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泥消化池有什麼作用
污泥消化池用來處理從污水里沉澱下來的污泥,產出沼氣和無污染的泥餅。
污泥經厭氧消化可以使有機物消化分解,污泥不再腐敗;同時通過中溫消化,大部分病原菌、蛔蟲卵被殺滅並作為有機物被分解。由此,污泥達到穩定、無害,所產生的生物能——沼氣還可加以利用。
Ⅱ 請問污水處理系統有些什麼流程啊各流程環節運用的技術和作用是什麼求專業人士賜教,有流程框圖最好!
《污水處理系統成套施工新技術》通過對多座污水、水務處理廠施工經驗的總結,詳細地介紹了各類污水處理廠生產工藝流程和工藝原理、施工技術和方法,在傳統施工方法上創新,攻克了施工難題,並形成了15項工法,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技術。《污水處理系統成套施工新技術》包括緒論,土建施工技術,頂管施工技術,安裝、調試技術,工法、專利等內容,尤其對卵形消化池、大型沉井與沉箱、直線與折線頂管等施工難度較大的工程技術,重點予以敘述。《污水處理系統成套施工新技術》實用性強,內容豐富。《污水處理系統成套施工新技術》可供建築、市政工程施工技術人員、設計人員學習使用,也可作為土建專業師生學習參考書。去看看這本書。
Ⅲ 淺談污泥消化及污泥處置過程中幾個問題
石家莊橋東污水處理廠採用中溫厭氧消化。所謂污泥厭氧消化是指污泥在中溫無氧條件下,由兼性菌和厭氧細菌將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使污泥易於脫水並得到穩定的過程,是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的常用手段之一。污泥消化主要的構築物就是消化池。污泥消化在國內較早採用的大多是柱形消化池,近年來隨著對國內外污水處理領域越來越廣泛的了解,以及國內施工水平的提高,已有幾座污水處理廠採用卵形消化池。石家莊污水處理廠就採用卵形消化池。卵形消化池其主要的優點是池形外形美觀,內部水利條件好,利於污泥均勻混合,不產生死角;其池形本身的特點使其結構受力狀態好,池壁較柱形消化池要薄,並且在相同容積條件下其外表面要小於柱形消化池,因而其散熱較柱形消化池低,可以節省能耗,沼氣收集效果也好於柱形消化池。卵池是今後發展的趨勢,與常規消化池相比,它可有效阻止砂粒的堆積和浮渣的形成,節省投資和運行費用;卵形消化池在需較少攪拌能耗的情況下,可達到同樣的污泥消化效果,因而被採用。石家莊橋東污水處理廠卵形消化池的數量為六座,單池容積為10000m3。消化時間為20天,溫度33~35℃.污泥的投配率為5%。主要的系統分為污泥投配系統,污泥循環加熱系統,污泥攪拌系統,以及沼氣收集系統等。
一、投配系統投泥泵採用進口偏心螺桿泵,主要的工作方式是由一台泵向兩個消化池輪流投泥,投配率5%(即新鮮污泥占整個消化池污泥的百分比)。此種泵以螺旋推進的方式排液體,沒有枝狀葉片,不會被污泥中的纖維雜質堵塞,它的運送高度可達45米。
二、污泥加熱系統 消化池所需的熱量中生污泥占絕大部分,所以,如何給生污泥加熱對系統來說很重要。給生污泥加熱顯然是不可取的。雖然總需熱量不變,但由於生污泥的泥溫低,要求熱交換器的強度大。因此,橋東污水處理廠採用先將生污泥投入消化池,然後從池沖抽取混合污泥循環加熱。加熱採用套管式泥、水逆流熱交換器在池外進行。熱水進水溫度80℃.,熱水出水溫度65℃..保證池內污泥消化溫度控制在33~35℃。以滿足中溫厭氧消化所需的溫度。由每台泵對一個消化池進行循環加熱。
三、污泥攪拌系統 污泥攪拌系統的選擇直接關繫到污泥消化的程度。良好的攪拌必須滿足以下要求:① 維持進料污泥和池內活性生物菌落之間的均勻分配;② 稀釋池內產酸生物反應的最終產物,防止對微生物生長不利因素的出現;③ 有效稀釋污泥基質中的有毒和抑制生物反應的有害物質;④ 消化池的體積能夠得到有效利用。 為了達到這一要求,人們對攪拌系統和消化池的結構進行了研究和開發。雖然不同的攪拌方式可以產生相同的攪拌效果,但在耗能和使用維護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目前消化池的攪拌方式主要有三種:沼氣攪拌,機械攪拌和污泥循環攪拌。其中根據國內外污水處理廠使用沼氣攪拌的經驗來看,沼氣攪拌所涉及的機器設備多,工藝復雜,能耗高,介面密封困難,維護和維修困難等情況而不被廣泛應用。污泥循環攪拌是從消化池上部和底部的某一位置引出污泥,然後從池內的另一位置降將污泥重新打回消化池內。而針對卵形消化池獨特的形狀來看易於使用簡單的機械攪拌。
