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生活污水調研報告
農村生活污水調研報告範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生活污水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埋式無動力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是一項以農村能源技術為主的生態環境項目,旨在貫徹落實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的要求,以「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為抓手,以保護自然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等目標,結合「百千」工程,通過對農居、鄉鎮企業等所排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使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經濟、能源、投資環境等方面的工作上一個新台階,從而達到農村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通過新農村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了一定進展,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既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難題,也是農村環境治理的一個重點。本文分析了xxx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提出xxx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策。
一、xxx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現狀
近年來,xxx市通過生態市建設,工農業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已逐步完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已提上議事日程,正逐步開展治理。2005年~2007年,全市在39個村或集鎮進行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推廣無動力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11430立方米,年污水處理能力到達139萬噸,為全市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啟了個好頭。然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落後於生態市建設的要求,在一些地方的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仍未被納入村莊整體規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任重而道遠。
1、污水設施改造標准過低,明污轉為暗污。
雖然在新農村建設中,新建了漂亮的公廁,部分農戶家中也有了簡易的污水處理設施,但由於目前全市農村及集鎮大部分沒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改建後的設施真正達到無害化標准者甚少。所謂的「三格式」,實際為直排式。生活污水絕大部分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後任意滲入地下,少部分經化糞池簡單處理後任意滲入地下,嚴重污染河水和井水,從明污轉為暗污,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
2、少數鋪設污水管道的集鎮和農村。
一般採用雨污合流的排水體制,污水由明渠或明溝形式任意排放,而且溝渠的排水斷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街巷污水漫流,嚴重影響周圍環境。隨著xxx市農村居住人口不斷增加,生活污水產生量呈快速增長趨勢,這已給xxx市的地表水環境質量帶來嚴重的危害。「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發黑致癌,新千年代熏臭無奈!」這是老百姓對河道水塘水質變化的感官評價,也是河道水塘水質逐年惡化的見證。水體的污染,使富春江流域水環境的保護雪上加霜,並直接或間接地嚴重威脅著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與健康。
3、布局不夠合理,水資源浪費嚴重。
目前,在農村由於水資源相對豐富,節約用水的意識相對不強。而且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注重形式、應付檢查者居多,治標不治本。各集鎮行政村缺乏系統整體的、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設施不到位、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沖洗廁所座便器的水都是自來水,然排出去的水卻是污水。特別在一些地區,由於屬於砂石土壤,極易污染地下水或下游的河道水。「世界上沒有垃圾,它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世界上也沒有污水,它是排錯方向的財富」。生活污水原本就是最穩定的水資源和的有機肥源,當用水和需水量增加時,污水的產生量和可再利用量的潛力也更大。中國有句俗語「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今,卻把這些供應最穩定的寶貴的「肥水」當作「廢水」排向了河海,成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二、xxx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這對農村環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抓住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這個契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廣泛應用環保節能技術,農村生活污水不僅要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更要資源化利用;不僅要節約處理成本,更要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上一個新台階。為此對新時期農村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針對xxx市地形多樣,村莊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經濟狀況各異等特點,xxx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案的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既要結合各農村特點,兼顧農村之間較大的差異性,又要考慮到城市與鄉村發展的非均衡性與高度關聯性,強調城鄉發展的整體性、互補性和協同性,合理建設鎮村污水處理設施。
