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影響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效果的因素

影響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效果的因素

發布時間:2023-08-05 07:48:59

『壹』 污水生物處理各方式優缺點對比

水處理工藝方案技術比較表

氧化溝 生物接觸氧化法 A/O法

技術適用性 國內外使用情況,水量、水質的適應程度 運行管理復雜, 國外採用較多,適應中、小規模污水處理廠,對水質水量的變化適應能力較差 運行管理簡單,國內外採用較多,對水質水量變化適應性強,適用於工業廢水處理與深度處理 運行管理復雜,國內外採用較多,對水質水量的變化適應能力較差,適應大中小規模污水廠
二 水質目標
出水水質 滿足污水排放標準的保證率 出水水質好,對於工業廢水處理運行缺乏經驗,且運行復雜,工程實例少 適用於處理難生化降解的低濃工業廢水,出水水質好 適合一般城市污水,出水水質好,能高效脫氮,污泥產量小且穩定。污泥無需消化
對外界條件的適應性 氣溫、水溫、營養、水量變化等對出水水質的影響 出水水質穩定,對外界條件變化適應性較強 出水水質穩定,對外界條件變化適應性好 出水水質穩定,對外界條件變化適應性強
三 工程實施
分步實施 分步實施的可能 可分組實施 可分組實施 可分組實施
施工難易 施工的難易程度 容易 容易 容易
佔地面積 處理萬噸水量佔地 ≤8畝 ≤8畝 ≥12畝
四 環境影響
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指雜訊及臭味等 噪音及臭味低 噪音及臭味低 噪音及臭味低
污泥的影響 污泥的產量及穩定性 污泥量小,污泥穩定性好 污泥量小,污泥穩定性好 污泥量略多,污泥穩定性好
五 運行管理
運轉操作 指運行和操作的方便程度 運行復雜,需根據水質調整,對員工技術要求高。 簡單 簡單
維護管理 設備維修難易及工作量 設備多,系統復雜,維修量大 設備較少,維修要求相對低 設備較少,維修要求相對低

『貳』 水質工程學水廠內沉澱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十四章

1、生物濾池有多種工藝形式,如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舉出三種可)

2、生物膜法有多種處理系統,如 生物濾池法、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流化床法 。

3、 生物膜法的實質是使細菌類微生物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類的微型動物附著在濾料或某些載體上生長繁育,並在其上形成膜狀生物污泥——生物膜。

4、生物膜的性質:①高度親水,存在著附著水層;②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種細菌以及微型 動物,形成了有機污染物——細菌——原(後)生動物的食物鏈。

厭氧膜的出現:①生物膜厚度不斷增加,氧氣不能透入的內部深處將轉變為厭氧狀態; ②成熟的生物膜由厭氧膜和好氧膜組成;③好氧膜是有機物降解的主要場所,一般厚度 為2mm。

5、生物膜的原理:廢水從上向下從濾料空隙間流過,與生物膜充分接觸,其中的有機污染 物被微生物吸附並降解。

6、高負荷生物濾池特點:①採用污水迴流,增加進水量,稀釋進水濃度,沖刷生物膜使其常保活性,且防止濾料堵塞,抑制臭味及濾池蠅的過度滋生;②增加濾料直徑,以防止迅速增長的微生物膜堵塞濾料;③水力負荷和BOD負荷大大提高;占底面積小,衛生條件較好。

出水水質水力負荷的關系:由於水力負荷高,大大縮短了污水在濾池中的停留時間,但不發生硝化反應,可是生物膜吸附有機物速度很快,保證了出水水質的要求。

7、生物轉盤:又稱浸沒式生物濾池,由許多平行排列浸沒在一個水槽中的塑料圓盤所組成。8、生物轉盤的特點:①廢水處於半靜止狀態,而微生物則在轉動的盤面上;②轉盤40%的面積浸沒在廢水中,盤面低速轉動;③盤面上生物膜的厚度與廢水濃度、性質及轉速有關,一般0.1~0.5mm。

9、生物接觸氧化法:在池內充填一定密度的填料,從池下通入空氣進行曝氣,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與填料上的生物膜廣泛接觸,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下,污水的有機物得以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10、基本工藝流程 :原污水—(初沉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排泥——處理水。

11、生物流化床:以砂、活性炭、焦炭一類的較小的惰性顆粒為載體填充在床體內,因載體表面覆蓋著生物膜而使其質地變化輕,污水以一定流速從下向上流動,使載體處於流化狀態。

