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雨水資源的利用
國外發達國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經驗是:建立了完善的屋頂蓄水和由人滲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規;收集的雨水主要用於沖廁所、洗車、澆庭院、洗衣服和回灌地下水。 2 我國雨水利用情況評述 我國的農民在長期的抗旱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利用雨水的經驗,創造了水窖、水窯、水池等小型和微型蓄水工程形式,用於解決生活飲水問題。真正意義上的雨水利用研究與應用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發展於90年代。雨水集蓄利用工作從試點示範到規模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4個階段: (1)試驗研究階段。2O世紀8O年代,通過對相關技術的試驗研究,論證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提出雨水集蓄利用的理論與方法,取得了一批實用成果,為雨水集蓄利用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2)試點示範階段。2O世紀9O年代,甘肅、寧夏省區在試驗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試點示範工作,使雨水集蓄利用從單項技術發展為農業綜合集成技術;從單一的利用模式走向高效綜合利用;從理論探討、技術攻關走向實用階段,找出了一條乾旱山區農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3)推廣應用階段。1997~1998年,財政部、水利部聯合組織的雨水集蓄利用試點工作帶動了西北、西南、華北地區雨水集蓄利用工作迅速發展,工程建設開始從零散型向集中聯片型發展。 (4)蓬勃發展階段。2000年,水利部編制了《全國雨水集蓄利用「十五」計劃及2010年發展規劃》。2001年7月,中國水利學會雨水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雨水利用國際學術交流會在蘭州市隆重召開。2001年9月,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在廣西百色市召開了全國雨水集蓄利用現場會。雨水集蓄利用工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3 我國雨水集蓄利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 (1)雨水集蓄利用是改善山丘區農業生產條件,增強抗禦自然災害能力的有效措施。就農村而言,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於緩解水資源緊缺、解決農村生活用水問題,實施補充灌溉,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群眾的生活生產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2001年,全國共建成水池、水窖、小塘壩等小微型水利工程0.12億處,蓄水容積160億m。,解決了0.36億人及0.25億頭牲畜的飲水問題,發展抗旱保苗補水灌溉面積264.67萬hm。,為0.3億人創造了較穩定的水利條件,使得乾旱缺水地區群眾溫飽問題的解決有了堅實的物質保障。開展雨水集蓄利用工作,是乾旱、半乾旱地區,在非常缺水的狀況下,解決人畜飲水和發展灌溉的重要途徑。 (2)雨水集蓄利用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雨水集蓄利用的實施,使得許多缺水地區農民有條件種植蔬菜、瓜果等高效經濟作物。不少乾旱地區興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後,有些農戶辦起了養豬場、養雞場及生產醬油、醋的作坊,農民生活、生產條件有了大的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3)雨水集蓄利用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並且能夠逐步使西部乾旱缺水山丘地區的農業產業結構從單一的種植業向農、林、牧、副、漁等各業全面發展,有效地減少了毀林開荒,推進了坡改梯等生態保護措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使農民由廣種薄收逐步走向精耕細作,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有利於在水土流失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遏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雨水集蓄利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資金緊張。投入不足是影響這些地區發展集雨工程的主要制約因素,國家、集體和個人應多渠道籌集資金。目前每年能發展的雨水集蓄利用面積不足2O萬hm2,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加大投入是搞好雨水利用的一項關鍵措施。國家財政的投資比例應適當增加,盡可能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扶持。同時現行的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項資金可考慮向這方面傾斜。還可以制定一些激勵政策,鼓勵個人、私營企業和社會各界籌資或募捐興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規劃、設計與建設不規范。