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神奇的毛細管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神奇的毛細管大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准備:
1、毛巾、海綿、布、餐巾紙、香煙、粉筆、磚頭、馬糞紙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鐵釘、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境
教師無意中打翻一杯水,問:
1、「誰能幫老師把水弄乾凈?」(小朋友幫忙拖地、用抹布抹)
2、「說一說剛才的水都到哪兒去了?」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棉花、紙、植物等。)
二、幼兒探索實驗
1、請你把桌上的東西慢慢地放進水裡,你發現了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教師提問:「抹布為什麼會吸水?」(幼兒討論)
3、蔬菜會吸水嗎?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蘿卜吸水的原因
教師總結:像抹布之間細小的縫或者是蔬菜中的細小的管子就叫毛細管。
三、遷移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什麼地方存在著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直觀地感受「毛細現象」。
2、培養合作探究能力、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
【活動准備】
1、毛巾、海綿、布、皺紋紙、紗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紅色顏色水,燒杯、細管、放大鏡等。
3、事先把白菜的根莖部放入紅色水中。
4、把餐巾紙的一端用膠帶固定在厚紙板上,用紅色水筆在餐巾紙另一端1/4處畫一個紅點。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初步感知毛細現象。
1、觀察實驗——會吸水的紙
(1)激發興趣:今天,老師要跟小朋友來玩游戲。你們看,我帶來了什麼?(水、一張有紅點的餐巾紙)一杯水和一張有紅點的餐巾紙。好,聽好我的問題,如果我把這張餐巾紙的下面一部分浸到水中,猜猜看,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討論討論。
(2)幼兒猜測。
(3)教師實驗,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有沒有猜對呢?我來試試看,請你睜大你的小眼睛,看仔細了。(教師實驗:看,水在,,?看紅點,,?)你看到了什麼?那紅點呢?你能說說紅點慢慢變大的過程嗎?(水順著皺紋紙自己向高處爬,並帶著顏色向上擴散)。
2、觀察、操作——會爬高的水
A、觀察「毛細管」。
(1)師:我們發現水自己順著餐巾紙向上爬起來了,而且帶著紅點慢慢往上面散開。這是為什麼呢?會不會是餐巾紙裡面藏著什麼秘密呢?
(2)引導幼兒用放大鏡觀察紙。
師:在你們的桌子下面老師為你們准備了餐巾紙和放大鏡,我們用放大鏡來幫忙,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3)幼兒觀察,教師巡迴指導。(如果有的孩子不會用放大鏡,教師進行指導,提醒他們放大鏡和餐巾紙的距離拉遠一點看)
(4)交流觀察結果。
師:剛才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餐巾紙,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小結:餐巾紙有很多很小很小的洞洞(空隙),這些很小很小的洞洞(空隙)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毛細管」。(一起說「毛細管」)
B、水爬高實驗。
(1)師:原來餐巾紙里藏著許多毛細管,這些毛細管有什麼本領呢?我為大家准備了一些管子,就像毛細管一樣很細很細,我們就用它來做一個實驗。把它慢慢地放到紅顏色的水裡,然後仔細的觀察,看看會發生什麼有趣的現象。
(2)幼兒實驗。
(3)討論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紅色水怎麼樣了呀?(紅色水順著毛細管自己爬上來了)。
(4)教師驗證。
師:我們都發現紅色水順著毛細管自己爬上來了。是不是這樣的呢?吳老師也試了一試,一起來看我的實驗。(播放視頻)哎呀,你們看,紅色水真的自己順著毛細管爬上來了,真神奇!
(3)教師總結:(出示剛才做過的一端有黑點的皺紋紙)原來餐巾紙里藏著許多毛細管,有了這些毛細管,水才會順著毛細管自己爬上來,餐巾紙才能吸水。
二、玩一玩——繼續探究毛細現象。
1、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玩一玩,探究毛細現象。
(1)交代要求。
師:那還有什麼東西也有毛細管,能吸水呢?後面的桌子上有很多東西,等會我們五人一組,把它們放到水裡玩一玩。看看它們能不能吸水,還要想一想是為什麼。玩好以後,把你們的發現記錄在這張表上。每組一張表,你們自己商量,由一位小朋友負責記錄。好,我們來看一下這張記錄表。(出示記錄表,講解)你們知道上面的標記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說說看。(一一認識標記)如果它能吸水,就在後面打一個勾,如果不能吸水,就畫一個叉。聽明白了嗎?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展示記錄表,交流:
A、你玩了什麼材料?能吸水嗎?為什麼?
