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提取、分離、吸附及精製等不同目的的實驗,需要選擇不同性能的離子交換樹脂,這對於實驗結果是至關重要的。
一般說來,如果吸附的物質是無機陽離子或有機鹼時,宜用陽離子交換樹脂,比如,測定疏時,為了分離Fe3+與SO42-,可選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
如果吸附的物質是無機陰離子或有機酸時,則宜用陰離子交換樹脂,比如測定Al3+時,為了排除千擾需要除去Fe3+,這時可選用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
當然有時也利用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金屬離子,這時,金屬離子往往是帶負電荷的絡離子。氨基酸的兩性物質,使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和陰離子交換樹脂皆可。
確定了陰、陽離子交換樹脂以後,尚須確定交換基的種類,比如,對於吸附性強的離子,可採用弱酸性或弱鹼性離子交換樹脂,對於吸附性弱的離子,則應採用強酸性或強戚性離子交換樹脂。
在數種離子存在的情況下,其操作程序是先使用吸附性弱的離子交換樹脂,然後依次用吸附性強的離子交換樹脂。當用樹脂作催化劑或抗菌劑時,應選擇強酸型或強戚型離子交換樹脂。
在此基礎上,再選擇離子交換樹脂的其它性能,例如,要盡量選擇交換容量大的樹脂,一般實驗多選用均勻的球形產品,粒度在80〜100目之間,最好不要粉碎,粉碎後的交換能力不均勻。
同時要考慮樹脂對化學試劑的穩定性,多數情況下陽離子交換樹脂比陰離子交換樹脂穩定。常選用的是苯乙烯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它是最穩定的一種。此外,還要考慮樹脂的耐熱性,在這方面較好的是苯乙烯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
㈡ 怎麼選擇離子交換樹脂
選擇離子交換樹脂來的一自般原則是選擇交換容量大、容易再生、而且使用耐久的樹脂。具體來說:交換容量越大則同體積的樹脂能吸附的離子越多,一個交換周期的制水量也越大。從這一角度出發,弱酸或弱鹼性樹脂比強酸或強鹼性的樹脂交換容量大。另外,在同類樹脂中,由於樹脂的交聯度不同,交換容量也不同。選擇樹脂時應注意。
㈢ 怎樣選擇離子交換樹脂
1.根據陰陽酸鹼:
離子交換樹脂主要分為陰離子和陽離子兩種離子形態,陰陽離子形態的樹脂分別可以與溶液中的陽離子和陰離子進行交換。同時陽離子樹脂又分為強酸性和弱酸性兩種,陰離子樹脂又分為強鹼性和弱鹼性兩種。
2.根據樹脂基團:
離子交換樹脂可以根據樹脂基團的種類分為苯乙烯樹脂和丙烯酸樹脂。離子交換樹脂中的化學活性基團的種類決定了樹脂的主要性質和類別。
3.根據樹脂結構:
離子交換樹脂常分為凝膠型和大孔型兩類。
㈣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如何怎樣選擇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抄擇性如何怎樣選擇
水中各種離子在與離子交換樹脂交換時,其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離子很容易被樹脂吸附,但很難被「置換"下來;有的則很難被樹脂吸附,但很容易被「置換」下來。這種性能就稱為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
㈤ 怎麼去選擇離子交換樹脂
怎麼去選擇離子交換樹脂?
1.樹脂因為組成和結構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適應於不同的領域。
2.選擇樹脂要根據自己需要的工藝要求和物料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類型和品牌。
3.在購買時需要根據自身的要求選擇對應的產品,在詳細地了解樹脂的種類及用途之後,再進行購買。
㈥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離子交換樹脂的吸附交換原理:
離子交換樹脂本身的離子一般是低價離子,所以離子交換樹脂在與水接觸時,根據樹脂的吸附選擇性,會將水中的高價離子吸附,將低價離子釋放,而這些被釋放的低價離子會與水中的其他離子結合,成為無害的物質,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經常都是將樹脂轉化為其他的離子形式進行使用,比如一般陽離子交換樹脂會轉化為鈉型樹脂再進行使用,從而達到軟化水的目的。
離子交換樹脂的吸附順序:
1.離子交換樹脂對陽離子的吸附順序:
Fe3+ > Al3+ > Pb2+ > Ca2+ > Mg2+ > K+ > Na+ > H+
2.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對陰離子的吸附順序:
SO42- > NO3- > Cl- > HCO3- > OH-
3.弱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對陰離子的吸附順序:
OH- > 檸檬酸根3- > SO42- > 酒石酸根2- >草酸根2- > PO43- >NO2- > Cl- >醋酸根- > HCO3-
