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裘湛白龍港污水處理廠

裘湛白龍港污水處理廠

發布時間:2024-05-23 03:54:05

『壹』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基本內容

上海市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位於浦東新區合慶鄉東側長江岸邊,該處已建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新廠擴建位於預處理廠北側長江邊,總用地面積120 hm2。 1.1處理廠位置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位於浦東新區合慶鄉東側長江岸邊,該處已建白龍港預處理廠,新廠擴建位於預處理廠北側長江邊,總用地面積120 公頃。
1.2污水收集系統
主要包括市中心區、閔行區及浦東新區,這些地區部分為合流制,部分為分流制。上海污水二期系統已建成輸送管道,預處理廠以及污水排放管,其規模為172萬立方米/d,服務面積271.7 平方公里,人口355.76萬,考慮近期污水系統完善尚待時日,故白龍港污水廠近期處理水量為120萬立方米/d。按照2001年全年污水規劃,本廠遠期處理水量為210萬立方米/d。
1.3處理廠尾水排放點
上海市污水二期工程已建成白龍港污水排放管,直徑4.2 m,距岸1.6 km,分點擴散排放。經處理後尾水達標排入已建污水擴散管,擴散自凈。
業主單位:上海水環境建設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
施工單位:分9個標 ,部分標段還在競爭性招標中。 近期(本期設計):平均旱流污水量120萬立方米/d;
旱季高峰污水量18.06 立方米/秒,
旱季最小污水量8.33 立方米/秒,
雨季流量21.85 立方米/秒,
現狀污水量80萬~100萬 立方米/d。
按照2001年上海市污水規劃,本廠遠期:污水設計流量為旱季平均210萬 立方米/d,旱季高峰30.6 立方米/秒,雨季流量 33.6 立方米/秒。
2.2污水水質
本系統為部分合流制,部分分流制,進處理廠污水水質與出廠水質見表1。 表1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 項目 COD(mg/L) BOD(mg/L) SS(mg/L) NH3-N(mg/L) TP(mg/L)
進水 320 130 170 30 5
出水 ≤180 ≤70 ≤40 ≤30 ≤1
2.3 污泥處理及處置目標
採用儲泥池、脫水、衛生填埋,最終作綠化介質土,達到綜合利用目的。
2.4 污水處理主要技術參數
為滿足近期以除磷為目標的污水處理要求,同時考慮遠期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排放標准,經方案比較推薦採用近期物化法,遠期再增加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由於處理廠用地面積有限,故物化法選用高效沉澱池布置方案。把混合、絮凝、沉澱3個工序合並在一個構築物內,其主要參數如下。
混合時間:64 s,投葯量PAC 86 mg/L,PAM 0.5 mg/L;絮凝時間:14 min;高效沉澱池:表面負荷17 立方米/(平方米·h),停留時間50 min,污泥迴流比 4%。產生污泥量197 t/d,含水率97%,污泥量6930 立方米/d。
2.5高效沉澱池
高效沉澱池近期設3組,每組6隻池。遠期增加2組。每組處理水量約42萬 立方米/d(見圖2) 。
每組具有獨立反應單元,由混合區、絮凝區、推流反應區、沉澱區及污泥濃縮區組成。單池長25.9 m,寬17 m,水深8.3 m,容積2 407 立方米,停留時間64 min。在沉澱區上部設斜板,單池斜板面積170 平方米,混凝池單池容積140 立方米,尺寸6 m×3.2 m×7.3 m。
混合區配置Ф500混合攪拌機18套,絮凝區配置Ф3600絮凝攪拌機18 套,濃縮區配置Ф17 m濃縮刮泥機18套,剩餘污泥泵18用6備,迴流污泥泵18用6備。另外,設投葯系統,包括混凝劑化解、稀釋、配比及投加,用PLC控制。
2.6污泥處理與處置
近期污泥處理量為197 t/d,經方案比較後採用污泥儲存→脫水→衛生填埋+綜合利用方案 (近期實施物化法)見圖1。
主要污泥處理構築物:
(1)污泥儲存池。分6格,每格13 m×13m,水深4.5 m,每格設潛水攪拌機2台,污泥先進儲存池再進脫水機房。
(2)污泥脫水機房。平面尺寸13.3 m×27 m,二層式,設離心脫水機4用1備,單機容量2 600 kg/h,每天工作20 h,另有投葯設備3套。經離心脫水污泥,含水率約65%,運往污泥填埋場處置。
(3)污泥堆棚。平面尺寸36 m×27 m,可堆脫水泥約7 d。
(4)污泥填埋場。利用廠區圍堤內空白地塊作為污泥填埋場,廠內面積約27 公頃,廠外約16 公頃,廠內及廠外填埋場分別各劃分為6個填埋區域,最大一個填埋區約5.5 公頃 ,用土堤分隔,隔堤上修單行車道,便於運送污泥。填埋場設垂直防滲帷幕,並設垂直與水平滲濾液收集系統及填埋氣收集系統。每單元填滿後採用封場作業。封場作業由45 cm植被層,PVC 防水膜,30 cm排泥層組成。經過約5年堆置,該污泥腐熟化後,重新挖出作綠化用土,空餘體積再埋填污泥,這樣重復循環,達到污泥綜合利用的目的。
2.7中水回用
本廠經一級加強處理後的污水,確定2500 立方米/d規模作為中水回用,採用曝氣生物濾池工藝,處理後達到中水水質標准,供廠內使用。 3.1工程造價
初設工程投資概算61586.15萬元,單位處理成本0.28 元/立方米。
3.2工程進度
2001年4月通過「上海市白龍港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總體方案設計徵集」,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和上海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中標,承擔工程設計。
2001年12月編就上海市白龍港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2年4月上海市計劃委員會批准可行性研究。
2002年5月編就上海市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初步設計。
2002年6月上海市建設與管理委員會批准初步設計。
2002年6月開始編制施工階段競爭性招標文件。
2002年7月開工,計劃在2003年底試運轉。
2008年9月升級改造工程

