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船公司edi報文的生成

船公司edi報文的生成

發布時間:2022-11-15 09:06:29

Ⅰ EDI的報文是如何傳遞的

EDI的構成要素

EDI系統的構成要素包括數據標准化、EDI軟體和硬體、通信網路。

1.1 數據標准
EDI標準是由企業、地區代表經過討論制定的電子數據交換共同標准,統一的EDI標准可以使各個組織和企業之間不同的文件格式,通過共同的標准,達到彼此之間進行文件交換的目的。顯然,標準的不統一將直接影響EDI的發展。
早期的EDI標准使用的大多數是用戶的行業標准,標准之間不能進行跨行業的EDI互聯,嚴重影響了EDI的效率,阻礙了全球EDI的發展。在美國就存在汽車工業的AIAG標准,零售業的UCS標准,貨棧和冷凍食品儲存業的WINS標准等等,在日本有連鎖店協會的JCQ行業標准,全國銀行協會的AENGIN標准和電子工業協會的EIAT標准等等。
為了促進EDI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不遺餘力地促進EDI標準的國際化,以求最大限度地發揮EDI的作用。目前在EDI的標准上,國際上最為流行的就是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下屬的第四工作組(WP4)在1986年制定的《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和運輸的電子數據交換標准》(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簡稱EDIFACT)。
關於標準的內容詳見3.2 EDI通信標准。

1.2 EDI軟體和硬體
實現EDI,需要配備相應的EDI軟體和硬體。
EDI軟體具有將用戶資料庫系統中的信息翻譯成EDI的標准格式,以提供數據傳輸交換的能力。由於EDI標准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可以適應不同行業的眾多需求。然而,每個業務公司有其常年經營所形成的固定信息格式,因此,當需要發送EDI電文時,必須通過某中方法從公司的專有資料庫中提取信息,並把它翻譯成EDI的標准格式,然後才能進行傳輸。這就需要EDI相關翻譯軟體的幫助。
EDI軟體的構成及實現如下圖所示。
轉換軟體可以幫助用戶將原有計算機系統的文件信息,轉換成翻譯軟體能夠理解的平面文件(FLAT FILE),或是將從翻譯軟體接收到的平面文件,轉換成原計算機系統中的文件。
翻譯軟體是兩種格式文件的轉換中心。它將平面文件翻譯成EDI的標准格式,或將接收到的EDI標准格式翻譯成平面文件。
通信軟體是將經過翻譯軟體翻譯後的EDI標准格式的文件外層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再傳送到EDI系統交換中心的郵箱(MAILBOX)中,或由EDI交換中心將接收到的EDI格式文件從信箱中取出。所有這些功能實現都需要通過EDI的增值網路。
EDI所需的硬體設備是計算機、數據機和電話線。
目前使用的計算機,無論是PC、工作站、小型機、主機等,均可使用。
由於使用EDI來進行電子數據交換,其信息在通信網路上傳輸,就必須需要一個設備進行信號的調制和解調。數據機能完成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之間的轉換,它是EDI系統中必備的硬體設備之一。
在EDI 的實際使用中,一般最常用的就是通過電話線路傳輸數據信息。如果對傳輸時效及資料傳輸量有較高要求時,便可以考慮租用專線進行數據傳輸。以提高傳輸的穩定性和快捷性。

1.3 通信網路
目前EDI的通信網路大多是藉助於范圍廣泛的網際網路網路,也有為實現某些具體任務而單獨建設的專用網,具體採用哪種方式要看通信雙方將要從事的工作來確定的。從EDI的長遠發展考慮,在網際網路網路上實現EDI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2 EDI的通訊方式

2.1 點對點方式
此種方式適用於貿易量較少、貿易方不多的情況下。它具有較強的地理位置靈活性,但不提供信息的緩沖處理。因此雙方的通信往來要求雙方即時交互。

2.2 一點對多點方式
此方式適用於較大企業的分支機構與總部聯系的結構,其在小范圍內的數據傳輸以總部為中心,進行各分支的數據集中處理,便於了解各分支整個情況的發展變化,使企業即時做出反應。

