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PLC的常用術語解釋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又稱“高壓液相色譜”、“高速液相色譜”、“高分離度液相色譜”、“近代柱色譜”等。它是在生化和分析化學中常用的柱層析儀。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了HPLC的常用術語解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第一部分色譜曲線
1、色譜圖(chromatogram):色譜柱流出物通過檢測器系統時所產生的響應信號對時間或流動相流出體積的曲線圖,或者通過適當的 方法 觀察到的紙色譜或薄層色譜斑點、譜帶的分布圖。
2、(色譜)峰(chromatographic peak):色譜柱流出
3、峰底(peak base):峰的起點與終點之間的連接的直線
4、峰高(h ,peak height):色譜峰最大值點到峰底的距離(圖1 中的BE)。
5、峰寬(W ,peak width):在峰兩側拐點(圖1 中的F ,G)處所作切線與峰底相交兩點的距離
6、半高峰寬(W h/2 ,peak withd at half height):通過峰高的中點作平行於峰底的直線,此直線與峰兩側相交兩點之間的距離(圖1 中的HJ)。
7、峰面積(A ,peak area):峰與峰底之間的面積
8、拖尾峰(tailing peak):後沿較前沿平緩的不對稱的峰。
9、前伸峰(leading peak):前沿較後沿平緩的不對稱的峰。(又叫伸舌峰、前延峰)
10、假峰(ghost peak):除組分正常產生的色譜峰外,由於儀器條件的變化等原因而在譜圖上出現的色譜峰,即並非由試樣所產生的峰。這種色譜峰並不代表具體某一組分,容易給定性、定量帶來誤差。(又叫鬼峰)
11、畸峰(distrorted peak):形狀不對稱的色譜峰, 前伸峰、拖尾峰都屬於這類。
12、反峰(negative peak):也稱倒峰、負峰,即出峰的方向與通常的方向相反的色譜峰。
13、原點(origin):紙或薄層板上滴加試樣部位的中心點
14、斑點(spot):平面色譜法中,組分在展開和顯譜後呈現近似圓形或橢圓形的色區
15、區帶(zone):在色譜柱、紙或薄層板上被分離組分所佔的區域。
16、復斑(multiple spot):一種組分展開後形成兩個或多個清晰斑點。
17、區帶拖尾(zone tailing):由於物理、化學等作用的影響,一種組分在展開後形成的彗星形狀斑點。
18、基線(base line):在正常操作條件下,僅有流動相通過檢測器系統時所產生的響應信號曲線。
19、基線漂移(baseline drift):基線隨時間定向的緩慢變化。
20、基線雜訊(N,baseline noise):由於各種原因而引起的基線波動。
21、統計矩(moment):色譜流出曲線是組分在檢測器中濃度或質量依時間的統計分布曲線,響應值對應於分布密度。組分在柱內遷移時間r次冪的數學期望稱為流出曲線的r階原點矩。而組分在柱內遷移時間與平均遷移時間差的r次冪的數學期望稱為流出曲線的r階中點矩。
22、一階原點矩(first origin moment):組分在柱內遷移時間的數學期望。當流出曲線為對稱峰時,即為組分的保留時間。
23、二階中心矩( μ2 ,second central moment):二階中心矩為流出曲線的方差。定義為:μ2=E(t-Et)2 式中,E代表平均。
24、三階中心矩(μ3 ,third central moment):定義為:μ3=E(t-Et)3
可以表示流出曲線的不對稱程度。峰形對稱時μ3=0,前伸峰μ3<0,拖尾峰μ3>0.
