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無菌檢查薄膜過濾方法

無菌檢查薄膜過濾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5 06:20:20

㈠ 混懸液的無菌如何採用薄膜過濾

你參考一下這篇文獻看看:《復方磺胺嘧啶銀混懸液無菌檢查方法的建立及驗回證》丁答長玲田洪根成培光趙永德周肖龍薄明香來源:《中國葯房》2010年第45期。 原文找不到,只有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復方磺胺嘧啶銀混懸液無菌檢查法並進行驗證。方法:將樣品經無菌定性濾紙初過濾後,取濾液適量,採用pH7.0氯化鈉一蛋白腖緩沖液作為沖洗劑,沖洗量分別為300、600、900mL,以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麴黴作為試驗菌種,按照薄膜過濾法進行無菌檢查,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陽性對照菌進行驗證試驗。結果:最佳沖洗量為細菌檢查600mL、真菌檢查300mL;驗證試驗中陽性對照菌24h內生長正常,各供試品管均未見菌生長,檢驗結果符合規定。結論:復方磺胺嘧啶銀混懸液無菌檢查時可以通過定性濾紙過濾和薄膜過濾聯用的方法消除其抑菌活性。 感覺有用的話,可以求助找一下這篇文獻。

㈡ 青黴素鈉無菌檢查的方法驗證

目的 建立健全青黴素鈉無菌檢查方法,保證檢驗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方法 採用薄膜過濾法進行。

1.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培養基應適合需氣菌、厭氣菌或真菌的生長,可按以下處方制備,亦可使用按該處 方生產的符合規定的脫水培養基。以下培養基制備時,均以115℃滅菌30分鍾。 1.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 酪腖(胰酶水解) 15g 氯化鈉 2.5g 葡萄糖 5g 新配製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 L-胱氨酸 0.5g (或新配製的0.2%亞甲藍溶液0.5ml) 硫乙醇酸鈉 0.5g 瓊脂 0.5~0.7g (或硫乙醇酸0.3ml) 水 1000ml 酵母浸出粉 5g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加入水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為弱鹼性, 煮沸,濾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搖勻,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1±0.2,分裝, 滅菌。 在供試品接種前, 培養基指示劑氧化層的顏色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約1/5,否則,須 經水浴煮沸加熱, 只限加熱一次。

2.選擇性培養基

(1) 對氨基苯甲酸培養基(用於磺胺類葯物的無菌檢查) 照上述需氣菌、厭氣菌 培養基及真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各加對氨基苯甲酸0.125g,溶解後,搖勻,分裝,滅 菌。 (2) 聚山梨酯80培養基(用於油劑葯品的無菌檢查) 照上述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 及真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各加10ml聚山梨酯80,搖勻,分裝,滅菌。

3.操作

按該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處理後, 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劑至少100ml中, 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不大於0.45μm的薄膜過濾器,然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液沖洗濾膜至陽性對照菌正常生長。將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用陽性對照管用培養基分別加至薄膜過濾器內(封閉式過濾器),或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24~72小時有菌生長。結果判斷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細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判定。

結果判斷 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為有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

討論 目前,抗生素類葯物的應用非常廣泛,針對每種抗生素類葯物建立嚴格的質量標准,提高抗生素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關鍵。所以對一個新品種建立無菌檢查法時,對其方法進行驗證就顯得尤為必要。薄膜過濾法作為無菌檢查中的一種方法,具有準確、方便、快捷的優點,是無菌檢查時所採用的一種重要方法。試驗表明上述方法操作方便快捷、結果准確。所以,該無菌檢查方法驗證對保證結果的可信度和准確性具有重要意義。

㈢ 無菌檢查法的抑細菌和抑真菌試驗

在用直接接種法無菌檢查前,可用如下方法測定供試品是否具有抑細菌和抑真菌作
用。用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4管及真菌培養基2管,分別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生孢梭
菌、白色念珠菌均10~100個菌各兩管,其中1管加供試品規定量,所有培養基管置規定
的溫度,培養3~5天。如培養基各管24小時內微生物生長良好,則供試品無抑菌作用。
如加供試品的培養基管與未加供試品的培養基管對照比較,微生物生長微弱、緩慢或不
生長,均判為供試品有抑菌作用。該供試品需用稀釋法(種入較大量培養基中)或中和
法、薄膜過濾法處理,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性後,方可接種至培養基。
檢查法
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前者適用於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後
者適用於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試品。
操作時,應用適當的消毒液對供試品容器表面或外包裝浸沒或擦拭消毒後,以無菌
的方法取內容物。
凡無菌檢查中,均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劑同法操作,作陰性對照。
1. 直接接種法
(1) 供試品准備 供試品如為注射液、供角膜穿通傷及手術用的滴眼劑或滅菌溶
液,按表1或表2規定量取供試品,混合。
供試品如為注射用無菌粉末或無菌凍干品或供直接分裝成注射用的無菌粉末原料,
按表1或表2規定量取供試品,加入無菌水或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該葯品項下規定的
溶劑用量製成一定濃度的供試品溶液。
供試品如為外科敷料,取供試品4個包裝,以無菌操作拆開包裝,於不同部位分別剪
取約100mg或1cm×3cm的供試品11份;腸線、縫合線取最小包裝5個,拆開包裝,共取11
股,接種於足以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
供試品如為滅菌醫用器具,依樣品大小、形狀的不同,取供試品11個,接種於足以
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或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各40ml,分別沖洗內壁(輸血、
輸液袋)收集各沖洗液,混合,按薄膜過濾法檢查。
供試品如為青黴素類葯品,按表1或表3規定量取供試品,分別加入足夠使青黴素滅
活的無菌青黴素酶溶液適量,搖勻,混合。亦可按薄膜過濾法檢查。
供試品如為放射性葯品,取供試品1瓶(支),接種於裝量為7.5ml的培養基中。每
管接種量為0.2ml。
2.操作 取上述備妥的供試品,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
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照用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
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35℃、真
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
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
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
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
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 2. 薄膜過濾法
如供試品有抗菌作用,按表1或表3規定量取供試品,按該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處理
後, 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劑至少100ml中, 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
不大於0.45μm的薄膜過濾器,然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液沖洗濾膜
至陽性對照菌正常生長。將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用陽性對照管用培養基
分別加至薄膜過濾器內(封閉式過濾器),或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
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
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
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
24~72小時有菌生長。
結果判斷
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細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
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
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為有
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
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