12、生物流化床由床體、載體、布水裝置和膜脫落裝置等組成。

13、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工藝、功能及運行方面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在工藝方面,使用多種型式的填料,填料表面布滿生物膜,形成了生物膜的主體結構。在功能方面,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具有多種凈化功能。在運行方面,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間歇運行條件下,仍能夠保持良好的處理效果,對排水不均勻的,更具有重要意義,操作簡單,運行方便,易於維護管理,勿需污泥迴流,不產生污泥膨脹現象,也不產生濾池蠅,污泥生成量少,污泥顆粒較大,易於沉澱。

14、生物膜法污水處理系統,在微生物相方面和處理工藝方面有哪些特徵。( 7 分)

①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徵⑴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多樣化,能夠存活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⑵生物的食物鏈長⑶分段運行與優勢菌屬② 處理工藝方面的特徵⑴耐沖擊負荷,對水質,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⑵微生物量多,處理能力大,凈化能力強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易於沉降分離⑷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⑸易於運行管理,節能,無污泥膨脹問題

十五章

1、升流式厭氧污泥床系統( UASB )組成:進水配水系統、反應區(懸浮層和污泥層)、三相分離器、出水系統、集氣罩。

2、厭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

1)水解階段:固態有機物被細菌的胞外酶水解;

2)第二階段是酸化:開環、斷鏈,以小分子的有機物作為受氫體,使有機酸增加,pH下降

3)第三階段是在進入甲烷化階段之前,代謝中間液態產物都要乙酸化,稱乙酸化階段;

4)第四階段是甲烷化階段。(在厭氧消化系統中微生物主要分為兩大類:非產甲烷菌和產甲烷細菌。)

3、厭氧生物處理的主要特徵

主要優點:(1)能耗低,且還可回收生物能(沼氣);(2)污泥產量低;——厭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低,——產酸菌的產率系數Y為0.15~0.34kgVSS/kgCOD,——產甲烷菌的產率系數Y為0.03kgVSS/kgCOD左右,——好氧微生物的產率系數約為0. 5~0.6kgVSS/kgCOD。(4)厭氧微生物有可能對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某些有機物進行降解或部分降解;

主要缺點:(1)反應過程較為復雜——厭氧消化是由多種不同性質、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協同工作的一個連續的微生物過程;(2)對溫度、pH等環境因素較敏感;(3)出水水質較差,需進一步利用好氧法進行處理;(4)氣味較大;(5)對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等

3、影響產酸細菌的因子

主要影響因子:pH值(pH3.5-8之內都可生存,最適pH值為6-7)、ORP(氧化還原電位)(最適ORP為-200~-300mV)、鹼度、溫度35℃、水力停留時間和有機負荷(有機負荷影響不是很大,正常為5~60kgCOD/(m3*d),水力停留時間過短將影響底物的轉化程度)

4、影響產甲烷細菌的因子

主要生態因子:pH6.5~ 7.5、氧化還原電位- 300~ - 500mV、有機負荷率(直接反應了底物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溫度(中溫區在30~390C之間,高溫區在50~600C之間)、污泥濃度、鹼度、接觸與攪拌、營養(COD∶N ∶P= 500∶5∶1)、抑制劑和激活劑。

5、UASB(升流式厭氧污泥層)工作原理:當反應器運行時,廢水自下部進入反應器,並以一定上升流速通過污泥層向上流動。進水底物與厭氧活性污泥充分接觸而得到降解,並產生沼氣,使污泥膨脹。隨著氣量增加,這種攪拌混合作用更強,氣體從污泥層內不斷逸出,引起污泥層呈沸騰流化狀態。氣、液、固的混合液上升至三相分離器,氣體可被收集,污泥和水則進入上部相對靜止的沉澱區,在重力作用下,水與污泥分離,上清液從沉澱區上部排出,污泥被截留在三相分離器下部並通過斜壁返回到反應區內。

特點:在反應器上配有氣-液-固三相分離裝置。在運行時能形成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顆粒污泥,大大提高了反應器的生物量,使厭氧處理效率顯著提高。

6、UASB反應器的工藝特徵:(1)在反應器的上部設置了氣、固、液三相分離器;(2)在反應器底部設置了均勻布水系統;(3)反應器內的污泥能形成顆粒污泥:(直徑為0.1~0.5cm,濕比重為1.04~1.08;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很高的產甲烷活性;污泥濃度可達50gVSS/l以上,污泥齡一般為30天以上;)(4)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具有很高的容積負荷;(5)適於處理高、中濃度有機工業廢水,也可以處理低濃度城市污水;(6)將生物反應與沉澱分離集中在一個反應器內,結構緊湊;(7)無需設置填料,節省費用,提高容積利用率。

