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污水池中作業容易發生什麼中毒
在污水池中作業可能會發生多種中毒事故。舉例如下:
1、硫化氫(H2S):在污水池中,硫化氫是一種常見的有毒氣體。它具有很強的毒性,可引起頭痛、暈眩、窒息等症狀,甚至導致死亡。
2、一氧化碳(CO):在污水池中,一氧化碳是一種常見的有毒氣體,主要來源於有機物的分解。長期接觸低濃度的一氧化碳可引起頭痛、惡心、嘔吐、心悸等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導致窒息和死亡。
3、遵循作業規程:在進行污水池作業時,應嚴格遵循相關作業規程和操作規程,避免出現操作不當導致的事故。例如,在污水池中工作時應避免單獨行動,必須安排專人監護等。
4、注意現場安全:污水池中可能存在各種危險因素,如電線、管道等。因此,在污水池中工作時應注意現場安全,避免觸電、滑倒、墜落等事故的發生。
5、注意個人衛生:污水池中作業後應立即清洗身體,更換干凈衣物,注意個人衛生,以避免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② 有毒有害氣體的防護措施
1. 硫化氫防護措施:
(1) 工程式控制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排風和全面排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2)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正壓式自給式呼吸器。
(3) 眼睛防護:戴化學防護眼睛。
(4) 防護服:穿防靜電服。
(5)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6)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2. 一氧化碳防護措施
(1)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帶自吸過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帶空氣呼吸器、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
(2)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要特別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安全防護眼睛。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3) 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4)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驗。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3. 氨氣泄露處置
氨對人體生理的影響氨無色具有強烈的刺激臭味,對人體有較大的毒性。氨氣慢性中毒會引起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氣等。
(1) 少量泄漏。
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並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並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
(2) 大量泄漏。
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並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上全封閉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後,用噴霧水流對泄漏區域進行稀釋。通過水槍的稀釋,使現場的氨氣漸漸散去,利用無火花工具對泄漏點進行封堵。
向當地政府和「119」及當地環保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增強通風。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噴霧狀水,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雲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清洗以後,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性服裝和設備洗消。
4. 氮氣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③ 污水池,污水井內作業時需防什麼中毒
在進入污水井、排水管道、集水井、化糞池等地下有限空間從事施工檢查或養護等作業時,施工人員必須遵守以下程序:
1.作業前應查清作業區域內管徑、井深、水深及附近管道的情況。
2.下井作業前,必須在井周圍設置明顯隔離區域,夜間應加設閃爍警示燈。若在城市交通主幹道上作業佔用一個車道時,應按《佔道作業交通安全設施設備技術要求》在來車方向設置安全標志,並派專人指揮交通,夜間工作人員必須穿戴反游標志服裝。
3.作業前由現場負責人明確作業人員各自任務,並根據工作任務進行安全交底,交底內容應具有針對性。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實習人員和臨時參加勞動的人員可隨同參加工作,但不得分配單獨作業的任務。
4.作業人員應採用風機強制通風或自然通風,機械通風應按管道內平均風速不小於0.8m∕s選擇通風設備,自然通風時間至少30mm以上,作業過程中持續通風。
5.下井前進行氣體檢測時,應先攪動作業井內泥水,使氣體充分釋放出來,以測定井內氣體實際濃度。檢測井下的空氣含氧量應不得低於19.5%,常見有毒有害物質職業接觸限值見表4-3.
6.如氣體檢測儀出現報警,則需要延長通風時間,直到氣體檢測儀檢測合格後方可下井作業。若因工作需要或緊急情況必須立即下井作業時,必須經單位領導批准後佩戴正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式呼吸器下井。
7.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並檢查所使用的儀器、工具是否正常。
8.下井前必須檢查踏步是否牢固。當踏步腐蝕嚴重、損壞時,作業人員應使用安全梯或三腳架下井。下井作業期間,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繩的另一端在井上固定,監護人員做好監護工作,工作期間嚴禁擅離職守。
9.下井作業人員禁止攜帶手機等非防爆類電子產品或打火機等火源,必須攜帶防爆照明、通訊設備。作業現場嚴禁吸煙,未經許可嚴禁動用明火。
10.當作業人員進入管道內作業時,井室內應設置專人呼應和監護。作業人員進入管道內部時攜帶防爆通訊,隨時與監護人員保持溝通,若信號中斷必須立即返回地面。
11.對於污水管道、合流管道和化糞池等地下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入時,必須穿戴供壓縮空氣的正式式防護裝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12.佩戴隔離式防護裝具下井作業時,作業人員須隨時掌握呼吸器壓值,判斷作業時間和行進距離,保證預留足夠的空氣返回,作業人員聽到空氣呼吸器的報警音後,必須立即撤離。
13.對作業人員進入管內進行檢查、維護作業的管道,其管徑不得小於0.8m,水流流速不得大於05∕s,水深不得大於0.5m,充滿度不得大於50%,否則,作業人員應採取封堵、導流等措施降低作業面水位,符合條件時方可進入管道。
14.作業過程中,必須不少於兩人在井上監護,並隨時與井下作業人員保持聯絡。工作期間嚴禁擅離職守,嚴禁一人獨自進入有限空間。
15.上下傳遞作業工具和提升雜物時,應用繩索系牢,嚴禁拋扔,同時下方作業人員應躲避,防止墜物傷人。
16.井內水泵運行時嚴禁人員下井,防止觸電。
17.作業人員每次進入井下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
18.當發現潛在危險因素時,現場負責人必須立即停止作業,讓作業人員迅速撤離現場。
19.發生事故時,嚴格執行相關應急預案,嚴禁盲目施救,防止導致事故擴大。
20.作業現場應配備必備的應急裝備、器具,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21.作業完成後蓋好井蓋,清理好現場後方可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