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採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泥。
生物處理的原理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以及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多餘的生物污泥在沉澱池中經沉澱池固液分離,從凈化後的污水中除去。
(1)青浦第二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工藝分三級:
一級處理:物理處理,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級處理:生物化學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
三級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並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Ⅱ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污水進入廠區先通過①截流井(讓廠能處理的污水進入廠區進行處理)進入②粗格柵(打撈較大的渣滓),再依次通過③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④細格柵(打撈較小的渣滓)、⑤沉沙池(以重力分離為基礎,將污水的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澱並排除)、⑥生化池(採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裡的BOD5、SS和以各種形式的氮或磷),進入⑦終沉池(排除剩餘污泥和迴流污泥)和⑧D型濾池(進一步減少SS,使出水達到國家一級標准),再進入紫外線⑨消毒(殺滅水中的大腸桿菌)後,⑩完成出水。
污水處理廠現在採用的工藝大多是氧化溝工藝。氧化溝主要針對生活污水,適當的有些工業廢水也可,但對於工業廢水超過一半的水質來說,它幾乎無效。
氧化溝工藝又分為多種。
卡羅賽氧化溝工藝是一種多溝串聯系統。目前全球已有500多座卡羅賽氧化溝。它對BOD5的去除率高達95%——99%,脫氮率為90%,磷的去除率為50%。
工藝更為復雜全面的是奧貝爾氧化溝。大部分城市皆為奧貝爾氧化溝工藝。它的特點是依靠三溝工作狀態的轉換,省去污泥迴流,節省了電耗和基建費用。
開發基建投資低、能耗低、運行維護費用低的污水處理工藝,一直是人們的追求。SBR工藝,又叫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藝,由於省去獨立的二沉池系統,布置緊湊且基建和運行費用低,而且處理效果好,尤其是具有極好的脫氮除磷功能,現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隨之計算機和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SBR工藝成功地應用於城市污水和各種工業廢水的處理。它的運行原理和傳統的活性污泥工藝完全一致,只是運行方式不同。
氧化溝工藝只是去除了水裡的大部分污染物。直觀的感覺就是,原來的黑濁的污水變清了。如果想進一步的利用,那麼還得經過幾道工序。
首先是過濾,濾掉水裡殘留的懸浮物質,然後便是沉澱後殺菌了。以前有加氯殺菌,但加氯具有操作的難度,而且容易出事故,所以污水處理廠大多不採用。有加二氧化氯的,這是固體,成本比加氯略高。也有採用臭氧殺菌,但也是不易控制,不大安全。現在大多採用紫外線殺菌。這個安全,雖然費用高些,且紫外線殺菌有弊端,它只是把水裡的大腸菌殺昏殺暈,半小時後可能大多會蘇醒過來。但是檢查一般是在出水口3米之內,所以採用這個辦法的較多。
經過最後幾道工序,水就可以用作工業的冷卻水,綠化水等非飲用的地方。北方大多用在電廠,作冷卻水,還有灌入綠化灑水車,噴到城市的綠地和道路上。
在處理污水的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污泥。尤其是北方的城市,污水裡的污泥量很大。這些污泥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是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了。現在污水處理廠將污泥濃縮後,主要是衛生填埋或生產有機化肥。
Ⅲ 污水處理場一般產生的污泥該怎麼處理
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為使污水經過一定方法處理後,達到設定的某些標准,排入水體、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等的採取的某些措施或者方法等。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刪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刪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各個處理構築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過粗格刪進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後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運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廠運行總能耗相當大的比例,這與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揚程有關。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砂池一般設於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減輕無機顆粒對水泵、管道的磨損;也可設於初沉池前,以減輕沉澱池負荷及改善污泥處理構築物的處理條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
