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雨水回用系統設計的要求建築工程介紹
制定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準是為規范江蘇省綠色建築,提高綠色建築建設水平。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適用於江蘇省新建、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築的綠色設計。其中,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雨水回用系統設計的要求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建築網帶來的關於江蘇省綠色建築設計標准對於雨水回用系統設計的要求的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結合本地降雨特性,充分利用場地空間,合理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減少雨水地表徑流。
結合總圖景觀設計合理確定雨水入滲范圍,採取雨水入滲措施,入滲下墊面面積不少於項目除屋面面積之外的佔地面積的50%。
充分利用綠地、水體或場地空間合理確定雨水生物滯留設施的形式和規模。
採取與景觀相匹配的生態措施,對屋面等不透水下墊面雨水進行引導、調蓄和凈化,降低徑流污染。
場地雨水實行徑流總量控制,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宜低於55 %。
場地雨水外排設施的設計排水流量應按未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的條件進行校核,其排水能力不小於未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情況下的外排能力。
雨水回用系統方案及設計規模宜通過水量平衡和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
回用雨水的用途宜根據可回用水量、用水時間變化規律、水質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雨水回用系統水處理方案宜根據雨水收集范圍和回用雨水用途經技術經濟比較後合理確定。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2. 雨水回收利用的工業流程是什麼
雨水回收系統簡介:
雨水回收利用是指通過匯總管對雨水進行收集,前期通過雨水凈化裝置對雨水進行凈化處理後達到符合設計使用標準的系統。目前多數由截污掛籃裝置、棄流過濾裝置、蓄水系統、凈化系統組成。
雨水回收利用流程圖:
雨水管道---------截污管道-------雨水棄流過濾裝置--------雨水自動過濾器--------雨水蓄水模塊-------消毒處理---------用水點
雨水回收利用就是直接對天熱降水進行收集存儲與利用。成熟的雨水利用技術是集水的收集—截污—過濾—存儲—滲透—提升—回用和控制一體化的定型產品和組裝式成套設備。
雨水回收系統特點:
初期雨水經過多道預處理環節,保證了所收集雨水的水質。採用蓄水模塊進行蓄水,有效保證了蓄水水質,同時不佔用空間,施工簡單、方便,更加環保、安全。 通過壓力控制泵和雨水控制器可以很方便地將雨水送至用水點,同時雨水控制器可以實時反應雨水蓄水池的水位狀況,從而到達用水點。
雨水回收系統的意義:
1,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我國的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水資源匱乏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循環使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是成為首要任務。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雨水資源的價值,並採取了很多相應的措施,因地制宜的進行雨水綜合利用。
2,社會發展需求
節能呼聲越來越高,使得雨水回收再利用也越來越被人重視。採用雨水收集系統。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傳統城市雨水收集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後,一部分通 過地面下滲補充地下水,不能下滲或來不及下滲的雨水通過地面收集後匯流進入雨水口,再通過收集管道收集後,排入河道或通過泵提升進入河道。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傳統的雨水管理模式經常會造成城市洪災、雨水徑流污染、雨水資源大量流失、生態環境破壞等主要問題。因此目前,市場非常迫切需要一種節能環保的新型雨水收集系統。
3,科技發展的需求
當前國內市場收集雨水的方式有傳統的鋼筋混泥土及不銹鋼蓄水池,這兩種方式施工工藝復雜,工序多,工期長,所好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比較大。而新型的雨水收集系統是由若干個模塊合成的一個水池,產品使用壽命長,施工方便,工期短,成本較低。
雨水回收系統的應用:
目前雨水回收利用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雨水收集,通過模塊式蓄水箱收集到的雨水資源用來沖洗廁所、澆灑路面、澆灌草坪、水景補水,甚至用於循環冷卻水和消防水。可以緩解目前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是一種開源節流的有效途徑。
2、雨水滲透,通過蓄水池將雨水下滲,補充地下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使淡水資源得到補充。