首先應當確定其生活污水的處置方式採用分散型、集中型或是分散型與集中型的有機結合。若為集中型處理,則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管道收集系統。對於少數城中村及城區周邊鎮村,距離市政污水管網較近的,即可納入城市排水體系統一處理。即村莊內所有農戶污水經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後,統一接入鄰近市政污水管網,利用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村莊污水,達到投資省、施工周期短、見效快、統一管理方便等效果。對於其他大多數中心鎮和行政村,應從資源化利用角度出發,採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結合的方式,設計合理的處理方法,盡量減少基礎投入和處理成本,有效提高污水資源利用率。
如對布局分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復雜、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莊,可採取分散處理模式,即將農戶污水按照分區進行收集,以稍大的村莊或鄰近村莊的聯合為宜,每個區域污水單獨處理,採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或自然處理等形式處理村莊污水,以達到布局靈活、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有保障等效果。而對村莊布局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條件好、鎮村企業或旅遊業發達、處於水源保護區內的單村或聯村可採取集中處理模式,即對所有農戶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收集,統一建設處理設施,統一處理村莊全部污水。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把村容整潔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標准,這既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是農村居民提高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強農村環保工作,開展農村環境污染整治應該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而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則是環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內容。
一、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
根據對全市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情況的調查,每年全市人糞尿產生總量約180萬噸,人糞尿使用總量約132萬噸,使用率約為73.7%,其中還田總量約121萬噸,還田率約為67.8%。人糞尿經化糞池處理量約為23.03萬噸,處理率僅為12.9%。目前,全市農村及集鎮基本沒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許多糞便不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江河,嚴重污染了水源和環境,這也是導致農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廚房產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處理,處理率為零。據調查,我市農村的重要濕地系統--池塘的水質已很少有3類水以上水質,一些養殖業發展比較多的村甚至是劣5類,農村濕地生態系統已遭受嚴重破壞,喪失了原有水體自凈的功能。特別是蓮都的碧湖平原、松陽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區,農民飲用水的主要水源淺表層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據2003年10月市水利等部門對9縣(市、區)鄉鎮水廠、村水廠(供水站)和未通自來水的農民家庭現狀用水水質情況進行抽樣檢測,63個水樣結果中大腸桿菌、渾濁度等四項主要指標超標的佔72%。據分析,這與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從2005年開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污水處理工作,將其列入生態省建設考核任務中,並作為省級生態鄉鎮和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核查的基本條件。市環保局於去年3月份在松陽召開了農村環境污染整治技術培訓會,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專門邀請了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博士生導師羅安程教授進行技術講座。之後,市生態辦及部分縣(市、區)生態辦又組織有關人員,到溫州、瑞安、安吉、建德等地參觀學習。結合麗水實際,市生態辦提出了2005年各縣(市、區)開展一個村以上污水處理試點的要求,並將其列入生態市建設任務書中。
