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糞污的環境危害有哪些
動物攝食的日糧養分中,只有部分能被動物吸收,用於其生長和繁殖,其餘的養分則隨排泄物進入環境,伴隨排泄物進入環境的還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如果畜禽糞污未經過適當處理而對外排放,將對周圍地表和地下水、土壤、大氣以及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1)糞污對地表和地下水的危害
養殖糞便和污水廢棄物在其貯存、處理和利用過程中,可能通過滲漏或徑流進入地表或地下水體,帶入的氮和磷使水體的濃度增加,水生植物和藻類增生,導致地表水體富營養化,地下水質參數超標。
(2)糞污對土壤的危害
土壤污染主要源自畜禽糞便長期過量施用,可能造成畜禽糞便中的養分(氮、磷和鉀)、葯物殘留和重金屬等在土壤中累積,導致地下水硝酸鹽污染,地表水磷污染以及農作物中重金屬或其他微量元素超標。
畜禽糞便是農田中重金屬負荷的重要來源,鋅、銅等金屬影響作物的生長和發育障礙,造成作物減產;含鋅污水灌溉農田,會對農作物特別是小麥的生長產生較大影響,造成小麥出苗不齊、分櫱少、植株矮小、葉片發生萎黃;鎘等重金屬對作物產量沒有影響,但能通過作物的可食用部位而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3)糞污對大氣環境的危害
在畜禽糞便和養殖污水的貯存和處理過程中還產生和揮發大量的氨氣、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丙酸、丁酸和戊酸等臭氣物質,引起臭氣污染。不僅如此,比利時、荷蘭和丹麥等歐洲國家的研究表明畜牧業排放的氨氣是導致酸雨的主要因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初始國家信息通報》,1994年中國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為36.5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動物糞便管理過程排放的氧化亞氮15.5萬噸,占農業氧化亞氮排放的19.69%,動物糞便管理過程是重要的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源。
(4)糞污的生物風險
畜禽養殖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盡管許多微生物在離開動物體後迅速死亡,但仍有部分微生物在適宜條件下能存活,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更長,對動物和人類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
B. 畜牧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咨詢
我國畜禽養殖業的主要環境問題
80年代後期,隨著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養殖規模逐漸擴大,並且為保障大、中城市菜籃子供給,方便運輸,畜禽養殖業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周邊。由於養殖規模、養殖方式和分布區域發生了變化,導致畜禽養殖污染呈現總量增加、程度加劇和范圍擴大的趨勢。
我國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的特點
畜禽養殖業帶來的污染已成為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其主要特點為:
(1)畜禽廢棄物產生量很大。據國家環保總局2000年對全國23個規模化畜禽養殖集中的省、市調查顯示,我國1999年畜禽廢棄物產生量約為19億噸,是工業固體廢物的2.4倍(我國工業當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7.91億噸),畜禽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僅COD一項就達7118萬噸,已遠遠超過工業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COD之和。
(2)畜禽廢棄物污染環境相當嚴重。據調查,由於畜禽廢棄物產生量很大,且90%以上的畜禽養殖場沒有綜合利用和污水治理設施,畜禽廢棄物污水任意排放現象極為普遍。大量畜禽廢棄物污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水體,加劇了河流、湖泊的富營養化。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據調查估計,目前畜禽廢棄物中氮、磷的流失量已大於化肥的流失量,約為化肥流失量的122%和132%。畜禽廢棄物產生的環境污染,已成為我國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3)畜禽廢棄物污染嚴重威脅和影響大中城市的區域環境質量。許多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為便於運輸,大多建在大中城市近郊,由於城市近郊無足夠的土地消納大量畜禽廢棄物,加之監管不利,造成畜禽廢棄物隨意丟棄、污水亂排亂放,嚴重影響大中城市的環境質量。據前兩年上海市對上海黃浦江上游污染源調查表明,畜禽廢棄物污染已佔污染總負荷的36%,分別超過了居民生活、農業、鄉鎮工業和餐飲業對環境的影響,是造成黃浦江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威脅和影響了上海的環境質量。
畜禽養殖業產生污染的主要危害
1.2.1污染水體
畜禽養殖場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 ,其污染負荷很高。高濃度畜禽養殖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由於含N、P量高,造成水質不斷惡化,導致水體嚴重富營養化;大量畜禽廢棄物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會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的將導致魚塘及河流喪失使用功能。而且,畜禽廢棄物及污水一旦進入河流、湖泊中,可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減少,水體中有毒成分增多,嚴重時使水體發黑、變臭,形成持久性的有機污染,使原有水體喪失使用功能,極難治理、恢復,使河流、湖泊成為死湖、臭河。