第十六章 自然生物處理系統

填空題:

1、常見的污水土地處理系統工藝有以下幾種:穩定塘;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曝氣塘與深度處理塘。

3、在污水的穩定塘自然生物處理中,根據塘水中的微生物的優勢群體類型和塘水中的溶解氧情況, 將穩定塘分為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曝氣塘。

名詞解釋:

1、穩定塘 :是人工適當修整或人工修建的設有圍堤和防滲層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凈化功能。P547

2、污水土地處理 P563污水有節制的投配到土地上,通過土壤-植物系統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吸附、過濾與進化作用和自我調控功能,使污水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得以降解、凈化,氮、磷等營養物質得以再利用,促進綠色植物生長並獲得增產。

3、慢速滲濾處理系統 P566 是將污水投配到種有作物的土地表面,污水緩慢地在土地表面流動並向土壤中滲透,一部分污水直接為作物所吸收,一部分則滲入土壤中,從而使污水達到凈化目的的一種土地處理工藝。

問答題:

2、穩定塘有哪幾種形式?它們的處理效果如何?適用條件如何?P547-548

好氧塘:深度較淺,陽光能透過池底,主要由藻類供氧,全部塘水呈好氧狀態,由好氧微生物起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兼氧塘:塘水較深,從塘面到一定深度(0.5m)左右,陽光能夠透入,其污水凈化是由好氧和厭氧微生物協同作用完成的。

厭氧塘:塘水深,有機負荷率高,整個塘水呈厭氧狀態。

曝氣塘:由表面曝氣器供氧,塘水呈好氧狀態,污水停留時間短,由於塘水被攪動,藻類的生長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4、穩定塘對污水的凈化作用有哪些? P550-551

1、稀釋作用:污水進入穩定塘後和原塘水進行一定程度的混合,降低了各種污染物的濃度;2、沉澱與絮凝作用:在絮凝作用下,污水中的細小懸浮顆粒聚集成為大顆粒沉澱於塘底;3、微生物的代謝作用 4、浮游生物的作用 5、水生維管束植物的作用。

第十七章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

填空題:

1、污泥處理的目的是使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2、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為4類:間隙水、毛細水、吸附水、結合水 。

3、污泥 按成分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 。

4、污泥濃縮的目的在於減容。

5、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方法主要有濃縮、自然干化法、機械脫水法、乾燥與焚化法。

6、污泥按來源不同可分為沉澱污泥和生物處理污泥;按成分不同可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

名詞解釋:

1、消化池的投配率 :是消化池設計的重要參數,是每日投加新鮮污泥體積占消化池污泥總體積的百分數。P591

3、污泥含水率(計算公式)P578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與污泥總重量之比的百分數。

4、有機物負荷率( S ):指消化池的單位容積在單位時間內能夠接受的新鮮污泥中揮發性干污泥量。P592

問答題:

1、污泥穩定的主要目的是什麼?P576

便於污泥的儲存和利用,避免惡臭產生。

3、影響污泥消化的因素有哪些?P519

PH值與鹼度、溫度與消化時間、負荷率、毒性物質、營養與C/N比等。

4、為什麼機械脫水前,污泥常須進行預處理?怎樣進行預處理?

原因:污水處理廠初沉污泥、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及消化污泥均由親水性帶負電的膠體顆粒組成,揮發性固體物質含量高、比阻大,脫水較困難,因此機械脫水前必須進行污泥調理。

污泥調理就是破壞污泥的膠態結構,減少泥水間的親和力,改善污泥的脫水性能。方法有化學調理法、熱處理法、冷凍溶解法、淘洗法。

8、試述厭氧消化的影響因素。P591

1、PH值和鹼度,最佳PH值為7.0~7.3 鹼度為2000mg/L;2、溫度與消化時間溫度是影響厭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溫度的高低不但影響產氣量,還決定消化過程的快慢;消化時間是指產氣量達到總量所需的時間。 3、負荷率:厭氧消化池的容積決定於厭氧消化的負荷率,負荷率的表達方式包括污泥投配率和有機物負荷率兩種; 4、有毒有害物質 5、營養與C/N比。

第十八章 常用給水處理工藝系統

問答題:

1、給水處理系統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P619

給水處理系統應該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在經濟上是合理的,在運行上是安全可靠和便於操作的。(技術可行性可以通過實驗驗證和參考已建的原水水質相近的水處理工藝系統的運行經驗;經濟合理性是滿足處理水質要求前提下,使建設費用和運行費用最低;水處理工藝系統的抗沖擊性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內容之一。)

2、舉例說明微污染水的處理系統。P620 圖

原水——混合裝置——絮凝池——沉澱池——過濾池————清水池——出水

混凝劑 Cl2

第十九章 特種水源水處理工藝系統

1、常用的水的劑軟化法有:石灰軟化法、石灰-蘇打法、磷酸鹽法及掩蔽劑法。

2、列舉3種除鹽的方法:蒸餾法、電滲析法、反滲透法、離子交換法、電子混合床法。

3、常用的除氟方法有:吸附法、劑法、電滲析法等。

問答題:

1、地下水除鐵除錳的主要方法是什麼?P643 P646

氧化法,將水中的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將水中的二價錳氧化成四價錳,由於三價鐵、四價錳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故能從水中析出,再用固液分離的方法將其去除。

2、舉例說明游泳池水的處理方法。P657 圖

平衡水池上部設補充水管,循環水泵由平衡池抽水,水泵吸水管上設毛發過濾器,截留水中的毛發,將混合劑和中和劑(除藻劑)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利用水泵葉輪攪拌混合,最後,處理水進入游泳池前要對水進行消毒

3、舉例說明高濁水的處理方法。P641圖

高濁度水首先進入輻流式沉澱池沉澱,再向水中投加混凝劑,經混合、絮凝、沉澱、過濾、投氯消毒,即可獲得合格的處理水。

第二十章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系統

填空題:

1、污水處理的物理法有:沉澱法、過濾法、氣浮法、篩濾法、反滲透法和上浮法 等。

2、污水的化學處理法通常有:中和、混凝、電解、氧化還原、吸附、離子交換等。

3、污水的生物處理通常包括好氧氧化法和厭氧還原法兩類。

名詞解釋:

1、 SV(settling velocity)(污泥沉降比):又稱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min後所形成沉澱污泥的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以%表示。

SVI(sludge volume index)(污泥容積指數):本項指標的物理意義是從曝氣池出口處取出的混合液,經過30min靜沉後,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澱污泥所佔有的容積,以ml計。SVI=SV(mL/L)/MLSS(g/L) 單位:mL/g

SOUR(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是衡量活性污泥生物活性的一個指標。是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其單位為mgO2/(gMLVSS.h)mgO2/(gMVSS.h)。

8、泥齡(單位d) :在曝氣池內,微生物從其生長到排出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曝氣池內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時間 。從工程上來說,在穩定條件下,污泥齡就是曝氣池內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餘污泥量之比。

9、污泥迴流比 :從二沉池返回到曝氣池的迴流污泥量QR與污水流量Q之比,常用%表示。

10、BOD—容積負荷率 (標明單位):單位曝氣池容積(m3),在單位時間(d)內接受的有機物量。Nv=Q*So/V kgBOD/(m3曝氣池.d)

11、污泥解體:當活性污泥處理系統出現處理水質混濁,污泥絮凝體微細化,處理效果變壞等時的現象。

12、污泥膨脹 :是一種絲狀菌在絮體中大量生長以致影響沉降的現象。

13、污泥上浮 :是由於曝氣池內污泥泥齡過長,硝化進程較高,但卻沒有很好的反硝化,因而污泥在二沉池底部產生反硝化,硝酸鹽成為電子受體被還原,產生的氮氣附於污泥上,從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塊上浮。

14、同步馴化法 :在培養開始就加入少量工業廢水,並在培養過程中逐漸增加比重,使活性污泥在增長的過程中,逐漸適應工業廢水並具有處理它的能力。

『叄』 生物膜污水處理特徵(生物膜污水處理工藝方面的特徵)

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處理污水技術因為操作方便、剩餘污泥少、抗沖擊負荷等特點,適合與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工程,在工藝上有如下特徵:

一、微生物方面的特徵

1、微生物種類豐富,生物的食物鏈長

相對於活性污泥法,生物膜載體(濾料、填料)為微生物提供了固定生長的條件,以及較低的水流、氣流攪拌沖擊,利於微生物的生長增殖。因此,生物膜反應器為微生物的繁衍、增殖及生長棲息創造了更為適宜的生長環境,除大量細菌以及真菌生長外,線蟲類、輪蟲類及寡毛蟲類等出現的頻率也較高,還可能出現大量絲狀菌,不僅不會發生污泥膨脹,還有利於提高處理效果。

