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離子交換系統與反滲透系統佔地面積、用料量、投資、對環境影響的比較
樓上說的很詳細。我以使用經驗說下:
使用過的膜處理為:預處理-超濾-反滲透-脫氣膜-EDI-產水
離子交換為:預處理-機械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陽床-除碳器-陰床-混床-產水
同等產水量下,RO系統佔地差不多隻有離子交換系統一半,且設備高度較低(除去水箱外,設備高度均在3米以下),而離子交換器高為5/6米的常見。
投資:這個未詳細咨詢過,粗略問到的情況來看初期投資膜系統是比離子交換大的,但是後期維護費用較離子交換低。
環境影響:反滲透運行維護較為簡便,產生的環境影響貌似就只有濃水排放,而離子交換則因為再生需要酸鹼,產生的酸鹼廢液較多(酸鹼每月使用量數噸),酸鹼中和後環境危害很小,但是較膜系統還是更高點。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膜較離子交換「嬌貴」一點,產水與進水溫度變化關系較大,因此鍋爐用水常拉一根小的蒸汽管道至進水進行加熱。而且現在普遍使用的膜耐氯能力都差,預處理必須在除氯方面做好,運行投加亞硫酸氫鈉除余氯。
還有就是只到反滲透的話,其出水只能到5us/CM左右(初期更低一點),對很多行業還是太高,而加EDI的話費用比較高,因此很多流程是反滲透後加混床。
總體來說,現在新投的制水,用膜法處理的更多,離子交換市場在逐步縮小。只有在高速混床、拋光混床等無法替代的領域還穩固。
⑵ 無線和有線技術在智慧農業物聯網大棚環境監測和控制中有什麼樣的區別各有什麼優劣勢
區別:
1、無線的安裝部署簡單,有線安裝部署實施代價高;
2、無線的覆蓋范圍相對廣,部署成本相對低,有線則相反;
建議:
1、可以採取局部有線+整體無線的部署方式,性價比最優。
如,在終端設備端(如感測設備)用有線連接集中器(類似電力抄表的方案),然後集中器通過無線跟後台伺服器連接。
⑶ 智慧食用菌大棚/智慧菌菇房解決方案智慧食用菌大棚怎麼建設
智慧菌菇房解決方案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信息系統技術,通過各種感測設備對空氣溫濕度、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強度等數據進行採集,利用乙太網、4G、WIFE的網路信號傳輸採集到的數據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會根據人工經驗所設置的各種參數來進行比較,判斷實時的數據是否符合預制參數要求,並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端查看菌菇房內實況,並進行遠程式控制制。
福建蜂窩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菇房環境監測系統、食用菌種植智能化管理系統,能夠自動監測並調節菌菇房內的二氧化碳含量、溫度、濕度,具有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功能、加濕、除濕控制功能和升溫、降溫控制功能,可以控制風機、加濕器等設備,通過人機界面可以設置二氧化碳、溫濕度的上下限以及控制回差,帶有通訊介面,可以和計算機、手機通訊,構成菇房環境自動監控系統。
福建蜂窩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冠菌農業大棚是福建省省級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得到業界專業人士的認可!據相關人員介紹,該套系統的使用,降低了80%的人工成本,產量提高30%左右,減少水電資源60%,整體經濟效益提高40%左右。
⑷ 反滲透技術都有哪些作用
反滲透又稱來逆滲源透,一種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的膜分離操作。因為它和自然滲透的方向相反,故稱反滲透。根據各種物料的不同滲透壓,就可以使用大於滲透壓的反滲透壓力,即反滲透法,達到分離、提取、純化和濃縮的目的。
陰極保護防腐廠家資料顯示反滲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種無機離子、膠體物質和大分子溶質,從而取得凈制的水。也可用於大分子有機物溶液的預濃縮。由於反滲透過程簡單,能耗低,近20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現已大規模應用於海水和苦鹹水(見鹵水)淡化、鍋爐用水軟化和廢水處理,並與離子交換結合製取高純水,其應用范圍正在擴大,已開始用於乳品、果汁的濃縮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劑的分離和濃縮方面。