從實施情況看,2005年全市共投入500餘萬元在10餘個村開展農村污水處理試點,主要採取集中、聯戶或分戶形式,結合氧化塘、人工濕地、生化處理等技術措施,因地制宜凈化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當地實際的處理模式。如景寧縣結合當地農村的地理位置,採用改造現有的排水溝,將生活污水與畜禽污水接入農戶的化糞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匯集污水進收集池,通過好氧池、兼性池、厭氧池、過濾池來集中處理全村污水;龍泉市、雲和縣採用管網統一收集,並以厭氧加濕地的方法進行處理;遂昌縣和浙江林學院共同研究開發,採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凈化能力相結合的生產工藝進行處理;蓮都區在小安村、老竹村鋪設污水管網,採用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進行集中處理;松陽縣在大東壩以沼氣為依託,結合改廁、改廚、改欄,進行污水處理,覆蓋率達到60%。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地域面積廣,農村人口居住分散,規劃滯後,農村污水處理工作難度特別大,目前工作尚屬起步階段,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建設資金嚴重缺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屬於公益性項目,需要大量公共財政資金投入,由於各地財政比較困難,加上大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治污項目很難開展。
二是認識不到位,農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三是總體上還缺乏適合我市實際的處理技術。就我市而言,特別需要研究開發建設成本低、處理效果好、運行無費用或低費用、適合分散型處置的處理技術,目前,這方面成熟技術不多。
三、對策措施
我市絕大部分農村在山區,村莊主要以群落式分布,臨水而居、依山而建,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分散。村內也是地勢高低不平。這些特點給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帶來極大的困難,建設投入和運營成本大幅度提高,設施共享率卻很低。此外,我市農村的環境基礎設施原本幾乎是個空白,再加上山區農村經濟落後,居民收入低,這就決定了不能走發達地區農村污水處理的路子,而要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麗水特點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開展。
水環境是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靈魂",也是生態系統的基礎。目前,我市農村水環境質量普遍很差,已嚴重影響到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繼而影響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其次,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已佔到全市水污染負荷的一半左右,加強農村污水治理不僅關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關繫到為我市發展工業騰出環境容量,為加快我市發展奠定良好環境基礎,意義重大而深遠。各地要加強領導,根據本地資源、環境和生態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積極穩妥地組織實施。要制訂和完善各項責任制,實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發揮政府統一協調和政策導向作用,建立起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機制。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2、建立專項資金,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投入。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要借鑒本省兄弟市縣的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堅持政府主導的原則,不斷加大對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如溫州瑞安市每年安排生態市建設專項資金1000萬元,每個開展污水治理的村,85%的費用從生態市建設專項經費中支出。安吉縣每年用於農村污水治理的經費不少於1000萬。地級市除衢州等個別地方外,每年的生態市建設專項資金都超過1000萬,其中杭州市達9000萬,各地都在生態市建設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經費。而我市雖然也建立了生態市建設專項資金,但資金量小,主要用於監測監控設施建設,難以安排用於農村污染治理。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市"十一五規劃"對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整治提出了明確要求,建議各級財政能夠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推進農村污水治理等工作開展。
3、整合各方面資源,積極推進農村小康環保行動。
要按照生態市建設和"811"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一是積極推進生態鄉(鎮)、村建設。2006年要全面完成全市20個鄉鎮、25個村的生態鄉鎮、村建設任務,以生態鄉鎮、村建設來推動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的完善。
二是深入開展試點示範工作。今年我市安排10個村,今後要堅持採取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辦法,每年選擇一批地處環境敏感區、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鄉鎮所在地或中心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
三是以"百萬農戶生活污水凈化沼氣工程"為契機,加快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村建設,爭取每年建成幾個。