另外,生物膜上能夠棲息高營養水平的生物,在捕食性纖毛蟲、輪蟲類、線蟲類之上,還棲息著寡毛蟲和昆蟲,在生物膜上形成長於活性污泥的食物鏈。

較多種類的微生物,較大的生物量,較長的食物鏈,有利於提高處理效果和單位體積的處理負荷,也有利於處理系統內剩餘污泥量的減少。

2、存活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有利於不同功能的優勢菌群分段運行

由於生物膜附著生長在固體載體上,其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污泥泥齡)較長,在生物膜上能夠生長世代時間較長,增殖速率慢的微生物,如硝化菌、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專屬菌等,為生物處理分段運行及分運行作用的提高創造了更為適宜的條件。

生物膜處理法多分段進行,每段繁衍與進入本段污水水質相適應的微生物,並形成優勢菌群,有利於提高微生物對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率。硝化菌和亞硝化菌也可以繁殖生長,因此生物膜法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採取適當的運行方式,具有反硝化脫氮的功能。分段進行也有利於難降解污染物的降解去除。

二、處理工藝方面的特徵

1、對水質、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

生物膜反應器內有較多的生物量,較長的食物鏈,使得各種工藝對水質、水量的變化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強,對毒性物質也有較好的抵抗性。一段時間中斷進水或遭到沖擊負荷破壞,處理功能不會受到致命的影響,恢復起來也較快。因此,生物膜法更適合於工業廢水及其他水質水量波動較大的中小規模污水處理。

2、適合低濃度污水的處理

在處理水污染物濃度較低的情況下,載體上的生物膜及微生物能保持與水質一致的數量和種類,不會發生在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中,污水濃度過低會影響活性污泥絮凝體的形成和增長的現象。生物膜處理法對低濃度污水,能夠取得良好的處理效果,正常運行時可使BOD5為20~30mg/L(污水),出水BOD5值降至10mg/L以下。所以,生物膜法更適用於低濃度污水處理和要求優質出水的場合。

3、剩餘污泥產量少

生物膜中較長的食物鏈,使剩餘污泥量明顯減少。特別在生物膜較厚時,厭氧層的厭氧菌能夠降解好氧過程合成的剩餘污泥,使剩餘污泥量進一步減少,污泥處理與處置費用隨之降低。通常,生物膜上脫落下來的污泥,相對密度較大,污泥顆粒個體也較大,沉降性能較好,易於固液分離。

4、運行管理方便

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是附著生長,一般無需污泥迴流,也不需要經常調整反應器內污泥量和剩餘污泥排放量,且生物膜法沒有絲狀菌膨脹的潛在威脅,易於運行維護與管理。另外,生物轉盤、生物濾池等工藝,動力消耗較低,單位污染物去除耗電量較少。

生物膜法的缺點在於濾料增加了工程建設投資,特別是處理規模較大的工程,濾料投資所佔比例較大,還包括濾料的周期性更新費用。生物膜法工藝設計和運行不當可能發生濾料破損、堵塞等現象。

『肆』 採用生物法處理污水時,向水中充氧的目的是什麼氧轉移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廢水中連續通入空氣, 經一定時間後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氧化有機物的能力。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後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迴流到曝氣池,多餘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影響活性污泥過程工作效率(處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處理方法的選擇與曝氣池和沉澱池的設計及運行。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厭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廢水中微生物沿固體(可稱載體)表面生長的生物處理方法的統稱。因微生物群體沿固體表面生長成粘膜狀,故名。廢水和生物膜接觸時,污染物從水中轉移到膜上,從而得到處理。其基本機理見水的生物處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 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曝氣生物濾池或厭氧生物濾池。前三種用於需氧生物處理過程,後一種用於厭氧過程。最早出現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間歇砂濾池和接觸濾池(滿盛碎塊的水池)。它們的運行都是間歇的,過濾-休閑或充水-接觸-放水-休閑,構成一個工作周期。它們是污水灌溉的發展,是以土壤自凈現象為基礎的。接著就出現了連續運行的生物濾池。新型塑料問世後,又有了新的發展。

『伍』 污水處理生物膜法的優缺點

污水處理生物膜法也是城市污水二級生物處理的一種常用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一是生物膜對污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管理方便,不會發生污泥膨脹。

二是微生物固著在載體表面、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也能增殖,生物相對更為豐富、穩定,產生的剩餘污泥少。三是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