1.2.2污染空氣
畜禽養殖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惡臭氣體,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養殖場及周圍空氣,影響養殖場員工的身心健康。同時有的畜禽養殖場離文教區、居民生活區較近,由於惡臭污染問題,導致養殖場與周圍群眾關系緊張,矛盾激化,甚至引發社會問題,影響社會安定。
1.2.3傳播病菌
畜禽廢棄物中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以及孳生的蚊蠅,會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病原菌和寄生蟲大量繁殖,造成人、畜傳染病的蔓延,尤其是人畜共患病時,會導致疫情發生,給人畜帶來災難性危害。
1.2.4危害農田生態環境
高濃度的畜禽養殖污水長期用於灌溉,會使作物陡長、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減產,甚至毒害作物出現大面積腐爛。此外,高濃度污水可導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及板結,嚴重影響土壤質量。
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將畜禽養殖環境監督與管理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制定專門法律、法規,嚴加控制管理。
2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原因分析
2.1生產和技術上的原因
2.1.1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規模化畜禽養殖發展迅速
養殖規模越來越大,畜牧生產發生了質的變化,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產業。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我國肉類產量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遞增;奶類和禽蛋也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增長,年遞增率均在10%以上。1986年,我國的禽蛋產量首次超過美國,1991年,我國的肉類總產量首次超過美國,從1991年開始,我國肉類產量和禽蛋總產量連續幾年保持世界第一。畜牧業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為各級政府所重視,在許多地方被列為支柱產業,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2.1.2畜禽業養殖方式和養殖規模發生了重大變化
過去的畜禽業多為分散經營,在農村中僅作為副業生產,畜禽飼養頭數少、規模小,畜禽廢棄物可及時處置,對環境影響不大。近十多年來,規模化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獨立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到 1999年底,全國大中型畜禽養殖場已近3.3萬家。畜禽業的集約化養殖在大中城市的發展尤為迅速。僅浙江1999年有養豬場1373個,飼養生豬存欄144萬頭。福建1999年有養豬場1230個,其中5000頭以上豬場有226個,廣東省的集約化養豬已佔全省生豬總量的90%以上。
2.1.3畜禽場布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由農業區、牧區轉向大中城市及城鎮郊區
自 1988年實施「菜藍子工程」後,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畜牧業的發展,紛紛興建了一批集約化養殖場,以解決城市居民的肉、蛋、奶問題,考慮到運輸等方面的問題,這些養殖企業大都建於大、中城市近郊,近年來由於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區不斷外延擴大,一些養殖場逐漸進入城市的范圍,導致畜禽環境污染問題更加突出。
2.1.4農牧脫節,畜禽廢棄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廢棄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我國傳統的畜禽業,是以家庭分散養殖為主,畜禽養殖的廢棄物可通過周圍農田及時施肥自然消化,形成良性循環。幾十年來,以畜—肥—糧循環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模式,在我國農業生產上形成了很好的生態平衡體系。然而,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以及畜禽業向城市周邊的轉移,造成了嚴重的農牧脫節,最終導致了養殖業與種植業的分離,養殖者不種地,廢棄物沒有土地及時消納,畜禽廢棄物這一寶貴的農業資源不能得到及時利用;同時由於化肥生產的發展,種地者用化肥取代了畜禽糞肥,不願意再用畜禽有機肥,畜禽廢棄物沒有了應用出路,於是,畜禽廢棄物被隨意堆放、丟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2.2政策和管理上的原因
