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廠處理級別是怎樣劃分的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一般根據水質狀況和處理後的水的去向來確定污水處理程度。
1、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
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1)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分類擴展閱讀
處理方式
村鎮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和農業廢水組成。生活污水成分比較固定,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有機物,比較適合於細菌的生長,成為細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場所;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肥效,可用來灌溉農田。
農業廢水的成分則多種多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不同發展目標的村鎮,其廢水需要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在處理污水時,為減小污水排放量及其復雜程度,應結合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沼氣池建設,將生活用水中的沖廁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開。
灰水用自然凈化系統處理,黑水以及人畜糞便經厭氧沼氣池處理,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復雜程度和處理費用,而且對發展農村清潔新能源,保護人居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污水處理站的作用是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是保護環境的重要設施。工業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站已經很普遍,而我國村鎮的污水處理站很少,但今後會逐漸多起來。要使這些污水處理站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靠嚴格的排放制度、組織和管理體制來保證。
有條件的村莊,應聯村或單村建設污水處理站。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雨污分流時,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雨污合流時,將合流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在污水處理站前,宜設置截流井,排除雨季的合流污水;污水處理站可採用人工濕地,生物濾池或穩定塘等生化處理技術,也可根據當地條件,採用其他有工程實例或成熟經驗的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適合處理純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佔地面積較大,宜採用二級串聯;生物濾池的平面形狀宜採用圓形或矩形。填料應質堅、耐腐蝕、高強度、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宜採用碎石、卵石、爐渣、焦炭等無機濾料;
地理環境適合且技術條件允許時,村莊污水可考慮採用荒地、廢地以及坑塘、窪地等穩定塘處理系統。用作二級處理的穩定塘系統,處理規模不宜大於5000m3/d。
站的選址,應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下方,村鎮水體的下游,地勢較低處,便於污水匯流入污水處理站,不污染村鎮用水,處理後便於向下游排放。它和村鎮的居住區有一段防護距離,以減小對居住區的污染。如果考慮污水用於農田灌溉及污泥肥田,其選址則相應的要和農田灌溉區靠近,便於運輸。
醫療機構的污水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後,才能排入污水管網,並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標准《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2004)的有關規定。
利用中水時,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標准《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2002)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02)的有關規定,並應設置開閉裝置,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停止使用。
污水處理站出水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的相關規定;污水處理站出水用於農田灌溉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2005)的有關規定。污水處理與利用的方法很多,選擇方案應考慮以下因素:
