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污水處理廠的淤泥怎麼硬化混凝土

污水處理廠的淤泥怎麼硬化混凝土

發布時間:2022-08-17 10:52:36

⑴ 淤泥固化處理方法

淤泥處理是對污泌泥進行處理、固化、脫水、穩定、干化或焚燒的加工過程。

原淤泥 (raw sludge):未經淤泥處理的初沉澱淤泥。二沉剩餘淤泥或兩者的混合淤泥。 初沉淤泥 (primary sludge): 從初沉澱池排出的沉澱物。

中文名稱
淤泥處理
外文名稱
suldge treatment
類型
加工過程
技術
堆肥化處理技術
泥漿處理小型河道清淤設備污水處理廠淤泥處理河道清淤設備清淤設備淤泥泵自來水污泥可以種綠化嗎淤泥處理方案河道淤泥處理方案河道淤泥處理
分類
性質
原淤泥 (raw sludge):未經淤泥處理的初沉澱淤泥。二沉剩餘淤泥或兩者的混合淤泥。

初沉淤泥 (primary sludge): 從初沉澱池排出的沉澱物。二沉淤泥 (secondey sludge ):從二次沉澱池(或沉澱區)排出的沉澱物。 活性淤泥 (activated sludge): 曝氣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種好氧微生物群體的絮狀體。

消化淤泥 (activated sludge): 經過好氧消化或厭氧消化的淤泥,所含有機物質濃度有 一定程度的降低,並趨於穩定。

迴流淤泥 (returned sludge): 由二次沉澱(或沉澱區)分離出來,迴流到曝氣池的活 性淤泥。 剩餘淤泥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活性淤泥系統中從二次沉澱池(或沉澱區)排 出系統外的活性淤泥。 淤泥氣 (sludge gas): 在淤泥厭氧消化時,有物分解所產生的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和 二氧化碳,並有少量的氫、氮和硫化氫。俗稱沼氣。

處理
淤泥處理前,首先要了解淤泥的分類,才能確定淤泥處理的方法:

1.自來水廠沉澱池或濃縮池排出的物化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有機與無機混合淤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2.生活污水廠二沉池排出的剩餘活性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親水性、微細粒度有機淤泥,可壓縮性能差,脫水性能差。

3.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化和生化混合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混合淤泥,含纖維體的脫水性能較好,其餘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4.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理法和化學法產生的物化細粒度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細粒度無機淤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5.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物化沉澱粗粒度淤泥處理 淤泥分類:屬粗粒度疏水性無機淤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很好。

技術原理
1.淤泥處理利用的一般技術

(1)淤泥的堆肥化處理技術

(2)淤泥的建材化技術

(3)淤泥的燃料化技術

(4)淤泥的厭氧消化(制沼氣)技術

2.淤泥的電離輻射處理技術 微波技術在淤泥處理中的應用

(1)微波輻照淤泥處理技術

(2)微波化學分析技術

3. 超聲波處理淤泥技術

4. 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脫除技術

5. 淤泥的微生物處理技術

(1) 微生物淋濾技術

(2) 微生物吸附處理法

(3) 微生物脫臭技術

6.新興淤泥熱化學處理技術

(1) 濕式氧化技術

(2) 活性淤泥作黏結劑

(3) 剩餘淤泥制可降解塑料

(4) 淤泥制活性炭

(5) O3/H2O2氧化技術

(6) UV/O3氧化技術

(7) UV/H2O2氧化工藝

(8) 其他熱化學處理技術簡介

處理方法
淤泥消化 (sldge digestion): 在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淤泥中的

有機物轉化為較穩定物質的過程。

好氧消化 (aerobic sigestion): 淤泥經過較長時間的曝氣,其中一部分有機物由好氧

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厭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無氧條件下,淤泥中的有機物由厭氧微生物進行 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中溫消化 (mesophilic digestion ):淤泥在溫度為33-530C時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高溫消化 (thermophilic digestion ):淤泥在溫度為53-330C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淤泥濃縮 (sludge thickening): 採用重力或氣浮法降低淤泥含水量,使淤泥稠化的過程。

淤泥淘洗 (elutriation of sludge ): 改善淤泥脫水性能的一種淤泥預處理方法。用清 水或廢水淘洗淤泥,降低消化淤泥鹼度,節省淤泥處理投葯量,提高淤泥過濾脫水效 率。 泥脫水 (sludge dewatering ): 對濃縮淤泥進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過程,一般指 機械脫水。

淤泥真空過濾 (sludge vacuum filtration ): 利用真空使過濾介質一側減壓,造成介質 兩側壓差,將淤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淤泥脫水方法。

淤泥壓濾 (sludge pressure filtration ): 採用正壓過濾,使淤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污 泥脫水方法。

淤泥干化 (sludge drying ): 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淤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 程,一般指採用淤泥干化場(床)等自蒸發設施。

淤泥焚燒 (sludge incineration ):淤泥處理的一種工藝。它利用焚燒爐將脫水淤泥加 溫乾燥,再用高溫氧化淤泥中的有機物,使淤泥成為少量灰燼。

幾種淤泥處理的方法及優缺點分析

①淤泥的衛生填埋

這種處置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淤泥又不需要高度脫水,適應性強。但是淤泥填埋也存在一些問題,尤指填埋滲濾液和氣體的形成。滲濾液是一種被嚴重污染的液體,如果填埋場選址或運行不當會污染地下水環境。填埋場產生的氣體主要是甲烷,若不採取適當措施會引起爆炸和燃燒。