2.2.1在畜牧業發展上,農業政策與環境政策脫節。這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政策制訂環節上的脫節。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一直是農業部門的政策目標,各級農業部門都將畜牧業發展做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長的重要內容加以推行,由於環境保護不是其核心職能,因此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在其政策目標中沒有得以充分體現。同樣,過去由於農村和農業的環境保護職能不在環保部門,加之受人力、物力和財力所限,環保部門主要加強了城市和工業的污染防治,所以,畜禽養殖污染也沒有被納入其水污染、大氣污染、固廢污染防治的重點內容。這樣,畜禽養殖的環境管理在強調產業發展的背景下,出現了所謂的「政策真空」。二是政策執行過程中的脫節。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這種政策制訂上的脫節不斷被放大,在基層環境管理中,農業部門促進包括畜禽在內的農業發展的職能非常明確,但是,環保部門包括畜禽養殖業污染在內的農村環境管理問題卻缺乏相應的職能和手段,因此,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與環境管理相當薄弱。
2.2.2受職能影響,各級環保部門對畜禽廢棄物污染環境問題重視和管理不夠。長期以來,農業生產中的環境管理一直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各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受職能限制對農業環境的管理基本是空白。加之規模化畜禽養殖是近十年來發展起來的,現行的環境管理法規、制度、標准主要針對城市和工業污染源,對畜牧業生產企業沒有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等制度,因此各級環保部門尚未對畜禽廢棄物的環境污染實施有效的環境管理。而且大中型畜禽飼養基地的建設,是各地作為市政府「菜籃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保障城市副食品供應意義重大,不可簡單地實施「關、停、並、轉」,環保部門對其監督管理相當困難。
3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對策建議
總體思路是:從實 際出發,借鑒國外經驗,以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的,以廢棄物資源化和綜合利用為根本,以環境容量為基準,以「目標責任制」為龍頭,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及實用、廉價為原則,合理規劃、防治結合,強化管理,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道路。
3.1借鑒發達國家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的經驗
從發達國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管理情況看,對畜禽廢棄物污染防治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管理:
3.1.1實施種養區域平衡一體化,強調畜禽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資源化。發達國家發展畜禽養殖業,絕大多數是屬於既養畜又種田的模式,畜禽廢棄物有充足的土地可以利用、進行消化。例如:荷蘭全國只有4個大型農場,整個農業、畜牧業分散在全國13.7萬個家庭農場,產生的畜禽廢棄物自身農場進行消化;丹麥則靠全國8萬個既種糧又養畜的自耕農;美國雖有大型畜牧場,但在養豬方面起主導作用的是年產200-500頭豬的小型農牧結合的農場。日本在20年前已認識到大型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將畜禽養殖業污染稱之為「畜產公害」,嚴格限制大型養殖場的建設,並規定在城鎮附近,豬場規模不得超過50頭,而且必須有治理排污的措施。
3.1.2對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必須要有一定的綜合利用和污染處理(處置)設施,對畜禽污水進行處理,做到達標排放。或者按排放要求進入市政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畜禽養殖場交納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費用,如日本橫濱市要求牧場主對畜禽養殖產生的廢棄物、尿液和沖洗水實施分離,尿液、沖洗水全部進入下水道,其費用根據排放量及濃度進行收費,由專門的污水處理廠處理。
3.2對我國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的建議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發達國家的主要經驗,我國的畜禽污染防治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2.1積極採用各種措施支持和鼓勵畜禽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畜禽廢棄物同許多工業污染物不同,其中含有豐富的肥源,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寶貴資源,畜禽廢棄物的大量流失或棄之不用,是資源的巨大浪費,利用好畜禽廢棄物並將其轉化為有機肥,不僅可減輕畜禽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也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所以,要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促進畜禽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3.2.2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防治污染
一方面要積極引導進行綜合利用,提倡農牧結合、種養平衡一體化,加強綜合利用,從源頭及生產過程中減少排放,減少治理成本,提高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嚴格的法規和標准,嚴格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環境管理,採取切實有效的污染防治手段,努力實現達標排放。