環境保護對污水的處理程度要求;污水的水量和水質;投資能力。污水處理技術,就是採用各種方法將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分離出來,或將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⑵ 人工濕地處理污、廢水與常規的二級污水處理系統有哪些區別
人工濕地佔地面積大,屬於水體自凈處理原理,沒有機械曝氣,沒有曝氣設備以及填料,模仿自然地生態濕地
二級處理一般都是混凝土池體,形狀比較規則,佔地面積小,處理效率高,投資較人工濕地也高
⑶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有哪些
1、活性污泥技術。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並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
2、化糞池技術。用於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預處理,建議保留化糞池或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化糞池不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除去部分有機質。工藝流程為分離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
3、生態塘。利用水體自然凈化能力來處理污水的天然或人工池塘,在太陽能作為初始能源的推動下,藉助菌藻共生強化系統去除有機物,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凈化的污水也可作為再生水資源予以回收利用,實現污水處理資源化,是生態處理的發展方向。
4、人工濕地。人工濕地是利用人工水生態系統內多級生物的稀釋降解作用來去除或削減水中污染物的方法。人工濕地作為一種新型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具有投資和運行費用低、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水生植物有一定經濟價值等諸多優點。
5、地下土壤滲濾系統。地下土壤滲濾凈化系統建設容易、維護管理簡單,基建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整個處理裝置放在地下,不損害景觀,不產生臭氣。但是負荷較低,不適合人口集中、污水產量較大的地區。
⑷ 人工濕地的特點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具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特點,非常適合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自由水面人工濕地處理系統;(2)人工潛流濕地處理系統。(3)垂直水流型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優缺點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具有如下優點:
①建造和運行費用便宜
②易於維護,技術含量低
③可進行有效可靠的廢水處理
④可緩沖對水力和污染負荷的沖擊
⑤可提供和間接提供效益,如水產、畜產、造紙原料、建材、綠化、野生動物棲息、娛樂和教育。
但也有不足
①佔地面積大
②易受病蟲害影響
③生物和水力復雜性加大了對其處理機制、工藝動力學和影響因素的認識理解,設計運行參數不精確,因此常由於設計不當使出水達不到設計要求或不能達標排放,有的人工濕地反而成了污染源。
另外,據已有數據,當上下表面植物密度增大時, 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效率提高,在達到其最優效率時,需2~3個生長周期,所以需建成幾年後才達到完全穩定的運行。因此,目前人工濕地技術最大問題在於缺乏長期運行系統的詳細資料。
總的來說,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一種較好的廢水處理方式,特別是它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污染,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因此具有較高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比較適合於處理水量不大、水質變化不很大、管理水平不很高的城鎮污水,如我國農村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人工濕地作為一種處理污水的新技術有待於進一步改良,有必要更細致地研究不同地區特徵和運行數據以便在將來的建設中提供更合理的參數。
⑸ 濕地工程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一、工程地點
項目區位於吉林省梨樹縣污水處理廠西側小南河流域,起始點為污水處理廠中水通過圓涵流入小南河處,樁號為0+000,末端為小南河與招蘇台河匯合處,樁號3+700。
二、工程設計
(一)工程總體布置
以污水處理廠出口進入梨樹小南河為工程起點,樁號為0+000,末端為與招蘇台河匯合處,樁號為3+700,面積共316000m2作為人工表流濕地的建設面積,共分級修建20座溢流堰。
(二)工藝選取
人工濕地技術是一種基於自然生態原理,充分利用人工介質中的
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質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將污水凈化的一種復合工藝。根據濕地內污水的流動狀態,人工濕地又劃分為表面流濕地和潛流濕地。表面流人工濕地在生態構造和外觀上都類似於天然濕地,但去污的效果要優於自然濕地。潛流濕地的人工布水系統位於濕地的表面,使水流在濕地表面以下運行,根據水流的方向,又可以把潛流濕地分為水平潛流和垂直潛流濕地兩類。