詳情點擊: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
㈦ 什麼叫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有什麼規律
離子交換樹脂的顆粒尺寸和有關的物理性質對它的工作和性能有很大影響。離子交換樹脂通常製成珠狀的小顆粒,它的尺寸也很重要。樹脂顆粒較細者,反應速度較大,但細顆粒對液體通過的阻力較大,需要較高的工作壓力;特別是濃糖液粘度高,這種影響更顯著。因此,樹脂顆粒的大小應選擇適當。如果樹脂粒徑在0.2mm(約為70目)以下,會明顯增大流體通過的阻力,降低流量和生產能力。樹脂顆粒大小的測定通常用濕篩法,將樹脂在充分吸水膨脹後進行篩分,累計其在20、30、40、50……目篩網上的留存量,以90%粒子可以通過其相對應的篩孔直徑,稱為樹脂的「有效粒徑」。多數通用的樹脂產品的有效粒徑在0.4~0.6mm之間。樹脂顆粒是否均勻以均勻系數表示。它是在測定樹脂的「有效粒徑」坐標圖上取累計留存量為40%粒子,相對應的篩孔直徑與有效粒徑的比例。如一種樹脂(ir-120)的有效粒徑為0.4~0.6mm,它在20目篩、30目篩及40目篩上留存粒子分別為:18.3%、41.1%、及31.3%,則計算得均勻系數為2.0。樹脂在乾燥時的密度稱為真密度。濕樹脂每單位體積(連顆粒間空隙)的重量稱為視密度。樹脂的密度與它的交聯度和交換基團的性質有關。通常,交聯度高的樹脂的密度較高,強酸性或強鹼性樹脂的密度高於弱酸或弱鹼性者,而大孔型樹脂的密度則較低。例如,苯乙烯系凝膠型強酸陽離子樹脂的真密度為1.26g/ml,視密度為0.85g/ml;而丙烯酸系凝膠型弱酸陽離子樹脂的真密度為1.19g/ml,視密度為0.75g/ml。(3)樹脂的溶解性離子交換樹脂應為不溶性物質。但樹脂在合成過程中夾雜的聚合度較低的物質,及樹脂分解生成的物質,會在工作運行時溶解出來。交聯度較低和含活性基團多的樹脂,溶解傾向較大。高價離子通常被優先吸附,而低價離子的吸附較弱。在同價的同類離子中,直徑較大的離子的被吸附較強。一些陽離子被吸附的順序如下:Fe3+>Al3+>Ra2+>Pb2+>Sr2+>Ca2+>Ni2+>Cd2+>Cu2+>Co2+>Zn2+>Mg2+>Ba2+>K+>NH4+>Na+>Li+對強酸性陽樹脂,H+的選擇性介於Na+和Li+之間。但對弱酸性陽樹脂,H+的選擇性最強。
㈧ 什麼叫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與什麼因素有關
什麼是離子交來換源樹脂的選擇性?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是指離子交換樹脂能吸附的金屬離子,污水中有很多金屬離子而離子交樹脂不可能可以把所有的金屬離子都吸咐干凈的,有一些金屬離子樹脂對它的吸附能力是比較弱的而有一些則比較強,也就是說離子交換樹脂只能針對性的吸附某一些金屬離子,這就是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怎樣?
離子交換反應和其他化學反應一樣,完全服從質量作用定律。離子交換親和力,也就是離子交換樹脂對水中金屬離子的吸附能力。離子交換樹脂對離子的吸附能力與離子半徑大小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有關。離子交換樹脂的吸附能力與金屬離子的電荷數、價態和金屬離子的半徑成正比。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
經過實驗證明,低濃度、常溫下,離子交換樹脂對不同離子的吸附能力順序有下列規律。
陽離子交換樹脂對金屬離子的吸附順序是:
Fe3+>Al3+>Pb2+>Ca2+>Mg2+>K+>Na+>H+。
強鹼性陰離子樹脂對陰離子的吸附順序是:
SO42->NO3->CI->HCO3->OH-。
弱鹼性陰離子樹脂對陰離子的吸附順序是:
OH->檸檬酸根3->SO42->酒石酸根2->草酸根2->PO43->NO2->Cl->醋酸根-
>HCO3-。
㈨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你這問題問的太籠統,我就拿離子交換樹脂在水處理工業上的應用為例說明如下:
離子交換原理
應用離子交換樹脂進行水處理時,離子交換樹脂可以將其本身所具有的某種離子和水中同符號電荷的離子相互交換而達到凈化水的目的.
如H型陽離子交換樹脂遇到含有Ca2+、Na+的水時,發生如下反應:
2RH + Ca2+ → R2Ca + 2H+
RH + Na+ → RNa + H+
當OH型陰離子交換樹脂遇到含有Cl-、SO42-的水時,其反應為:
ROH + Cl- → RCl + OH-
2ROH + SO42- → R2SO4 +2OH-
反應的結果是水中的雜質離子(Ca2+、Na+、Cl-、SO42-等)分別被吸著在樹脂上,樹脂由H型和OH型變為Ca型、Na型和Cl型SO4型,而樹脂上的H+、OH-則進入水中,相互結合成為水,從而除去水中的雜質離子,製得純水.
H+ + OH- → H2O
離子交換樹脂的離子與水中的離子之間所以能進行交換,是在於離子交換樹脂有可交換的活動離子.而且因為離子交換樹脂是多孔的,即在樹脂顆粒中存在著許多水能滲入其內的微小網孔,這樣使樹脂和水有很大的接觸面,不僅能在樹脂顆粒的外表面進行交換,而且在與水接觸的網孔內也可以進行這一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