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游泳池正確的水質處理方法
有些人說,進入游泳館有刺鼻的氣味,空氣辛辣,喉嚨不舒服。其實這是由於水處理不當造成的。處理游泳池裡的水有很多種方法。然而,很多游泳池的水處理設備並不是按照國家水處理標准,只是根據日常經驗。這種行為不僅有許多缺點,而且會給游泳者帶來一些不適。因此,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游泳池水處理方法進行操作。
為保證游泳池水質達標,必須對游泳池進行水處理。針對游泳池的水質要求,我國頒布了《游泳場所衛生標准》和《游泳池給排水設計規范》兩項技術規范。今天,我將分享一些游泳池正確的水質處理方法。
游泳池正確的水質處理方法
如果出現泳池水質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是水動力和水循環,例如:反沖洗是否足夠?循環流量(或循環時間)是否足夠?通過「循環過濾」來改善水質,而不是依靠增加氯和臭氧的用量,甚至直接加入「硫酸銅」使水變藍,這大大增加了游泳者的健康風險,也治標不治本。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水質和新鮮空氣,需要從水動力設計開始。游泳池水質的保證是基於水動力設計,而不是「消毒」。雖然「消毒」是維持水質不可缺少的手段,但也會給游泳者帶來副作用和健康風險。因此,一個好的游泳池水質設計必須以科學合理的循環過濾為基礎,遵循「細菌傳播是生物現象」的原則。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而不是在大量細菌繁殖後用葯物殺死它。」同時,游泳池設計者必須牢記,水質設計包括游泳池水面以上的空氣質量設計。
水質風險相對可控,但空氣風險往往被忽視。這恰恰是空氣質量的風險,空氣質量已成為游泳運動員最大的健康風險源。
注意游泳館水面20cm臭氧濃度不應高於0.2ppm,水面以上30cm處的三氯胺指標濃度不應超過0.5ppm。因為這兩項指標超標,會對游泳者的呼吸道造成傷害。如果指標超標,應清洗或更換濾料,提高反洗流速,減少臭氧投加量,減少氯投加量,並加大室內通風換氣,讓水自行凈化。
㈡ 循環水處理的原理
循環冷卻水系統:指以水作為冷卻介質,有換熱設備、水泵、管道以及其他有關設備組成,並循環使用的一種水循環系統。循環水的任務:負責向各個生產裝置區輸送合格的循環水。來滿足各界區的工藝要求。再將各界區內的循環冷卻水回收經冷卻塔冷卻,匯集於塔底集水池,經循環水泵重新加壓輸送到各個界區,循環重復利用;並負責循環冷卻水的水質穩定處理。循環水冷卻系統:指以水作為冷卻介質,由換熱設備、水泵、管道以及其他有關設備組成,並循環使用的一種給水系統。冷卻塔:用於冷卻換熱系統中排出的熱水,主要由風機、冷卻填料、集水池組成。我廠使用機械強制通風逆流式冷卻塔。濃縮倍數:循環水中含鹽量濃度與補水中含鹽量濃度的比值。(由於循環水蒸發、排污、風吹以及滲漏損失耳屎系統中循環水量不斷減少,而各種礦物和離子濃度越來越濃,為例使水中含鹽量維持在一定的濃度,必須補充新鮮水,排出一定量的濃水。) v補充水量:循環水在運行中補充的所損失的水量。 補充水量=蒸發損失+風吹損失+排污損失+滲漏損失排污水量:根據循環水的濃縮倍數所排出的循環水量。 旁濾水:從循環冷卻水回水系統中分流出部分水量(一般總循環水量4-6%),進旁濾池處理,除去部分雜質,再返回到集水池循環。 水質穩定劑:用來控制循環冷卻水的腐蝕、結垢、污泥沉澱及微生物繁殖的化學葯劑,統稱水質穩定劑。 蒸發水量:在涼水塔中,為降低水溫而被空氣以水蒸氣的形式帶走的水量,這部分水量通常不含油各種鹽分及其它雜質,與空氣的溫度、濕度及通風量有關。 飛濺水量:以水滴的形式從涼水塔、風筒、泵及換熱設備中損失的水量。這部分水量的水質與循環水水質相同。 為了控制循環水系統管道、換熱設備的腐蝕、結垢,必須針對水質分析向循環冷卻水中投加緩蝕阻垢劑、水質穩定劑、消泡劑等葯劑。另外,在系統正常運行之前,必須投加預膜劑,是系統管道、設備金屬表面形成一層完好的緩蝕阻垢保護膜。