②淤泥的直接土地利用

淤泥土地直接利用因投資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有機部分可轉化成土壤改良劑成分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處置方式,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可減少淤泥帶來的負面效應。林地和市政綠化的利用因不易造成食物鏈的污染而成為淤泥土地利用的有效方式。淤泥用於嚴重擾動的土地(如礦場土地、森林採伐場、垃圾填埋場、地表嚴重破壞區等需要復墾的土地)的修復與重建,減少了淤泥對人類生活的潛在威脅,既處置了淤泥又恢復了生態環境。

③淤泥的焚燒

濕淤泥干化後再直接焚燒應用得較為普遍,沒有經過干化的淤泥直接進行焚燒不僅十分困難,而且在能耗上也是極不經濟的。 以焚燒為核心的淤泥處理方法是最徹底的淤泥處理方法,它能使有機物全部碳化,殺死病原體,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淤泥體積;但是其缺點在於處理設施投資大,處理費用高。

工藝流程
首先,原淤泥通過淤泥泵由二沉池打到另一個池子中從而和上清液分離。因為原淤泥的含水率通常能達到99.5%,所以淤泥必須濃縮,有多種可行的方法用於減少淤泥的體積。例如真空過濾和離心等機械處理的方法通常用於將淤泥以半固體形式處置之前。通常這些方法是淤泥焚燒處理的准備工作。如果計劃採用生物處理,則多數才用重力沉降或者是氣浮的方法進行濃縮。這兩種情況所對應的淤泥仍然是流態的。

重力濃縮池的設計和運行類似於污水處理中的二沉池。濃縮功能是主要的設計參數,為了滿足更大的濃縮能力,濃縮池基本上比二沉池要深。一個設計正確,運行良好的重力濃縮池至少能提高兩倍的淤泥含泥量。也就是說,淤泥的含水率可以有99.5%減少到98%,或者更少。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重力濃縮池的的設計要盡量基於中式結果的分析,因為合適的淤泥負荷率與淤泥的屬性的有很大關系的。

如果採用溶氣氣浮濃縮,需要有一小部分的水,通常是二沉池出水,在400kPa的壓力下充氣。這種過飽和的液體通入罐底,而淤泥在大氣壓下通過。氣體以小氣泡的形式和淤泥中的固體顆粒黏附,或則是被包圍,從而帶動固體顆粒上浮到表面。濃縮了的淤泥的上部被除去,而液體由底部流回溶氣罐充氣。

體積減少後,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在處置之前需要將之轉化為惰性成分。最常用的方法是生物降解穩定。因為這個過程目的在於將物質轉化為最終無菌產物,所以常應用消化的方法。淤泥消化既能進一步的減少淤泥體積也能使所含固體轉化為惰性物質並且大體的上沒有病菌。通過厭氧消化或好養消化都能達到淤泥消化目的。

淤泥含有多種有機物,因此需要多種微生物來分解。有關資料將厭氧消化中的微生物分為兩類:產酸菌和甲烷菌。所以,我們也能把厭氧消化分為兩步。第一步,由兼性厭氧菌和厭氧菌組成的產酸菌通過水解作用溶解有機固體。接著溶解質由發酵作用轉化為酒精和低分子量分子。第二步,有嚴格厭氧菌組成的甲烷菌將乙酸、酒精、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因為兩種菌群只能在無氧的環境下存活,所以厭氧消化的反應器必須是密閉的。設計容器的時候同時也要考慮另外的一些因素,例如:溫度、pH值和混合物攪拌。 淤泥也可以通過好氧消化穩定。這種消化基本上只能用於可生化淤泥而不能用於初沉池淤泥,伴隨著二沉池和淤泥濃縮池中淤泥體積的減少,這個工藝需要不斷的鼓氣。好氧消化多應用於深度曝氣系統。再者,好氧消化對環境條件不敏感,也不局限有流行變化。

淤泥消化以後,淤泥中的有機物能被去除並且能進一步的減少淤泥體積。接下來,淤泥需要處置。多種方法可以用來有效的處置淤泥。其中包括焚燒、衛生填埋和用作化肥以及土壤改良劑。原淤泥可以用來焚燒,可以有效地減少含水率。添加燃料可以用來引起和維持燃燒,城市垃圾也可能用來達到這個目標。原淤泥和消化淤泥也可以用衛生填埋來處置。淤泥的土地應用實踐了好幾年,而只限於處理消化淤泥。淤泥的營養成分有利於植物成長,而其顆粒特性可用於土地改良。這些應用局限有飼料作物和非人類消費,而運用於支持可食用植物的可能性正在研究中。淤泥土地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為植物富集金屬毒性和水體富營養污染。淤泥的應用可通過在流態時由噴淋器噴淋、溝渠導流或直接注入土壤。去水淤泥可以由傳統農用機械鋪設在土地之上在和培養土壤。 上述文字指的是一般淤泥的處理。因為淤泥能造成環境的污染,所以我們需要盡最大的努力使之無害化。很多導致類型污染的具有不同特性淤泥正在研究中。在本文中,我將敘述一種來自於人類產油和石油工業的淤泥,這個代表性淤泥稱之為含油淤泥。

大量的淤泥產生,而這種淤泥中含有相當大量的油,必須在最終處置之前將之去除。煉油廠產生的淤泥不能被安全的處置,除非將其含油量去除到一定程度。此外,在煉油廠的油水分離系統和儲油罐中因為含油原料的累積而產生的淤泥的處理費用很高,並且對環境造成很嚴重的污染。石油是一種疏水混合物例如:烷烴,芳香烴,樹脂和瀝青。許多化合物是有毒性的,致突變的和致癌的。它們的排放的受到嚴格控制的,因為它們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它們被美國環保部門分類並列為環境污染物優先。