『貳』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介紹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位於浦東新區合慶鎮朝陽村,是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9月升級改造工程全部建成投產,處理規模達200萬立方米/d,是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之一,處理能力占上海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的1/3左右。它每天最多可處理172萬立方米的污水,為271.7 平方公里區域內的 356 萬人口提供服務。白水港地區的強勁增長使日污水處理能力必須加倍,即達到 210 萬立方米。

『叄』 污水治理廠屬於什麼性質的單位

污水處理廠屬於市政公用管理系統,也說是說是公家的,屬於事業單位。版

從污染源排出的權污(廢)水,因含污染物總量或濃度較高,達不到排放標准要求或不適應環境容量要求,從而降低水環境質量和功能目標時,必需經過人工強化處理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污水處理廠,又稱污水處理站。
在我國,早期的污水處理廠都屬於事業單位編制,屬於市政部門管轄,其建設、運營等由城管部門負責,環保部門僅負責污水處理廠出水的合格性檢驗。BOT、TOT等國際先進模式引入我國,對於加速我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步伐,改善水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原有的污水處理廠也大多進行了企業改制,有屬於事業單位的,有屬於國營企業的,也有屬於外資、私企的。

『肆』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到上海火車站怎麼乘車

公交線路:抄浦東31路 → 地鐵16號線 → 地鐵2號線 → 地鐵1號線,全程約54.0公里

1、從白龍港步行約430米,到達拱極東路同創路站

2、乘坐浦東31路,經過11站, 到達惠南地鐵站(下客站)站

3、步行約180米,到達惠南站

4、乘坐地鐵16號線,經過8站, 到達龍陽路站

5、步行約40米,換乘地鐵2號線

6、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7站, 到達人民廣場站

7、步行約350米,換乘地鐵1號線

8、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3站, 到達上海火車站

9、步行約150米,到達上海火車站

『伍』 奼℃按澶勭悊鍘傚睘浜庝粈涔堝崟浣嶇紪鍒訛紵

鍦ㄦ垜鍥斤紝鏃╂湡鐨勬薄姘村勭悊鍘傞兘灞炰簬浜嬩笟鍗曚綅緙栧埗錛屽睘浜庡競鏀塊儴闂ㄧ¤緰錛屽叾寤鴻俱佽繍钀ョ瓑鐢卞煄綆¢儴闂ㄨ礋璐o紝鐜淇濋儴闂ㄤ粎璐熻矗奼℃按澶勭悊鍘傚嚭姘寸殑鍚堟牸鎬ф楠屻

