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強磁水處理器的技術特點
1、高科技: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首研成功並予應用,我國對其加深研究,並獲重專大突破,是國家科委屬和建設部推薦的一種高新科技產品;
2、高效率:可提高熱效率20%以上,設備連續運行不需清洗;
3、安全性:工作電壓低;
4、環保性:無需化學葯劑,無二次污染;
5、節能、節水、壽命長,可連續運行15年以上。體積小、易安裝,無需管理;
6、投資小、回收快、中央空調系統1~2年收回全部成本。工業水系統半年內可全部收回成本。
一、優點
1、反滲透凈水機:反滲透凈水設備的功能更加齊全,集微濾、吸回附、超濾、反滲透、答紫外殺菌、超純化等技術於一體,更新鮮、更衛生、更安全。
2、超濾凈水機:產水可直接飲用;根據選用濾芯的不同效果也不盡相同,採用韓國新一代濾芯的超濾設備,過濾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其水錘、耐壓等測試均通過 NSF 測試標准。
二、缺點
1、反滲透凈水機:出水為可以直接飲用的純凈水,出水量較小,比例大概為4比1,排出的廢水是不能飲用的
2、超濾凈水機:超濾凈水器的出水比為2比1,過濾後的水可以直接喝下,但是前提是要正常的自來水,畢竟超濾膜只是一種物理過濾,對化學物質是無法過濾的,所以對一般的自來水過濾沒有問題。但是超濾膜過濾後的水口感並沒有反滲透膜好。
『叄』 膜法水處理技術有哪些
膜法水處理技術的成功應用,使得水處理行業又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膜法水處內理的核心元件是逆滲透膜,容英文縮寫為RO,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太空總署為解決宇宙飛船中宇航員的飲用水和載水問題,而花巨資歷經多年研發的一項高科技產品,現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被譽為 二十世紀六大高科技之一,這種膜分離技術是依靠逆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行分離的過程,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逆滲透就是在有鹽的水中(如原水)施加比自然滲透壓力更大的壓力,使水由濃度高的一方滲透到濃度低的一方,把原水中水分子壓到膜的另一邊,變為純水,而把其它雜質壓到膜的另一邊,RO膜的過濾孔徑為0.0001微米。
『肆』 水處理行業未來會有發展么
我覺得這復是一個特別有發制展前景的行業。因為現在的水污染越來越嚴重。所以說對水處理的要求就越來越多。做這一個行業需要和高科技相結合,把真正的污水不幹凈的水變為可以飲用和使用的水。現在還有一種將海水變為淡水利用的技術,這些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們國家很多的水域都被污染了,大家喝不到干凈的水也容易得病。大家都願意消費一定的錢去買一個健康買一個干凈的水,所以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凈水器。方便使用所以水處理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
『伍』 目前先進的水處理技術
目前最先進的水處理技術為反滲透處理技術 反滲透技術是一種膜分離技術。反滲透技術是一種高效率、低能耗能、無污染的先進技術,主要應用於純水制備與海水淡化。反滲透技術是當今最先進和最節能有效的膜分離技術。反滲透膜、鈉濾設備、PP棉等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由於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僅為10A左右),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去除率高達97-98%)。系統具有水質好、耗能低、無污染、工藝簡單、操作簡便等優點。本公司與日本日東電工美國HYDRANAUTICS(海德能)公司及陶氏FILMTEC公司合作,採用CAD計算機模擬設計,確保了系統的科學合理。
