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反滲透阻垢劑加葯步驟
初次加葯需清冼加葯箱,關閉排污閥,清洗兩遍後加葯。調整計量泵的加葯沖程,逆時針轉動至相應刻度。隨後配葯,關閉排污閥,依據加葯箱有效體積與計量泵工作能力,計算PTP-0100加入量。加葯箱內從加入口加入葯劑,補水至最高液位,關閉補水閥。加葯量計算示例:反滲透給水流量160m3/h,計量泵流量22 L/h,調整沖程至40%,實際出力為8.8 L/h。加葯箱有效容積600升,計算加葯箱中PTP-0100濃縮液的體積。開啟攪拌電機均勻攪拌葯劑,停止電機。打開計量泵進出口閥門,開啟計量泵,葯劑加入保安過濾器前。RO停運後,關閉計量泵。定期巡查加葯系統,及時解決泄漏問題,檢查計量泵加葯量與加葯箱液位下降是否一致。每月記錄檢查周期總進水量與加葯量匹配情況,補水時勿超過最高液位。設置低液位報警時,若中控PLC報警,停加葯泵並切換至備用系統。配置PTP-0100溶液時,加葯箱體積以實際容積計算。若加葯箱直徑為1m,實際容積為0.785h(升)。
② 反滲透膜結垢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止
在系統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後,反滲透膜元件會受到給水中可能存在內的懸浮物或容難溶鹽的污染,這些污染中最常見的是碳酸鈣沉澱、硫酸鈣、硫酸鋇、硫酸鍶沉澱、金屬(鐵、錳、銅、鎳、鋁等)氧化物沉澱、硅沉積物、無機或有機沉積混合物、NOM天然有機物質、合成有機物(如:阻垢劑/分散劑,陽離子聚合電解質)、微生物(藻類、黴菌、真菌)等。
物理清洗膜元件:低壓力、高流速的將反滲透產水來沖刷膜元件,可以把短期內在膜表面附著的污染物和堆積物清洗掉的一種有效方法。一般物理清洗頻率較高。
化學清洗膜元件:有些結垢情況通過物理清洗很難去除附著在膜元件表面的污染物和堆積物。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化學葯劑來對結垢進行去除。為了能夠達到最佳的清洗效果一般都是通過多種化學清洗葯劑進行組合清洗。而且葯劑的選擇以及清洗順序也是有嚴格要求的。
詳細預防方法可見官網:網頁鏈接
③ 反滲透加葯泵頻率和沖程怎麼調
這個要看用的是具體哪一款計量泵
如果用的是電磁隔膜計量泵,一般泵上會有調節按鍵
如果用的是機械隔膜計量泵,可以通過變頻來調節頻率,泵上有沖程旋鈕
④ 反滲透純水設備為何要添加阻垢劑
由於RO反滲透技術生產的水純凈度是目前人類掌握的一切制水技術中最高的,潔凈度幾乎達到回100%。反滲透膜是反滲透系答統的關鍵設備,系統長時間連續運行時,水中鈣鎂等離子會不斷析出並在反滲透膜表面附著,形成結垢堵塞膜孔,這樣會影響反滲透系統的出水效率,損壞反滲透膜。由於反滲透膜比較昂貴,所以在系統運行中,要增加一段加葯系統,在水中投加反滲透阻垢劑,延緩鈣鎂離子的析出和膜面結垢。反滲透阻垢劑投加方式
反滲透系統一般有專用的自動加葯裝置,由加葯箱、計量泵等組成,可設置單位時間內加葯量,連續添加。反滲透阻垢劑是專門用於反滲透(RO)系統及納濾(NF)和超濾(UF)系統的阻垢劑,可防止膜面結垢,能提高產水量和產水質量,降低運行費用。
⑤ 反滲透為什麼要加阻垢劑 - 知乎
添加阻垢劑到反滲透設備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難溶鹽和二氧化硅的溶解度,降低設備的結垢風險,從而提高系統回收率的極限。阻垢劑是一系列化學葯劑,其作用是阻止結晶礦物鹽的沉澱和結垢形成。大多數阻垢劑是專用有機合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羧酸、聚馬來酸、有機金屬磷酸鹽、聚膦酸鹽、膦酸鹽、陰離子聚合物等,分子量在2000-10000道爾頓不等。
阻垢劑通過阻礙RO進水和濃水中鹽結晶的生長,允許難溶鹽在濃水中超過飽和溶解度。在使用阻垢劑時,可以替代加酸,也可以與加酸相結合。其另一種作用是分散,用於阻止膜面上污染物的聚集和沉積。
需要通過分散作用處理的污染物包括礦物質結垢、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如鐵、錳和鋁)、聚合硅酸、膠體物質(包括土、鐵、鋁、硅、硫和有機物)以及生物性污染物。為了確保在進入RO元件之前得到充分混合,阻垢劑/分散劑注入系統的設計應該考慮這一點。通常,加葯點設在RO進水保安過濾器之前,通過過濾器中的緩沖時間和RO高壓泵的攪拌作用來促進混合。
如果系統採用加酸調節pH,推薦加酸點應在上游足夠遠的地方,在到達阻垢劑/分散劑注入點之前已經完全混合均勻。阻垢劑/分散劑的加葯泵應調至較高的運行頻率,建議頻率最少為每5秒鍾一次。阻垢劑/分散劑的典型添加量為2-6ppm,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稀釋。稀釋的阻垢劑/分散劑在儲槽中可能受到生物污染,因此稀釋液的保留時間應在7-10天左右。未經稀釋的阻垢劑/分散劑通常不會受到生物污染。
