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時應考慮哪些基本因素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選擇,一般應考慮以下因素。
1、廢水水質
生活污水水質通常比較穩定,一般的處理方法包括酸化、好氧生物處理、消毒等。而工業廢水應根據具體的水質情況進行工藝流程的合理選擇。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於採用好氧生物處理工藝處理廢水來說,要注意廢水的可生化性,通常要求COD/BOD5 >0. 3,如不能滿足要求,可考慮進行厭氧生物水解酸化,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或是考慮採用非生物處理的物理或化學方法等
2、污水處理程度
這是污水處理工藝流程選擇的主要依據。污水處理程度原則上取決於污水的水質特徵、處理後水的去向和污水所流人水體的自凈能力。但是目前,污水處理程度的確定主要依從國家的有關法律制度及技術政策的要求。通常環境管理部門是根據《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及相關的行業排放標准來控制污水的排放濃度,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還規定了更為嚴格的地方排放標准。因此,無論是何種需要處理的污水,也無論是採取何種處理工藝及處理程度,都應以處理系統的出水能夠達標為依據和前提。按照法律、法規、政策的要求預防和治理水體環境污染。
3、建設及運行費用
考慮建設與運行費用時,應以處理水達到水質標准為前提條件。在此前提下,工程建設及運行費用低的工藝流程應得到重視。此外,減少佔地面積也是降低建設費用的重要措施
4、工程施工難易程度
工程施工的難易程度也是選擇工藝流程的影響因素之一。如地下水位高,地質條件差的地方,就不適宜選用深度大、施工難度高的處理構築物。
5、當地的自然和社會條件
當地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也對廢水處理流程的選擇具有一定影響。如當地氣候寒冷,則應採用在低溫季節也能夠正常運行,並保證水質達標的工藝。當地的社會條件如原材料、水資源與電力供應等也是流程選擇應當考慮的因素之一。
6、污水的水量
除水質外,污水的水量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對於水量、水質變化大的污水,應首先考慮採用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的工藝,或考慮設立調節池等緩沖設施以盡量減少不利影響。
7、處理過程中是否產生新的矛盾
污水處理過程中應注意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問題。例如制葯廠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如苯、甲苯、澳素等),在曝氣過程中會有廢氣排放,對周圍大氣環境造成影響;化肥廠生產廢水在採用沉澱、冷卻處理後循環利用,在冷卻塔尾氣中會含有氰化物,對大氣造成污染;農葯廠樂果廢水處理中,以鹼化法降解樂果,如採用石灰做鹼化劑,產生的污泥會造成二次污染;印染或染料廠廢水處理時,污泥的處置成為重點考慮的問題。
總之,污水處理流程的選擇應綜合考慮各項因素,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才能得出結論。
2. 污水處理設備工作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進入地理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污水PH值必須在6-9之間,偏酸或者偏鹼會影響到生物膜的正常回生長。答
2、必須注意污水中不能有大塊的固體物質進入,以免造成管道與孔口的堵塞和水泵損壞。
3、風機一般運行6個月的時候就需要換機油一次,以提高風機使用壽命。
4、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人孔必須蓋好,以防發生意外或掉入大塊固體物質。
5、必須保證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風機進氣口暢通。
3. 水解酸化池的注意事項與維護
水解酸化池應注意的問題
①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污泥區泥床高度基本恆定和污泥區有較高的污泥濃度(20g/L)。
② 保持水解 (酸化) 池排泥系統暢通,若發生排泥不暢與淤堵現象,應安排人員及時疏通。
③ 污泥排放採用定時排泥,日排泥次數控制到1~2次。
④ 根據污泥液面檢測儀和污泥面高度確定排泥時間,矩形水解 (酸化) 池採用排泥沿池縱向多點排泥。
⑤由於反應器底部可能會積累顆粒和細小砂粒,應間隔一段時間從下面排泥,以避免或減少在反應器內積累的沙礫。
維護與管理
① 保證配水及計量裝置的正常。
② 冬季做好對加熱管道與換熱器的清通與保溫,防止進出水管、水封裝置的凍結。
③ 每隔一定時間清除浮渣與沉砂。
4. 請問鐵碳微電解處理污水的原理,運行注意事項及進出水要求是什麼
