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魚缸 底過濾 溢流 原理 怎麼做 請高手指點。
通過你問的這幾個問題,能看出你對底濾溢流的過濾方式完全沒弄清楚,下面回內答一下你問的問題。容
1、底濾板上打兩個洞,不是三角溢流槽,而是用溢流管的,其中一個洞是走溢流管的,另一個洞是走上水管的。
2、底濾不需要兩個泵,只用一個就可以了,一般放在底缸中的上水口附近。
3、三角溢流區屬於底濾的一部分,起到把水導入到底缸的作用。從網上找了張溢流底濾原理的圖,作用和設計見圖。底缸灰色部分為水泵。
4、泵停電了不會持續灌到底缸中,最多隻能降到內溢流管(槽)的最低點。
⑵ 魚缸底部魚屎過濾不出去,我這是2米的缸,三角溢流過濾(底過濾)底缸是分三層的,
魚缸底部加一層不銹鋼網,線徑1毫米,也徑12毫米,兩端5~6厘米,成一個大的凹糟(淘寶25元一平米),一米長的缸分二段(再長可分三段)。魚兒在活動時拉的屎,就會掉到網的下面去了,這樣的屎是整粒整條的,魚兒想啄都啄不到,水質就不會渾濁,就比原來清澈多了。每天早上用鉛絲做成的長釣,把一端的網提起來,正好把魚擋在另一邊,把屎吸走,完了再吸另一邊。每天早上看到好多屎在缸底(吃得多,拉得就多),你就一定會幫魚兒打掃一下衛生了,平時只用增氧泵加氧就可以了(也可以用過濾泵,但水流不能太急,不會把缸底的的屎沖走就行)
⑶ 魚缸底濾四角溢流和三角溢流有什麼不同
沒什麼不同,差不多,三角溢流更加節省魚缸空間而已
⑷ 魚缸三角溢流問題
沒正解,因為缺少必要條件。擋板、魚梳高度取決於要求的水位高度,但水位高度又和飼養種類有關,這點淡水海水,FOT還是SPS都是可能是有不同的。
另外底吸勁頭(你寫盡頭,不估計是錯別字)大小其實又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吸口越小,力集中自然就大,吸口面積越大自然吸力就小。過濾要求的本質是流量匹配,單純增加吸力並無實際價值。
⑸ 怎樣自製簡單的魚缸
十一步驟教您自製魚缸:
第一:選購的玻璃品種及厚度
缸底用1.5厘米的鋼化玻璃,四周用1.2厘米的鋼化玻璃。
第二:採取的加固措施:
(1)缸底採用雙底,取代底部拉筋,既牢固又美觀,且能防止龍魚在底部拉筋上擦傷。外底為1.5厘
米的鋼化玻璃,內底為1厘米的普通玻璃,內底比外底長、寬各小1.2厘米,以留出四個立面玻璃的厚度
。
(2)上部缸沿向下15厘米用雙層拉筋加固,用厚玻璃的下角料即可。豎向拉筋在下,橫向拉筋在上。
魚缸後部拉筋可與上部過濾槽槽底結合,採用單層拉筋即可。
(3)魚缸外側的四個堅楞用深色鋁合金直角材粘合加固,也能起到美化作用。
(4)魚缸四個上角用深色鋁合金槽改制的三角套牢後粘合加固,同時也起到美化作用,也能防止玻璃
尖角扎傷手。
第三:魚缸尺寸:
長:1800-2000mm,視空間大小而定;寬:70mm;高:70mm。加水後水面高50mm,上留20mm空間。
第四:缸內設施布局:
(1)過濾方式:底部過濾+缸內雙側三角溢流側濾+上部過濾。
(2)充氧方式:過濾器出水口設計為三角區反氣舉,另加上部過濾用的沉水馬達(帶充氧,不帶過濾)
。
(3)加熱方式:雙300W電子控溫加熱棒加熱,傾斜45度角放置在過濾器出水口下方及沉水馬達附近。
(4)加大水流方式:除過濾器出水口沖水外,加裝沉水馬達(帶充氧,不帶過濾)。
(5)照明:頂部雙植物燈(紅)+缸底雙水中燈,功率均為30W。
(6)防跳:上拉筋之上靠近缸後部粘上部濾器,長與缸長相當,寬為30厘米,高不超過缸上沿,以方