反滲透技術通常用於海水、苦鹹水的淡水;水的軟化處理;廢水處理以及食品、醫葯工業、化學工業的提純、濃縮、分離等方面。此外,反滲透技術應用於預除鹽處理也取得較好的效果,能夠使離子交換樹脂的負荷減輕松90%以上,樹脂的再生劑用量也可減少90%。因此,不僅節約費用,而且還有利於環境保護。反滲透技術還可用於除於水中的微粒、有機物質、膠體物,對減輕離子交換樹脂的污染,延長使用壽命都有著良好的作用。
⑸ 初次種植蔬菜溫室大棚需要注意什麼
溫室大棚種植【注意】六『{誤區}』
小
誤區一:施肥多長得快
許多菜農往溫室菜地大量投肥,以求多產出。其實蔬菜正常生長所需的土壤全鹽含量為2000×10-6至3000×10-6,超過6500×10-6根系會出現反滲透而導致植株枯死,產量自然會下降。特別是溫室內溫度高、濕度大,有機肥分解快,有效磷比露地高2-3倍,氮揮發量大,施肥過量極易引起肥害。預防措施:一是種菜3年以上的溫室,雞糞、牛糞各控制在2500公斤以內,化學肥料減少50%左右。二是全鹽含量大的地塊,應注意施牛糞、腐殖酸肥和em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同時鬆土透氣,解鹽降低肥害。三是補充硼、鋅、鎂肥,平衡土壤營養,為降低投入,爭取持續高產創造條件。
誤區二:留苗多產量高
很多菜農在留苗時想多留幾株,栽密些,認為苗多能高產。其實,由於冬季氣溫低,光照弱,光合作用差,碳水化合物合成少,只有合理稀植才能高產。預防措施:一是越冬茬蔬菜以合理稀植為好。二是為了充分利用空間,可採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後期疏枝的管理辦法,以葉枝不擁擠為准。
誤區三:溫度高長得快
不少菜農認為,建溫室的目的是為了保溫,溫度高蔬菜長得快。其實蔬菜對溫度有上限要求,一般溫度不能超過32℃。溫度過高,呼吸作用強,株體生理活動紊亂,徒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平衡,產量反而會下降。預防措施:一是在溫室內設置兩道放風口及時降溫。二是嚴格按照各種蔬菜生長期所需的溫度和各個器官生長期所需的溫度進行管理,防止高溫導致只長蔓不長果。
誤區四:株蔓旺長勢好
多數人認為株蔓旺才是好莊稼。其實水多葉旺根必淺,營養生長過旺必然影響生殖生長,產量反而降低。預防措施:一是在幼苗期掌握弱株深根的原則,控水控株促根深,使地下部吸收光合產物量佔60%左右;在蔬菜生長中後期地下和地上部吸收光合產物要各佔50%。二是在蔬菜生長前期營養生長消耗營養量佔60%,生殖生長佔40%;中期各佔50%;後期生殖生長佔60%-70%,營養生長只佔30%-40%,保證前期有一定的同化葉面積,後期控蔓促果,提高產量。
誤區五:噴葯勤病害少
很多菜農在蔬菜生長中後期,隔2-3天噴1次葯,認為葯噴得勤就可防止病害蔓延。預防措施:一是將病認准,對症噴葯,最好是選含銅、鋅的葯劑,既能殺菌,又能增強植株抵抗病菌入侵能力,還能促進作物生長。二是改善生態環境,若濕度大,枝繁葉茂,通風不良,天天噴葯效果也不見得好。三是對土傳病菌引起的死秧,應在苗期注重噴葯預防。如果忽視病源,苗期染病,後期發作,病菌已侵入植物體內,噴葯勤效果也不好。
誤區六:茬次多收入高
很多菜農認為,花錢建造溫室,不能讓地閑著,所以副茬跟主茬,主茬套副茬,栽植茬次多,結果往往產量低,效益低。預防措施:一是越冬一大茬,一年種一茬為好,春秋茬以一年兩作為宜。茄子、辣椒、番茄和黃瓜老株再生可續收一茬,價格低時就拔秧晾地。二是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時間深翻雨淋壓鹽,暴曬殺菌,悶棚滅蟲,熟化土壤。
⑹ 智能溫室大棚有哪些組成部分
簡單來說分為2個部分:
一、大棚:包括大棚架子、覆膜等
二、智控系統:包括配電控制系統、環境監測系統、信號採集系統、通風系統、遮陽保暖系統、升/降溫系統、噴霧灌溉系統、降濕系統等等(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配置相應系統)
而大棚智能控制系統就是為了能夠監測和控制農作物苗期的生長環境,使植物在適宜的外部環境條件下生長,能夠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⑺ 智慧大棚的需求分析
1. 需求概述
1.1 項目背景
