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然水中有很多雜質 自來水廠怎麼處理
(1)天然水中含有許多雜質,自來水廠通常對天然水進行沉澱、過濾、吸附、殺菌消毒,使之達到飲用水標准,在實驗室里,若要得到凈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蒸餾的方法;
(2)凈化自來水的過程中,向水中加入明礬的目的是吸附較大顆粒,加速沉降;
(3)在實驗室中將一杯渾濁的自來水進行過濾的主要儀器燒杯、漏斗、玻璃棒;過濾後發現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液面高於濾紙邊緣/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
(4)
A、過濾後的水不是純凈的水,含有可溶性物質;故錯誤
B、過濾後的水不能飲用,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故正確;
C、過濾原理是利用組成顆粒大小的不同進行分離,是將不溶性固體與液體分離的方法;故正確
D、過濾速度較慢可能是濾紙被堵塞了,故正確;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沒有新物質生成,屬於物理變化;
(6)把過濾後得到的水倒入蒸發皿中加熱;水不斷蒸發,最後蒸發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固體;
答案:
(1)沉澱、過濾、殺菌消毒;蒸餾;
(2)吸附較大顆粒,加速沉降;
(3)燒杯、漏斗、玻璃棒;液面高於濾紙邊緣/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
(4)A;
(5)吸附;物理;
(6)把過濾後得到的水倒入蒸發皿中加熱;水不斷蒸發,最後蒸發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固體.
② 求作業答案:下列關於過濾操作敘述
C |
③ 化學提問
A錯 過濾時不需要攪拌 否則濾紙將破損 所以A選項錯誤
B錯 濾液蒸干時 將會產生迸濺 必須在出現少量精鹽時停止加熱 利用余熱把剩餘帶有液體的精鹽烘乾 所以B選項錯誤
C對
D錯 用酒精燈加熱 食鹽受熱對溶解度影響很小 加熱過後 又會產生結晶沉澱 所以D選項錯誤
④ 下列關於過濾的操作錯誤的是()A.濾紙邊緣要低於漏斗邊緣B.漏斗下端管口要緊靠燒杯內壁C.液面要
A、濾紙的邊緣要低於漏鬥口.說法正確;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緊靠燒杯內壁.說法正版確;
C、過濾時液面權要低於濾紙邊緣,防止液體從濾紙與漏斗壁之間的縫隙流下,說法正確.
D、玻璃棒要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說法錯誤;
故選D.
⑤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氧化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B.過濾時用玻璃棒攪拌,可加快過濾速度
A、氧化反應是物質與氧的反應,與化合反應無直接關系,故說法錯誤. B、過濾時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引流,而不是加速過濾速度,故說法錯誤. C、同樣的反應物在不同的條件下反應生成物可能不同,例如碳在氧氣充足與不足的情況下可分別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故說法正確. D、爆炸可分為物理變化的爆炸與化學變化的爆炸,例如汽車爆胎就是物理變化,氫氣的爆炸就是化學變化,故說法錯誤. 故選C |
⑥ 下列關於過濾操作的說法錯誤的是()A.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燒杯B.待濾液應該沿
A、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燒杯,是正確的;
B、待濾液應該沿著玻璃專棒緩慢倒入漏斗屬中是正確的;
C、用玻璃棒攪動漏斗里的液體,容易把濾紙弄破,起不到過濾的作用;故錯誤;
D、若濾液仍然渾濁,可以更換濾紙再次過濾,是正確的.
故選C.
⑦ 下列關於過濾操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層濾紙處,防止弄破濾紙,故A正確;
B.濾紙邊版緣權應低於漏斗邊緣,濾紙和漏斗的空隙內不能留有氣泡,故B正確;
C.傾倒液體時液面高於濾紙邊緣,液體會不經過濾紙而使濾紙作用失效,過濾不凈,故C錯誤;
D.漏斗下端要緊靠燒杯內壁,防止液體濺出,故D正確.
故選C.
⑧ 關於過濾操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過濾是用於分離液體和固體的操作b過濾所需要
A、過濾是一種從液體中分離出不溶性固體的方法,說法正確;
B、過內濾器中用少量水容濕潤濾紙並使濾紙與漏斗壁之間緊貼,可以加快過濾的速度,說法正確;
C、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體應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說法正確;
D、用玻璃棒輕輕攪拌過濾液體,會使過濾液變渾濁,不易過濾,說法錯誤.