㈣ 薄膜過濾法原理

薄膜過濾法

採用薄膜過濾法,濾膜孔徑不大於0.45um,直徑約為50mm。選擇濾膜材質時候應保證供試品及其溶劑不影響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濾器及濾膜使用前應採用適宜的方法滅菌。使用後,應保證濾膜在過濾前後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試液過濾前先將少量的沖洗液過濾以潤洗濾膜,供試液經薄膜過濾後,若需要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每張濾膜每次沖洗量為100ml。每片濾膜的總過濾量不宜過大,以避免濾膜上的微生物受損傷。

取相當於每張濾膜含1克或1ml供試品的供試液,加至適宜的稀釋劑中,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克或1ml所含的菌數比較多時,可取適宜稀釋級的供試液1ml,過濾。用PH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或其它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的驗證」,沖洗後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

陰性對照實驗

取實驗用的稀釋液1ml,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培養和記數:

培養條件和記數方法同平皿法,每片濾膜上的菌數不應超過100個

菌數報告規則

以相當於1克或1ml供試品的菌落數報告菌數;若濾膜上無菌生長以<1報告菌數(每張濾膜過濾1g或1ml供試品),或以<1

乘於稀釋倍數的值報告菌數。

㈤ 生物製品的無菌檢查法的實驗原理,准備工作及操作步驟

1. 目的:建立無菌檢查的標准操作規程,確保檢驗結果的准確性。 2. 范圍:適用於本廠質監科化驗室對本廠生產的注射劑進行無菌檢查。3. 責任:化驗員有責任按本操作規程操作,並對檢驗結果負責。4. 定義:無菌檢查法系指檢查葯品是否無菌的一種方法。5.內容:5. 1無菌操作設備:無菌操作室或超凈工作台,無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燈等。5.1.1無菌室分無菌操作室和緩沖間。在緩沖間內應有洗手盆、干手器、無菌衣放置架及掛鉤、拖鞋等。無菌操作室應具有空氣除菌過濾的層流裝置,局部潔凈度100級超凈工作台。緩沖間及操作室內均設置能達到空氣消毒的紫外光燈和照明燈,操作室或工作台應保持空氣正壓。5.1.2無菌室應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潔爾滅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開動無菌空氣過濾器及紫外光燈殺菌1小時。在每次操作完畢,同樣用2%甲酚或0.1%新潔爾滅溶液擦拭工作檯面,用紫外光燈殺菌半小 時。5.1.3無菌室的無菌程度檢查:無菌室在消毒處理後,無菌試驗前及操作過程中需檢查空氣中菌落數。取直徑90mm雙碟,在接種室內點燃酒精燈,在酒精燈旁,以無菌操作,將雙碟半開注入溶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約20ml,製成平板:在35-37℃預培養48小時,證明無菌後將3個平板以無菌方式帶入無菌操作間的潔凈區域左、中、右各放1個;打開碟蓋扣置,平板在空氣中暴露30分鍾後將蓋蓋好,置35-37℃培養48小時,取出檢查,3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數相加總數不得超過10個。 無菌操作檯面或超凈工作台應定期請有關部門檢測其潔凈度,應達到100級(一般用塵埃粒子計數儀),檢測塵埃粒徑≤5μm的粒數不得超過3.5個/升;空氣流量應控制在0.75-1.0m3/s;細菌菌落數平均<1個,可根據無菌狀況定期置換過濾器。5.1.4無菌室內應准備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燈、火柴、鑷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5.2儀器、用具:5.2.1真空泵、恆溫培養箱、生物顯微鏡、托盤天平(精度0.1g)、抽濾瓶(500ml)、 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規格)、試管、雙碟(9cm)、注射針、鑷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紗布、棉花(原棉)、不銹鋼吸管筒、接種環、微孔濾膜(直徑約5cm),孔徑應在0.45±0.02μm )載玻片、灑精燈、取樣勺、吸耳球、噴霧瓶。5.2.2用具的包紮:5.2.2.1移液管在移液管上端管內,鬆鬆地塞進少許原棉,然後放入不銹鋼滅菌筒內。5.2.2.2試管在管口塞上紗布棉塞。5.2.2.3無菌衣、褲、帽、口罩將洗凈的衣褲、帽子、口罩配套後裝入布袋,扎緊袋口,再用牛皮紙包好。5.2.2.4注射器洗滌干凈的注射器及注射針頭裝配好後,放入墊有紗布的帶蓋容器內(飯 第3頁/共7頁盒)一層層放好,上面蓋上紗布,然後蓋上容器的蓋子,用牛皮紙包好。5.2.2.5濾器 將檢驗合格後微孔濾膜先有水中浸泡濕潤,取出後固定在細菌過濾器的濾板上,濾板下、濾膜上均用耐高溫墊圈墊好,上好濾器。在滅菌前濾器的螺勿擰太緊,濾器上口用8層紗布及牛皮紙包紮,裝妥後放入容器內,再將盛濾器的容器蓋好蓋子,用牛皮紙包紮。5.2.3用具的滅菌:將包紮好的用具,在121±0.5℃蒸汽滅菌櫃中滅菌30分鍾,物品取出時切勿立即置冷處,以免急速冷卻滅菌物品內蒸汽冷凝造成負壓,易致染菌,應置溫箱或或加溫烘乾。5.3培養基、試劑:5.3.1一般採用商品乾燥培養基,臨用時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配製,需注意培養基的pH值應符合規定,否則必須校正後,滅菌使用。使用前,按要求分裝滅菌好的細菌培養基須經30-35℃培養48小時,真菌培養基須經20-25℃培養72小時,證明無菌生長後方可使用。 制備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應半個月內用完,在供試品接種前,培養基指示劑氧化層的顏色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加熱,只限加熱一次。5.3.2革蘭氏碘液:先用3-5ml蒸餾水溶解2.0g碘化鉀,再加入1.0g碘片,攪拌溶解後,加蒸餾水稀釋至300ml,搖勻。置密閉棕色瓶中備用。5.3.3結晶紫染色液:將結紫1.0g溶解於20ml95%乙醇中後,與80ml1%草酸銨溶液相混合,靜置48小時使用。此液穩定,置密閉的棕色瓶中可儲存數月。5.3.4沙黃染色液:將0.2g沙黃溶解於10ml95%乙醇中,待完全溶解後再加蒸餾水至100ml。5.3.5生理鹽水:稱取9g氯化鈉,加水1000ml溶解,分裝後於121±0.5℃濕熱滅菌30分鍾。供作稀釋劑用。 第4頁/共7頁5.3.6 75%乙醇量取無水乙醇75ml,加水稀釋至100ml,搖勻,即得。5.3.7 0.1%新潔爾滅:量取5%新潔爾滅20ml,加水稀釋至約1000ml,搖勻,即得。5.4培養基靈敏度檢查:5.4.1新購的乾燥培養基或採用不同牌號原材料的新鮮培養基,其質量均應符合靈敏度檢查要求。 (1)取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CMCC(B) 28001]的營養瓊脂斜面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98001]的真菌培養基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分別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的菌懸液;取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64941]不含瓊脂的需氣、厭氣培養基新鮮培養物,用滅菌毛細管將其吸至滅菌離心管內,離心,棄去上清液,沉澱菌體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菌懸液。