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問一下污水處理站里的生化系統應該加哪些營養物比例是多少
生化指的是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在這個系統中包含厭氧、兼氧、好氧三個階段。
在污水的好氧處理中,對微生物來講,碳,氮,磷營養有一定的比例,一般為C:N:P=100:5:1。而在污水的厭氧處理中,對污水中N,P的含量要求低,有資料報導,只要達到COD:N:P=800:5:1即可,但一般來講,要求C/N比達到(10-20):1為宜。應為濃度比。我們一般投放麵粉、二胺(含N,P)
首先,如果是用葡萄糖來配置營養液,可以理解COD近似等於BOD,也就是說COD和BOD都可以表示為碳源,營養比應該表示為C:N:P=100:5:1.
在常規活性污泥系統中,若廢水中C為100(即BOD5為100),大體上3/4的C經異化作用後被徹底氧化為CO2,1/4(即25)的C經同化作用合成為微生物細胞。從菌體中元素比例得知,N為C的1/5,P又為N的1/5,故在合成菌體時,25份C同時需5份N,1份P。因此在去除100份C所需的營養配比為BOD5:N:
P=100:5:1。
從化學式下手,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180),尿素(NH2)2CO(分子量60),磷酸二氫鉀KH2PO4(分子量136),分子量C:12/N:14/P:31,按照C:N:P=100:5:1,C應取1200g,N應取70g,P應取31g,因要求COD為500mg/L時,C應取0.5g,則0.5:1200=1:2400,則可求出N實際應取0.029g,P應取0.013g.
而取用的是化合物,用分子量換算一下,則有實際取用尿素=60×0.029÷14=0.124g,實際取用磷酸二氫鉀=136×0.013÷31=0.057g,因實際取用尿素中含有C=0.124×12÷60=0.0496g,則最終取用葡萄糖=180×0.5÷12-0.0496=7.45g
應取葡萄糖7.45g;尿素0.124g;磷酸二氫鉀0.057g.
COD進水為170,出水假設為80,則需要去除90ppm,一天800方,則需要去除的COD為:800*90g=72000g=72kg
按COD:N:P=100:5:1可以計算出需要N為3.6kg,P為0.72kg。
然後再根據尿素和過磷酸氫二鉀的分子式和濃度來計算所需要的尿素量和過磷酸氫二鉀量。
可以網路我的名字咨詢哦。
Ⅱ 污水處理中營養劑如何配
可以,但是要注意硫酸根的濃度,
C:N:P=100:5:1
按這個比例搭配,c就是cod,N,P指的是元素的含量。
Ⅲ 活性污泥法處理工業廢水營養物不足時,需要投加麵粉嗎,量是怎麼計算
活性污泥法處理工業廢水營養物不足時,需要投加麵粉
Ⅳ 廢水的生化處理中營養比碳氮磷之比為100:5:1.
1
首先必須明確,生化處理中的營養比是根據污泥/
生物膜
中微生物需求來確定的。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
活性污泥
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參數的含義。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計算,因此,碳以
BOD5
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包括有機氮和
氨氮
,但不包括亞硝氮和
硝態氮
,因為除了
反硝化細菌
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亞硝氮和硝態氮作為
氮源
,而有機氮和氨氮則可被絕大多數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為磷酸鹽。
3
最後我來解釋一下這個比例的來源:
說法一:Mc
Carty於1970年將細菌
原生質
分子式定為C5H7O2N,若包括磷為
C60
H87N12O23P,其中C、N、P所佔的
百分數
分別為52.4%、12.2%、2.3%。對於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來說,在被降解的BOD5中,約有20%的物質被用於細胞物質的合成,80%被用來進行
能量代謝
所以進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說法二:細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統中的C:N=8(介於二者之間),同時由於只有40%的碳源進入到細胞中,所以這個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參照一。
4還想提點個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統是個微生物生態系統,不僅是細菌,還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這個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細菌的組成,而是整個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統的營養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給出了說法二,個人也覺得說法二更符合具說服力。同時,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
Ⅳ 廢水中微生物所需的各營養元素之間的比例為多少
微生物像動物植物一樣也需要必要的營養物質才能夠生長繁殖,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指碳(C)、氮(N)、和磷(P),廢水中主要營養元素的組成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對於好氧生化一般為C:N:P=100:5:1(重量比)。
利用生化過程去除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而微生物的細胞合成等生命過程均需要有足夠量和種類營養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對於化工類廢水來說,由於生產產品的單一性,因此廢水水質的組成的成分也較為單一,缺乏微生物必要的營養物質。比如講,***********公司的生產廢水中只有碳和氮而沒有磷,這種廢水無法滿足微生物新陳代謝需要,因此必須添加廢水中磷完善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促進微生物細胞的合成。這就像人在吃米飯、麵粉的同時,還要攝入足夠量的維生素一樣。
生化過程中微生物所需的氧氣主要由羅茨風機提供。
Ⅵ 在污水處理中好氧池裡氮,磷,鉀,比例怎麼加
碳氮磷的比值應該是 BOD: 氮 :磷 = 100;5:1 注意氮肥指尿素,它的含氮量46%,磷肥的含磷量82% 經過計算投加量就出來了.先將固體化成水,向打吊針一樣,一點一點的滴於水中,保持均勻.