部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由於規劃布局不合理出現蓄不上或蓄不滿水的現象。從全局出發對當地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情況、可建工程的潛力、布局和工程形式,進行深入地調查,針對不同地區的自然、社會、經濟等條件,因地制宜地搞好工程的規劃布局,選擇好工程形式,確定技術標准,分步實施。既要發揮雨水效益;又要量力而行,保證雨水集蓄利用可持續發展。制定適合當地的雨水集蓄利用技術規范,根據技術規范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技術指導、人員的培訓與技術交流,及時總結經驗,使得雨水集蓄利用向規范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 4 幾點建議 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為了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資源,實現西部乾旱缺水地區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使雨水資源化,特提出 如下建議: (1)建立良性的雨水利用運行機制。各級政府要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對於戶建工程,按照「誰建設,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由政府頒發產權證;對於聯戶興建的工程,則由受益戶共同制定管理公約,推舉責任心強、懂技術、會管理的受益戶進行管理。各級政府應盡早制定《雨水利用條例》。在《雨水利用條例》中規定新建小區,無論是工業、商業還是居民小區,均要設計雨水利用設施等內容。 (2)加強雨水利用的理論研究。盡管雨水利用歷史悠久但實踐超前理論,雨水利用的科學研究還很滯後,不能滿足雨水利用的客觀需求,今後應予以加強。 (3)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只有雨水收集系統而沒有雨水處理和回用系統是無法實現雨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的,應將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與節水灌溉、水土保持及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提倡一水多用,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使有限的水資源盡可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採取不同形式雨水集蓄利用技術,能蓄則蓄,能攔則攔,以小、微型水利工程為主,充分利用當地的雨水資源。收集的雨水可以直接或經適當處理後用於沖廁所、洗車、澆庭院、洗衣服、澆綠地、消防和回灌地下水。
② 雨水回用水作為綠化澆灌採用噴灌形式行嗎
實際上,作為從節能的角度講,把雨水回用水作為綠化澆灌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國家政策專扶持的措施之一。屬但採用噴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盡量建立沉澱池,二是如有可能盡量設置過濾器。因為噴頭的噴嘴直徑較小,稍有雜物就會堵塞,而又不可能因為個別的噴嘴堵塞把泵全部停掉。
建議:如有需要,可在噴灌的首端添加施肥或施葯裝置,可以省好多事。
③ 中國雨水利用的狀況
劉輝
(上海市太陽能學會,上海市華山路1954號,200030,中國)
雨水利用是一項被廣泛應用的傳統技術,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的AZTEC(阿芝台克人)和瑪雅文化時期,當時人們是把雨水用於農業生產,例如修建渠道,種植莊稼。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隨著現代技術的興起,先是地下水的開採在許多地方逐漸取代了雨水利用技術,接著,當代水利工程的修建,又為農業的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年來,由於水資源的緊缺已成為許多地方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同時大型水利工程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也迫使人們思考和尋找其他出路,因此,近20年來,雨水利用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特別是聯合國「國際供水與衛生十年」(IDWSSD)開展以來,這一技術迅速在世界各國復興和發展。
雨水利用包括生活方面的應用和農業灌溉方面的應用,不僅用在農村,也用在海島和城市。
1農村的雨水集蓄利用
下面是幾個典型的應用實例。
1.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它是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及其他缺水地區,將規劃區內及周圍的降雨進行匯集,存貯以便作為該地區水源加以有效利用的一種微型水利工程,它的構成如下:
水與發展
1.2雨水集蓄利用的經濟分析
雨水集蓄利用是否經濟合理,是有關方面關心的問題,一般集雨工程的投資回收年限為2~6年,此外,在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國家也有補貼,平均約占工程總投資的20%~30%。各地補貼是由當地條件和各種因素決定的,但總的來講,國家補助應佔到總投資的1/3或強一點較為適宜。
1.3雨水集蓄利用存在的問題