第二部分分離模式
1、液相色譜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用液體作流動相的色譜法。
2、液液色譜法(liquid liquid chromatography,LLC ):將固定液塗漬在載體上作為固定相的液相色譜法。
3、液固色譜法(liquid solid chromatography,LSC ):用固體(一般指吸附劑)作為流動相的液相色譜法。
4、正相液相色譜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NPLC):固定相的極性較流動相的極性強的液相色譜法。
5、反相液相色譜法(reversed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LC ):固定相的極性較流動相的極性弱的液相色譜法。
6、柱液相色譜法(liquid column chromatography ):在柱管內進行組分分離的液相色譜法。
7、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具有高分離效能的柱液相色譜法。
8、尺寸排除色譜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 ):用化學惰性的多孔性物質作為固定相,試樣組分按分子體積(嚴格來講是流體力學體積)進行分離的液相色譜法。
9、凝膠過濾色譜法:(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水或水溶液作為流動相的體積排除色譜法。
10、凝膠滲透色譜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的體積排除色譜法。
11、親和色譜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 ):用連接在基體上的配位體做固定相,使其與蛋白質或其他大分子發生可逆的高選擇性的相互作用,利用不同親和力進行分離的液相色譜法。
12、離子交換色譜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以離子交換作用分離離子型化合物的液相色譜法。
13、離子色譜法(ion chromatography ):以含有某種特定離子的水溶液作為流動相,流出液通過抑制柱(或不通過抑制柱),在降低流動相背景信號的條件下用於分離離子的液相色譜法。
14、離子抑制色譜法(ion suppression chromatography ):通過調節流動相的PH值來抑制試樣組分的電離,以分離離子型化合物的液相色譜法。
15、離子對色譜法(ion pair chromatography ):用形成離子對化合物進行分離的液相色譜法。16、疏水作用色譜法(hydrophobic interation chromatography ):用適度疏水性的固定相,以含鹽的水溶液作為流動相,借疏水作用分離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液相色譜法。
17、制備液相色譜法(prepara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用能處理較大量試樣的色譜系統,進行分離、切割和收集組分,以提純化合物的液相色譜法。
18、平面色譜法(planar chronatography):在平面介質上進行組分分離的色譜法,也叫平板色譜法。
第三部分 常用術語
M:分子量
MC: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
MeOH:甲醇(methanol)
MS:質譜
h:峰高
HPLC:高效液相色譜
ID:內徑,dC
A:吸收度(式3.1,3.2);也作面積
ACN:乙腈(acetonitrile)
B(%B):二元流動相中的強溶劑(% v/v)
C8,C18:烷基鍵合相的鍵長度(八烷基或十八烷基)
CD:環糊精(cyclodextrin)
CV:變異系數(通常以%表示);式15.3
dC:色譜柱內徑(cm)
dP:顆粒直徑(μm)
DAD:二極體陣列檢測器
EC:電化學(檢測器)
F:流速(ml/min)
FL:熒光(檢測器)
GS:梯度斜度參數(式8.2a);k*=20/GS
IEC:離子交換色譜(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PC:離子對色譜 (ion-paire chromatography)
k:保留因子(式2.4)
k*:梯度洗脫中,k的有效值或平均值(式8.1)
ka,kZ:色譜圖中,首峰(a)和末峰(z)的k值
L:色譜柱長度(cm)
LC-MS:液相色譜-質譜