BOT銆乀OT絳夊浗闄呭厛榪涙ā寮忓紩鍏ユ垜鍥斤紝瀵逛簬鍔犻熸垜鍥芥薄姘村勭悊鍘傜殑寤鴻炬ヤ紣錛屾敼鍠勬按鐜澧冭搗鍒頒簡縐鏋佷綔鐢錛屽師鏈夌殑奼℃按澶勭悊鍘備篃澶у氳繘琛屼簡浼佷笟鏀瑰埗錛屾湁灞炰簬浜嬩笟鍗曚綅鐨勶紝鏈夊睘浜庡浗钀ヤ紒涓氱殑錛屼篃鏈夊睘浜庡栬祫銆佺佷紒鐨勩


鎵╁睍璧勬枡

奼℃按澶勭悊鍘傚潃鐨勯夊畾鏄鍩庡競鍜屽伐涓氬尯鐨勬諱綋瑙勫垝鐨勭粍鎴愰儴鍒嗐

1銆佸巶鍧蹇呴』浣嶄簬緇欐按姘存簮鐨勪笅娓革紱濡傛灉鍩庨晣銆佸伐涓氬尯鍜岀敓媧誨尯浣嶄簬娌蟲祦闄勮繎錛屽巶鍧蹇呴』鍦ㄥ畠浠鐨勪笅娓革紝鑰屼笖瑕佸湪澶忓d富椋庡悜鐨勪笅椋庡悜錛屽苟搴斿悓鍩庨晣銆佸伐涓氬尯銆佺敓媧誨尯浠ュ強鍐滄潙灞呮皯鐐逛繚鎸佷竴瀹氱殑璺濈伙紝浣嗗張涓嶅疁澶榪,錛屼互鍏嶅炲姞綆¢亾鐨勯暱搴︺

2銆佸巶鍧搴斿敖鍙鑳戒笌澶勭悊鍚庡嚭姘寸殑涓昏佸幓鍚戱紙濡傜亴婧夊啘鐢幫級鎴栧彈綰蟲按浣撻潬榪戙

3銆佸厖鍒嗗埄鐢ㄥ湴褰錛岄夋嫨鏈夐傚綋鍧″害鐨勫湴鍖猴紝浠ユ弧瓚蟲薄姘村勭悊鏋勭瓚鐗╁拰璁懼囬珮紼嬪竷緗鐨勯渶瑕侊紝鑺傜渷鑳芥簮鍜屽姩鍔涖

4銆佸敖鍙鑳藉皯鍗犲拰涓嶅崰鍐滅敯錛屽苟鑰冭檻鍚庣畫寤鴻懼彂灞曠殑鍙鑳芥с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鐧懼害鐧劇-奼℃按澶勭悊鍘

『陸』 中國比較有名的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中國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