2.3 多點對多點方式
多點對多點方式適用於平行機構之間的往來通信,往往與第二種方式相結合。雙向的信息傳遞增加了信息的反饋,對企業而言,可提高信息的迅速決策。

2.4 郵局增值網路
隨著貿易夥伴數目的增多,當多家企業直接利用電腦通信時,會出現由於計算機廠家不同、通信協議相異以及工作時間不易配合等問題,造成相當大的不協調性困難。為了克服這些問題,許多應用EDI的公司逐漸採用了第三方網路與貿易夥伴進行通信,藉助於第三方的設備進行不間斷的信息傳輸,這種方式就成為增值網路(VAN)方式。
增值網路在這種EDI方式中,就好比通信雙方的一個郵局,由此網路提供雙方單獨的EDI郵箱。它為發送方和接收方維護各自的郵箱,並提供信息的存儲轉發,記憶保管、通信,協議轉換、格式轉換和安全管制等服務,並且在網路中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信息緩沖餘地。因此用戶通過增值網路傳送EDI文件時,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雙方相互傳送資料的復雜程度和困難,保證信息的有效存儲,從而大大提高了EDI的效率。
由第三方提供網路中心平台、平台提供較大的數據緩沖、以信箱的方式保證貿易雙方的信息可靠傳遞是郵局增值網路的三大特點。

2.5 報文處理系統
報文處理系統(Message Handle System,簡稱MHS)是國際間基於X.400系列協議(或CCITTX.435)傳送報文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EDI的主要工具。
MHS由電子郵箱(mail box)、報文傳輸系統(Message Transport System,簡稱MTS)和用戶代理(User Agent,簡稱UA)等幾部分組成。電子郵箱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接收和發送報文的存儲和管理功能。MTS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報文的傳輸,例如根據用戶要求將報文傳送給一個或多個接收者,或准確地接收報文收到郵箱中,UA的主要任務則是負責用戶和系統之間的有關事宜,如注冊、租賃郵箱、收發報文等。
對於用戶來說,只要他向MHS中的任何一個用戶代理申請加入MHS系統,就可以通過MHS向其他任何一個MHS的用戶交換報文。
對於EDI應用系統而言,其報文數據交換是建立在MHS的基礎上的,一個本地的EDI應用系統服務中心就兼有用戶代理的功能(稱之為EDI-UA)。商務報文完全可以通過MHS與全球任何一個單位(必須也是EDI-UA的用戶)進行交換。

2.6 INTERNET中的EMAIL
報文數據交換的另一個常用工具就是利用INTERNET上的電子函件(E-mail)功能來實現。MHS雖然是一個很好的專用報文處理系統,但它是一個基於廣域網的系統。使用起來會對用戶所在地域的網路環境和用戶的網路知識有一定的要求,這對一些大的公司不會有什麼問題,而對於中小企業就會遇到一些困難。於是自從20世紀90年代INTERNET出現以後,人們開始考慮藉助於INTERNET上的E-mail功能來實現報文數據的交換。
眾所周知,INTERNET最大的好處就是(對用戶而言)與具體的廣域網路不直接掛鉤。用戶只需在任何一個INTERNET網站上注冊,以後就可以在家通過電話撥號方式上網收發各種函件。INTERNET網站不但取代了MHS的全部功能,而且使用起來更方便、更靈活。因此,用這種方式來傳遞報文將更受歡迎。