B、這是第#組的記錄表,誰來介紹一下。(你是第幾組的?你來介紹一下你們組的記錄表)
(4)師幼小結(記錄表:邊說邊用出示圖片,分類總結):剛才我們發現,把毛巾、海綿、紗布、棉花放過進水裡以後,它們能吸上水,這是因為它們裡面都有「毛細管」,有的「毛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毛細管」,水才會自己順著毛細管向高處爬,毛巾、海綿、棉花、紗布才會吸水。像這樣,物體通過自己身上的毛細管能夠吸水的現象,我們就叫做「毛細現象」。而玻璃和塑料片放進水裡以後,不能吸水,是因為它們裡面沒有毛細管。
2、觀察:會吸水的白菜。
(1)教師將前一天做的實驗(白菜的莖部放入有顏色的水中)觀察變化,引導幼兒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
師:這毛細管可真神奇。那你知道,植物裡面有沒有毛細管呢,能不能吸水呢?誰來猜猜看。(幼兒猜測)
(2)幼兒觀察,講述。
師:昨天呀,老師把白菜的根放到了紅顏色的水中,看看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
白菜的根部在慢慢變紅了。咦,這是為什麼呢?(引導幼兒用毛細現象來解釋)白菜的莖有很多毛細管,放到紅色水裡以後,紅色水就順著毛細管自己爬上去了,所以白菜的莖會變紅。
(3)師小結:哎,其實,植物的根莖葉中都有毛細管,它們就是通過這些毛細管把水和養料傳送到身體的各個地方,這樣植物才能長大。這也是毛細現象。
三、看一看——經驗遷移。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毛細現象呢!你發現了嗎?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幼兒討論、交流)
2、觀看生活的毛細現象視頻。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老師也發現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邊看邊講解:我們給花兒澆水。咦?水呢?哦,原來是讓泥土裡面的毛細管吸進去了,然後,植物再通過自己身上的毛細管到泥土裡面去吸收水分;哎呀,桌子上打翻水了,哎,趕緊拿毛巾來擦乾,因為毛巾裡面有很多毛細管,能把水吸掉;毛筆吸墨、排筆吸水,毛細現象非常明顯;用鋼筆寫字的時候,鋼筆漏水了,不要緊,可以用粉筆吸干;這是畫家在畫畫呢!看,墨水畫到紙上,能很快被水吸收了,這也是毛細現象)
師:原來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有毛細管,遇到了水能發生毛細現象。而且呀,告訴你們聽一個秘密哦,毛細現象還能幫我們裝飾花朵呢。
3、怎樣讓白色花變彩色花。
(1)(出示用白花變的彩色花)師:你們看,這朵紙花本來是白色的,我讓紙裡面的毛細管來幫忙吸了紅色水,把它變成了一朵紅色花。漂亮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呀?好,每個人找一個空的地方去玩一玩吧。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結束:師:小朋友過來,到老師這里來。哎呀,你的紅色花做的真漂亮。哎呀,有的小朋友的花爛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問題我們留到下次再來研究吧。現在拿著你的彩色花,到外面去玩吧!
㈡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水是怎麼變臟的。
2、有初步的環保意識,知道愛護水資源一些方法。
活動准備:
1、清水和污水各一缸,兩條金魚
2、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初步了解河流生病的原因。
師:小朋友們都聽過《小紅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你們聽過關於河流的故事嗎?今天老師來講《河流生病了》的故事。聽完後請說小朋友們說一說這個故事講了什麼?
(出示課件,教師講述故事)。
二、看圖回答問題
1、在河流的旁邊住著誰?河流的水怎麼啦?
2、河裡的鴨子和魚還喜歡河流嗎?
3、為什麼說河流生病了?