『柒』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當前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視程度空前,黨的十九大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將「美麗」作為社會主義強國目標的重要內容,水環境治理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之一。城市污水處理廠作為治污基礎設施之一,是治水工作的關鍵環節,其處理規模、處理水平等直接影響治水成效。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已建的上海白龍港、廣州新華、寶雞市高新區、通遼市污水處理廠,太湖地區、三峽庫區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發現其運行普遍存在運行負荷率較低、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出水水質難穩定達標等問題,通過深度剖析原因,科學地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做出貢獻為全面貫徹《水污染防治計劃》,全國各城市先後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城市污水處理廠在保障水環境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設污水處理廠是解決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底,要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不低於85%。「九五」期間,我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開始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開始成為各地落實水污染物減排責任目標的主要途徑。
在中央財政資金和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的發展,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的進展,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和規模迅速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不斷提高。
統計資料顯示,至2016年末,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3.44%,其中污水集中處理率89.8%。截至2010年,全國共有城鎮污水處理廠2496座,較2006年相比提高了140%。到2016年末,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達到3552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9%。
但是,污水處理率與處理能力的持續提高與水環境污染依然矛盾突出。環保部公布的《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1940個監測斷面中,仍有32%為IV類及以下水體。截止2017年底,住房與城市建設部和環保部認定的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數量有2100個。
與此同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不斷提高,2015年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
由於我國城鎮污水普遍存在著水質水量變化幅度大、碳氮比偏低、無機懸浮固體含量高、冬季水溫低、工業有毒有害污染物沖擊等突出問題,明顯影響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出水難以穩定達標。即使在達標排放的情況下,符合一級A/B標準的水質仍接近V類水(表1),是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
表1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主要污染物指標對比 單位:mg/L
一些城郊結合部因居民亂扔、亂排生活污水,對水環境也帶來嚴重危害。為此,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我國南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廠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做出貢獻。
1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1運行負荷率普遍較低,部分超負荷運行
根據住房與城市建設部2012年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0-2011),城鎮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水量應達到計劃指標的95%以上。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偏低,難以達到住房與城市建設部的要求。
遼寧省污水處理廠月均負荷在80%以上的僅占污水廠總數32%。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現狀水量未達到設計值,近一半處理設施閑置。廣西城鎮污水處理廠2010年負荷率達到60%以上的污水廠占總量的65%。三峽庫區2014年176座污水處理廠的平均運行負荷僅為56.5%。