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應的主要是砂水分離器和吸砂機,以及曝氣沉砂池的曝氣系統,多爾沉砂池和鍾式沉砂池的動力系統。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題處理構築物,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構築物設在生物處理構築物的前面。處理的對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處理構築物的運行條件並降低其BOD5負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和豎流沉澱池。
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設備是排泥裝置,比如鏈帶式刮泥機,刮泥撇渣機,吸泥泵等,但由於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較低的。
4.生物處理構築物
污水生物處理單元過程耗能量要佔污水廠直接能耗相當大的比例,它和污泥處理的單元過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廠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氣系統的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其基本上是聯系運行的,且功率較大,否則達不到較好的曝氣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溝處理工藝安裝的曝氣機也是能耗很大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較低,但目前應用較少,是以後需要大力推廣的處理工藝。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較低。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中的濃縮池,污泥脫水,乾燥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污泥處理單元的能量消耗是相當大的,這些設備的電耗功率都很大。
針對各個處理構築物的節能途徑
1.污水提升泵房
污水提升泵房要節省能耗,主要是考慮污水提升泵如何進行電能節約,正確科學的選泵,讓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減少污水的提升高度來降低水泵軸功率N也是有效的辦法,定期對水泵進行維護,減少摩擦也可以降低電耗。
2.沉砂池
採用平流沉砂,避免採用需要動力設備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採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機械排砂,這些措施都可大大節省能耗。
3.初次沉澱池
初次沉澱池的能耗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設備上,採用靜水壓力法無疑會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4.生物處理構築物
國外的學者通過能耗和費用效益分析比較了生物處理工藝流程,他們認為處理設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發生在電機這類單一的設備上,因而節能應從提高全廠功率因數、選擇高效機電設備及減少高峰用電要求等方面入手。他們提出的節能措施既包括改善電機的電氣性能,也包括解決運轉的工藝問題,還包括污水廠產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
Recovery)。
曝氣系統的能耗相當大,對曝氣系統能耗能效的研究總是涉及到曝氣設備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氣設備雖然層出不窮,但目前仍然可劃分為2類:第1種是採用淹沒式的多孔擴散頭或空氣噴嘴產生空氣泡將氧氣傳遞進水溶液的方法,第2種是採用機械方法攪動污水促使大氣中的氧溶於水的方法。微孔曝氣,曝氣擴散頭的布局和曝氣系統的調節這些都是節能的有效措施。在傳統活性污泥處理廠曝氣池中辟出前端厭氧區,用淹沒式攪拌器混合的節能、生物除磷方案。這一簡單的改造可以節省近20%的曝氣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節能也達到12%。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於污水處理節能,曝氣系統進行階段曝氣,溶解氧存在濃度梯度,既減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處理效果,減少污泥量。
生物膜法處理工藝採用厭氧處理可以明顯降低能量的消耗。
5.二次沉澱池
二次沉澱池中對排泥設備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