二級反滲透是以採用一級反滲透的產水作為原水,進行第二次反滲透的凈化,產水導電率≤0.5μs/cm。 各項指標均達到中國葯典2000版的要求,運行成本底、無污染、水質穩定,已為多間葯廠及飲料廠使用。在飲用純凈水方面已廣泛應用。反滲透技術常應用於預除鹽處理, 能夠使離子交換樹脂的負荷減輕90%以上,樹脂的再生劑用量也減少90%。因此不僅節約運行費用,而且還利於環境保護。反滲透獨特水處理技術是其他凈水方法如蒸餾、電滲析、離子交換等無法達到的。 RO(Reverse Osmosis)反滲透技術是利用壓力表差為動力的膜分離過濾技術,源於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後逐漸轉化為民用,目前已廣泛運用於科研、醫葯、食品、飲料、海水淡化等領域。
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1納米=10-9米),在一定的壓力下,H2O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RO膜,從而使可以透過的純水和無法透過的濃縮水嚴格區分開來。 RO膜過濾後的純水電導率 5 s/cm, 符合國家實驗室三級用水標准。再經過原子級離子交換柱循環過濾,出水電阻率可以達到18.2M .cm,超過國家實驗室一級用水標准(GB682—92)。
反滲透是目前高純水制備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脫鹽技術,它的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范圍和分子量幾百的有機物,反滲透(RO)、超過濾(UF)、微孔膜過濾(MF)和電滲析(ED)技術都屬於膜分離技術。
RO反滲透技術是近20年來廣泛應用的水處理技術,它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緩解全球性水資源緊缺有實際意義。
RO反滲透膜介紹
膜的綜述: 一種最通用的廣義定義是「膜」為兩相之間的一個不連續區間。因而膜可為氣相、液相和固相,或是他們的組合。簡單的說,膜是分隔開兩種流體的一個薄的阻擋層。描述膜傳遞速率的膜性能是膜的滲透性。
滲透膜是一種介質,它是靠壓力使溶液中的溶劑(一般常指水)通過反滲透膜(一種半透膜)而分離出來與滲透方向相反,可使用大於滲透壓的反滲透法進行分離、提純和濃縮溶液。反滲透膜的主要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范圍。反滲透,英文為Reverse Osmosis,是花費數億美元經過多年的精心研製而成的高科技水處理技術。這種薄膜分離技術,是依靠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行分離的程。
一、 反滲透基本原理
1. 反滲透過程
反滲透是利用反滲透膜選擇性的只能通過溶劑(通常是水)而截留離子物質的性質,以膜兩側靜壓差為推動力,克服溶劑的滲透壓,使溶劑通過反滲透膜而實現對液體混合物進行分離的膜過程。
反滲透同NF、UF一樣均屬於壓力驅動型膜分離技術,其操作壓差一般為1.5~10.5MPa,截留組分為(1~10)X10-10m小分子物質。除此之外,還可以從液體混合物中去處全部懸浮物、溶解物和膠體,例如從水溶液中將水分離出來,以達到分離、純化等目的。目前,隨著超低壓反滲透膜的開發,已可在小於1MPa壓力下進行部分脫鹽,適用於水的軟化和選擇性分離。
2. 分離機理
反滲透膜的選擇透過性與組分在膜中的溶解、吸附和擴散有關,因此除與膜孔的大小、結構有關外,還與膜的化學、物理性質有密切關系,即與組分和膜之間的相互作用密切相關。由此可見,反滲透分離過程中化學因素(膜及其表面特性)起主導作用。
3. 反滲透的應用
反滲透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主要是苦鹹水和海水淡化,此外被大量地用於純水制備及生活用水處理,以及難於用其他方法分離地混合物。反滲透地工業應用包括:(1)海水脫鹽;(2)飲用水生產;(3)純水生產。
『陸』 目前水處理上需要突破的技術是什麼
我不是這么認為的,我是從事污水處理工程方面的工藝技術人員,學環境工程水處理方面的,我覺得我需要做的事情做不過來,你所謂騙人的地方肯定是集中在市政污水處理領域那些活性污泥法及其變體工藝上了吧?
