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玻璃生產加工車間排出的廢水對水源土壤有什麼危害,如何解決
一、玻璃生產廢水來源
我國玻璃製造產能已經躍居世界第一。相對於其他產業來說,玻璃生產是耗水大戶,在熔窯冷卻、用余熱生產蒸汽、空壓機製造壓縮空氣等工業中,均需要大量水資源。平板玻璃生產企業的廢水,按其來源可分為生產外排水和生活外排水。生產外排水包括車間地面沖洗廢水、余熱鍋爐房廢水、化驗室廢水、深加工車間和重油站廢水等。主要污染物是SS、COD、油類污染物、含氟物質和重金屬等污染物質。在平板玻璃生產過程中,各種礦物原料、廢耐火材料、碎玻璃等是主要的固體污染物;發生爐煤氣作燃料產生的含酚廢水是酚類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平板玻璃廠洗滌煤氣的廢水含酚。玻璃成形車間、機修車間的廢水中所含油類物質及玻璃深加工過程中玻璃原片和坯體清洗是油類物質的主要來源。化學拋光、浮選和磨砂過程是含氟污染物質的主要來源;深加工如制鏡、鋼化和夾層工藝是含銀、含銅等重金屬污染物質的主要來源,其中制鏡生產線產生的廢水污染較為嚴重。
玻璃深加工行業的用水量主要在預處理工序,包括磨邊、鑽孔冷卻用水和洗滌用水,預處理工序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硅粉以及少量的硅粉、金剛砂礫、切割煤油、清洗劑和檸檬酸。此類廢水具有水量大、玻璃粉濃度高、難生化降解等特點,另外水中還有一些添加劑和油類,廢水大都偏酸性。這些廢水水質相對化工行業來講污染較輕,但是由於其排放量大,且排放的廢水中含有油類、活性污泥濃度、氟及重金屬等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的危害是嚴重的。例如不經處理直接排放的含氟廢水,進入生態環境,進而滲入土壤,氟離子不斷富集,導致地下水污染,再通過一系列方式回到人類身體,被人體吸收引起重大疾病。所以,玻璃廠廢水在排放前必須經過處理。
二、幾種玻璃廢水處理方法
1、玻璃含固體懸浮物廢水
一般採用自然沉降法,然後再過濾或離心脫水,根據濾液的清潔程度,部分外排,部分回收利用。沉澱物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作廢渣處理。為了加速懸浮物沉澱,可以加入凝聚劑,如氯化鈣、硫酸鋁等。
2、玻璃含油廢水
首先通過格柵除去粗大雜物,再通過沉澱池將泥砂沉澱,然後通過隔油池除去浮油,最後通過油水分離器進一步除油,經此處理的風擋玻璃廠油脂濃度可降至10mg/l,已基本達到排放要求。如在油水分離器後再加一氣浮裝置,在油水中通入空氣,產生大量微小氣泡,油污附著其上,上浮到水的表面,從而與水分離,此裝置不僅可除去表面油污,而且可除去廢水中乳化油,採用此處理後,污水中含油量可降到1mg/l以下。如可溶性有機物多,還需進行生物治理後再排放。至於含油泥則用焚燒處理。
3、玻璃含酚廢水
以玻璃纖維廠為例,廢水中含酚達40~400mg/l,平板玻璃廠洗滌煤氣的廢水含浮懸物及油類為10~200mg/l,酚為150~250mg/l,COD43.2mg/l。通常採用生化技術處理含酚廢水,廢水先經沉澱去除浮懸物後再送到曝氣凈化池,使水與空氣充分接觸,從而使好氣細菌(主要是桿菌和球菌)分解酚類,進行凈化,用此法處理後,廢水中含酚量可降至0.5mg/l以下,達到排放要求。
4、玻璃含酸、鹼廢水
玻璃製品化學加工產生的廢水,不僅呈酸性或鹼性,而且含鉛、氟等,因此不能簡單採用中和法,而是需按含鉛、氟的廢水處理。
5、玻璃含氟廢水
生產不同品種的玻璃,廢水中含氟量也有顯著差異,壓制和吹制玻璃工廠排出的廢水中氟化物含量范圍為194~1980mg/l,其中上限為採用化學拋光和蒙砂工藝所產生的。電視顯象管廠廢水中氟化物平均濃度為143mg/l,而乳濁玻璃製造中由於採用含氟原料和氫氟酸蒙砂,廢水中氟化物濃度高達2800mg/l。含氟廢水可採用硫酸鉀鋁(明礬)沉澱法、石灰沉澱法、吸附法(包括沸石離子交換法、羥基磷灰石吸附法、礬土吸附法)等。其中石灰沉澱法是沉澱高濃度氟離子的經典技術,也是常用的方法,乳白燈泡廠產生的高濃度的含氟廢水,用高鈣石灰進行一級處理,水中氟化物仍達29mg/l,還高於排放標准,再通過礬土接觸床進行二次吸附,氟化物濃度能降至2mg/l,可以排放。器皿玻璃廠的含氟廢水,加入含CaO為30%~40%的過飽和石灰水,再經壓縮空氣攪拌,中和後送入沉澱池,排出水中的氟化物僅為1mg/l,硫酸鹽在300mg/l以下。
6、含有機物污水
可採用空氣氧化、臭氧氧化以除去污水中有機物和還原性物質。空氣氧化是在氧化塔中吹入空氣以氧化硫化氫、硫醇以及硫的鈉鹽和銨鹽,為了提高效率,有時還加入催化劑。臭氧在水中分解很快,能與廢水中大多數有機物及微生物迅速作用,對除臭、脫色、殺菌以及除酚、氰、鐵、錳,降低COD和BOD有顯著效果,剩餘臭氧容易分解為氧,一般不產生二次污染,比較適合於三級處理。
② 酸鹼廢水的治理外排方法