然後以10倍系列稀釋後,製成1ml中含10-100個菌並計數。 (2)取藤黃微球菌、生孢梭菌的需氣、厭氣培養基新鮮培養物,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養基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取接種至黴菌培養基內,20-25℃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作10倍稀釋,製成1ml中含10-100個菌並計數。 將藤黃微球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分別接種至每管裝量為9ml的需氣、厭氣菌培養基3管,生孢梭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分別接種至每管裝量為12ml的需氣、厭氣菌培養基3管,白色念珠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釋液各1ml,接種至每管裝量為9ml的真菌培養基3管,以未接種的培養基作對照,按規定的溫度培養5天並逐日記錄結果。結果判定:以每株菌接種後的培養基不得少於2管呈現生長,即該培養基的靈敏度檢查符合要求。5.4.2配製的培養基應在涼暗處保存,一般不得超過2周,臨用前細菌和黴菌培養基分別經30-35℃和20-25℃培養不少於48小時和72小時,證明無菌生長後方可使用。5.4.3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在試管中裝量高度不得少於7Cm,其指示劑氧化層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10分鍾,但只限加熱一次。 第5頁/共7頁無菌試驗培養時間結束時,指示劑氧化層應不超過培養基深度的1/2。5.5對照用菌液的制備:5.5.1試驗用菌種、菌種的復甦、菌種的接種與保存等均應按照「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標准操作規程項下操作。5.5.2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用接種環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26003]的營養瓊脂斜面新鮮培養物少許,接種至營養肉湯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6-18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65.5.3生孢梭菌菌液用接種環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相同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8-24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6。5.5.4白色念珠菌菌液用接種環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的真菌瓊脂培養基斜面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真菌培養基內,在20-25℃培養24小時後,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成1:105。5.5.5上述制備的菌液,一般當日使用。5.6進入無菌室的操作要點:5.6.1根據試驗程序,將用具物品搬入緩沖間,打開紫外光燈和空氣過濾裝置並使其工作1小時以上。5.6.2操作人員用肥皂水刷洗雙手,關閉緩沖間紫外光燈,進入緩沖間內,關閉第一層門,用2%來蘇爾或0.1%新潔爾滅溶液洗雙手,用消毒毛巾擦乾,換上無菌衣、帽、口罩及消毒鞋。5.6.3關閉無菌室內紫外光燈,進入第二層門並將用具搬至無菌室內,關閉無菌室門。5.6.4凡進入無菌室後不應再外出取物品,因此,在每次試驗中所用物品必須計劃好,並准備好備用物品。從進入第一層門直至無菌室內,隨操作人員的進入應噴霧2%來蘇爾或0.1 %新潔爾滅溶液。5.7檢查法:5.7.1無菌檢查法包括:直接接種法和薄膜過濾法。前者適用於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後者適用於有抗菌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試品。5.7.2操作時,應先用0.1%新潔爾滅浸泡或擦拭容器表面後,以無菌的方法取 第6頁/共7頁內容物。5.7.3凡無菌檢查中,均應取相應溶劑和稀釋劑同法操作,作陰性對照。5.7.4供試品制備: 用滅菌鑷取出注射器,在火焰旁將針芯插入針管並安上針頭,蓋為橡皮塞時,用注射器在已消毒好的橡皮塞中心位置刺入吸取葯液。按規定須稀釋或滅活的供試品,可直接或將瓶內供試液抽出至滅菌玻璃容器內進行滅活處理並稀釋至規定的體積和濃度;抽取瓶中內容液體時,應將供試品倒置並使針頭在液面下。5.7.5直接接種法:按規定量取供試品,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35℃、真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5.7.6薄膜過濾法: 將微孔濾膜過濾裝置、抽濾瓶、排氣管與真空泵相連,真空泵可置無菌室外。取規定量供試品,按規定的方法處理後,加入0.9%無菌氯化鈉溶液100ml中,混合後,通過裝有孔徑不大於0.45μm 的薄膜過濾器,減壓抽干後,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沖洗濾膜3次,每次至少100ml,取出濾膜分成3等份,分別加入上述二種培養基中,按規定溫度和時間培養。陽性對照管應根據供試品特性加入相應對照菌液1ml(抗細菌葯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對照菌;抗厭氧菌葯物,以生孢梭菌為對照菌;抗真菌葯物,以白色念珠菌為對照菌)。陽性對照管細菌應在培養24-48小時,真菌應在培養24-72小時有菌生長。5.8結果判斷: 第7頁/共7頁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菌生長,陰性對照管呈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均為澄清或雖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真菌培養基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有菌生長,應重新取2倍量供試品,分別依法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6 培訓6.1 培訓對象:化驗員。6.2 培訓時間:二小時。7 記錄 記錄名稱 保存部門 保存時間 無菌檢驗記錄 質監科 葯品有效期後一年 QF-01-007-00無 菌 檢 驗 記 錄品 名: 批 號: 規 格: 檢驗日期: 年 月 日培養基名稱需氣、厭氣菌培養基真菌培養基培養培養溫度30—35℃20—25℃培養時間管 號1234512345培養天數及結果1234567結 論備 注 復核人: 檢驗人: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用薄膜過濾法怎麼做