4、後來,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
請個別幼兒回答,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回答問題。
三、做實驗:小魚的家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看一看小魚喜歡生活在哪裡?請看這里有兩盆水有什麼不同?
出示金魚提問:誰來了,我們把這兩條小魚分別放在這兩盆水中,看看清水裡的小魚和污水裡的小魚會有什麼不同?
我們應該怎麼做?(把小魚救出來)瞧,小魚又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教師小結:所以說,清水能用,人能喝,魚兒能生活;污水不能用,人不能喝,魚兒、蝦等動物也不能生活。
四、討論水怎麼變臟的
提問:你們知道水是怎麼變臟的嗎?
我們一起來看這兩幅。想一想你們喜歡哪一幅圖?
你們還見過什麼地方的污水流到了河裡,使水變臟了?
你家附近的河水臟不臟?你看見水面上有什麼?。
五、討論怎樣使水變得清潔
師:河水變臟了,我們吃的是臟水,用的是臟水,這樣會發生什麼問題呢?
幼兒討論。
提問:我們怎樣才能使水變得不臟呢?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把臟東西扔進河裡,有的小朋友說又不是我扔的,不關我的事,這樣做對嗎?應該怎麼做呢?
教師小結: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從今天起我們大1班的小朋友就來當環保小衛士去檢查我們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有沒有垃圾。好了,小衛士們,我們出發吧。
活動目標
1.感知不銹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准備
1.人手一把不銹鋼的勺子。
2.師幼玩過照鏡子的游戲(師:鏡子、鏡子在哪裡?幼:鏡子,鏡子在這里)。
3.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過程
游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游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游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的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啟發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嗎?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啟發和小結。
師:鏡子里也有個你,你們倆一模一樣嗎?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評析:此環節以游戲的方式導入教學活動,讓幼兒輕松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有效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為下一環節中幼兒自主操作探究、獲取新經驗,做鋪墊。)
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秘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不過,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准備了這些不銹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現在就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現什麼。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現了什麼?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評析:第一次操作環節,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究和表達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呢?老師這里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這兩個字長得什麼樣?好玩嗎?這個字讀「ao」,這個字讀「tu」,它們用來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師手指勺子不同的兩個面,教幼兒說出名稱。
(評析:漢字的出現,能成為幼兒進一步自主學習的「支架」,有利於孩子梳理經驗,更清晰地表達,並在下一環節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觀察和探究。)
4.集體猜想並記錄。
師: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現時一定能說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的人像。(正立、倒立、變扁、變長等)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對於幼兒的反饋不給予評判,而是讓幼兒發現自己與同伴的意見分歧,從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慾望。同時,也有利於幼兒形成客觀、嚴謹的科學態度。)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現了什麼?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啟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為什麼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這是因為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鏡子里的你並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生了有趣的變形現象。人們還特意製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叫做哈哈鏡。
(評析:一切科學現象的背後,都包含著科學概念、科學原理。我們在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同時,也應鼓勵幼兒大膽思考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這一環節中的提問帶有挑戰性,教師並不急於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傾聽、不斷啟發,讓幼兒在新舊經驗的碰撞中領悟其中的奧秘。)
觀察圖片,了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途。
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裡見過?
老師有一雙愛發現的眼睛,看看我發現了什麼。為什麼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麼樣的?猜猜有什麼用?
2.小結。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里藏著的哈哈鏡,還認識了凸出來的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麼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現的眼睛,所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評析:科學與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科學只有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才能展現魅力。因此教師力求不讓教學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學學習走出課堂即終止的尷尬,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知道:科學就在身邊,只要有善於觀察發現的眼睛,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二、活動准備:塑料袋、
三、教學活動:
1、回憶故事《空氣空氣你在哪兒?》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裡有什麼?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麼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證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四、小結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水變干凈了
二、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干凈。培養幼兒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裝滿臟水的容器、干凈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五、活動過程
引入:猜謎語。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
(1)水能洗衣服。
(2)水能澆花、養魚。
(3)水能洗澡、洗臉。
(4)水能做湯、煮稀飯。
探究的問題:這里有一盆很臟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干凈?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臟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干凈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凈了。
試一試,怎樣把水變干凈。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臟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還是很臟。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瓶子里的水還是很臟,紗布上也有點臟。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點變干凈了。
(4)我把一條干凈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臟水倒進去,水變干凈一點但毛巾變臟了。
說一說,為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臟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干凈一點。
(3)毛巾有許多毛毛,能粘住臟水裡的泥,所以水變得有些干凈了。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干凈?