含酸含鹼廢水來源很廣。化工、化纖、制酸、電鍍、煉油以及金屬加上廠酸洗車間等都會排出酸性廢水。有的廢水含有無機酸如硫酸、鹽酸等有的則含有蟻酸、醋酸等有機酸有的則兼而有之。廢水含酸濃度差別很大從小於1到10以上都有。造紙、印染、製革、金屬加工等生產過程會排出鹼性廢水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機鹼也有些廢水含有有機鹼。某些廢水的含鹼濃度很高最高可達百分之幾。廢水中除含有酸、鹼外還可能含有酸式鹽和鹼式鹽以及其他的酸性或鹼性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等物質。 將含有酸鹼的廢水隨意排放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而且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囚此對酸、鹼廢水首先考慮回收和綜合利用。當酸、鹼廢水濃度較高時例如含酸廢水含酸量達到4以上、含鹼廢水含鹼量達到2以上時就存在回收和綜合利用的可能性可以用以製造硫酸亞鐵、石膏、化肥也可以回用或供其他工廠使用。濃度低於4的酸性廢水和濃度低於2的鹼性廢水因為回收利用的意義不大才考慮進行中和處理。其中含有各種有害物質或重金屬鹽類。酸的質量分數差別很大低的小於1%高的大於10%。鹼性廢水主要來自印染廠、皮革廠、造紙廠、煉油廠等。其中有的含有機鹼或含無機鹼。鹼的質量分數有的高於5%有的低於1%。酸鹼廢水中除含有酸鹼外常含有酸式鹽、鹼式鹽以及其他無機物和有機物。 酸鹼廢水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需經適當治理方可外排。
③ 學校附近的某工廠近期排出的廢液明顯有酸味,幾位同學想探個究竟,經調查它們懷疑廢水中有大量的鹽酸.(
(1)廢液明顯有酸味,要證明是鹽酸,可以從氫離子和氯離子的檢驗進行解題,含有氫離子的廢水其PH小於7,可以使用PH試紙進行檢驗,氯離子可以使用硝酸銀溶液檢驗,氯離子可以與硝酸銀中的銀離子結合產生白色沉澱,所以本題答案為:取少量樣品,用pH試紙測其pH,看其是否呈較強的酸性,取樣品過濾後向其中滴入硝酸銀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澱則可證明其推測;
(2)治理廢水的酸性就是除去廢水中的氫離子,
A、鐵與酸能反應生成氫氣,氫氣屬於易燃性氣體,遇火易燃燒甚至爆炸,不安全,所以方案1答案為:雖能除酸,但產生氫氣,遇火有不安全隱患,成本高;
B、氫氧化鈉能與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但是反應時沒有明顯的實驗現象,不易知道什麼時候反應結束,且氫氧化鈉價格較高,所以方案2答案為:雖能除酸,但不易掌握終點,成本高;
C、碳酸鈣與酸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易與判斷反應的終點,且碳酸鈣價格低廉,所以方案3答案為:能除酸,成本較低;
D、氧化鈣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不易於判斷反應的終點,且價格比石灰石高,所以方案4答案為:能除酸,但不易掌握終點,成本較石灰石高.
④ 污水處理中的中和池有什麼作用
很多時候,工廠排出廢水並不是中性的,有的是酸性、有的是鹼性。在勻質池中經過勻質後的廢水酸鹼性相對穩定在某一個平衡的范圍內,而要進行污水處理,還要進行酸鹼性中和。中和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廢水處理,如果不進行中和處理,偏酸偏鹼性的污水會對設備造成腐蝕,也不利於下一步的污水凈化。
1·酸鹼污水相互中和,一般的化工污水由於多個生產線,多種產品生產方式,廢水的酸鹼性也有所不同,某些化工污水同時會排出酸性污水和鹼性污水,如此在污水未處理之前,先進行中和。但由於酸鹼性污水的排除數量比例和酸鹼度有所差異,因此這種酸鹼性污水相互中和的辦法也只是初級中和處理,一般很難做到直接中和成為中性污水。但是由於有前期的初步中和,卻也可以節約不少中和成本。
2·葯劑投放污水中和處理法:這種方法一般在酸鹼性污水處理之後進行。酸性污水投放鹼性葯劑;鹼性污水投放酸性葯劑。投放比例和數量要根據污水的酸鹼度、整體數量和成分進行計算,非常嚴格。常用的中和葯劑也要分類使用,酸性污水處理一般使用石灰、石灰石、白雲石、電石渣、蘇打、苛性鈉等。鹼性污水的中和劑通常採用硫酸、鹽酸、煙道氣體等。
3·酸性廢水過濾中和:此方法僅適用於酸性污水。由於鹼性中和劑大多是石灰石、白雲石等固體,因此可在污水通道中設置過濾屏障,在污水通過過程中進行中和,由於酸性污水的腐蝕性,可以再污水流動過程中進行中和,只要葯劑種類適合,無需計算投放數量,只要設計的中和劑屏障合理,在通過過程中就可以進行中和,最後得到中性污水。而鹼性污水由於中和劑是酸性的液體狀態,不可能做到過濾中和,因此此方法不適合鹼性污水的中和處理。
參考資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