便蓋缸蓋,底可直接借用拉筋板,即魚缸後部橫向拉筋寬為30厘米。上過濾器前方部分,在拉筋之上平
行加蓋活動的兩塊厚玻璃,其中一塊應將缸的一半扣嚴,略有縫隙也可,一是可防跳,二是可防水分蒸
發;另一塊可留出10厘米的縫隙,以方便投喂及撈起剩餘餌料。
第五:魚缸蓋:
用木工板加工,用深色鋁塑板包飾,最好與底櫥同色,以防潮防變形。缸蓋分為單獨的三塊,最後
面一塊寬與上濾槽同寬,為30厘米,方便掀開清理濾槽;中間一塊寬為25厘米,基本不動,底側平行固定
兩根上部燈。最外面一塊寬為15厘米,經常掀起,以方便餵食、加水及其他日常管理。
第六:魚缸美化:
由於是用於養紅龍,魚缸整體應為黑色調,以突出紅龍的紅色。玻璃膠選用黑膠,魚缸背面、雙側
面及底面均用黑即時貼粘成黑色,底面的黑即時貼可粘於兩層玻璃底之間。魚缸內的兩個三角溢流外擋
板採用雙層粘合玻璃,兩層玻璃之間也粘上黑即時貼,以擋住濾材。魚缸上沿向下15厘米用黑色裝飾板
粘合裝飾。
第七:魚缸擺放放置:
(1)魚缸放於定做的底櫥上,下墊泡沫板防硌,底櫥長:1800-2000mm,視空間大小而定;寬:70mm;
高:60mm。
(2)底櫥放置於一整張木工板之上,並用水平尺找平,應與樓板走向垂直放置,以分散魚缸重量,減
輕樓板壓力。
(3)魚缸應放於少有人走動、龍魚不易受驚嚇的地方。最佳位置為靠東或西牆,且不能有陽光直射,
防止缸內因陽光照射生長綠藻,並且要離電源較近。
第八:魚缸底櫥製作:
可用兩種原材料加工:一是用圓鋼管作六腿支撐,用厚角鐵作橫梁,外包鋁塑板或密度板;二是用硬
木作框架,六腿支撐,外包鋁塑板或密度板。櫥頂面用密度板,並在對准魚缸底部上、下水口處留相應
直徑的圓孔。如用鋁塑板外包,則選用深色的;如用密度板外包則漆成深色的。底櫥後部左側留兩個直徑
5厘米的圓孔,方便電源線及充氧氣頭穿入。為方便底部濾槽放入,底櫥不需要加底,但要加下橫梁加固
,先放置好底部濾槽再放底櫥,最後再放魚缸。底櫥四扇門對開,底濾槽靠底櫥右側放置,左側留出空
間以安裝電源等。
第九:魚缸上濾製作:
上部過濾槽參照上圖模式製作,用普通玻璃,厚度為0.5厘米,尺寸為:長為魚缸內徑長,寬為30厘
米,高不超過缸上沿,過濾槽橫向兩側直接粘於魚缸兩側面玻璃上,後面即為魚缸的後面玻璃,底為魚
缸的後部拉筋。共分六格,自右向左依次為:第一格為上水管孔格,第二格放濾棉,起物理過濾作用,
第三至五格放生化環或生化球,起生化過濾作用,第六格為下水口。第一格、第二格及第六格可略窄,
中間三格要寬,以放置更多的生化濾材。第二格濾棉分多層放置,最上層為粗濾棉,向下根據濾槽深度
依次放幾層細濾棉,各層濾棉之間可用生化環隔開,以方便水下滲。各格上間隔玻璃高度一樣,下間隔
玻璃應依次遞減尺寸,高差為2厘米,下間隔玻璃的底端兩角均磨成三角裝,以躲開魚缸底的玻璃膠,方
便粘合密封。上間隔玻璃離濾槽底1厘米,上、下兩塊間隔玻璃間距2厘米。第一格間隔玻璃上端打一直
徑3厘米的半圓孔,以放置上水管;第一格底面玻璃打一直徑3厘米的上水管孔,內穿2厘米的PVC上水管,
不需粘合密封。下水底孔設在濾槽左側,應留出上側面拉筋的寬度,底孔直徑為2.1厘米,內穿2厘米PVC
下水短管,管底要高於水面,下水落進三角溢流反氣舉區內。
第十:底濾及配套設施製作:
底部過濾槽參照上圖模式製作,實際尺寸為:長1500mm,寬500mm,高400mm。玻璃用厚度1厘米的普
通玻璃。共分五格,第一格放濾棉,起物理過濾作用;第二格至第四格放生化環及生化球,起生化過濾作