四、沼氣收集系統 污泥厭氧消化是一種使污泥達到穩定狀態的非常有效的處理方法。污泥中的有機物厭氧消化後主要產物是消化氣(沼氣)。隨著污泥中有機物成分以及消化工藝的不同,沼氣的化學成分也各異,一般由60%~70%的甲烷、25%~40%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硫化物和硫化氫組成,燃燒熱值約18800~25000kJ/m3[1]。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對消化產生的沼氣進行回收利用,可以達到節約能耗、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
一般的沼氣系統可分為四個子系統:沼氣收集凈化貯存系統、沼氣攪拌系統、沼氣利用系統和廢氣燃燒系統。 沼氣經沼氣罩收集以後主要應用於沼氣鍋爐為消化池及廠內需要熱量的設備提供熱能;用沼氣發電機發電供處理廠內部使用,目前國內許多污水處理廠都配有沼氣發電設備,到考慮到沼氣發電能源利用率低,發電不能並入電網等問題,橋東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沼氣採用沼氣作為鍋爐燃料為消化池加熱,剩餘沼氣直接拖動鼓風機。該方式為近年來國內污水處理廠所廣泛應用。通過利用沼氣鍋爐產生的熱水,作為污泥交換器的熱源,使沼氣能源的綜合回收率達80%以上,高於沼氣發電。
污泥消化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污泥脫水的效果。經消化池後進入污泥脫水環節的污泥已經由含水率95%降到75%左右。污泥在此過程中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減少了污泥的體積,便於污泥的貯存,外運及污泥的再利用。
關於污泥處置的問題向來都是值得深思的。隨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越來越大,從而產生的污泥,的確成為一大污染。如何利用污泥來為現代化建設服務,變廢為寶,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更發揮其的商品價值,已成為我們關心的話題。
經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後的污泥,富含有機質等營養成分,但又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和病毒、病原體、寄生蟲卵等有害物質,如果污泥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因此污泥物質問題已經成為污水處理場面臨的一項重大問題。
污泥處理遵循的原則是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脫水後視不同的情況不同情況採用焚燒、填埋和資源化等處理技術。目前我國城市污泥的在廠區完成簡單的脫水處理,然後污泥被運到污泥銷納中心進行中轉;大部分被運往垃圾填埋場填埋。按照這樣的方法處置污泥怎麼能達到無害化的標准。污泥仍然存在污染隱患。因為經過簡單處理後的污泥,穩定狀態很容易被打破,一場雨就可以使污泥恢復原形。用作有機肥的部分,沒有專門的處理,其中含有的重金屬,病原體會對土壤產生危害從而影響農作物的品質。
從技術難度比較,填埋的技術難度最低,其次是土地利用,難度最高的是焚燒。從投資成本來看,焚燒的投入成本最高,其次是填埋,土地利用成本最低。而從環境風險來比較,焚燒和填埋分別存在尾氣和地下水污染的風險,而土地利用的風險也需要控制。
目前,我國擁有已建成及在建、擬建的污水處理廠近千家,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污泥的處理與利用成了一個迫切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污泥處理不好會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利用污泥製造有機復合肥可使污泥化害為利,既減輕了國家對污泥處理的經濟負擔,又對農業生產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發展前景廣闊;同時,杜絕了污泥焚燒和填埋造成的二次污染。但是 ,污泥的資源化利用將是一個涉及社會各個層面的復雜工程。需要一套成熟的產業鏈來支撐,同時也需要國家的建設投資和運行費支持。而國內無論是污水處理廠還是投資公司,誰都沒有足夠的能力獨立承擔這項巨大的工程。因此,許多企業對此問題十分關注。如果企業運作得當,無疑可以帶動並形成一個新型的環保產業。