全國已建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僅有65%~70%,遠低於德國2008年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95%。而一些城市由於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數量增長過快,污水處理廠已超負荷運行,處理壓力大。
污水廠處理設施負荷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廠網建設不配套,污水管網覆蓋率和收集率偏低。污水處理廠只有和排污管網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治污作用。
由於污水廠建設相對簡單、集中、建設周期短,管網建設相對復雜、牽涉面廣、建設周期長,我國城市管理者普遍重建廠、輕管網、輕管理。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城鎮污水處理廠3552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9%,排水管道長度僅增加了17%。配套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建設不同步,導致一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後面臨無污水可處理的尷尬境地。
有些城市先期只建設了污水干管,由於資金不到位支管網建設推進緩慢。部分城市新建的管網存在諸多問題無法與已有干管接駁,如設計標高與已有干管不一致,已有干管積水堵塞等。
導致建成管網沒有「織網成片」,污水收集率偏低。另一原因是污水廠設計規模與實際情況不符。由於部分城市對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重視不夠,對污水來源和收集缺少詳細的規劃和充分的論證,管網、泵站等輔助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設計規模往往基於理論設計計算。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人均實際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對偏低,導致設計規模偏大,實際污水量不足。
而在一些發展較快的城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加。污水廠設計規模滯後於人口經濟增長速度,污水廠處理能力不足,出現超負荷運行現象。
1.2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與設計值不符
污水廠原水水質和水量是影響污水處理工藝運行穩定性的重要因素。我國城市污水廠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部分污水廠進水負荷波動幅度可達到-47%~4%。
上海白龍港污水廠進水BOD5日平均濃度波動范圍為14~382mg/L,CODCr波動范圍為96~824mg/L。昆明市合流制排水區域污水處理廠進水受雨季影響,懸浮物波動大。除了水質波動,一些污水廠進水水質有機物濃度與設計值有差異,嚴重影響了污水處理效果。
寶雞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水質除NH3-N和TN外,其他各指標均高於設計值。寶雞十里鋪污水處理廠進水TP高於設計值外,其它各指標均低於設計值。
分析原因,主要是排水管網雨污分流不徹底、管網漏損、沿河截污沖擊污水處理系統。我國老城市的排水體制一般為雨污合流制,後來部分城市改為截流式合流制。
合流制排水體制下,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受多種因素影響。雨季時排水管網同時收集了生活污水和大量的雨水,引起污水廠水量的波動。
其中初期雨水污染物濃度高、污染嚴重,部分污染物指標高於旱季污水濃度,造成水質的波動。在我國,由於管網維護的不及時,老舊管網滲漏嚴重,地下水、河水及雨水的混入也直接影響了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水量、水質。
在一些南方地區,由於前端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廠旱季水量偏小,需要抽取河道水;但在雨季,雨污合流管網的水量又遠超過污水廠的處理規模,造成了旱雨季水質波動較大。
沿河截污系統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沖擊,是造成水質水量波動的又一原因。作為合流制改造過程中的過渡產物,沿河截污系統在一些南方城市較為常見。
該系統可極大程度地改善河流長期以來的黑臭狀況,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系統雨季收集的合流水含有大量雨水,導致污水廠旱、雨季污水處理量逐年加大,污水處理廠雨季負荷普遍偏大。
而截污箱涵系統大部分尚未配備相應的末端處理設施,攜帶大量污染物的初小雨直接進入污水廠,造成水質波動,處理效果難以保障。
另外,我國處於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區域經濟差異明顯。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密集地區的城市不斷擴容,但實際擴容速度與規劃往往不一致,致使污水增長量與污水廠設計規模不一致。
當污水量超過設計規模時,污水處理廠處於「吃不飽」狀態,當設計規模超過實際處理需求時,又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
西北地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則由於服務數量不足、管網配套差等問題處於「吃不飽」狀態,這些都影響著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水量。
1.3出水水質難以穩定達標,NH3-N、TN超標
我國現有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標准,其中執行一級A標準的占總數量的29.3%,執行一級B標準的接近60%。截至2016年底,我國僅有30%的污水廠尾水達到一級A標准,高達70%的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達到或低於一級B排放標准。