3、雨水滯留,當降雨量大過城市排水量時雨水收集模塊將雨水存儲,降低城市排水壓力,從而提高城市排洪系統的可靠性,減少城市洪澇。
3.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安全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儲存與回用要求
一、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安全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誤接、誤用、誤飲的風險。誤接通常發生在家庭裝修或地下管道維護過程中,因此雨水管道需塗色或標識,避免被誤認為生活飲用水管道。盡管「雨水」標識能防止部分人誤用,但在無光環境下,或對文字不識者,如兒童、盲人、文盲,仍無法辨識,因此應在取水口設置鎖具或專用開啟工具。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實施與檢查包括:
實施:在設計階段,應在施工設計說明圖紙中規定管道外壁的塗色和標識,並在管道系統圖及平面圖中明確標注帶鎖或專用開啟工具的取水口。施工安裝過程中,需嚴格遵循每條規范。
檢查:需審核施工設計圖紙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系統圖、平面圖,確保圖紙中有雨水管道的塗色或標識說明,並標明取水口設鎖具或專用開啟工具。工程檢查時,應逐項核對每條規范的執行情況。
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儲存與回用要求
一般規定包括:
1. 雨水收集回用系統應優先收集屋面雨水,避免收集污染嚴重的機動車道路雨水。
2. 雨水儲存設施應採用景觀水體、旱塘、濕塘、蓄水池、蓄水罐等,景觀水體、濕塘優先用作雨水儲存。
3. 雨水進入蓄水池、蓄水罐前,應進行泥沙分離或粗過濾。景觀水體和濕塘宜設前置區,沉澱徑流中的大顆粒污染物。
4. 當蓄水池具有沉澱或過濾處理功能且出水水質滿足要求時,可不另設清水池。當設有清水池時,其有效容積應根據產水曲線、供水曲線確定,設有消毒設施時,需滿足消毒接觸時間要求。缺乏相關資料時,可按最高日設計用水量的25%~35%計算。
5. 中水清水池接納處理後的雨水時,應有容納雨水的容積。
6. 蓄水池、清水池應設溢流管和通氣管,並採取防蟲措施。
儲存設施規定包括:
1. 雨水蓄水池、蓄水罐、棄流池應在室外設置,埋地拼裝蓄水池外壁與建築物外牆的凈距不應小於3m。
2. 蓄水池應設檢查口或人孔,附近宜設給水栓和排水泵電源,室外地下蓄水池(罐)的人孔、檢查口應設置防止人員落入水中的雙層井蓋或帶有防墜網的井蓋。
3. 雨水儲存設施應設有溢流排水措施,溢流排水宜採用重力溢流排放。室內蓄水池的重力溢流管排水能力應大於50年設計重現期設計流量。
4. 蓄水池設於機動車行道下方時,宜採用鋼筋混凝土池。設於非機動車行道下方時,可採用塑料模塊或硅砂砌塊等型材拼裝組合,且應採取防止機動車誤入池上行駛的措施。
5. 當蓄水池因條件限制必須設在室內且溢流口低於室外地面時,應設置自動提升設備排除溢流雨水,溢流提升設備的排水標准應按50年降雨重現期5min降雨強度設計,且不得小於集雨屋面設計重現期降雨強度。自動提升設備應採用雙路電源,進蓄水池的雨水管應設超越管,且應重力排水。雨水蓄水池應設溢流水位報警裝置,報警信號引至物業管理中心。
6. 蓄水池宜兼具沉澱功能,其構造和進、出水管等的設置應符合防止進、出水流短路、避免擾動沉積物、設計沉澱區高度不宜小於0.5m、緩沖區高度不宜小於0.3m、進水端宜均勻布水、應具有排除池底沉澱物的條件或設施的規定。
鋼筋混凝土蓄水池應設集泥坑和吸水坑,池底應設不小於5%的坡度坡向集泥坑,池底應設排泥設施。塑料模塊和硅砂砌塊組合蓄水池應設混凝土底板,當底板低於地下水位時,水池應滿足抗浮要求。
景觀水體和濕塘儲存雨水時,應符合儲存雨水的有效容積為景觀設計水位或濕塘常水位與溢流水位之間容積的規定。雨水儲存設有排空設施時,宜按24h排空設置,排空最低水位宜設於景觀設計水位和濕塘的常水位處。前置區和主水區之間宜設水生植物種植區,濕塘的常水位水深不宜小於0.5m,濕塘應設置護欄、警示牌等安全防護與警示措施。
當蓄水池的有效容積大於雨水回用系統最高日用水量的3倍時,應設能12h排空雨水的裝置。
雨水回用供水系統規定包括:
1. 雨水供水管道應與生活飲用水管道分開設置,嚴禁回用雨水進入生活飲用水給水系統。
2. 供水管網的服務范圍應覆蓋水量計算的用水部位。
3. 雨水供水系統應設自動補水,並應符合補水水質、補水條件及補水能力的要求。
4. 當採用生活飲用水補水時,應採取防止生活飲用水被污染的措施,清水池(箱)內的自來水補水管出水口應高於溢流水位,其間距不得小於2.5倍補水管管徑,且不應小於150mm。向蓄水池(箱)補水時,補水管口應設在池外,且應高於室外地面。
5. 供水系統供應不同水質要求的用水時,應綜合考慮水質處理、管網敷設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採用集中管網系統或局部供水系統。
6. 供水方式及水泵選擇、管道水力計算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的規定。
7. 供水管道和補水管道上應設水表計量裝置。
8. 供水管道可採用塑料和金屬復合管、塑料給水管或其他給水管,但不得採用非鍍鋅鋼管。
9. 雨水供水管道上不得裝設取水龍頭,並應採取防止誤接、誤用、誤飲的措施,如雨水供水管外壁應按設計規定塗色或標識,當設有取水口時,應設鎖具或專用開啟工具,水池(箱)、閥門、水表、給水栓、取水口均應有明顯的「雨水」標識。
系統控制包括:
1. 雨水收集、處理設施和回用系統宜設置自動控制、遠程式控制制及就地手動控制方式。
2. 對雨水處理設施、回用系統內的設備運行狀態宜進行監控。
3. 雨水處理設施運行宜自動控制。
4. 水量、主要水位、pH值、濁度等常用控制指標應實現現場監測,有條件的可實現在線監測。
5. 補水應由水池水位自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