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倫敦的下水道真的有電影里那麼神秘、龐大嗎除了倫敦別的地方還有這樣的下水道嗎發些真實的圖片給我
倫敦的下水道是如電影那樣的,兩側的人行道時檢修用的。
2. 上世紀英國泰晤士河污染嚴重,當地人是如何治理的
泰晤士河是位於南英格蘭的一條河流,全長346公里,流經英格蘭的三個郡,為英格蘭最長之河流、英國第二長河,次於354公里的塞文河,也是全世界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和倫敦地標之一。
總結
隨著發展,英國轉移了一部分污染比較嚴重的工業,泰晤士河不再那麼重要,加上英國政府的一些措施等,泰晤士河的污染才得到改善。
城市污水排入城鎮污水系統的污水的統稱。載合流制排水系統中,還包括生產廢水和截留的雨水。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網匯集並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城市污水在污水處理廠處理在達到該地區排放標准之後通常有幾種去向:
1、排入附近地表水,也就是就是河流,這個排放標准則是根據該地區地表水體的功能劃分所對照的排放限值。
2、農田灌溉,這部分水的要求較低,但是對重金屬的污染物的要求嚴格,所以能否進行灌溉還跟原水水質跟處理結果有關。
3、對居民提供飲用水,這部分水要經過深度處理達到飲用水要求進入供水管網,國內這么做的不多,居民喝的水一般是江河或者地下水。
4、還有一種去向就是中水回收,簡單說就是水廠內部嬌花沖廁所。
污水處理的程度: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工藝。污水一級處理應用物理方法,如篩濾、沉澱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懸浮固體和漂浮物質。污水二級處理主要是應用生物處理方法,即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進行物質轉化的過程,將污水中的各種復雜的有機物氧化降解為簡單的物質。
生物處理對污水水質、水溫、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級處理是在一、二級處理的基礎上,應用混凝、過濾、離子交換、反滲透等物理、化學方法去除污水中難溶解的有機物、磷、氮等營養性物質。污水中的污染物組成非常復雜,常常需要以上幾種方法組合,才能達到處理要求。
污水一級處理為預處理,二級處理為主體,處理後的污水一般能達到排放標准。三級處理為深度處理,出水水質較好,甚至能達到飲用水質標准,但處理費用高,除在一些極度缺水的國家和地區外,應用較少。目前我國許多城市正在籌建和擴建污水二級處理廠,以解決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
4. 城市排水系統的排水系統
巴黎經常下雨,但從未發生因下雨積水導致交通堵塞。 巴黎的下水道系統是一個絕世的偉大工程,這里沒有黑水橫流的垃圾,也沒有臭氣熏天的各種腐爛物體。事實上,自從雨果在《悲慘世界》中介紹冉阿讓背負自己的未來女婿穿過了一段危險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後,巴黎的下水道系統又經過了無數次的改進,現在,巴黎人甚至將其開發成了一個下水道博物館,向世人介紹他們的成就。
巴黎的下水道均處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總長2347公里,規模遠超巴黎地鐵。
巴黎密每年從污水中收回的固體垃圾有1.5萬立方米,巴黎地區現有4座污水處理廠,日凈化水能力為300多萬立方米,凈化後的水排入塞納河,而每天沖洗巴黎街道和澆花澆草40萬立方米的非飲用水均來自塞納河。 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是為避免受到台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的。這一系統於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其排水標準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東京的雨水有兩種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築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餘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築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1700年的時候,倫敦已經是一個擁有57萬人口的歐洲超級大都市,但城市的排水系統極其糟糕。一英尺多深的明渠中塞滿了灰燼、動物屍體,甚至糞便。糟糕的排污系統將街道變得骯臟不堪、臭氣熏天。 1842年,大不列顛帝國派出考察隊去羅馬和巴黎參觀供排水系統,發現古羅馬的排水系統比起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要先進得多、衛生得多。為了改善地下水道,英國政府成立了一個皇家委員會。
1856年,巴瑟傑承擔設計倫敦新的排水系統的任務。他計劃將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他最初的設計方案是:地下排水系統全長160公里,位於地下3米的深處,需挖掘350萬噸土,但這個計劃連續5次被否決。1858年夏天,倫敦市內的臭味達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程度,倫敦市政當局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不得不同意了巴瑟傑的城市排水系統改造方案。