大部分污水廠主要超標污染物為NH3-N、TN,上海市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採用A2/O工藝,出水NH3-N一級B達標率僅有46%,TN一級B達標率68%。
三峽庫區176座污水廠一級B達標率60.7%,通遼污水廠一級A達標保障率低於50%,寶雞十里鋪污水廠NH3-N、TN一級A達標保障率分別為42.4%、42.5%。
廣州新華污水處理廠出水TN和NH3-N在1-3月份偶爾超標,不能穩定達到一級A標准。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不達標,無法充分發揮效能,不僅降低了污水廠投資效益,也給污水廠運行管理帶來困難,應充分引起運行管理者的重視。
工藝是污水廠處理效果的關鍵保障因素,我國城鎮污水廠使用的工藝主要為普通活性污泥工藝、氧化溝及其改良工藝、A2/O及其改良工藝、SBR及其改良工藝、A/O及其改良工藝和曝氣生物濾池(BAF)工藝,這六類工藝覆蓋了全國9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工藝類型。
上述工藝具備脫氮功能,而實際運行中由於進水水質水量波動或與設計值不符、生物處理設施超負荷運行、碳源不足、碳氮比不足等原因,出水難以達到排放標准。
當污水處理廠進水BOD5、TN、TP濃度低於設計進水濃度時,從多方面嚴重影響污水處理效果。一方面,污水中BOD5濃度過低導致生物處理單元中的微生物所需有機物不足,影響反硝化階段脫氮效果。
另一方面,進水污染物濃度偏低時生物反應池中曝氣量高於微生物需求量。如不能及時調整曝氣池曝氣量,容易出現曝氣過量,導致活性污泥沉澱分離效果較差。
除此之外,南方地區冬季缺少保暖措施,致使進水水溫較低,不利於硝化反硝化細菌的生長,出水NH3-N、TN濃度無法保障。除了工藝方面的原因,污水廠的運行管理水平也對出水水質有重要影響。
污水廠的運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操作人員應在水質、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各種工藝的彈性進行適當調整,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操作人員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物理、化學及微生物學方面的知識,還需了解污水處理基本知識、廠內構築物的作用以及化驗指標的含義及其應用等。
在國外,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通常由博士來實施。在國內,由於薪資水平等原因的限制,大部分污水廠的員工學歷層次普遍偏低、技術素養不足,往往憑經驗操作污水廠各工藝設施,嚴重製約和影響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水平。
1.4其他問題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郊結合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這種「結合」是城市與鄉村、農業與工業、農民與市民的結合,充滿著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過渡和轉型。
城郊結合部的城中村建築廢棄物、生活垃圾四處堆積,居民亂排生活污水,流經的小河流顏色發黑,垃圾漂浮,污染嚴重。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時威脅著當地居民的健康。由於制度措施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使得城郊結合部出現這樣的難題。工業園區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但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也在加劇。
大型集中的工業園區一般都有污水處理廠,對大量的、中小型工業企業的廢水,採用經預處理後與園區生活污水合並處理的方式,實際運營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出現。
一是實際水量與設計不符。在園區污水處理廠設計階段,由於對發展規模預估不足,實際污水量超出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部分企業由於生產狀況不穩定,使污水處理廠處理量不足。
二是實際進水水質與設計不符。實際入園企業的類型與規劃不符,導致污水特徵發生較大變化,使污水廠難以達標排放。
2對策與建議
2.1政府統籌規劃,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同步推進
政府各部門應結合各自職能,協調一致,科學組織,實現污水處理廠的長效管理[11]。住建部門會同環保、發改委等部門,緊跟城市發展腳步,牽頭編制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的統籌規劃,以前瞻性思維規劃和設計污水處理廠。
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推進污水處理廠的運營規范化,與物價、住建、財政等部門聯合,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
財政部門應增加對污水處理廠的資金投入,創新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提高污水廠運行人員的工資水平,從而吸引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進行運行管理。環保部門要加強對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的檢查監督,對整治不力的要嚴肅查辦。
2.2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實現水量濃度「雙提升」