大棚是主要農業大棚,它們以太陽能為主要能源來滿足冬天提高大棚溫度的要求。塑料大棚的支架般為竹木結構,大棚高度較低,結構可承擔的重量有限,空間容量有限,成本較低。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測試技術的發展,單片機通信和信息監測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日益廣泛。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場所會涉及 到溫度與濕度並將其顯示。由於溫度與濕度不管是從物理量本身還是在實際人們的生活中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冬天溫度為18至25°C ,濕度為30%至80% ;夏天溫度為23至28°C ,濕度為30%至60%。在此范圍內感到舒適的人佔95%以上。在裝有空調的室內, 室溫為19至24°C ,濕度為40%至50%時,人會感到最舒適。如果考慮到溫、濕度對人思維活動的影響,最適宜的室溫度應是工作效率高。18*C ,濕度應是40%至60% ,此時,人的精神狀態好,思維最敏捷。
1.2 系統目標
該溫濕度系統將應用於室內場所,為裡面的人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
1.3 系統結構
本套溫濕度應用系統致力於通過各種類型感測器, 如溫度感測器、 光照感測器、 濕度感測器等, 實現家居生活的智能控制。
2. 系統功能需求
2.1 功能需求
根據無線網路 獲取的植物生長環境信息,如監測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等參數。其它參數也可以選配,如土壤中的PH值、電導率等等。 信息收集、負責接收無線感測匯聚節點發來的數據、存儲、顯示和數據管理,實現所有基地測試點信息的獲取、管理、動態顯示和分析處理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的方式顯示給用戶, 並根據以上各類信息的反饋對農業園區進行自動灌溉、自動降溫、自動卷模、自動進行液體肥料施肥、自動噴葯等自動控制。
2.1.1 功能描述
該系統可以通過部署在戶外戶內的光照感測器、 濕度感測器、 溫度感測器實現在室內場所對溫度進行自動調節,達到對人體感官一個非常舒適安逸的溫度環境。
2.1.2 用戶界面
2.1.3 系統安全要求
從系統安全考慮, 本系統應實現安全性控制。 本系統對用戶角色應分為系統管理員許可權和一般用戶許可權。 系統管理員許可權可以實現對本系統的所有操作和控制, 用於管理和維護。 而用戶許可權只能實現較為簡單的操作控制。
2.2 系統性能/需求
⑻ 智慧農業大棚主要實現哪些功能由哪幾部分組成
智慧農業大棚由農業大棚、智慧農業大棚信息展示屏、各種感測器、控制器及系統軟體等組成。
1、農業大棚
農業大棚由骨架和覆膜組成,用於農作物生長提供一個可控的空間。
2、智慧農業大棚信息展示屏
智慧農業大棚信息展示屏由液晶板拼接而成,用於展示農業大棚內各感測器採集的環境數據和現場場景;同時展示屏也是展示智慧農業的一個窗口。
3、智慧農業大棚感測器
感測器包括 ZigBee空氣溫濕度感測器、ZigBee土壤溫濕度感測器、ZigBee土壤PH感測器、ZigBee光合有效輻射感測器、ZigBeeCO2感測器、超高頻RFID讀卡器、Wifi攝像頭等。
ZigBee感測器採集的數據經WiFi-ZigBee網關轉換成Wifi信號接入物聯網信息平台,超高頻RFID讀卡器經其配套設備Wifi設備伺服器接入物聯網信息平台;所有感測器用於採集農業大棚內影響作物生長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土壤PH值、光合有效輻射、CO2濃度等環境數據,以及進出農業大棚人員物資信息和農作物生長現場的圖像經物聯網信息平台上傳到物聯網平台伺服器。
4、智慧農業大棚控制器
控制器由加熱、噴灌、通風、卷簾設備及其配套PLC及Wifi設備伺服器組成,當感測器採集的環境數據與標准值對比超出臨界范圍時,控制器自動啟動相關硬體設備對作物生長環境加熱、施肥澆水、通風、卷簾加減光照輻射,實現作物生長過程精確控制。
5、智慧農業大棚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安裝在實驗平台伺服器,用於對採集的數據匯總、展示、比對控制。
「智慧農業」就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與知識,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式控制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
⑼ 智慧農業大棚監控系統能實現那些功能
