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離子交換法原理
採用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A-Cl + I- =A-I + Cl-。離子交換法一般應用於生化產品的制備、純水的制備等。原理內:根據目的物與雜質在容不同pH下所帶電荷的不同選擇相應的離子交換樹脂。你的實驗是提取碘,在溶液中,碘離子帶負電荷,那麼就要選擇陰離子交換樹脂,要麼強鹼性,要麼弱鹼性,如果原液ph>9,就必須用強鹼性樹脂,在9以下,強鹼弱鹼都可以。你可以都試試。碘酸屬於中強酸,優先選擇弱鹼性陽離子交換樹脂。
⑵ 糖的提取有多少種方法
精華液因為效果好,見效快,所以備受歡迎,現在大牌的精華液動不動都是上千元,其實這些大牌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倒是現在把大牌和國產的精華液在一起評測,很多國產的精華液功效都超過了外國的大牌,所以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咱們國產非常好用的精華液,效果完全不比外國的差。
美素太空人參精華液
輕盈潤透的精華質地,易於滲透吸收,自肌底促進再生,重賦肌膚年輕強韌。持續使用,肌膚煥現細膩、飽滿、透亮、柔滑、勻凈、光採的六維美肌。
⑶ 精製糖吃多了為何對身體不好,白糖算精製糖嗎
人類離不開糖,特別是現代的人,糖可以緩解壓力,可以給你帶來幸福的感覺。我們打小就吃糖,這種柱狀的小晶體,應該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小東西了。正因為它簡單,所以沒有人把它當回事兒。不過,當你稍作留心,卻會著實嚇你一跳。我們來一起看看那些隱藏在甜蜜背後的秘密。
精製糖每天攝入的限量是多少
正常成年人每天精製糖攝入的限量是50克。從健康角度來講,食用精製糖每天不能超過人體總能量需要的10%,1克糖可以提供4千卡的能量,按人體總能量2000千卡計算,10%為200千卡,200千卡的能量大約需要50克糖來提供。所以對於精製糖的攝入量不應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內為最好。
為了身體的健康,減少患相關疾病的危險,一定要控制精製糖的用量,做到科學飲食、合理營養,才能增進健康。
⑷ 請告訴我如何利用糖的特點把它從甘蔗裡面提煉出來
總體來看,甘蔗製糖的基本步驟是:原料→提汁→澄清→蒸發→煮糖與結晶→分蜜→乾燥→篩分→包裝→貯藏
1.提汁
我國糖廠從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三種,即壓榨法、滲出法及磨壓法。這三種方法都要先將含有糖分的甘蔗組織細胞加以破壞。然後分別採用多重壓榨、多級噴淋或擠壓把糖汁抽提出來。因此,各種方法所使用的設備及其工藝條件是有區別的。
壓榨法提汁是一種歷史長遠而且比較成熟的方法。所用的主要設備是三輥壓榨機。壓榨前的切蔗,稱為甘蔗的預處理。我國的大、中型糖廠通常均裝有兩台或三台切蔗機,或切蔗機加撕裂機。用撕裂機進行甘蔗的破碎,目前國內只有少數糖廠使用,而在國外則較為普遍。