認識問題,認為雨水集蓄利用可以代替一切,或認為雨水集蓄利用只是小打小鬧都不是客觀的看法,事實上,雨水集蓄利用是在特殊的季節,特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發揮特殊作用的小、微型水利工程。
投入不足,發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區多為貧困山區,地方財力與群眾自籌能力均十分有限。群眾需求,遠遠大於所實際發展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技術與管理問題,部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規劃布局不盡合理,影響了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另外,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規劃、設計建設與管理還缺乏統一的標准、規范。
2海島雨水利用
我國約有7000個海島、島嶼,面積為6700km2,其中有人島433個,常住人口453萬人。多數海島基岩裸露,地形陡削,降水很少能夠儲存下來,同時大氣降水很難形成地下水,海島淡水緊缺是普遍現象,地下水量十分緊缺,且水質較差,多為苦鹹水,加上人口密度遠高於大陸,造成水資源更為緊缺。海島人曾經把海水淡化和島外調水作為解決用水的主要措施,但由於投資較大,且運行成本較高,只能望而卻步。例如海水淡化的主體設備造價1萬多元/m3,運行成本6~10元/m3,苦鹹水淡化主體設備造價5000元/m3,運行成本3~5元/m3,現在只好把視線轉移到了集雨工程上面。海島集雨的主要形式為屋頂接水、硬化路面集水、池塘蓄水。屋頂接水造價大概在300元/m3左右,一次性投資,幾乎不需要運行成本。
集雨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通過普陀區的葫蘆島的情況得以體現。葫蘆島總面積0.94km2,全島2809人,淡水資源缺乏,人均水資源300m3,是全國的1/8,在屋頂接水之前,是「惜水如油的貧水島,過去遇到大旱季節,許多人找不到水喝,就會打架,在那時,約有50%~60%的民事糾紛是為了水,目前,有94%的家庭都搞了屋頂接水,不僅解決了用水問題,鄰里關系也好了。而且工程結束後,經防疫部門檢測:患細菌性痢疾、肝炎的居民從工程應用前的3.5‰,下降到目前的0.6‰。
3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
目前全國67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不同程度缺水,其中缺水嚴重的城市達130多座,全國城市每年缺水約60億立方米,有些城市因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千米的大漏斗,海水倒灌數十千米。建設雨洪利用工程,將城市防洪工程與雨洪利用工程相結合,是乾旱缺水地區水資源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
中國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區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標准性應用。比較典型的有山東的長島縣、大連的獐子島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蘆島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處於探索與研究階段,但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例如上海一開發區在建時有一雨水泵站,六台1000kW的機組輪流運行,把開發區內從路面收集來的雨水匯集到這里,簡單地把垃圾撿出後,再用泵泵出到河裡去。這里收集的雨水沒有經過處理,而用於澆花等。原因之一是需要澆花時應是乾旱季節,但反而在暴雨時,雨水收集得最多。所以城市雨水收集、處理後用在哪裡,倒是雨水回用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說德國雨水利用技術已經到了設備的集成化階段,即從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儲存、過濾、滲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產品和組裝式成套設備。這對我國雨水回用今後要發展的模式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顧斌傑,張敦強,楊廣欣,等.雨水集蓄利用技術與實踐.
[2]水利部農村水利司,財政部農業司編.農村集雨工程簡明讀本.
[3]吳普特,黃占斌,付國岩.人工匯集雨水利用技術研究主要進展.
[4]苑希民.中國城市水利面臨的嚴峻形勢.
[5]車武,李俊奇.從第十屆國際雨水利用大會看城市雨水利用的現狀與趨勢.
④ 雨水回收是不是能緩解城市內澇
可以暫時緩解
首先,雨水回用目前多集中於屋面雨水收集,因為水回質相對清潔,回收成本降答低,而屋面只佔城市面積的一部分,所以是有局限性的。
其次,雨水收集需要一定的貯存空間,在城市面積擁擠的今天,註定不能成為大面積採用的方法,而在地下開挖收集池又存在地下管網復雜,土方成本高,後續維護困難以及泵送成本的一些列問題。
再次,雨水與清潔水源不同,長時間放置會出現發臭等問題,因此貯存期短,需要在降雨(一般一周內)之後及時利用或者排空,如果不能及時清理還會導致衍生問題。目前雨水利用以澆灌為主,如果和中水一般列為沖廁用水,則需增加管網成本,且水量也難以保持問題,水質更是堪憂。
⑤ 請問關於雨水收集回用的意義及展望
雨水的收集回用為小區生活雜用水提供了新的供水途徑,緩解了目前用水緊張的現狀,減輕了城市雨水排水的壓力;雨水的收集回用減少了路面積水,方便了行人,避免了暴雨時雨水積蓄對環境的破壞,減少了污染;雨水的收集回用相比城市自來水的價格,雖然前期投資比較大,但是從長遠來看,雨水的利用節約了傳統的雨水排放中統一收集、處理以及長距離管道輸送的投資。可見,雨水的收集回用使環境、社會以及經濟效益和諧統一,意義重大。