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用來處理含油淤泥。化學和物理的方法例如:焚燒、氯氧化、臭氧氧化和燃燒,生物的處理方法例如:生物修復、傳統堆肥法等等。隨著技術的發展,含油淤泥的低溫冷處理和生物修復成為了兩條有效的處理途徑。

低溫冷處理技術作為一種物理的處理方法能有效地增加淤泥的脫水性質,改變絮凝劑的結構形式並減少淤泥周圍的水含量。比較那種"初沉降",冷處理能夠除掉溶液中的雜質,因此達到更好濃縮目的,最近就是在討論冷處理的這種好處。據我們所知,資料中沒有討論冷處理技術來分離油泥中的油的可行性。但是,如果在自然條件允許的許多國家裡,冷處理技術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處理含油淤泥的處理和處置的方法。 通過比較常規方法處理和冷處理之後淤泥,我們可以發現,冷處理之後的樣品上面浮了一層油。最後我們可以發現試管中分三層:最上面的一層是清的浮油,底層是一層深色的沉降物,中間一層是清水。原始的淤泥經過24小時的沉降,可以看見上浮液和底部沉降物,但是沒有可見的油相。通過上面的敘述的現象揭示了簡單的冷處理能有效分離油泥中的油。

物理化學的方法可以用來處理油泥,但是費用卻是很高的。堆肥和通過接種降解油類菌種或激活原有生物進行生物修復被看為兩種經濟的方法來對付油污染。堆肥有些看得見的優點例如:基建和維護費用低、設計和運行簡單並能去處部分的油。然而,堆肥處理基本上不能達到環境的標准了。 油泥中含有的大部分油是難於生物降解的。很多研究證明了生

⑵ 淤泥固化處理方法

淤泥處理有衛生填埋、直接土地利用、焚燒三種方法。衛生填埋這種處置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淤泥又不需要高度脫水,適應性強。但是淤泥填埋也存在一些問題,尤指填埋滲濾液和氣體的形成。滲濾液被嚴重污染的液體,如果填埋場選址或運行不當會污染地下水環境。填埋場產生的氣體主要是甲烷,若不採取適當措施會引起爆炸和燃燒。(2)污水處理廠的淤泥怎麼硬化混凝土擴展閱讀:對淤泥固化土的強度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初始含水率、有機質、固化材料摻加量等方面。初始含水率較大,淤泥固化土強度降低;有機質大,減小固化土強度,甚至使固化材料失效;而固化材料的摻入量也是決定性因素,固化材料摻加量不足,固化土無強度,量過大,多餘部分則失去作用。淤泥固化土的變形包括受力變形和環境變化引起的變形。受力變形包括無側限抗壓強度的破壞應變,三軸試驗中不同圍壓下固化土的軸向應變以及構件的拉伸變形;環境變化引起的變形包括不同齡期、不同條件下的體積變形等。參考資料來源:

⑶ 污泥的處理方法

污泥處理 污泥濃縮後含水率可降為95%~97%,近似糊狀。濃縮可以達到污泥的減量化。重力濃縮法用於污泥處理是廣泛採用的一種方法,已有50多年歷史。機械濃縮方法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此方法佔地面積小,造價低,但運行費用與機械維修費用較高。氣浮濃縮於1957年出現在美國。此法固液分離效果較好,應用已越來越廣泛。
污泥濃縮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濃縮法、氣浮濃縮法、帶式重力濃縮法和離心濃縮法,還有微孔濃縮法、隔膜濃縮法和生物浮選濃縮法等。 利用重力作用的自然沉降分離方式,不需要外加能量,是一種最節能的污泥濃縮方法。重力濃縮只是一種沉降分離工藝,它是通過在沉澱中形成高濃度污泥層達到濃縮污泥的目的,是污泥濃縮方法的主體。單獨的重力濃縮是在獨立的重力濃縮池中完成,工藝簡單有效,但停留時間較長時可能產生臭味,而且並非適用於所有的污泥;如果應用於生物除磷剩餘污泥濃縮時,會出現磷的大量釋放,其上清液需要採用化學法進行除磷處理。重力濃縮法適用於初沉污泥、化學污泥和生物膜污泥。
污泥處理 :離心濃縮法的原理是利用污泥中固、液比重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離心力進行濃縮。離心濃縮法的特點是自成系統,效果好,操作簡便;但投資較高,動力費用較高,維護復雜;適用於大中型污水處理廠的生物和化學污泥。
2) 污泥處理
穩定處理的目的就是降解污泥中的有機物質,進一步減少污泥含水量,殺滅污泥中的細菌、病原體等,消除臭味,這是污泥能否資源化有效利用的關鍵步驟。污泥穩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堆肥化、乾燥、厭氧消化等。厭氧消化:在污泥處理工藝中,厭氧消化是較普遍採用的穩定化技術。污泥厭氧消化也稱為污泥厭氧生物穩定,它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原污泥中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形式存在的高能量物質,也就是通過降解將高分子物質轉變為低分子物質氧化物。厭氧消化是在無氧條件下依靠各種兼性菌和厭氧菌的共同作用,使污泥中有機物分解的厭氧生化反應,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 :好氧消化污泥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與活性污泥法極為相似。當外來養料被消耗完以後,微生物靠消耗自己的機體來產生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這就是微生物的內源代謝階段。細胞組織在好氧條件下的內源代謝產物為CO2、NH3、H2O,而NH3會在有氧條件下進一步氧化為硝酸鹽。污泥好氧消化的反應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達:
C6H7NO2+7O2→5CO2+NO3-+3H2O+H+
上式中C6H7NO2為細胞組織的元素組成。
此法降解程度高,無臭穩定,易脫水,肥份高,運行管理簡單,基建費用低。但運行費用高,消化污泥量少,降解程度隨溫度波動大。 :堆肥技術探討始於1920年,堆肥系統可分為三類:條形堆肥系統、靜態好氧堆肥系統和裝置式堆肥系統。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中含有大量促進植物和農作物生長的氮、磷、鉀等營養成分,肥效較好,經過堆肥處理可以達到穩定化、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目的。堆肥是一個由嗜溫菌、嗜熱菌對有機物進行好氧分解的穩定過程,其特點是自身可以產生一定的熱量,並且高溫持續時間長,不需外加熱源,即可達到無害化。堆肥的一般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前處理,一次發酵,二次發酵和後處理四個過程。經過堆肥化處理後,污泥的性狀改善,含水率降低(小於40%),成為疏鬆、分散、細粒狀,可殺滅病原菌和寄生蟲(卵),便於貯藏、運輸和使用。
石灰穩定技術石灰穩定技術始於20世紀50年代,在投加石灰的條件下,保持一定pH值及一定時間,可以殺滅傳染病菌,並防腐與抑制臭氣的產生。該技術操作簡單、成本較低,處理後較容易脫水。污泥最終處置可採用農用或者衛生填埋。
將污泥發酵成有機肥,如再加入部分牛糞等,就會發酵成優質的有機肥,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加菌。1公斤金寶貝肥料發酵劑可發酵4噸左右污泥+牛糞。需按重量比加30-50%左右的牛糞,或秸稈粉、蘑菇渣、花生殼粉、或稻殼、鋸末等有機物料以便調節通氣性。其中如果加入的是稻殼、鋸末,因其纖維素木質素較高,應延長發酵時間。菌種稀釋:每公斤發酵劑加5-10公斤米糠(或麩皮、玉米粉等替代物)拌勻稀釋後再均勻撒入物料堆,使用效果會更佳。2、建堆:備料後邊撒菌邊建堆,堆高與體積不能太矮太小,要求:堆高1.5-2米,寬2米,長度2-4米2、拌勻通氣。金寶貝肥料發酵劑是需要好(耗)氧發酵,故應加大供氧措施,做到拌勻、勤翻、通氣為宜。否則會導致厭氧發酵而產生臭味,影響效果。4、水分。發酵物料的水分應控制在60~65%。水分判斷:手緊抓一把物料,指縫見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為宜。水少發酵慢,水多通氣差,還會導致「腐敗菌」工作而產生臭味。5、溫度。啟動溫度應在15℃以上較好(四季可作業,不受季節影響,冬天盡量在室內或大棚內發酵),發酵升溫控制在70-75℃以下為宜。6、完成。第2-3天溫度達65℃以上時應翻倒,一般一周內可發酵完成,物料呈黑褐色,溫度開始降至常溫,表明發酵完成。如鋸末、木屑、稻殼類輔料過多時,應延長發酵時間,待充分腐熟。發酵好的有機肥,肥效好,使用安全方便,抗病促長,還可培肥地力等。 污泥脫水是整個污泥處理工藝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其目的是使固體富集,減少污泥體積,為污泥的最終處置創造條件。為使污泥液相和固相分離,必須克服它們之間的結合力,所以污泥脫水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能量問題。針對結合力的不同形式,有目的採用不同的外界措施可以取得不同的脫水效果。污泥脫水與干化包括自然脫水、機械脫水和熱處理干化。
污泥經濃縮、消化後,尚有95%~97%含水率,且易腐敗發臭,需對污泥作干化與脫水處理。常用脫水方法有自然乾燥和機械脫水兩種。利用蘆葦等沼生植物也可以進行較好的脫水。 該技術創新採用污泥洗滌工藝,首先洗出污泥中有機物質,分離無機物質污泥土,再將有機污泥濃縮進行高溫厭氧消化處理。沉澱污泥經過洗滌洗出污泥中一半固體無機污泥土,減少了一半生物處理量,節省工程投資和處理費用;單獨處理有機污泥,去除了無機污泥土在反應器中的沉澱,減少了設備磨損和反應器的維護;沉澱污泥經過洗滌洗出污泥中大部分容易沉澱的重金屬和無機污泥土,提高了有機肥的品質;洗滌出的污泥土還可生產路面彩磚、透水磚。其他創新工藝:超高溫厭氧消化、多級厭氧消化、沼渣漂浮等,污泥生物處理速度提高了幾倍和沼氣產量提高20%以上。
沉澱污泥生物處理系統,工程設計創新採用地埋式、緊密型、多級消化反應器設計,幾個獨立的厭氧消化反應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節省建築材料,採用混凝土結構造價低廉。國內外現有的厭氧消化反應器普遍採用地上式結構,地上式結構能使配備設備便於維護和有利沼渣排放預防沼渣沉澱。該生物處理系統工程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配套設備的維護和沼渣沉澱,系統配備設備少,只需要幾台水泵,就是水泵壞了更換一台用不完20分鍾,保證設備檢修不停產;沉澱污泥經過洗滌去除了容易沉澱的無機污泥土,有機污泥經吹浮系統作用全部漂浮不會沉澱。地埋式厭氧消化反應器不僅投資少、不佔用土地,而且還能防地震、防雷擊和使用壽命長、減少消化系統的熱量損失。
以設計一個日處理600噸含水量80%的沉澱污泥洗滌、生物處理廠 為例,處理能力、污泥含水量與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2010年全國示範工程第一名)完全相同,與其相比僅需要20%投資。處理廠日常運營費用較低,處理污泥產生的副產品沼氣發電創收,沼渣製成有機肥料創收,污泥土生產路面彩磚、透水磚創收,生物處理沉澱污泥不要政府補貼資金和污水處理廠支出污泥濃縮費、運輸費,還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處理廠日常營運費用與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相比,處理一噸含水量80%的沉澱污泥節省政府補貼資金135元(全國最低價)和污水處理廠支出的污泥濃縮費、運輸費總計在200元以上。沉澱污泥洗滌、生物處理廠佔用土地面積少,籌建在污水處理廠中,適合各種規模的污水處理廠,較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可添加當地餐廚垃圾、化糞池垃圾、市政下水道污泥及周邊企業、村鎮小型污水廠污泥一起處理,增大處理規模實現盈利。國內外現有污泥處理技術還沒有能夠達到免費處理、處置污泥的水平。 (wetairoxidation簡稱WAO)
污泥處理技術
濕式氧化法是在高溫(125℃~320℃)和高壓(0.5~20MPa)條件下,以空氣中的氧作為氧化劑,在液相中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等無機物或小分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由於剩餘污泥在物質結構上與高濃度有機廢水十分相似,因此這種方法也可用於處理剩餘污泥。剩餘污泥的濕式氧化法處理是濕式氧化法最成功的應用領域,有50%以上的濕式氧化裝置應用於剩餘污泥的處理。 這一工藝是由日本的H·Yasui等學者提出的。此工藝中,剩餘污泥的消化與污水處理在同一個曝氣池中同時進行。工藝分成兩個過程,一個是臭氧氧化過程,另一個是生物降解過程。
從二沉池中沉下來的污泥,一部分直接迴流到曝氣池中,另一部分則是先進行臭氧處理然後再迴流到曝氣池。污泥經過臭氧處理後,能夠提高其生物降解性,在曝氣池中與污水同時進行生物處理。而且在經臭氧處理後,將有一部分污泥(1/3)被無機化。因此,只要操作適當,可以使污水處理過程中凈增污泥量與無機化污泥量相等,從而可以達到無剩餘污泥的目的。 高速生物反應器技術是在利用土壤處理污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處理污泥,由於系統是開放的,因而會受到氣溫和土壤濕度的影響,使土壤利用的時間和區域受到一定的限制。
美國SWEC公司在80年代開始研製開發高速生物反應器,該技術將污泥的脫水、消化和干化相結合,將土壤處理的整個過程放置在室內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中進行。Texaco經過近20年的研究開發,使高速生物反應器技術成熟並得以推廣。整個操作系統的核心部分是生物反應器,它由二個區域組成:上半部分是污泥與土壤相混合的區域,使污泥負荷達到均一化,污泥的有機部分在這一區域中被生物降解;下半部分是氣、液分離區,使液體不滯留於土壤中,以增加氧的傳遞率。高負荷率的污泥通過該系統的處理,污泥中的有機組分將降解70%~80%,懸浮固體濃度去除率達到45%~60%。從沉澱池排出濃度為5000~30000mg/L的污泥都可以直接進入該系統中,而不需要任何的預處理。相比於其它生物處理技術,該系統所需能量較少,可以連續運行,並能保持最佳溫度以利於微生物的降解,特別適合於受自然條件限制或土壤濕度大的污泥處理過程中。