滲出法基本上是從甜菜製糖方法或工藝引過來的。實踐證明甘蔗滲出法的優越性,不僅在於造價低廉、動力消耗少、運行安全、維修管理簡便,而且糖分收回率也很高。因此,甘蔗提汁向滲出法方面發展是必然的。
2.澄清
目的是通過除去非糖分以提高糖汁的純度,並降低其粘度和色值,為煮糖結晶提供優質的原料糖漿。糖廠所採用的傳統澄清方法,簡單說是在糖汁中添加石灰作為澄清劑,使某些非糖分沉澱析出,經過沉降和過濾,得出清汁,最後送往蒸發站蒸濃成為糖漿。
澄清處理主要有三個過程,即加熱蔗汁、添加澄清劑和分離沉澱。而影響澄清的主要因素是蔗汁的pH值、加熱溫度和澄清時間。只有把這些因素控制好,使蔗糖分盡可能多地保留下來,同時盡可能多地除去非糖分,才能完成澄清的任務。
糖廠製糖方法一般都是根據澄清方法來命名的,而澄清方法則是依照所用的主要澄清劑而定名的。目前世界各國採用的製糖法或澄清法,主要有石灰法、亞硫酸法和碳酸法三大類。在每一類中,又依處理步驟和方式的不同,再分成不同的方法。較常見的如下列幾種:第一,石灰法。其中又分冷加灰法、熱加灰法、分次加灰法。第二,亞硫酸法。其中包括酸性亞硫酸法、鹼性亞硫酸法、中性亞硫酸法、磷酸亞硫酸法、中間汁亞硫酸法等。第三,碳酸法。其又可分為單次碳酸法、二次碳酸法、多次碳酸法、中間汁碳酸法。
上述三類澄清方法中,基本上都要加入石灰乳和進行加熱處理,不過加灰和加熱都要隨pH值的要求加以控制。此外,比較新的方法如離子交換法,在國外多用於生產精糖。其它如電滲析法、超濾法和離子排除法等也都在不斷地發展。
石灰法只能生產出顏色較深的粗糖,而用亞硫酸法卻能製得直接消費的白糖。雖然用這種方法比用碳酸法生產的白糖在潔白度和產糖率等方面都要差,但由於亞硫酸法具有工藝流程較短,設備較少和澄清劑用量較省等優點,所以在國內大、中、小型甘蔗糖廠仍被廣泛採用。在國外,近十多年來,隨著對精煉糖消費量的增加,許多採用亞硫酸法的糖廠都先後改為石灰法,把生產的粗糖再回溶精製。但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亞硫酸法至今仍佔有重要地位。用石灰和二氧化碳作為澄清劑來澄清蔗汁的方法叫碳酸法。碳酸法所除的非糖物比亞硫酸法多,總收回率也比較高,且所製得的成品糖的純度較高,色值較低,能久貯不致變色。但是,碳酸法也有一些缺點,如工藝流程比較復雜,需用機械設備較多;還要耗用大量石灰和二氧化碳,因而生產成本較高。特別是在糖廠離開石灰石產地較遠的地區,碳酸法的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
3.蒸發
煮糖前須採用多效蒸發操作濃縮糖汁,糖汁蒸發時,其中蔗糖、還原糖及其它非糖分,在溫度、pH值以及濃縮等條件的影響下,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例如:蔗糖轉化和焦化,還原糖分解,積垢的產生等,必須研究這些化學變化的規律,以便更好地控制。
總的來說,蒸發工段必須滿足製糖工藝及熱力利用等多方面的要求。第一,保證糖漿濃度。第二,減少糖分損失。第三,減緩積垢的形成速率。第四,提高熱能利用,減少熱能損失。
4.煮煉