阻垢的原理涉及無機垢形成的三個步驟:形成過飽和溶液、生成晶核和晶核成長形成晶體。阻垢劑通過干擾這些步驟中的一個或幾個,以達到阻垢的目的。阻垢劑通過與水中Ca2+、Mg2+、S2+、Ba2+等高價金屬離子絡合成穩定的水溶性整合物,以實現整合增溶作用,降低水中游離態鈣、鎂離子的濃度。阻垢劑分子吸附在晶體活性生長點的晶格點陣上,使晶體不能按照晶格排列正常生長,導致晶體發生畸變,從而防止微晶沉積成垢,達到阻垢目的。阻垢劑還能通過物理化學吸附作用,改變膠體顆粒及微晶粒子表面的電荷狀況,使之穩定地分散在水體中。
阻垢劑可分為普通阻垢劑和高效阻垢劑,根據使用效能、pH值的不同,又可分為酸性和鹼性阻垢劑。無論酸性還是鹼性,阻垢效率取決於阻垢劑本體對水中結垢離子的整合增溶作用、晶格畸變作用以及吸附與分散作用。阻垢劑溶液呈酸性或鹼性,取決於本體在水溶液中以有機酸或其納鹽形式的表現,但其酸鹼性並不決定其阻垢性能的好壞。某些鹼性阻垢劑成分更穩定,阻垢性能更好。
阻垢劑的機理解釋和作用原理可以參考相關文獻。添加阻垢劑是否必要,以及添加量,應根據具體應用和給水水質狀態來確定,以實現更高的回收率或改善水質。
⑥ 反滲透純水的設備是否安全,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那些危險
反滲透純水的設備是否安全,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那些危險?
反滲透純水設備回使用時應答長期通電、通水,由於純水設備具有自動控制功能,如經常斷電斷水會影響純水設備的正常使用。在使用純水設備時,應按要求定期更換各級濾芯。
啟動反滲透純水設備時,應先接通水源,檢查反滲透純水設備的管路後,再接通電源,如需要停止使用純水設備,應先關斷電源,再關斷水源。
用於反滲透純水設備的反滲透膜按日產流量可以分為35GPD、60GPD、80GPD、100GPD等幾種規格,該設備的實際產水流量還要受到原水壓力、原水溫度等條件的影響,其中受原水溫度影響較大。這樣,就造成了純水設備夏天產水量高、冬天產水量較低的現象。
過量的給水流量將使膜組件提前劣化,因此給水流量不能超過設計標准值。此外濃水的流量應盡量減少小於設計標准值,在濃水流量過小的條件下運轉,會使反滲透裝置的壓力容器內發生不均勻的流動及由於過分濃縮而在膜組件上析出污垢。
⑦ 反滲透設備工作原理是什麼
反滲透設備工作原理:
反滲透設備是將原水經過精細過濾器、顆粒活性碳過濾器、壓縮活性碳過濾器等,再通過泵加壓,利用孔徑為1/10000μm(相當於大腸桿菌大小的1/6000,病毒的1/300)的反滲透膜(RO膜),使較高濃度的水變為低濃度水,同時將工業污染物、重金屬、細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雜質全部隔離,從而達到飲用規定的理化指標及衛生標准,產出至清至純的水,是人體及時補充優質水份的最佳選擇。由於RO反滲透技術生產的水純凈度是目前人類掌握的一切制水技術中最高的,潔凈度幾乎達到100%,所以人們稱這種產水機器為反滲透純凈水機。
反滲透設備應用膜分離技術,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帶電離子、無機物、膠體微粒、細菌及有機物質等。是高純水制備、苦鹹水脫鹽和廢水處理工藝中的最佳設備。廣泛用於電子、醫葯、食品、輕紡、化工、發電等領域。
反滲透設備
反滲透設備系統組成:
一般包括預處理系統、反滲透裝置、後處理系統、清洗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等。
預處理系統一般包括原水泵、加葯裝置、石英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精密過濾器等。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原水的污染指數和余氯等其他雜質,達到反滲透的進水要求。預處理系統的設備配置應該根據原水的具體情況而定。
反滲透裝置主要包括多級高壓泵、反滲透膜元件、膜殼(壓力容器)、支架等組成。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雜質,使出水滿足使用要求。
後處理系統是在反滲透不能滿足出水要求的情況下增加的配置。主要包括陰床、陽床、混床、殺菌、超濾、EDI等其中的一種或者多種設備。後處理系統能把反滲透的出水水質更好的提高,使之滿足使用要求。
⑧ ro反滲透膜工藝流程是什麼
反滲抄透膜也叫ro膜,反滲襲透膜是用於水處理的分離膜,與超濾膜等濾膜一樣,都是將水通過膜面積表面的孔徑,然後將雜質和病毒等物質截留,水分子透過濾膜表面,達到過濾的效果。反滲透膜之所以稱之為反滲透,是因為反滲透膜通過反滲透(逆滲透)的原理進行分離,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對膜一側的料液施加壓力,當壓力超過它的滲透壓時,溶劑會逆著自然滲透的方向作反向滲透。從而在膜的低壓側得到透過的溶劑,即滲透液;高壓側得到濃縮的溶液,即濃縮液。若用反滲透處理海水,在膜的低壓側得到淡水,在高壓側得到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