MTBE:甲基-叔-丁醚(methyl-t-butyl ether)
N:色譜柱塔板數(式2.82.8b)
N:噪音(式3.3,圖3.3)
NARP:非水反相HPLC
NPC:正相色譜
P:色譜柱壓力降(通常以psi表示)(式2.9)
pKa:酸或供質子鹼的酸性常數
PAH:多環芳烴(polyaromatic hydrocarbon)
RS:分離度(式2.1)
RI:折光指數
RPC:反相色譜
S:信號;式3.3;圖3.3;以及由式6.1定義的參數
tD:延遲或滯留時間(min,用於梯度洗脫中);等於VD/F
tG:梯度時間(min)
tR:保留時間(min)(圖2.2);等於tO(1+k)
tRa,tRz:色譜圖中首峰(a)與末峰(z)的保留時間,tR(min)(圖8.6a)
tO:色譜柱死時間(min)(式2.5)
t1,t2:相鄰譜峰1與譜峰2的保留時間(min)
TEA:三乙胺(triethylamine)
THF: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
UV:紫外光譜
VD:延遲或滯留體積(mL);為梯度混合器與色譜柱人口之間的體積(包括混合器的體積)
Vm:色譜柱死體積(mL)(式2.6);Vm為色譜柱內部的流動相體積,不包括附於固定相上的溶劑
Vmax:最大樣品體積(mL)(式13.1)
Va:樣品體積(mL)
w:重量(mg);也作半峰高處的峰寬(min)
wmax:不超載色譜柱的最大進樣量(mg)(式2.17)
wS:色譜柱的飽和容量(mg)(式13.4)
W:峰底寬(min)(圖2.2)
Wth:大進樣量對峰底寬的貢獻(min)(式13.2)
WO:小進樣量的峰底寬(min)
W1/2:半峰高處的峰寬(min)(圖1.1)
a:分離因子,等於k2/k1,其中k2與k1分別為相鄰譜峰2和譜峰1的k值
△tR:tRz-tR(min)
△%B:梯度洗脫期間,%B的變化
ε:摩爾吸收系數
εo:正相HPLC 中溶劑或溶劑混合液的強度
η:粘度(CP)
<<不常有符號>>
A,B,C:式2.11中的常數;數值A,B與C隨k值而變化,但改變 其它 條件或溶質時基本不變
A,B,C:式2.10中的常數;數值A,B與C隨條件和樣品而變化
A,B,C:式2.10a中的常數;數值A,B與C隨條件和樣品而變化
C:譜峰最大值處的濃度(mol/L)
CO:注入樣品中溶質的濃度(mol/L)
GI:化學電離(MS)
DGA:N,N-二甲基-1-萘醯胺;(也作二甲基苯胺dimethylaniline)
EI:電子電離(MS)
ELS:蒸發光散 射擊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EtOAc: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FAB:快速原子轟擊(MS)
FD:場解吸附(MS)
h:摺合板高,等於H/dP(式2.11)
HB:羥基苯甲酸(hydrxybenzoic acid)(圖7.8,7.17與7.19)
HFBA:七氟丁酸(hyptafluorobutyric acid)
IPA:異丙醇(isopropanol)
kW:以水作為流動相的k值(式6.1)
LCEC:液相色譜電化學檢測器
LD:激光解吸(MS)
LSIMS:液態二級離子質譜
MALDI: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
MP:對羥苯甲酸甲酯
[P-]m:流動相中離子對試劑P-的濃度(mmol/L)
PAD:脈沖電流分析檢測器
PBP:極性鍵合相
PD:等離子解吸(MS)
PP:對羥苯甲酸丙酯
PTH:乙內醯苯硫脲
R+,R-:分別為陰離子與陽離子離子交換色譜柱中的荷電功能基困(式7.4和7.5[如-N(CH3)3+和-SO3-]
RF:響應因子
TBA+:四丁基銨離子
tBME:見MTBE
TMS:三甲基硅烷(trimethylsilyl;也為C1)
TNB:1,3,5-三硝基苯(1,3,5-trinitrobenzene)
TOF MS:時間飛行質譜
TSP:熱噴霧(MS)
u:流動相通過色譜柱的速度(cm/s);等於L/to
V:峰底寬(mL)
Vc:色譜柱內峰展寬對V的貢獻;也作小樣品量峰底寬(mL)(式2.16)
VR:保留體積(mL)
W:峰寬(min)(式2.12)
Wc,WS,:分別為色譜柱,進樣器,連續管和流通池對W的貢獻(min)
Wlc,Wfc:(式2.12)
X,X1,:無特徵結構的溶質(圖7.8,7.17和7.19)
X2,X3
XB:流動相中的B溶劑的摩爾分數
V:摺合速度,等於udp/Dm(式2.11)
б:高斯曲線的標准偏差;等於峰底的1/4
ι:檢測器響應時間常數(S)
φ:流動相中B溶劑的體積分數;等於0.0
2. 凝膠過濾色譜出峰少怎麼辦我用的流動相是0.02mold的醋酸鈉溶液,pH5.0.