6.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系統節能研究主要集中於污泥處理的能量回收。從污水污泥有機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於處理過程早在上世紀初就已投入實踐,但能源危機之前一直不受重視。目前有兩種回收途徑:一是污泥厭氧消化氣利用,一是污泥焚燒熱的利用。
消化氣性質穩定、易於貯存,它可通過內燃機或燃料電池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廢熱還可回收於消化污泥加熱。因此利用消化氣能解決污水廠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給問題。林榮忱等人比較了沼氣發電機和燃料電池兩種利用形式,認為燃料電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對消化氣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氣發電機組並網發電的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已有應用實例,是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沼氣綜合利用的可行途徑。
另外一種能量回收方式是將城市固體廢物焚燒場建在污水處理廠旁,將固廢與污水污泥一起焚燒,獲得的電能用於處理廠的運轉。
城市污水處理的能耗分析研究與節能技術和手段的發展往往並不同步。由於污水處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節能措施的制訂和實施常常超前。而多數節能途徑和手段常常由處理廠的操作管理人員結合各處理設施實際情況提出,具有經驗性和個別性,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污水廠甚至是工藝相似的污水廠;另一方面,從廣義上說,污水處理學科領域的技術創新、新材料和新設備的使用都蘊涵著節能增效的潛力,因而節能的途徑和手段往往是很寬泛的。
結論
污水處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綜合技術。一段時期以來,能耗大、運行費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建成的一些處理廠也因能耗原因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能耗問題將成為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能否解決耗污水廠的能耗問題,合理進行能源分配,已經成為決定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益好壞的關鍵因素。能耗是否較低,也是未來新的污水處理廠可行性分析的決定性因素,開發能效較高的污水處理技術,合理設計及運行污水處理廠,必將是未來污水處理廠設計和運行的必由之路。
Ⅳ 污水處理後的污泥怎麼處理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垃圾廠填埋,因為不好脫水,不易專於壓實,所以屬現在很少有垃圾廠要法泥;二是制肥,在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泥農用限值的情況下需要將污泥脫水干化,並加入一定的營養劑,包裝出售;三是用於電廠摻煤焚燒,這也是比較環保的一種處理方式,缺點是性價比不高;還有教材上說填海,現在國家不提倡這種方法,存在二次污染。
Ⅳ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活性污泥法系統啟動主要分3個階段:
悶曝培養→連續進水馴化→穩定進水試運行
將曝氣池注滿有機廢水(或用清水混合廢水至cod>300mg/l),按曝氣池蓄水量的0.5%~0.8%向曝氣池中投加其它污水處理廠脫水活性污泥,盡量在2天內投加完畢。
陪菌步驟:
(1)悶曝:所有曝氣機的攪拌都開啟,各轉角的曝氣機風機開啟,剩餘風機暫不開。根據自控儀表顯示的溶解氧變化調整曝氣機風機的開停數量使溶解氧保持在1.5~2.5mg/l之間。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餘時悶曝3~5小時後進入靜沉步驟。
(2)靜沉:將所有曝氣機停止0.5~1小時。需要注意的是開始靜沉前,應將溶解氧提高到2.5~3mg/l之間。
(3)間歇補充廢水:按(1)→(2)→(1)的順序不斷反復上述步驟,當監測到的cod值較最初降低了50%時,向曝氣池補充設計處理量50%的有機廢水。以前2次進水時間間隔為基準安排進水時間,並且每天將此間隔縮短1半。
(4)完成培菌:經過5-7天的培養,曝氣池污泥濃度(mlss)達到1500mg/l左右時,可以進入馴化步驟。
馴化:
按設計處理量的30%左右連續進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間,在系統正常運行前提下每天按現有處理量的10%遞增進水,直到達到設計處理量。
Ⅵ 污水處理廠大量污泥怎麼處理
污水處理廠污泥含水率很高,需要用壓濾機脫水到含水80%左右,然後通過污泥干化或者炭化方法處理。
河南北工是生產污泥炭化設備的,可以將含有機成分比較多的污泥炭化後回收利用。
Ⅶ 污水污泥處理是什麼
問題一:氏首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有什麼用途? 污泥處理和污泥最終處置:主要包括濃縮、消化、脫水、堆肥或家用填埋。濃縮有機械濃縮 或重力濃縮,後續的消化通常是厭氧中溫消化,也就是厭氧技術。消化產生的沼氣可作為能源燃燒或發電,或用於作化工產品等。消化產生的污泥性質穩定,具有肥效,經過脫水,減少體積成餅成形,有利運輸。為了進一步改善污泥的衛生學質量,污泥還可以進行人工堆肥或機械堆肥。堆肥 後的污泥是一種很好的土壤改良劑。對重金屬含量超標的污泥,經脫水處理後要慎重處置,一般需要將其填埋封閉起來。
