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各位朋友,我用的是反滲透+混床工藝,出水中電導率小於0.2,但測得純水中鈉離子370ug/L,國家標准中是
應該是測量的問題!電導率低至0.2us/cm,Na超標三十多倍,邏輯上不符合規律,分析那一項監測出了錯誤在解決。
Ⅱ 混床出水電阻率一般能達到多少
一般的普通混床在0.2us/cm以下(電阻率5以上) 但具體要看你水質的 一般不會超過1us/cm 拋光混床電阻率在15M左右
Ⅲ 陰陽離子交換器電導標準是多少
如果是火電鍋爐給水質量,還要已知鍋爐過熱蒸汽的設計壓力,一般設計壓力12.7~18.3Mpa,汽包鍋爐給水電導率(氫離子交換後)標准值≤0.30μS/cm、期望值≤0.20μS/cm...。一傑水質
Ⅳ 混床出水氯離子多少是合格
在GB/T1576-2008《工業鍋爐水質》標准中對氯沒有要求,一般鍋水的氯控制小於400mg/L,給水小於30mg/L即可。爐水氯應該不超過給水20倍為宜。一般來講,氯離子不揮發,不析出,經常以鍋水和給水中氯離子含量之比表示濃縮倍數,用以指導排污。還可間接控制溶解固形物的含量。氯低可相應減少排污量。
Ⅳ 請問去離子水的電導率一般是多少
1、RO法製取的水分為一級RO出水和二級RO出水,一級RO出水電導率一般為20μS/cm,二級RO出水電導率一般為1-1.5μS/cm。
2、再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如EDI處理或離子交換處理,出水電導率可達到接近理想純水,0.055μS/cm(25℃),對應的電阻越為18兆歐。
3、電導率和電阻是倒數的關系,1÷0.055=18.18。
去離子水製取工藝及其特點
1、離子交換樹脂製取去離子水的傳統水處理方式,其基本工藝流程為:原水→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精密過濾器→陽床→陰床→混床→後置保安過濾器→用水點。(特點:污染比較大,自動化程度低,初期投入低)
2、反滲透-離子交換設備製取去離子水,水質穩定,純度較高,其基本工藝流程為:原水→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精密過濾器→反滲透設備→混床→超純水箱→超純水泵→後置保安過濾器→用水點。(特點:污染小,自動化程度高,初期投入中等,價格適中)
3、反滲透設備與電去離子(EDI)設備進行搭配製取去離子水的的方式,這是一種製取超純水的最新工藝,也是一種環保,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的超純水制備工藝,其基本工藝流程為:原水→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精密過濾器→反滲透設備→電去離子(EDI)→超純水箱→超純水泵→後置保安過濾器→用水點。(特點:環保,自動化程度高,初期投入大,價格相對比較貴。)
資料來源:網路詞條去水離子
Ⅵ 反滲透,混床,EDI進出水電導率一般是多少有誰知道
以原水電導1000,單級反滲透一般產水在10-50之間,雙級反滲透一般在2-10之間,EDI產水電阻一般在12-16mΩ/cm,一般混床產水8-12MΩ/cm,拋光混床產水在16-18.25mΩ/cm.也不一定準,主要看原水水質和配件質量。
Ⅶ 電導率多少算底
1μm/cm是合格的,不過2010年版GMP規定純化水電導率須規定警戒限和糾偏限,不能單純的以5。1μm/cm為標准。警戒限和糾偏限須根據前一年的統計數據制定。
例如警戒限為2。5μm/cm,糾偏限4。0μm/cm,如果日常生產中電導率在2。5~4。0μm/cm之間,操作人員需要分析原因,不過不用寫偏差表。如果電導率大於4。0μm/cm,操作人員需要填寫偏差表,並制定糾偏措施。
Ⅷ 混床再生用的清洗水、純水是什麼標准電導率要達到多少
混床再生水一般使用反滲透產水或是混床產水。純水電導率理論值為0.04us/cm,一般混床產水可以達到0.2us/cm。
Ⅸ 您好!水處理:混床出水進EDI和EDI出水進混床,這兩種接法有沒有什麼區別呢謝謝!!
一、混床與EDI的性能對比:
1、EDI與混床運行對比
混床
混床在有效的交換周期內,出水水質穩定,其電阻率可達14MΩ,一旦到達失效終點,則電導率會急劇上升,出水水質也隨之不穩定。由於其交換周期受操作工的操作水平、再生劑質量、預處理水質以及樹脂本身的質量等因素的影響,故存在有效周期時間長短不確定的因素。
所以,在反滲透+混床的系統中至少存在兩個混床,一用一備,以減小混床突然失效帶來的風險。
EDI
又稱連續電除鹽(EDI,Electro deionization或CDI,continuous electrode ionization),是將兩種已經成熟的水凈化技術--電滲析和離子交換相結合,溶解的鹽在低能耗的條件下被去除,在運行過程中不需要化學再生,並且其出水電阻率較混床出水還要高,可達10-18.2MΩ.CM,滿足國家電子級水I級標准。
EDI對一級反滲透出水電導率沒有太高的要求,進水電導率在4-30us_cm其都能夠合格產水。可能需增加軟化裝置,去除水中的鈣、鎂離子。
若電導率較高時只需調節運行電流的大小和加葯量(氯化鈉)的大小。
屬於環保型技術,離子交換樹脂不需酸、鹼化學再生,節約大量酸、鹼和清洗用水,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無廢酸、廢鹼液排放,屬於非化學式的水處理系統,它無需酸、鹼的貯存、處理及無廢水的排放。
2、EDI與混床操作對比
混床
混床再生時間比較長,再生中需耗用大量的RO水將混床沖洗合格。混床的設備操作在純化水系統中是比較復雜的,從一開始的配酸、鹼到最後的再生結束最少需經過兩個班、多人的配合,勞動強度較大,同時由於混床的交換有效周期的縮短帶來了混床的頻繁再生,進一步加大了再生時的勞動強度。
混床再生時操作工需與酸、鹼進行接觸,是一種危險性的操作,而且再生時雖然操作工穿戴有勞動保護用品,但仍使操作工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危險。
混床再生後的使用有效期與操作工的經驗、工作責任心及再生用酸鹼的質量有很大的關系,由於其操作大部分靠經驗操作,難免會出現混床再生後在備用期內就失效,不能使用的事情。這樣就有可能會影響正常生產。
EDI
EDI是由幾個每小時產水量相同的模塊組成,根據實際純水的使用量開啟或停止EDI模塊,手動操作相對頻繁,但操作比較簡單,只需開啟EDI進水閥門、極水閥門和濃水閥門,以及打開電源同時根據出水水質調節加葯量(氯化鈉)、電解電壓和電流的大小即可,對操作工的責任心要求較高。
(9)離子交換混床電導率多少才合格擴展閱讀:
EDI相對與混床具有如下的優勢:
1、無需再生化學品的再生;
2、不需要中和池及中和的酸鹼;
3、地面和高空作業能夠極大地減少;
4、所有的水處理系統操作都能夠在控制室內完成_ 無需前往現場;
5、減小了EHS風險;
6、連續工作,不是間歇操作,長時間穩定的出水水質;沒有廢棄樹脂污染排放的風險。
Ⅹ 混床降電導率
很明顯這是樹酯毒化了!
需要對它進行再生,不是用酸鹼,而應該用飽和食鹽水浸泡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