故選D.
⑨ CuSO45H2O是銅的重要化合物,有著廣泛的應用.以下是實驗室以拋光廠的廢銅屑(含有少量鐵粉、油污)為原
(1)廢銅屑含有少量鐵粉、油污,廢銅屑放入蒸發皿,灼燒至表面變黑,立即停止加熱,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油污,使銅被氧化為黑色氧化銅的作用;
故答案為:除去銅屑表面油污;
(2)圖1的分離方法為傾析法;沉澱的顆粒較大,靜止後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常用傾析法分離;沉澱的顆粒較大,靜止後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常用傾析法分離.沉澱呈膠狀或絮狀,靜止後不容易沉降,不能採取傾析法分離;
A.該方法適用於過濾顆粒較大的沉澱,沉澱呈膠狀或絮狀,靜止後不容易沉降,不能採取傾析法分離,故A不正確;
B.使用該方法過濾後,若沉澱物要洗滌,可注入水(或其他洗滌液),充分攪拌後使沉澱沉降,再進行過濾,符合此過濾操作,故B正確;
C.傾析法過濾可以避免沉澱過早堵塞濾紙小孔而影響過濾速度,故C正確;
D.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為引流作用,故D正確;
故選A.
依據流程圖分析可知,第一次調節溶液PH是為了沉澱鐵離子生成氫氧化鐵沉澱,第二次調節溶液PH是為了抑制銅離子的水解;
第一次調節pH:因pH升高,平衡Fe3++3H2O?Fe(OH)3+3H+向右移動,產生Fe(OH)3沉澱而除去Fe3+;
第二次調節pH:是為了抑制銅離子水解Cu2++2H2O?Cu(OH)2+2H+,而提高產率;
故答案為:傾析法,A;第一次調節pH:因pH升高,平衡Fe3++3H2O?Fe(OH)3+3H+向右移動,產生Fe(OH)3沉澱而除去Fe3+;第二次調節pH:是為了抑制銅離子水解Cu2++2H2O?Cu(OH)2+2H+,而提高產率;
(3)已知:CuSO4+2NaOH=Cu(OH)2↓+Na2SO4稱取 0.1000g提純後的CuSO4?5H2O試樣於錐形瓶中,加入0.1000mol?L-1氫氧化鈉溶液25.00mL,待反應完全後,過量的氫氧化鈉用0.1000mol?L-1鹽酸滴定至終點,耗用鹽酸17.32mL,計算得到沉澱銅離子需要的氫氧化鈉物質的量=0.1000mol?L-1×0.025.00L-0.1000mol?L-1×0.01732mL=0.000768mol,依據CuSO4+2NaOH=Cu(OH)2↓+Na2SO4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定量關系計算得到硫酸銅物質的量=0.000384mol,則 0.1000g該試樣中含CuSO4?5H2O的質量=0.000384mol×250g/mol=0.0960g;
故答案為:0.0960;
(4)吸取液體時,左手拿洗耳球,右手將移液管插入溶液中吸取,當溶液吸至標線以上時,立即用食指將管口堵住,將管尖離開液面,稍松食指使液面平穩下降,至凹面最低處與標線相切,立即按緊管口,然後將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傾斜的錐形瓶中,使管尖與內壁接觸;
故答案為:立即用食指將管口堵住,將管尖離開液面,稍松食指使液面平穩下降,至凹面最低處與標線相切,立即按緊管口;
(5)銅屑、硫酸及硝酸都比較純凈,則製得的CuSO4?5H2O中可能存在的雜質是混有硝酸銅雜質,需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重結晶的方法進行分離;
故答案為:Cu(NO3)2?6H2O,重結晶;
⑩ 化學小問題
1.白色固體一般指比較大塊的。白色粉末是小細末,白色粉末屬於白色固體。
2。倒不是因為怕過濾的時候有氣泡,而是潤濕了使濾紙能貼在漏鬥上,做過過濾實驗的都知道,乾的濾紙老彈出來,很煩。
3.可以除去,濃硫酸有很強的吸水性,通過裡面的氣體是不可能把水分帶出來的,除非你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