農業智能監控是通過在農業生產現場搭建「物聯網」 監控網路,實現對農業生產現場氣候環境,土壤狀況,作物長勢,病蟲害情況的實時監測;並根據預設規則,對現場各種農業設施設備進行遠程自動化控制,實現農業生產環節的海量數據採集與精準控制執行。
所以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養分含量、土壤中的PH值、電導率等參數的實時監測以及遠程式控制制滴管、噴灌,遠程式控制制加熱裝置、加濕裝置、除蟲裝置(電動),玻璃天窗控制等都可以實現
⑽ 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自動控制系統的具體應用論文
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自動控制系統的具體應用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自動控制系統的具體應用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生活模式與需求,以傳統塑料大棚為例,不僅產量很低,也會帶來較大的污染,且人員管理非常繁瑣,不利於蔬菜種植效益的提升。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模式優勢較多,相比於傳統塑料大棚能夠大幅度擴展蔬菜種植發展空間,也改變了現代農業、新型農村的格局。該文簡述了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的優勢,然後分析了智慧溫室大棚建設方案,最後介紹了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自動控制系統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 :
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引言:
在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下,農民的澆水、施肥和打葯等農業勞動過程主要藉助已有經驗進行。在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中,需要關注澆水的時機,准確把控農葯濃度,且保證溫濕度、光照、氮元素等處於適宜的狀態。由於無法量化指標,通常依賴於人為判斷,因而經常發生誤差,也無法提高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的產量和質量。要想解決傳統農業中低效率、低產能等現象,需要積極引入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將各影響因素進行有效控制,改進環境條件,促進蔬菜的正常生長。
1、傳統大棚蔬菜種植的危害氣體
傳統大棚蔬菜種植會釋放很多有害氣體,如氮氣,引起有害氣體含量超標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人員操作不當、肥料質量不合格等因素。若是施肥方法不科學,施用含量超標的肥料,將引起氮氣排放的增加,當溫室大棚內氮氣含量超出一定限度後,將導致葉片枯死,特別是對黃瓜、西紅柿、西葫蘆等蔬菜來說,對氮氣更加敏感。此外,還會存在亞硝酸氣體,當土壤呈弱酸性後,即pH值未超過5,某些菌體的作用效果將持續減弱,形成大量的亞硝酸氣體。亞硝酸氣體含量的增加,會讓蔬菜綠葉發生白色斑點,黃瓜、西葫蘆、青椒和西芹等蔬菜對亞硝酸氣體較為敏感[1].冬季嚴寒,很多農民常用煤球升溫取暖,在燃料不充分燃燒的情況下,將形成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溫室大棚中碳元素也會超標,不利於蔬菜產量與質量的提升。
在預防過程中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1)做到施肥的科學性。溫室大棚中施用的有機肥必須需要發酵腐熱,以優質化肥為主,尿素要與過磷鈣混施。基肥要深施15~20cm,追施化肥深度至少為12cm,施後及時覆土澆水。
(2)通風換氣。在天氣條件較好的情況下,要根據溫度要求及時通風換氣,遇到雨雪天氣時也應該做好通風換氣工作。
(3)農膜與地膜不能產生毒性,溫室大棚中廢舊塑料品等需第一時間清理干凈。
2、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的優勢