四是充分利用國債項目,開展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結合"一池三改"方案,推進農村污水治理。今年各縣(市、區)至少要新增一個村全面開展沼氣建設,其中龍泉、遂昌、慶元、松陽等有條件的地方應多增加3—4個村的沼氣建設,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污染問題。
4、借鑒外地經驗,積極推廣先進適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我省各地都有一些好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經驗和辦法,如《浙江日報》曾報道用美人蕉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技術,劉希平市長為此專門作過批示。該項技術為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博士生導師羅安程教授所設計,污水處理設施工藝流程簡單,採用生活污水→化糞池→厭氧池→人工濕地(種植根系發達、喜濕、吸收能力強的美人蕉、水蔥、菖蒲等植物)經"過濾"後排放的方法進行處理。建設成本的情況是,建設費用一般在800元/m3*d,如果土地、工程開挖等由村民自行處理和投工投勞,一戶大約所需費用在1000元左右,費用相對較高,但處理效果較好,建成後運行費用基本為零,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主要適用於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可以單戶處理或多戶集中處理)。目前,我市松陽縣樟溪鄉、縉雲縣的新川鄉正在按此項技術開展試點,已建成的龍泉市的宏陽村、雲和縣的霧溪鄉污水處理設施的原理與此基本一致。
5、著眼長遠,合理規劃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城市與鄉村的發展具有非均衡性與高度關聯性,城鄉一體化發展通常並不排除差異性,但更多的是強調城鄉發展的整體性、互補性和協同性。
首先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統籌考慮農村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能納入城鎮體系的盡量納入。
二要做好村鎮建設的規劃,目前我市農村普遍存在規劃滯後,或規劃不科學,雜亂無章等問題。要加強村鎮規劃工作,將污水垃圾處理等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留有建設餘地。
三是要結合麗水山區的特點,因地制宜,採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於畜牧業較發達的農村,採用沼氣處理技術,結合改廁、改廚、改欄,綜合處理畜禽糞尿和生活污水。積極推廣生活污水濕地處理模式,充分利用農村池塘、水田的自凈能力,結合農村景觀建設,開展清淤清潔、養魚養萍行動,恢復和重建濕地生態系統。對農村新區和化糞池建設比較完善的村,可以增添污水凈化設施,予以集中或分散處理。
;❷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的獲獎名單
序號 編號 作品名稱 學校 最終獎
001 A-Ⅰ-05 高效節能開水壺 北京科技大學 特等獎
002 A-Ⅳ-04 高效節能型一體化船舶污水處理裝置 哈爾濱工程大學 特等獎
003 A-Ⅱ-16 上下行一體化變頻節能自動扶梯 華中科技大學 特等獎
004 A-Ⅲ-17 石油套管伴生氣回收系統 重慶科技學院 特等獎
005 A-Ⅴ-15 微型太陽能光熱蒸汽利用系統 浙江大學 特等獎
006 A-Ⅱ-15 氣壓混合動力概念車的設計與試驗研究 北京工業大學 特等獎
007 A-Ⅲ-11 節能型踏步發電照明裝置 大連大學 特等獎
008 A-Ⅴ-21 搖擺帆式風力發電系統 華中科技大學 特等獎
001 A-Ⅰ-02 不耗水的冷卻塔—鹽水冷卻塔節水原理與應用前景研究 浙江大學 一等獎
002 A-Ⅳ-11 井下電源 華中科技大學 一等獎
003 A-Ⅴ-01 按照主人活動范圍自動調整房間溫度的節能型自採暖裝置 華北電力大學 一等獎
004 B-Ⅲ-01 城市居民區多層建築立體綠化潛力及DIY成本評估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一等獎
005 B-Ⅰ-01 大學生節水心理意識調研及解決方案——設計心理學原理節水水龍頭 北京科技大學 一等獎
006 B-Ⅲ-02 大學生碳足跡調查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一等獎
007 A-Ⅱ-03 低能耗低成本深井泵的研究與開發 江蘇大學 一等獎
008 A-Ⅲ-02 低濃度抽放瓦斯燃燒利用裝置 中國礦業大學 一等獎
009 A-Ⅴ-03 電鍍清洗廢水減排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 南京師范大學 一等獎
010 B-Ⅱ-02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現狀調查及綠色回收路線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一等獎
011 A-Ⅳ-05 功能性太陽能服裝 德州學院 一等獎
012 A-Ⅴ-06 供暖終端用光溫雙敏節能控制器 北京科技大學 一等獎
013 A-Ⅲ-06 基於多孔介質強化換熱的半導體溫差發電系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一等獎
014 A-Ⅰ-11 基於蒸騰作用的太陽能取水裝置及其綜合利用系統設計 山東大學 一等獎
015 A-Ⅲ-10 節能爐灶 西南交通大學 一等獎
016 A-Ⅴ-09 節能型倒流防止閥 長沙理工大學 一等獎
017 A-Ⅱ-12 垃圾變身記——利用餐廚垃圾發酵生產Bt生物農葯 北京科技大學 一等獎
018 A-Ⅱ-13 利用汽車引擎廢熱驅動的金屬氫化物空調 西安交通大學 一等獎
019 A-Ⅳ-14 燃氣熱水器節能煙囪 上海理工大學 一等獎
020 A-Ⅱ-17 生物質暗光發酵耦合產氫和CO2綜合利用系統 浙江大學 一等獎
021 A-Ⅴ-16 稀土-多孔介質輻射器余熱利用型熱光伏系統 浙江大學 一等獎
022 A-Ⅴ-20 新型微水力發電裝置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一等獎
023 A-Ⅰ-18 遙控電器零功耗待機技術 華北電力大學 一等獎
024 A-Ⅰ-19 一種無耗能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裝置 浙江工商大學 一等獎
025 A-Ⅳ-20 緻密陶瓷蜂窩自對流取暖器 北京科技大學 一等獎