准備工作:
1.
用純化水浸泡濾膜,浸泡完全後放入濾杯中,包好濾杯,連同量筒、培養回基、平皿、取膜器、三角燒瓶等答一起121℃滅菌30min。
2.
滅菌後的物品一並傳入潔凈室中,微生物限度過濾器上連好已經滅好的濾杯,用緩沖液先潤濕濾膜,抽掉緩沖液,然後倒入供試液(10倍稀釋),濾過,再用緩沖液沖洗濾膜。
3.
過濾結束後取下濾膜平貼於R2A瓊脂培養基平板上,32℃倒置培養5天。
4.
菌落計數(平皿上長幾個菌結果就報幾個菌)

㈦ 微生物薄膜過濾法,夾膜技巧

(1)驗證試驗方法:試驗原理同前述薄膜過濾法。驗證供試品對薄膜過濾法有抑細菌和抑真菌特性時,與實際的無菌檢查相同,在同一型號的每個過濾器或過濾筒內過濾規定定量的供試品(容器數及每容器的過濾體積),用淋洗液淋洗濾膜至少3次,每次淋洗液體積為100ml,在最後一次淋洗液中,接入驗證用菌種(接種量為10—100CFU);另取一過濾器或濾筒,不過濾供試品,重復以上淋洗操作,作為陽性對照。根據具體情況,可將整張濾膜或半張濾膜轉移至100ml的指定驗證用培養基內,或將培養基加入到裝有濾膜的濾筒內。分別對表中所列菌種及相應的培養基逐一進行驗證,並將容器置於適當的溫度下培養,培養時間不超過14d。如果使用新的濾膜或濾過器(包括不同廠家或批號、型號),則要按上述薄膜過濾法的要求做 , 組試驗,即樣品試驗組、蛋白腖對照組和陽性對照組重新進行驗證確認。
(2)驗證結果評價:如果供試品培養基容器內的培養基內明顯可見微生物生長(混濁),並且與陽性對照容器內的培養結果相似,則在無菌檢查試驗中必須要過濾與驗證試驗相等量的供試品、淋洗液,淋洗相同次數及使用同量的培養基。如果與陽性對照容器內的培養結果相比,供試品容器內微生物生長現象不明顯,則說明該檢驗量在此檢驗條件下有抑菌作用。應增加淋洗次數,重復以上實驗。也可通過更換過濾膜並使用中和劑來消除產品的抑菌作用。USP規定,如果已淋洗了5次,並且每次淋洗液體積達到500ml,仍無法中和膜上的殘余抑菌性物質,那麼在無菌檢查試驗中就採用此淋洗次數與淋洗量作為最終淋洗方法。

㈧ 什麼是無菌檢查法

無菌檢查法
信息來源:中國葯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 更新時間:2006-12-10 0:26:46
標題 無菌檢查法
附錄序號 附錄ⅩⅢ
內容全文 B. 無菌檢查法
無菌檢查法系指檢查葯品與敷料是否無菌的一種方法。
無菌檢查的全部過程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生物製品應按衛生部《生物製品製造及檢定規程》中有關無菌檢查的規定辦理。
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1.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硫乙醇酸鹽液體培養基)
酪腖(胰酶水解)
15g
氯化鈉
2.5g
葡萄糖
5g
新鮮配製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
L-胱氨酸
0.5g
(或新鮮配製的0.2%亞甲藍溶液 0.5ml)
硫乙醇酸鈉
0.5g
瓊酯
0.5~0.7g
(或硫乙醇酸0.3ml)