在蔬菜種植中需要控制好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和水肥條件,才能保證蔬菜生長的品質,實現產量提高的目的。因此要通過精準化控制各項環境因素,改善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品質,確保經濟效益逐步提升。智慧大棚主要在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中引入自動化控制系統,發揮最新生物模擬技術的作用,對棚內蔬菜生長最適宜的環境進行模擬。同時也設置了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度感測器,對溫室大棚內多項環境指標進行感知,並利用微機完成數據分析,實現對棚內水簾、風機和遮陽板等設施的全面監控,最終有效改善大棚內蔬菜生長環境。
在科技進步與發展過程中,各種智慧大棚控制系統得到了廣泛應用,實行精細化管理模式,溫室大棚內的茄子、辣椒、黃瓜和西紅柿等蔬菜都能快速生長,能夠幫助種植戶創造豐厚利潤,也促進了智慧溫室大棚的發展。在智慧大棚控制系統中主要應用了物聯網技術,設置農業物聯網感測器,管理中物聯網系統能夠有效採集實施環境數據,其中包含了光照、空氣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信息,在網路支持下向控制平台傳輸[2].系統結合獲得的數據信息完成智能判斷,遠程式控制制溫室大棚中的各項設備,達到及時調節棚內環境的目的,確保滿足大棚內蔬菜生長的要求。在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中引入智慧大棚控制系統,大幅度提升了溫室大棚生產自動化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智慧大棚控制系統除了可以在溫室環境方面實現精準管理以外,還具備大面積統一管理的優勢。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為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提供精細化的智慧管控服務,實現對設施農業管理效果的不斷優化。這樣不僅能讓溫室大棚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也有效減少了管理成本的投入,為大棚蔬菜種植創造了諸多便利,能夠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也能逐步發展為穩定型和持續增收型產業。在中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智慧大棚控制系統將在農業智能化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為農業全面升級打牢基礎。
3、智慧溫室大棚建設方案
在智慧溫室大棚建設過程中,需要由多個環境監測節點完成組網,才能實時採集環境信息,達到精準控制的目的。在各環境監測節點上需要安裝感測器,控制設備主要有補光照明設備、排風設備、灌溉設備以及報警設備等。各節點也設置2節干電池保證電能供應,因為節點功耗不高,所以電池使用壽命很長,在智慧溫室大棚中供電非常安全與便利。各感測器獲得的數據向上位機傳輸過程中,上位機除了可以實時顯示、控制與存儲,並自動生成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環節因素變化曲線圖以外,也可以藉助網關與Internet伺服器進行連接,達到手機遠程監測和控制等目的。建設智慧溫室大棚後,能夠實現對溫室大棚蔬菜生長情況的遠程視頻監控,也能將相關信息實時存儲下來,為農業生產科學化管理創造條件。
在智慧溫室大棚功能設計上,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身份識別功能。藉助RFID射頻識別技術將個人信息顯示在上位機,用戶在系統刷卡登記後才能完成相應操作。
(2)自動報警功能。要想農業生產更加安全可靠,在大棚中發生煙霧、明火以後,利用煙霧感測器與火焰感測器進行檢測,能夠第一時間讓蜂鳴器報警得到控制,在GPRS模塊支持下為用戶發送簡訊或者是打電話,並在屏幕上清晰完整呈現大棚報警信息。
(3)遠程監控功能。登錄網頁端,即實現對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的遠程監控。
(4)無線信息採集與傳輸功能。為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的產量與質量,要實時監測和控制大棚內蔬菜生長環境。環境監測節點主要由光照、空氣溫度、土壤溫濕度以及二氧化碳感測器等構成,能夠精確採集相關信息數據[3].