1859年,倫敦地下排水系統改造工程正式動工。1865年工程完工,實際長度超過設計方案,全長達到1700公里以上,當年倫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5. 英國水污染經過幾十年恢復是真的嗎
據統計,19世紀英國共有四次大的霍亂暴發,分別在1831~1832年、1848~1849年、1853~1854年和1866年。若對霍亂做出理想的應對,醫療防治當然是重中之重,但在對該病了解不足、治療方法有限的條件下,這種防治主要表現為一種針對疾病流傳的公共衛生防控。第一次霍亂暴發期間,根據以往的瘟疫應對經驗,英國主要採用的措施以檢疫和隔離為主。但因收效不大,人們的工作重心轉向改善環境衛生。著名社會改革家埃德溫·查德威克在1842年主持完成了《大不列顛勞動人口衛生狀況調查報告》,明確指出「各種傳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爛的動植物、潮濕與骯臟引起、加重或傳播的,與過度擁擠的居住環境也緊密相關」。而這些可以通過「排水、適當的清潔、更好的通風和其他減少空氣雜質的方法」來解決。其事業的繼承者,長期擔任樞密院衛生官的約翰·西蒙則展開了更多的醫學研究和調查,將這一工作強有力地推動下去。著名醫生約翰·斯諾通過長期調查,在1849年出版了《霍亂傳播的模式》一書,明確指出霍亂是由被污染的水傳播的,因此建議阻止倫敦布勞德街居民飲用一口受污水井的水,結果控制住了該區域的瘟疫。此後,隨著持此主張者漸多,英國政府也加強了對河流污染的調查和治理,對霍亂的防控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些公共衛生先驅們對疾病的認識尚不清晰和准確,甚至存在誤解,但他們所採取的衛生措施,卻和微生物學家帶來的啟示不謀而合,甚至更富有實踐性。
6. 泰晤士河的污染是怎麼治理的
泰晤士河是英國倫敦的主要河流,清澈的河水令人陶醉,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初,這里卻一度成了死河。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要追溯到100多年前的19世紀。那時,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中發跡最早的國家,首先發明了蒸汽機並得到廣泛的應用,使泰晤士河兩岸工廠林立,天空上黑煙滾滾,英國的現代工業顯赫一時。
然而就在這時,污染也成了泰晤士河的一大社會問題。工廠污水日夜不停地排向河中,美麗的泰晤士河水變黑了,變臭了,幾乎完全失去了魅力,人們愛吃的銀魚早已不知去向。1856年,倫敦成了「奇臭年」,泰晤士河的臭氣使河岸上議會大廈內的議員們無法開會,議會不得不把浸泡過石灰水的床單掛在窗子上,以阻擋臭氣的侵襲。1878年,英國「愛麗思公子」號遊船沉沒,人們發現死亡的640人中,大部分受到了污水的毒害。這一下輿論大嘩,政府開始重視污水治理的問題。不久,河西岸建造了兩家污水處理廠,這才使多年未見的銀魚重返舊地。
後來,由於倫敦人口膨脹和工業的大規模興起,泰晤士河再次陷入污染之中。到了本世紀60年代初期,流經倫敦的河段里,河水黑乎乎的,一年內幾乎有9個月水裡不含一點氧氣,除了鱔魚,其他生物幾乎絕跡,就連水鳥都沒了蹤影。夏天的傍晚,人們常被陣陣迎風撲來的臭氣熏得頭痛難忍。
在這種情況下,倫敦當局專門成立了一個治理泰晤士河的委員會,對泰晤士河的污染情況和污染源進行調查。1961年公布了調查結果:污水79%來自工業和民用廢水。根子找到了,治理的目標也就定了下來。英國政府決定,第一步,使河水不再散發令人厭惡的臭氣;第二步,不但使河水恢復到衛生狀態,還要能在河裡飼養鱘魚。這後一個目標可以說是很高的,因為污染的環境是無法讓鱘魚存活的。
他們採用了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建造兩座大型污水處理工廠,日夜處理污水,讓潔凈的水流向河裡。其中貝克登污水處理廠是當時歐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後的凈水達100萬立方米。另一方面是制定法律,以法律的約束來控制污染,規定任何廠礦企業不得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液、廢水,一經發現違法者,除追究法律責任外,還要處以重罰。這樣一來,沿河工廠的負責人不敢再隨心所欲了,都把治理本單位的廢水問題放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上。莫比爾公司為了控制污染,花了50萬美元購置了充氣裝置,做到了排出的廢水中不留一滴污油。泰晤士木材公司一時沒有污水處理的經費,乾脆把用於發展生產的錢用來改善污水處理設備。如此精心治理了16年,終於使河水恢復到衛生狀態,泰晤士河獲得了新生。
如今的泰晤士河魚蝦成群,水鳥紛至沓來,每年冬季到泰晤士河越冬的水鳥超過1萬只。國際水鳥研究局已把泰晤士河列為世界上重要的水鳥棲息地之一。目前的泰晤士河中魚蝦種類已近百種,甚至中國的螃蟹也在異國他鄉的泰晤士河定居下來。
泰晤士河的治理,在世界上是相當有名的。在英國倫敦,城區人口有700萬,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供應壓力巨大。但倫敦城供水一直通暢、及時、充足,在1995年英國50年一遇的大旱之年,倫敦供水依然沒有出現短缺,保證了居民生活和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這些均是靠倫敦泰晤士供水公司、英國河流管理局和英國環境保護部三個單位相互協調和監督來保證的。泰晤士公司負責采水、向居民供水,並負責城市非工業污水處理;河流管理局審批供水公司的采水量和水源保護、監測以及水源的開發研究;環保部負責飲用水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監督。此外,英國全國設有供水協會,倫敦有水資源顧問協會等等,這些都給人留下管理機制健全、使用合理、保護充分的深刻印象。