近年來,隨著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人們對雨水的再利用逐步重視起來。但是,達到全國范圍內居住小區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真正的建成並投入使用還有很大的差距,經濟及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導致絕大多數小區並沒有實現對雨水的二次利用。對此,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深入研究:第一,應加大對雨水收集利用的科研力度,為雨水的回用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第二,強化人們的節水觀念,加大對雨水收集回用的宣傳教育;第三,由於我國對雨水的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所以政府應進行宏觀調控,出台相關的配套政策,並給予一定的財政資助,進一步推進雨水二次利用的發展和實施,以促進人和水的和諧發展。
⑥ 城市雨水收集與回用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會逐步發展起來。這也就需要有關部門轉變城市治水思路,先發展雨水利用工程,再建雨水外排系統,積極推動城市雨水利用與管理進程,使雨水利用系統能夠在大多數城市得到推廣和應用。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城市雨水收集與回用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伴隨著城市化建設,城市中建築屋面、路面、廣場、停車場地等表面大部分均進行了硬化處理,這些硬化處理雖然滿足了美觀、舒適、整潔的要求,但也為人類帶來了一定的隱患。降落的雨水主要依靠地表徑流;而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頻發,我國多個城市(北京、武漢、深圳、廈門等)發生內澇災害,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的正常運行。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存在城市排水標准偏低、缺乏應對特大暴雨的內澇防治系統、相應的預警及應急措施不完善等問題,這直接削弱了城市抵禦暴雨等氣象災害的能力。為解決此類問題,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23號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區積極推進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採取蓄、滯、滲、凈、用、排相結合,實現生態排水,綜合排水。
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在國外發達國家及地區已普及幾十年,國內則剛起步。2011年將LID(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首次寫入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應採取雨水滲透、調蓄等措施,從源頭降低雨水徑流產生量,延緩出流時間[1]。LID強調從源頭開始,全過程實施流量控制,能有效地削減降雨期間的流量峰值,減輕排水管道的壓力,降低城市內澇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雨水收集及回用是指針對因建築屋頂、路面硬化導致區域內徑流量增加而採取的對雨水進行就地收集、入滲、儲存、處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收集、儲存和凈化後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種人工或自然水體、池塘、濕地或低窪地對雨水徑流實施調蓄、凈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環境和生態環境;通過各種人工或自然滲透設施使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資源。本文重點介紹源頭也即住宅區等小區內的雨水收集與回用。
1、雨水的收集
1.1屋面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回用系統應優先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機動車道路等污染嚴重的下墊面上的雨水[2]
目前建築屋面大多採用對雨水無污染或污染較小的材料,屋面雨水水質相對較好,受外界污染影響相對較小,且其徑流量大,便於收集。
屋面雨水排放主要有以下兩種收集方式:
①屋面雨水經雨水斗收集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經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網,或者是排至室外雨水收集池,經雨水收集池溢流的部分再排至市政雨水管網。
②採用屋頂花園雨水利用系統,在確保屋面不漏水,多餘雨水水流通暢排放的前提下,植物的生長所需水量和土壤的吸水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1.2 地面雨水收集
