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水回用處理方式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飲用水的標準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適用於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區;另一種是處理到非飲用水標准,主要用於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用水,如綠化澆灑、消防等;工業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術將工業污水再處理,達到軟化水水平進行工業循環再利用,節約資源與環境。
中水處理工藝分為三類:物理處理法、物理化學法與生物處理法。物理處理法如膜濾法,適用於水質變化大的情況,具有裝置緊湊、操作簡單、負荷變動影響小的特點;物理化學法包括砂濾、活性炭吸附等,適用於污水水質變化較大,採用中空纖維超濾器處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佔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生物處理法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如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等,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中水概念源自於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過度開發水資源的同時,環境保護意識較差,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限制了新鮮水供應。中水是指將生活和生產中用過的優質雜排水、雜排水以及生活污(廢)水經集流再生處理後回用,用於地面清潔、澆花、洗車、空調冷卻、沖洗便器、消防等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雜用水。因其水質指標低於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標准,但又高於污水允許排入地面水體排放標准,故稱為「中水」。中水回用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與發展。
在中國,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受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開展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許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島、天津、太原等地已運行中水工程並取得了顯著效果。國有工業企業和部分民營企業,如污染嚴重和水資源利用較多的企業,都已建成了中水回用項目,為實現低碳生產和節能減排做出了貢獻。
「中水」一詞是相對於上水〔給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術系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廚房、廁所)集中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標准回用於小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