微電解就是利用鐵-碳顆粒之間存在著電位差而形成了無數個細微原電池。這些細微電池是以電位低的鐵成為陰極,電位高的碳做陽極,在含有酸性電解質的水溶液中發生電化學反應的。反應的結果是鐵受到腐蝕變成二價的鐵離子進入溶液。
對內電解反應器的出水調節PH值到9左右,由於鐵離子與氫氧根作用形成了具有混凝作用的氫氧化亞鐵,它與污染物中帶微弱負電荷的微粒異性相吸,形成比較穩定的絮凝物(也叫鐵泥)而去除。為了增加電位差,促進鐵離子的釋放,在鐵-碳床中加入一定比例銅粉或鉛粉。
經微電解後,BOD/COD升高了,那是因為一些難降解的大分子被碳粒所吸附或經鐵離子的絮凝而減少。
不少人以為微電解可有分解大分子能力,可使難生化降解的物質轉化為易生化的物質,並搬出理論依據是「微電解反應中產生的新生態[H]可使部分有機物斷鏈,有機官能團發生變化」。但用甲基澄和酚做試驗並沒有證實微電解有分解破化大分子結構能力。
如果要讓鐵碳床有分解有機大分子能力,一般需要加入過氧化氫,酸性廢水與鐵反應生成亞鐵離子,亞鐵離子與過氧化氫形成Fenton試劑,生成羥基自由基具有極強的氧化性能,將大部分的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降解形成小分子有機物等。同樣,反應要在酸性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鐵碳微電解注意事項:
1、微電解填料在使用前注意防水防腐蝕,運行一旦通水後應始終有水進行保護,不可長時間曝露在空氣中,以免在空氣中被氧化,影響使用;
2、微電解系統運行過程中應注意合適的曝氣量,不可長時間反復曝氣;
3、微電解系統不可長時間在鹼性條件下運行;
4、其它注意事項可據微電解反應基礎原理。油脂類廢水必須先隔油。
5、對於一些特殊廢水,鐵碳微電解工藝僅僅能起到破鏈的作用,即把大分子鏈破解為稍小的小分子鏈物質,COD這時會不降反升,對於這種情況,後續採取芬頓工藝作為補充,會起到更好的電解效果。
在解決酸性廢水電化腐燭速率高而中性偏酸廢水電極吸附及新生鐵離子水解、絮凝效果好這矛盾。篩選有效催化劑、助劑使之能在較廣pH范圍內發揮電化腐燭及絮凝吸附最佳效果。尤其是在酸性廢水中,雖脫色率較高,但鐵溶出量大,污泥量亦大。
要採取有效措施盡量減少污泥量,減低污泥含水率以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選擇合適的鐵屑活化方法,設計合理的過濾床,解決鐵屑易鈍化、易結塊從而出現溝流等弊端.提高處理效率。
(4)污水水解應注意什麼擴展閱讀
鐵屑對絮體的電附集和對反應的催化作用。電池反應產物的混凝,新生絮體的吸附和床層的過濾等作用的綜合效應的結果。
其中主要作用是氧化還原和電附集,廢鐵屑的主要成分是鐵和碳,當將其浸入電解質溶液中時,由於Fe和C之間存在1.2V的電極電位差,因而會形成無數的微電池系統,在其作用空間構成一個電場,陽極反應生成大量的Fe²⁺進入廢水,進而氧化成Fe³⁺,形成具有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劑。
陰極反應產生大量新生態的[H]和[O],在偏酸性的條件下,這些活性成分均能與廢水中的許多組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有機大分子發生斷鏈降解,從而消除了有機物尤其是印染廢水的色度,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度,且陰極反應消耗了大量的H⁺生成了大量的OH⁻,這使得廢水的pH值也有所提高。
5. 生活污水通過處理之後,在出水口觀察水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個人經驗:
1、是否清澈,如果不清澈,看一下是有雜質還是水的顏色就不正常,有雜質說明水中懸浮物可能過多,去檢查下清水池是否有淤泥。
2、取水樣交給化驗人員進行化驗,看是否COD合格,或者拿COD快速測定儀測一下。
3、聞一下是否有異味,一般處理後的污水是沒有什麼特殊味道的。
6. 水解酸化的操作規程
一般厭氧發酵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水解階段、酸化階段、酸衰退階段和甲烷化階段。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應過程式控制制在水解與酸化兩個階段。在水解階段,組合填料可使固體有機物質降解為溶解性物質,大分子有機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在產酸階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降解為有機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水解和酸化反應進行得相對較快,一般難於將它們分開,此階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細菌。廢水經過水解酸化池後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減少污泥產量,為後續好氧生物處理創造了有利條件。組合填料在設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個系統對有機物和懸浮物的去除效果,減輕好氧系統的有機負荷,使整個系統的能耗相比於單獨使用好氧系統大為降低。