1、表脊坦面流人工濕地
表面流人工濕地這種類型的人工扮野豎濕地和自然濕地類似,污水從濕地表面流過。在流動的過程中廢水得到凈化。水深一般0.3~0.5米,水流呈推流式前進。污水從入口以一定速度緩慢流過濕地表面,部分污水或蒸發或滲入地下。近水面部分為好氧層,較深部分及底部通常為厭氧層。表面流人工濕地中氧的來源主要靠水體表面擴散、植物根系的傳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傳輸能力十分有限。
2、潛流人工濕地
目前在實際應用中,潛流濕地由於在處理效果具有較大優勢,已成為人工濕地主要的應用模式,而在潛流濕地中根據水流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水平潛流型和垂直潛流型兩種濕地模式。早期國際上應用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大部分為水平潛流人工濕地,但是隨著垂直潛流系統在污染物的去除和佔地小等方面優勢逐漸得到認識,尤其是對污水中有機物和氮具有更高的凈化效果,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在國內外都開始迅速的發展。
人工濕地水質深度凈化系統的各類工藝的特點對比如表7-1所示。
綜合考慮本項目處理規模、水質特點、運行穩定、管理簡單、景觀審美、場地特徵、氣候、投資、建設方要求等,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本次設計選擇表流人工濕地工藝。
(三)人工濕地工藝流程
表面流人工濕地的去除機理如下:
1)稀釋作用;2)沉澱和絮凝作用、流速降低、生物分泌物,自然沉澱,絮凝沉澱發生;3)好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4)厭氧微生物的作用5)生物的作用6)水生維管束植物的作用
為了保證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的運行穩定性,由梨樹縣污水處理廠進入人工濕地的水體水質必須保證符合入水標准即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工程將梨樹縣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引至小南河人工濕地進行水質凈化,最後流入招蘇台河水域。
(四)人工濕地相關水力參數計算
在人工濕地的設計過程中,確定濕地的水力污染負荷是最重要步
驟之一,同時也關繫到人工濕地未來處理效果的關鍵因素。本次工程設計方法主要利用濕地水文動力學基本原理,由進出水水質和總體水量平衡進行系統的水力負荷與停留時間等水力參數,然後計算出所需土地面積和污染物負荷量,同時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導則》RISN-TG006-2009 和環境保護部《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5-2010)相關標准要求選取合適的設計參數。
1、表面水力負荷
指每平米人工濕地在單位時間所能接納的污水量。
式中,qhs—表面水力負荷,m3/(d.m2);Q—日處理量,m3/d;A—濕地面積,m2。本項目中,Q=30000m3/d,A=316000m2,因此qhs=0.095m3/(d.m2)。
根據國家標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5-2010 要求,表面流人工濕地qhs控制范圍應為<0.1,本次設計面積滿足表面水力負荷要求。
2、表面有機負荷
指每平方米人工濕地在單位時間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
式中:qos—表面有機負荷,kg/(m2·d);Q—人工濕地設計水量,m3/d;C0—人工濕地進水BOD5濃度,mg/L;C1—人工濕地出水BOD5濃度,mg/L;A—人工濕地面積,m2。
本項目中,Q=30000m3/d;C0=10mg/L(一級A);C1=10mg/L(地表Ⅴ類水),故表面有機廳大負荷不需計算,滿足要求;
3、水力停留時間
指污水在人工濕地內的平均駐留時間。
式中:t—水力停留時間,d;V—人工濕地基質在自然狀態下的體積,包括基質實體及其開口、閉口孔隙,m3;Q—人工濕地設計水量m3/d;本項目中,據計算可知,V=316000×0.7×1=221200m3,Q=30000 m3,因此t=7.4d,滿足國家標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5-2010要求(4~8d)。
經過上述計算,本工程無論從表面水力負荷、表面有機負荷及水利停留時間上均滿足達到地表Ⅴ類水標准需要的指標。
三、結論
通過對表流濕地的水處理效果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見下表。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本項目人工濕地建成以後,運轉後,每天將大量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對保護周邊地區的環境和降低水體的污染負荷將起到良好的作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⑹ 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通常情況下城市的生活污水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工業污水,而第二類則是生活污水,這些污水會通過城市管道匯集到一個指定地方,並進行集中污水處理,從而讓污水可以達到我國指定標准。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生活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吧!