污水處理生物膜法的不足之處在於生物膜載體增加了系統的投資;載體材料的比表面積小,反應裝置容積有限、空間效率低,在處理城市污水時處理效率比活性污泥法低;附著於固體表面的微生物量較難控制,操作伸縮性差;靠自然通風供氧,不如活性污泥供氧充足,容易產生厭氧。

『陸』 污水處理各工藝的優缺點

1. 氧化溝工藝

簡單來說屬於活性污泥處理法的一種變型。

優點:簡化預處理,佔地面積少;有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缺點:和傳統活性污泥處理法一樣,在解決污泥的二次污染處理上,並沒有進一步的解決污泥處理問題。

2. A2/O工藝

通過厭氧—缺氧—好氧進行生物脫氮除磷的工藝。

優點:工藝成熟,運行穩定,有機污染物去除率較高,擁有較好的耐沖擊負荷,污泥沉降性能好。

缺點:反應池容積比A/O脫氮工藝還大,污泥迴流量大,能耗較高,沼氣回收利用經濟效益差,污泥滲出需進行化學除磷。

3. 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

利用活性污泥去除污水中有機物的處理工藝過程。

優點:工藝成熟,運行經驗豐富,有機物的去除率高,曝氣池耐沖擊負荷能力較低,適用於處理進水水質穩定、要求較高的大城市污水處理廠。

缺點:供氧大於需氧,造成浪費;污泥曝氣池停留時間長,容積大佔地廣,建設費用高以及電耗大,不利於經濟考慮。脫氮除磷率低。

4. SBR工藝

SBR工藝核心是反應池,是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於一池,無污泥迴流系統,適用於間歇性排放和流量變化大的場所。

優點:生化反應推動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內厭氧,好氧處於交替狀態,凈化效果好,沉澱時間短,效率高,出水質量好,耐沖擊,工藝調整運行靈活,設備少,造價低。

缺點:間歇周期運行,自控要求高,電耗增大,脫氮除磷效率不高,污泥穩定性不如厭氧硝化好。

5. A/O工藝

同時具有降解有機物及脫氮作用的工藝,且運行方便。

優點:效率高,流程簡單,投資省,操作費用低。

缺點:沒獨立污泥迴流系統,不能培養出獨特功能的污泥,降解率低,提高脫氮效率就須加大內循環比,因此加大了運行費用,缺氧狀態不理想,影響反硝化效果。

6. 生物膜法工藝

土壤凈化過程的人工強化,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物污染物,對廢水中的氨氮還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

優點:微生物多樣化,生物食物鏈長,有利於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和單位面積處理負荷,優勢菌群分段運行,提高污染物降解率和脫氮除磷效果。耐沖擊負荷,對水量和水質變動有較強適應性,污泥沉降性好,適合低濃度污水處理,易維護,耗能低。

缺點:對環境要求較高,載體比表面積對生物膜處理效果有很大影響,如選用的濾料比表面積達不到要求,需增大處理池面積,投資費用將增大。

所以總結以上工藝,主要有三點是企業需要關心的:

1. 所使用的工藝在脫氮除磷率方面是否達到滿意的預期效果

2. 所使用的工藝在電耗、人員操作與設備擴容方面是否有利於企業經濟效益

3. 所使用的工藝的時效性,如使用微生物菌處理污水,就要考慮所選用菌類功能的全面性,能否長時間適應和處理復雜的污水問題,一款好的菌類能為企業解決很多問題。

閱讀全文

與影響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效果的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未安裝油煙凈化器處罰多少錢 瀏覽:941
冰乙酸除垢要好長時間 瀏覽:424
家用凈水器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852
燒結脫硫廢水如何處理 瀏覽:903
g4級袋式初效過濾器怎麼翻譯 瀏覽:542
廢水操作規章 瀏覽:378
中空纖維超濾膜生產 瀏覽:209
不容易花的樹脂眼鏡是那種 瀏覽:552
格力的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789
蒸餾水怎麼搞 瀏覽:995
污水處理怎麼降低溶解氧 瀏覽:570
環氧化樹脂怎樣施工 瀏覽:68
污水泵台班按24小時記取 瀏覽:325
聚氯乙烯糊狀樹脂的廠家 瀏覽:25
亞都凈水濾芯壽命怎麼看 瀏覽:314
焦化廢水產生多少污泥 瀏覽:204
凈水器介面怎麼連接凈水器龍頭 瀏覽:438
砌污水井如何報價 瀏覽:134
開塞露加蒸餾水製作爽膚水 瀏覽:431
洗沙污水處理加葯試驗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