用;第五格為儲水槽,內置大流量抽水馬達(3000至4000L/H(升/小時),選用沉水式的。如不是沉水式的
,還需另外在底濾槽壁上打孔穿管,不方便。),以便將過濾後的清水抽回魚缸。抽水馬達的電源接在底
櫥,馬達成出水管與上水管用軟管連接,以方便馬達壞掉後更換。第一格可略窄些,第五格可略寬些。
第一格內濾棉可多層放置,各層濾棉間用生化環或生化球間隔,方便水下滲。下水管出口處套上尼龍襪
用來過濾較大的贓物,方便清洗,以減少濾棉清洗次數。上間隔玻璃與底之間的空隙處塞入濾棉。各格
上間隔玻璃高度一樣,下間隔玻璃應依次遞減尺寸,高差為2厘米。上間隔玻璃離濾槽底1厘米,上、下
兩塊間隔玻璃間距2厘米。具體玻璃尺寸如下:玻璃用厚度0.5厘米的普通玻璃;上間隔玻璃統一為高
46mmX四塊,寬38mm;下間隔玻璃從第一至第四依次高度各減1厘米,即45mm,43mm,41mm,39mm。下間隔玻
璃的底端兩角均磨成三角狀。
在魚缸右側的後部用普通0.5厘米的玻璃隔出三角溢流區。溢流區上間隔玻璃使用雙層玻璃,內夾黑
即時貼,在玻璃上沿打兩個直徑5.5 厘米的半圓孔(也叫溢流孔),用來溢流水面油膜及水面漂浮物,玻
璃高為52厘米(70-1.5-1-1-15=65. 5),寬為40厘米,下端加墊1厘米的玻璃塊以留出下進水空隙;下間隔
玻璃高為48厘米,寬為35厘米,底端兩角磨成三角狀。
在溢流區內缸底上打兩個孔,分別為下水孔和上水孔。下水孔直徑5.5厘米,內穿下水管材加密封墊
後打玻璃膠密封好,下水管直接穿過缸底、底櫥面,接到下濾槽的第一格上方,將水排進下濾槽。下水
管垂直伸下底櫥面後,根據底櫥面與下濾槽的高度粘接適當長度的直徑3厘米的PVC管,然後轉接3變2厘
米的變徑,再轉接2厘米的45度彎頭,最後接2厘米PVC管通到下濾槽第一格濾棉的上方,管端套一尼龍襪
。
上水孔直徑2.1厘米,內穿2厘米PVC上水管,採用缸底內外分別套管粘合、加密封墊並打玻璃膠的方
式加固密封,上水管直接接到上濾槽,經上濾後再將水排進魚缸左側後部的三角溢流反氣舉區(如下圖)
。該溢流區間隔玻璃也是雙層,內夾黑即時貼,底端兩角也磨成三角狀。
上水、下水的兩個孔周圍的玻璃夾層中用玻璃膠密封隔斷,防止水滲進玻璃夾層內。為方便換水,
上水與放水使用同一根管,在上水管橫管位置加一個閥門,豎管位置加一個閥門,外接PVC短管及軟管,
作換水用。換水時,關閉橫管上的閥門打開豎管上的閥門即可。
在三角溢流反氣舉區內填裝生化環,並加裝一個沉水馬達(帶充氧,不帶過濾),以增大水流量。充
氧孔開在間隔玻璃上,孔直徑可略大於充氧口管徑,以方便調整沉水馬達的安裝位置。充氧孔高度視沉
水馬達安裝固定後的充氧口高度而定。充氧口外端與間隔玻璃齊,這樣將沉水馬達藏起來可以防止龍魚
撞傷。
反氣舉的充氧泵選用大功率的,帶兩個氣頭,一個在三角溢流區內,用於增加缸內水的溶氧量;一個
在底濾槽儲水格內,用於為硝化細菌補充充足的氧氣,加快其生長繁殖。充氧泵應安在高於魚缸的位置
,防止水倒流進充氧泵內燒壞電機。
十一:家用魚缸的用電安全:
為了美觀,魚缸總電源插排設在底櫥內。為了安全,在電源插排前加裝漏電保護器,並配備延時電
源及蓄電池,以備停電時加溫、充氧、照明及過濾急用。所有電器開關均設為撳按開關式,避免因頻繁
拔插電源插頭造成漏電、電器損壞等事故。
⑹ 魚缸底過濾 溢流區問題 請大家指教
1.做底過濾 為何要在魚缸底板上打兩個洞 幾乎沒有打一個的
一個洞下水,一個洞靠泵上水。有一個洞的,需要另外接管子上水。
2.底過濾需要兩個泵嗎 一個往底缸吸水 一個負責往主缸抽水嗎?