㈢ 游泳池循環水多少時間應循環一次
游泳池池水應8小時以內循環凈化一次。
游泳池水質是不是好,跟換水到底勤不勤沒有必然聯系,最主要的是游泳場所要保證池水循環設施的正常運轉,游泳池池水應8小時以內循環凈化一次,並定期補充新水,根據池水容量和補充的新水量,隔一段周期,池水就會完成了一次更新。
按照《游泳場所衛生規范》要求,游泳池應當具有池水循環凈化和消毒設施設備,而循環凈化給水系統,是指將使用過的游泳池池水,按規定的流量和流速從池內抽出,經過濾凈化使池水澄清並經消毒殺菌處理後,符合相關水質標准後,再送回遊泳池內重復使用的系統。
㈣ 泳池水處理循環方式順流和逆流的區別,順流式和逆
我們常見的三種游泳池水循環方式有順流式、逆流式和混流式,但對於多數初涉泳池行業的人來說,游泳池水循環方式可能還是比較陌生的字眼。今天富銳泳池小編就詳細的給大家介紹游泳池水循環常見的這幾種泳池水循環方式,都有什麼特點?以及這種方式下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布局。
順流式池水循環方式:
這種方式就是將全部循環水量,經設在游泳池端壁或側壁的池水面以下的給水口送入游泳池內,再由設在游泳池底的回水口,經由循環水泵抽吸,送入過濾器去除回水中的雜質,降低回水的渾濁度,並對過濾後的循環水進行加熱、水質平衡和消毒處理後,再送回遊泳池內繼續使用的一種水流組織方式。池底回水口不得少於2個,回水口應有一定間距,以防止被游泳者或其他東西堵塞,減少循環水量影響池水水質。2個回水口不得串聯,以防止回水量不均勻。這種循環方式雖有造價低,以及使大部分池水能得到有效循環,但仍有一小部分池水如進水口下部的池水不能有效循環,池內會有死水區產生,從而造成池內水質不均勻。
1、側壁進水型,如圖1所示。從游泳池的兩個側壁或一個側壁上的給水口進水,給水口間距宜為2.5~3.0m,給水口出水水流速度不用超過1.0m/s。如游泳池長度超過50m,如為雙側壁給水,回水口數量以4個為佳,但不得少於2個,回水口居中設置;如單側壁給水時,回水口設在另一側壁處,這樣可以保證每個給水口水流流程能處於等行程狀態,對防止短流有積極作用,一般適宜用於游泳池寬度不超20m情況,如露天游泳池、季節性游泳池及一般學校和休閑性游泳池。
)
㈤ 泳池水循環系統方式有哪些
游泳池水處理系統是用於處理游泳池水中雜質的系統。游泳池水中的雜質主要是游泳者帶進來的臟污、細菌、化妝品以及人體分泌的油脂和汗液,還有外界帶進池內的雜物、灰塵、樹葉以及池內滋生的菌類和藻類。
這些雜質大多不溶於水,由於其比重的不同有的漂浮到水面、有的混合在水中、有的沉澱到水底。雜質上浮和下沉是有過程和時間間隔的,上浮和下沉的快慢受比重的影響外,還受水流的影響。
如果在水面和水底都安裝了游泳池水循環過濾的回水系統並讓水面回水系統可以把水中比重小於1kg/l和等於1kg/l的雜質吸入循環過濾系統,同時,水底的回水系統可以把水中比重大於1kg/l和等於1kg/l的雜質吸入循環過濾系統。這樣以來,就可以同時處理水面和水底的雜質。
處理後的池水進池給水時,要求布水均勻,無死區,無短流。
給水方式有池底垂直給水和池壁水平給水兩種;回水方式也是兩種:撇沫器加底排回水、溢水槽加底排的回水方式。把2×2的給水和回水方式排列組合,就可得出4種池水循環方式,它們是:
a. 最佳循環方式:①池底垂直給水,溢水槽加底排回水系統。
b. 最常用循環方式:②池壁水平給水,撇沫器加底排回水系統。
c. 可用的循環方式:③池底垂直給水,撇沫器加底排回水系統;④池壁水平給水,溢水槽加底排回水系統。
結論:科學的游泳池水循環方式是要保證不同比重的所有污染物在循環過濾系統中通過循環而流動,再進行攔截、分層和去除。如果泳池的水面沒有循環流動,水面就是死水區;如果池底沒有循環流動,池底就是死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