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配好的細胞培養基用過濾么
孔徑為0.22微米的濾膜
這種濾膜可以過濾掉細菌和病毒。
孔徑0.45微米的濾膜已經可以過濾掉細菌,但是不能過濾病毒。
為了防止噬菌體污染,一般還是用0.22微米的濾膜比較好。
㈡ 這種培養基用什麼方法滅菌啊,只能濾膜過濾嗎
如果是乾粉培養基的話,你直接看瓶上的使用說明即可。
過濾一般是處理樣品的,培養基的滅菌一般不用過濾。
如果是自己配置就參照相應國家標准。 GB 4789.2008 或者 GB 4789.2010 上面有具體配方以及滅菌條件
一般都是121℃的 時間一般15.20.30min
切莫過濾,裡面或許會有CA鹽生成的,如果過濾就會造成鈣鹽不足。就會影響細菌生長了。就121℃滅菌吧 20-30 都行。
(其實滅菌最短的15分鍾,因為裡面含糖,不能高度過久)
㈢ 1640培養基加血清後還要過濾嗎
1、血清要做滅來活處理;
2、滅源活後的血清要經過.45和.22慮膜過濾;
3、培養基是不可以紫外照射的。
還要注意一點的是血清一般不推薦直接過濾除菌的,如果懷疑血清染菌,過濾時要把血清按比例加入到培養液中,然後才可以過濾除菌!!
㈣ 請問制備培養基時如何過濾除菌
1、滅菌方法
培養基的滅菌方法主要有兩種,高壓除菌及.22um微孔濾膜過濾除菌。與過濾相比,高壓滅菌的工作強度小,成本較低,但易造成營養成分的流失,而且在多次加樣(無菌谷氨醯胺溶液,無菌碳酸氫鈉溶液等)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大多數培養基採用0.1~0.2μm孔徑的微孔濾膜進行過濾滅菌,並且已成為培養基除菌的發展方向,它可低限度地減少培養基的營養損失。
1.1 高壓滅菌
某些培養基(如MEM)可進行高壓滅菌,例如清大天一的MEM培養基中的MD605、MD609等。這類培養基一般不含有L-谷氨醯胺和碳酸氫鈉,一般是在培養基高壓滅菌後加入L-谷氨醯胺和碳酸氫鈉的無菌的液體。另外可高壓的谷氨酸鹽(如L-丙氨醯-L-谷氨醯胺)可代替L-谷氨醯胺。
可高壓滅菌的培養基在121℃、15psi,15分鍾的條件下完全可達到滅菌效果及營養成分的最小損失,不需將滅菌時間延長。為保證高壓滅菌的效果,滅菌設備的驗證很關鍵。
1.2 過濾滅菌
可供過濾滅菌使用的濾膜很多,其材料多為polyethersulphone(PES)、尼龍、多聚碳酸鹽、醋酸纖維素、硝酸纖維素、PTFE、陶瓷等。一般情況下採取正壓過濾,正壓過濾較之負壓過濾具有流速高、過濾快、不易污染,可避免蛋白質產生大量氣泡等優點。一般使用過濾器可參照各供應商的產品說明書。
目前大多數實驗室和制葯企業採用微孔濾膜濾器(如Zeiss濾器)或立式微孔濾器(Millipore、Pall)除菌。微孔濾膜濾器為不銹鋼,中間可夾放0.22um濾膜。使用這種濾器最重要步驟是安裝濾膜及無菌過濾過程。如在使用Zeiss濾器時,先要用培養用水將濾膜充分潤濕,在安裝濾膜時可在其上放置一層定性濾紙再固定。消毒時旋鈕不要扭太緊,凡與空氣接觸部位都要包好(可用牛皮紙、紗布、無紡布等);高壓滅菌後,在無菌環境中立即將旋鈕扭緊。過濾除菌結束後,要打開濾器,檢查濾膜是否完整,如果濾膜破裂,需重新進行過濾除菌過程。立式微孔濾器可以選用不同的微孔濾柱體積,因為濾膜的折疊,膜面積顯著增大,液體處理量大,而且不容易發生堵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