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法有以下四種處理方法:
1.生物處理法:這一種方式就是利用微生物來進行污水處理,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凈化成為無害並穩定的生活污水處理方法。同時會根據物生物不同可以分為厭氧和需氧兩種類型,其中污水處理廣泛會使用這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並且按照傳統也可以分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這兩種。
2.化學處理法:這是一種利用了化學反應的形式來解決污水問題的方式,通過分離、溶解、膠體等手段來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凈化為無害穩定的物質。我們需要投入葯劑來促進轉化,其中反應基礎為:中和、混凝、還原等。
3.物理處理法:這是一種利用了物理性質來解決污水問題的方式,通過回收、分離等手段來進行,可以分為離心分離法、重心分離法、過濾等方式。
4.生物接觸氧化法:這一種方式解釋起來較為困難,簡單來說就是使用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工藝並提供填料,將已經充氧的廢水融入到填料中並以特定流速流經填料。
⑺ 污水如何處理
首先,對污水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⑵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⑷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礦山污水。
處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歸納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等。
污水處理廠:有人調查100多座大處理廠,存在較多嚴重的問題,如資金不足\成本高\效率低等大問題,普遍效率不足70%,低的只有40%。
污水處理成本能耗情況:基本都是高能耗\低效率。
對城市原生污水再利用,優點是:節能環保,無污染。
處理方式
污水處理站的作用是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是保護環境的重要設施。工業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站已經很普遍,而我國村鎮的污水處理站很少,但今後會逐漸多起來。要使這些污水處理站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靠嚴格的排放制度、組織和管理體制來保證。
有條件的村莊,應聯村或單村建設污水處理站。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雨污分流時,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
②雨污合流時,將合流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在污水處理站前,宜設置截流井,排除雨季的合流污水;
③污水處理站可採用人工濕地,生物濾池或穩定塘等生化處理技術,也可根據當地條件,採用其他有工程實例或成熟經驗的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適合處理純生活污水或雨污合流污水,佔地面積較大,宜採用二級串聯;生物濾池的平面形狀宜採用圓形或矩形。填料應質堅、耐腐蝕、高強度、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宜採用碎石、卵石、爐渣、焦炭等無機濾料;地理環境適合且技術條件允許時,村莊污水可考慮採用荒地、廢地以及坑塘、窪地等穩定塘處理系統。用作二級處理的穩定塘系統,處理規模不宜大於5000m3/d。
⑻ 濕地生態系統是怎樣用於污水處理的
人工濕復地技術是
20
世紀
70
年代末發制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污水生態處理新技術
,
其特點是投資少、效率高、抗沖擊、處理效果穩定、運行費用低、維護方便和景觀生態相容
性好。目前已被用於處理各種類型的廢水
,
如居民生活污水、養殖廢水、酸性礦排水、暴雨
徑流、
面源污染控制以及河流、
湖泊濕地恢復和重建
,
同時在城市市政工程建設中發揮作用。
一般認為
,
人工濕地是通過植物
-
土壤
-
微生物的綜合作用實現對污染物去除的
,
其中微生物
是對污染物進行吸收和降解的主要生物群體和承擔者
,
微生物在濕地基質中與其他動物和植
物共生體的相互關系往往起著核心作用。在人工濕地系統凈化污水過程中
,
基質中的微生物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一方面它們既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另一方面又是有機污染
物去除的積極分解者
,
它們的組成以及功能的發揮將直接影響人工濕地的凈化效果。
⑼ 污水土地處理系統中的工藝類類型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慢速滲濾系統:慢速滲濾系統的污水投配負荷一般較低,滲流速度慢,故污水凈化效率高,出水水質優良。快速滲濾系統:快速滲濾土地處理系統是一種高效、低耗、經濟的污水處理與再生方法。適用於滲透性能良好的土壤,如砂土、礫石性砂土、砂質壚坶等。污水灌至快速濾滲田表面後很快下滲進入地下,並最終進入地下水層。灌水與休灌反復循環進行,使濾田表面土壤處於厭氧-好氧交替運行狀態,依靠土壤微生物將被土壤截留的溶解性和懸浮有機物進行分解,使污水得以凈化。
地表漫流系統:地表漫流系統適用於滲透性的黏土或亞黏土,地面的最佳坡度為 2%~ 8%。廢水以噴灌法或漫灌法有控制地在地面上均勻地漫流,流向設在坡腳的集水渠,在流動過程中少量廢水被植物攝取、蒸發和滲入地下。地面上種牧草或其他作物供微生物棲息並防止土壤流失,尾水收集後可回用或排放水體。濕地處理系統:濕地處理系統是一種利用低窪濕地和沼澤地處理污水的方法。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種有蘆葦、香蒲等耐水性、沼澤性植物的濕地上,廢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動過程中,在耐水性植物和土壤共同作用下得以凈化。
地下滲濾處理系統:地下污水處理系統是將污水投配到距地面約0.5m深、有良好滲透性的底層中,藉毛管浸潤和土壤滲透作用,使污水向四周擴散,通過過濾、沉澱、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等過程使污水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