⑷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採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泥。

生物處理的原理回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答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以及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多餘的生物污泥在沉澱池中經沉澱池固液分離,從凈化後的污水中除去。

(4)污水處理廠的淤泥怎麼硬化混凝土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工藝分三級:

一級處理:物理處理,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級處理:生物化學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

三級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並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⑸ 打樁過程中混凝土澆灌時產生的泥漿怎麼處理

在鑽孔時的泥漿會帶著鑽渣一起從井口的溢流槽流入沉渣池後,經過沉澱的泥漿再溢流入泥漿池,通過泥漿泵從鑽桿的內腔再次送入鑽頭的工作部位,是循環使用的,成孔後的泥漿可以用於下一樁基成孔的再利用。所有樁基施工完畢後的泥漿當然是抽出後廢棄咯。混凝土澆灌時,首批混凝土灌入後,導管內就不會再有泥漿了,在後續的工作中一邊繼續灌入混凝土一邊拔出導管,直至混凝土將鑽孔全部填滿後,樁基就算澆灌完成了。如果是導管外的泥漿,不用在意它的存在,因為混凝土的不斷灌入後,將清空不徹底、存留的泥漿完全擠出來的。將清水抽走後,淤泥自然風干就OK了。如果是導管裡面噴出了泥漿的話,問題就很嚴重了,因為只有在斷樁或斷導管的情況下才會從導管里噴出的。

⑹ 淤泥中怎麼施工灌注樁四散的塵埃

樁基礎施工的方法有:
灌注樁施工
灌注樁,是直接在樁位上就地成孔,然後在孔內安放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成。灌注樁能適應各種地層,無需接樁,施工時無振動、無擠土、噪音小,宜在建築物密集地區使用。但其操作要求嚴格,施工後需較長的養護期方可承受荷載,成孔時有大量土渣或泥漿排出。根據成孔工藝不同,分為干作業成孔的灌注樁、泥漿護壁成孔的灌注樁、套管成孔的灌注樁和爆擴成孔的灌注樁等。灌注樁施工工藝近年來發展很快,還出現夯擴沉管灌注樁、鑽孔壓漿成樁等一些新工藝。
灌注樁施工-干作業成孔
干作業成孔灌注樁適用於地下水位較低、在成孔深度內無地下水的土質,不需護壁可直接取土成孔。目前常用螺旋鑽機成孔。
施工工藝流程
場地清理→測量放線定樁位→樁機就位→鑽孔取土成孔→清除孔底沉渣→成孔質量檢查驗收→吊放鋼筋籠→澆築孔內混凝土。
施工注意事項
①開始鑽孔時,應保持鑽桿垂直、位置正確,防止因鑽桿晃動引起孔徑擴大及增多孔底虛土。
②發現鑽桿搖晃、移動、偏斜或難以鑽進時,應提鑽檢查,排除地下障礙物,避免樁孔偏斜和鑽具損壞。
③鑽進過程中,應隨時清理孔口粘土,遇到地下水、塌孔、縮孔等異常情況,應停止鑽孔,同有關單位研究處 理。
④鑽頭進入硬土層時,易造成鑽孔偏斜,可提起鑽頭上下反復掃鑽幾次,以便削去硬土。若糾正無效,可在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處0.5m以上,再重新鑽進。
⑤成孔達到設計深度後,應保護好孔口,按規定驗收,並做好施工記錄。
⑥孔底虛土盡可能清除干凈,可採用夯錘夯擊孔底虛土或進行壓力注水泥漿處理,然後快吊放鋼筋籠,並澆築混凝土。混凝土應分層澆築,每層高度不大於1.5m。