倫敦的水源主要是泰晤士河和部分地下水。泰晤士河長346公里,有6條主要支流,平均每天泰晤士公司向倫敦供水22.5億升,其中90%取自泰晤士河及其支流李河。該公司在泰晤士河岸建有11座水庫,李河兩岸有9座。20座水庫總容量2000億升。在倫敦北區還建有一蓄水容量4億升的地下水庫,共有14個泵站。秋冬季,倫敦雨量充沛,各水庫均蓄滿後,地下水庫則利用泵站向地下注水。泰晤士公司在河流管理局和環保部的合理規劃下,在取水量不影響泰晤士河流域生態和植被環境情況下,保證向倫敦供應充足、優質的水源。
泰晤士河達到今天的清潔程度實屬不易。早在上個世紀,它還是一條有名的臭河,河水發黑,魚蝦滅絕。當時倫敦人取河水為生活用水,造成1849年的霍亂流行,1.4萬人染病死去。1856年,河中的臭氣使河岸上議會大廈內的議員們無法開會,不得不把浸泡過石灰的床單掛在窗子上以阻擋臭氣。在此情形下,議會才通過決議,撥款治理泰晤士河。到本世紀50年代,泰晤士河才漸漸恢復生機。目前河內有近50種魚類,兩岸酒家食肆林立,遊客如雲,給倫敦帶來無限風光。今天的倫敦人對來之不易的清潔河水百般珍惜。
7. 國外的排水系統是什麼樣子的
國外大城市排水系統逐個數:巴黎下水道成景點
東京地下排水系統建成於2006年,堪稱牢固、先進,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東京地下排水系統的空間非常寬敞,連起吊機在里頭都顯得有些「渺小」。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當夏季來臨,暴雨不斷,「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經常接受考驗。
本月22日,廣州的排水系統就經受了一次這樣的考驗。盡管廣州去年已經完成了227個水浸點的改造,但22日這場突降的大暴雨還是暴露出了水浸、漏水等問題。
今年,廣州計劃解決城區29個水浸點的排水問題,改造有望明年完成。除廣州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都在積極升級或改造排水系統。了解英國倫敦、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一些國外大都市的下水道系統,或許能為中國城市的治澇工程帶來啟示。
盡管經過去年5月暴雨後的嚴重內澇、水浸車事件,廣州去年已經完成了227個水浸點的改造,但是,5月22日一場突降的大暴雨再度令廣州市內幾十處遭水浸,並且暴露出珠江新城地下空間排水力不足、APM線漏水嚴重的問題。
城市排水系統嚴重滯後,這並非是廣州一個城市的問題。對於中國大多數城市來說,改革開放30多年,已經使得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地下,卻還是二三十年前的樣子,一旦遇到暴雨天氣,下水道便開始變得不堪重負。去年廣州經受暴雨沖擊的同時,廣東、廣西、江西、湖南等11省區市都出現了嚴重的內澇問題。
在國外,為防範城市內澇,城市排水標准普遍比國內高,紐約是「十至十五年一遇」(註:一年一遇是每小時可排36毫米雨量)的標准,東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標准。
例如倫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統,都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卻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排澇功能。而建成於2006年的東京地下排水系統,更堪稱牢固、先進,護衛著東京免遭內澇災害。
倫敦:為防霍亂改造排水系統
本報訊 如果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出了問題,那麼不僅是水浸街、水淹車的問題,還有可能導致流行病肆虐,這就是當年倫敦的下水道系統落後所帶來的警示。
倫敦如今使用的下水道系統建於150多年前。1856年,英國的設計師開始研究設計倫敦的地下水道系統,而此時英法聯軍正在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誰也不會想到,150多年前的倫敦竟是一個垃圾遍地、臭氣沖天、霍亂橫行的城市。1848年-1849年間,倫敦死於霍亂的人數超過1.4萬人。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像那段時間此起彼伏的其他流行病一樣,霍亂也是因為空氣污染引起的,而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根源是水源污染。
1849年,霍亂疫情結束後,英國首都污水治理委員會任命約瑟夫·巴瑟傑為測量工程師,以確定城市排水系統未來如何改進。
1856年,巴瑟傑建議將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但他的設計方案連續5次被否決。1858年夏天,倫敦市內的臭味達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程度,倫敦市政當局迫於壓力才同意了巴瑟傑的改造方案。
倫敦地下排水系統改造工程1859年正式動工, 1865年完工,實際長度達到2000公里。工程完成當年,倫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不少人擔心地下被挖空的倫敦會不會坍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部門特地研製了新型高強度水泥,用這種水泥製造了3.8億塊混凝土磚,構成了堅固的下水道。
由於將污水與地下水隔開,倫敦下水道改造意外地解決了導致霍亂的水源問題。從此以後,倫敦再也沒有發生過霍亂。
巴黎:年均十多萬人參觀
近代下水道的雛形脫胎於法國巴黎。今天的巴黎下水道總長2300多公里,規模遠超巴黎地鐵,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參觀的地下排水系統。從1867年世博會開始,陸續有外國元首前來參觀,現在每年有十多萬人來參觀學習。