1000ml
酵母浸出粉
5g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加入水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為弱鹼性,煮沸,濾清,按量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搖勻,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1±0.2,分裝,115℃滅菌30分鍾。
在無菌檢查接種前, 培養基指示劑氧化層的顏色不得超過培養基深度約1/5。否則,須經水浴煮沸加熱, 只限加熱一次。
2.黴菌培養基

5g
磷酸氫二鉀(K2HPO4)
1g
酵母浸出粉
2g
硫酸鎂(MgSO4·7H2O)
0.5g
葡萄糖
20g
蒸餾水
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加入水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約6.8,煮沸,加葡萄糖溶解後,搖勻,濾清,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6.4±0.2,分裝,115℃滅菌20分鍾。
3.選擇性培養基
(1) 對氨基苯甲酸培養基(用於磺胺類葯物的無菌檢查)
照上述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及黴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各加對氨基苯甲酸0.125g,溶解後搖勻,分裝,115℃滅菌30分鍾。
(2) 吐溫培養基(用於油劑葯品的無菌檢查)
照上述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及黴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各加10ml的吐溫80,搖勻後,分裝,115℃滅菌30分鍾。
4.營養肉湯培養基

10g
肉浸液
1000ml
氯化鈉
5g
取腖與氯化鈉,加入肉浸液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為弱鹼性,煮沸,濾清,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2±0.2,分裝,115℃滅菌30分鍾。
5.營養瓊脂培養基
照上述營養肉湯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加入15~20g瓊脂,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2±0.2,分裝,115℃滅菌30分鍾。
6.0.5%葡萄糖肉湯培養基

10g
葡萄糖
5g
氯化鈉
5g
肉浸液
1000ml
取腖與氯化鈉加入肉浸液內,微溫溶解後,調節pH為弱鹼性,煮沸,加葡萄糖溶解後,搖勻,濾清,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7.2±0.2, 分裝,115℃滅菌30分鍾。
7.黴菌瓊脂培養基
照黴菌培養基的處方及製法,加入15~20g瓊脂,調節pH值使滅菌後為6.4±0.2,分裝,115℃滅菌20分鍾,趁熱斜放使凝固成斜面。
上述培養基分別按15ml與40ml分裝於試管中,裝量約為試管高度的2/5,在115℃滅菌30分鍾。細菌培養基經30~35℃培養48小時,黴菌培養基經20~25℃培養72小時後,應無菌生長。
培養基的質量應通過靈敏度檢查。
培養基靈敏度檢查法
1.菌種
(1)藤黃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a)[CMCC(B)28001]

(2)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941]
(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
2.操作
取藤黃微球菌的營養瓊脂斜面和白色念珠菌的黴菌瓊脂斜面的新鮮培養物分別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的菌懸液;將生孢梭菌的不含瓊脂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的新鮮培養物,吸入滅菌離心管,離心,棄去上清液,菌體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製成均勻菌懸液。分別取上述菌懸液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與細菌濁度標 准管相同的濃度,然後,作10倍系列稀釋並計數。