(1)我把毛巾疊起來變成兩層,放在瓶子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又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一條毛巾上,把瓶子里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我再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二條毛巾上,把瓶子里又有點干凈的水倒進去,再流到新瓶子里的水又干凈了一些。最後,我在瓶子上放了5條毛巾,把瓶子里過濾4遍的水倒進去,流出來的水已經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2)我把兩條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里的臟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干凈一點了。我拿走用過的毛巾,重新放上兩條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過濾一遍的水倒進去,水又干凈一些。最後我換了6次毛巾,水變得非常干凈、透明了。
畫一畫自己的實驗過程。
六、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用毛巾過濾時不應用手擰,要讓臟水慢慢從毛巾中滴人到干凈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於幼兒觀察比較。
3.將臟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兒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嚴,防止臟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響實驗效果。
4.可將過濾出來的水,反復倒在毛巾上,進行過濾。
5.為便於操作,可將紗布縫在鐵絲圈上。紗網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的關系。
教案准備:
1、帶領幼兒搜集小動物過冬的圖片資料
2、小動物過冬課件
教案過程:
1、激發幼兒興趣,談話導入課題。
"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天,天氣寒冷)
"看一看,冬天人們是怎樣過冬的?"(穿棉衣、安裝取暖設備、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煉等)
2、引發課題"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談話導入:人們有這么多的好辦法過冬,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里是怎樣過冬的呢?
⑴幼兒根據日常觀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不予評論。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很多動物過冬的辦法,那麼究竟小動物們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呢?老師有一些小動物過冬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⑵幼兒看圖片:
提問討論:A:圖片上有哪些小動物;
B:這些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教師重點講解,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有幾種:冬眠過冬、換上厚厚的毛過冬、貯食過冬,冬眠過冬的有蛇、烏龜、青蛙、刺蝟;換上了厚厚的毛過冬的有兔子、松鼠;貯食過冬的有螞蟻
C:"你還知道其它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狗熊是冬眠過冬,大雁和候鳥是南飛過冬的等
3、鞏固、豐富幼兒對動物過冬的認識
觀看動物過冬課件,提問:冬眠過冬的有哪些動物?換上厚厚毛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貯食過冬的有哪些動物?
4、了解動物與季節的關系,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動物們為什麼會有各自不同的過冬方法?"(保護自己生存,適應季節的變化)
"假如這些動物不想法過冬,那將會怎樣?"(凍死、餓死)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天然「膠水」――水
二、活動目標
通過周圍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使幼兒感知身邊濕的物品與乾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養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盤子、水、樹葉、花瓣、小紙片、熊貓紙片、布、毛線、塑料布、地毯、吹塑紙剪成的各種圖形、手套、盤子、用布剪成的各種面具、畫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動過程
試一試:哪張紙片能吹動起來?
方盤子里放干紙片,圓盤子里放濕紙片。
(1)乾的紙片容易被吹起。
(2)濕的紙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問題。
(1)熊貓能站在指尖上嗎?
①在手上蘸點水就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②乾的熊貓紙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濕兩種不同手套有什麼感受?
①濕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脫。
②乾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脫。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現象。
(1)褲子尿濕後不易脫下來。
(2)下雨淋濕衣服後也不易脫下來。
(3)洗澡後馬上穿衣服會很難穿。
畫一畫:把自己探索的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六、拓展思路
雨後讓幼兒做值日生,感知濕的落葉粘在地上不好掃,也不容易吹走,請幼兒提出解決的辦法。
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沙漠,擴大幼兒對自然界的了解。
2、認識沙漠里的駱駝,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徵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3、引導幼兒知道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
3、讓幼兒懂得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漠沙化。
活動准備:
1、有關沙漠自然風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資料。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的畫面,初步了解駱駝的主要特徵。
-教師:畫面上有什麼?駱駝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駱駝的身上有什麼?它們有什麼特殊的用處?