看看是不是柱子堵上了,用色譜異丙醇沖洗,我們這有賣的
3.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流動相和固體相哪個極性大
根據流動相和固定相相對極性不同,液相色譜分為正相色譜和反相色譜。流動相極性大於固定相極性的,稱為反相色譜。固定相極性大於流動相極性的,稱之為正相色譜。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系統由儲液器、泵、進樣器、色譜柱、檢測器、記錄儀等幾部分組成。儲液器中的流動相被高壓泵打入系統,樣品溶液經進樣器進入流動相,被流動相載入色譜柱(固定相) 內,由於樣品溶液中的各組分在兩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在兩相中做相對運動時,經過反復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過程,各組分在移動速度上產生較大的差別,被分離成單個組分依次從柱內流出,通過檢測器時,樣品濃度被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記錄儀,數據以圖譜形式列印出來。
原理:分配系數與組分、流動相和固定相的熱力學性質有關,也與溫度、壓力有關。在不同的色譜分離機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譜法為吸附系數,離子交換色譜法為選擇性系數(或稱交換系數),凝膠色譜法為滲透參數。但一般情況可用分配系數來表示。
在條件(流動相、固定相、溫度和壓力等)一定,樣品濃度很低時(Cs、Cm很小)時,K只取決於組分的性質,而與濃度無關。這只是理想狀態下的色譜條件,在這種條件下,得到的色譜峰為正常峰;在許多情況下,隨著濃度的增大,K減小,這時色譜峰為拖尾峰;而有時隨著溶質濃度增大,K也增大,這時色譜峰為前延峰。因此,只有盡可能減少進樣量,使組分在柱內濃度降低,K恆定時,才能獲得正常峰。
色譜:(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也叫高壓液相色譜(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速液相色譜(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分離度液相色譜(high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或Efficient liquid chromatographyspectrometry。是在經典液相色譜法的基礎上,於60年代後期引入了氣相色譜理論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它與經典液相色譜法的區別是填料顆粒小而均勻,小顆粒具有高柱效,但會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壓輸送流動相,故又稱高壓液相色譜。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稱為高速液相色譜。
高效液相色譜是目前應用最多的色譜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譜系統由流動相儲液體瓶、輸液泵、進樣器、色譜柱、檢測器和記錄器組成,其整體組成類似於氣相色譜,但是針對其流動相為液體的特點作出很多調整。HPLC的輸液泵要求輸液量恆定平穩;進樣系統要求進樣便利切換嚴密;由於液體流動相粘度遠遠高於氣體,為了減低柱壓高效液相色譜的色譜柱一般比較粗,長度也遠小於氣相色譜柱。HPLC應用非常廣泛,幾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個領域。
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時,液體待檢測物被注入色譜柱,通過壓力在固定相中移動,由於被測物種不同物質與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質順序離開色譜柱,通過檢測器得到不同的峰信號,最後通過分析比對這些信號來判斷待測物所含有的物質。高效液相色譜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廣泛的應用於化學和生化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譜從原理上與經典的液相色譜沒有本質的差別,它的特點是採用了高壓輸液泵、高靈敏度檢測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適於分析高沸點不易揮發、分子量大、不同極性的有機化合物。
