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無中水市政管線的怎麼設置中水系統
中水處理流程應根據中水原水的水質、水量及回用對水質的要求進行選擇。進行方案比較時還應考慮場地狀況、環境要求、投資條件、缺水背景、管理水平等因素,經過綜合經濟 技術比較確定。
中水系統是指以中水為水源的供水系統。一般包括輸水、配水和處理三個子系統。
中水是指城市污水經處理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後,可在一定范圍內回用,主要用於廁所沖洗、園林灌溉、車輛沖洗以及工業冷卻水、建築工程和消防用水等。
中水系統不僅緩解水資源危機,而且經濟可行。
⑵ 什麼是中水哪些地方能使用中水
中水,也叫再生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鍵哪搜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
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中水一詞從20世紀80年代初在國內叫起至今將近20年,現已被業內人士乃至缺水城市、地區的部分民眾認知。開始時稱「中水道」,來於日本,因其水質及其設施介於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間。隨著國外中水技術的引進,國內試點工程的實驗研究,中水工程設施建設的推進,中水處理設備的研製,中水應用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有關規范、規定的建立、施行,逐稿歷漸形成一整套的工程技術,如同緩歲「給水」「排水」一樣,稱之為中水。
⑶ 哪些地方能用中水
再生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約為1~3元/噸,而海水淡化的成本約為5~7元/噸,跨流域調水的成本約為5~20元/噸。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再生水也是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水,一般為二級處理,具有不受氣候影響、不與臨近地區爭水、就地可取、穩定可靠、保證率高等優點。再生水即所謂「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叫法,通常人們把自來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質介於上水和下水之間,故名「中水」.再生水雖不能飲用,但它可以用於一些水質要求不高的場合,如沖洗廁所、沖洗汽車、噴灑道路、綠化等。再生水工程技術可以認為是一種介於建築物生活給水系統與排水系統之間的雜用供水技術。再生水的水質指標低於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指標,但高於污染水允許排入地面水體的排放標准。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 再生水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水資源。再生水使用方式很多,按與用戶的關系可分為直接使用與間接使用,直接使用又可以分為就地使用與集中使用。多數國家的再生水主要用於農田灌溉,以間接使用為主;日本等少數國家的再生水則主要用於城市非飲用水,以就地使用為主;新趨勢是用於城市環境「水景觀」的環境用水。
再生水的用途很多,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園林綠化(公園、校園、高速公路綠帶、高爾夫球場、公墓、綠帶和住宅區等)、工業(冷卻水、鍋爐水工藝用水)、大型建築沖洗以及游樂與環境(改善湖泊、池塘、沼澤地,增大河水流量和魚類養殖等),還有消防、空調和水沖廁等市政雜用。
根據再生水利用的用途,再生水可回用於地下水回灌用水,工業用水,農、林、牧業用水,城市非飲用水,景觀環境用水等五類。再生水回用於地下水回灌,可用於地下水源補給、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再生水回用於工業可作為冷卻用水、洗滌用水和鍋爐用水等方面;再生水用於農、林、牧業用水可作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灌溉、種植與育苗、林木、觀賞植物的灌溉、種植與育苗、家畜和家禽用水。
⑷ 中水系統的工藝流程
中水處理流程應根據中水原水的水質、水量及回用對水質的要求進行選擇。進行方案比較時還應考慮場地狀況、環境要求、投資條件、缺水背景、管理水平等因素,經過綜合經濟 技術比較確定。
由於中水處理范圍多為小區和單獨建築物分散設置類型,在流程選擇上不宜過於復雜,宜按下列要求進行:
(1)盡量選用定型成套的綜合處理設備。這樣可以做到簡化設計,布置緊湊、節省佔地、使用可靠、減少投資。
(2)對於中小型規模的中水處理站,不可能配置較多的運行操作人員。為了便於管理和維護,在處理工藝的選擇上,宜採用既可靠又簡便的流程,以減少運行人員。
(3)中水處理設施一般設在人員較為集中的生活區(如居住小區、建築物內部),在設置地點的選擇上要考慮臭味、雜訊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故一般中水處理站多設在地下室、自成獨立的建築物或採用地埋式處理設備。
(4)中水處理工程的投資效益是普遍關注的問題。使用不夠廣泛的主要原因除了節水意識較差以外,主要是初期投資和處理成本較高。因此,原水水源選擇,可以根據回用要求,盡量選擇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以便簡化流程減少一次投資,降低處理成本。另外還要考慮處理後的回用水能夠充分利用以避免無效投資。
⑸ 什麼是中水系統
中水系統:
中水系統,是指將各類建築或建築小區使用後的排水,經處理達到中水水質要求後,而回用於廁所便器沖洗、綠化、洗車、清掃等各用水點的一整套工程設施。
中水:
中水是由上水(給水)和下水(排水)派生出來的,是指各種排水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處理,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生活、市政、環境等范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如用來沖洗便器、沖洗汽車、綠化和澆灑道路等。因其標准低於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所以稱為中水。
組成與型式:
建築中水系統由中水原水收集系統、處理系統和中水供水系統三部分組成。
中水原水收集系統是指收集、輸送中水原水到中水處理設施的管道系統和一些附屬構築物。根據中水原水的水質,中水原水集水系統有合流集水系統和分流集水系統兩類。
合流集水系統是生活污水和廢水用一套管道排出的系統,即通常的排水系統。合流集水系統的集流干管可根據中水處理站位置要求設置在室內或室外。這種集水系統具有管道布置設計簡單、水量充足穩定等優點,但是由於該系統是生活污廢水合並為綜合污水,因此原水水質差、中水處理工藝復雜、用戶對中水接受程度低、處理站容易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合流集水系統的管道設計要求和計算與建築內部排水系統相同。
