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處理廠平面布置與高程布置的一些原則
平面布置原則:
1、各處理單元構築物的平面布置
處理構築物是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建築物,在做平面布置時應根據各構築物的功能要求和水力要求,結合地形和地質條件,確定它們在廠區內的平面位置。對此,應考慮:
(1)
貫通、連接各處構築物之間的管、渠,使之便捷、直通,避免迂迴曲折。
(2)
土方量做到基本平衡,並避開劣質土壤地段。
(3)
在處理構築物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敷設連接管、渠的要求,一般的間距可取值5~10m,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構築物,如污泥消化池、沼氣貯罐等,其間距應按有關規定確定。
(4)
各處理構築物在平面上布置,應考慮盡量緊湊。
(5)
污泥處理構築物應考慮盡可能單獨布置,以方便管理,應布置在廠區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
2、管、渠的平面布置
(1)
在各處理構築物之間,設有貫通、連接的管、渠。此外,還應設有能夠使各處理構築物能夠獨立運行的管、渠,當某一處構築物因故停止工作時,其後接處理構築物仍能夠保持正常的運行。
(2)
應設超越全部處理構築物,直接排放水體的超越管。
(3)
在廠區內還應設有空氣管路、沼氣管路、給水管路及輸配電線路。這些管線有的敷設在地下,但大都在地上,對它們的安裝既要便於施工和維護管理,又要緊湊,少佔用地。
3、輔助建築物的平面布置
污水廠內的輔助建築物有中央控制室、配電間、機修間、倉庫、食堂、宿舍、綜合樓等。它們是污水處理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
輔助建築物建築面積的大小應按具體情況條件而定。輔助建築物的設置應根據方便、安全等原則確定。
(2)
生活居住區、綜合樓等建築物應與處理構築物保持一定距離,應位於廠區夏季主風向的上風向。
(3)
操作工人的值班室應盡量布置在使工人能夠便於觀察各處理構築物和運行情況的位置。
4、廠區綠化
平面布置時應安排充分的綠化地帶,改善衛生條件,為污水廠工作人員提供優美的環境。
5、
道路布置
在污水廠內應合理的修建道路,方便運輸,要設置通向各處理構築物和輔助建築物的必要通道,道路的設計應符合如下要求:
(1)
主要車行道的寬度:單車道為3~4m,雙車道為6~7m,並應有回車道。
(2)
車行道的轉彎半徑不宜小於6m。
(3)
人行道的寬度為1.5~2.0m。
(4)
通向高架構築物的扶梯傾角不宜大於45º。
(5)
天橋寬度不宜小於1m。
B. 污水處理構築物的設計水面標高及池底標高怎樣算出來
污水來處理構築物的設自計水面標高及池底標高不是土建計算出來的,是給排水專業根據當地管網條件,確定進口污水泵站(粗格柵)的池底標高,根據選擇的泵的揚程流量等指標和處理工藝依次確定後續構築物的標高。並匯總總圖專業平衡土方等指標。
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C. 污水廠綜合樓屬於哪類建築
屬於行政辦公一類的,需要增加無障礙
D. 污水處理構築物 標高、超高怎麼確定呢
標高是指水面位置和構築物的最高位置,又分別稱水面標高和構築物標高,超高是兩者之差,就是為了處理水量變化時留出的富餘量.
E. 簡要說明污泥區在污水處理廠內位置的設置原則
摘要 1各外理單元構築物的平面布罟
F. 城市污水處理廠位置的確定應考慮哪些因素
樓主 你好
根據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 50014-2011修改版
6 污水處理 6.1 廠址選擇和總體布置
6.1.1 污水廠位置的選擇,應符合城鎮總體規劃和排水工程專業規劃的要求,並應根據下列因素綜合確定:
1 在城鎮水體的下游。
2 便於處理後出水回用和安全排放。
3 便於污泥集中處理和處置。
4 在城鎮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
5 有良好的工程地質條件。
6 少拆遷,少佔地,根據環境評價要求,有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
7 有擴建的可能。
8 廠區地形不應受洪澇災害影響,防洪標准不應低於城鎮防洪標准,有良好的排水條件。
9 有方便的交通、運輸和水電條件。
條文解釋如下
6.1 廠址選擇和總體布置
6.1.1 規定廠址選擇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污水廠位置的選擇必須在城鎮總體規劃和排水工程專業規劃的指導下進行,以保證總體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1 污水廠在城鎮水體的位置應選在城鎮水體下游的某一區段,污水廠處理後出水排人該河段,對該水體上、下游水源的影響最小。污水廠位置由於某些因素,不能設在城鎮水體的下游時,出水口應設在城鎮水體的下游。