從末效蒸發罐出來的粗糖漿,再經過二次硫熏,除飽和過濾,以達到漂白和進一步澄清的目的。經過二次硫熏處理的糖漿,稱為清凈糖漿,一般尚含有35%— 45%的水分。還須進一步濃縮煮制至有蔗糖晶體析出,並使晶粒長到大小符合要求。這一操作過程,叫做煮糖(或結晶)。所煮得的蔗糖晶體與糖液(母液)的混合物叫做糖膏。糖膏自煮糖罐卸入助晶機,經逐漸降溫的過程,幫助晶體繼續長大,使蔗糖析出更加完全,這叫做助晶。將助晶後的糖膏送入離心機,使晶粒與母液分離,叫做分蜜。將白砂糖用熱空氣或其他方法除去水分至符合要求的含水量,叫做乾燥。乾燥後的砂糖按規格大小用篩分類,叫做篩分。篩分後的合格砂糖便可裝包作為成品,分離出的糖蜜可作為下一級糖膏的原料,繼續煮煉到最末一級稱為廢蜜,即副產品。
煮糖、助晶、分蜜、乾燥、篩分和包裝等一系列工序是糖廠生產的最後工段,即煮煉工段。這一工段工作的好壞,對產品質量和糖分回收影響極大。
煮糖與助晶都是蔗糖的結晶過程。助晶是結晶過程的繼續。糖膏在煮制的末期,尤其是末段糖膏,晶體含量已達到一定程度,母液濃度又高,純度又低,因此糖膏非常粘稠,結晶速度特別緩慢,普通的煮糖罐已不能順利地完成結晶任務,需要將此糖膏移入助晶機內進行助晶,使晶粒盡可能地吸收母液中的糖分而長大,完成結晶任務。
助晶原理:靠溫度的降低維持或提高母液的過飽和度,並有足夠的時間讓晶體與母液接觸。
5.分蜜
分蜜就是藉助於離心機快速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將糖蜜甩出去,而蔗糖晶體則因篩網的阻擋而留在篩籃里。
6.乾燥
從離心機出來的白砂糖,尚含有0.5%— 2.0%的水分,還需經過乾燥和冷卻,才能包裝及貯藏,否則易潮解、結塊變質,使糖不能久存。
砂糖所含水分,將影響砂糖貯存過程的質量變化。在高濃度的糖液中,微生物是不能繁殖的。因此,砂糖晶粒表面殘留糖蜜液膜中的非蔗糖分(非旋光度)對水的比例,將對砂糖的質量變化起決定作用。也就是說糖蜜液膜的高滲透壓將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通常,將水分對非蔗糖分的比值稱為「安全因素」(SF)。
目前,糖廠中分離雜糖時多採用蒸汽洗的辦法,這樣從離心機卸出的白砂糖,溫度約為80℃,含水分約為0.5%,可以利用砂糖從80℃降至室溫時本身放出的熱量將其所含的自由水分汽化,使達到要求的砂糖水分含量標准,節省了空氣加熱設備和鼓風設備。
如採用無汽洗分蜜,則白砂糖的溫度較低(50—60℃)而水分較高(約2%),這樣,在南方潮濕氣候條件下就需要用熱空氣將砂糖乾燥,否則,難以保證產品質量。利用冷空氣和熱砂糖的溫度差進行自然冷卻,使濕砂糖的水分蒸發除去,直至砂糖與周圍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相平衡,這種方法稱為自然乾燥。而將空氣預熱,用熱空氣作為乾燥介質,使砂糖的微量水分乾燥除去的方法,稱為熱空氣乾燥。自然乾燥方法已在許多糖廠被採用,效果較好,缺點是乾燥時間長,而且在離心分蜜時一定要採用汽洗,以提高砂糖溫度和降低砂糖含水分,否則將會影響乾燥效能。熱空氣乾燥方法,由於乾燥時間短,可縮短乾燥機的長度,而且成品白砂糖的水分也易於控制,因此,仍被一些糖廠採用。
目前,國外常用的乾燥冷卻機有:回轉百葉窗式(亦稱無抄板轉筒式)乾燥冷卻機,立式乾燥冷卻機和沸騰床(亦稱流動床)乾燥冷卻機三種。