3.2.3堅持資源化、減量化、廉價化的原則
鑒於我國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特點,在環境管理上,一是強調資源化原則。既在環境容量允許條件下,使畜禽廢棄物最大限度的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利用,利用形式可以多元化並依靠法規、政策強制監督實施。二是減量化原則。通過多種途徑,實施「雨污分離、干濕分離、糞尿分離」等手段削減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減少處理和利用難度,降低處理成本。為提高資源化水平創造條件。三是廉價化原則。與工業污染防治不同,畜禽養殖業從總體上看整體利潤率不高,而污染又相當嚴重,如果污染治理成本過高將使養殖業難以發展,只有通過科技進步,在資源化和減量化的前提下,研製高效、實用特別是低廉的治理技術,才能真正實現畜禽養殖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3.3實施畜禽養殖管理的主要政策建議
針對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的特點和環境管理現狀,現階段實施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應包括:
3.3.1建立和完善環境管理體系。我國畜禽養殖業的法規體系已著手建立,國家環保總局2001年已出台《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防治排放標准》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已出台,為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的法規建設,環保總局正會同農業部等部門擬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相信隨著條例的出台,畜禽養殖業的環境管理將逐步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
3.3.2實施分級管理、加強部門合作。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情況復雜,對我國畜禽養殖的環境管理,要按不同規模實施分級管理,既體現中央適度集權,又充分發揮地方各級環保部門的積極性。同時,要加強與畜禽養殖行業主管部門的合作,共同加強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的管理。
3.3.3近期要將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控製作為管理的重點。具體包括:
3.3.3.1嚴格規范新建畜禽養殖場的建設,畜禽養殖場的建設要按照農牧結合、綜合利用優先的原則合理規劃;
3.3.3.2新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要有「三同時」措施;
3.3.3.3在特定區域內對已建的畜禽養殖場要按總量控制原則,根據其環境功能區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分批整治,限期治理;
3.3.3.4對建設在環境敏感區內的畜禽養殖場要堅決搬遷、關閉;
3.3.3.5對畜禽廢棄物污染的管理要依法納入總量控制目標中,實施畜禽污染物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3.3.4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施全過程環境管理。畜禽廢棄物堆放應有固定場所和設施,對堆放場所應實現地面水泥硬化並加強管理和維護,防止畜禽廢棄物溢流、滲漏、雨水淋失、惡臭氣味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對畜禽廢棄物用於直接還田的,應當經處理達到規定的無害化標准,防止病菌傳播。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採取防滲漏、防流失或其它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妥善處置貯運工具清洗廢水。
3.3.5採取多管齊下的宏觀性管理手段。畜禽養殖業的環境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管理,涉及農村政策的多個方面,因此,應在多個方面加以配套,其中包括:
3.3.5.1採取農業與環境政策一體化的思路來調整生產結構,實施農業發展戰略,特別是,建立有利於中國種養平衡一體化的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生產體系;
3.3.5.2調整現行的一些農村政策,促進畜禽廢棄物資源化。例如合理調整環境資源價格,取消化肥生產用電價格優惠,提高化肥銷售價格;增加對有機肥的生產優惠和使用方面的推廣補貼;開征畜禽養殖排污費;
3.3.5.3將畜禽養殖業的環境管理同小城鎮發展結合起來考慮,進行環境規劃,實現合理布局;
3.3.5.4增加政府在畜禽環境管理方面的投入,可將過去的生產鼓勵性補貼改變為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補貼,確保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投資的落實。
3.3.5.5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適用技術、工藝的研發,包括利用畜禽糞制沼氣、發電等技術,建立環保商業運做市場;
3.3.5.6強化宣傳和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養殖者的環境意識、實現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推廣等。