-教師:駱駝喜歡吃什麼?駱駝生活在什麼地方?
-教師:駱駝有什麼用途?
-教師小結:駱駝生活在沙漠里,駱駝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體里的水分散失,還可以白天防曬,晚上保暖。駱駝底眼睛會產生許多眼淚,讓眼睛不幹燥,而且有長長的睫毛,可以阻擋沙子跑進去。駱駝的鼻孔可以閉合,這樣可以防風沙。駱駝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進去。駱駝的身上有駝峰。可以分為單駝峰和雙駝峰。駝峰可以儲藏營養。
駱駝的腳底有寬寬厚厚的肉墊,不怕熱熱的沙子,也不會陷進軟軟的沙子里。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稱駱駝為沙漠之舟。
2、組織幼兒討論:
-教師:你見過沙漠嗎?沙漠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沙漠里有什麼?(仙人掌、蠍子等)
-教師:沙漠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止沙化?
3、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觀看介紹沙漠的錄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動植物。沒有條件的,可組織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交談,教師可尋找相應的書籍和圖片,向幼兒介紹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4、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觀察畫面,說說:沙漠里有哪些動物?它們叫什麼名字?
-請你用連線的方法幫駱駝走出沙漠。
小網路: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
【活動設計】
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是4-6歲,身體發育尚未健全,經常伴有感冒咳嗽、拉肚子等一些小毛病,家長心裡非常著急,到醫院看病醫葯費又非常貴。我採用了民間流傳的一些小秘方,到田間挖一些中草葯,回家熬一些汁,吃了這些病自然而然慢慢地就好,又無副作用。因此設計了這堂課,讓幼兒從小就知道我們大自然中有些奇特的花草,它們是中草葯,能為人們治病。
【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知道植物也能治病。
2、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植物信息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產生進一步探究植物的慾望,萌發對大自然的親近感。
【教學重點】
認識六種奇特花草,了解它們的葯用價值。
【活動准備】
1、師生共同收集感興趣的、有特殊特徵有葯用價值的植物圖書等資料。
2、植物標本、圖片若干。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老師先咳嗽幾聲,提問:小朋友,老師剛才怎麼啦?
幼:咳嗽
師:那麼咳嗽了怎麼辦呢?
幼:打針吃葯、掛鹽水。
師:小朋友,我們平時感冒咳嗽了都要去吃葯,有的還要打針。但是老師生了一些小毛病如感冒咳嗽、手上流血了、拉肚子等就不一定去看醫生、吃葯,我用民間的一些中草葯也能治好這些病。今天老師就為大家帶來了一些奇特的花草,它們是中草葯,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它是誰,好嗎?
二、出示魚腥草,引起幼兒的興趣。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種草,你們認識它嗎?知道它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嗎?情你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幼:是一種草,聞上去有一股味道,好像是魚的味道。
師:這種草有一股魚腥味,我們叫它魚腥草,你們知道魚腥草有什麼用途嗎?