7.篩分
從乾燥機出來的砂糖帶有不少團塊和糖粉等,晶粒大小不一。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所以需經過篩選分級處理,同時在篩選過程還可使砂糖充分冷卻,以利包裝、貯藏。
糖廠常用的篩選機為機械震動式篩選機,在機面上裝有不同規格的篩網,篩網的裝法各廠不一,一般前面的篩孔較小,後面逐漸增大。篩分所得的太小的砂糖和結成團的糖塊,工廠俗稱糖頭與糖尾,要回溶,不能作成品出廠。
在國外,對機械震動式篩選機作了改進,彈性搖臂已不再用木板條製成,改用彈簧圈,最新的改用橡膠柱,這樣不僅結構簡單,便於安裝維修,而且設備的高度也可以降低。除機械震動式篩選機外,國外還採用電磁震動式篩選機和回轉式篩選機。
8.包裝
經過篩分後的白砂糖,由貯糖斗卸入糖袋,進行包裝。目前,我國甘蔗糖廠生產的白砂糖 都用塑料編制袋包裝,並應將粗、中、細粒白砂糖分別包裝,每包50公斤。在大型糖廠已實現包裝機械化、自動化、即在貯糖斗下裝有杠桿式自動稱,當糖袋裝滿50公斤後就自動停止裝糖,然後由輸送帶將糖包送至自動稱再行校正重量,接著經機械自動縫包機進行縫口,然後由輸送帶運入倉庫貯藏。
9.貯藏
對砂糖的貯藏有一定的工藝要求,否則會因保管不妥而發生潮解、結塊、酸敗或變色等事故,影響產品質量。
在貯藏過程中砂糖發生結塊的原因主要是砂糖含水分太高(超過1%以上),這往往是由於乾燥、包裝和倉庫溫度、濕度控制不正常而產生的。在乾燥過程中糖層厚度控制不正常,使砂糖含水分不均勻,包裝入庫後會引起砂糖局部結塊。砂糖尚未充分冷卻就進行包裝和入庫,入庫後與倉庫溫差大,使砂糖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產生結塊。此外,如果糖包堆放太高,壓力大,也會造成結塊。酸敗的原因是由於水分的存在和微生物作用。白砂糖發黃這是因為用亞硫酸還原漂白的砂糖,久藏後由於空氣的氧化而使砂糖變色發黃。為了防止砂糖在貯藏過程中發生變質,對糖倉地址的選擇和糖倉的建築應有一定要求,而且應有一套貯藏管理制度。
製造殘渣處理:
1.甘蔗渣是製糖後的殘渣,經除蔗髓的蔗渣,其化學成分與木材相似. 甘蔗渣中纖維素占蔗渣總干質量的30%~40%半纖維素占蔗渣總干質量的20%左右。
2.我國年產甘蔗渣1800多萬噸,目前主要用途是造紙和燃料。其他有研究的應用有:
(1)甘蔗渣刨花板
甘蔗渣是製糖後的殘渣,經除蔗髓的蔗渣,其化學成分與木材相似,是很好的制板原料,由於蔗渣比重小,纖維質量好,製得的板材強度高,重量輕,吸水膨脹率低。屬中密度碎粒板,其表面平滑,色澤美觀,尺寸穩定性好,有良好機械加工性能和裝飾性能。
用途:適用傢具、建築、車廂、船舶、包裝箱等製作行業。
(2)以甘蔗渣為主要原料製成培養基,接種香菇菌種經充分培養,再粉碎、加水、加酶酶解、過濾可製成具保健功能的飲料。
(3)以廢舊樹脂為基體,甘蔗渣為填料,引進發泡工藝,製得發泡木塑復合材料。
(4)經過處理後,作為反芻動物飼料。
(5)以糖廠榨糖後剩下的甘蔗渣為原料,經壓力蒸煮軟化纖維,採用稀鹼處理,去除蛋白質、部份木質素和脂肪,並脫除異味,然後經漂白脫色、乾燥、粉碎製得蔗渣膳食纖維。
PS:你也太那個了,正月初一還要幹活,你得要求你們老大付你三倍工資!