3 EDI的工作過程

現在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EDI是如何工作的。電子數據交換,即在貿易雙方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機器可讀的數據。上圖解釋了電子形式的商業事務交換。它顯示了兩個貿易夥伴即買方和賣方,以及從買方計算機傳輸到賣方計算機的EDI數據流。
我們可以假定該數據流是一組購買訂單,就像在書面環境中的貿易過程一樣。買方公司在購買活動中生成購買訂單事務,再由買方EDI系統生成機器可讀的EDI標准數據流,通過EDI系統傳輸與書面內容相同的信息,將數據流傳送到賣方所在地。隨後在賣方的EDI系統中,根據標准將數據流轉換為計算機系統所需的簡單文件(即報文),然後對這些文件進行編輯和校驗,再將其傳給接收訂單錄入程序進行處理。接收訂單錄入程序像處理人工采購訂單一樣對其處理。
為了更好地理解EDI是如何工作的,我們來跟蹤一個簡單的EDI應用過程。這里,我們以訂單與訂單回復為例。

3.1 製作訂單
買方根據自己的需求在計算機上操作,在訂單處理系統上製作出一份訂單來,並將所有必要的信息以電子傳輸的格式存儲下來,形成買方的資料庫,同時產生一份電子訂單。

3.2發送訂單
買方將此電子訂單通過EDI系統傳送給供貨商,此訂單實際上是發向供貨商的電子信箱,它先存放在EDI交換中心上,等待來自供貨商的接收指令。

3.3 接收訂單
供貨商使用郵箱接收指令,從EDI交換中心自己的電子信箱中收取全部函件,其中包括來自買方的訂單。

3.4 簽發回執
供貨商在收到訂單後,使用自己的計算機上的訂單處理系統,為來自買方的電子訂單自動產生一份回執,經供貨商確認後,此電子訂單回執被發送到網路,在經由EDI交換中心存放到買方的電子郵箱中。

3.5 接收回執
買方使用郵箱接收指令,從EDI交換中心自己的電子信箱中收取全部函件,其中包括供貨商發來的訂單回執。
整個訂貨過程至此結束,供貨商收到訂單,買方(也就是客戶)則收到了訂單回執。

Ⅱ 可以查集裝箱狀態的EDI電子系統是什麼啊怎麼用啊

你們有裝這個系統嗎?這個和港區聯網的 你們有系統的話 在系統里生成EDI報文有相關發送鍵發送就行

Ⅲ edi電子數據交換實現過程

1.買方抄標明要購買的貨物襲的名稱,規格,數量,價格,時間等,這些數據被輸入采購應用系統,該系統的翻譯軟體製作出相應的EDI電子訂單,這份訂單被電子傳到賣方。2.賣方的計算機接到訂單後,EDI軟體把訂單翻譯成賣方的格式,同時自動生成一份表明訂單已經收到的功能性回執。這份回執被電子傳遞到買方。3.賣方也許還會產生並傳遞一份接收訂單通知給買方,表示供貨的可能性。4.買方的計算機收到賣方的功能性回執及接收訂單通知後,翻譯軟體將它們翻譯成買方的格式,這時訂單被更新了一次。5.買方根據訂單的數據,產生一份電子的「了解情況」文件,並電子化傳遞到賣方。6.賣方的計算機收到了買方的「了解情況」文件,把它翻譯成賣方的格式,並核查進展情況。

Ⅳ 簡述edi報文的產生與傳輸過程

早期的EDI標准使用的大多數是用戶的行業標准,標准之間不能進行跨行業的EDI互聯,嚴重影響了EDI的效率,阻礙了全球EDI的發展。

在美國就存在汽車工業的AIAG標准,零售業的UCS標准,貨棧和冷凍食品儲存業的WINS標准等等,在日本有連鎖店協會的JCQ行業標准,全國銀行協會的AENGIN標准和電子工業協會的EIAT標准等等。

為了促進EDI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不遺餘力地促進EDI標準的國際化,以求最大限度地發揮EDI的作用。目前在EDI的標准上。

國際上最為流行的就是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下屬的第四工作組(WP4)在1986年制定的《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和運輸的電子數據交換標准》(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簡稱EDIFACT)。

(4)船公司edi報文的生成擴展閱讀:

EDI的通訊方式

1、點對點方式

此種方式適用於貿易量較少、貿易方不多的情況下。它具有較強的地理位置靈活性,但不提供信息的緩沖處理。因此雙方的通信往來要求雙方即時交互。

2、一點對多點方式

此方式適用於較大企業的分支機構與總部聯系的結構,其在小范圍內的數據傳輸以總部為中心,進行各分支的數據集中處理,便於了解各分支整個情況的發展變化,使企業即時做出反應。

3、多點對多點方式

多點對多點方式適用於平行機構之間的往來通信,往往與第二種方式相結合。雙向的信息傳遞增加了信息的反饋,對企業而言,可提高信息的迅速決策。

Ⅳ EDI的基本工作流程

首先了解下EDI工作流程,此為理解其基本業務和職能的基礎: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電子數據交換,是將數據和信息規范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交換和處理的信息交換系統,在國際貿易中,EDI處理的數據和信息是訂單、發票、報關單等商業文件,它大大提高了國際貿易的工作效率。
EDI應用到國際貿易中,是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通過EDI網路中心,把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工廠、公司、海關、運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聯系起來,可以大大加速國際貿易的全過程。
EDI網路服務中心的基本業務:
一個生產企業的EDI系統,就是要把買賣雙方在貿易處理過程中的所有紙面單證由EDI通信網來傳送,並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全部(或大部分)處理過程。具體為:企業收到一分EDI訂單,則系統自動處理該訂單,檢查訂單是否符合要求;然後通知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安排生產;向零配件供應商訂購零配件;向交通運輸部門預訂貨運集裝箱;向海關、商檢等有關部門申請進出口許可證;通知銀行並給訂貨方開出EDI發票;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單等。從而使整個商貿活動過程中在最短時間內准確地完成。一個真正的EDI系統是將訂單、發貨、報關、商檢和銀行結算合成一體,從而大大加速了貿易的全過程。因此,EDI對企業文化、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的影響是巨大的。
EDI網路服務中心職能:
集中處理各EDI用戶的業務數據及EDI信息,並將其翻譯、分發至目的方。它一般不是一個EDI的用戶,只是作為EDI業務的第三中介方,向EDI的用戶提供EDI增值網服務、信息服務以及其他EDI業務服務等,是EDI用戶之間聯接的主要方式。EDI服務中心不僅是一個大型的信息交換中心,必須提供完整的EDI服務,必須保障信息交換的可靠性,還具有權威性和合法性,能起信息公證機構的作用等。所以EDI中心建設和運行在我國EDI應用發展中十分重要。

