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污水中正常溶氧量應該是多少

污水中正常溶氧量應該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31 05:39:07

① 溶解氧Do值多少是正常的

污水處理來中好氧過程要大於源2;厭氧過程要接近於0;缺氧過程要0.5以下。

不同的生化處理方式對溶解氧的要求也不同,在兼氧生化過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0.2-2.0mg/L之間,而在SBR好氧生化過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2.0-8.0mg/L之間。

因此,兼氧池操作時曝氣量要小,曝氣時間要短;而在SBR好氧池操作時,曝氣量和曝氣時間要大得多和長得多,而我們用的是接觸氧化,溶解氧控制在2.0-4.0mg/L。

(1)污水中正常溶氧量應該是多少擴展閱讀:

<環境評價>一書中溶解氧的污染指數為:

pi=(CO飽-COi)/(CO飽-CO標)

式中:根據DO的標准指數計算公式

S(DOj)=|DOf -DOj|/(DOf-DOs);

Pi=為溶解氧的污染指數;

CO飽=為監測溫度下的飽和溶解氧;

CO標=為地面水溶解氧標准;

COi=為i段面的實測值。

② 生化污水處理中厭氧和缺氧的含氧量控制在多少

污水處理厭抄氧段溶解氧襲控制在0.2mg/L 以下(用ORP檢測-400mv以上)
缺氧段溶解氧控制在0.2~0.5mg/L 左右(用ORP檢測+ - 50mv左右)
ORP名字叫氧化還原電位計,攜帶型ORP的價格在300元左右,很好用,方便快捷。
好氧段一般採用溶解氧儀。溶解氧控制在2~2.5mg/L,比較好。

③ 污水處理廠出水溶解氧一般為多少

出水溶解氧一般大於等於2mg/L。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1、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一級處理後的廢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還須進行二級處理。

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一般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就可以達到排放標准,常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處理法。

2、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3)污水中正常溶氧量應該是多少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方法: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④ 污水中進水 出水的溶解氧標準是多少

出水溶解氧一般大於等於2mg/L。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版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權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一級處理後的廢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還須進行二級處理。

溶解氧通常有兩個來源:一個來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飽和時,大氣中的氧氣向水體滲入;另一個來源是水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

(4)污水中正常溶氧量應該是多少擴展閱讀:

溶解氧跟空氣里氧的分壓、大氣壓、水溫和水質有密切的關系,在20℃、100kPa下,純水里大約溶解氧9mg/L。

有些有機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發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裡的溶解氧。如果有機物以碳來計算,根據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氣。當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時,一些魚類的呼吸就發生困難。

因此水中的溶解氧會由於空氣里氧氣的溶入及綠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斷補充。但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耗氧嚴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體中的厭氧菌就會很快繁殖,有機物因腐敗而使水體變黑、發臭。

⑤ 水中溶解氧的標準是多少『

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在水中以分子狀態存在,是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通常用1升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數來表示。對於人類來說, 健康的飲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於6毫克/升 , 對於水中魚類而言, 溶解氧需大於4毫克/升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命活動。

⑥ 在水質監測中,溶氧的正常值范圍是多少

地表水質量標准有5類:
1類 2類 3類 4類 5類
7.5 6 5 3 2 mg/l

海水水質標准有4類:
1類 2類 3類 4類
6 5 4 3 mg/l
這里是最低限值,低於這些值就不合格。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下來可以交流。

⑦ 污水余氧檢測正常值是多少

  1. pH(酸度)

  2. pH值反映水的酸鹼性質,天然水體的pH一般在6~9之間,決定於水體所在環境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飲用水的適宜pH應在6.5~8.5之間。生活污水一般呈弱鹼性,而某些工業廢水的pH值偏離中性范圍很遠,它們的排放會對天然水體的酸鹼特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大氣中的污染物質如SO2、NOx等也會影響水體的pH,但由於水體中含有各種碳酸化合物,它們一般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

  3. 2. SS

  4. 灼燒後殘留的懸浮物的重量則是固定性懸浮物,它代表了懸浮物中無機物的含量。可用一關系式表示為:

  5. 水中懸浮物=水中揮發性懸浮物+水中固定性懸浮物

  6. 懸浮物包括肉服可看得見的,粒徑較大的顆粒物和粒徑較小的顆粒物。前者的粒徑通常大於0.1微米,這些懸浮物在重力或浮力的作用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後,可與水分離。而後者的粒徑比較小,粒徑在0.001~0.1微米之間,這類顆粒也稱為膠體顆粒。膠體顆粒在水中比較穩定,會產生丁達爾現象,不易產生沉澱。通常膠體顆粒表面都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是水產生渾濁的主要原因。

  7. 3. 有機物含量

  8. 1) 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9. 生物化學需氧量簡稱生化需氧量,它是一個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機物的含量多少以及排入水體後產生耗氧影響的指標。生化需氧量不反映具體有機物的含量,只是間接地反映出能為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的總量。

  10. 在有氧的情況下,有機物生化分解好氧的過程很長,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11. 第一階段(亦稱碳化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為無機的CO2、H2O和NH3的過程,碳化階段消耗的氧量稱為碳化需氧量,用BODu表示。

  12. 第二階段(亦稱硝化階段):主要是氨在硝化細菌作用下進一步被氧化為亞硝酸根和硝酸根的過程,硝化階段的耗氧量稱為硝化需氧量,用NODu表示。

  13. 一般有機物在20℃條件下,需要20天才能完成第一階段的氧化分解過程,20天的生化需氧量可以BOD20表示。如此長的測定時間很難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目前世界各國均以5天(20℃)作為測定BOD的標准時間,所測得的數值以BOD5表示。對一般有機物,BOD5約為BOD20的70%。

  14. (2)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15. 化學需氧量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用化學氧化劑(K2Cr2O7或KMnO4)氧化分解水中有機物時,與消耗的氧化劑當量相等的氧量(mg/L)。

  16. 如果廢水中各種成分相對穩定,那麼COD與BOD之間應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一般說來,CODCr>BOD20>BOD5>CODMn,其中BOD5/CODCr可作為廢水是否適宜生化法處理的一個衡量指標。比值越大,該廢水越容易被生化處理。—般認為BOD5/CODCr大於0.3的廢水才適宜採用生化處理。

  17. 3)總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

  18. 有機物中的主要元素是C、H、O、N、S,在高溫下燃燒後,將分別產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TOD的值一般大子COD的值。

(4)總有機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


有機物都含有碳,通過測定廢水中的總含碳量可以表示有機物含量。


總有機碳(TOC)的測定方法:是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氣流中通入定量的水樣,並將其送入以鉑為觸媒的燃燒管中,在900℃高溫下燃燒,用紅外氣體分析儀測定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CO2量,再折算出其中的含碳量,就是總有機碳TOC值。為排除無機碳酸鹽的干擾,應先將水樣酸化,再通過壓縮空氣吹脫水中的碳酸鹽。TOC的測定時間也僅需幾分鍾。


4. 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


溶解氧是指溶解於1升水中的分子氧的含量,用毫克(氧)/升表示。它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是水環境監測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指標。在沒有污染的水體中,溶解氧是處於飽和狀態的。例如,一個大氣壓下,溫度為0℃的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10毫克/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約為淡水溶解氧含量的80%。

5. 氮、磷等植物性營養物質

氮、磷等物質主要來自於人、動物的排泄物,以及一些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如化肥廠、食品廠所排出的廢水中均含有氮、磷),屬植物性營養物質,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現象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氮、磷的污染問題我國制定了嚴格的排放規定。如從1998年開始,城市污水處理廠磷的排放量不得超過1.0毫克/升。此外,對各工業污水中磷的排放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6. 有毒物質

廢水中的毒物可分為無機毒物、有機毒物和放射性物質等三類。大量有毒物質排入水體,將危及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長以及人類的健康。在各類水質標准中,對主要毒物均規定了濃度限值。

7. 大腸菌群數

⑧ 生活污水生化需氧量一般為多少

一般DO溶解氧控制在1mg/L以上 控制愛3-4mg/l 就可以

需氧量計算參見《水質工程》P390

⑨ 我國溶解氧標準是多少PPM

溶解氧標準是:

Ⅰ類:飽和率≥90%或7.5mg/L

Ⅱ類:6mg/L

Ⅲ類:5mg/L

Ⅳ類:3mg/L

Ⅴ類:2mg/L

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系。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