最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門將在「十一五」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將實施 6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 「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及沼氣工程」,相信隨著以上工作的開展,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將會得到逐步解決,從而促進畜禽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C. 養豬場廢水的危害有哪些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這個養豬廢水。
1、有機污染物
糞便中含有大量含碳化合物、含氨化合物等腐敗有機物,進入水體後,嚴重首先使水質渾濁,水色變黃,氣味變臭。在微生物作用下,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時,溶解氧被耗盡,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多種惡臭物質,水體變黑發臭,水質惡化,不能飲用。
2、氮、磷營養物質污染
氮、磷是養豬排泄物的主要營養物質污染物。在有機分解過程中,有機物氮、磷還要被礦化為無機的氮、磷。多數含氮化物被氧化成硝酸鹽,其中一部分滯留在表土層,另一部分則滲入地下,日積月累則會污染地下水源。
含磷過多的污水流入河溝和池塘,使水體富營養化,可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肆繁殖瘋長,導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並產生多種毒素,直接影響魚類生長。由於藻類大量繁殖,加大了水的渾濁度,使水生植物和藻類的光合作用發生障礙而死亡,死亡的藻體和水生植物在厭氧條件下腐爛分解,導致水體惡化,從而危害生態環境。
3、礦物質元素污染
在畜禽養殖行業,為增強畜禽的食慾,往往在飼料中加入食鹽,這導致糞尿鹽分含量增多,直接影響動物健康和畜產品的食用安全,污染土壤,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利。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改善畜禽糞便對土壤和水體的污染。
豬糞中含砂量較高,特別是種豬糞,飼料中砂礫與貝殼的添加量就有8%,經過消化道帶入糞便中。
D. 在畜禽養殖業中,獸葯殘留物污染生態環境可導致哪些危害
隨著畜牧業的現代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獸葯(包括獸葯添加劑)在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提高飼料利用率、促生長和改善產品品質方面起到十分顯著的作用,已成為現代畜牧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但是,由於科學知識的缺乏和經濟利益的驅使,畜牧業中濫用獸葯和超標使用獸葯的現象普遍存在。其後果,一方面是導致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葯殘留,攝入人體後影響人類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種養殖場大量排泄物(包括糞便、尿等)向周圍環境排放,獸葯又成為環境污染物,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李存(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永年057150
隨著畜牧業的現代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獸葯(包括獸葯添加劑)在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提高飼料利用率、促生長和改善產品品質方面起到十分顯著的作用,已成為現代畜牧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但是,由於科學知識的缺乏和經濟利益的驅使,畜牧業中濫用獸葯和超標使用獸葯的現象普遍存在。其後果,一方面是導致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葯殘留,攝入人體後影響人類的健康;另一方面,各種養殖場大量排泄物(包括糞便、尿等)向周圍環境排放,獸葯又成為環境污染物,給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①獸葯殘留及其種類
獸葯殘留(animaldrugresies)是指給動物使用葯物後蓄積和貯存在細胞、組織和器官內的葯物原形、代謝產物和葯物雜質。近年來,獸葯殘留在國內外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獸葯殘留包括獸葯在生態環境中的殘留和獸葯在動物性食品中的殘留。動物性食品是指肉(包括肝、腎等內臟)、蛋和乳及其製品的總稱隨著經濟的發展、動物性食品在人們食物總量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其衛生安全也倍受關注。
殘留毒理學意義較重的獸葯,按其用途分類主要包括:抗生素類、化學合成抗菌素類、抗寄生蟲葯、生長促進劑和殺蟲劑。抗生素和化學合成抗菌素統稱抗微生物葯物,是最主要的獸葯添加劑和獸葯殘留,約占葯物添加劑的60%。
②獸葯殘留引起的原因
不遵守休葯期的規定、非法使用違禁葯物、不合理用葯等是造成獸葯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休葯期(withdrawaltime,WDT)是指從停止給葯到允許動物或其產品上市的間隔時間。據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調查,未能正確遵守休葯期是獸葯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如1970年、1985年、1990年和1991年所佔比例依次為76%、51%、46%、54%。非法使用違禁葯物是指:受經濟利益驅使,為使畜禽增重、增加瘦肉率而使用ß一興奮劑如鹽酸克倫特羅等,即「瘦肉精」;為促進畜禽生長而使用性激素類同化激素;為減少畜禽的活動,達到增重的目的而使用安眠鎮靜類葯物等。不合理用葯是指:濫用葯物及獸葯添加劑;一旦出現症狀,在未確診的情況下,重復、超量使用獸葯,制劑無效就直接使用原料葯;不管什麼葯,拿來即作為葯物添加劑長期使用;隨意改變獸葯的給葯途徑和給葯對象等。