Ⅵ 求內貿海運操作流程

一、內貿出口單證操作

1、客服收到托單後,首先要明確此票的業務人員是誰,確認後第一時間進行運價分解,認真審核每項費用,如:海運費,起運港或目的港拖車費等,如費用有不對的地方需要求業務員找領導簽字批示;對於直接打電話尋價定艙的客戶:(1)海運費要按公司每航次規定的市場價報價,如因為大票或套箱需要申請運價的,先向部門長申請,如超出部門長許可權范圍的,則由部門長向公司領導申請,客服需見領導簽字後方可出號。(2)啟運港拖車費要跟派車調度確認(3)目的港的拖駁費則需要向目的港公司咨詢(有費率表的可以參照費率表),審核完畢根據客戶要求的出貨日期出號,接貨。
2、客服人員出號後將托單轉交給操作人員,在接到托單後,首先要檢查托單信息是否完全(貨名、貨重、運輸條款、接貨門點/送貨門點、收貨人座機及手機號碼等),信息不完全的要求客戶提供完全。另:針對個人訂艙必須有個人簽字並且提供個人身份證復印件。信息提供完整後要及時做好預配,按照托單內容將各項信息准確無誤的錄入系統並列印入貨通知傳真給客戶。其中:(1)所有的發貨人公司名稱一定要前後一致,包括單航次與上航次,單航次中一個客戶出多票。不要出現不一致的現象。(2)裝貨地點在內貿委託---其他欄詳細填寫,以便客服人員統計每周出貨量和派車人員核對裝貨費用。(3)運輸條款一定要維護准確,如果有更改要及時更改。特別注意:前程由CY改成門或者門改CY,要及時通知派車人員。
3、操作人員將放箱清單及時發送至場站,注意放箱場站不要弄錯,並跟蹤場站相關聯系人,確認其收到。以便客戶或車隊提箱,如需派車裝箱的,及時填寫派車單及入貨通知書給派車調度,以便及早做好裝貨計劃。(若客戶更改拖車條款,取消到門或更改地址等,操作人員要及時通知到派車人員做相應更正。並且更正托單運費及通知客服人員。)
4、操作人員在船開之前要及時跟客戶確認各項信息是否有更改,如果有更改的及時更改,同時根據船期動態要做好配船清單。船開前核對上船清單,並將准確上船清單郵件發送至場站並抄送船代相關同事。
5、船開後半個工作日根據場站提供的上船清單核對准確上船數(台帳),並且更正系統的相關內容,同時操作人員需要將托單信息核對完整.務必保證托單里的各項內容與上船信息和系統內容准確一致,包括:箱量必須與上船箱量一致,運輸條款和啟運港拖車費有更改的要求客戶發更改通知附於托單後面,總之以後不允許出現上船信息跟托單不一致的情況,整理完畢後將托單轉於客服人員維護運價。並將准確的上船數(台帳)發送給客服人員和部門領導。
6、如果有轉船的和甩貨的貨物,操作人員要第一時間通知客戶,(業務員的貨要第一時間通知業務員。)並將甩貨清單提供給客服人員,以便根據下航次運價情況做特價申請,如需繼續訂艙出號的試具體情況對待(1)對於客戶已經背箱但是未趕上本航次船的可以按原單號轉到下一航次,背幾個箱子算幾個,如果客戶想繼續背箱請重新出號。
(2)如果沒有背箱也沒有入貨的直接取消本次訂艙,如需繼續訂艙請重新出號。(3)如果是船公司原因甩貨的可以繼續沿用上航次提單號,直接轉到下個航次,破票上船的採用原單號加A,B…….
7、待操作人員系統信息更正准確後,客服人員在船開後一個工作日內根據准確的台賬信息維護單票運價,辦事處相關費用按照辦事處提供的單航次賬單進行核對,務必保證每票貨物的運價准確無誤。針對運輸條款變更等原因產生的費用更正需通知到相應操作人員及市場人員做好應收變更。例如:前程拖車由DR改CY客服賬單需與派車人員核對賬單,保證應收應付的准確性。
8、客服人員將運價維護完畢後,將托單和辦事處賬單轉交部門長進行審核,便於及時發現運價差異,再次保證運價信息的准確性。
9、審核完畢將托單和辦事處賬單轉交商務人員,由商務人員在船開後24小時之內從系統中自動生成單航次應收賬單,並根據托單內容和更改通知進行再次核對,有問題及時跟客服人員溝通,如有費用更改,需要經部門長同意,撤銷審核後重新更改費用,並再次審核,經商務人員核對無誤後將應收賬單轉發客服人員,客服人員將應收賬單列印,交於部門長和分管領導簽字,並將應收賬單賬單轉發操作人員製作費用聯系單和艙單(維護目的港拖車費)。更正費用減少的情況需寫明更正原因後找相應領導簽字。
10、操作人員在船開後48小時內,從系統中自動生成單航次艙單,箱號清單,SOC清單,EDI報文,並根據客服人員提供應收賬單補填目的港拖車費,待艙單核對無誤後連同現場配船同事提供的離港報一
起發送給目的港相關人員和船東的相關負責人,同時列印運單,將運單連同費用聯系單一起傳真給客戶。
11、船開後不接受任何的更改,如果確實需要更改的,且每票加收改單費100元/票。有目的港門點更改的,要及時跟客服人員確認目的港費用,更改通知由部門長簽字,復印給客服和商務人員,並且需要部門長在系統中撤銷審核,由客服人員在系統中更改費用,操作人員將更改通知郵件給目的港相關人員。
12、待單航次所有工作結束後。操作人員需要將整條船的單證資料保存歸檔. 客服要做好單航次統計,包括客戶的單航次周貨量和月貨量以及單航次平均運價。
二、內貿後程跟蹤
船舶開航後,48小時內接到航線操作發送艙單的通知後,及時向目的港確認是否收到,如艙單有任何問題,及時反饋給航線操作.
1、船舶開航後,商務會根據實載清單將已經交費的客戶明細每天上午10點下午4點分兩次提供給後程客服,後程客服根據商務提供的交費明細作目的港放貨,同樣每天分上午10:30下午4:30兩次放貨,特殊情況可加急。
2、對於目的港到門的貨物,在船到目的港後及時作全程跟蹤,客戶要求急送急轉的貨物,要提前向目的港發書面申請,並作及時送貨跟蹤.
3、如果目的港送貨過程中出現門點有變或,待時費或改港等種種情況,
接到目的港通知後要及時向相關客服人員反饋,以便客服人員跟客戶重新確認費用更改,待客服人員確認更改通知航線操作作書面更改給目的港後,立即與目的港確認是否收到並作全程跟蹤.針對票結客戶,嚴禁出現當航次目的港產生的額外費用當航次未結清的情況!!
4、每天都要跟目的港作放貨明細核對,不能錯放落放.
三、內貿進口操作
1、船開之後要提醒起運港提交系統,提交之後,我們做好系統的交互下載。
2、審核艙單,查看艙單是否有到付的貨,如果有到付的貨,要及時通知收貨人在船到之前付款,付款後寫交款銷賬明細給商務,商務確認收到款之後給客戶放貨。
3、船到之前列印好到門貨物的送貨明細,青島港作業合同,設備交接單,提前通知調度聯系車隊送貨。
4、船靠港之後,根據起運港發的放貨通知,逐票放貨,最好在倉單上標記放貨時間,到門的貨要及時安排調度送貨。有更改條款的要及時在艙單上更改,並做標注。
5、如果船到港之後好幾天,起運港還有沒有放貨,要及時聯系起運港代理,以免產生箱使費。如果是客戶自己的原因不能收貨的,要跟箱管同事及時溝通,確認超期滯箱費之後方可送貨。
6、如果有特殊簽收單的,提前通知車隊送貨時做好簽收,並根據起運港要求回寄簽收單。沒有要求回寄的,送完之後及時把簽收單整船存檔保存。

