衰減理論主題思想:當信息通過衰減器時,有重要意義的信息能夠通過並反映在人的意識中,而不被注意和不被追隨的信息,並不是完全的被阻斷,只是其強度減弱而出現衰減。

二、提出理論的人不同

1、過濾器理論:布羅德班特提出。

2、衰減理論:特瑞斯曼提出。



(5)心理學過濾器模型擴展閱讀:

過濾器理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無法解釋人對有意義材料的信息加工和注意分配等現象。神經系統的過濾功能以「全或無」為特徵。傳遞的信息是完全傳遞的,不傳遞的信息是完全丟失的。布羅德班特設想的過濾機制位於語義分析之前,並與狹長的瓶口進行了比較。

當人們往瓶內灌水時,一部分水通過瓶頸進入瓶內,而另一種水由於瓶頸狹窄而進入瓶子。通道容量是有限的,但不在瓶內,所以有時被稱為瓶頸理論或單通道理論。

這一理論是基於感覺特徵來選擇信息,根據「全或無」的原則,它是在感知層面上的一種選擇,因此被稱為「早期選擇模型」。

Ⅵ 心理學雙耳聽音實驗是為了證明什麼

證明了2隻耳朵,聽到的不是一個聲音。
左乎派邊的耳朵聽到左邊的聲音旅頃掘,右邊的耳朵聽到右邊的聲音。拆核
而大腦是兩邊耳朵的信息都一齊加工。
除非胼胝體被切斷。切斷了之後就是右邊大腦加工左耳的聲音,左邊大腦加工右耳的聲音。
這些東西你認為高深吧?
其實5歲小孩兒都懂的。
只不過你越長大,就變得越笨越傻了。
採納我哦,親。

Ⅶ 心理學的注意有哪些基本理論它們各自的功能是什麼

注意的理論:過濾器理論、認知資源理論、生理機制理論、中樞能量理論、注意的衰減模型理論
過濾器模型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布
過濾器理論:又稱為瓶頸理論或單通道理論
理論由D. E. 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
. 理論內容:神經系統在加工信息的容量上是有限的
神經系統中存在著某種過濾機制,能夠使部分信息通過而得到進一步的加工
其它信息被阻斷在這種機制之外而喪失。
神經系統的過濾作用表現為「全或無」的性質
認知資源理論:注意是一種具有績效性、有限性、可分性的認知資源。
績效性:注意任務,進行操作時,需要佔用一定的認知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資源投入 越多,任務績效越高。
有限性:認知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地投入。當資源窮盡時,任務的績效就會降低。
可分性:資源的投入可以進行分配,集中在重要的任務上。
生理機制理論:朝向反射,由情境的新異性所引起的一種復雜而又特殊的反射,它由新異刺激引 起,刺激物一旦失去新異性,朝向反射也不會發生了。
中樞能量理論:該理論由卡尼曼(D.Kahneman,1973)提出。該理論不同於上述模型的是,它 不是把注意的有限性看作是信息通道的接受有限,而是看作人能用於執行任務的能量 或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用能量或資源的分配來解釋注意。
資源的分配決定注意的取向。資源的分配受下列4個因素制約:①受制於喚醒因素的可 能的能量;②當時的意願;③對完成任務所需能量的評價;④個人的長期傾向
衰減模型理論:該模型是美國心理學家特瑞斯曼(A.M.Treisman,1960)在修正過濾模型的基
礎上提出來的。該理論認為過濾器並不是按「全或無」的方式工作。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是 單通道,而是雙通道。即注意的信息並不是完全被過濾掉,即所謂的通道被阻斷或關 閉,而是被衰減,強度減弱了。對個人特別有意義或對象十分熟悉的刺激,由於其接受 閾限低,因此即使這些信息被衰減,也可能被對象識別。這種模型比過濾器模型更有彈 性,能解釋更多的現象。

Ⅷ 心理學雙耳聽音實驗是為了證明什麼

雙耳聽音實驗是為了證明進入人耳的信息是在哪個階段得到知覺加工的。

由於左右兩耳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除了來自前方和正後方的聲音之外晌碰,由其他方向傳來的聲音到達兩耳的簡謹悔時間就有先後,從而造成時間差。如果聲源偏右,則聲音必先到右耳後到達左耳。聲源越是偏向一側,則時間差也越大。實驗證明,當聲源在兩耳連線上時,時間差約為0.62ms。

兩耳之間的距離雖然很近,但由於頭顱對聲音的阻隔作用,聲音到達兩耳的聲級就可能不同。如果聲源偏左,則左耳感覺聲級大一些,而右耳聲級小一些。當聲源在兩耳連線上時,聲級差可達到25db左右。

(8)心理學過濾器模型擴展閱讀:

雙耳效應」 的原理十分復雜,但簡單的說,就是人的雙耳的位置在頭部的兩側,如果聲源不在聽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邊,那麼聲源到達兩耳的距離就不相等;

聲音到達兩耳的時間與相位就有差異,人頭如果側向聲源,對其中的一隻耳朵還有遮蔽作用,因而到達兩耳攔正的聲壓級也有不同。人們把這種細微的差異與原來存儲於大腦的聽覺經驗進行比較,並迅速作出反應從而辨別出聲音的方位。



Ⅸ 注意的過濾器模型是誰提出的

過濾器模型filter model是Broadbent於1957年提出來的,但是1959年遭到了Moray的嚴重質疑,後者因發現「雞尾酒會效應」而聞名。

Ⅹ 什麼是注意舉例說明注意的品質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隨著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的心理特徵。「聚精會神」「專心致志」等就是指「注意」的意思。


注意的品質包括:注意的范圍,即一瞬間意識能把握的事物的數量;注意的穩定性,即注意能否較長時間地集中於某一事物上;注意的轉移,即注意能否根據需要較快地從一事物轉移到另一事物上;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時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幾種事物上。



注意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的反映一些現象而離開其餘對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對象上的強度或緊張度。指向性表現為對出現在同一時鋒或間的許多刺激的選擇;集中性表現為對干擾刺激的抑制。它的產生及其范圍和持續時間取決於外部刺激的特點和人的主觀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選擇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選擇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視其他刺激的傾向。它是人的感覺(視覺、聽渣蠢覺、味覺等)和知覺(如基陪意識、思維等)同時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指向和集中(對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人在注意著什麼的時候,總是在感知著、記憶著、思考著、想像著或體驗著什麼。人在同一時間內不能感知很多對象,只能感知環境中的少數對象。而要獲得對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動有選擇地指向有關的對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注意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過濾器模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略陽有多少污水處理廠 瀏覽:393
mvr濃縮廢水如何處理 瀏覽:648
沁園凈水機燈不亮濾芯什麼時候換 瀏覽:628
先進凈水器哪個牌子好 瀏覽:114
污水滲透政府怎麼辦 瀏覽:112
樹脂氯超標是因為什麼原因 瀏覽:60
聚醯亞胺樹脂到羧基數量 瀏覽:520
賓館凈水器安裝在哪裡 瀏覽:428
蒸餾分餾干餾是石油中的嗎 瀏覽:128
污水藍色是什麼成分 瀏覽:216
當排放污水的水溫高於 瀏覽:753
電器除垢劑保質期 瀏覽:202
廢水是什麼范疇 瀏覽:98
樹脂久了變黃 瀏覽:893
坦克300的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479
民權污水處理項目 瀏覽:41
樹脂多少度會軟 瀏覽:458
反滲透5年更換一次 瀏覽:618
三合一過濾泵有幾種 瀏覽:12
污水廠水質測定方法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