將藤黃微球菌1:10<5>~1:10<8>菌液、生孢梭菌1:10<6>~1:10<9>菌液、白色念珠菌1:10<5>~1:10<8>菌液各1ml,分別接種至9ml試驗培養基中,每個稀釋度至少接種3管,以未接種的培養基管作對照,細菌試驗管置30~35℃培養3天,白色念珠菌試驗管置20~25℃培養5天。逐日記錄結果。
3.結果判定
以接種後培養基管數的2/3以上呈現生長的最高稀釋度為該培養基的靈敏度(且接種菌量均應小於10個),三次試驗中,以兩次達到的最高靈敏度為判定標准。
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靈敏度為藤黃微球菌1:10<6>;生孢梭菌1:10<7>,黴菌培養基靈敏度為白色念珠菌1:10<6>。
[附註]
肉浸液制備法
取新鮮牛肉,除去肌腱及脂肪,切細,絞碎後,每1000g加水3000ml,充分拌勻,在2~10℃浸泡20~24小時,煮沸1小時,濾過,壓干肉渣,補足液量,分裝,121℃滅菌30分鍾,置冷暗處備用。也可用牛肉浸出粉3g,加水1000ml,配成溶液代替。
對照用菌液
1.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液
取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營養瓊脂斜面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6~18小時後,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稀釋成1:10<6>。
2.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菌液
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再接種至相同培養基內,在30~35℃培養18~24小時,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1:10<6>。
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菌液
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的黴菌瓊脂培養基斜面新鮮培養物1白金耳,接種至黴菌培養基內,在20~25℃培養24小時後,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1:10<5>。
檢查法
1. 直接接種法
(1) 供試品如為注射液、供角膜創傷及手術用的滴眼劑或滅菌溶液, 任取供試品2支(瓶)以上,用適當消毒液清潔供試品容器的外表面後,以無菌操作吸取規定接種量的供試品溶液,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5管,其中1管接種對照用菌液1ml,供作陽性對照;取1支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作陰性對照, 另接種於黴菌培養基2管,供試品溶液的每管接種量與培養基的分裝量,應根據供試品的裝量,按下列規定取用:
供試品裝量
每管接種量
培養基分裝量
2ml或2ml以下
0.5ml
15ml
2ml以上至20ml
1.0ml
15ml
20ml以上
5.0ml
40ml
接種後輕輕搖動,使勻。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在30~35℃培養5日, 黴菌培養基在20~25℃培養7日,抗生素類葯品均培養7日,放射性葯品培養5~7日。培養期間應逐日檢查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在24小時內應有細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溶液後,培養基出現渾濁或沉澱,經培養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時,可取該培養液轉種入另1支相同的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培養48~72小時後,觀察是否再現渾濁或在斜面上有無菌落生長,並在轉種的同時,取培養液少量,塗片製成染色標本,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生長。
(2) 供試品如為注射用滅菌粉末或無菌凍干品,照該葯品項下的規定或按該葯品劑量項下的溶劑用量,加入滅菌水或0.9%滅菌氯化鈉溶液,使內容物溶解成均勻的供試品溶液,取規定接種量的供試品溶液,接種於上述培養基中。
(3) 供試品如為供直接分裝成注射用無菌粉末的原料葯,按各該葯品項下的規定製成溶液,依法接種於培養基中。
(4) 供試品如為外科敷料,取供試品2個包裝,以無菌操作拆開包裝,於不同部位剪取約1cm×3cm的樣品,分別接種於40ml培養基中。
(5) 供試品如有抑菌作用或含有抑菌物質時,可選用適宜的培養基,或種入較大量的培養基中,使該供試品稀釋至不具有抑菌使用的濃度;或照下述「薄膜過濾法」處理並接種於培養基中。
(6) 供試品如為抗生素葯品,取該品種正文中最大規格量的供試品不少於2瓶(支)。原料葯按制劑規格項下,取最大規格量2份,分別加入足夠使青黴素滅活的無菌青黴素酶溶液適量,搖勻,分別等量接種於每管裝量為40ml的培養基中。
(7) 供試品如為放射性葯品,取供試品1瓶(支),以每管接種量為0.2ml,接種於每管裝量為7.5ml的培養基中。
2. 薄膜過濾法
(1)供試品如為抗生素葯品,取該品種正文中最大規格量的供試品不少於2瓶(支)。原料葯按制劑規格項下取最大規格量2份, 分別按該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處理後, 加入0.9%滅菌氯化鈉溶液至少100ml或其他適宜的溶劑中, 搖勻, 以無菌操作加入裝有直徑約50mm、孔徑不大於0.45±0.02μm微孔濾膜的薄膜過濾器內,減壓抽干後,用0.9%滅菌氯化鈉溶液或其他適宜的溶劑沖洗濾膜3次,每次至少100ml;取出濾膜,分成4片, 取3片分別放在3管各40ml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中, 其中1管接種對照用菌液1ml,供作陽性對照, 另1片放在黴菌培養基管中。取1支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作陰性對照。

(2) 供試品如為抗厭氧菌葯品,取規定量的供試品,按上述方法經薄膜過濾器處理後,取出濾膜,分成4片,其中3片放在3管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中,1管接種生孢梭菌對照用菌液1ml,供作陽性對照。另1片放在黴菌培養基管中。 取1支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作陰性對照。
(3) 供試品如為抗真菌葯品,取規定量的供試品,按上述方法經薄膜過濾器處理後,取出濾膜,分成4片,取2片分別放在2管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中;2片分別放在2管黴菌培養基管中,其中1管接種白色念珠菌對照用菌液1ml,供作陽性對照。取1支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作陰性對照。
結果判斷
當陽性對照管顯渾濁並確有細菌生長,陰性對照管陰性時,可根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判定:如需氣菌、厭氣菌及黴菌培養管均為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證明並非有菌生長,均應判為供試品合格;如需氣菌、厭氣菌及黴菌培養管中任何1管顯渾濁並確證為有菌生長,應重新取樣,分別依法倍量復試,除陽性對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長,否則應判為供試品不合格。

㈨ 醫用刀片如何採用薄膜過濾法過濾進行無菌檢查

1、滅菌
培養基滅菌主要兩種高壓除菌及0.22um微孔濾膜濾除菌與濾相比高壓滅菌工作強度本較低易造營養流失且加(菌谷氨醯胺溶液菌碳酸氫鈉溶液等)程容易造二污染數培養基採用0.1~0.2μm孔徑微孔濾膜進行濾滅菌並且已培養基除菌發展向低限度減少培養基營養損失
1.1 高壓滅菌

某些培養基(MEM)進行高壓滅菌例清MEM培養基MD605、MD609等類培養基般含L-谷氨醯胺碳酸氫鈉般培養基高壓滅菌加入L-谷氨醯胺碳酸氫鈉菌液體另外高壓谷氨酸鹽(L-丙氨醯-L-谷氨醯胺)代替L-谷氨醯胺
高壓滅菌培養基121℃、15psi15鍾條件完全達滅菌效及營養損失需滅菌間延保證高壓滅菌效滅菌設備驗證關鍵
1.2 濾滅菌
供濾滅菌使用濾膜其材料polyethersulphone(PES)、尼龍、聚碳酸鹽、醋酸纖維素、硝酸纖維素、PTFE、陶瓷等般情況採取壓濾壓濾較負壓濾具流速高、濾快、易污染避免蛋白質產量氣泡等優點般使用濾器參照各供應商產品說明書
目前數實驗室制採用微孔濾膜濾器(Zeiss濾器)或立式微孔濾器(Millipore、Pall)除菌微孔濾膜濾器銹鋼間夾放0.22um濾膜使用種濾器重要步驟安裝濾膜及菌濾程使用Zeiss濾器先要用培養用水濾膜充潤濕安裝濾膜其放置層定性濾紙再固定消毒旋鈕要扭太緊凡與空氣接觸部位都要包(用牛皮紙、紗布、紡布等);高壓滅菌菌環境立即旋鈕扭緊濾除菌結束要打濾器檢查濾膜否完整濾膜破裂需重新進行濾除菌程立式微孔濾器選用同微孔濾柱體積濾膜折疊膜面積顯著增液體處理量且容易發堵塞現象