Ⅶ EDI 如何使用

EDI:電子數據交換復 首先這是制使用於同一行業內部標準的物料及交易條件的資料. 其次這EDI與SAP的介面是使用中介文件IDOC,將客戶傳過來的EDI文件通過IDOC轉換為企業內部文 件.例如:銷售訂單.可以減少輸入的工作和出現錯誤的可能. 至於怎樣處理:你能夠聯絡你的系統管理員或BASIS人員進行處理. 我也不是這方面的高手,只是略了解這方法的資訊,希望能夠對你有一點點的幫助. tiger 2003.01.27

Ⅷ 貨代中什麼是EDI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在公司專之間傳輸訂單屬、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
電子數據交換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縮寫 EDI ) 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准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路傳輸,在貿易夥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由於使用 EDI 能有效的減少直到最終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單證,因而 EDI 也被俗稱為 「 無紙交易 」 。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EDI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與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

Ⅸ 請問EDI是什麼意思

EDI是 Data Interchange 的縮寫,在大陸譯為電子數據交換,有時也譯為無紙貿易。香港譯為電子資料聯通。國際標准化組織將EDI定義為一種電子傳輸方法,用這種方法,首先將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中的報文數據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的報文數據格式,進而將這些結構化的報文數據經由網路,從計算機傳輸到計算機。