③獸葯殘留的危害
3.l毒理作用
3.1.l急性中毒ß2-一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簡稱ß-興奮劑)能夠加強心臟收縮、擴張骨骼肌血管和支氣管平滑肌,獸醫和醫學臨床上用於治療休克和支氣管痙攣。5~10倍以上治療量時則在多數動物(牛、羊、豬、家禽)具有提高飼料轉化率和增加瘦肉率的作用,俗稱「瘦肉精」,克侖特羅、馬布特羅口服生物利用度較高,應用較多,ß-興奮劑在肝、肺和眼部組織中殘留較高,濃度能達到100-500g/t,人一次食用100-200g這樣的組織就可能出現中毒反應。在國內外已有多起因食用含ß-興奮劑殘留的動物肝和肺組織發生中毒的報道,出現頭痛、心動過速、狂躁不安、血壓下降。如1997年發生在香港的數人吃了含有鹽酸克侖特羅的豬肺而發生急性中毒的事件。
3.1.2慢性中毒獸葯殘留的濃度通常很低,發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較小,長期食用常引起慢性中毒和蓄積毒性。
氯黴素能導致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並且其發生與使用劑量和頻率無關。人體對氯黴素較動物更敏感,嬰幼兒的代謝和排泄機能尚不完善,對氯黴素最敏感,何出現致命的「灰嬰綜合征」。氯黴素在組織中的殘留濃度能達到1mg/kg以上,對食用者威脅很大。已有1例兒童服用2mg氯黴素和老年婦女使用氯黴素眼膏後死亡的報道。所以,氯黴素已禁止用於食品動物。
四環素類葯物能夠與骨骼中的鈣結合,抑制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大環內酯類的紅黴素。泰樂菌素易發生肝損害和聽覺障礙。氨基糖甙類葯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主要損害前庭和耳蝸神經,導致眩暈和聽力減退。磺胺類葯物能夠破壞人體的造血機能。長期接觸有這些葯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可能有害健康,引起慢性中毒。
3.1.3「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苯丙咪唑類葯物是一種廣譜抗寄生蟲葯物,通過抑制細胞活性,可殺滅蠕蟲及蟲卵。這類葯物干擾細胞的有絲分裂,具有明顯的致畸作用和潛在的致癌、致突變效應。雌激素、砷制劑、喹惡琳類、硝基呋喃類和硝基咪唑類葯物等都已證明有「三致』作用,許多國家都禁止用於食品動物,一般要求在食品中不得檢出。喹諾酮類葯物是一類新型廣譜抗菌葯、葯效高、毒性低,在國內養殖業中用量很大,這類葯物主要影響原核細胞DNA的合成,但個別品種已在真核細胞內顯示出致突變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一些磺胺類葯物在連續給葯中能夠誘發嚙齒動物甲狀腺增生,並具有致腫瘤傾向。鏈黴素具有潛在的致略作用。這些葯物的殘留超標,將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
3.2變態反應
一些抗菌葯物如青黴素、磺胺類、氨基糖苷類和四環素類能引起變態反應。青黴素類葯物使用廣泛,其代謝和降解產物具有很強的致敏作用。喹諾酮類葯物也可引起變態反應和光敏反應。輕度的變態反應僅引起算麻疹、皮炎。發熱等,嚴重的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3對胃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胃腸道存在大量菌群,且互相拮抗、制約以維持平衡。如果長期接觸有抗微生物葯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部分敏感菌群受到抑制或殺死,耐葯菌或條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壞,引起疾病的發生,損害人類的健康。
3.4誘導耐葯菌株
抗微生物葯物的廣泛使用,特別是在飼料中長期亞治療劑量添加抗微生物葯物,易於誘導耐葯菌株。細菌的耐葯基因位於R-質粒上,能在細胞質中進行自主復制,既可以遺傳,又能通過轉導在細菌間進行轉移和傳播。關於人和動物之間耐葯質粒的傳遞問題,一直存在爭論,但已有實驗證實了耐葯基因可以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遞,即動物原的耐葯菌株可以向人傳播。
另外,人們長期接觸有抗微生物葯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也會直接誘導人體內的耐葯菌株。
3.5激素樣作用
性激素及其類似物主要包括甾類同化激素和非甾類同化激素,70年代前,許多國家將其作為畜禽促生長劑。肝、腎和注射或埋植部位常有大量同化激素存在,被人食用後可產生一系列激素樣作用;潛在的致癌性、發育毒性(兒童早熟)、女性男性化和男性女化性。近年來我國常有兒童性早熟的報道,這與養殖業中非法使用性激素作促生長劑致使其殘留於動物食品中有關。另外,磺胺二甲嘧啶的激素樣作用也在研究中。
3.6生態環境毒性
獸葯及其代謝產物通過糞便、尿等進入環境,由於仍具生物活性,對周圍環境有潛在的毒性,會對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蟲等造成影響,這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阿維菌素類葯物對低等水生動物、土壤中的線蟲和環境中的昆蟲均有較高的毒性作用。同化激素隨排泄物進入環境成為環境激素污染物,如污水中lng/L的雌二醇即能誘導雄魚發生雌性化。抗球蟲葯常山酮對水生動物(如魚、蝦)有很強的毒性。有機砷制劑作為添加劑大量使用,隨排泄物進入環境後,對土壤固氮細菌、解磷細菌、纖維素分解細菌等均產生抑製作用。
另外,進入環境中的獸葯被動、植物富集,然後進入食物鏈,同樣危害人類的健康。有機磷和有機氯殺蟲劑常用來驅殺動物的體內和體外寄生蟲,排泄物中的有機磷殺蟲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性很高,而有機氯殺蟲劑在環境中能長期存在,易被動、植物富集並具有「三致」作用。己烯雌酚、氯羥吡啶在環境中降解很慢,能在食物鏈中高度富集,影響人類的健康。