螺旋鑽機
螺旋鑽孔機是利用動力旋轉鑽桿,使鑽頭的螺旋葉片旋轉削土,土塊沿螺旋葉片上升排出孔外。
鑽孔機由主機、滑輪組、螺旋鑽桿、鑽頭、滑動支架、出土裝置等組成,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粘土、粉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人工填土土層的成孔,成孔孔徑為300mm~600mm,鑽孔深度8—12m。配有多種鑽頭,以適應不同的土層。
1一電動機;2一變速器;3一鑽桿;4一托架;5一鑽頭;6一立柱;
7一斜撐;8一鋼管;9一鑽頭接頭;10一刀板;11一定心尖
在軟塑土層,含水量大時,可用疏紋葉片鑽桿,以便較快地鑽進。在可塑或硬塑粘土中,或含水量較小的砂土中應用密紋葉片鑽桿,緩慢地均勻地鑽進。操作時要求鑽桿垂直,鑽孔過程中如發現鑽桿搖晃或難鑽進時,可能是遇到石塊等異物,應立即停機檢查。全葉片螺旋鑽機成孔直徑一般為300~600mm,鑽孔深度8~20m。鑽進速度應根據電流變化及時調整。在鑽進過程中,應隨時清理孔口積土,遇到塌孔、縮孔等異常情況,應及時研究解決。
灌注樁施工-泥漿護壁成孔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施工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是利用泥漿護壁,鑽孔時通過循環泥漿將鑽頭切削下的土渣排出孔外而成孔,而後吊放鋼筋籠,水下灌注混凝土而成樁。成孔方式有正(反)循環回轉鑽成孔、正(反)循環潛水鑽成孔、沖擊鑽成孔、沖抓錐成孔、鑽斗鑽成孔等。
施工工藝流程
(1)測定樁位。
平整清理好施工場地後,設置樁基軸線定位點和水準點,根據樁位平面布置施工圖,定出每根樁的位置,並做好標志。施工前,樁位要檢查復核,以防被外界因素影響而造成偏移。
(2)埋設護筒。
護筒的作用是:固定樁孔位置,防止地面水流入,保護孔口,增高樁孔內水壓力,防止塌孔,成孔時引導鑽頭方向。護筒用4—8mm厚鋼板製成,內徑比鑽頭直徑大100—200mm,頂面高出地面0.4~0.6m,上部開1一2個溢漿孔。埋設護筒時,先挖去樁孔處表土,將護筒埋入土中,其埋設深度,在粘土中不宜小於1m,在砂土中不宜小於1.5m。其高度要滿足孔內泥漿液面高度的要求,孔內泥漿面應保持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採用挖坑埋設時,坑的直徑應比護筒外徑大0.8~1.0m。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線偏差不應大於50mm,對位後應在護筒外側填人粘土並分層夯實。
(3)泥漿制備。
泥漿的作用是護壁、攜砂排土、切土潤滑、冷卻鑽頭等,其中以護壁為主。
泥漿制備方法應根據土質條件確定:在粘土和粉質粘土中成孔時,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漿,排渣泥漿的密度應控制在1.1~1.3g/cm3;在其他土層中成孔,泥漿可選用高塑性(Ip≥17)的粘土或膨潤土製備;在砂土和較厚夾砂層中成孔時,泥漿密度應控制在1.1—1.3g/cm3;在穿過砂夾卵石層或容易塌孔的土層中成孔時,泥漿密度應控制在1.3~1.5g/cm3。施工中應經常測定泥漿密度,並定期測定粘度、含砂率和膠體率。泥漿的控制指標為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於8%、膠體率不小於90%,為了提高泥漿質量可加入外摻料,如增重劑、增粘劑、分散劑等。施工中廢棄的泥漿、泥渣應按環保的有關規定處理。
(4)成孔方法
回轉鑽成孔。回轉鑽成孔是國內灌注樁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按排渣方式不同分為正循環回轉鑽成孔和反循環回轉鑽成孔兩種。
正循環回轉鑽機工作原理
a)、正循環回轉鑽成孔由鑽機回轉裝置帶動鑽桿和鑽頭回轉切削破碎岩土,由泥漿泵往鑽桿輸進泥漿,泥漿沿孔壁上升,從孔口溢漿孔溢出流人泥漿池,經沉澱處理返回循環池。正循環成孔泥漿的上返速度低,攜帶土粒直徑小,排渣能力差,岩土重復破碎現象嚴重,適用於填土、淤泥、粘土、粉土、砂土等地層,對於卵礫石含量不大於15%、粒徑小於10mm的部分砂卵礫石層和軟質基岩及較硬基岩也可使用。樁孔直徑不宜大於1000mm,鑽孔深度不宜超過40m。一般砂土層用硬質合金鑽頭鑽進時,轉速取40~80r/min,較硬或非均質地層中轉速可適當調慢,對於鋼粒鑽頭鑽進時,轉速取50~120r/min,大樁取小值,小樁取大值;對於牙輪鑽頭鑽進時,轉速一般取60—180r/min,在鬆散地層中,應以沖洗液暢通和鑽渣清除及時為前提,靈活確定鑽壓;在基岩中鑽進時,可以通過配置加重鋌或重塊來提高鑽壓;對於硬質合金鑽鑽進成孔,鑽壓應根據地質條件、鑽桿與樁孔的直徑差、鑽頭形式、切削具數目、設備能力和鑽具強度等因素綜合確定。
1一鑽頭;2--泥漿循環方向;3一沉澱池;4--泥漿池;5一泥漿泵;6--水龍頭;7一鑽桿;8一鑽機回轉裝置
反循環回轉鑽機工藝原理
b)、反循環回轉鑽成孔由鑽機回轉裝置帶動鑽桿和鑽頭回轉切削破碎岩土,利用泵吸、氣舉、噴射等措施抽吸循環護壁泥漿,挾帶鑽渣從鑽桿內腔抽吸出孔外的成孔方法。根據抽吸原理不同可分為泵吸反循環、氣舉反循環和噴射{射流)反循環三種施工工藝,泵吸反循環是直接利用砂石泵的抽吸作用使鑽桿的水流上升而形成反循環;噴射反循環是利用射流泵設出的高速水流產生負壓使鑽桿內的水流上升而行程反循環;氣舉反循環是利用送人壓縮空氣使水循環,鑽桿內水流上升速度與鑽桿內外液柱重度差有關,隨孔深增大效率增加。當孔深小於50m時,宜選用泵吸或射流反循環;當孔深大於50m時,宜採用氣舉反循環。
1一鑽頭;2--新泥漿流向;3一沉澱池;4--砂石泵;5一水龍頭;6一鑽桿;7--鑽機回轉裝置;8—混合液流向
(5)清孔。
當鑽孔達到設計要求深度並經檢查合格後,應立即進行清孔,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以減少樁基的沉降量,提高承載能力,確保樁基質量。清孔方法有真空吸泥渣法、射水抽渣法、換漿法和掏渣法。
清孔應達到如下標准才算合格:一是對孔內排出或抽出的泥漿,用手摸捻應無粗粒感覺,孔底500mm以內的泥漿密度小於1.25g/cm3(原土造漿的孔則應小於1.1g/cm3);二是在澆築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允許厚度符合標准規定,即端承樁≤50mm,摩擦端承樁、端承摩擦樁≤100mm,摩擦樁≤300mm。
(6)吊放鋼筋籠。
清孔後應立即安放鋼筋籠、澆混凝土。鋼筋籠一般都在工地製作,製作時要求主筋環向均勻布置,箍筋直徑及間距、主筋保護層、加勁箍的間距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分段製作的鋼筋籠,其接頭採用焊接且應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鋼筋籠主筋凈距必須大於3倍的骨料粒徑,加勁箍宜設在主筋外側,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35mm(水下混凝土不得小於50mm)。可在主筋外側安設鋼筋定位器,以確保保護層厚度。為了防止鋼筋籠變形,可在鋼筋籠上每隔2m設置一道加強箍,並在鋼筋籠內每隔3—4m裝一個可拆卸的十字形臨時加勁架,在吊放入孔後拆除。吊放鋼筋籠時應保持垂直、緩緩放人,防止碰撞孔壁。
若造成塌孔或安放鋼筋籠時間太長,應進行二次清孔後再澆築混凝土。
灌注樁施工-套管成孔