地面雨水收集系統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和從屋面引至地面的雨水。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4年版)要求,地區整體改建時,對於相同的設計重現期,改建後的徑流量不得超過原有徑流量,可採取的綜合措施有下凹式綠地,設置植草溝、滲透池等,人行道、停車場、廣場和小區道路等可採用滲透性路面,促進雨水下滲,既達到雨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又不增加徑流量[1]。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要求新建地區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應小於40%[3]。與傳統的路面相比,常見的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草皮磚等透水地面,在使用上其透水性能有的還優於自然土壤的滲透能力。將地表徑流改為地下入滲,可以減少地表徑流,盡快補充地下水,並且更有利於環境的發展。
1.3 雨水的儲存設施
為便於回用,雨水的收集系統應設置雨水儲存調蓄設施。
儲存設施可以採用區域內景觀水體、水池等,其材料宜耐腐蝕、清潔、環保。
調蓄設施應盡量採用小區內天然的窪地、池塘等地面設施。天然條件不滿足時,可建造室外調蓄池。
1.4 雨水的棄流與外排
受空氣中粉塵及污染物的影響,初期雨水水質較差,回用較麻煩且成本高。考慮到雨水水量大,考慮將初期的雨水進行棄流,將中後期雨水進行收集回用。通過棄流初期徑流雨水就可以降低整體雨水收集的污染物濃度指標,收集到更優質的雨水。
雨水的降落量、大自然的變化多端都是無法控制的。所以,設有小區雨水系統的收集設施應設置相應的外排措施,當實際的降雨量超過了雨水系統收集設施的蓄水能力時,多餘的雨水就會形成徑流、溢流,匯到相應的雨水管道,通過雨水排水系統外排至市政雨水管網。
2、雨水的回用
2.1雨水回用的設計原則
雨水回用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小區規劃中設有景觀水體時,在景觀水體的設計中,應優先選用雨水進行調蓄、補充,並設置雨水儲存設施。
②小區規劃中未設置景觀水體時,應優先考慮綠地、植草溝、透水鋪裝等入滲方式,其次考慮天然窪地、池塘等作為調蓄池,把徑流的高峰流量蓄起來,從而達到收集、處理、回收的目的。
③雨水收集回用應優先選用水質污染少,並且集水效率高的屋面雨水。屋面雨水可採用雨水入滲、收集回用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應根據當地的缺水情況、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質要求、雜用水量和降雨量季節變化的吻合程度、室外土壤的入滲能力以及經濟合理性等因素綜合確定。
2.2雨水回用的幾種方式
雨水回用是通過規劃和設計,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將汛期雨水蓄積起來並作為一種可用水源,不僅可以增加城市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減小城市徑流量。雨水收集回用系統主要由收集、貯存、處理設施及回用水管網組成。雨水收集後需經過水質凈化設施對雨水進行水體凈化處理,當達到所需用水區域相應的排放標准後才可以使用,另外還可以起到削減外排雨水總流量及總量的作用。
目前,這些用水區域常見的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屋面雨水集蓄運用,運用屋頂做集雨面用於家庭、公共和工業等方面的非飲用水,如灌溉、沖廁、洗衣、冷卻循環、道路及廣場澆灑、消防水用水、景觀水補水等中水體系。
(2)屋頂美化雨水運用,屋頂美化是一種減少徑流量、減輕污染和城市熱島效應、調理修建溫度和美化城市。
(3)小區雨水集蓄運用,綠洲入滲,保護綠洲面積。
(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地址條件比較好的當地,進行雨洪回灌,人工補給地下水。
3、結語
小區雨水的收集與利用對實現雨水資源化、節約用水、雨水資源化、縮小雨水管網管徑、修復水環境、減輕城市的洪澇災害及緩解內陸湖泊的面源污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而且我國水資源分布存在顯著時空不均。近年來我國為緩解北方嚴重缺水的局面進行了南水北調工程,該項目工程量大、工期長。作為缺水地區不能坐等外部調水,應充分開發和回收利用當地一切可能的水資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長期忽視的一種水資源。通過雨水的合理收集與利用,補充地下水源,削減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體的污染,對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保持水土、緩解水資源緊張的局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⑦ 雨水回用中的棄流是指什麼
尊敬的網路知道網友,你好!
我是華南海綿城市聯盟理事會成員-Doctor Rain
內很高興能為你解答疑惑,雨水回用容大部分是指雨水回收利用系統,是用於收集屋面路面雨水並用於澆灌沖廁等用途的一套系統,可以有效的節約自來水、緩解周邊地面徑流吸水和排水管網壓力。
由於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氣中的大量酸性氣體、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等污染性氣體,降落地面後,又由於沖刷屋面、瀝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故初期雨水不適合收集;此時便需要雨水回收利用系統中的雨水初期棄流裝置進行對初期雨水的棄流。
雨水初期棄流裝置分為物理棄流和電動棄流,其原理是通過雨水流量來判斷雨水是否需要排放,電動棄流則更加精準但也短路。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如任有疑問可以繼續追問,滿意請點贊哦!