水解酸化池的處理效果增強措施: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裝有大阻力布水系統,利用二沉池的迴流污泥攪動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處於懸浮狀態並且與進入的廢水充分混合,從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處理效果,減輕後續好氧處理的負荷。二沉池的污泥迴流水解酸化池,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內的污泥濃度、提高處理效果,同時使污泥得到消化,減少了剩餘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處理費用,從而減少了運行費用。b、在水解酸化池內安裝彈性填料,對攪動的廢水進行水力切割,使懸浮狀態的污泥與水充分混合。為水解酸化菌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c、水解酸化池底部還裝有排泥管道系統,是由UASB厭氧反應器排泥系統改進而成,可以保證水解酸化池長期穩定的運行。為保證設施的穩定運行,必須保證均勻進水!根據車間的日產生污水量,分次分階段的從調節池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污泥迴流量控制在總污泥量為池容的1/3即可。
7. 聚合硫酸鐵用於污水處理需要注意些什麼
聚合硫酸鐵
因原水性質各異,應根據不同情況,現場調試或作
燒杯
試驗,取得最佳使用條件和最佳投葯量以達到最好的處理效果。
使用前,將本產品按一定濃度投入溶礬池,注入自來水攪拌使之充分水解,靜置至呈紅棕色液體,再兌水稀釋到所需濃度投加
混凝
。
投加量的確定,根據原水性質可通過生產調試或燒杯實驗視
礬花
形成適量而定,制水廠可以原用的其它葯劑量作為參考,在同等條件下本產品與固體
聚合氯化鋁
用量大體相當,如果原用的是液體產品,可根據相應葯劑濃度計算
酌定
。使用時,將上述配製好的葯液,泵入
計量槽
,通過計量投加葯液與原水混凝。
注意混凝過程三個階段的水力條件和形成礬花狀況。
凝聚階段:是葯液注入混凝池與原水快速混凝在極短時間內形成微細礬花的過程,此時水體變,得更加渾濁,它要求水流能產生激烈的湍流。燒杯實驗中宜
快速攪拌
,一般不超過兩分鍾。
絮凝
階段:是礬花成長變粗的過程,要求適當的湍流程度和足夠的
停留時間
一刻鍾,至後期可觀察到大量礬花聚集緩緩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層。
沉降階段:它是在沉降池中進行的
絮凝物
沉降過程,要求水流緩慢,為提高效率一般採用
斜管
(板式)沉降池(最好採用
氣浮法
分離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礬花被斜管(板)壁阻擋而沉積於池底,上層水為澄清水,剩下的粒徑小、密度小的礬花一邊緩緩下降,一邊繼續相互碰撞結大,至後期余濁基本不變。
使用時,將上述配製好的葯液,泵入計量槽,通過計量投加葯液與原水混凝。一般情況下當日配製當日使用,配葯需要自來水,稍有
沉澱物
屬正常現象。強化過濾,主要是合理選用
濾層
結構和
助濾劑
,以提高
濾池
的去除率,它是提高水質的重要措施,更多聚合硫酸鐵資料請至http://www.cl39.com/望採納。
8. 處理污水需要注意哪些危險因素
污水處理的危險因素
化學危險:
污水中的重金屬;專
污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有屬機物;
污水處理過程中釋放的有毒有害氣體;
酸鹼腐蝕;
處理葯劑配製不當易燃易爆;
物理危險:
高空掉落;
機械損傷(包括但不限於電機攪拌切割人的身體,設備運轉異常打傷人體等);
噪音污染;
電擊傷害;
以上為簡易危險因素,具體詳細危險因素要根據不同的污水處理場所,環境和具體工藝來確定,也和職工的個人安全意識有關。
9. 染色污水處理要注意什麼
染色污水:其特點是水質變化大,色度高,主要污染源是染料和各種助劑。由於選擇的染料版、助劑和染色工藝權及設備的差異很大,污水水質變化很大。一般染色污水的鹼性很強,染料本身的BOD很低,但COD卻很高。染色污水中的許多物質不易被生物降解,單純的生物處理,COD去除率僅為60~70%,脫色率也僅為50%左右。染色污水是本方案主要處理對象,來自華金和青紡聯,污水中以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為主。
10. 什麼是水解反應,水解方程式要注意什麼
水解反應是水與另一化合物反應,該化合物分解為兩部分,水中氫原子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羥基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應過程。
水解方程式要注意:
要有弱酸弱鹼生成
寫化學方程式:左邊寫含有弱酸根的鹽+H2O
可逆符號
弱鹼(弱酸)+酸(鹼)
寫離子方程式:左邊寫弱酸根+H2O
可逆符號
弱鹼(弱酸)+氫氧根(氫離子)
首先要弄清是否會發生水解
還要記住寫的是可逆符號
單水解生成的弱酸(或弱鹼)不打氣體(或沉澱)符號
因為水解是微弱的
如果是雙水解則要按實際情況標出氣體或沉澱
舉氯化鐵水解為例:
FeCl3+3H2O=可逆=Fe(OH)3+3HCL
Fe3++3H2O=可逆=Fe(OH)3+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