⑸ 如何利用連續離子交換法對糖液進行脫色提純
木糖生產一般使用離子交換法來達到脫鹽脫灰的目的。最直接的可見效果是大幅度內降低電容導率和提升透光度。木糖生產一般採用玉米芯或秸稈的水解液,然後通過活性炭硅藻土脫色或膜法脫色(注意控制木質素,其會嚴重堵膜)、通過中合法或者酸糖分離法、電滲析等大幅度降低 料液電導至≤4000us/cm,再使用大孔吸附樹脂提高透光度至80%,PH≥3的程度。此時糖液很澀,不符合要求,最後使用陰陽樹脂進行脫鹽脫灰。料液電導仍有4000us是由於其游離的離子較多,離子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色素也有離子型色素和苯酚類色素,離子交換法其應用原理是利用陰陽樹脂所帶的不同官能集團對不同的離子和色素進行交換。陽樹脂吸附陽離子置換下來氫離子,陰樹脂吸附陰離子置換下來氫氧根,兩者中和電導降低,而離子型色素也吸附在樹脂上以達到脫鹽脫灰的效果。若前處理妥當,離子交換法能保證料液透光≥95%,電導≤50us/cm,此時已經完全沒有澀味符合食品要求,接著進行濃縮、旋蒸、噴霧乾燥得到合格產品。
⑹ 多糖類的提取方法
一、提取與純化動植物中存在的多糖或微生物胞內多糖,因其細胞或組織外大多有脂質包圍,要使多糖釋放出來,第一步就是去除表面脂質,常用醇或醚迴流脫脂。第二步將脫脂後的殘渣以水為主體的溶液提取取多糖 (即冷水,熱水,熱或冷的0.1-1.0mol/L NaOH,熱或冷的1%醋酸或1%苯酚等),這樣提取得到的多糖提取液含有許多雜質,主要是無機鹽,低分子量的有機物質及高分子量的蛋白質、木質素等。第三步則要除去這些雜質,對於無機鹽及低分子量的有機物質可用透析法、離子交換樹脂或凝膠過濾法除去;對於大分子雜質可用酶消化 (如蛋白酶.木質素酶) ,乙醇或丙酮等溶劑沉澱法或金屬絡合物法。多糖提取液中除去蛋白質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常用的方法有Sevag法、三氟三氯乙烷法、三氯乙酸法,後者較為劇烈,對於含呋喃糖殘基的多糖由於連接鍵不穩定,所以不宜使用。但該法效率較高,操作簡便,植物來源的多糖常採用該法。上述三種方法均不適合於糖肽,因為糖肽也會像蛋白質那樣沉澱出來。除去蛋白質後,應再透析一次,選用不同規格的超濾膜和透析袋進行超濾和透析,可以將不同分子大小的多糖進行分離和純化,該法在除去小分子物質十分實用,同時能滿足大生產的需要。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至此,得到的提取液基本上是沒有蛋白質與小分子雜質的多糖混合物。一般來講,通過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是多糖的混合物,如果要得到單一的多糖,還必須對該混合物進行純化。柱層析在多糖的純化較為常用,常分為兩類:一是只有分子篩作用的凝膠柱層析, 它根據多糖分子的大小和形狀不同而達到分離目的,常用的凝膠有葡聚糖凝膠及瓊脂糖凝膠,以及性能更佳的Sephacryl等。洗脫劑為各種濃度的鹽溶液及緩沖液,其離子強度不應低於0.02mol/L。二是離子交換層析,它不僅根據分子量的不同,同時也具有分子篩的作用,常用的交換劑有DEAE-纖維素、DEAE-葡聚糖和 DEAE-瓊脂糖等,此法適合於分離各種酸性,中性多糖和粘多糖。多糖的純化還可用其他方法,如制備性高效液相層析、制備性區帶電泳,親和層析等,這些方法有時對制備一些小量純品供分析用是很有用處的。
⑺ 給糖脫色用
利用活性炭的脫色功能來迚行精製糖脫色,是目前精製糖脫色工藝中比較普便的做法,脫色是為了製得白糖,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製成的糖精,而紅糖是甘蔗的糖漿熬成,含有砂糖和糖蜜,詳情可以咨詢一下舜甫科技,希望可以幫到您!