主要類型:
液固吸附色譜:
分離原理 液固色譜是基於各組分吸附能力的差異進行混合物分離的,其固定相是固體吸附劑。
固定相 ;吸附色譜固定相可以分為極性和非極性兩大類。
流動相 ;流動相要求:選用的溶劑應當與固定相互不相溶,並能保持色譜柱的穩定性。選用的溶劑應有高純度,以防所含微量雜質在柱中積累,引起柱性能的改變。選用的溶劑性能應與所使用的檢測器相匹配,如果使用紫外吸收檢測器,就不能選用在檢測波長下有紫外吸收的溶劑;若使用示差折光檢測器,就不能用梯度洗脫。選用的溶劑應對樣品有足夠的溶解能力,以提高測定的靈敏度。選用的溶劑應具有低的黏度和適當低的沸點。應盡量避免使用具有顯著毒性的溶劑,以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
應用:液固色譜是以表面吸附性能力為依據的,所以它常用於分離極性不同低的化合物,也能分離那些具有相同極性基團,但數量不同的樣品。
液液分配色譜:
分離原理 ;分配色譜法的原理與液液萃取相同,都是分配定律。
固定相 ;分配色譜固定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惰性載體,另一部分是塗漬在惰性載體上的固定液。
流動相 ;分內色譜中,要求流動相盡可能不與固定液互溶。
應用 ;既能分離極性化合物,又能分離非極性化合物。由於不同極性鍵合固定相的出現,分離的選擇性可得到很好的控制。
鍵合相色譜:
分離原理 :正鍵合相色譜分離遠離:使用的是極性鍵和固定性,溶質在此類固定相上的分離機理屬於分配色譜。
反鍵合相色譜分離原理:使用的是極性較小的鍵合固定相,其分離機理可用疏溶劑作用理論來解釋。
固定相 ;按極性大小可分為非極性、弱極性、極性化學鍵合固定相三種。
流動相:正鍵合相色譜中,採用和反相液液分配色譜相似的流動相,流動相的主體成分為己烷或庚烷。反相鍵合相色譜中,流動相採用和反相液液分配色譜相似的流動相,主題為水。
應用:正鍵合相色譜法的應用:多用於分離各類極性化合物如染料、炸葯、多巴胺、氨基酸等;反鍵合相色譜法的應用:由於操作簡單,穩定性和重復性好,該方法已成為一種通用型液相色譜分析方法。在生物化學、醫葯研究、食品分析和環境污染分析等多個領域有了很大的應用和發展。
凝膠色譜:凝膠色譜又稱分子排阻色譜,它是按照分子尺寸大小順序進行分離的一種色譜方法。凝膠色譜法的固定相凝膠是一種多孔性的聚合材料,有一定的形狀和穩定性。根據所用流動相的不同,凝膠色譜法可以分為兩類:即用水溶劑做流動相的凝膠過濾色譜法(GFC)與用有機溶劑如四氫呋喃做流動相的凝膠滲透色譜法(GPC)。
4. 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及應用的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特點
一、與經典液相(柱)色譜法比較
二、與氣相色譜法比較
三、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優點
四、高效液相色譜方法發展簡介
第二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分類
一、按溶質在兩相分離過程的物理化學原理分類
二、按溶質在色譜柱洗脫的動力學過程分類
第三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應用范圍和局限性
一、應用范圍
二、方法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譜儀簡介
第一節 流動相及儲液罐
一、儲液罐
二、流動相脫氣
第二節 高壓輸液泵及梯度洗脫裝置
一、高壓輸液泵
二、輸液系統的輔助設備
三、梯度洗脫裝置
第三節 進樣裝置
一、停流進樣裝置
二、六通閥進樣裝置
三、自動進樣器
第四節 色譜柱
一、柱材料及規格
二、柱填料
三、保護柱
四、柱連接方式
五、柱溫控制
第五節 檢測器
一、檢測器的分類和響應特性
二、紫外吸收檢測器
三、折光指數檢測器
四、電導檢測器
五、熒光檢測器
六、蒸發光散射檢測器
第六節 色譜數據處理裝置
一、微處理機
二、色譜工作站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液固色譜法和液液色譜法