只需要一個泵上水,當水面高過魚缸擋板的高度時就會自己流到底慮箱內。
3.經常看到三角溢流區 那是和底過濾在一起的嗎? 有什麼作用? 如何設計的
三角溢流區,那個板子就是上述的擋板。
作用跟水壩原理一樣。
4.如果停電 泵不吸水了 水在重力的作用下 會持續灌到底過濾缸里 那樣不就水漫金山了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水壩的左右兩邊和底子是封死的。水泵在底慮的箱子里,揚到缸內,當水面高過水壩,水就流到溢流區,如果停電,那水是無法高過水壩的。
⑺ 魚缸三通溢流管好還是三角溢流好
各有好處,也各有局限。
三通(重)溢流管的好處:
1、安裝簡單
2、老缸改造方便
3、結構緊湊占空間少
三通(重)溢流管的局限:
1、玻璃穿管處一旦滲漏會漏光全缸的水
2、清洗不方便
三角溢流好處:
1、玻璃穿管處滲漏水位只下降到溢流口
2、清洗方便
3、流量更大
三角溢流局限:
1、改裝略復雜
2、占據缸內空間較多
建議如果作海水缸,還是不要用三通(重)溢流管。
⑻ 如何自製魚缸
需要工具:膠槍、玻璃膠、美紋紙、泡沫板、能倚住玻璃不倒的任何物品、膠帶、美工刀。
一、擦拭玻璃,鋪好泡沫。
做魚缸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玻璃要擦乾凈,不能有一點水跡和灰塵。之後要找一個可以依靠的直角位置,放置好泡沫板,泡沫板的尺寸要略大於魚缸底面玻璃。
二、使背面玻璃和底面玻璃連接
把底面玻璃平鋪在泡沫板上,最好是讓底面玻璃能距離牆邊一張玻璃厚的距離,把背面玻璃的一個底邊打上玻璃膠把背面玻璃垂直貼牆放置與底面玻璃粘貼,可以略有一定向後的傾斜度防止翻倒。用手平推底面玻璃與背面玻璃更好的粘粘,用手把玻璃膠抹平,也可以用小水桶,裝水的酒瓶等放在底面上倚住背面玻璃。打膠的時候注意用力均勻盡量不斷膠、不留氣泡就可以了。
三、粘兩個側面
側面的打膠方式是一橫一豎,既要和背面玻璃又要和底面玻璃粘連,在這里千萬不要把玻璃膠打反了。一般是先粘左側面,使其緊靠在背面和底面玻璃上之後,用手抹平玻璃膠,迅速用膠帶固定住背面與側面玻璃,再用同樣的方法來粘另一個側面。
四、上魚缸的正面玻璃
兩個側面粘好並用膠帶固定完之後,可以撤走固定背面玻璃的物品,如果不放心,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在缸外倚住兩個側面玻璃。把正面玻璃的三個邊全部打膠,直接粘在兩個側面的邊緣和底面即可,用手把余膠抹平,並用膠帶固定即可。
⑼ 如何自己製作魚缸
首先確定好一個包邊的不銹鋼框架,然後根據框架的大小裁剪出前後相同,左右內相同,底部一塊容的玻璃,然後使用塗抹玻璃膠發,放置到框架內進行拼接,在上面露天的四個腳上可以使用那種三角卡扣進行再次固定,等膠水干透以後再倒入清水,可以檢查一下密閉性,如果擔心時間長會漏水的話,可以在連介面縫隙里外都塗抹防水塗料進行防水加固。
⑽ 魚缸過濾系統怎麼安裝
過濾器一般由過濾槽、抽水泵和過濾材料組成。工作原理是通過抽水泵將魚缸內的水抽吸到過濾槽中,由過濾槽內的過濾材料進行過濾,過濾材料將水中的有害物質或雜質留在過濾槽內,經過過濾的水再回到魚缸中。
按水流的方向,過濾系統的濾材的設置順序為:進水口→(水泵)→物理過濾→化學過濾→生物過濾→(水泵)→出水口。
舉個栗子,外濾桶的濾材設置(按水流方向):
1、粗濾棉(兩層),包在外濾桶的進水口外,更便於清洗更換。2、生化棉,在前級過濾不良的情況下,吸附有機物達到過濾。3、玻璃環,體積要佔全缸水體積的3~5%,培養硝化細菌。4、粗濾棉(一層),主要是打散、吸附細菌的代謝廢物。