2、小結:魚腥草是一種中草葯,如果我們吃了那個汁,咳嗽就會好起來的。
三、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花草。
師: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到野外去挖的野菜,還有的是期天在家和爸爸媽媽到地里採的花草,現在請你們向同伴說一說,自己知道的花草的名字叫什麼?在哪裡發現或找到的?它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幼兒拿出事先收集到的奇特的植物圖片、照片或相關資料向同伴介紹,每組選1-2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最奇特的植物。
1、馬蘭:手少流血了,把馬蘭頭的葉子揉一揉,敷上幾分鍾血就不出來了,有止血的作用。
2、枸杞:我們人眼睛模糊看不清,應該多吃點枸杞,吃了眼睛明亮。
3、馬齒莧:也叫長壽菜,它主要治拉肚子,如果我們吃了不幹凈的東西拉肚子就吃它。
四、出示植物標本、教師介紹奇特的花草。
1、蒲公英:葉子長長的,邊緣有鋸齒狀,開得黃花,籽像一個雪球毛茸茸的,它能抗菌消炎、對糖尿病功效很好。
2、金錢草:葉子小小的,圓圓的,形狀像一個圓圓的硬幣,曬干泡茶可以治膽結石。
五、圖片連線,幼兒操作,哪些草治哪些病。
剛才老師給你們介紹了幾種奇特的花草,它們能治哪些病,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有沒有掌握,請你們連線一種草治一種病。
魚腥草 拉肚子 馬蘭 膽結石
馬齒莧 眼睛明亮 金錢草 糖尿病
枸杞 感冒咳嗽 蒲公英 止血
六、作品評價,表現做得對的幼兒。
七、活動延伸
我們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有用的中草葯植物。我們古代醫學家李時珍很早就寫了《本草綱目》一書,記錄了各種中草葯的用途,只要用它們放在水裡煮一下,喝點湯病就會好。大自然中還有好多奇特的花草有很大的用處,待你們長大後慢慢探索發現,為人們治病。
【教學評析】
這堂課還是上的蠻成功的,因為我園地處農村,園內綠化面積較大,花草樹木很多,為了讓孩子了解園內的花花草草,老師們專門設計了一個個好看的牌子,有:小手形的,笑臉形的,在上面寫上了名字。因此,小朋友已掌握了一些花草樹木的名字,老師平時帶幼兒散步時,小朋友無意中就問:「老師這是什麼草呀?」「為什麼它沒有掛上名字呀?」而這些都是不知名的一顆兩顆花草,不是一大片,我就向孩子們一一介紹了它們的名字,其中就有馬蘭、枸杞、金錢草、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等。春天我們就帶幼兒到戶外田埂上摘馬蘭、枸杞等野菜。夏天我們去找蒲公英,采一朵用嘴一吹飄到四面八方,小朋友們一個個像斷了線的風箏歡呼雀躍。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認識自然界中一些奇特的花草並能知道這些花草的奇特之處有葯用價值。根據綱要提出的科學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慾望,引導他們愛學習會探索。
整堂課以老師感冒咳嗽為導入,喚醒了孩子的興趣。因為孩子們平時都經歷過咳嗽、拉肚子,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打針吃葯才行。他們都有親身體驗,而這些中草葯只要我們周圍找一下就能找到,無毒、無副作用。現在孩子們都是家中的小主人,他們在家裡自己的爺爺奶奶患上的疾病如:膽結石、糖尿病都是常見病。他們家中也曾吃過這些中草葯。在最後的操作連線題時,大班孩子已有初步認識漢字的興趣,通過老師的範例講解,因此他們都能正確連線。
總之,這堂課的成功之處要讓孩子平時接觸並了解一些我們身邊奇特花草的名字和作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把這堂課上好。
活動目標:
1、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通過有計劃的分工合作,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
2、探索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壘高,發展幼兒空間想像力,及使用測量工具的能力。
活動准備:
牛奶盒40個(4份);
捲尺一個;
記號筆(紅黑各一隻);
記錄紙;黑板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形成小組 交代任務,四人一組進行小組游戲,並給小組起名。 師在黑板上設計表格,並將每隊自己確定的標記請隊員畫在表格上。如(草莓隊、西瓜隊等) 提出遊戲要求:四人合作壘高,要求壘的穩,所有的牛奶盒必須搭完,鈴聲響游戲結束。 二、初次合作壘高
幼兒壘高,教師巡視。
三、小結
初次壘高 成功了嗎?為什麼成功?成功用什麼標記表示;失敗又可以用什麼表示。 請每組派代表在表格中作好記錄。 討論為什麼壘的有高有矮?(不一樣的搭法有不一樣的高度)
四、再次壘高
提出新的要求,又高又穩。
五、討論
1、哪組最高?怎麼看出來?
2、測量。師示範測量,幼兒在表格中記錄。
3、為什麼一樣多的牛奶盒會搭的不一樣高。
六、第三次壘高,決出冠亞軍
幼兒自己測量壘高成績,記錄在表格中,決出冠亞軍。 討論用什麼標記表示,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體討論
怎麼樣才能壘的高又穩? 高:豎起來的層數越多越高。 穩:底部要搭的牢固,可以兩個橫放在一起。 還要小組的成員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