⑧ 雨水回用系統產品需要什麼資質
在需要數據前,先要搞清楚: 做雨水回收利用的目的是什麼?這決定了你需要內的數據。如容:用於蓄洪、用於綠化澆灌、用於評綠標、用於評海綿城市... ... 明確目的後,便知道需要佔地面積、綠地面積、屋頂面積,或者評綠標的話還需要綜合的非傳統水源量等,徑流控制率等哪些具體數據了。 一般的雨水回用系統都是為了合理的利用原本被盲目快排掉的雨水,盡可能的通過對雨水的重新認識,通過設計規劃,減少地表徑流,增加滲透的水量,降低雨水的污染度。因此,需要的參數就是這個項目的經濟技術指標、當地的水文資料和政府對雨水的要求文件。
⑨ 建築雨水資源回用研究
建築雨水資源回用可以解決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發達國家對雨水資源的利用旱有研究,文中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採用相應的雨水收集、處理、利用技術以及建築雨水資源的科學管理等方面,為水資源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包括將雨水用於綠化、景觀、沖洗等途徑。
0引言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全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我國的貧水狀況將達到高峰。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節流、開源,已越來越受到國內有關人士的關注。在這些思路中,人們普遍注意的是污水回用,卻忽略了水資源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就是雨水資源。雨水回用不僅是水資源開源、節流的一條有效途徑,而且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水污染的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
1國內外雨水利用情況
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認識到早期快速城市化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20世紀80年代開始重視建築雨水資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其經驗和方法對於中國不無借鑒意義。
1.1美國美國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滲能辦為目的。1993年大水之培卜後,美國興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統,讓洪水迂迴滯留於曾經被堤防保護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態環境功能,同時減輕了地區的防洪壓力。美國的關島、維爾金島廣泛利用雨水進行草地灌溉和沖洗。美國不但旅運重視工程措施,而且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雨水利用給予支持,如制定了《雨水利用條例》。其他重要條例規定了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
1.2中國我國建築雨水利用雖具有悠久的歷史,而真正意義上的建築雨水利用的研究與應用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配鎮穗,並於90年代發展起來。但總的來說技術還較落後,缺乏系統性,更缺少法律、法規保障體系。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特大城市的一些建築物已建有雨水收集系統,但是沒有處理和回用系統。比較典型的有山東的長島縣、大連的獐子島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蘆島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
我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處於探索與研究階段,北京、上海、大連、哈爾濱、西安等許多城市相繼開展研究,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由於缺水形勢嚴峻,北京市開展的步伐較快。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國埃森大學的示範小區雨水利用合作項目於2000年開始啟動i北京市政設計院開始立項編制雨水利用設計指南;北京市政府66號令(2000年12月1日)中也明確要求開展市區的雨水利用工程等。
2建築雨水資源回收
一般模式是將屋頂雨水通過雨漏管收集,通過分散或集中過濾除去徑流中顆粒物質,然後將水引入蓄水池貯蓄,再通過水泵輸送至用水單元。一般用於沖洗廁所或灌溉綠地等。
2.1雨水的收集建築工程中的雨水收集有三種方式:①建築物屋頂綠化,雨水應該集中引入綠地、透水路面,或引入儲水設施蓄存;②地面綠化的庭院、廣場、人行道等,應該首先選用透水材料鋪裝或建設匯流設施,將雨水引入透水區域或儲水設施中;③地面是城市主幹道等基礎設施,應該結合沿線綠化灌溉建設雨水利用設施。此外,居民小區也將安裝簡單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設施,雨水通過這些設施收集到一起,經過簡單的過濾處理,就可以用來建設觀賞水景、澆灌小區內綠地、沖刷路面,或供小區居民洗車和沖洗馬桶,這樣不但節約了大量自來水,還可以為居民節省大量水費。
2.2雨水的處理雨水收集後的處理過程,與一般的水處理過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雨水的水質明顯的比一般回收水的水質好依據試驗研究顯示,雨水除了pH值較低(平均約在5.6左右)以外,初期降雨所帶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是最大的問題所在。而一般的污染物(如樹葉等)可經由篩網篩除,泥砂則可經由沉澱及過濾的處理過程加以去除。這些設備的組合與處理容量需在經濟與集水區條件考慮下來調整其大小。處理方法與裝置則主要取決於:①集水方式;②雨水取用目的與處理水質的目標;③收集面積與雨水流量;④建設計劃與相關的條件;⑤經濟能力與管理維護條件。