㈩ 中國葯典無菌檢查法的供試品處理及接種培養基

除另有規定外,按下列方法進行。 薄膜過濾法應優先採用封閉式薄膜過濾器,也可使用一般薄膜過濾器。無菌檢查用的濾膜孔徑應不大於0.45μm。直徑約為50mm。根據供試品及其溶劑的特性選擇濾膜材質。抗生素供試品應選擇低吸附的濾器及濾膜。濾器及濾膜使用前應採用適宜的方法滅菌。使用時,應保證濾膜在過濾前後的完整性。
水溶性供試液過濾前先將少量的沖洗液過濾以潤濕濾膜。油類供試品,其濾膜和過濾器在使用前應充分乾燥。為發揮濾膜的最大過濾效率,應注意保持供試品溶液及沖洗液覆蓋整個濾膜表面。供試液經薄膜過濾後,若需要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每張濾膜每次沖洗量一般為100ml,總沖洗量不得超過1000ml,以避免濾膜上的微生物受損傷。
水溶液供試品取規定量,直接過濾,或混合至含適量稀釋液的無菌容器內,混勻,立即過濾。如供試品具有抑菌作用或含防腐劑,須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次數一般不少於3次,所用的沖洗量、沖洗方法同方法驗證試驗。沖洗後,如用封閉式薄膜過濾器,分別將100ml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及改良馬丁培養基加入相應的濾筒內。如採用一般薄膜過濾器,取出濾膜,將其分成3等份,分別置於含50ml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及改良馬丁培養基容器中,其中一份做陽性對照用。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取規定量,每支(瓶)供試品裝量為5ml及以下者,全部轉移至含適宜稀釋液100ml的無菌容器內,混勻,立即過濾。如供試品具有抑菌作用或含防腐劑,須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次數一般不少於3次,所用的沖洗量、沖洗方法同方法驗證試驗。沖洗後,2個濾器中加入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各100ml,另一濾器中加入改良馬丁培養基100ml。」)
可溶於水的固體制劑供試品取規定量,加適宜的稀釋液溶解或按標簽說明復溶,然後照水溶液供試品項下的方法操作。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水溶性固體供試品」)
β-內醯胺類抗生素供試品取規定量,按水溶液或固體制劑供試品的處理方法處理,立即過濾,用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濾膜。再用含適量β-內醯胺酶的沖洗液清除殘留在濾筒、濾膜上的抗生素後接種培養基,必要時培養基中可加少量的β-內醯胺酶;或將濾膜直接接種至含適量β-內醯胺酶的培養基中。接種培養基照水溶液供試品項下的方法操作。
(註:此類供試品處理方法為《中國葯典》2010版二部附錄ⅩⅠH無菌檢查法添加項目)
非水溶性制劑供試品取規定量,直接過濾;或混合溶於含聚山梨酯80或其他適宜乳化劑的稀釋液中,充分混合,立即過濾。用含0.1~1%聚山梨酯80的沖洗液沖洗濾膜至少3次。濾膜於含或不含聚山梨酯80的培養基中培養。接種培養基照水溶液供試品項下的方法操作。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用含0.1~1%聚山梨酯80的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次數一般不少於3次。」)
可溶於十四烷酸異丙酯的膏劑和粘性油劑供試品取規定量,混合至適量的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①中,劇烈振搖,使供試品充分溶解,如果需要可適當加熱,但溫度不得超過44℃,趁熱迅速過濾。對仍然無法過濾的供試品,於含有適量的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中的供試液中加入不少於100ml的稀釋液,充分振搖萃取,靜置,取下層水相作為供試液過濾。過濾後濾膜沖洗及接種培養基照非水溶性制劑供試品項下的方法操作。
注①: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的制備 採用薄膜過濾法過濾除菌。選用孔徑為0.22μm的脂溶性濾膜,在140℃乾熱滅菌2小時。
無菌氣(噴)霧劑供試品取規定量,將各容器置至少-20℃的冰室冷凍約1小時。以無菌操作迅速在容器上端鑽一小孔,釋放拋射劑後再無菌開啟容器,並將供試液轉移至無菌容器中,然後照水溶液或非水溶性制劑供試品項下的方法操作。
裝有葯物的注射器供試品取規定量,排出注射器中的內容物置無菌容器中,若需要可吸入稀釋液或標簽所示的溶劑溶解,然後照水溶液或非水溶性制劑供試品項下的方法操作。同時應採用直接接種法進行包裝中所配帶的無菌針頭的無菌檢查。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取規定量,將注射器中的內容物(若需要可吸入稀釋液或標簽所示的溶劑溶解),直接過濾,或混合至含適量稀釋液的無菌容器內,混勻,立即過濾。然後按水溶性供試品項下方法操作。」)
具有導管的醫療器具(輸血、輸液袋等)供試品取規定量,每個最小包裝用50~100ml沖洗液分別沖洗內壁,收集沖洗液於無菌容器中,然後照水溶液供試品項下方法操作。同時應採用直接接種法進行包裝中所配帶的針頭的無菌檢查。