3.7影響畜禽產品出口貿易
前些年,我國畜禽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但由於獸葯殘留超標被某些國家退貨、銷毀、索賠甚至終止貿易往來,不僅使我國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我國畜禽產品喪失了良好信譽,嚴重影響了畜禽產品的出口貿易。1990年出口日本的1萬噸雞肉,由於氯羥吡啶的殘留超標,產品全部銷毀,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自歐盟於1996年中斷我國對其畜禽產品出口以來,歐盟獸醫委員會每年都派代表來中國考察,2001年短暫恢復了我國上海、山東部分企業的畜禽產品出口,2002年1月2日又宣布全面禁止我國畜禽產品出口歐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畜禽產品中的獸葯殘留。
我國加入WTO後,國際貿易中的非貿易性技術堡壘現象,使我國畜禽產品的出口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如不能很好地控制獸葯殘留,畜禽產品的出口貿易將是困難重重。
④獸葯殘留的控制措施
我國的獸葯殘留監控工作起步較晚,但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葯殘留問題,制訂了各種監控獸葯殘留的法規,這是我國對獸葯殘留監控保證動物性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但是,獸葯殘留監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廣大民眾的支持,現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4.l加快獸葯殘留的立法,制訂相應的法規
盡快制定對獸葯安全使用和違法使用處罰的法規,制定國家動物性食品安全的法規,以及一系列可操作的配套管理法規,把獸葯殘留監控納入法制管理的軌道,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加大處罰力度,推動和促進獸葯殘留監控工作的開展。
4.2嚴格規范獸葯的安全生產和使用
監督企業依法生產、經營、使用獸葯,禁止不明成分以及與所標成分不符的獸葯進入市場,加大對違禁獸葯的查處力度,一旦發現,嚴厲打擊;嚴格規定和遵守獸葯的使用對象、使用期限、使用劑量和休葯期等。加大對飼料生產企業的監控、嚴禁使用農業部規定以外的獸葯作為飼料添加劑。
4.3加強飼養管理、改變飼養觀念
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實施綜合衛生防疫措施,降低畜禽的發病率,減少獸葯的使用。同時,充分利用中葯制劑、微生態制劑、酶制劑以及多糖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制劑來防病、治病,減少獸葯殘留。
4.4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獸葯殘留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廣泛宣傳和介紹科學合理使用獸葯的知識,全面提高廣大養殖戶的科學技術水平,使其能自覺地按照規定使用獸葯和自覺遵守休葯期。
4.5加強獸葯殘留監控、完善獸葯殘留監控體系
加快國家、部、省三級獸葯殘留監控機構的建立,實格國家殘留監控計劃,加大監控力度,嚴把檢驗檢疫關,嚴防獸葯殘留超標的產品進入市場,對超標者給予銷毀和處罰,促使畜禽產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換,使獸葯殘留超標的產品無銷路、無市場、迫使廣大養殖場戶科學合理使用獸葯、遵守休葯期的規定,從而控制獸葯殘留。
4.6加快獸葯殘留檢測方法的建立,積極開展獸葯殘留控制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完善獸葯殘留的檢測方法、特別是快速篩選和確認的方法,加大篩選獸葯殘留的試劑盒的研究和共發力度。積極開展獸葯殘留的立法和方法標准化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使我國的獸葯殘留監控與國際接軌。
E. 畜牧業生產中,造成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畜牧業主要污染源源有:對環境造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的是臭氣、生產污水和畜禽糞便。
畜牧場臭氣主要來自飼料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以及糞便在一定環境下分解產生,也來自糞便或污水處理過程。較臭的物質來自氨氣、含硫化合物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產物。臭氣不僅影響人畜健康,對家畜的生產性能及產品品質也有影
畜牧業污水以規模化養豬場和奶牛場產生的數量最多,問題最為突出。污水的數量及性質因採用不同的欄舍結構、沖洗方式和地板結構、材料以及生產規模而異。
家畜的糞便是畜產廢棄物中數量最多、危害最為嚴重的污染源。糞便是家畜的代謝產物,每天排出的糞尿量一般相當於體重的5~8%
。畜禽糞尿排泄量主要受環境生態因子、飼料質量、飲水量等影響。
F. 污水灌溉會帶來哪些土壤污染
首先要明確污水的來水水源
如果含鹽量比較高,直接問題就是土壤板結;
如果含有重金屬,那就中獎了!!日本的痛痛病就是因為使用汞含量超標的污水灌溉水稻造成的;
如果碳氮磷超標,個人認為不是很關鍵,但是規范不允許,主要會造成微生物繁殖,有害菌過多。更主要的是也許會危害地下水。
另外,油類呀,表面活性劑呀,鹵代烴呀,苯呀等等的,會影響土壤性質,危及作物和人類。
G. 畜牧業包括哪些,畜牧業的危害
H. 土壤中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當大量的有害物抄質排入土壤,超過了襲其自凈能力時,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一植物一人體」,或通過「土壤一水一人體」間接被人體吸收,達到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這就是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一般可分為三類。