問題二: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流程 ke./view/641843#3
以上是污水處理網路自己慢慢看非常詳細專業。
問題三:在給排水處理中有一個污水處理,還有一個污泥處理,污水和污泥有什麼區別的? 通常在污水處理工藝中,污水中的固體顆粒物會形成污泥,因此也要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
問題四:請問污泥處理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污泥是給水和廢水處理中不同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各類沉澱物、漂浮物的統稱。污泥的成分、性質主要取決於處理不的成分、性質及處理工藝。按照不同的分扮脊類標准,污泥有多種分類方法,簡述如下。(1)根據污泥的來源,大致可分為給水污泥、生活污水污泥和工業廢水污泥三類。(2)根據污泥從水中分離的過程,可分為沉澱污泥(包括物理沉澱污泥、混凝污泥、化學污泥)及生物處理污泥(指污水在二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現代污水處理廠污泥大部分是沉澱污泥和生物處理污泥的混合物。(3)根據污泥成分及性質,可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以有機物為主要成分的有機污泥可簡稱為污泥。有機污泥是親水性污泥。生活污水污泥或混合污水污泥均屬有機污泥。以無機物為主要成分的無機污泥常稱為沉渣,給水處理沉砂池以及某些工業廢水物理、化學處理過程中的沉澱物均屬沉渣,無機污泥一般是疏水性污泥。(4)根據污泥在不同處理階段的分類命名,有生污泥、濃縮污泥、消化污泥、脫水干化污泥、乾燥污泥及污泥焚燒灰等。該法是最常用使用的污泥分類方法。污泥處理的主要目的如下。(1)降低水分以減少體積,便於污泥的運輸、貯存及各種處理和處置工藝的進行。(2)消除會散發惡臭、導致病害及污染環境的有機物和病原菌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使污泥衛生化、穩定化。(3)改善污泥的成分和性質,以利於應用,或易於回收能源和資源。隨著廢水處理技術的推廣和發展,污泥的產生量越來越大,種類和性質也更復雜。廢水中有毒有害物質往往濃縮於污泥之中,所以污泥是影響環境的最為嚴重的因素之一,必須重視污泥的處理和處置問題。
問題五:污水污泥處理技術現在怎麼樣?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污水和污泥處理技術有了新的發展,處理污水和污泥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層出不窮,污水處理處理典型技術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和「微生物發生器」等一大批先進產品。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並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廳核滲,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澱、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傳統處理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8月,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創新項目」;2009年12月,該產品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2010年5月,被國家科技部、國家環保部、國家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審查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2012年7月,又被國家環保部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
微生物發生器主要根據生物凈化和流體力學原理,利用微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將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機物有效地去除,技術先進、性能穩定、使用安全,特別適合各種廢(污)水處理和微污染治理具有以下優點:
1、該設備採用三級發生、交替運行、逐級衍生、對數增長技術,致使發生器產生微生物的密度高達達到1.8×1020CFU/ml,高密度微生物釋放進入生化池後,池中生物量迅速提高到2.0×104mg/L以上,能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徹底分解成CO2和H2O,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2、該設備為比較理想的污水生物處理設備,可根據不同種類、不同性質、不同環境的污水處理需要,生成不同種群、不同菌屬、不同溫度、不同污水處理需要的微生物,特別適合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醫療污水、工業廢水、畜禽養殖廢水、高鹽廢水、高氨氮廢水、有毒有害廢水、重金屬廢水、垃圾滲濾液等廢(污)水處理的需要。
該設備還可直接與接觸氧化法、AB法、A/O法、氧化溝、SBR等舊污水處理工程配套,在既不變動污水處理工藝,也不改動土建工程的條件下,實現污水處理升級擴容、污泥減量、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多種用途。該設備還可用於景觀、河道、湖面、河流、鹹水湖、海灣、土地等領域去除微污染,保護公共環境。