除了硬譯的這個定義之外,我們應該正確地理解一下EDI的含義。從譯名上可以看出有許多不同的理解,例如,不少文獻將它譯為無紙貿易,在貿易領域中來說,這一名稱很形象地說明了它的狀況及效果。然而,從基本意義來說,電子數據交換的意思並不限於貿易活動,例如醫院中的信息交流,現在也已採用EDI的思想與方法,並已在國外一些地方實際使用。因此,嚴格地講,無紙貿易是EDI在貿易領域中的實際應用,EDI的概念應當更廣泛一些。當然,在現實的應用中,貿易領域的應用是發展最快,應用最多的方面,目前在這一方面的成果,標准,軟體也是最多的。有的同志正確地指出:EDI的實質在於「數據不落地」,用技術語言來說,那就是信息存儲及傳遞的介質從紙張轉為電磁設備。這樣所謂EDI就應當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方面:

1、 需要進行信息交換的某一應用領域,即EDI的環境。例如:國際貿易,國內貿易,醫院工作,圖書館工作,項目管理等等。它限定了有哪裡信息需要傳遞,在哪些地點之間進行傳遞。

2、 信息交換的流程及規則,即EDI的過程。它反映了實際領域中的業務過程,以及與之相伴的信息流程。例如在貿易過程中,從詢價,報價開始,直到付款,交貨。中間涉及供應者,購買者,銀行,運輸公司,保險公司等多種企業(或稱角色),先後幾十種信息交換業務需要執行。在實際工作中,這種流程體現為一系列規則與標准。

3、 信息交流的手段,括硬體設備,通信設備以及軟體,即EDI的技術實現。從目前來看,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已經比較普遍,EDI的應用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一般來說不需要特殊的開發。例如,通信線路可以使用已有的各種方式解決,從最簡單的電話線到租用衛星專線。需要的是軟體的開發。 針對某一領域的應用,遵從某一特定的標准,就要有一套專門的軟體。解決這一領域的問題是技術方面的任務。

總之,對於EDI,應當全面地去認識和理解,而不要只從技術,甚至只從硬體的角度去看待與處理EDI的工作。

Ⅹ EDI的基本工作流程有哪些

1、發生方計算機應用系統生成原始用戶數據 ;
2、發生報文的數據影射與翻譯(影射程序將回用戶格式的原始答數據報文展開成平面文件,以便使翻譯程序能夠識別;翻譯程序將平面文件翻譯成EDI格式文件;平面文件是用戶原始資料格式與EDI標准格式之間的對照性文件);
3、發生標準的EDI文件 ;
4、接收方獲取標準的EDI文件,並將EDI文件翻譯成平面文件;
5、接收方將平面文件轉換並送到接收方信息系統中進行處理,最後成為接收方信息系統能夠接收的文件格式。

閱讀全文

與船公司edi報文的生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進口離子交換纖維 瀏覽:180
污水中cn比是指什麼 瀏覽:97
水族店過濾沒計 瀏覽:216
陳檯子污水處理廠動工了么 瀏覽:265
純水的英文有多少種 瀏覽:536
城達樹脂耐力板陽光板怎麼樣 瀏覽:545
減壓蒸餾100元 瀏覽:335
光固納米樹脂壽命 瀏覽:330
軟化器樹脂需要建立質量標准嗎 瀏覽:281
車內空氣濾芯總成怎麼拆下來 瀏覽:170
污水處理工藝粗格柵 瀏覽:156
凈化水蒸餾法基本過程 瀏覽:574
如何區分凈水器濾芯的進口和出口 瀏覽:860
污水處理氧化池中的填充料有哪些 瀏覽:251
樹脂使過用的有用嗎 瀏覽:262
廢水除油 瀏覽:792
美的超濾膜濾芯作用 瀏覽:103
清凈超濾化學清洗裝置 瀏覽:26
純水凈水怎麼用 瀏覽:116
3m樹脂高清圖片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