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活污水的碳氮比是如何計算的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碳源的簡單計算;尿素的投加量計算:氮的計算(*0.05)磷的計算(*0.01)尿素(0.46)日處理水量m3 *進入生化池COD的值*B/C值/1000*碳氮磷比值/100 /尿素的含量較復雜的計算:較復雜計算—簡單計算的原cod的值=標准添加量。
國內大部分市政污水處理廠採用AAO、氧化溝、SBR等3大類工藝及其變形工藝,主要為生物脫氮除磷方式。反硝化脫氮和生物除磷涉及的微生物大部分是異養細菌,對碳源有競爭,當進水碳源不足時,該矛盾尤其突出。
為保證出水達標,通常採用外加碳源的方式提高脫氮除磷效率,增加化學除磷措施保障出水TP達標,兩類葯劑的投加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因此開發適應低碳源進水的高效低耗脫氮除磷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低碳源污水處理可以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和控制方式,提升原水碳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強化生物脫氮除磷效果並節約運行成本。當系統原水碳源不足以完成脫氮要求時,需要投加外部碳源。針對外加碳源的優化控制方式包含碳源種類的篩選、投加點位的選擇和投加量精細化等。
⑵ 生活污水處理廠碳氮比控制在多少合理
就是原子個數比。由於污水中各種有機物成分比較復雜,因此將它們簡化為碳原子與氮原子的比例,只有比例合適時,活性污泥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⑶ 農村沼氣發酵原料的碳氮比一般控制在多少范圍內合適
農村沼氣發酵原料的碳氮比一般在20~30∶1的范圍。
⑷ 污水C/N比是什麼意思
碳氮比:(C/N)
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叫做碳氮比.碳氮比是分子個數比而非質量比。
碳氮比大的有機物分解礦化較困難或速度很慢。原因是當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同化5份碳時約需要同化1份氮來構成它自身細胞體,因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約是5:1。
碳氮比5:1比較好,太高或太低
對
廢水生物處理
過程都不利。
⑸ 廢水的生化處理中營養比碳氮磷之比為100:5:1.
1 首先必須明確,生化處理中的營養比是根據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來確定的。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參數的含義。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計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包括有機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亞硝氮和硝態氮,因為除了反硝化細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亞硝氮和硝態氮作為氮源,而有機氮和氨氮則可被絕大多數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為磷酸鹽。
3 最後我來解釋一下這個比例的來源:
說法一:Mc Carty於1970年將細菌原生質分子式定為C5H7O2N,若包括磷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佔的百分數分別為52.4%、12.2%、2.3%。對於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來說,在被降解的BOD5中,約有20%的物質被用於細胞物質的合成,80%被用來進行能量代謝所以進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說法二:細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統中的C:N=8(介於二者之間),同時由於只有40%的碳源進入到細胞中,所以這個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參照一。
4還想提點個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統是個微生物生態系統,不僅是細菌,還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這個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細菌的組成,而是整個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統的營養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給出了說法二,個人也覺得說法二更符合具說服力。同時,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
⑹ 在污水處理領域,碳氮比是指什麼碳比上什麼氮
碳氮比,是指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30-33:1,香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64:1。適當的碳氮比例,有助於微生物發酵分解。
1、碳源carbon source
是微生物生長一類營養物,是含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源有糖類、油脂、有機酸及有機酸酯和小分子醇,生產發酵上一般用紅糖、葡萄糖、糖蜜等等。根據微生物所能產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
2、氮源nitrogen source
作為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把從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氣,稱為該生物的氮源。把氮氣作為氮源的只限於固氮菌、某些放線菌和藻類等。
高等植物和黴菌以及一部分細菌,僅能以無機氮素化合物為氮源。動物和一部分細菌,只能以有機氮化合物作為氮源。植物的氮源最重要的是無機化合物的硝酸鹽和氨鹽。硝酸鹽一般需還原成氨鹽後才能進入有機體中。作為氮源的有機化合物有氨基酸、醯胺和胺等。
(6)污水處理碳氮比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當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時,同化5份碳時約需要同化1份氮來構成它自身細胞體,因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約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份碳時需要消耗4份有機碳來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1份氮時需要消耗利用25份有機碳。也就是說,微生物對有機質的正當分解的碳氮比的25:1。
如果碳氮比高時,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而且要消耗土壤中的有效態氮素,當土壤里氮源不足時,甚至會與植物爭奪氮源。
⑺ 污水處理如何控制總氮超標
1、化學法去除總氮,先測試總氮的濃度,如果濃度差值不大,建議直接用氨氮去除劑處理,這樣氨氮處理下來了,總氮也會隨之降低(PS:氨氮去除劑只適用於去除總氮中的氨氮,而總氮和氨氮的比例會根據水質不一樣而有所不同,所以使用的處理效果不一,也根據實際情況判斷)
2、污水廠內的生物脫氮反應是一個兩段式反應過程,在每一段進行合理的工藝控制,從而使出水總氮合格達標。這也是總氮的控制難點,在污水廠中實現總氮的控制達標,首先要了解生物脫氮的反應機理,然後有選擇的進行工藝管控。
比較常見的就是AO工藝,還有增加了除磷的AAO工藝,也有SBR工藝及其變種,還有各類氧化溝工藝,利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替實現的總氮處理。
(7)污水處理碳氮比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控制總氮的排放的原因
水中氮元素的過量排放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使藻類大量繁殖,出現水華赤潮,當水中總氮含量大於0.3mg/L時,即達到富營養化的標准;另外,硝酸鹽本身對人無害,但在體內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
一方面,亞硝酸鹽會與血紅蛋白反應生成高鐵血紅蛋白,影響氧的傳輸能力,特別對於嬰兒,易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症(藍嬰病);另一方面,亞硝酸鹽過高,會與蛋白生成亞硝胺,屬於強致癌物質,對健康危害極大。
⑻ 污水處理碳氮比究竟是什麼碳什麼氮
就是原子個數比。
由於污水中各種有機物成分比較復雜,因此將它們簡化為碳原子與氮原子的比例,只有比例合適時,活性污泥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⑼ 城市污水廠要求的碳氮比是多少
C:N:P一般比例為100:6:1
其中C為COD,N為氨氮,P為磷酸鹽
⑽ 厭氧罐進水cod2500,飲料廢水。水溫25度左右。ph6.8。其他無測量條件。出水cod高於進水cod。如何解決。
你的厭氧罐僅水解酸化,沒有進行產甲烷的反應,說明厭氧罐應經酸化,調試運行失敗了,應重新調試。
進水PH偏低,請調節至7.5-8.5之間。降低進水量,使厭氧罐水力上升流速為0.1米/小時,運行一段時間後,提高進水量使水力上升流速為0.2米/小時,以後每一段時間初步提升水力上升流速,每次增加0.1米/小時,最終穩定在0.7-1.0米/小時之間。每次增加進水量前,厭氧罐的COD去除率必須在80%左右。注意進水PH必須在7以上,且進水必須連續,不能間斷,直至達到滿負荷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