屋頂集水一般以下述程序來處理所收集的雨水:
集水→篩選→沉澱→砂濾→停留槽→消毒(視情況而定)→處理水槽(供水槽)
雨水的處理設備包括有篩網槽以及兩個沉澱槽。沉澱槽下方則設有清洗排泥管,用來方便槽底淤泥的清洗排除,維持沉澱槽的循環使用。
2.3雨水的供應雨水的使用,在未經過妥善處理前(如消毒等),一般建議用於替代不與人體接觸的用水(如衛生用水、澆灌花木等)為主。也可將所收集下來的雨水,經處理與儲存的過程後,用水泵將雨水提升至頂樓的水塔,供廁所的沖洗使用。另外,如與人接觸的用水,仍以自來水供應。雨水除了可以作為街廁口洗用水外,也可作為其它用水如空調冷卻水、消防用水、洗車用水、花草澆灌、景觀用水、道路清洗等均可使用。
通常利用雨水貯留滲透的場所一般為公園、綠地、庭院、停車場、建築物、運動場和道路等。雨水回收利用的主要措施是結合降水特點及地形、地質條件,採用雨水滲透利用方案,設計出一種從「高花壇」、「低綠地」到「淺溝滲渠滲透」逐級下滲雨水的利用模式。採用的滲透設施有滲透池、滲透管、滲透井、透水性鋪蓋、浸透側溝、調節池和綠地等。還可直接在城市一些的建築物上設計收集雨水的設施,將收集到的雨水用於消防、植樹、洗車、沖洗廁所和冷卻水補給等。某雨水回收利用示意圖見圖3。
3發展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法規政策,用水體制還不完善,雖然小區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開發利用的潛力很大,但是目前發展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還存在不少問題,它對緩解北方缺水城市的用水矛盾起不到根本改善的作用。同時,人們目前對雨水收集利用的認識還存在著許多誤區,需要大力加強雨水收集的宣傳工作。具體來說,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1政策不完善,缺乏激勵機制我國目前的水法還不夠完善,它對於雨水的利用規定不夠詳細,沒有提出明確的實施細則和目標措施,在現行的水資源評價中,也忽略了雨水的作用,只把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為水資源看待,同時,政府缺乏相應的雨水利用獎勵機制,不能充分調動人們利用雨水資源的積極性,我們只有在政策上加以相應完善,組織好我們的獎勵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3.2認識存在誤區,缺乏科技資金投入目前,民眾對建築雨水的認識還存在著許多的誤區,他們還把雨水當做一種有害的東西,認為它會增大建築排水管網的負擔、危害建築防洪安全。殊不知,將建築的雨水資源化,不僅可以降低人們對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依賴性,還能減輕建築防洪壓力,緩解建築用水緊張的局面。同時,在政府這一方面,對雨水利用方面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和科技投入,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使我國的雨水利用研究還停滯在起步階段
3.3現有城市小區布局限制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的發展我國現有城市小區布局對雨水收集存在諸多不利的因素,妨礙雨水收集,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高層建築越來越多,人均雨水利用量比低層建築減少。高層建築物的項部狹小,造成雨水收集面有限,雨水收集困難;區內的綠地大部分都是高於不透水的硬化地面,這樣就造成了雨水不易滲透,收集起來比較困難,利用綠地作為雨水的下滲途徑還需要改造:目前大部分小區的樓頂覆蓋滯水系數特別大,主要是採用油氈和瀝青一類的具有化學污染性的材料。
4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建議盡快完善關於雨水利用的各項政策法規,把雨水作為一種寶貴的資源看待,消除把雨洪資源看成是城市一大危害觀點,把雨水利用納入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體系之中。建立利用雨水可享受環保優惠政策的激勵機制,對於發展雨水收集回用,充分利用雨水資源的居民區或單位,應免徵其防洪費和水污染費等費用。由政府出台相關雨水利用建築的管理辦法,明確今後的小區建設和建築物設計要服從雨水收集回用系統需要;對於已建成的小區或單位,採用政府投資、地方集資和用戶投入的辦法進行改造。在雨水利用研究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專項資金支持,使研究成果盡快轉化,提高雨水綜合利用程度。要加大雨水收集回用的宣傳教育,強化人們的節水意識。
5結束語
隨著全國人民環保意識的增強,雨水利用正朝著一個利潤豐厚的朝陽產業的方向發展,就目前情況看,建築雨水利用的重要性正逐漸被大家所認識,雨水的收集利用、設備生產等各方面工作正在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它為水資源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建築雨水應用早已被當做一個成熟的產業來發展,雨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建築雨水利用不僅可以解決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還為國家的環境保護工作出了一份力,值得我們長期來發展這項工作。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