第一節 分離原理
一、吸附系數
二、分配系數
第二節 固定相
一、液固色譜固定相
二、液液色譜固定相
第三節 流動相
一、表徵溶劑特性的重要參數
二、液固和液液色譜的流動相
第四節 二元溶劑體系中液固和液液色譜的保留規律
一、溶質保留值的基本方程式
二、液固色譜的保留值方程式
三、液液色譜的保留值方程式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鍵合相色譜法
第一節 分離原理
一、正相鍵合相色譜法的分離原理
二、反相鍵合相色譜法的分離原理
第二節 固定相
一、鍵合固定相的制備及分類
二、鍵合固定相的性質
三、使用鍵合固定相應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 流動相
一、溶劑的選擇性分組
二、在鍵合相色譜中選擇流動相的一般原則
三、改善色譜分離選擇性的方法
四、多元混合溶劑的多重選擇性
五、溶質保留值隨溶劑極性變化的一般保留規律
六、用線性溶劑化自由能關系(LSER)來表徵反相液相色譜中溶質的
保留值方程式
第四節 新型高效液相色譜的固定相和流動相
一、新型高效化學鍵合固定相
二、化學鍵合固定相分類方法簡介
三、整體色譜柱
四、超熱水流動相
第五節 離子對色譜法
一、分離原理
二、固定相、流動相和對(反)離子
三、影響離子對色譜分離選擇性的因素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梯度洗脫
第一節 基本原理
一、等度洗脫
二、梯度洗脫
第二節 影響梯度洗脫的各種因素
一、梯度洗脫時間(?t???G)對分離的影響
二、強洗脫溶劑組分B濃度變化范圍的影響
三、梯度陡度對保留值的影響
四、柱溫變化對保留值的影響
五、梯度洗脫程序曲線形狀的影響
六、影響梯度洗脫的其他變數
第三節 優化梯度洗脫的方法
一、建立梯度洗脫方法的一般步驟
二、梯度洗脫中的實驗條件
第四節 梯度洗脫的圖示方法
一、二元溶劑梯度洗脫
二、三元溶劑梯度洗脫
三、四元溶劑梯度洗脫
四、用極坐標和球面坐標描述梯度洗脫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體積排阻色譜法
第一節 分離原理
一、分布系數
二、體積排阻色譜法的特點
第二節 固定相
一、固定相的分類
二、凝膠固定相的特性參數
三、凝膠色譜柱的制備及譜圖特點
第三節 流動相
一、凝膠滲透色譜的流動相
二、凝膠過濾色譜的流動相
第四節 凝膠滲透色譜法測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一、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測定的意義
二、凝膠滲透色譜圖的解析及數據處理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表徵液相色譜柱填充性能的重要參數
一、總孔率
二、柱壓力降
三、柱滲透率
第二節 高效液相色譜的速率理論
一、影響色譜峰形擴展的各種因素
二、范第姆特方程式的表達及圖示
第三節 諾克斯方程式
一、描述色譜柱性能的摺合參數
二、諾克斯方程式
第四節 色譜柱操作參數的優化
一、三個柱操作參數的表達式
二、HPLC中實用柱操作參數的優化
三、柱操作參數優化的圖示表達方法
第五節 「無限直徑」效應和柱外效應
一、「無限直徑」效應
二、柱外效應
第六節 超高效液相色譜
一、超高效液相色譜的理論基礎
二、實現超高效液相色譜的必要條件
三、超高效液相色譜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條件的優化
第一節 高效液相色譜中色譜參數的相關性
一、色譜參數的分類
二、色譜參數的相關性
第二節 色譜分離條件優化標準的選擇
一、難分離物質對的峰對分離優化標准
二、整體色譜圖的優化標准
第三節 色譜響應函數和色譜優化函數
一、Morgan和Deming提出的色譜響應函數
二、Watson和Carr提出的色譜響應函數
三、Glajch和Kirkland提出的色譜優化函數
四、Berridge提出的色譜響應函數
第四節 色譜分離條件的優化方法
一、單純形法
二、窗圖法
三、混合液設計實驗法
四、重疊分離度圖法
五、等強度洗脫和梯度洗脫的優化圖示法
第五節 優化HPLC分離的計算機輔助方法
一、實驗設計系統
二、人工智慧系統
第六節 高效液相色譜專家系統簡介
一、專家系統的組成
二、專家系統的使用方法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微柱液相色譜法
第一節 方法簡介