Ⅶ 污水處理中假如COD在3000,那麼應該加多少營養物質氮和磷加多少具體應該怎麼計算
生活廢水,食品廢水、不加。其他廢水看情況,少什麼加什麼,100:5:1
Ⅷ 污水處理微生物培養營養液添加比例到底按C:N:P(100:5:1)還是B:N:P進水COD 1100mg/l 要加多少N P
應該是按BOD:N:P=100:5:1來計算營養物的投加量,如果你按COD來算的話,可以採用200:5:1的計算方式。具體要投加多少,需要你結合你投加的營養物的N,P含量來確定
Ⅸ 誰知道培養活性污泥,怎麼知道投加麵粉,尿素,磷源的量怎麼計算出來的
1首先從其他污水處理廠獲取污泥,最好是選擇相同類型工廠的活性污泥,這樣有助於馴化.
2一般 剛弄過來的污泥是呈黑色的,將其放入好氧池,投加營養,例如廢甲醇、麵粉、葡萄糖、紅糖之類的補充所需COD;尿素補充氮;磷酸二氫鈉補充磷的.一般根據你將要處理的廢水調節所加營養物質.CNP的比例一般在(300~500:5:1)
3將好氧池水補滿,開始曝氣.進行悶曝(即只曝氣而不進廢水),數天後停止曝氣,靜置沉澱1 h ,然後排出池內約1/5的上層廢水,並注入相同量的新鮮污水(進入量不超過馴化前處理能力的20%).如此反復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的進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悶曝時間要比上次縮短.
4達到較好處理後,可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過10~20%,同時減少尿素等營養物質的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適應鞏固後再繼續增生產廢水,直至完全停加.同步監測出水CODcr濃度等指標,並觀察混合液污泥性狀.在污泥馴化期還要適時排放代謝產物,即泥水分離後上清液.
5繼續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直至滿負荷.滿負荷運行階段,由於池中已培養和保持了高濃度、高活性的足夠數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氣後混合液的MLSS達到5000mg/L,此過程同步監測溶解氧,控制曝氣機的運行,並進行污泥的生物相鏡檢.
一般活性污泥的 馴化培養在20天左右
Ⅹ 生活污水的碳氮比是如何計算的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碳源的簡單計算;尿素的投加量計算:氮的計算(*0.05)磷的計算(*0.01)尿素(0.46)日處理水量m3 *進入生化池COD的值*B/C值/1000*碳氮磷比值/100 /尿素的含量較復雜的計算:較復雜計算—簡單計算的原cod的值=標准添加量。
國內大部分市政污水處理廠採用AAO、氧化溝、SBR等3大類工藝及其變形工藝,主要為生物脫氮除磷方式。反硝化脫氮和生物除磷涉及的微生物大部分是異養細菌,對碳源有競爭,當進水碳源不足時,該矛盾尤其突出。
為保證出水達標,通常採用外加碳源的方式提高脫氮除磷效率,增加化學除磷措施保障出水TP達標,兩類葯劑的投加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因此開發適應低碳源進水的高效低耗脫氮除磷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低碳源污水處理可以通過優化工藝參數和控制方式,提升原水碳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強化生物脫氮除磷效果並節約運行成本。當系統原水碳源不足以完成脫氮要求時,需要投加外部碳源。針對外加碳源的優化控制方式包含碳源種類的篩選、投加點位的選擇和投加量精細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