高校現在研究方向有些本領的都在研究工業廢水,水平低的還在死啃市政類生活類污水。當然也不乏研究低成本污水處理技術的工藝,主要是圍繞著傳統技術很少做到的領域如開發土地處理工藝以應對中國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我在10月份北京國際水展研討會感覺出來的信息就是現在市政污水確實是沒得玩了,有些本領的都在往工業廢水領域發展,特別是降低成本方面各個有實力的高校和公司都在使勁努力,只有頑固不化的大公司還在啃市政領域,但也是逐步往給水安全方面在轉向(RO的海水淡化方面)。中小型環保公司也是技術前沿動力核心,特別是具有超級技術的小公司們都在往工業廢水上面走,例如焦化、石化、造紙、印染,目前這些污水雖然有成熟工藝,但是其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管理異常麻煩。前天環保十二五規劃剛剛正式出台後,對工業廢水和農村污水治理都是重點。
我不知道你需求什麼,但是如果你是做研究生課題,我建議你往工業廢水上走,這才是正路。
如果你是本科生,面臨就業問題,你如果從事技術方面的話,最好別去大公司大設計院,最好往工業廢水方面公司走,對你人生未來成長很有意義的。市政污水人類都做了快200年了,至今還在稀里糊塗的做著,所謂除總氮的數據,80~90%數據都是編著忽悠領導的,我們在技術研發設計管理的一線的技術人員最清楚了。還不如老老實實做做工業廢水,要求就是很簡單,COD、氨氮及特徵污染物,別的不要求,什麼騙人的脫氮除磷工藝,根本不予考慮,全是虛的,沒用,數據都是假的,越是官方數據越是假的,做到最後就是作假,做到內心都不環保了還搞什麼環保。
如果你要是現在進修研究生的話,最好找化工類院校去學環境工程去進修,其實環保玩到最高境界都是化工。本人做了8年多環保,無數污水處理廠接觸N多專家開過N多會議,最後感覺跟你差不多,這個環保市政領域,很假很假。只有工業廢水處理是玩真格的。所以,我玩膩了市政廢水了,現在也轉向工業廢水了,不僅是自己的技術的提升,而是糊口需要,現在做市政廢水的,都是跟政府綁著做,根本不賺錢,不賠就不錯了。
『柒』 探究水處理陶瓷膜制備與應用技術研究進展論文
探究水處理陶瓷膜制備與應用技術研究進展論文
膜技術被認為是21 世紀最優前景的水處理技術之一,膜材料技術、膜分離技術在近十幾年得到很大發展,在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水處理陶瓷膜的過濾、分離性能與膜孔徑大小及其分布、孔隙率、表面形貌等有密切關系。陶瓷膜的活性分離層是顆粒以任意堆積方式形成的,孔隙率通常為30 ~ 35%,且曲折因子調控較為困難,陶瓷膜的水處理效能受到局限。研究陶瓷膜制備、修飾、工藝優化新技術以提高其過濾、分離、抗污染效能是水處理陶瓷膜領域的研究重點。
1. 水處理陶瓷膜制備技術
1.1 致孔劑制備技術
致孔劑是提高水處理陶瓷孔隙率簡單又經濟的方法,致孔劑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兩類。無機致孔劑有碳酸銨、碳酸氫銨和氯化銨等高溫易分解的鹽類或無機碳如石墨、煤粉等;有機致孔劑主要包括天然纖維、高分子聚合物,如鋸末、澱粉、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Yang 等 以Al2O3 為膜基體,以膨潤土為燒結助劑,以玉米澱粉作為造孔劑通過擠出、交聯、乾燥、燒結等過程制備陶瓷膜。研究發現隨著澱粉含量的增加,Al2O3 支撐體的最大孔徑和平均孔徑均有所增大,陶瓷膜的孔隙率可有24% 提高至38%。
1.2 模板劑制備技術
模板劑可有效控制所合成材料的形貌、結構和大小,並制備出孔結構有序、孔徑均一、孔隙率大的微孔、介孔和大孔材料。模板劑法具有豐富的選材和靈活的調節手段,採用模板劑法制備水處理陶瓷膜極具前景。Xia 等 以有機聚苯乙烯微球為模板劑,採用UV 聚合的方法制備出孔徑為100nm 的三維有序聚氨酯大孔材料。Sadakane 等 以PMMA 為模板劑制備出具有三維有序大孔的金屬氧化物材料,其孔隙率范圍為66 ~ 81%。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可以形成膠束、微乳、液晶、囊泡等自組裝體,也常被用作自組裝技術中的有機物模板劑。利用表面活性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為模板劑可制備出有序的介孔分子篩MCM41,具有多種對稱性能的孔道,孔徑在2 ~ 50nm 的.范圍內。Choi 等以Tween80 為模板劑制備了具有梯度孔徑結構的TiO2-Al2O3 陶瓷膜,陶瓷膜的滲透性能大大提高。
1.3 纖維層積制備技術