沉管灌注樁施工過程
套管成孔灌注樁是利用錘擊打樁法或振動沉樁法,將帶有活瓣式樁靴或帶有預制混凝土樁靴的鋼套管沉入土中,然後邊拔套管邊灌注混凝土而成。若配有鋼筋時,則在澆注混凝土前先吊放鋼筋骨架。利用錘擊沉樁設備沉管、拔管,稱為錘擊沉管灌注樁;利用激振器的振動沉管、拔管,稱為振動沉管灌注樁。
錘擊沉管灌注樁
錘擊沉管灌注樁的機械設備由樁管、樁錘、樁架、卷揚機滑輪組、行走機構組成。
錘擊沉管樁適用於一般粘性土、淤泥質土、砂土和人工填土地基,但不能在密實的砂礫 石、漂石層中使用。它的施工程序一般為:定位埋設混凝土預制樁尖→樁機就位→錘擊沉管→灌注混凝土→邊拔管、邊錘擊、邊繼續灌注混凝土(中間插入吊放鋼筋籠)→成樁。
錘擊沉管灌注樁施工
施工時,用樁架吊起鋼樁管,對准埋好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樁尖。樁管與樁尖連接處要墊以麻袋、草繩,以防地下水滲入管內。緩緩放下樁管,套人樁尖壓進土中,樁管上端扣上樁帽,檢查樁管與樁錘是否在同一垂直線上,樁管垂直度偏差≤0.5%時即可錘擊沉管。先用低錘輕擊,觀察無偏移後再正常施打,直至符合設計要求的沉樁標高,並檢查管內有無泥漿或進水,即可澆築混凝土。管內混凝土應盡量灌滿,然後開始拔管。凡灌注配有不到孔底的鋼筋籠的樁身混凝土時,第一次混凝土應先灌至籠底標高,然後放置鋼筋籠,再灌混凝土至樁頂標高。第一次拔管高度應控制在能容納第二次所需灌人的混凝土量為限,不宜拔得過高。在拔管過程中應用專用測錘或浮標檢查混凝土面的下降情況。
錘擊沉管樁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少於300Kg。混凝土坍落度在配鋼筋時宜為80—100mm,無筋時宜為60~80mm。碎石粒徑在配有鋼筋時不大於25mm,無筋時不大於40mm。預制鋼筋混凝土樁尖的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30。混凝土充盈系數(實際灌注混凝土體積與按設計樁身直徑計算體積之比)不得小於1.0,成樁後的樁身混凝土頂面標高應至少高出設計標高500mm。
振動沉管灌注樁
振動錘樁
振動沉管灌注樁是利用振動樁錘(又稱激振器)、振動沖擊錘將樁管沉人土中,然後灌注混凝土而成。這兩種灌注樁與錘擊沉管灌注樁相比,更適合於稍密及中密的砂土地基施工。振動沉管灌注樁和振動沖擊沉管樁的施工工藝完全相同,只是前者用振動錘沉樁,後者用振動帶沖擊的樁錘沉樁。
振動灌注樁可採用單打法、反插法或復打法施工。
單打法是一般正常的沉管方法,它是將樁管沉人到設計要求的深度後,邊灌混凝土邊拔管,最後成樁。適用於含水量較小的土層,且宜採用預制樁尖。樁內灌滿混凝土後,應先振動5—10s,再開始拔管,邊振邊拔,每拔0.5~1.0m停拔振動5—10s,如此反復進行,直至樁管全部拔出。拔管速度在一般土層內宜為1.2~1.5m/min,用活瓣樁尖時宜慢,預制樁尖可適當加快,在軟弱土層中拔管速度宜為0.6~0.8m/min。
反插法是在拔管過程中邊振邊拔,每次拔管0.5~1.0m,再向下反插0.3~0.5m,如此反復並保持振動,直至樁管全部拔出。在樁尖處1.5m范圍內,宜多次反插以擴大樁的局部斷面。穿過淤泥夾層時,應放慢拔管速度,並減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在流動性淤泥中不宜使用反插法。
復打法是在單打法施工完拔出樁管後,立即在原樁位再放置第二個樁尖,再第二次下沉樁管,將原樁位未凝結的混凝土向四周土中擠壓,擴大樁徑,然後再第二次灌混凝土和拔管。採用全長復打的目的是提高樁的承載力。局部復打主要是為了處理沉樁過程中所出現的質量缺陷,如發現或懷疑出現縮頸、斷樁等缺陷,局部復打深度應超過斷樁或縮頸區1m以上。復打必須在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
/