(5)定時防治病蟲害功能。利用臭氧發生器,能夠在高壓、高頻電等電離作用下,讓空氣內氧氣轉化為臭氧,並定時進行殺菌,達到對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中的病蟲害防治功能。這種方式不僅具有安全、高效等優點,還降低了成本與農葯使用量,能夠達到無污染、無殘留的要求,不斷推動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增值提效。
4、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自動控制系統
在農業自動化發展過程中,除了應用計算機技術以外,也涉及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光電技術等,尤其對蔬菜種植自動控制系統而言,它們是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對該系統而言,主要結合蔬菜溫室控制要求建設的遠程監控管理系統,屬於可擴展、可操作的硬體與軟體系統。利用無線通信方式與蔬菜溫室管理中心的計算機聯網,能夠讓蔬菜溫室單元得到實時調節與控制。
蔬菜種植自動控制系統主要構成如下:
(1)無線感測器,分別為溫濕度感測器,土壤溫濕度感測器、光感測器和二氧化碳感測器等設備。
(2)控制器,主要有溫濕度控制器、光強控制器和土壤溫濕度控制器等,可以集中處理各感測器傳輸的數據信息,並由計算機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
(3)觸摸屏,能夠顯示各種數據,以及風機、加濕、加熱電磁閥等現場設備的遠程式控制制,各種數據報表的列印等。
(4)遙控終端,通常包括手機、計算機等。
對蔬菜種植自動控制系統功能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1)檢測系統:設置多種無線感測器,將蔬菜生長環境中的溫度、濕度、pH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和二氧化碳濃度等物理參數及時採集起來。
(2)信息傳輸系統:利用本地無線網路、互聯網、移動通信網路等通信網路,為數據傳輸、轉換等創造有利條件,能夠提高智慧溫室大棚內環境信息傳輸效率。
(3)信息通過無線網路傳輸系統和信息路由設備傳輸到控制中心,各節點能夠自由匹配,任意監控,互不幹擾。
(4)控制系統:增加攝像頭,對各溫室大棚進行監測,並藉助監控計算機對環境調整的全過程進行監控。蔬菜生長環境信息數據等進行實時監測,將各節點數據採集起來,通過存儲、管理後能夠動態呈現各測點信息。同時結合掌握的信息數據自動灌溉、施肥、噴施、降溫和補光等,發揮歷史數據存儲、查詢、報警和列印等作用[4].
(5)遠程式控制制系統:行動電話終端用戶能夠了解蔬菜棚的工作狀態,藉助手機實時發布指揮控制設備。
蔬菜種植自動化控制系統不僅安全可靠,適應性也很強,能夠提高蔬菜種植智能化水平,為綠色健康蔬菜種植奠定了良好基礎。蔬菜自動種植控制系統融合處理大量的農業信息,確保技術人員可以完成多個蔬菜棚環境的監控與智能管理,讓蔬菜生長環境得到改善,真正實現增產、提高質量、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等目標,也達到集約化農業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的[5].
5、結語
總之,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蔬菜栽培自動化控制系統建設與應用上有著更高的要求,產品附加值越來越高,經濟效益也不斷提升。通過光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土壤等監測與自動化控制,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再上新台階,也是智能技術在農業生產中作用的體現。實行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為蔬菜種植技術提供量化指標作為參照,這樣蔬菜種植產量與品質得到保障,可操作性也大幅度提升,不僅可以實現增產創收的目的,也為產業鏈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胡瓊香基於物聯網的智慧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J]江西農業,2019(14):13-17.
[2]劉欣"互聯網+"設施蔬菜智慧決策管理系統設計與驗證[J.江蘇科技信息,2018,35(29):62-64.
[3]孫通農業氣象物聯網在蔬菜大棚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20(16):164-171.
[4]何淑紅設施大棚蔬菜生產技術與發展趨勢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0(08):11-12.
[5]膽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試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0(13):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