(5)中水處理布置在哪擴展閱讀
用途:
再生水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水資源。
根據再生水利用的用途,再生水可回用於地下水回灌用水,工業用水,農、林、牧業用水,城市非飲用水,景觀環境用水等五類。
再生水回用於地下水回灌,可用於地下水源補給、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
再生水回用於工業可作為冷卻用水、洗滌用水和鍋爐用水等方面。
再生水用於農、林、牧業用水可作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灌溉、種植與育苗、林木、觀賞植物的灌溉、種植與育苗、家畜和家禽用水。
⑹ 建築中水處理工藝及展望
建築中水回用技術是解決當前某些缺水城市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本文在簡要介紹建築中水概念及水源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前人試驗和已建中水回用系統,從處理工藝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性可行性等方面出發,對建築可用中水處理工藝進行了介紹,同時還對建築中水回用存在的困難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建築中水;中水回用;中水處理工藝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我國年排放污水800多億m3,城鎮日排污水約為1.37億m3,污水處理率僅為6%。大量的污水未經處理或部分處理後排放江河湖海,造成水體污染。全國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運鎮地區地下水,75%以上的湖泊水域、52%的城市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以及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到污染,進一步加劇水資源短缺,使本已嚴重的水資源供需失衡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
目前,全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缺水,有29%的人在飲用不良水,其中有7000萬人正在飲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更達400多億元。
根據「國際人口行動」提出的「可持續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給前景」報告採用的人均水資源評價標准:少於1700m3/人/年為用水緊張國家,少於1000m3/人/年為缺水國家,少於500m3/人/年為嚴重缺水國家,對我國水資源進行總體評價;到21世紀中葉我國人口達到16億高峰旁者粗時,人均水資源量將下降到1760m3,全國將接近用水緊張國家的邊緣。
江澤民總指出:「水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命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再一次強調了解決我國水的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如何優化配置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顯得更為緊迫,促使人們從管理上、技術上積極採取措施。因此,中水回用在這種形勢下再次得到了高度的重視。
1中水的概念
所謂中水是相對於上水(自來水)和下水(污水)而言的,是指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如廁所沖洗、綠地澆灌、景觀河湖、環境用水、農業用水、工廠冷卻用水、洗車用水等。
中水系統大致可分三類:一是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處理回用的城市中水系統;二是若干建築群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回用的小區中水系統;三是單棟的建築物生活污水處理回用的建築中水系統。本文著重討論後兩種。
2 中水水源
中水的水源較廣,但對建築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和廁所排水等。若考慮到處理費用和處理的難易程度,對其選用的先後順序一般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
在進行建築中水系統的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集流一種或多種排水作為中水水源,常見組合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空調系統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較輕,稱為優質雜排水,在設計時應優先選擇其作為中水水源;②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稱為雜排水;③所有生活排水的總稱,其污染程度最重,稱為生活污水,由於其處理費用較高,且難處理,所以在設計時應盡量不採用其作為中水水源。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現有嫌州的建築中水回用系統採用的水源幾乎都是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
3 中水處理工藝
3.1 常用的中水處理工藝及其流程
目前應用較多的中水處理工藝主要有混凝、沉澱、過濾、生物處理和活性炭吸附等。
處理工藝需根據原水水質的不同而採用某一工藝或某些工藝的組合,常見的中水處理工藝流程有以下這些:
(1)對於優質雜排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微絮凝→過濾→消毒→中水;
②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混凝沉澱→消毒→出水;
③原水→毛發聚集器→調節池→微絮凝-過濾→微濾-超濾→消毒→出水。
(2)對於雜排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篩濾→調節池→微絮凝-過濾→活性炭吸附→微濾-過濾→消毒→出水;
②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或生物轉盤→沉澱→過濾→消毒→出水。
(3)對於生活污水,其處理工藝流程一般有:
①原水→篩濾→調節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沉澱→過濾→消毒→出水;
②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沉澱→生物接觸氧化→過濾→消毒→出水;
③原水→篩濾→調節池→生物接觸氧化→沉澱→微絮凝-過濾→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
3.2 處理工藝的技術可行性
中水處理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很多人的研究也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特別是隨著近幾年工程技術人員對處理技術和處理設備開發,使中水處理技術又有了很大的發展。
杜茂安等採用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工藝處理洗浴排水,在水溫為10℃時,主要控制指標濁度、COD、BOD5和ABS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8.1%,95.2%,93.3%和68.2%,出水水質完全滿足中水控制指標要求[7];劉中平等研究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藝(SBR)處理學校洗浴廢水的工程實例得出,該工藝對洗浴廢水中的COD、BOD5、SS和LAS有較高的去除率,處理後的出水水質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GB/T18920-2002),且該工藝設備簡單,佔地少,運行方便[8];大連香格里拉大飯店中水回用工程採用膜生物反應器(MBR)工藝,其設計規模為60m3/d,自2001年10月投產運行以來,其平均出水水質為COD=6.16mg/L,BOD=0.57 mg/L,SS=0 mg/L,這完全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實踐證明,MBR是一種簡單、高效的中水處理技術;北京華融大廈總建築面積4.6萬m2,中水原水為洗浴排水,水量為7.5m3/h,採用接觸氧化-砂濾工藝,2000年9月經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測定,進水BOD、COD、SS和LAS分別由22mg/L、68 mg/L、14 mg/L和3.29 mg/L降低到2 mg/L、10 mg/L、5 mg/L和0.14 mg/L。
3.3 處理工藝的經濟可行性
莫慧等對3種居住區中水回用方案即經二級處理後回用、經三級處理後回用和經MBR處理後回用進行了經濟分析,其運行費用分別為2.82元/m3、2.63元/m3和2.67元/m3;張捍民等採用MBR工藝處理大連香格里拉大飯店的污水並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其運行成本僅為1.665元/m3。
通過以上的試驗分析可知,如果中水回用工程運行管理得當,其在經濟上是可行的,並且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進一步激化,自來水價格勢必會升高,而隨著處理技術的發展,中水處理費用卻會降低,這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經濟可行性。
3.4 處理工藝的選擇
中水處理工藝的選擇依據主要是根據進水水質和經濟技術比較,選用在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可行,且據有穩定出水水質的處理工藝,同時還要考慮其管理和維護及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等。
4 中水回用存在的困難
一是資源意識缺乏。「水,天上地下都有,該用就用,毫不吝惜」,這似乎成了人們的固有意識。用水不講節約,跑冒滴漏隨處可見,河流庫塘沒水就用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了再打深水井。殊不知,資源有限,採取應有度。
二是水價仍偏低。盡管水價已普遍上調,然而所有資源中仍屬水資源價格最為低廉。「一立方米水價還不足一支冰棍價格」的狀況依舊。
三是投入問題突出。資金短缺是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的主要問題。如果將污水處理至可回用標准,每立方米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投入至少需要5~6元人民幣。投入不足,大大限制了中水回用發展的速度。
根據有關規定,建築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的賓館、飯店、商店、公寓、綜合性服務樓及高層住宅,建築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綜合性文化體育設施,規劃居住3萬人口以上的住宅小區,都要強制性建設中水回用設施。而在現實中,多數地方並沒有做到。
中水回用是國際公認的「城市第二水源」。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20世紀80年代利用回用水量達9.37億立方米,德國、奧地利、以色列等國的污水處理回用量也都很高。中水回用是實現污水資源化的有效途徑,運作得好,可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及資源效益四豐收。希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採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加快中水回用設施建設步伐,合理確定和調整回用水價格,建立污水排放和集中處理及中水回用運行機制,以點帶面,盡快實現污水資源化。
5展望
中水回用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減少環境排污量,減少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它又能減少對水資源的開采,對我國長遠的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16]。並且,根據水利部《21世紀中國水供求》分析,2010年後中等乾旱年的缺水量將達318億m3,到2030年我國將缺水400~500億m3,開發和應用投資省、見效快、運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處理技術已經凸現為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正確引導下,合理的調整城市給水和中水的價格關系,中水回用技術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為城市節水作出貢獻。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