026 A-Ⅳ-22 自凈化、無動力、水回用的節水型洗衣洗漱台 東北電力大學 一等獎
027 A-Ⅰ-01 「煙氣加熱與水蒸氣吹掃復合」的脫硫活性焦再生方法研究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一等獎
028 A-Ⅲ-20 新型高效無間斷產氣無需攪拌沼氣罐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 一等獎
029 A-Ⅳ-18 液化天然氣冷能驅動的海水淡化方法及裝置 浙江大學 一等獎
030 A-Ⅳ-17 小型聚光式太陽能淡水提取裝置 華北電力大學 一等獎
031 A-Ⅱ-10 基於多重感測技術的廚房綜合參數自動控制節能系統 山東大學 一等獎
032 A-Ⅰ-13 旅遊風景區節能減排設計及綠色能源利用——以南京大石湖風之谷景區為例 東南大學 一等獎
001 A-Ⅱ-08 關於飲水機節能設計方案的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 二等獎
002 B-Ⅳ-01 「節能減排」推進中的公眾參與研究——以全國「兩型社會」改革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為例 中南大學 二等獎
003 B-Ⅴ-01 保定市太陽能進小區的發展現狀與可行性分析 河北農業大學 二等獎
004 B-Ⅴ-02 北京地區純電動車充電網路建設與規劃 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05 B-Ⅱ-01 北京市居民用電階梯式定價研究 華北電力大學 二等獎
006 A-Ⅴ-02 玻璃熔化爐煙氣深度回收系統的設計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 二等獎
007 A-Ⅱ-02 城市路燈節能控制系統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二等獎
008 B-Ⅳ-02 城鄉居民「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 天津理工大學 二等獎
009 B-Ⅴ-03 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機制研究----基於上海松江區的實證分析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二等獎
010 A-Ⅲ-01 磁力耦合海流發電裝置的研製 東北師范大學 二等獎
011 A-Ⅳ-01 磁種絮凝-高梯度磁分離裝置處理綜合廢水 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 二等獎
012 B-Ⅳ-03 大學校園冬季供暖中的節能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 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13 A-Ⅰ-03 低溫煙氣余熱自用式空氣除濕機組 安徽工業大學 二等獎
014 A-Ⅰ-04 地鐵閘機發電系統 上海交通大學 二等獎
015 A-Ⅲ-03 電子智能節能系統 北京交通大學 二等獎
016 A-Ⅱ-04 對心型低脈動率脈動式無級變速器 福州大學 二等獎
017 B-Ⅳ-04 廢舊電池回收系統規劃與設計 武漢理工大學 二等獎
018 A-Ⅱ-05 廢棄印刷線路板資源化新工藝 浙江大學 二等獎
019 A-Ⅳ-02 廢水再用節水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二等獎
020 A-Ⅴ-04 風能磁製熱熱水器的設計 廣西大學 二等獎
021 A-Ⅲ-04 封閉海水預熱一蓋板冷卻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 大連理工大學 二等獎
022 A-Ⅴ-05 蜂巢強化換熱多燃料取暖器 北京科技大學 二等獎
023 A-Ⅳ-03 鋼鐵企業余熱余能整體梯級利用方案 浙江大學 二等獎
024 A-Ⅱ-06 高光效大功率感應耦合等離子光源 河海大學 二等獎
025 A-Ⅲ-05 高碳灰和造紙黑液的綜合利用 浙江大學 二等獎
026 A-Ⅰ-06 固體廢棄物燒結新型多孔節能環保砌塊 溫州大學 二等獎
027 A-Ⅱ-07 固體吸附獨立除濕裝置 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28 B-Ⅰ-02 關於太陽能熱水器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為例 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29 A-Ⅳ-06 焊接擺動器節能控制系統 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30 A-Ⅰ-07 戶式空氣能量回收裝置 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31 A-Ⅳ-07 環保型全封閉病理組織脫水機 安徽理工大學 二等獎
032 A-Ⅴ-07 環抱式氣升生活污水凈化罐(科技作品) 天津科技大學 二等獎
033 A-Ⅴ-08 火電廠廠級實時負荷優化分配系統設計與開發 武漢大學 二等獎
034 A-Ⅱ-09 基於被動人體紅外探測感測器主動掃描的教室節能系統 鄭州大學 二等獎
035 A-Ⅰ-08 基於廚房煙氣余熱利用的半導體式小廚寶 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36 A-Ⅳ-08 基於低品位熱源的小型海水淡化裝置 清華大學 二等獎
037 A-Ⅰ-09 基於低碳照明娛樂的新型健身器材的設計與實現 華東交通大學 二等獎
038 A-Ⅲ-07 基於廢渣利用及廢水處理的全新制氫技術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二等獎
039 A-Ⅰ-10 基於環路熱管的低溫余熱海水淡化系統 武漢大學 二等獎
040 B-Ⅴ-04 濟南市快速公交的節能減排效益調查與分析 山東大學 二等獎
041 A-Ⅲ-08 家用復合熱源多功能熱泵 江蘇科技大學 二等獎
042 B-Ⅴ-05 江蘇大學用水及節水現狀調查與對策 江蘇大學 二等獎
043 B-Ⅲ-03 江浙地區村鎮居民低碳化用能方式研究 同濟大學 二等獎
044 A-Ⅳ-09 教室節能系統模型 北京交通大學 二等獎
045 A-Ⅲ-09 秸稈煤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二等獎
046 B-Ⅱ-03 節能,讓城市更美好——從節能減排視角看南京江心洲生態科技島建設項目 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47 A-Ⅳ-10 節能環保空調系統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二等獎