為充分發揮污水廠效能,要堅持廠網並舉,將排水管網和污水廠作為一個整體建設。首先要加快新增污水管網建設,建成從「用戶—支管—干管—污水處理廠」路徑完整、接駁順暢、運轉高效的污水收集系統,提高已建污水廠運行負荷。
其次是要強化老舊管網改造,對漏損嚴重的管網、排水口、檢查井進行維修,減少管道淤積,確保收集的污水水質、水量穩定。再者是要徹底進行合流制管網改造,難以改造的地區加快建設截流、調蓄等設施,減少雨季雨水對污水廠水量水質的沖擊。
2.3源頭分散處置初期雨水,減輕進廠污水量變化幅度
針對初期雨水影響進水水質水量問題,宜源頭分散處置。從初期雨水的特點和國內外初期雨水處置經驗來看,初期雨水應採用源頭分散收集、分散處置等方式;初期雨水集中收集非常困難,主要原因在於若設置集中收集系統,上游初期雨水到達時,下游早已是干凈的雨水,很難保證能夠收集到20~30分鍾前的初期雨水。
已建設初小雨收集系統的城市,應增設相應末端處理設施,減輕初小雨對污水處理廠的水質影響。有條件接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應論證污水處理廠具備接收條件後再接入。
2.4加強管網精細化管理,防患於未然
重視建成污水管網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加強管網的精細化管理[12]。首先是要加強日常巡查,對存量管網「修補測」、「定期體檢」並加以修繕。
採用CCTV和QV手段對管道內部進行檢測,掌握其病害的分布狀況和程度,為管道修復提供基礎。其次要實行定期清淤制度,保證污水管道正常通水。
目前大部分城市管道仍採用人工清淤,不僅工作環境惡劣,且效率低下,無法滿足需求。可引進高科技清淤手段,如清淤機器人等,實現自動高效清淤。
再者,對排水管網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建立污水管網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實時掌握水質情況。當水質出現異常時可及時查出管段存在問題,並提醒污水處理廠採取有效應對措施[34]。
2.5優化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提標擴容
污水處理廠一般位於城市建設區,隨著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的開展,城市污水量增長較快而污水處理廠或污水系統擴容困難的矛盾日益突出。
對污水廠超負荷運行的地區,通過服務范圍的調整解決污水處理廠污水增量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考慮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進行污水廠擴建。
按照GB18918-2015《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徵求意見稿)》的要求,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污水處理廠和自2018年起敏感區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均執行一級A標准。
對排放標准較低污水處理廠改造,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改造措施,提高出水水質。提標改造路徑一般包括水力改造、設備改造和工藝升級改造等,其中污水處理工藝改造是提高出水水質的關鍵。
TN和NH3-N主要通過生化系統處理去除,這兩個指標是生化系統改造的主要目標污染物。TN的去除效果受制於進水碳氮比,由於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進水碳氮比偏低,可通過改進運行方式,合理利用內部碳源,或投加碳源的方式,提高反硝化能力。
當NH3-N不達標時,可在二級生物處理後增加曝氣生物濾池。涉及具體項目時,按照「一廠一策、分門別類」的原則制定適宜的工藝方案。
2.6集散結合,統籌治水
城市主城區的生活污水應集中處理,通過建設完善污水管網將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而在城郊結合部,有條件建設管網的城市應逐步完善管網系統,對污水進行集中處理。短期內無法建設管網系統的,應採取分散處理的措施。
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具有移動靈活、自動化控製程度高、處理效果好的特點,在城中村等分散式污水處理中已有大量應用,是解決城郊結合部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工業園區污水廠存在的問題並不是一個企業的問題,需要改革和發展來解決,加大對污染源排放的控制力度,工業企業要嚴格執行相關法規,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3結語
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是城鎮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是減少水體外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保障其安全、穩定、高效地運行,對於水環境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廠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放矢地總結存在問題,可為今後污水廠科學化管理奠定基礎。只有政府部門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加強管網精細化管理,進行提標擴容建設,才能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的環境效益,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促進水環境治理成效的長久保持。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捌』 上市公司中和水相關的公司有哪些,主要是污水處理和節能環保