陶瓷纖維材料在成膜過程中可以迅速在支撐體表面沉積搭橋,明顯減少了膜層的內滲,並且容易得到較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積,對膜材料滲透性能的提高具有顯著作用。Ke 等 以TiO2 纖維為原料,通過旋塗法制備出平均孔徑在50nm 的陶瓷纖維膜,對球形粒子截留率超過95%,膜通量在900Lm-2h-1 以上。
1.4 溶膠- 凝膠制備技術
溶膠- 凝膠技術主要是通過調整材料尺寸控制陶瓷膜分離層的分離精度。溶膠- 凝膠法可形成納米級別的溶膠,得到的陶瓷膜層孔徑小、孔徑分布窄,適用於高滲透選擇性的超濾膜和納濾膜的制備。Tsuru 等 利用聚合溶膠路線制備出平均孔徑0.7 ~ 2.5nm 的TiO2 納濾膜,對PEG 的截留分子量為500 ~ 000Da,對Mg2+ 的截留率為88%。
2. 水處理陶瓷膜修飾技術
2.1 化學氣相沉積修飾技術
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在陶瓷膜表面沉積硅氧化物或金屬氧化物來改善陶瓷膜孔結構以及過濾性能,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手段。Lin 等 採用CVD 技術對平均孔徑為4nm 的Al2O3 陶瓷膜進行修飾,制備出孔徑范圍為0.4 ~ 0.6nm 的SiO2 陶瓷膜。CVD 的方法一般需要在高溫、真空的環境中進行,並且要求前驅物具有一定的揮發性。
2.2 原子層沉積修飾技術
原子層沉積技術(ALD)可將物質以單原子膜形式層層沉積在陶瓷膜表面,從而構建陶瓷膜表面微納結構。Li 等 在平均孔徑50nm 的陶瓷膜表面上通過原子層沉積氧化鋁層,通過控制原子層沉積次數來調控膜的平均孔徑,改性後陶瓷膜對BSA的截留率由2.9% 升至97.1%。
2.3 表面接枝修飾技術
表面接枝技術常被用來調控膜材料的表面性質,接枝過程將改變膜的孔結構,達到減小孔徑的目的。陶瓷膜表面一般會吸附水形成大量羥基,通過接枝有機硅烷的方法在介孔膜表面可以修飾一層有機分子層。通過調控接枝分子的鏈長與官能團等特性可以實現調控孔徑大小的目的,且能獲得特殊的表面性質。Singh 等 發現接枝硅烷偶聯劑可以使多孔陶瓷膜孔徑進一步變小。Cohen 等 將親水性PVP 接枝在陶瓷超濾膜表面上,改性後的膜孔徑減小,截留性能提高,抗污染性能得以改善,可用於油水分離。
3. 水處理陶瓷膜制備與修飾工藝優化
3.1 陶瓷膜材料、添加劑選取
水處理陶瓷膜的制備主要集中於原材料及燒結工藝,通過添加燒結助劑以降低燒結溫度、採用低成本易燒結原料以降低原料成本,以及利用先進的燒結工藝以達到低成本控制是陶瓷膜的研究重點。陶瓷膜制備過程中常在基膜材料中加入一些液相型或者固相型燒結助劑。高嶺土、鉀長石等天然硅酸鹽黏土礦物在較低溫度下便能熔融形成液相,在顆粒間毛細管力的作用下潤濕並包裹膜材料基體顆粒,並將顆粒黏結起來,輔以多孔陶瓷膜良好的機械強度。氧化鈦、氧化鋯等金屬氧化物能與陶瓷膜基體形成多元氧化物固熔物而使燒結溫度下降,有利於陶瓷膜制備。
3.2 陶瓷膜燒制過程優化
多孔陶瓷膜必須經過多次燒結,存在燒結工藝周期長、能耗高的問題。除採用燒結助劑或採用易燒結材料以降低燒結溫度外,減少燒結時間或縮短制備周期也能達到降低燒結工藝成本的目的。在減少燒結時間方面,微波燒結技術是一種非接觸技術,熱通過電磁波的形式傳遞,可直達材料內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燒結的不均勻性,可在縮短燒結時間的同時,降低燒結溫度。微波技術大多用於制備幾近緻密的陶瓷復合物,同時由於其可改善材料組織、提高材料性能,亦可用於多孔陶瓷復合物的制備。在縮短燒結周期方面,一些研究者借鑒低溫共燒陶瓷技術在多層結構陶瓷元器件封裝領域的成功應用,提出採用共燒結技術來減少燒結次數,從而降低燒結成本。
4. 結論
水處理陶瓷膜制備技術以提高陶瓷膜整體性能為目的,通過調控陶瓷膜微結構可實現陶瓷膜制備技術的突破。目前,致孔劑制備技術、模板劑制備技術、纖維層積制備技術、溶膠- 凝膠技術、固態粒子燒結技術等陶瓷膜制備技術已日益得到關注。水處理陶瓷膜制備技術研究將引領和推動陶瓷膜技術及產業的發展,緩解水廠升級改造、提升水質品質的瓶頸壓力。
;『捌』 游泳池水處理設備有哪些
不知道你想處理的是進水還是出水。還有你的進水水質情況
進水的處理方法不固定,看內你的容進水水質了。主要的處理方法有砂濾,炭濾,除鐵錳,殺菌滅藻,調節PH值。等等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處理方案採用不同的設備。
出水的處理需要考慮除毛發,絮凝沉澱,二氧化氯消毒。等等。
以上回答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