⑻ 糖是怎麼練成的
製作方法
1.粗糖製作:(1)在甘蔗含糖量高的時期進行收割,並速運到工廠加工處理。(2)用機器將甘蔗斷成短段,用數台壓榨機榨汁。榨過的渣滓稱為蔗渣。(3)在榨汁中加入石灰乳,使pH值達7~7.5,用100~150℃的溫度加熱後靜置。將所得的汁液過濾,得到糖度為14~17度的澄清糖液。(4)然後將此液濃縮成糖度為55~60度的糖漿,再將糖漿放入結晶罐中,減壓濃縮而析出結晶。這一工藝稱為煎糖。含有結晶水的糖稱為粗白糖。(5)再將粗白糖進行離心分離得到第一次糖。(6)將分離出來的蜜放於結晶罐中濃縮結晶。再使分蜜的第二次糖與蜜分離。如此反復操作,最後不能形成結晶的物質就是廢糖蜜。
這樣所得到的糖呈黃褐色,作為粗糖或原料糖運往消費地精製。
2.粗糖精製:(1)在粗糖中加入少量濃糖液,用離心分離機除去水分。(2)再沖洗掉粗糖表面所粘附的糖蜜和雜質,以提高砂糖的純度,這一操作稱為洗糖。(3)然後將洗過的糖放入溶解槽中,加水使糖度成為60~65度,加溫至80℃,並添加少量石灰乳,使pH值達7.2左右,再加入硅藻土過濾,以降去雜質。也有採取添加石灰乳和二氧化碳使之澄清的方法。(4)濾液用骨炭、活性炭脫色,並用離子交換樹脂精製。(5)將這種純而濃的糖液放入真空罐中濃縮、結晶之後,用離心分離機將結晶分離出,並用回轉式乾燥機乾燥,使水分含量在1%以下,即成製品。
精製糖中最高級的製品是細白糖,其晶體大小為0.83~2.36毫米左右。砂糖為細小的雙晶體,其晶體大小為0.18~0.83毫米左右。車糖為更細的結晶糖,分上白糖、中白糖和三溫糖。車糖是分蜜時混有少量粘稠的還原糖。
⑼ 白糖的製作過程 多些~~~~詳細些~急~急~急~~~~~!
不知你要這個做什麼的。。如果說的詳細的話,這里的空格是不夠用的。
甘蔗、甜菜製取蔗糖的過程包括:原料預處理,浸出、壓榨法提取糖汁,糖汁清凈處理,清糖汁蒸發濃縮,糖漿煮煉結晶,糖膏分蜜、洗糖,砂糖乾燥、篩選、包裝等工序。
亞(硫酸)法糖與碳(酸)法糖的生產方法,主要是糖汁清凈處理工藝不同,其他工序基本相同。
採用浸出、壓榨法提取的甜菜糖汁、甘蔗糖汁中,除含蔗糖外,還含有懸浮物、膠體、有機物、色素、無機鹽類等,在進行蒸發濃縮、煮煉結晶前,必須進行清凈處理。糖汁清凈的工藝方法有:碳酸法、亞硫酸法、石灰法、磷酸上浮法等,其他還有離子交換法主要用於分離鉀、鈉,活性炭處理主要用於糖漿精煉脫色。
一、碳酸法。
碳酸法清凈粗糖汁的過程包括,預加石灰、主加石灰、第一次碳酸飽充、第二次碳酸飽充等四個步驟。
預加石灰。粗糖汁(此處以甜菜糖廠為例)經過除渣後,在預加灰桶中加入加工甜菜重量0.2~0.3%左右的石灰(石灰乳);預加石灰的目的是:中和糖汁中的游離有機酸,防止糖分轉化,並將糖汁的酸鹼度(PH值)調整到11左右(膠體的等電點),使膠體等非糖分凝聚起來。
主加石灰。將預加灰汁加熱到85℃左右,送進帶有攪拌器的主加灰桶,均勻的進行主加石灰,主加灰量為甜菜重量的1.75~2.25%,主加灰要迅速進行以避免蛋白質、粘膠質、轉化糖等非糖分分解生成可溶性鹽類。