048 A-Ⅲ-12 具有發電功能的煙氣除塵裝置 北京科技大學 二等獎
049 A-Ⅱ-11 聚焦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效率的研究 天津大學 二等獎
050 A-Ⅰ-12 空心聚苯乙烯夾芯板 大連海洋大學 二等獎
051 A-Ⅲ-13 綠色發電環保鞋 德州學院 二等獎
052 A-Ⅲ-14 煤礦低濃度瓦斯回收利用系統 安徽理工大學 二等獎
053 A-Ⅱ-14 納米鹽差發電技術 武漢大學 二等獎
054 A-Ⅲ-15 南方高校教室照明系統節能減排改造方案 華南理工大學 二等獎
055 B-Ⅰ-03 內蒙古工業大學教學樓、學生公寓用電情況調查及節能線路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內蒙古工業大學 二等獎
056 B-Ⅲ-04 農村烤煙烤房能源利用現狀調查及節能評估 中南大學 二等獎
057 A-Ⅳ-12 暖氣管道溫差發電驅動熱量表 山東大學 二等獎
058 A-Ⅴ-10 配套馬桶的方便節水器 鄭州輕工業學院 二等獎
059 A-Ⅳ-13 汽車發動機降噪儲能裝置 華南農業大學 二等獎
060 A-Ⅰ-14 牆體相變材料的遴選與制備及其傳熱特性分析 西南交通大學 二等獎
061 A-Ⅰ-15 輕型低成本太陽能汽車 華中科技大學 二等獎
062 A-Ⅴ-11 熱管式新型濕蒸汽消毒櫃 南京工業大學 二等獎
063 A-Ⅲ-16 熱水箱自動節水龍頭 南京師范大學 二等獎
064 A-Ⅴ-12 三面角形光伏電板遮陽幕牆系統 湖南大學 二等獎
065 B-Ⅳ-05 生活中的節能減排——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與展望 廈門大學 二等獎
066 A-Ⅰ-16 生物質秸稈能源化利用產生的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南京農業大學 二等獎
067 B-Ⅱ-04 市域污染企業退出與補償機制研究——以湘江流域湘潭市為例 湖南科技大學 二等獎
068 A-Ⅲ-18 隧道風力發電系統 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二等獎
069 B-Ⅰ-04 塔里木大學校園節能減排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塔里木大學 二等獎
070 A-Ⅱ-18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新疆噴灌灌溉中的應用 塔里木大學 二等獎
071 A-Ⅱ-19 太陽能光伏及溫差發電聯合驅動新型冰箱的設計 上海電力學院 二等獎
072 A-Ⅴ-13 太陽能全自動水體治理瀑布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 二等獎
073 A-Ⅲ-19 太陽能熱泵聯合驅動的低溫吸附乾燥系統 中山大學 二等獎
074 A-Ⅴ-14 外燃機動力代步車 哈爾濱工程大學 二等獎
075 A-Ⅳ-15 渦輪式初雨棄流系統 大連理工大學 二等獎
076 B-Ⅰ-05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居民節能燈使用狀況 新疆農業大學 二等獎
077 A-Ⅱ-20 廂式貨車減阻節能裝置設計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二等獎
078 A-Ⅳ-16 小戶型連續式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酵裝置 貴州大學 二等獎
079 A-Ⅰ-17 小區燈桿節能控制系統設計 華南理工大學 二等獎
080 A-Ⅴ-17 小型低風速風力發電機樣機設計 武漢理工大學 二等獎
081 A-Ⅴ-18 小型節能廢紙打包機 西安理工大學 二等獎
082 A-Ⅴ-19 新型節能電化學反應器 東北大學 二等獎
083 A-Ⅱ-21 新型氣體-粉料直接熱交換裝置 北京科技大學 二等獎
084 A-Ⅰ-20 一種新型攜帶型煙氣分析儀 山西大學工程學院 二等獎
085 A-Ⅰ-21 一種新型液冷式家用空調 浙江大學 二等獎
086 A-Ⅴ-22 一株高效稠油降粘菌開發及利用設計說明書 北京化工大學 二等獎
087 A-Ⅳ-19 用於燃煤鍋爐的小型低溫余熱發電裝置的設計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二等獎
088 A-Ⅰ-22 用於污水處理及產電的MSBR/MFC集成系統 四川大學 二等獎
089 B-Ⅱ-05 長株潭「兩型實踐類」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火電廠節能減排現狀的調研與思考 長沙理工大學 二等獎
090 A-Ⅲ-21 制動能量(電動車)高效安全回收系統 河北科技大學 二等獎
091 A-Ⅳ-21 智能光控白光LED路燈 中國計量學院 二等獎
092 A-Ⅲ-22 重慶大學分布式新能源系統 重慶大學 二等獎
093 A-Ⅱ-22 軸承套圈鍛後智能控冷工藝及設備 大連交通大學 二等獎
094 A-Ⅲ-23 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層氣採收率實驗設計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二等獎
095 A-Ⅱ-01 自製SBBR垃圾滲濾液反應器 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 二等獎
❸ 污水處理屬於什麼專業
污水處理屬於環境工程專業,本專業主要學習普通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環境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外語、計算機技術及繪圖、污染物監測和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環境科學技術和給水排水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管理規劃方面的基本能力。
污水處理技術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測量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水力學、電工學、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氣污染控制工程、雜訊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監測和分析、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