污水處理概念股(污水處理上市公司):
1. 首創股份(600008.sh),公司對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七里河污水處理廠BOT項目投資1.65億元。七里河項目一期規模為10萬噸/日,遠期規劃為20萬噸/日,特許經營期30年。
2. 武漢控股(600168.sh),公司污水處理資產主要是位於武昌地區的沙湖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為15萬噸/日。
3. 洪城水業(600461.sh),公司通過注入南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江西洪城水業環保有限公司以及南昌市朝陽污水處理環保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部股權擁有江西全省77 個縣(市)78 家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以TOT(移交—運營—移交)方式經營江西省境內78 家污水處理廠項目,一期設計污水處理能力99.8 萬立方米/日,二期擴建後的設計總規模達150.60 萬噸。
4. 創業環保(600874.sh),主營業務以污水處理、水務為主,擁有紀莊子、東郊等多家污水處理廠和國內最好的污水處理研究中心,已形成了從研究設計到施工再到運營的污水行業完整的產業鏈;公司與天津子牙循環投資公司在其循環經濟產業區簽訂協議,將建設規模為1萬立方米/天污水處理廠;公司積極發展再生水資源,已擁有一座5萬噸/日處理能力的再生水廠到2010年建成6座城市公共再生水廠,供水能力達到46.5萬噸/日,到2020年經擴建供水能力達到92萬噸/日。
5. 中原環保(000544.sz),公司已成為一家以城市集中供熱和污水處理為主的環保企業;公司獨家出資設立中原環保(登封)水務有限公司,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3萬立方米;公司第二大股東是鄭州市污水凈化公司,污水凈化公司還擁有日處理能力為10萬噸的五龍口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能力為30萬噸的馬頭崗污水處理廠。
6. 南海發展(600323.sh),目前公司污水處理能力23萬噸,在建污水處理能力32.5萬噸。
7. 城投控股(600649.sh),公司擁有亞洲最大的城鎮污水處理上海城投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每天可處理城市污水200萬立方米,每年可減少COD13.8萬噸和氨氮1.1萬噸排放。
8. 興蓉投資(000598.sz),公司主營為以污水處理為主的環保業務,是成都地區最主要的污水處理企業;公司大股東興蓉集團下屬的自來水公司目前日供水能力為138萬噸(含法國威立雅-日本丸紅BOT項目的40萬噸);收購有設計產能為20萬噸/日的蘭州市七里河安寧污水處理廠,獲得了該污水處理廠30年運營的特許經營權。
注. 再生水價格一般為自來水的1/3約為0.5元/噸,再生水是污水處理的副產品,其生產成本比較低,再生水毛利率能夠達到80%以上。
9. 重慶水務(601158.sh),公司與重慶化工園區開發建設公司共同合作經營重慶(長壽)化工園區水處理項目,投資總額為人民幣58887萬元,包括供水和污水處理業務,供水一期工程生產能力為12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一期工程生產能力為4萬立方米/日。
10. 中山公用(000685.sz),大股東中山中匯投資承諾,在旗下的珍家山污水處理廠正式運營後將其注入上市公司以避免同業競爭,但由於「尚未正式投產運營」仍不能置入上市公司。
11. 國中水務(600187.sh),公司日處理能力僅有20多萬噸,伴隨著今年公司東營國中一期項目15萬噸/日水廠投產,以及湘潭九華20萬噸/日供水項目和東營國中二期5萬噸/日投產後,公司日處理能力將達到近60萬噸。
12. 桑德環境(000826.sz),公司污水處理主體工藝採用了水解一氧化溝處理工藝,旱季處理量為20萬噸/天,雨季處理量為40萬噸/天;目前公司投資並運營的污水處理項目總計處理規模達到86萬噸/天。
13. 陽晨B股(900935.sh),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計持有上海友聯竹園第一污水處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50.02%股權,日處理規模達170萬噸;公司收購了成都市溫江區污水處理項目(一期3萬噸/日),中標溫江(二期)項目,投資額為3696.32萬元,該污水處理廠實行第1個運營年度按15000噸/日保底,第2年按20000萬噸/日,第3年後按30000萬噸/日保底,確定的水價為0.84元/噸。
污水處理解決方案上市公司:
1. 碧水源(300070.sz),司主營業務為基於MBR技術的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技術方案與工程設計、核心設備的膜組器和其核心部件膜材料的生產、最終為客戶提供污水處理廠或再生水廠。
注. MBR技術作為一個新型技術,與傳統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技術相比,具有出水水質高且穩定、佔地面積和剩餘污泥量(分別少1/2和少1/3-1/2,明顯緩解了城市污水廠的佔地面積大和污泥處理難題)、運行管理方便靈活等優點,而初始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僅略高10%左右(未考慮土地成本,而且膜材料國產化後成本差距還將明顯縮小),在全球市場份額約22%,是行業發展方向。
2. 萬邦達(300055.sz),公司是我國工業污水處理領域的龍頭企業,特別是在石油化工、煤化工領域的污水處理具有絕對的領先地位;公司具有領先的全方位的工業污水處理技術,並率先推出了EPC+C、BOT等創新型的業務合作模式,成功鎖定優質的大型客戶。

閱讀全文

與裘湛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半透膜將兩溶液分開其溶劑滲透方向 瀏覽:691
飲水機漏電什麼情況 瀏覽:563
過氣濾芯怎麼測試 瀏覽:704
homa污水提升器杭州 瀏覽:122
雪鐵龍c2的汽油濾芯位置在哪裡 瀏覽:656
火鹼和鹽酸哪個除垢好 瀏覽:844
反滲透壓力表壓力數據怎麼讀 瀏覽:361
ro膜匯通好嗎 瀏覽:940
銅陵污水處理曝光 瀏覽:556
純水泥建築叫什麼 瀏覽:640
純水砂漿套什麼定額 瀏覽:370
核污水除了排入大海還能怎麼處理 瀏覽:246
大邁x5空氣濾芯怎麼拆 瀏覽:19
污水對肝有什麼危害 瀏覽:709
樹脂飾品製作注意事項 瀏覽:892
污水車多少錢一天 瀏覽:485
美的MR0121一4反滲透凈水器 瀏覽:943
容聲凈水器水管尺寸是多少 瀏覽:206
頭孢污水 瀏覽:258
哪個牌子的凈水器可以長期使用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