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污水處理廠中一級A標准,BOD、COD、SS、TN、TP濃度具體為多少
BOD:10。BOD:生物需氧量BOD(薯野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一定期間內,微生物分解一定體積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質。
COD:50。COD: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水樣在一定條件下。
SS:10。
TN:15。
TP:1。
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為指標,折算成每升水樣全部被氧化後,需要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COD越高,水質污染越嚴重。
特別是有機物質,所消耗的溶解大畝氧的數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機污染物含量的一個綜合指標。BOD越高,水中滾手森有機污染物越多,水質污染越嚴重。
(1)污水處理廠清潔生產指標體系擴展閱讀:
當前,城市污水處理廠工藝調試的重要性還沒被普遍認識和接受,不少污水廠建成後沒有進行工藝調試,這就產生了要麼運行不起來,要麼運行起來水質達不到設計要求,運行成本偏高等現象。 事實上,工藝調試是污水廠投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現並解決設備、設施、控制、工藝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使污水廠投入正常運行;
二是實現工藝設計目標,即出水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三是確定符合實際進水水量和水質的各項控制參數,在出水水質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運行成本。
② 污水處理指標有哪些
1、COD 化學需氧量
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2、BOD 生化需氧量
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標,它說明水中有機物出於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其單位以ppm或毫克/升表示。污水中各種有機物得到完會氧化分解的時間,總共約需一百天,為了縮短檢測時間,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檢驗的水樣在20℃下,五天內的耗氧量為代表,稱其為五日生化需氧量,簡稱BOD5,對生活污水來說,它約等於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
3、NH3-N 氨氮
動物性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同時,人畜糞便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時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當氨溶於水時,其中一部分氨與水反應生成銨離子,一部分形成水合氨,也稱非離子氨。
非離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4、SV 污泥沉降比
5、SVI 污泥體積指數
等等
③ 如何建立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我國清潔生產工作的深入開展,非常需要建立科學的清潔生產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將有 助於評價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的狀況,同時,也便於指導企業(組織)正確選擇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 的清潔生產技術。
考慮到清潔生產涉及面廣、指標多,建議在選取評價指標時遵循如下原則:
(1)從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考慮
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是清潔生產指標選取的一個最重要原則,它是從一個產品的整個壽命周期全 過程地考察其對環境的影響,如從原材料的採掘,到產品的生產過程,再到產品銷售,直至產品報廢後的處置。「生命周期評價是對一個產品系統的生命周期中輸入、輸出及其潛在環境影響的匯總和評價」。
(2)體現污染預防思想
清潔生產指標的范圍不需要涵蓋所有的環境、社會、經濟等指標,主要應反映出項目實施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源量及產生的廢物量,包括使用能源、水或其他資源的情況,通過對這些指標的評價,反映出項目的資源利用情況和節約的可能性,達到保護自然資源的目的。 (3)容易量化
清潔生產指標涉及面比較廣,有些指標難以量化。為了使所確定的清潔生產指標既能夠反映項目的主要情況,又簡便易行,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因此,應盡量選擇容易量化的指標項,這樣,可以給清潔生產指標的評價提供有力的依據。 (4)數據易得
清潔生產指標體系是為評價一個活動是否符合清潔生產戰略而制定的,是一套非常實用的體系,所以在設計時,既要考慮到指標體系構架的整體性,又要考慮到體系在使用時,容易獲得較全面的數據支持。
根據上述原則,清潔生產評價指標應能覆蓋原材料、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各個主要環節,尤其對生產過程,既要考慮對資源的使用,又要考慮污染物的產生。這里給出了一個按照四大類(即原材料指標、產品指標、資源指標和污染物產生指標)建立指標的例子: (1)原材料指標
原材料指標應能體現原材料的獲取、加工、使用等各方面對環境的綜合影響,因而可從毒性、生態影響、可再生性、能源強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這五個方面建立指標。 ①毒性。原材料所含毒性成分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程度。
②生態影響。原料取得過程中的生態影響程度。例如,露天采礦就比礦井采礦的生態影響大。 ③可再生性。原材料可再生或可能再生的程度。例如,礦物燃料的可再生性就很差,而麥草漿
的原料麥草的可再生性就較好。
④能源強度。原材料在採掘和生產過程中消耗能源的程度。例如,鋁的能源強度就比鐵高,因為鋁的煉制過程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⑤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例如,金屬材料的可回收利用性比較好,而許多有機原料(例如釀酒的大米)則幾乎不能回收利用。 (2)產品指標
對產品的要求是清潔生產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產品的銷售、使用過程以及報廢後的處襲燃侍理處置均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有些影響是長期的,甚至是難以恢復的。此外,應考慮產品的壽命優化,因為這也影響到產品的利用效率。