(1)病原體 主要來自含病原體的人畜糞便、垃圾、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工業廢水的污染。凡直接施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肥和污水灌溉或利用其底泥施肥,都會使土壤受到病原體的污染。能污染土壤的腸道細菌有沙門菌、志賀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天然土壤中也存有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很長時間。此外,土壤又是蠕蟲卵或幼蟲生長發育的重要場所。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存活較長時間,例如蛔蟲卵在潮濕的土壤中能存活2年以上。
(2)有毒物質 主要包括:重金屬元素,如鋁、鉛、鋅等;農葯,危害最大的是有機磷農葯、有機氯農葯及某些含金屬的化肥;致癌物質,如苯並[口]芘等。
(3)放射性物質 核爆炸可產生半衰期較長的放射性元素,鍶-90的半衰期為28年,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都可在土壤中蓄積而長期污染土壤。
I. 畜禽糞便的大量使用,會增加土壤的哪些危害
過度使用未無害化處理的排泄物會對農作物、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造成危害。有些情況下通常是新鮮糞便有燃燒幼苗的現象。大量使用糞便會使土壤中溶解的鹽堆積,提高土壤鹽分,影響植物生長。牲畜農家糞中含有大腸菌、線蟲等病菌和害蟲,直接使用會造成病蟲害傳播,作物發病還會影響食用農產品的人體健康。還沒熟的雞糞在土壤中發酵時容易產生病菌和害蟲。將發酵不充分的牲畜農戶糞撒在田裡後,當地溫度升高後開始發酵,發酵部位的根比較近,作物植株小,發酵產生的熱量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嚴重時會導致植物死亡。
如果生糞直接進入地面,苗子容易燒根。穿後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後,會進行第二次發酵,這時把手插入土壤中,會感到土壤感覺溫度很高。這是因為生糞發酵會釋放大量熱量,這會導致燃燒幼苗的現象。由於價格便宜或方便,建議不要直接購買或使用規模養殖場直接產生的排泄物。糞肥使用必須先經過無害化處理。對養殖場主體,自己帶種植項目消化也不能直接使用。
J. 土壤中有哪些常見的污染物質
土壤中的污染物質一般指影響土壤正常作用的外來物質。這些物質會改變土壤的主要成分,影響樹體的生長與果品質量。當有害物質通過果品進入人體後,就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過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作為生產投入物而進入土壤。一般來說,當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含量達到一定的數量值時,就會被植物吸收而積累到樹體中,在果實中累積,進而危害人體的健康。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質,主要有以下幾類。
(1)有機物類
污染土壤的有機物主要是有機化學農葯和除草劑等,如有機氯農葯六六六、SST和艾氏劑等;有機磷農葯如對硫磷和馬拉硫磷等;氨基甲酸酯農葯或除草劑;苯氧羧酸類除草劑,如2,4-D;2,4,5-T等,在土壤中難以分解、殘留時間較長的農葯或除草劑,均可形成對土壤的污染。
工業中的「三廢」,也有許多有機污染物,如酚、油脂、多氯連苯和苯並芘等,也易於進入土壤並長期積累而成為有機污染物。在生活污水中常用的洗滌劑、塑料、糞便及油脂等,也會成為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
(2)重金屬類
造成土壤污染的重金屬有汞、鎘、鉛、銅、錳、鋅、鎳,還有砷等,由於這些物質在土壤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長期積累後,則很難徹底消除。重金屬污染土壤主要是通過含有重金屬的污水灌溉,含有重金屬的粉塵降落到土壤上,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渣的肥料施用和施用含有重金屬的農葯制劑等引起。
(3)放射性物質
污染土壤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是指核爆炸後降落的污染物,如原子能所排出的液體、氣體中的廢棄物,通過自然降落、雨水沖刷與廢棄物的堆積而污染土壤等。
(4)化學肥料
在生產上大量使用含氮、磷的化學肥料,造成土壤中積累過盛,導致土壤污染。特別是大量施用銨態氮肥,銨離子能夠置換出土壤膠體上的鈣離子,造成土壤顆粒分散,從而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硫酸銨、氯化銨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過多會導致土壤微生物的區系改變,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數量增多。同時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屬的一個重要污染源,磷肥中含鉻量較高,過磷酸鈣中含有大量的鎘、砷、鉛,磷礦石中還有放射性污染,如鈾、鐳等。過量使用鉀肥會使土壤板結,並降低土壤pH,從而影響植物生長。氯化鉀中氯離子對果實及其他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均有不良影響。
(5)致病微生物
在人畜糞便、生活污水及醫院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當人體接觸被這些污染的土壤後會感染上各種細菌和病毒;若食用被污染土壤所生產的果品時,則會威脅到人體的健康。因此,在靠近醫院、蓄禽養殖場及使用城鎮污水灌溉的果園,應特別注意水源是否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