⑺ 想知道污水處理廠檢查井等混凝土基層是怎麼樣做防腐處理的呢

鋼筋混凝土池體一般都採用防水砂漿的,表層採用五層防水做法(就是五層砂漿)
現在也有很多打完池體直接刷兩遍環氧樹脂或採取三油兩布的做法,不過正規的做法是五油三布

⑻ 淤泥怎麼處理

淤泥處理有衛生填埋、直接土地利用、焚燒三種方法。

衛生填埋這種處置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淤泥又不需要高度脫水,適應性強。但是淤泥填埋也存在一些問題,尤指填埋滲濾液和氣體的形成。滲濾液是一種被嚴重污染的液體,如果填埋場選址或運行不當會污染地下水環境。填埋場產生的氣體主要是甲烷,若不採取適當措施會引起爆炸和燃燒。

(8)污水處理廠的淤泥怎麼硬化混凝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淤泥吹填造陸可用丁解決港口陸域不足的問題,滿足其港口建設的需要。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區等因土地資源嚴重不足,迫使他們進行大面積的海吹填造陸。

2、我國的天津港通過不斷疏浚航道和港池挖出的泥吹填造陸,港口面積不斷擴大。據有關數據顯示,2002-2007年,天津港挖泥量達3.2億立方米,新增陸地面積18.9平方米。

3、值得注意的是吹填後所形成的地基工程特性較差,必須進行固化處處理,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淤泥性質、固化材料的特性以及添加量的影響。由於淤泥的固化處理成本高,在國內外應用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

4、污泥乾燥時空氣在乾燥室與熱泵乾燥機間進行閉式循環,利用熱泵乾燥機的製冷系統使來自乾燥室的濕熱空氣降溫脫濕。

⑼ 廢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種類有哪些

通常有三種,
1。有生物污泥,
2。有化學污泥,
3。有生物化學混合污泥

第一種污泥處理法最簡單版成本低,可做權肥料、培養為污水處理廠培養活性污泥。

第二種和第三種污泥處理方法復雜些、費用較高,污泥經過壓濾機壓干後,可交給有資質單位進行焚燒處理,也可以找有資質的生產單位用作原材料,如制磚、制混凝土等。

閱讀全文

與污水處理廠的淤泥怎麼硬化混凝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鹽酸水壺除垢 瀏覽:254
陰離子交換柱多糖上樣量 瀏覽:6
脫硫廢水旋流子堵塞原因 瀏覽:402
石灰乳去鉻離子 瀏覽:407
atem車載空氣凈化器怎麼用 瀏覽:439
ro反滲透膜濾芯直銷 瀏覽:105
4021反滲透膜尺寸 瀏覽:352
凈化器怎麼投放 瀏覽:849
純水機雙出水怎麼安裝 瀏覽:320
衛生間除垢劑有哪一款 瀏覽:350
元神純水精靈怎麼破 瀏覽:234
高效空氣過濾器製作 瀏覽:743
機油濾芯一般多少油 瀏覽:691
臭氣凈化器怎麼製作 瀏覽:521
油煙凈化器芯體是什麼意思 瀏覽:372
德龍咖啡機除垢後水 瀏覽:512
醫療廢水戊二醛的處置 瀏覽:178
魚缸海沙過濾 瀏覽:680
污水d和a是什麼意思 瀏覽:143
蒸餾時需要調ph嗎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