①銷售。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即從工廠運送到零售商和用戶過程中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 ②使用。產品在使用期內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程度。
③壽命優化。在多數情況下產品的壽命是越長越好,因為可以減少對生產該種產品物料的需求。但有時並不盡然,例如,某一高耗能產品的壽命越長則總能耗越大,隨著技術進步有可能產生同樣功能的低耗能產品,而這種節能產生的環境效益有時會超過節省物料的環境效益,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的壽命越長對環境的危害越大。壽命優化就是要使產品的技術壽命(指產品的功能保持良好的時間)、美學壽命(指產品對用戶具有吸引力的時間)和初設壽命處於優化狀態。
④報廢。產品報廢後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3)資源指標
在正常的操作情況下,生產單位產品對資源的消耗程度可以部分地反映一個企業的技術工藝和 管理水平,即反映生產過程的狀況。從清潔生產的角度看,資源指標的高低同時也反映企業的生產拍吵過程在宏觀上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程度,因為在同等條件下,資源消耗量越高,則對環境的段亮影響越大。資源指標可以由單位產品的新鮮水耗量、單位產品的能耗和單位產品的物耗來表達。
①單位產品新鮮水耗量。在正常的操作下,生產單位產品整個工藝使用的新鮮水(不包括回用水)。
②單位產品的能耗。在正常的操作下,生產單位產品的電耗、油耗和煤耗等。
③單位產品的物耗。在正常的操作下,生產單位產品消耗的構成產品的主要原料和對產品起決定性作用的輔料量。
(4)污染物產生指標
除資源(消耗)指標外,另一類能反映生產過程狀況的指標便是污染物產生指標,污染物產生指標較高,說明工藝相應地比較落後或管理水平較低。通常情況下,污染物產生指標分三類,即廢水產生指標、廢氣產生指標和固體廢物產生指標。
①廢水產生指標。廢水產生指標首先要考慮的是單位產品的廢水產生量,因為該項指標最能反映廢水產生的總體情況。但是,許多情況下單純的廢水量並不能完全代表產污狀況,因為廢水中所含的污染物量的差異也是生產過程狀況的一種直接反映。因而對廢水產生指標又可細分為兩類,即單位產品廢水產生量指標和單位產品主要水污染物產生量指標。
②廢氣產生指標。廢氣產生指標和廢水產生指標類似,也可細分為單位產品廢氣產生量指標和單位產品主要大氣污染物產生量指標。
③固體廢物產生指標。對於固體廢物產生指標,可簡單地定義為「單位產品主要固體廢物產生量」。
④ 清潔生產指標包括哪幾方面
清潔生產指標一般分為六大類,即生產工藝與裝備要求,資源能源利用指標,產品指標,污染物產生指標(末端處理前),廢物回收利用指標,環境管理要求。
⑤ 污水處理廠中污水處理指標有哪些
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總需氧量(TOD),總有機碳(TOC),總氮(TN),總磷(TP),pH值,重金屬。
物理性指標
溫度、色度、嗅和味、固體物質的三種存在形態:懸浮的、膠體的、溶解的。固體物質用總固體量(TS)作為指標,污水處理中常用懸浮固體(SS)表示固體物質的含量(TDS指標高於1000以上)。
化學性指標
一、化學需氧量(COD):指用強化學氧化劑(中國法定用重鉻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將有機物氧化成CO2與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簡寫為COD。化學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污染越嚴重。
二、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對穩定,則一般來說,COD> BOD。一般BOD/COD大於0.3,認為適宜採用生化處理。
三、總需氧量(TOD):有機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當有機物被全部氧化時,將分別產生CO₂、H₂O、NO、SO₂等,此時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
四、總有機碳(TOC):包括水樣中所有有機污染物質的含碳量,也是評價水樣中有機物質質的一個綜合參數。
五、總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為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四種含氮化合物總量稱為總氮(TN)。凱氏氮(TKN)是有機氮與氨氮之和。
六、總磷(TP):包括有機磷與無機磷兩類。
七、pH值。
八、重金屬。
生物性指標
一、大腸菌群數:每升水樣中所含有的大腸菌群的數目,以個/L計。
二、細菌總數:是大腸菌群數、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細菌數的總和,以每毫升水樣中的細菌菌落總數表示。
(5)污水處理廠清潔生產指標體系擴展閱讀: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水體受到病原體的污染會傳播疾病,如血吸蟲病、霍亂、傷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
如1848年和1854年英國兩次霍亂流行,死亡萬餘人;1892年德國漢堡霍亂流行,死亡750餘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受病原體污染後的水體,微生物激增,其中許多是致病菌、病蟲卵和病毒,它們往往與其他細菌和大腸桿菌共存,所以通常規定用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指數及菌值數為病原體污染的直接指標。
病原體污染的特點是:
⑴數量大;
⑵分布廣;
⑶存活時間較長;
⑷繁殖速度快;
⑸易產生抗葯性,很難絕滅;
⑹傳統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及加氯消毒後,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常見的混凝、沉澱、過濾、消毒處理能夠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濁度大於0.5度時,仍會伴隨病毒的穿透。病原體污染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水體,一旦條件適合,就會引起人體疾病。
⑥ 清潔生產標准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區別
清潔生產評價指標主要指的是清潔生產標准和清潔生產指標體系。
但不是所有的行業都有清潔生產標准和清潔生產指標體系的,對於沒有的行業,需要使用同行業對比,從原輔材料和能源、工藝技術、設備、過程式控制制、管理、產品、污染物、人員八個方面進行清潔生產評價。
清潔生產標准:是所要執行的行業必須參考的依據。
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是據以評價清潔度高低,指導和推動企業依法實施清潔生產而制定的一套或多套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