巴黎的下水道處於地面以下50米,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下水道四壁整潔,管道通暢,地上沒有一點臟物,干凈程度可與巴黎街道相媲美,不會聞到一丁點兒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寬敞得出人意料: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
還有一連串數字可以說明這一排水體系的發達:約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專業維護工……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巴黎的工程師們還修建了4條直徑為4米、總長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過凈化站對雨水和廢水進行處理,處理過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納河,另一部分則通過非飲用水管道循環使用。
羅馬:2500年後仍在使用
說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必須從古羅馬說起。古羅馬下水道建成2500年後,現代羅馬仍在使用。
公元前6世紀左右,伊達拉里亞人使用岩石所砌的渠道系統,將暴雨造成的洪流從羅馬城排出。渠道系統中最大的一條截面為3.3米×4米,從古羅馬城廣場通往台伯河。
公元33年,羅馬的營造官清潔下水道時,曾乘坐一葉扁舟在地下水道中游歷了一遍,足見下水道是多麼寬敞。
墨西哥城:花3100萬美元改造
2009年4月,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第二階段的地下排水系統工程完工。使用了尖端技術的這一工程共花費3100萬美元,預計可以使用50年以上。
墨西哥城排水系統管道從1975年便開始使用,由於年久失修,該市曾頻繁發生水淹道路的情況。
東京:下水道深達60米
日本是個台風多發國家。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是為避免受到台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的。這一系統於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其排水標準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東京的雨水有兩種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築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餘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築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為了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東京下水道局從污水排放階段就開始介入。他們規定,一些不溶於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進行處理。此外,烹飪產生的油污也不允許直接導入下水道中,因為油污除了會造成鄰近的下水道口惡臭外,還會腐蝕排水管道。東京下水道局對此倡導的解決辦法是:用報紙把油污擦乾凈,再把沾滿油污的報紙當做可燃垃圾來處理。更乾脆的辦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配備了專門介紹健康料理的網頁和教室,介紹少油、健康的食譜。
東京設有降雨信息系統來預測和統計各種降雨數據,並進行各地的排水調度。利用統計結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區採取特殊的處理措施。比如,東京江東區南沙地區就建立了雨水調整池,其中最大的一個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儲2.5萬立方米的雨水。
8. 城市裡的大量污水都排放到哪裡去了
江,河,湖,海。
有些污水是經過處理後才排放的,而有些污水是未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放的。所以現在水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已經開始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重視。
9. 城市的廢水都流到哪兒去了尤其廁所的
現在的小區或類似居民區,都是各自家裡有衛生間的,各家的衛生間排出的糞便,經過下水(污內水)管道,容都集中到小區某處地面以下的一個叫「化糞池」裡面,在化糞池裡,糞便首先進入「第一隔倉」,在此糞便在水的浸泡下軟化、「散解」,變成「糞水」;隨著糞水的增多,這個池的裡面也逐漸「裝滿」,同時在聚集的時候,這個隔倉內的糞水中的固體物、污物的殘渣也會沉澱並聚集在這個倉內,而聚滿後的污水,一般會進入到「化糞池」的第二倉內,繼續沉澱,等第二隔倉又滿後,則會通過該池的一根排污管道流向市政管網的污水管網中,有可能最終被污水處理廠收集後進行污水處理後再排入河道中,也可能是不經過污水處理廠而直接排入河道。另外,如果化糞池沒有第二隔倉的,則從第一隔倉滿後溢出的污水,就直接進入市政管網了。一般情況下,由於化糞池的殘渣會逐漸聚滿,所以原則上應該對化糞池進行定期清理的,以保證化糞池的暢通和防止未經軟化、分解的污物直接進入市政管網甚至河道
10. 看看倫敦奧運背後的英國是怎樣處理工業污水來保護環境的
知道廢水的來源,第二知道這個行業整體發民水平,比如我國造紙業清潔生產水平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還有就是對水處理行業比較熟悉,知道哪個工藝可能進行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