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於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裡氧氣的毫克數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體自凈能力的一個指標。

(9)污水中正常溶氧量應該是多少擴展閱讀:

溶解氧跟空氣里氧的分壓、大氣壓、水溫和水質有密切的關系,在20℃、100kPa下,純水裡大約溶解氧9mg/L。有些有機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發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裡的溶解氧。

溶解氧通常有兩個來源:一個來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飽和時,大氣中的氧氣向水體滲入;另一個來源是水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

因此水中的溶解氧會由於空氣里氧氣的溶入及綠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斷補充。但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耗氧嚴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體中的厭氧菌就會很快繁殖,有機物因腐敗而使水體變黑、發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凈能力的一種依據。水裡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復到初始狀態,所需時間短,說明該水體的自凈能力強,或者說水體污染不嚴重。否則說明水體污染嚴重,自凈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凈能力。

⑩ 魚塘溶氧過高的危害,溶氧的正常范圍是多少

1、溶氧過高不利於魚卵孵化,魚苗易患氣泡病,且魚會興奮的不停環游,容易累死。2、溶氧過低會影響水產的生理代謝,嚴重時會使養殖的水產死亡。3、每天晚上8個小時的溶氧要大於4mg/L,14個小時不低於5mg/L,任何時間不得低於2mg/L。4、溶解氧一天內會發生變化,晚上溶氧最低。
一、魚塘溶氧過高的危害
1、溶氧過高的危害
(1)水中溶氧量輕度升高,便會對魚卵孵化和魚苗不利,使魚苗極易患氣泡病,甚至對小規格魚種(夏花)也有不良影響。
(2)水中溶氧高時,魚會興奮,出現不停的環游現象,小魚苗會累死。
2、溶氧過低的危害
(1)水中溶氧低於某一水平時,水產的生理代謝和生長開始受到影響,但並不會立刻導致死亡,這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臨界溶氧。
(2)當溶氧繼續降低,已經不能滿足生理水產的最低需要時,養殖的動物會窒息死亡,這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致死溶氧。
(3)臨界溶氧和致死溶氧按照動物種類和規格不同而異,會受到水溫、鹽度等其它環境因子的影響,水溫升高時,動物的致死溶氧度會下降。
二、溶氧的正常范圍是多少
1、溶解氧含量
(1)養殖用水的溶解氧在24小時內都會發生變化,晚上溶氧最低。
(2)溶氧量必須有8個小時(晚上)的時間大於4mg/L,14小時不低於5mg/L,任何時間不得低於2mg/L。
2、溶解氧的來源
(1)在刮風環境下,空氣中氧氣會溶解在水中,當地的風力大小關系著自然溶氧的速度。
(2)可用增氧機增氧把水花打的更細小,加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促進氧氣溶解。
(3)水體藻類在光合作用下釋放的氧氣是池塘溶氧的主要來源,該溶氧方式占池塘溶氧量的80-90%。

閱讀全文

與污水中正常溶氧量應該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熱水膽水銹怎麼清理 瀏覽:179
奧克斯飲水機怎麼是涼水 瀏覽:345
廢酒精的蒸餾及微量法測定沸點 瀏覽:999
屈臣氏蒸餾水藍瓶 瀏覽:422
圖紙上污水管如何找到排水口 瀏覽:916
污水處理廠環保費計算 瀏覽:733
濾芯pu注膠機是什麼意思 瀏覽:792
什麼凈水機能過濾蔬菜農葯 瀏覽:213
超濾膜的工作原理圖 瀏覽:783
廣州污水化驗檢測證去哪裡培訓 瀏覽:85
北奔空氣濾芯哪裡有 瀏覽:27
離子交換除鹽流速與電導率關系 瀏覽:725
汽車電瓶沒電了加蒸餾水 瀏覽:685
製冰機前加什麼樣的凈水器 瀏覽:345
超濾膜可以過濾菌絲嗎 瀏覽:24
中速過濾器技術資料 瀏覽:35
一噸污水加多少鐵鹽 瀏覽:601
河北環氧樹脂襯里 瀏覽:105
半透膜滲透壓永動機 瀏覽:396
一級反滲透回收率應該是多少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