一、微型柱的分類
二、微柱液相色譜法的優點和缺點
第二節 基本理論
一、柱外效應
二、管壁效應
三、稀釋效應
四、分離阻抗
第三節 儀器裝置
一、輸液泵系統
二、進樣系統
三、柱系統
四、檢測器系統
五、連接管和接頭
第四節 微柱的制備
一、評價微柱性能的重要參數
二、影響微柱分離效率的相關參數
三、微柱的制備方法
第五節 微柱液相色譜的新技術
一、納米液相色譜技術
二、超高壓液相色譜技術
參考文獻
第十章 二維高效液相色譜法
第一節 描述分離體系效能的參數
一、峰容量
二、信息量
第二節 二維高效液相色譜的技術功能
一、切割功能
二、反沖洗脫功能
三、痕量組分的富集功能
第三節 二維高效液相色譜的流路系統
一、多通路切換閥
二、二維高效液相色譜的流路系統
第四節 二維高效液相色譜在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建立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驟和實驗技術
第一節 樣品的性質及柱分離模式的選擇
一、樣品的溶解度
二、樣品的分子量范圍
三、樣品的分子結構和分析特性
第二節 分離操作條件的選擇
一、容量因子和死時間的測量
二、色譜柱操作參數的選擇
三、樣品組分保留值和容量因子的選擇
四、相鄰組分的選擇性系數和分離度的選擇
第三節 高效液相色譜法的實驗技術
一、溶劑的純化技術
二、色譜柱的裝填技術
三、色譜柱的平衡、保護與清洗、再生技術
四、梯度洗脫技術
五、色譜柱前和柱後的衍生化技術
六、樣品的預處理技術
參考文獻
符號表
5. 那些HPLC色譜柱可以用純水
你問的應該是反相色譜抄柱,因為凝膠過濾用純水相是司空見慣的。
Agilent的Bonus系列,Aichorm的Aqua系列,都是可以做純水相的。
但你如果只是考慮梯度起點的高水相比例,那就不必了,普通的C18、C8都可以用純水相短時間沖洗,不超過10個柱體積,是沒什麼問題的。
6. 液相色譜出現倒峰是怎麼回事
用了非流動相或者與流動相不同酸度溶劑溶解樣品,會出現倒峰現象。可以換個溶劑嘗試。
液相色譜是其特點是以液體作為流動相,固定相可以有多種形式,如紙、薄板和填充床等。在色譜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區分各種方法,根據固定相的形式產生了各自的命名,如紙色譜、薄層色譜和柱液相色譜。
經典液相色譜的流動相是依靠重力緩慢地流過色譜柱,因此固定相的粒度不可能太小(100μm~150μm左右)。
分離後的樣品是被分級收集後再進行分析的,使得經典液相色譜不僅分離效率低、分析速度慢,而且操作也比較復雜。直到20世紀60年代,發展出粒度小於10μm的高效固定相,並使用了高壓輸液泵和自動記錄的檢測器,克服了經典液相色譜的缺點,發展成高效液相色譜,也稱為高壓液相色譜。
(6)凝膠過濾hplc流動相擴展閱讀
離子交換色譜通常用離子交換樹脂作為固定相。一般是樣品離子與固定相離子進行可逆交換,由於各組分離子的交換能力不同,從而達到色譜的分離。
離子交換色譜法是新發展起來的一項現代分析技術,已廣泛用於氨基酸、蛋白質的分析,也適合於某些無機離子。
凝膠色譜法既適用於水溶液的體系,又適用於有機溶劑的體系。當所用的洗脫劑為水溶液時,稱為凝膠過濾色譜,其在生物界的應用比較多;採用有機溶劑為洗脫劑時,稱為凝膠滲透色譜,在高分子領域應用較多。
液相色譜所用基本概念:保留值、塔板數、塔板高度、分離度、選擇性等與氣相色譜一致。液相色譜所用基本理論:塔板理論與速率方程也與氣相色譜基本一致,但由於在液相色譜中以液體代替氣相色譜中氣體作為流動相,而液體和氣體的性質不相同。
此外,液相色譜所用的儀器設備和操作條件也與氣相色譜不同,所以,液相色譜與氣相色譜有一定的差別。
7. 凝膠過濾色譜 與凝膠滲透色譜的區別是什麼
凝膠色譜以水為流動相的稱作凝膠過濾色譜,以有機溶劑為流動相的,稱作凝膠滲透色譜。
8. 用凝膠滲透色譜(GPC),其中用水作為流動相
先糾正一下,凝膠滲透色譜(GPC)是以有機溶劑為流動相的,用水做流動相的叫凝膠過濾色譜(GLC),兩者都是分子排阻色譜。
用水做流動相的凝膠色譜,通常用來分析蛋白質、多肽(一般用buffer做流動相),如果你想做這方面的分析,成本可能比較高,主要是柱子很貴,比較常見的如TSK的柱子,一般都要上萬,柱子比較嬌氣,很容易損壞。
不知道你在哪個城市,一般在生物製品研究所、血液製品研究所、比較大的防疫站、相關產品的葯廠等單位有使用,可以和當地的類似單位聯系,如果項目是人家現成的,檢測樣品批量也多的話,單價應該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