第一次碳酸飽充和過濾。主加石灰後的糖汁,在碳酸飽充罐中,與送入的二氧化碳氣體接觸後,中和了石灰,生成輕質碳酸鈣,第一次碳酸飽充的酸鹼度(PH值)控制在11左右,這時浸出汁中的非糖分與石灰所生成的化合物沉澱與凝聚狀態都最好;飽充過程形成的輕質碳酸鈣是非糖分最好的吸附劑與助濾劑;第一次碳酸飽充汁在過濾前,需先加熱到90~100℃,加熱的目的是減少糖汁粘度、提高糖汁中沉澱物沉降速度,並使濾餅呈現多孔狀,以利過濾和洗水;過濾的方式可以用板框壓濾機全汁過濾,也可先在沉降槽中沉降後,將沉降下的泥汁,用真空吸濾機過濾;用壓濾機過濾結束後,通入濾泥重量150~200%的熱水,洗出泥中殘留的糖分。
第二次碳酸飽充和過濾。第二次碳酸飽充的目的是:盡量減少糖汁中的石灰(鈣鹽)含量,減少糖汁中的膠質物、色素,提高糖汁的純凈度;由於甜菜質量的差異,需找出石灰含量最少、碳酸氫鈣又未產生的最佳點作為飽充終點,測出其鹼度,飽充時按此最佳鹼度控制;為防止第二次碳酸飽充時產生碳酸氫鈣,飽充前需先把糖汁加熱到102~103℃;第二次碳酸飽充汁利用液位靜壓力、使用袋濾機過濾,得到的濾清糖汁,加熱後送後工序蒸發濃縮。濾泥直接返回一次碳酸飽充罐。
二、亞硫酸法。
亞硫酸法澄清糖汁(以甘蔗糖廠為例)包括:預灰、第一次加熱、硫熏,中和,第二次加熱、過濾三個過程。
預灰、第一次加熱。 經除渣後的甘蔗混合汁,先預加灰,調整酸鹼度(PH值)至6.2~7.4,經第一次加熱器加熱至60~70℃,使有機氮化物如蛋白質等凝固,但加熱溫度不宜過高,以免引起蔗糖轉化損失,並影響二氧化硫氣體的吸收。
中和。加熱後的蔗汁送往硫熏塔硫熏,硫熏的目的、一是漂白蔗汁,二是提高蔗汁酸度,使中和時所用石灰乳量增加,沉澱物增多、過濾情況改善; 硫熏後的糖汁在加灰中和槽中加入波美度約13度的石灰乳,使糖汁中和到酸鹼度(PH值)6.8~7.5,過低蔗糖易轉化,過高還原糖易破壞,生成有色物質。
第二次加熱及過濾。 加灰中和後的糖汁,經第二次加熱器加熱到98~102℃,使亞硫酸鈣溶解度減小、沉澱析出、蔗蠟脫水,並加快沉澱物沉降、過濾速度;第二次加熱汁經沉降槽沉降後,上部清汁和下部泥汁濾清汁混合並加熱後送往後工序蒸發濃縮。濾泥經洗水後供作肥料。
以上為糖汁清凈處理的內容。
各主要工序為原料預處理:就是把甘蔗或甜菜進行清洗,去除泥砂及枯枝敗葉什麼的。
浸出壓榨:主要是通過榨汁機把糖汁給壓榨出來。
糖汁清凈處理:就是上邊的一段內容。
清糖汁蒸發濃縮:就是把處理過的糖汁進行濃縮,形成飽合糖汁溶液。
糖漿煮煉結晶:把濃縮後的糖漿(甲糖)地煮晶罐加熱,同時放入糖粉作為結晶核,煮煉後就會結晶成白砂糖。
後邊的過程就是把沒有結晶的部分(乙糖)重新回到前邊的工序,把結晶的白砂糖進行洗糖脫蜜(白砂糖晶體表面會有糖液),然後乾燥、篩選、包裝,就是我們常見的白砂糖了。
⑽ 離子交換法原理
採用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A-Cl
+
I-
=A-I
+
Cl-。
離子交換法一般應用於生化產品的制備、純水的制備等。
原理:根據目的物與雜質在不同pH下所帶電荷的不同選擇相應的離子交換樹脂。
你的實驗是提取碘,在溶液中,碘離子帶負電荷,那麼就要選擇陰離子交換樹脂,要麼強鹼性,要麼弱鹼性,如果原液ph>9,就必須用強鹼性樹脂,在9以下,強鹼弱鹼都可以。你可以都試試。
碘酸屬於中強酸,優先選擇弱鹼性陽離子交換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