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值對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影響
影響較大,因為現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主工藝是生化處理工藝,生化池內的微生物的適宜pH為中性,所以pH變化大,即偏酸或偏鹼都會影響甚至殺死生化池內的微生物,破壞處理系統。
B. 污水處理過程中,水經過人工濕地後,PH是否升高原因是什麼
人工濕地就是一個生態系統,而ph的升降與污水的性質,人工濕地的類型也是有關系的。所以ph不一定升也不一定降也可能變化不大。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後決定加酸還是加鹼。本答案來自環保通,僅供參考
C. 污水生化處理中ph消化不了原因及處理措施
生化處理應該先把ph調整好才行,不然微生物都沒法存活,那有怎樣給你分解廢物呢?也可以考慮調整下ph之後,放入一部分微生物加速生化反應速度。
D. 生活污水處理進水水質規定指標是多少
國標里沒有規定進水水質指標,但一般生活污水處理進水水質都有一個大致的范圍,如COD一般在200-400mg/L,NH3-N在30-50mg/L,SS在200mg/L左右。
E. 污水處理工藝中污泥影響水的ph值嗎
影響。任何種類(性質)的污水凈化體系,污泥都會影響水的PH值。
版隨著我國工業化權、城鎮化程度的加快,隨著地區經濟結構、工業產品結構的復雜化,污水的化學成分,或者說,組分越來越復雜。污水處理的技術難度與壓力也越來越大。水處理過程中沉澱產生的污泥的組分的復雜性,導致了一個新的難題出現:污泥如何處置?
「污泥」的定義范圍變得越來越寬泛;涵蓋面越來越寬。例如,除了自來水廠的泥沙沉澱沒有列入「污泥」外,幾乎所有的(污)水處理廠的系統沉澱物都被列入了「污泥」范疇。電鍍污泥、濕法冶金污泥更是列為了「危險廢物」管理規定。
從物理化學的角度來說,「污泥」與其從中沉澱出來的水處於物理化學平衡的一個體系。如果把「水」和「污泥」視為兩個不同的「體系相」的話,任何一方的改變,都會影響另外一方。之前的「平衡」將被打破。
「含有微生物體系的污泥」在水處理系統中,屬於能夠主動影響水的PH值變化的「體系相」。因為,微生物的代謝過程一刻也不停。污泥中的多糖和蛋白類有機物被降解;產生的有機酸及其其他的電解質(例如,吲哚類,氨氮類),二氧化碳等,都會影響水的PH值。
F. 廢水處理PH值調節
300*1000*10^(-5)*40=120(克)
300*1000*10^(8-14)*40=12(克)
總共用鹼:120+12=132克
G. 關於污水處理進水PH問題
取決於後續的物化處理工序的最佳pH條件要求。
1. 一般健身器材多採用經過電鍍的金屬材料,廢水中含有Cr^(6+)離子,故沉澱池進水應該經過還原反應和投加鹼性葯劑(根據需要可能還需要加PAM),使pH=11左右,有利於將還原成三價的Cr離子生成難溶的氫氧化物並沉澱。
2. 後續的氣浮過程可能是為了除去水中難降解有機物,需要將廢水進行酸化(pH=2-3)。
3. 過濾是進一步除SS等,使重金屬離子濃度達到嚴格的排放水質標准。可以結合後續的厭氧生化(水解酸化法)的進水pH值要求,將pH調整到6-7左右,處理後廢水pH值變化極微,可滿足好氧處理要求。
4. pH控制方法可以採用在線pH儀與加酸或加鹼系統組成的自動控制系統,按照所需的pH值預設,使水與葯劑經過一定的混合-反應,達到工藝控制要求。
H. 怎麼控制污水的ph值
pH值,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酸鹼值,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鹼程度的衡量標准。 「pH」中的「H」代表氫離子(H+),而「p」的來源則有多種說法,引用化學界的概念是把p加在無量綱量前面表示該量的負對數。pH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污水的pH確定了污水的化學成分,PH值的高低對營養物(磷,氮,和碳)和重金屬(水中可溶解的)的存在狀態和溶解性能都有一定的影響,比如PH的高低會影響磷以什麼形式存在於水中。pH值對污水處理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引起細胞膜電荷的變化,從而影響了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影響代謝過程中酶的活性;改變生長環境中營養物質的可給性以及有害物質的毒性。
活性污泥中的每種微生物都有其最適pH值和一定的pH范圍。在最適范圍內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條件適合,微生物的生長速率也最高。大多數細菌、藻類和原生動物的最適pH為6.5-7.5,在pH 4-10之間也可以生長;放線菌一般在微鹼性即pH7.5-8最適合;酵母菌、黴菌則適合於pH5-6的酸性環境,但生存范圍在pH1.5-10之間。有些細菌甚至可在強酸性或強鹼性環境中生活。
I. 污水處理過程中發現進水PH偏低如何處理
污水處理過程中,如果PH偏低屬於酸性水,可以加適當的氫氧化鈉,調整PH值,達到6一9之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