3、該微生物發生器產生的是高密度優勢微生物菌群,能快速食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淤泥,且不產生臭味,不用污泥脫水機、污泥傳輸機、泥餅外運車、廢氣處理設備和大功率的鼓風曝氣設備,與傳統方法比較,能耗是活性污泥法的1/8,設備投資可節約百分之七十,還可在淺層水池上運轉,從而使污水處理池體積縮小、深度減淺,大大降低了一次投資費用和長期管理費用。
4、該設備產生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通過射流進入處理池後,能迅速減少污水中的生物耗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和固體懸浮物(TSS),並有極強......>>
問題六:污泥處理要求規范有哪些 污泥處置:是指處理後污泥的消納過程,處置方式有土地利用、填埋、建築材料綜合利用等。污泥土地利用應符合國家及地方的標准和規定。污泥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土地改良和園林綠化等。污泥用於園林綠化時,泥質應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CJ248)的規定和有關標准要求。污泥必須首先進行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污泥用於鹽鹼地、沙化地和廢棄礦場等土地改良時,泥質應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土地改良泥質》(CJ/T 291)的規定;並應根據當地實際,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污泥農用時,污泥必須進行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並達到《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准》(GB4284)等國家和地方現行的有關農用標准和規定。污泥填埋。不具備土地利用和建築材料綜合利用條件的污泥,可採用填埋處置。國家將逐步限制未經無機化處理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場填埋。污泥填埋應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CJ/T 249)的規定;填埋前的污泥需進行穩定化處理;橫向剪切強度應大於25kN/m2;填埋場應有沼氣利用系統,滲濾液能達標排放。
污泥處理:以園林綠化、農業利用為處置方式時,鼓勵採用厭氧消化或高溫好氧發酵(堆肥)等方式處理污泥。污泥以填埋為處置方式時,可採用高溫好氧發酵、石灰穩定等方式處理污泥,也可添加粉煤灰和陳化垃圾對污泥進行改性。高溫好氧發酵後的污泥含水率應低於40%。污泥以建築材料綜合利用為處置方式時,可採用污泥熱干化、污泥焚燒等處理方式。污泥以建築材料綜合利用為處置方式時,可採用污泥熱干化、污泥焚燒等處理方式。污泥焚燒的煙氣應進行處理,並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准》(GB18485)等有關規定。污泥焚燒的爐渣和除塵設備收集的飛灰應分別收集、儲存、運輸。鼓勵對符合要求的爐渣進行綜合利用;飛灰需經鑒別後妥善處置。
污泥運輸和儲存:運輸過程中應進行全過程監控和管理,防止因暴露、灑落或滴漏造成的環境二次污染;嚴禁隨意傾倒、偷排污泥。 污泥中轉和儲存。需要設置污泥中轉站和儲存設施的,可參照《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准》(CJJ27)等規定,並經相關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建設和使用。
污泥處理處置安全運行與監管: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運輸單位和各污泥接收單位應建立污泥轉運聯單制度,並定期將記錄的聯單結果上報地方相關主管部門。營單位應建立完備的檢測、記錄、存檔和報告制度,並對處理處置後的污泥及其副產物的去向、用途、用量等進行跟蹤、記錄和報告,相關資料至少保存5年。填埋場運營單位應按照國家相關標准和規范,定期對污泥泥質、填埋場場地的水、氣、土壤等本底值及作業影響進行監測。
問題七:請問一下,關於污泥處理需要哪些資質? 我是專業處理污泥的,看你要處理什麼含什麼物質的污泥咯,資質最主要的就是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如含銅的污泥,就要有危險廢物HW22(含銅廢物)的資質了。
問題八:污水廠污泥處理成本大概多少 污泥干化
做到含水80%的污泥約120元/噸
做到含水60%的污泥約160元/噸
做到含水50%的污泥約 200元/噸
外運填埋約120-180元/噸
外運焚燒約200-240元/噸
問題九:污水處理中污泥處理量1.2tds/h什麼意思 1.2噸干污泥/小時
問題十: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5分 目前我公司提供一整套污泥處理解決方案。脫水率達50%。每噸污泥運營成本40~50元。感興趣可以聯系我。謝謝!
Ⅷ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是怎麼處理的
污泥處理與處置的目的主要有四個:一是穩定化,通過處理使污泥停止降解;二是無害化,殺滅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減量化,減少污泥最終處置的體積,降低污泥處理及最終處置費用;四是資源化和最終處置,在處理污泥的同時實現化害為利、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