(註:此類供試品處理方法為《中國葯典》2010版二部附錄ⅩⅠH無菌檢查法添加項目) 直接接種法即取規定量供試品分別接種至各含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和改良馬丁培養基的容器中。除另有規定外,每個容器中培養基的用量應符合接種的供試品體積不得大於培養基體積的10%,同時,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每管裝量不少於15ml,改良馬丁培養基每管裝量不少於10ml。若供試品具有抑菌作用,可加入適量的無菌中和劑或滅火劑,或加大每個容器的培養基用量。供試品檢查時培養基的用量和高度同方法驗證試驗。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直接接種法適用於無法用薄膜過濾法進行無菌檢查的供試品。取規定量供試品,等量分別接種至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和改良馬丁培養基中(2種培養基的接種支數或瓶數之比為2:1)。除另有規定外,每個容器中培養基的用量應符合接種的供試品體積不得大於培養基體積的10%,同時,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每管裝量不少於15ml,改良馬丁培養基每管裝量不少於10ml。供試品檢查時,培養基的用量和高度同方法驗證試驗。」)
混懸液等非澄清水溶液供試品取規定量,接種至各管培養基中。
固體制劑供試品取規定量直接接種至各管培養基中。或加入適宜的溶劑溶解,或按標簽說明復溶後,取規定量接種至各管培養基中。
非水溶性制劑供試品取規定量,混合,加入適量的聚山梨酯80或其它適宜的乳化劑及稀釋劑使其乳化,接種至各管培養基中。或直接接種至含聚山梨酯80或其它適宜乳化劑的各管培養基中。
敷料供試品取規定數量,以無菌操作拆開每個包裝,於不同部位剪取約100mg或1cm×3cm的供試品,接種於各管足以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
(註:此類供試品處理方法為《中國葯典》2010版二部附錄ⅩⅠH無菌檢查法添加項目)
腸線、縫合線等供試品腸線、縫合線及其它一次性使用的醫用材料按規定量取最小包裝,無菌拆開包裝,接種於各管足以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
(註:此類供試品處理方法為《中國葯典》2010版二部附錄ⅩⅠH無菌檢查法添加項目)
滅菌醫用器具供試品取規定量,必要時應將其拆散或切成小碎段,接種於足以浸沒供試品的適量培養基中。
(註:此類供試品處理方法為《中國葯典》2010版二部附錄ⅩⅠH無菌檢查法添加項目)
放射性葯品取供試品1瓶(支),接種於裝量為7.5ml的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和改良馬丁培養基中。每管接種量為0.2ml。
(註:此類供試品處理方法為《中國葯典》2010版二部附錄ⅩⅠH無菌檢查法添加項目) 上述含培養基的容器按規定的溫度培養14天。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或在培養過程中,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14天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細菌培養2天,真菌培養3天,觀察接種的同種新鮮培養基是否再出現渾濁;或取培養液塗片,染色,鏡檢,判斷是否有菌。
(註:《中國葯典》2010版三部附錄ⅩⅡA無菌檢查法為「將上述接種後的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平均分成兩份,一份置30℃~35℃培養14天,另一份與接種後的改良馬丁培養基置20℃~25℃培養14天,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或在培養過程中,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14天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及營養瓊脂斜面和改良馬丁瓊脂斜面培養基上,細菌培養2天,真菌培養3天,觀察接種的同種新鮮培養基及營養瓊脂斜面和改良馬丁瓊脂斜面培養基上是否有菌生長;或取培養液(物)塗片,染色,鏡檢,判斷是否有菌,必要時做菌種鑒定。) 陽性對照管應生長良好,陰性對照管不得有菌生長。否則,試驗無效。
若供試品管均澄清,或雖顯渾濁但經確證無菌生長,判供試品符合規定;若供試品管中任何一管顯渾濁並確證有菌生長,判供試品不符合規定,除非能充分證明試驗結果無效,即生長的微生物非供試品所含。當符合下列至少一個條件時方可判試驗結果無效:
⑴無菌檢查試驗所用的設備及環境的微生物監控結果不符合無菌檢查法的要求。
⑵回顧無菌試驗過程,發現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⑶供試品管中生長的微生物經鑒定後,確證是因無菌試驗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無菌操作技術不當引起的。
試驗若經確認無效,應重試。重試時,重新取同量供試品,依法檢查,若無菌生長,判供試品符合規定;若有菌生長,判供試品不符合規定。

閱讀全文

與無菌檢查薄膜過濾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進口離子交換纖維 瀏覽:180
污水中cn比是指什麼 瀏覽:97
水族店過濾沒計 瀏覽:216
陳檯子污水處理廠動工了么 瀏覽:265
純水的英文有多少種 瀏覽:536
城達樹脂耐力板陽光板怎麼樣 瀏覽:545
減壓蒸餾100元 瀏覽:335
光固納米樹脂壽命 瀏覽:330
軟化器樹脂需要建立質量標准嗎 瀏覽:281
車內空氣濾芯總成怎麼拆下來 瀏覽:170
污水處理工藝粗格柵 瀏覽:156
凈化水蒸餾法基本過程 瀏覽:574
如何區分凈水器濾芯的進口和出口 瀏覽:860
污水處理氧化池中的填充料有哪些 瀏覽:251
樹脂使過用的有用嗎 瀏覽:262
廢水除油 瀏覽:792
美的超濾膜濾芯作用 瀏覽:103
清凈超濾化學清洗裝置 瀏覽:26
純水凈水怎麼用 瀏覽:116
3m樹脂高清圖片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