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核污水到底安不安全
1、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成分,氚的含量最高,其次還有碳14,鈷60和鍶90,這三個元素的降解時間更長,而且很容易進入海洋的沉積物中被海洋生物吸收,這些同位素對人類具有潛在的毒性,能以更長久和復雜的方式影響海洋環境。碳14在魚體內的生理濃度可能是氚的5萬倍。除了放射性物質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由於洋流作用,放射性物質還可能會隨著海洋運動擴散到整個太平洋海域甚至全球海洋環境。
2、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碳-14,其中,碳-14作為人類集體輻射劑量的主要貢獻者,有可能損害人類DNA。這些及污水中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數千年內都將是危險的,並有可能造成基因損害。這也是必須放棄這一計劃(排放入海)的原因。
3、核廢水就是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比如說氚,碳,鈷和鍶等等。這些同位素啊,不管是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還是對於人類它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一旦沾染上這些放射性污染物,它就會直接進入動植物的內部,造成基因序列的突變,誘發嚴重的疾病,比如說癌症等等。而同時它對下一代的影響也非常大,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新生代的嚴重畸形和遺傳性的疾病。
4、雖然說這些核廢水經過人為等干預處理以後濃度會大大降低,但是比如氚等這些物質是無法根本去除的。所以,這些核廢水一旦投入太平洋,可以預測的是它將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是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半衰期指的是放射性物質原子數衰減到一半所用的時間,所以並不是說經過5.27萬年以後鈷就消失了,而只是減半,因此要經過無數個半衰期這樣放射元素才能達到安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