其它種類的過濾設備可參照上述外濾桶進行設置,其它濾材可按實際情況擺放。
過濾系統的濾材所需體積——玻璃環:佔全缸水體積的3~5%;陶瓷環:佔全缸水體積的5~10%;生物球:佔全缸水體積的10%以上(一般僅適用於潮汐式及乾式(滴流)過濾)。
注意:過濾系統一定要24小時連續開著。
1、上部循環過濾(上濾)
放置於魚缸上部,通過潛水泵將水抽入上濾槽內,水流通過過濾棉、生化棉、各種濾材後再由底部的出水管流回到魚缸。
價格低廉、結構簡單、清洗和維護方便,但占空間,影響美觀,不適合草缸。
2、滴流式過濾
說白了就是高級版的上濾,過濾槽的上層為物理過濾室,放置過濾棉、生化棉,下面幾層分別放置生化球、藤棉、玻璃環、石英球、細菌屋等濾材。
過濾效果較好,占空間,影響美觀,水流較大,適合帶蓋的魚缸。
3、背濾及側濾
內部分成幾小格用於放置濾材和循環泵,一邊設有溢流口,當水泵把水從過濾部分抽向魚缸時,魚缸溢出的水通過溢流口流入過濾部分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導下流經各種濾材,水從最後一格通過水泵再次送入魚缸形成循環。
4、底缸過濾
利用一個放置於底櫃的大型濾槽(稱為底缸),通過管道與主缸連接,利用水泵來完成水的循環,濾槽根據尺寸及實際需要分別放置不同的濾材或器材。底缸過濾一般採用溢流的下水方式,分為三角溢流、方形溢流、圓形溢流、三重溢流管溢流、不打孔溢流等多種形式。
美觀,過濾好,但結構復雜,製作成本較高,耗電量也會增加。
5、外濾桶過濾
桶內部分為若干層,每層都可以放置不同的過濾材料,利用桶內或桶外的水泵使水族箱中的水不斷流經桶內的各層濾材,從而達到循環過濾的目的。啟動前一定要保證桶內及進出水管滿水避免有空氣積存。
噪音較低、生化過濾效果好,但物理過濾效果較弱、清洗啟動較繁瑣。
6、外濾桶過濾
外掛過濾器是一種掛在缸壁上使用的半封閉式過濾器,內部設有不同的濾材擺放區域,利用機身自帶的水泵將水族箱內的水吸入過濾器內部並流經各種濾材,達到循環過濾的目的
價格低廉,使用簡便,不適合大魚缸和草缸。
7、內置式過濾(沉水式過濾器)
泵與過濾盒連接在一起並安置在水中使用,在過濾盒內部安放有各種濾材(一般以生化棉為主,可以自己配上多種濾材),用於培菌。
靜音,使用簡便,適用於草缸。
8、生化棉過濾/氣舉動式生化過濾器。
通過增氧泵吹氣到下個生化棉中來造成水流由生化棉的外部向生化棉的內部流動,同時通過氣泵的不斷吹氣,為硝化細菌提供大量的氧分,在流動中將臟物留在生化棉上,再由水中或生化棉上的硝化菌來分解,形成一個生物過濾的環境。
適用於小型魚缸和小型魚類,不適合水草和大魚缸。
反氣舉過濾器就是水流方向與氣流反向相反,能夠解決水溶氧問題,為有益菌(好氧菌)提供充足的氧供應。
9、氣舉和反氣舉過濾氣舉:
工作原理和水妖精相似,在容器底部的氣石出氣,氣泡上升帶動水流,為濾材中的硝化細菌提供了含有氧氣的水和硝化菌生存所需要的營養,從而起到了生物過濾的作用。
反氣舉:內部構造和氣舉基本一樣,底部的吸水口變成了出水口。反氣舉一般放置在上濾的出水口下方,接受上濾的下落出水。
優點:簡潔、高效、使用方便、經濟、很多人DIY。
10、滴漏過濾
是個集成的過濾器,將物理過濾與生物過濾合在一個過濾槽中,過濾槽的上層放置有生化棉、生化石和生化磁環,第二層為生化過濾室,有許多生物過濾球,第三層為活性炭,去除水中的臭味和黃色物質。
設置滴漏的方式:邊角溢流槽(方型或三角型)、側溢流槽、外置溢流槽、溢流管、溢流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