2 根據目前發展需要新增條文。
3 根據污泥處理和處置的需要新增條文。
4 污水廠在城鎮的方位,應選在對周圍居民點的環境質量影響最小的方位,一般位於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側。
5 廠址的良好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土質、地基承載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可為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和節省造價提供有利條件。
6 根據我國耕田少、人口多的實際情況,選廠址時應盡量少拆遷、少佔農田,使污水廠工程易於上馬。同時新增條文規定「根據環境評價要求」應與附近居民點有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並予綠化。
7 有擴建的可能是指廠址的區域面積不僅應考慮規劃期的需要,尚應考慮滿足不可預見的將來擴建的可能。
8 廠址的防洪和排水問題必須重視,一般不應在淹水區建污水廠,當必須在可能受洪水威脅的地區建廠時,應採取防洪措施。另外,有良好的排水條件,可節省建造費用。新增條文規定防洪標准「不應低於城鎮防洪標准」。
9 為縮短污水廠建造周期和有利於污水廠的日常管理,應有方便的交通、運輸和水電條件。
G. 污水處理廠的施工內容及流程是什麼
內容包括場地平整、污水處理的建築物、構築物及附屬設施的土建工程,廠區給排水管網、照明、道路和通訊及污水截流管道等工程。
建築物與構築物描述:
1、粗格柵進水泵房
進水泵房由地下進水管、粗格柵間、地上提升泵房及溢流井組成。
①、地下進水管為D500、深3m的玻鋼管。
②、粗格柵間為長10.9m、寬7.8m、深約5.5m的地下鋼筋砼深池,與進水管相連。
③、提升泵房設在粗格柵間上方,粗格柵間頂板即為提升泵房的地坪,泵房為磚混結構,現澆樓板,平面尺寸為9m X 13.65m,層高5.7m。
2、細格柵、沉砂池
沉砂池由進水渠道、沉砂池主體、中間渠道、出水池組成。該系統為架空式鋼筋砼結構。
①、沉砂池主體為直徑2.53m的園形架空水池兩個,下部為錐形並帶有集砂斗。
②、出水池為深2.5m,平面尺寸3.49Mx5m的鋼筋砼深井。
整個系統頂部設有人行走道及防護欄桿。
3、生化池
反應池是本工程中最大的一組鋼筋砼水池。其平面尺寸為29.3m X 10.6mX4m,深度6.4m,其中地上3.2m,地下3.2m。該池共分4格,每一格有一道鋼筋砼隔牆(下方留孔)。池頂周邊設有人行通道及鋼欄桿。格與格之間的鋼筋砼隔牆頂部設有深1.Om,寬1.5m的溝道,上設鋼格柵蓋板及鋼欄桿。池內有工藝等專業所需的預留孔洞及預埋件。
4、鼓風機房
結構形式為單層磚混結構,層高7.5m。值班室為依附的磚混結構。
5、配水井
配水井為一平面尺寸為4.85X2.25m,深2.2m,中間有隔板將其分為5部分,池內設有直爬梯。
6污泥脫水間
結構為單層磚混結構,層高7.5m,基礎為剛性基礎。
7、綜合樓
二層磚混結構,現澆樓板,條行基礎。內有辦公室,值班室化念室等。
8、變配電間
為單層磚混結構,現澆鋼筋砼屋面,基礎為牆下砼條型基礎。
工程的工作內容較多,有下述17項:
第一項為基礎、水池等的土方開挖;第二項為砼及鋼筋砼工程;第三項為磚砌體工程;第四項為地溝及設備基礎施工;第五項為溝、渠、池的閉水試驗;第六項為土方回填;第七項為門窗、樓梯、欄桿等的製作、安裝和油漆;第八項為內、外牆面的粉刷和噴塗;第九項為頂棚的粉刷;第十項為屋面找坡、找平及防水施工;第十一項為室內地平施工;第十二項為室外散水、坡道、踏步及排水溝施工;第十三項為吊車軌道、連接件、車檔等的製作、安裝和油漆;第十四項為廠區給排水管道與建築物室內外給排水衛生設施的施工;第十五項為廠區供電外線、建築物室內外照明及防雷接地施工;第十六項為廠區道路、排水溝、管和綠化施工;第十七項為配合設備、水、電安裝、修補因安裝碰傷的牆、地面、門窗及室外散水道路等工作內容
H. 如何確定污水處理廠總規模
按照用水定額260和總人口7萬人確定了日污水排放量,然後日污水排放量要乘以1.47的變化系數,最後得出2.68萬立方米。希望能幫助到您!
I. 污水處理廠那些構築合建物
這個要看選用的工藝和設計了,一般市政污水廠由集水池、調節池、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污泥池、污泥濃縮池等等構築物,建築物有辦公樓、控制室、污泥脫水間、風機房、泵房等等。
J. 污水處理廠的綜合樓等生活辦公區與污水處理區的距離為多少
具體距離沒要求,但要注意幾點
1、離鼓風機房遠點,噪音大
2、離生化池遠點,泡沫多,如果在下風向都不敢開窗戶
3、通常辦公樓在進廠明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